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ISSN 1006-3110
CN 43-1223/R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29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2-02-15
  

  • 全选
    |
    专题报道-慢性病防治
  • 邓静, 毛晓锋, 雷群建, 杨亮, 马周俊, 陈娜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2): 129-1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2.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并比较2015年与2018年长寿区25岁及以上人群身体活动水平以及其对归因死亡和期望寿命的影响。 方法 利用2015年、2018年长寿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死因监测数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中身体活动不足相关疾病及其相对危险度数据,计算长寿区≥25 岁人群身体活动不足相关疾病的归因分值,及其造成的归因死亡数和期望寿命损失。 结果 2018年总人群身体活动充分比例为17.21%,比2015年的30.77%有所下降。身体活动不足归因死亡总数2018年为296人,2015年为243人,其中缺血性心脏病死亡数最多,其次为缺血性脑卒中。身体活动不足导致全死因归因分值2018年总人群为4.66%,男性为 4.53 %,女性为4.58%,与2015年相比总人群、男性的归因分值均上升,女性有所下降。身体活动不足造成的人群期望寿命损失2018年为0.41岁,与2015年的0.35岁相比有所增加。 结论 身体活动不足对长寿区居民身体健康的影响日益加剧,增加身体活动可减少相关疾病的归因死亡,提高人群期望寿命。
  • 殷蕾, 刘琼, 刘意, 谢羡, 刘源, 殷黎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2): 133-1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2.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描述湖南省35~75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知晓、治疗和控制现状,探究患者个体特点与高血压知晓、治疗和控制的关联。 方法 利用湖南省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描述该地区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并利用多水平混合模型探究高血压知晓、治疗和控制与个体特点的关系。 结果 共纳入77 531名调查对象,平均年龄(56.79±9.75)岁,62.25%为女性。调查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47.42%,标化高血压患病率为35.92%。55.04%知晓其患有高血压,46.56%接受降压药物治疗,13.32%血压得到控制。多水平混合模型显示年龄大、受教育程度高、肥胖、既往发生过心肌梗死、既往发生过卒中、糖尿病患者具有较高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P<0.001)。 结论 湖南省35~75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率高,知晓、治疗和控制情况有待提高,应继续全面开展高血压防治及宣教工作。
  • 杨琼, 戴霞, 徐丹青, 黎学颖, 谢继萱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2): 137-14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2.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探讨我国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衰弱的影响因素。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图书馆、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关于中国老年糖尿病患者衰弱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 年1 月,采用Rev Man 5.3和Stata 14.0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累计老年糖尿病患者共4 016例,其中衰弱人数共 711例(17.70%)。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6, 95%CI:1.08~1.24)、糖化血红蛋白(OR=2.59, 95%CI:1.18~5.70)、营养不良(OR=7.57, 95%CI:6.51~8.81)、抑郁(OR=2.20, 95%CI:1.47~3.30)、女性(OR=3.02, 95%CI:1.68~5.42)、多病共存(OR=1.57, 95%CI:1.35~1.82)、并发症(OR=3.49, 95%CI:1.61~7.53)、认知(OR=2.14, 95%CI:1.30~3.51)(P<0.05)是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衰弱发生的主要因素。 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衰弱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预防老年衰弱的发生。
  • 张红杰, 王倩倩, 刘海韵, 于绍轶, 曲淑娜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2): 141-1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2.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烟台市成人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及相关因素,为开展高血压、糖尿病防控工作提供建议。 方法 2019年在烟台市5个区抽样调查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糖检测,数据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不同人群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其相关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共调查14 662人,高血压患病率为34.33%,糖尿病患病率为13.03%,两者患病率男性均高于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5岁、过量饮酒、超重、肥胖、糖尿病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女性、高学历、果蔬摄入充足是高血压的保护因素;年龄≥45岁、超重、肥胖、高血压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女性、高学历、果蔬摄入充足是糖尿病的保护因素。 结论 烟台市成人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较高,应针对重点人群进行危险因素综合干预防控。
  • 李小林, 何伟, 刘盛扶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2): 145-1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2.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与代谢性指标的相关性,为NAFLD的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1日―2019年12月31日黄石市第二医院就诊的T2DM患者为调查对象。根据T2DM患者是否合并NAFLD分为NAFLD组和对照组。调查患者的基本情况并进行体格检查,检测生化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是否合并 NAFLD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279例调查对象,非NAFLD组177人,占63.44%;平均年龄(70.06±6.75)岁;病程≤5年70人,占39.55%;>5年107人,占60.45%。NAFLD组102人,占36.56%;平均年龄(70.19±5.81)岁;病程≤5年37人,占36.27%;>5年65人,占63.7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空腹血糖升高(OR=5.361,95%CI:1.811~15.867)、高血压(OR=1.843,95%CI:1.091~3.114)和总胆固醇升高(OR=2.637,95%CI:1.565~4.444)是T2DM合并 NAFLD的危险因素。 结论 空腹血糖升高、高血压和总胆回醇升高与T2DM合并NAFLD有关。
  • 论著
  • 丁贤彬, 杨弦弦, 高旸, 许杰, 黄治兰, 刘勇言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2): 149-1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2.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重庆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过去1年多次跌倒发生率及相关因素,为开展干预工作提供建议。 方法 在4个区县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抽取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多次跌倒发生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多次跌倒发生的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共计调查1 607人,平均年龄(72.36±6.27)岁,168人过去1年发生过跌倒,跌倒发生率为10.45%,36人发生过多次跌倒,多次跌倒发生率为2.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民族(OR=2.464,95%CI:1.197~5.071)、是否使用拐杖/助行器(OR=0.344,95%CI:0.148~0.803)、自评健康状况(OR=2.125,95%CI:1.191~3.790)、是否患骨质增生(OR=3.269,95%CI:1.638~6.525)与多次跌倒发生率相关。结论 重庆市老年人多次跌倒发生率较低,应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降低多次跌倒导致的伤害。
  • 马千慧, 谢娜, 谢忠尧, 马艳, 李艳红, 王秀军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2): 153-1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2.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中学在校教职工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宣传知识的知晓情况,为更有效地开展学校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19年5月17-31日对北京丰台区2所中学共112名在校教职工进行结核病健康教育宣传知识调查,调查结果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8条结核病核心知识总知晓率为87.61%(785/896),全部知晓率为41.07% (46/112),全部不知晓率为0.00%(0/112)。男性教职工知晓率低于女性。有5.36%(6/112)的被调查者选择不和身边患结核病的邻居或同学来往。通过学校(包括宣传栏、墙报、黑板报等)途径了解结核病防治信息的现状及意愿最高,占比分别为82.14%(92/112)和90.18%(101/112)。 结论 教职工对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的总体知晓情况较好,但对不同核心知识掌握程度不平衡,应进一步加大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促进及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
  • 王红雨, 孔蓓蓓, 姚佳琴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2): 157-1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2.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大学生视屏时间、身体活动与自评健康的关系,探讨身体活动在视屏时间与自评健康间的调节作用。 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身体活动量表和自评健康量表对12 44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线性分层回归模型分析身体活动对视屏时间与自评健康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 结果 大学生视屏时间为(8.1±3.0)h/d,身体活动得分为(18.1±9.2)分,自评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得分分别为(71.6±9.2)分、(58.2±10.4)分和(62.3±11.8)分;视屏时间对自评健康有负向预测作用,身体活动对自评健康有正向预测作用;视屏时间与身体活动的交互作用在心理健康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β=-0.161,P<0.05)。 结论 身体活动对视屏时间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
  • 李永恒, 周建波, 殷陶, 李娜, 王慧, 谭哲红, 邵利辉, 赵小云, 戴志辉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2): 161-1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2.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防治一线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源,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问卷星的形式,应用一般资料量表和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316名在一线参与救治新冠肺炎的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抗击新冠肺炎的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源总分为(2.12±0.57)分,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分别为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工作量及时间分配的问题,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的问题,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不同子女数、身体状况、医院类别、科室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源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婚姻状况、赡养父母人数等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源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环境和不同抗疫经历的压力源有所不同。 结论 应高度关注新冠肺炎防治一线护理人员职业压力状况,根据岗位需要科学调配护理人力资源,加强专业知识培训,合理分配工作量与工作时间,以减少或消除护士工作压力源,保障身心健康。
  • 韦臻, 郭雅, 阮中强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2): 165-1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2.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青少年网络成瘾和亚健康状态之间的关系,以及消极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为改善青少年亚健康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青少年网络成瘾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对广州市1 261名初高中学生间隔9个月先后进行两次问卷调查。 结果 青少年网络成瘾对身心亚健康存在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P<0.001),网络成瘾组身心亚健康的风险是正常组的11.11倍;消极应对方式在网络成瘾与青少年身心亚健康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β=1.49, 占总效应值的53.02%)。 结论 网络成瘾会通过消极应对方式影响青少年健康,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早期干预能够提高青少年健康生活质量,有效预防青少年亚健康状态的发生。
  • 王冰, 张永, 韩志宇, 王心宇, 詹未, 盛欣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2): 169-17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2.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某市城区生活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分布,并对其进行健康风险评估。 方法 2018-2020年对该市城区市政出厂水消毒副产物进行监测,按照美国环保局推荐的健康风险模型进行风险评估。 结果 出厂水中共检出三氯甲烷、一氯二溴甲烷、二氯一溴甲烷、三溴甲烷、二氯乙酸、亚氯酸盐、氯酸盐等11种消毒副产物,其含量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规定。非二氧化氯消毒时仍可检出氯酸盐,检出率及浓度均较高。除氯酸盐外,出厂水中三卤甲烷类和卤乙酸类消毒副产物浓度较高。丰水期氯酸盐的浓度要大于枯水期(Z=-3.814,P<0.001),其余消毒副产物在枯丰水期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出厂水中,二氧化氯消毒的水样中三卤甲烷含量要低于氯消毒的水样,氯酸盐高于氯消毒水样(P<0.05)。该市出厂水中消毒副产物引起的致癌风险为1.42×10-5,非致癌风险为3.23×10-2;三氯甲烷对致癌和非致癌风险的贡献最大。 结论 该市城区饮用水消毒副产物以氯酸盐、三卤甲烷和卤乙酸为主,其致癌和非致癌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内。三氯甲烷对健康风险贡献最大,应作为风险管理的重点对象。
  • 左家信, 冯家力, 周丽平, 袁春晖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2): 174-1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2.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湖南产地4种豆类蔬菜的氨基酸组成及含量进行分析评价,为豆类蔬菜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Kjeltee 2300 自动凯氏定氮仪对湖南产地4种豆类蔬菜的蛋白质进行测定,采用曼默博尔A300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进行氨基酸成分分析;采用氨基酸评分法对豆类营养价值进行了评价。 结果 豆类中氨基酸除了黑豆不含蛋氨酸外,其余均含17种氨基酸;黑豆中的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以及必需氨基酸含量均最高,分别为35.60 g/100 g、31.75 g/100 g、9.20 g/100 g;3种豆类蔬菜的必需氨基酸中赖氨酸含量最高,分别为花豆(1.39 g/100 g)、芸豆(0.92 g/100 g)、豇豆(1.07 g/100 g),黑豆的必需氨基酸中赖氨酸含量居第二(1.91 g/100 g),略低于亮氨酸;芸豆中赖氨酸含量(44.88 mg/g蛋白)低于WHO/FAO模式(55 mg/g蛋白),其余3种豆类蔬菜的赖氨酸含量均高于或者接近WHO/FAO模式(55 mg/g蛋白)和卵清蛋白模式(55 mg/g蛋白),分别为花豆(72.40 mg/g蛋白)、豇豆(53.77 mg/g蛋白)、黑豆(53.65 mg/g蛋白);4种豆类蔬菜的限制氨基酸均为异亮氨酸或缬氨酸或色氨酸。 结论 豆类蔬菜中赖氨酸含量优异,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可以通过与富含异亮氨酸、缬氨酸、色氨酸的食物等进行结合食用,构建合理膳食,提高食用价值。
  • 刘子言, 胡世雄, 罗垲炜, 戴志辉, 赵善露, 曾舸, 杨浩, 孙倩莱, 张恒娇, 邓志红, 张斯钰, 黄一伟, 肖洁华, 高立冬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2): 178-18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2.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87起由密切接触导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的序列间隔,为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20年1-2月湖南省报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病例资料,根据原发病例与续发病例的发病时间,采用中位数方法估算序列间隔,采用秩和检验比较不同代际关系、原发病例不同发病-隔离时间段的序列间隔的差异,描述2起序列间隔为负值的聚集性疫情详细信息。 结果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位序列间隔6 d,四分位数为7 d;不同代际关系的序列间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原发病例发病-隔离间隔时间段为11 d及以上、6~10 d的中位序列间隔分别为10、8 d,均长于原发病例发病-隔离时间段为0~5 d的中位序列间隔4 d(P<0.05);病例最早在发病前7 d即具有传播能力。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序列间隔比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中东呼吸综合征短,有效传播速度更快;及早对原发病例进行隔离与治疗,序列间隔将缩短,流行初期的研究反映干预前实际传播速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在发病时即具有较强的传染性;部分代际传播发生在原发病例发病前,建议有条件地区可将适当延长病例发病前的调查及密切接触者判定的时间范围。
  • 段丽琼, 吕炜, 黄谊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2): 182-18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2.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湖南省登革热媒介伊蚊种群、季节消长规律及抗药性情况,为本省登革热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2020年在全省设立6个监测点,4-10月份每月监测媒介伊蚊幼虫和成蚊种群、密度,采集伊蚊幼虫进行抗药性测定。幼虫密度监测采用布雷图指数法和诱蚊诱卵器法,成蚊采用双层叠帐法,抗药性监测幼虫采用浸渍法,成蚊采用接触筒法。结果 布雷图指数法共调查25 200户,布雷图指数为10.08, 其中城镇居民区为11.06,农村居民区为9.10。7月份到达高峰为19.42,10月份最低为3.22。全年共布放25 100个诱蚊诱卵器,诱蚊诱卵指数为6.31,其中城镇居民区为7.98,农村居民区为4.67。7月份到达高峰,诱蚊诱卵指数为15.56,4月份最低为0.16。成蚊监测共布放1 008帐次,捕获白纹伊蚊590只,总帐诱指数为1.17只/顶·h。其中公园/竹林帐诱指数最高为1.60只/顶·h,城镇居民区次之为1.49只/顶·h。全年密度高峰在7月份为2.39只/顶·h,最低在4月份0.03只/顶·h。抗药性监测显示,六个监测点的成蚊对所提供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对两种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均敏感。各监测点幼虫对所提供的三种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主要为敏感或低抗。 结论 本省登革热的传播媒介为白纹伊蚊,在全省广泛分布且夏秋季节密度较高。一旦有输入性病例,可造成本地暴发和流行的风险。采取以孳生地治理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科学防蚊灭蚊,是防控登革热的根本措施。
  • 乔雪梅, 王书超, 宋静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2): 185-18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2.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商丘市尘肺病发病情况,分析商丘市尘肺病发病特征和趋势, 为制定尘肺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 根据河南省职业病防治院提供的1969-2019年诊断报告的尘肺病患者相关资料,通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安、民政等部门获取尘肺病病人的工伤保险、生存状况、救助、住址、联系方式等,通过居民死因监测、1969-2019年职业性尘肺病调查与尘肺病报告系统获得基础数据,通过尘肺病病人所在的用人单位、居委会或村委会的配合,对已报告的职业性尘肺病病人进行电话或上门随访,调查掌握有关信息。 结果 1969-2019年商丘市尘肺病人共316例,存活172例,死亡144例;尘肺病种包括9种,主要是矽肺,其次是石棉肺、煤工尘肺;永城市尘肺病人最多,其次是梁园区;尘肺分期为尘肺Ι期274例(死亡123例), 尘肺Π期38例 (死亡20例), 尘肺Ш期4例 (死亡1例)。尘肺病人男女性别比是2.5∶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0~49岁,接尘工龄主要集中在15~29年,分布于25个不同的行业,主要集中于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20例(37.97%)、煤炭开采和洗选业96例(30.38%),来自热电厂27例(8.54%);172例现患病例中享受工伤保险保障71例(41.28%),享受用人单位赔付80例(46.51%),享受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60例(93.02%),享受大病保险35例(20.35%),享受其他(医疗救助、扶贫救助等)1例(0.58%),所有现患病例均未享受低保补助。 结论 商丘市尘肺病防治工作依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防控重点应放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电力、热力、燃气、水生产和供应业,防控尘肺病种主要是矽肺、石棉肺和煤工尘肺。
  • 欧阳琳, 蒋和宏, 吴国辉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2): 189-1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2.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重庆市不同性别中学生的性健康知识、态度及性教育需求,为制定针对性的中学生性健康及防艾宣传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在重庆主城和近远郊各3个区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初一到高三共六个年级的学生 (男生1 765名,女生2 028名),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开展横断面调查。 结果 中学生性健康知识总体知晓率较低,女生在性生理发育特点、导致怀孕的方式、流产危害、处女膜与性行为的关系,以及对同性恋的态度上,普遍比男生有更好的认知;男生在性病预防方法、防艾知识及对艾滋病感染者态度上的正确认知比例高于女生。女生对于性侵对象的正确认知率45.14%,高于男生的34.12%。67.73%的中学生认识到性行为会增大性病传播风险。87.13%学生认为有必要进行性教育,获得性知识的最主要来源是学校教育占29.07%,男生从网络和同学朋友中获取比例高于女生,女生从家庭教育获取比例高于男生。 结论 中学生性健康知识较缺乏,应根据学生性别和年龄特点在中学尝试积极有效的性教育, 帮助培养学生性行为的自我决定和自我保护能力。
  • 王成申, 李亚波, 卢千超, 楚蓝, 金花, 王卓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2): 193-19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2.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4-2018年南阳市内乡县居民上消化道癌(食管癌、胃癌)发病及死亡变化趋势。 方法 采集南阳市内乡县居民2014-2018年上消化道癌发病及死亡数据,采用Joinpoint 4.7.0软件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及其95%可信区间、粗发病率、粗死亡率、中标发病率、世标发病率、中标死亡率、世标死亡率等。采集部分上消化道癌筛查病例与因症就诊病例对照观察生存率变化。组间比较用χ2检验。 结果 5年间该县居民上消化道癌平均发病率为118.91 /10万,平均死亡率为97.79/10万。男性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于女性(P<0.01)。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上消化道癌粗发病率、中标发病率、世标发病率的APC分别为-6.63%、-6.72%、-7.13%(均P<0.01),上消化道癌粗死亡率、中标死亡率、世标死亡率的APC分别为-6.22%、-6.91%、-6.81%(均P<0.01)。发病率自55岁后升高迅速,65~74岁达到高峰。死亡率与发病率差别是70~84岁达高峰即高峰较晚且持续时间较长。筛查病例5年生存率为84.27%,因症就诊病例5年生存率为34.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53,P<0.01)。 结论 5年间南阳市内乡县居民上消化道癌发病及死亡有下降趋势,上消化道癌筛查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调查研究
  • 华新军, 孔繁娟, 刘智昱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2): 197-19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2.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 2015-2019年湖南省37~41周分娩的新生儿和婴儿死亡现状及特征分析。 方法 依托湖南省儿童死亡监测系统,以2015-2019年37~41周分娩的婴儿死亡数据为研究对象,描述性分析该样本死亡原因分类及三间分布。 结果 37~41周分娩的婴儿和新生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分别从2015年的2.58‰、1.26‰下降到2019年的1.89‰、0.79‰。37~41周分娩的婴儿死亡数占全省婴儿死亡数的67.35%,37~41周分娩的新生儿死亡数占全省新生儿死亡数的56.04%。在医院死亡的占55.62%,死亡前未接受治疗的占18.98%。新生儿第1位死因诊断是出生窒息,婴儿第1位死因诊断是意外窒息,新生儿和婴儿第2~4位死因诊断均为肺炎、先天性心脏病、其他先天异常。 结论 37~41周分娩的婴儿死亡占整个婴儿死亡人数的一半以上,针对≤28 d组和>28~365 d不同年龄组,需要加强围产保健,重点预防出生窒息、意外窒息、肺炎、先天性心脏病等是减少婴儿死亡的关键。
  • 周志峰, 许玉成, 李学云, 赵梦蓝, 曾华书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2): 200-20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2.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查明一起校园传染病疫情的致病因子和传播风险环节,有效控制疫情和舆情。 方法 制定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描述三间分布,提出致病因子和风险环节假设,采集病例生物样品开展实验室检测确定致病因子,现场调查确定传播风险因素;在疫情调查的同时积极应对家长和媒体。 结果 2017年9月9-17日该校共发生17例病例,均为同一班级学生,疫情罹患率为33.33%(17/51);临床表现以发热、咽痛、化脓性扁桃体炎、呕吐、咳嗽等为主。流行曲线提示存在人传人现象,平均潜伏期为5.8 d;病例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检验结果显示9份样品中8份肺炎链球菌阳性,4份流感嗜血杆菌阳性;疫情早、中、晚期都妥善的应对了家长和媒体。 结论 本次疫情为一起肺炎链球菌合并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聚集性疫情,传播途径可能是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早期应对、专业指导、积极主动和家长、媒体沟通能有效地控制舆情。
  • 麦勇强, 冯志锋, 毛云霞, 罗乐, 陈雪琴, 王曼, 刘新霞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2): 203-20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2.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分析中山市某小学一起由呼吸道多病原体混合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症状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类似聚集性疫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个案调查和访谈调查三种方法;收集16例有典型呼吸道感染症状病例的咽拭子,制备成8份混合样品采用荧光PCR方法进行多种呼吸道病毒检测。 结果 共搜索到19例病例,涉及3个班级,罹患率分别为16.67%、8.16%和14.00%,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4,P>0.05)。病例年龄在7~8岁,男女生的罹患率分别为17.81%、8.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7,P>0.05)。检出多种呼吸道病原体,其中2种病原体组合:人鼻病毒与肺炎链球菌组合为最高,检出率为100.00%;其次是3种病原体组合:人鼻病毒、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检出率为87.50%。 结论 该起发热聚集性疫情是呼吸道多病原体混合感染导致呼吸道感染,传播途径可能以密切接触为主。
  • 毕辰辰, 张星灿, 赵琬, 黄毅, 杨瑛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2): 206-20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2.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上海市闵行区高校新生对HIV抗体自我检测(HIV self-testing, HIVST)的认知程度和检测意愿,分析HIVST意愿相关影响因素,为在本区高校学生中推动HIVST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于2018年7-10月对上海市闵行区两所高校的2018年新生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 结果 共计发放问卷1 200份,回收完全应答问卷519份,应答率43.25%。接受调查的新生中,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88.44%(459/519),53.56%(278/519)听说过HIVST,90.37%(469/519)的被调查新生愿意使用HIVST。愿意使用HIVST的主要原因为操作简单(66.47%,345/519),不愿意使用的主要原因是担心检测结果不准确(47.59%,247/519)。72.25%(375/519)的调查对象可接受的HIVST价格在0~49元。愿意购买HIVST检测试剂的主要途径是药店(61.08%,317/51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愿意使用HIVST的因素包括艾滋病防治知识得分大于6(OR=2.831,95%CI:1.227~6.335)、更倾向于通过HIVST(OR=4.457,95%CI:1.492~16.772)及疾控中心自愿咨询检测途径(OR=2.351,95%CI:1.178~4.692)知晓自己HIV感染状态、考虑过自己使用试剂检测HIV(OR=8.618,95%CI:3.474~26.384)、可接受HIVST试剂价格小于50元(OR=2.069,95%CI:1.052~4.038)。 结论 HIVST在闵行区高校新生中接受度较高,建议继续加强针对区内高校学生的防艾教育,提高HIVST认知度,拓宽HIV自检试剂营销渠道从而提高HIV自检试剂的可及性,进一步做好高校艾滋病防控工作。
  • 雷莹, 卢茜, 张文娟, 邢飞鹏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2): 209-2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2.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秦皇岛市6~12岁学龄期儿童的乳牙滞留状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并探究其影响因素。 方法 2021年5月,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秦皇岛市随机抽取2 000名6~12岁学龄期儿童,按年龄组进行口腔检查和口腔问卷调查。利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学龄期儿童乳牙滞留影响因素。 结果 本研究的2 000名学龄期儿童乳牙滞留人数为671名,滞留率33.55%,人均乳牙滞留数为0.81±0.75。8岁组儿童的乳牙滞留率和人均乳牙滞留数最高(46.18%,0.95±0.77),12岁组儿童滞留率和人均乳牙滞留数最低(22.46%,0.68±0.71)。不同年龄组间乳牙滞留率及人均乳牙滞留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64.476,P<0.05;F=5.655,P<0.05)。男性儿童的乳牙滞留率和人均乳牙滞留数均大于女性儿童,城市儿童的乳牙滞留率和人均乳牙滞留数均大于乡村。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超重/肥胖、父母亲文化程度高及看过牙医是保护因素,有口腔不良习惯、进食甜食频率高是危险因素。 结论 秦皇岛市6~12岁学龄期儿童的乳牙滞留情况应引起重视,并且针对个人生活习惯、父母文化程度、个人体征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干预,提高儿童口腔健康水平。
  • 郑晓钧, 蔡琳, 梁静, 曾华书, 石向辉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2): 213-2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2.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深圳市某中学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原因和流行特征,为制定和落实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疫情的流行强度、三间分布、流行原因进行调查。 结果 全校共发病43例,流行性腮腺炎总罹患率为1.76%(43/2 440),学生患者中男性20人,女性22人,男女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44,P=0.505),疫情持续3个月,波及11个班级。19例接种过疫苗的患者中,其中17例最近一次的接种日期超过10年,另2例是最近1年内接种;指示病例和末例病例均接种过2剂次。发病班级的应急接种率为27.73%(142/512),低于全校平均水平(36.07%,880/2 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77,P<0.05)。 结论 发病班级应急接种率低和突破病例的出现是此次疫情后期出现散发病例的重要原因。学校应建立班主任-校医-校领导的晨检隔离和报告制度,监测教职员工以及学生的健康情况,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例,立即对类似病例采取隔离措施。
  • 高慧, 张磊, 钱蕾, 周方家, 余力, 张云, 李玉华, 庄尹竹, 顾佳玲, 姜玉, 夏庆华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2): 216-2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2.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分析上海市长宁区中小学生伤害流行特征,为伤害防控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线上电子问卷收集分析上海市长宁区中小学各类型伤害的发生情况及年龄性别分布特征。 结果 线上调查最终纳入研究对象20 055名,共有4 055人在过去一年发生过伤害事件,伤害发生率为20.22%,其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16.59%,初中生伤害发生率24.55%;不同类型伤害发生率顺位前五依次为跌倒坠落、锐器伤、烧烫伤、钝器伤、动物伤;伤害发生分布存在着性别和年龄差异,总体上男生高于女生 (χ2=38.849, P<0.001),且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χ2趋势=168.317, P<0.001)。结论 上海市长宁区的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较高,以跌倒坠落为主,并存在年龄性别差异,有关部门应对不同学生群体开展针对性防控以减少伤害事件发生。
  • 阿旺央金, 索朗多布杰, 王健, 郑武, 琼吉, 坚增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2): 219-2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2.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山南市乃东区居民结核病核心知识的知晓率情况,为后续开展结核病宣传促进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600名16岁以上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知晓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山南市乃东区居民结核病防治的核心知识总知晓率为82.91%(3 327/4 013),不同性别间总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59,P=0.384);不同户籍居民知晓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87,P=0.002);不同年龄组之间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177,P<0.001);不同民族间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73,P<0.001);文化程度越高,知晓率越高,不同文化程度之间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957,P<0.001);不同职业分布人群的知晓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χ2=27.047,P<0.001);接受过宣传教育的知晓率比未接受过的高,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02,P=0.014)。7条核心知识中,调查对象对结核病的传播途径及临床症状知晓率较低,分别为64.83%、59.33%。 结论 山南市乃东区居民结核病知识知晓率较内地许多城市高,但仍未达到国家要求,需要对重点人群及重要知识点进行精准宣传教育。
  • 钱伟华, 周城义, 吴叶青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2): 223-2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2.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儿科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职业压力与负性心理状况,为改善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Chinese-Version Perceived Stress Scale,CPSS)调查其工作压力,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调查其负性心理状况,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CPSS评分与SAS、SDS评分的相关性。 结果 共调查该院儿科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47人,年龄范围24~60岁,平均(33.40±7.91)岁。医护人员CPSS评分为(30.58±4.62)分,处于健康危险性压力(health risk stress,HRS)状态35人(74.47%)。不同文化程度、职称、专业技术岗位、每周工作时间、有无子女、是否罹患慢性病医护人员CP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科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SAS、SDS评分分别为(56.61±8.20)分、(44.05±9.43)分,其中存在轻度及以上焦虑、抑郁的医护人员分别有31人(68.09%)、25人(53.19%)。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CPSS评分与SAS、SDS评分均呈正相关(r=0.885,P<0.001;r=0.905,P<0.001)。 结论 儿科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工作压力普遍较高,心理状况不佳,两者呈正相关,有必要提供相应的干预措施,改善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心理健康。
  • 徐敏敏, 郑灿华, 陈一萍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2): 226-2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2.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循环抗阻训练(circuit resistance training, CRT)对原发性睡眠障碍大学生的睡眠质量及心理状况的改善效果。 方法 2019年3-6月,以杭州市某高校招募的90名患有原发性睡眠障碍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因4人失访,最终两组各有43名研究对象完成研究,两组研究对象均给予常规心理及睡眠指导,观察组额外给予3个月CRT。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及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90, SCL-90)评价睡眠质量、心理状况变化情况。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PSQI总分由(9.66±2.46)下降至(6.41±1.38)分,对照组由(9.62±2.31)分下降为(7.81±2.57)分,两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后PSQ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674、3.435,P<0.001),且干预后观察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43, P<0.001)。观察组干预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障碍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降幅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CL-90总分由(197.53±32.74)下降至(160.45±54.16)分,对照组SCL-90由(202.25±38.43)下降至(180.74±41.58)分,两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后SCL-90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842、2.491,P值分别为<0.001、0.015);观察组SCL-90评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09,P=0.005)。 结论 CRT能有效改善原发性睡眠障碍大学生的睡眠质量及心理状况。
  • 潘阵江, 鲍晶, 郁翠, 李琳, 魏社鹏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2): 230-2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2.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上海市杨浦区4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脑卒中流行状况及影响因素。 方法 于2020年6-11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在杨浦区殷行街道、五角场街道、江浦路街道、控江路街道、四平路街道抽取年龄40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进行体检、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查。 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11 068人,报告脑卒中患者309例,粗患病率为2 791.83/10万,标化患病率为2 473.79/10万。脑卒中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χ2趋势=184.910,P<0.001),且男性高于女性(χ2=6.851,P=0.009)。随着学历和人均收入的增高,脑卒中的患病率均呈下降趋势(χ2趋势=87.069、35.590, P<0.001);有抽烟、饮酒习惯的人群与无抽烟、饮酒习惯的人群脑卒中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67、39.911,P<0.001);不同职业中,农民脑卒中患病率最高,为3 852.41/10万;脑卒中的患病率随着BMI的增加而上升(χ2趋势=36.893, P<0.001);具有脑卒中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冠心病病史的人群脑卒中患病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高年龄、男性、有吸烟、有饮酒、职业为农民和工人、有脑卒中家族史、高BMI、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冠心病史是脑卒中患病的危险因素;高学历和高收入是脑卒中患病的保护因素。 结论 上海市杨浦区4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脑卒中患病率接近于全国平均水平,男性、年龄较大、农民、具有抽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合并慢性病患者是脑卒中防治的重点人群。
  • 王水雨, 马丹, 位亚娟, 崔嬿嬿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2): 234-23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2.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社区独居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水平和衰弱现状,并探讨两者间的相关关系。 方法 2020年6-9月,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在郑州市二七区社区内招募独居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制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FRAIL衰弱量表(Fatigue/Resistance/Aerobic/Illness/Lost)调查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并评估独居老年人社会支持水平及衰弱状况。 结果 发放问卷424份,最终纳入有效样本358人,问卷有效率为84.43%。独居老年人的平均年龄(75.24±10.61)岁,男性占54.19%,女性占45.81%。SSRS量表平均得分为(24.15±4.26)分,其中不同年龄、婚姻状况,是否有子女、同子女关系和不同自评健康状况之间进行比较,SSRS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RAIL量表平均得分为(3.58±1.06)分,患衰弱的独居老年人占53.91%,衰弱前期者占30.45%,无衰弱者占15.64%,其中不同年龄、婚姻状况、独居时间,是否有子女、同子女关系和不同自评健康状况之间进行比较,FRAIL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评分的升高,FRAIL衰弱得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社区独居老年人的衰弱状况和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397, P<0.001)。 结论 应关注并加强社区独居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水平和组织关怀,有效减缓该群体的衰弱进程,促进健康老龄化。
  • 罗庆, 张林, 赖荣美, 何静, 汪必会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2): 238-24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2.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心脏康复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影响以及评价心功能的新指标半乳凝集素-3(galectin-3)及可溶性ST2(soluble ST2, sST2)的变化情况。 方法 连续纳入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2018年7月1日-2019年6月30日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把患者分为心脏康复组和对照组各12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心脏康复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心脏康复运动治疗法。记录基线特征数据,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肺功能,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峰值摄氧量(peak VO2)、6 min步行试验(6 minutes walk test, 6MWT),及实验室指标(包括galectin-3、sST2),分析峰值摄氧量与各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 治疗后心脏康复组的LVEF、peak VO2、6MWT均高于治疗前水平(P<0.05),且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0.05);而N末端脑钠肽(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galectin-3、sST2均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0.05)。治疗后康复组的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Ⅱ级比例升高,Ⅲ级和Ⅳ级比例降低(P<0.05),对照组的心功能分级比例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治疗后LVEF、6MWT高于治疗前水平,而三项实验室检测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k VO2与6MWT呈正相关,与NT-proBNP及galectin-3呈负相关(P<0.05),与LVEF、sST2无相关性(P>0.05)。 结论 心脏康复模式可改善慢性心衰患者运动耐量和心肺功能。galectin-3及sST2对于心功能的评价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江小建, 余英, 高盈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2): 242-2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2.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中青年人群失眠现状及相关社会心理等影响因素,为指导失眠症预防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浙江省金华市第二医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中青年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通过症状自评量表(The Self-Report Symptom Inventory,Symptom Checklist-90,SCL-90)评分,调查其失眠现状及影响因素。 结果 本次参与调查者11 460人,失眠症患者1 732例(15.11%)、无失眠者7 414例(64.70%)、存在失眠现象者2 314例(20.19%)。失眠症患者中186例(10.74%)寻求帮助,其中52例(27.96%)向医生求助;失眠组SCL-90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未达到失眠症诊断标准组(包括无失眠和仅存在失眠现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眠组和未达到失眠症诊断标准组在性别、年龄、职业、年收入、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地、每天工作/学习时间、使用电子产品时间、生活习惯等社会因素及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性格、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因素中的性别、年龄、职业、年收入、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地及心理因素中的人际关系、性格、焦虑及抑郁等均为患者失眠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 结论 中青年人群失眠症比例较高,诊治意愿较低,建议加强失眠症科学知识普及,让更多中青年人知晓失眠症,早防早诊早治,避免其负面影响发生。失眠症受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影响,临床治疗应全面评估患者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
  • 潘建丹, 林芝, 赵秋, 吴旭桃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2): 245-2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2.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中老年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并发认知功能障碍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实施针对性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2019年4月-2020年4月某医院急诊科接诊的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急性出血性脑卒中问卷调查表调查患者相关信息,并采用单因素χ2校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老年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结果 124例中老年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并发认知功能障碍48例,并发率为38.71%。经单因素χ2校验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年龄≥60岁(OR=4.486,95%CI:1.720~11.698)、高血压病史(OR=13.572,95%CI:4.564~40.357)、吸烟(OR=4.410,95%CI:1.576~12.342)、饮酒(OR=3.823,95%CI:1.401~10.428)、TG>1.7 mmol/L(OR=9.545,95%CI:3.332~27.345)、TC>5.2 mmol/L(OR=14.139,95%CI:4.097~48.789)、LDL-C>3.4 mmol/L(OR=2.812,95%CI:1.047~7.552)、GCS<10分(OR=9.107,95%CI:3.173~26.140)及NIHSS>12分(OR=6.855,95%CI:2.431~19.334)是中老年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高龄、高血压病史、吸烟、饮酒、血脂胆固醇超标、GCS<10分及NIHSS>12分是中老年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临床需实施针对性预防干预措施。
  • 实验研究与卫生检验
  • 王恒芹, 甘雨露, 贺良, 郎中凯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2): 249-2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2.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重庆市万州区外环境禽流感病毒分布情况,为禽流感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8-2020年万州区城乡农贸市场、集中宰杀点等场所外环境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分析禽流感病毒在不同季节、场所、标本中的分布情况,比较不同年份间禽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的差异。 结果 2018-2020年共采集各类标本720份,禽流感A型病毒核酸阳性357份,总阳性率为 49.58%,亚型中以 H9 型占比最高(77.59%);各年份禽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0.10%、52.08%和54.17%,总体呈上升趋势;城、乡农贸市场阳性率高于集中宰杀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21,P=0.001);各类型样本中,案板擦拭标本、笼具擦拭标本、粪便标本和其他标本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6.26%、57.50%、46.25%和3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59,P=0.001);2018-2020年春、夏、秋、冬各季节总阳性率分别为58.97%、31.11%、53.24%和55.95%,冬春季显著高于夏秋季(χ2=14.426, P=0.000)。 结论 万州区相关外环境中均暴露有禽流感病毒,主要以H9型为主,其次为A未分型,存在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风险。
  • 综述
  • 吴怡雪, 童莺歌, 薛子豪, 陈思亦, 顾利慧, 丁妙慧, 宋晓萍, 曹梅娟, 杨磊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2): 252-25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2.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美国医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IOM)发布《健康素养型医疗机构的10个特征(Ten Attributes of Health Literate Health Care Organizations,HLHO 10个特征)》文件的背景及健康素养型医疗机构(health literate health care organization,HLHO)概念,并以Donabedian的理论为指导综述了HLHO的特征和建设措施及HLHO评价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我国医疗机构可借鉴《HLHO 10个特征》文件与国外HLHO评价现状,从人员培训、文化、制度、物理和信息环境建设,要求员工应用健康素养策略,促进服务对象参与健康材料的开发及医务人员健康教育工作的考核等措施入手,践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的“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主动提供健康指导”和“建立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绩效考核机制”两项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