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敏, 刘辉, 戴映雪, 刘云升, 涂芷菡, 李萌萌, 王瑶, 王亮
目的 了解成都市传染病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04—2023年经成都市及各区(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核实、处置后结案的传染病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采用WPS 2019软件整理数据,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4—2023年成都市累计报告传染病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70起,占86.05%,以未分级事件(306起,82.70%)居多,主要由呼吸道传染病(278起,75.14%)引起,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115起,31.08%)最多。疫情涉及23个区(市)县,波及1 274 447人,罹患率为0.40%,病死率0.81%。年均事件报告数为18.50起,2009、2022年报告的事件数高于其他年份(H=66.454,P<0.001)。月均报告事件数1.54起,不同月份报告的事件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6.496, P=0.124),但有季节性趋势。报告时效中位间隔为0.50 h,报告及时率65.95%,控制时效值的中位间隔为2.33 d,报告时效值和控制时效值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s=0.173,P=0.011)。不同传播途径的事件等级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未分级事件中,呼吸道事件占比最高,一般事件和较大事件中,消化道事件占比最高。不同传播途径事件的波及人数、罹患率、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发现消化道传染病事件的疫情波及人数最高,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的罹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结论 传染病是造成成都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原因,针对传播途径为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防传播,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导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强化医疗救治,防止病例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