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ISSN 1006-3110
CN 43-1223/R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3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5-03-15
  

  • 全选
    |
    专题报道——慢性病防治
  • 张译匀, 吴霞, 赵湘铃, 姚承志, 熊文婧, 让蔚清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3): 257-2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3.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中国归因高收缩压死亡负担的长期变化趋势,为多种慢性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提取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中1990—2019年中国、全球、不同社会人口学指数(socio-demographic index,SDI)地区归因高收缩压的死亡数据,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和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死亡负担变化。结果 1990—2019年中国归因高收缩压的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年龄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值分别为1.96%(95%CI:1.94%~1.99%)、-0.78%(95%CI:-0.81%~-0.76%)。全球、高SDI及中高SDI地区年龄标化死亡率的降幅大于中国,其AAPC值分别是中国的1.54、3.67和2.01倍。年龄-时期-队列模型的结果表明中国归因高收缩压的死亡率在同一出生队列中呈现指数型上升趋势,从25~29岁的7.38/10万(95%CI:6.29/10万~8.66/10万)上升至90~94岁的5 561.57/10万(95%CI:5 281.82/10万~5 856.14/10万);越近时期、越晚的出生队列死亡风险越低。结论 1990—2019年中国归因高收缩压的死亡负担仍处于较高水平,年龄效应对归因高收缩压的死亡率影响较大,应进一步完善初级卫生保健,加强高风险人群管理,切实有效地控制高收缩压的死亡。
  • 赵烨, 陈任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3): 263-2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3.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中老年短视频使用、错失焦虑和孤独感之间的关系,以及错失焦虑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社交网站使用强度量表、孤独感量表、错失焦虑量表对282名有短视频使用经验的中老年人进行调查,采用偏相关分析检验短视频使用强度、孤独感和错失焦虑之间的关系,采用Bootstrap法检验错失焦虑的中介作用。结果 中老年用户短视频使用强度得分为(3.11±0.86)分,错失焦虑得分为(2.55±0.86)分,孤独感得分为(2.01±0.66)分,居住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自评健康状况对孤独感得分有影响(P<0.05);短视频使用强度与孤独感(r=0.157,P<0.01)、错失焦虑(r=0.357,P<0.001)呈显著正相关,错失焦虑与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r=0.553,P<0.001);Bootstrap检验提示错失焦虑在中老年短视频使用强度与孤独感之间的间接效应值为0.194,Bootstrap 95%CI:0.122~0.279。结论 中老年短视频使用强度对孤独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错失焦虑在中老年短视频使用强度与孤独感之间起中介作用。
  • 张磊, 刘艳红, 姚梦, 王熙, 刘成锋, 郭艳芳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3): 267-27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3.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对饮酒的影响,以及焦虑与家庭支持的中介调节作用。方法 2022年11—12月对深圳市宝安区青少年开展横断面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利用一般资料调查表、Young’s 诊断问卷、广泛性焦虑量表、家庭功能评估表进行问卷调查。数据采用SPSS 25.0软件及插件Process处理。结果 本研究调查对象共3 121名,其中男生和女生分别占54.98%和45.02%。过去一年未饮酒、过去一年每月不到1次饮酒和过去一年每月1次及以上饮酒分别占调查人数的75.26%、18.81%和5.93%。研究发现饮酒情况与年龄、性别、学校类型、家庭支持、焦虑、网络成瘾均有相关关系(r范围:-0.143~0.187)。在考虑了年龄、性别和学校类型等因素情况下,中介分析模型显示网络成瘾显著正向影响饮酒(β=0.132,P<0.001),并可以通过焦虑影响饮酒,焦虑在青少年网络成瘾与饮酒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46.21%。家庭支持在青少年网络成瘾与焦虑的路径起负向调节作用(β=-0.321,P<0.001),但是在焦虑与饮酒的路径上,家庭支持没有起到调节作用。结论 网络成瘾会通过焦虑影响青少年饮酒,家庭支持可以降低网络成瘾对焦虑的影响,从而减少青少年饮酒。
  • 董昱斌, 商娜, 邵华, 赵丽, 周伏园, 刘春芳, 布仁巴图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3): 273-2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3.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8—2022年通辽市常住人口居民4类主要慢性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的死亡率、早死概率及死因差别分解分析,为全面推进健康通辽建设及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慢性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Excel 2019和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清洗与整理分析,计算通辽市4类主要慢性病的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概率等指标。应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 4.2软件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 APC)描述年度变化情况。利用死亡率差别分解法分析人口因素和非人口因素对4类主要慢性病死亡率的贡献。结果 2018—2022年通辽市居民4类主要慢性病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PC=8.63%,t=10.495,P<0.05),标化死亡率无明显变化趋势(P>0.05)。其中恶性肿瘤(APC=5.29%,t=4.977,P<0.05)、心脑血管疾病(APC=10.09%,t=9.827,P<0.05)、慢性呼吸系统疾病(APC=6.82%,t=3.548,P<0.05)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糖尿病无明显变化趋势(P>0.05),4种慢性病标化死亡率均无明显变化趋势(P>0.05)。恶性肿瘤早死概率呈下降趋势(APC=-6.03%,t=-6.425,P<0.05),其他3类主要慢性病无明显变化趋势(P>0.05)。人口与非人口因素均促进了4类主要慢性病死亡率的上升。其中人口因素均促进了上述4种慢性病死亡率上升,非人口因素降低了恶性肿瘤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率。结论 2018—2022年通辽市4类主要慢性病死亡率受人口老龄化因素影响呈上升趋势,加强非人口因素的干预力度如医疗保障、疾病预防控制及诊疗水平,可有效降低该地居民慢性病死亡率。
  • 论著
  • 黄瑶, 朱倩, 徐娅雯, 张秀玲, 董玉颖, 李鑫娜, 周信, 周乐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3): 278-2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3.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扬州地区诺如病毒(norovirus,NoV)流行特征及基因特征,为该地区NoV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3年2月扬州地区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及腹泻暴发疫情监测病例肛拭、粪便标本及病例信息,荧光RT-PCR检测NoV,扩增NoV聚合酶区(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衣壳区(viral capsid protein 1,VP1)区域后序列测定,进行基因分型、进化树构建及重组分析。结果 食源性疾病监测标本4 167例,NoV阳性率4.03%,年阳性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第一季度阳性检出率最高(P<0.05),GⅠ、GⅡ 及GⅠ +GⅡ 共感染构成比为16.07%、76.79%和7.14%。21起腹泻疫情中20起为NoV暴发疫情,占95.24%,10起发生在第一季度,占比50.00%,暴发机构均为托幼机构与小学,476例标本中NoV阳性327例,阳性率68.70%;年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Ⅰ、GⅡ 及GⅠ+GⅡ 共感染构成比为10.09%、88.99%及0.92%,与食源性疾病监测标本基因组别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源性疾病监测与腹泻暴发疫情监测中,不同性别NoV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55岁以上年龄段人群在食源性疾病监测中NoV感染率显著较低(P<0.05),在暴发疫情监测中未监测到,其余年龄段人群NoV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97株RdRp-VP1序列,GⅠ 组23株,分为四种基因型,GⅠ.3[P13]为持续流行株;GⅡ 组74株,分为八种基因型,其中GⅡ.2[P16]、GⅡ.6[P7]及GⅡ.3[P12]为持续流行。Blast比对结果显示NoV呈跨地域传播全球流行趋势,该地区每年流行基因型构成均不相同。RdRp及VP1区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同基因型序列均聚集成簇,与参考株属于同一进化分支,型内序列同源性96.8%~100.0%。Simplot和RDP4重组分析显示,7种NoV重组毒株均为型间重组,RDP4算法对应P值范围为6.984×10-20~1.471×10-2结论 扬州地区NoV感染处于低位散发流行状态,小学和托幼机构是防控重点;冬春季为高发季节,食源性疾病监测中,NoV基因组别构成更为复杂。该地区NoV基因型呈现遗传多样性特点,基因型GⅠ.3[P13]、GⅡ.2[P16]、GⅡ.6[P7]及GⅡ.3[P12]为近年主要流行基因型。
  • 黄洁茹, 李玲, 王黎荔, 倪朝荣, 杨君崎, 谢华森, 李晓伟, 朱跃蒙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3): 287-29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3.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描述2013—2022年温州市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重复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导致其重复感染的影响因素,科学指导防控。方法 导出2013—2022年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温州市HFMD报告信息并筛选重复感染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统计方法描述其流行特征,使用Pearson χ2检验筛选有关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寻找HFMD重复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3—2022年温州市HFMD重复感染率为2.27%。各次感染的首发年龄不同(P<0.05);散居儿童(χ2=334.851,P<0.05)、沿海区县(χ2=3 982.100,P<0.05)的重复感染率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1.160,95%CI:1.099~1.225)、散居儿童(OR=1.114,95%CI:1.023~1.214)、首次感染在流行季节(OR=1.241,95%CI:1.142~1.349)是重复感染的危险因素,而在高发年份(OR=0.801,95%CI:0.760~0.845)、居住城区(OR=0.567,95%CI:0.527~0.609)是重复感染的保护因素。结论 温州市HFMD在发病后30~40个月内易重复感染,在1~2岁的风险最大,政府应在HFMD低发年份的流行季节,对除城区以外(尤其沿海)地区的低小年龄男性散居儿童,给予重点关注和提前干预。
  • 屈珈羽, 高昇, 张秀红, 杨田, 王飞, 翟瑞峰, 张显娟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3): 292-29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3.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和移动电子设备使用时间与近视的单独及交互作用。方法 对2022年“内蒙古地区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危险因素监测”项目的34 731名8~17岁蒙古族儿童青少年,通过进行体格检查与问卷调查收集一般情况、肥胖和近视等资料。采用广义线性模型中的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超重/肥胖和移动电子设备使用时间与近视的关系,并使用分层分析检验年龄和性别差异。结果 34 731名蒙古族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为63.3%。女生近视率高于男生(68.7%/57.8%),13~17岁青少年近视率高于8~12岁儿童(71.4%/53.6%)。移动电子设备使用过度的儿童青少年比未使用过度的近视风险更高(OR=1.25,95%CI:1.19~1.31)。超重/肥胖的男生比未超重/肥胖的男生近视风险更高(OR=1.11,95%CI:1.03~1.19),超重/肥胖且移动电子设备使用过度的儿童青少年比未超重/肥胖且移动电子设备未使用过度的近视风险更高(OR=1.31,95%CI:1.20~1.43)。结论 超重/肥胖和移动电子设备使用过度与儿童青少年近视有关。在防控近视过程中应当注意超重/肥胖和移动电子设备使用时间等这些可改变的行为。
  • 吕沈聪, 吉季梅, 陈中文, 燕勇, 宋银, 朱国英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3): 297-30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3.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嘉兴市2022年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组成,并对柯萨奇病毒A4型 (coxsackievirus A4,CV-A4)的基因特征进行研究,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2022年嘉兴市采集的585份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的儿童肛拭子和咽拭子样本进行核酸检测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肠道病毒71 型(enterovirus A71,EV-A71)、柯萨奇病毒A 组16 型(coxsackievirus A16, CV-A16)、柯萨奇病毒A 组6 型(coxsackievirus A6,CV-A6)、柯萨奇病毒A 组10 型(coxsackievirus A10,CV-A10)。未分出型别的样本开展基因测序,对CV-A4样本构建进化树以及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分析。结果 2022年共收集到585份手足口病临床样本,其中检出CV-A6 302份,CV-A16 91份,CV-A10 71份,分别占51.62%、15.56%和12.14%;非EV-A71/CV-A6/CV-A10/CV-A16的EV阳性样本78份,占13.33%。选择非EV-A71/CV-A6/CV-A10/CV-A16的EV阳性样本中的部分标本开展基因测序,检出CV-A4 12份。序列分析发现嘉兴市检出的CV-A4均属于C2基因亚型,VP1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0.7%~100.0%,氨基酸同源性为98.0%~100.0%。与原型株High_Point(AY421762.1)VP1基因相比较,12份CV-A4 VP1序列共存在12个变异位点。结论 引起嘉兴市2022年手足口病流行的病原中CV-A6最多,其次为CV-A16和CV-A10。其他样本中发现CV-A4血清型也是引起手足口病的常见型别,需要密切关注其分子流行特征。
  • 张苏蕾, 龚德华, 万燕萍, 刘礼亲, 徐祖辉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3): 302-30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3.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湖南省《2019—2022年遏制结核病行动计划》贯彻落实情况,为今后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常规监测、现场调查和专项调查获得数据和资料,分析行动计划实施效果。结果 2019—2022年湖南省共报告肺结核患者202 376例,患者数年递降率为8.07%;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从2019年的82.07/10万降至2022年的66.40/10万,年递减率6.82%,呈逐年下降趋势(χ2趋势=1 131.00,P<0.01)。全省肺结核及疑似肺结核患者的转诊追踪总体到位率均保持在95%以上。登记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治疗成功率均保持在90%以上。登记的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总筛查率均保持在95%以上。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从2019年的20.03/10万降至2022年的11.91/10万,年递减率15.91%,呈逐年下降趋势(χ2趋势=320.30,P<0.01)。2022年全省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人员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较2019年分别增加了7.90%和0.66%。结论 2019—2022年湖南省肺结核登记患者数与报告发病率均有一定程度下降,全省结核病防治服务能力及工作水平持续提升,《2019—2022年遏制结核病行动计划》主要工作指标及任务全面完成,达到行动目标要求。
  • 王旻, 刘华, 刘祥欢, 张璇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3): 306-3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3.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9—2023年成都市新都区法定传染病报告特征,为针对性地开展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9—2023年成都市新都区法定传染病报告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Q型聚类方法分析不同月份、不同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的分类情况。结果 2019—2023年成都市新都区共报告法定传染病报告卡77 339张,其中呼吸道、肠道、经血及性传播和动物源性及虫媒传染病分别占比65.08%、18.81%、16.05%和0.06%。综合利用法定传染病报告数和报告特征将月份聚为5类,将医疗机构聚为6类。11—12月和3月是报告高峰,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医疗机构是主要报告机构。结论 利用聚类分析结果建立传染病报告分类管理模式,在重点时段对重点医疗机构加强信息报告管理指导工作以提升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
  • 宋远新, 严慧娟, 陈志胜, 吴桂芳, 葛启迪, 尚庆香, 胡建利, 施瑶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3): 311-3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3.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3—2022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简称伊犁州)人间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征,为当地人间布鲁氏菌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搜集整理2013—2022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伊犁州布鲁氏菌病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伊犁州人间布鲁氏菌病的三间分布,运用集中度分布法分析季节性特征,使用ArcGIS10.3软件描述病例空间分布,不同组发病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013—2022年伊犁州共报告人间布鲁氏菌病病例10 563例,年均发病率38.00/10万,2015年报告发病数(1 807例)和发病率(67.37/10万)均最高。5、6月达到发病最高峰,M值范围为0.301~0.649,发病有一定的季节性差异(M=0.481)。报告发病率居前3位的县市为察布查尔县(214.25/10万)、霍城县(107.66/10万)、霍尔果斯市(51.15/10万)。市年均发病率为12.93/10万,县年均发病率为49.40/10万。男性与女性年均发病率分别为57.33/10万和17.98/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年龄分布以20~39岁和40~59岁为主,各年龄组发病率不相同(χ2=2 408.303,P<0.001)。结论 2013—2022年伊犁州人间布鲁氏菌病发病率随时间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趋势。发病人群以男性,青壮年和农牧民为主,有一定的季节性和地区分布特征;应进一步加强联防联控和健康宣教,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行为干预及高危作业时的个人防护等工作。
  • 颜洁, 于坤平, 张淑君, 刘雨阳, 王志勇, 方明礼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3): 316-3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3.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20—2022年湖南省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National Immunization Program,NIP)疫苗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方法 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适龄儿童22剂次NIP疫苗的接种信息,描述性分析报告接种率。结果 2020—2022年适龄儿童NIP疫苗总报告接种率分别为 99.88%、99.90%、99.88%;疫苗分剂次报告接种率分别在99.82%~99.92%、99.85%~99.95%、99.78%~99.92%之间;湘东、湘南、湘西、湘北、湘中地区疫苗剂次报告接种率分别在99.82%~99.91%、99.85%~99.93%、99.81%~99.92%之间;报告接种率≥90%乡比例分别为99.48%、99.69%、99.69%。结论 2020—2022年湖南省适龄儿童NIP疫苗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均处于较高水平,仍需加强湘西和湘北地区儿童NIP疫苗接种率,完善湘东地区接种率报告完整性并提升其接种率≥90%乡达标比例。
  • 沈美东, 黄海鹏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3): 321-3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3.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泰州市某铅蓄电池制造企业年产300万KVAh高容量免维护胶体铅蓄电池项目职业病危害状况,分析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效果,为铅蓄电池制造企业进一步做好职业卫生工作提供基础依据。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检查表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对生产阶段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该企业铅尘检测值最高T波交替(T-wave alternans,TWA)为0.017 mg/m3,铅烟检测值最高TWA为0.024 mg/m3,硫酸、噪声、高温检测结果符合国家标准接触限值的要求;重点防护因子为铅烟、铅尘、硫酸、噪声,关键控制点为制粉、和膏、涂片、铸板、打磨、包片、装配、铸焊、穿壁焊、装壳、端子焊接、配酸制水、化成岗位。结论 该铅蓄电池制造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效果整体良好,但仍需持续关注产生铅烟铅尘、硫酸、噪声岗位,以提升企业职业危害防控水平。
  • 李思齐, 邸丽华, 温雅, 赵晓燕, 文艳群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3): 325-3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3.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成都市某区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监测方案,分层随机整群抽取该地区幼儿园至高中阶段(包括普高及职高)监测对象,开展远视力检查和屈光检测,对上述小学4~6年级至高中阶段学生同时开展问卷调查。采用 χ2检验比较近视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近视的影响因素。结果 2021—2022年共监测儿童青少年5 397人,近视检出率为59.35%。随着学习阶段的升高,近视检出率呈现上升趋势(P<0.05)。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女生、走读学生、高中学习阶段、父母近视为近视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非汉族及2~3个月根据身高调整桌椅高度为近视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该地区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较高,近视防控工作任重道远。
  • 谭满意, 刘上, 吴媛妮, 胡余明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3): 330-3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3.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灵芝孢子油对小鼠的抗疲劳作用与机制。方法 将SPF级雄性ICR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低剂量组(0.20 g/kg·bw)、中剂量组(0.40 g/kg·bw)和高剂量组(0.60 g/kg·bw),连续灌胃30 d后,测定小鼠的负重游泳时间、生化指标、能量代谢指标和氧化应激指标,评价灵芝孢子油的抗疲劳作用。对小鼠的肝脏、肾脏和肌肉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评价灵芝孢子油对小鼠主要代谢器官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中剂量组负重游泳时间显著延长,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高剂量组腺苷三磷酸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血乳酸和尿素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中、高剂量组血糖、肝糖原、肌糖原水平、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升高,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组织学观察发现各剂量组小鼠的肝、肾组织正常,肌肉组织的病理损伤减轻。结论 灵芝孢子油具有一定的抗疲劳效果,其机制可能与增强运动耐力、改善机体能量代谢和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有关。
  • 调查研究
  • 王颖, 庄园, 黄燕飞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3): 334-3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3.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深圳市南山区1例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该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病例的临床资料,对病例及其家属进行个案调查,走访病例工作地点和猪肉屠宰场进行卫生学调查,对病例的血液标本进行猪链球菌的鉴定和血清学分型检测。结果 病例为32岁男性,猪肉档口个体经营户,2023年5月31日开始出现发热等不适症状,后因昏迷送医,呈化脓性脑膜炎表现;病例的血液标本分离出猪链球菌,经基因测序为血清型14型;病例目前听力丧失。结论 该病例为人感染猪链球菌14型病例,危险因素为职业暴露。当地应加强职业人群的个人防护、普通大众的健康教育。
  • 刘芳, 王华倩, 叶静萍, 刘宏, 姚宝珍, 王高华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3): 337-34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3.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 TD)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探讨TD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连续入组方式纳入363例首诊TD患儿,收集其临床资料;采用现场问卷调查方式收集TD患儿及随机选取同期就诊的363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儿童的人口学和家庭环境数据,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D发生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 TD患儿男性291例(80.17%),女性72例(19.83%),6~11岁269例(74.10%);混合性抽动患儿病情中重度的比例(49.08%)高于运动性/发声性抽动患儿(17.50%),慢性抽动障碍/Tourette综合征患儿病情中重度的比例(48.10%)高于短暂性抽动障碍患儿(27.11%)(P均<0.001)。TD病情中重度组抗链球菌溶血素O>200 IU/ml的比例高于轻度组(28.57% vs. 11.39%,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基础疾病史(OR=3.34, 95%CI: 2.34~4.78)、主干家庭(OR=3.04, 95%CI: 2.09~4.41)、权威型家庭教养方式(OR=1.70, 95%CI: 1.13~2.55)、有精神疾病家族史(OR=5.52, 95%CI: 1.03~29.63)是TD的相关危险因素;每日户外活动时间1~2 h(OR=0.45, 95%CI: 0.28~0.71)或>2 h(OR=0.15, 95%CI: 0.09~0.25)、母亲文化程度高中(OR=0.13, 95%CI: 0.06~0.27)或大学及以上(OR=0.12, 95%CI: 0.07~0.23)是TD的相关保护因素。结论 TD发生与人口学和家庭环境因素关系密切。建议筛查儿童的家族史、基础疾病史,增加儿童的户外活动时间和改善不良的家庭环境因素,以降低TD发生风险。
  • 何珊, 乔记, 陈丽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3): 342-3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3.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患者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s,MDRO)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预防MDRO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ICU治疗的1 650例重症患者,分析MDRO感染发生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MDRO感染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 650例重症患者中,检出MDRO感染患者208例,MDRO感染发生率为12.61%。对208例MDRO感染患者进行病原学鉴定,共鉴定出病原菌284株,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为主,分别占46.48%、17.96%和14.79%。MDRO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泌尿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为主,分别占29.80%、26.12%和16.73%。发生MDRO感染患者中创伤及多发伤比例为31.25%,使用≥2种抗菌药物比例为68.27%,使用静脉插管比例为64.90%,呼吸机使用天数>7 d比例为41.83%,高于未发生MDRO感染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创伤及多发伤(OR=2.440,95%CI:1.620~3.675)、使用抗菌药物≥2种(OR=2.776,95%CI:1.491~5.167)、使用静脉插管(OR=2.186,95%CI:1.483~3.222)、呼吸机使用天数>7 d(OR=2.487,95%CI:1.628~3.798)是ICU重症患者发生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ICU重症患者MDRO感染发生率仍然较高,以鲍曼不动杆菌等为主;MDRO感染受创伤及多发伤、使用抗菌药物、静脉插管的影响,在预防MDRO感染方面应考虑这些影响因素。
  • 刘重程, 李飒, 王瑞琴, 金莹莹, 唐雅清, 蔡旭, 纪宇欣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3): 345-3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3.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09—2022年北京市昌平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方法 收集2009—2022年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北京市昌平区手足口病病例报告数据及网络实验室病原学监测数据,分析北京市昌平区手足口病的三间分布及病原学变化。结果 2009—2022年北京市昌平区共报告40 814例手足口病病例,其中重症病例206例(占0.5%),死亡9例。2020—2022年年平均发病率为18.57/10万。2009—2019年年平均发病率为254.49/10万,呈现出偶数年高于奇数年,隔年高发、总体下降的趋势。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47∶1,主要集中在5岁及以下年龄组尤其是1~3岁年龄组,不同年龄组手足口病的年均发病率不同,呈现随年龄增长而下降趋势(χ2趋势=416 827.72,P<0.001)。每年5—7月达到发病高峰,病例占全年病例的55.43%;地区集中在东小口镇、北七家镇和沙河镇,发病率存在地区差异。病原学检测阳性率为49.30%(1 522/3 087),以CoxA16(占31.27%)和其他肠道病毒(占28.06%)为主,重症病例阳性率38.83%(80/206),以EV71(占43.75%)和其他肠道病毒(占45.00%)为主,死亡病例以EV71为主。病原构成呈动态变化,其他肠道病毒比例上升,EV71比例下降,不同年度病原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1.45,P<0.001)。结论 手足口病防控重点人群仍为≤5岁儿童尤其是1~3岁儿童,但需关注≥6岁人群病例疫情,重点季节仍为春夏季,重点场所为人口密集且流动人口大的东南部、南部及中部地区。建议加强疫情监测和病原学监测,做好宣传教育及聚集性疫情处置。
  • 诸凌霞, 吕菊梅, 游晖, 黄永芳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3): 349-3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3.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肺炎(severe pneumonia,SP)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影响因素构建营养不良的列线图(Nomogram)预测模型,为预测SP患者营养不良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195例SP患者,根据是否发生营养不良分为营养不良组和营养正常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通过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SP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构建营养不良的Nomogram预测模型,并对Nomogram预测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 SP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3.33%(65/195);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越大(OR=3.172)、心力衰竭(OR=3.566)、饮酒(OR=2.751)、负性情绪(OR=3.766)、肠道菌群失调(OR=5.207)、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水平越高(OR=4.419)是SP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体重指数(OR=0.433)、家庭人均收入(OR=0.289)、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OR=0.286)、外周血白蛋白水平(OR=0.472)越高是保护因素(P<0.05);根据影响因素构建SP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Nomogram预测模型,预测SP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933(95%CI:0.900~0.966),且该模型具有明显的正向净收益。结论 SP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包括BMI、年龄、家庭人均收入等多方面,根据影响因素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在预测SP患者营养不良发生风险方面具有较高预测效能和良好临床效用。
  • 蒋欣, 丁洁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3): 354-3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3.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疲乏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改善患者健康状况和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80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多维疲乏量表(Multidimensional Fatigue Inventory-20,MFI-20)、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调查其相关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CHF患者HAD、PSQI评分与MFI-20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HF患者疲乏的影响因素。结果 480例CHF患者MFI-20总均分为(68.52±7.34)分,83.33%的CHF患者存在疲乏,其中不同心功能分级、是否有合并症的CHF患者疲乏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患者焦虑、抑郁得分为(10.31±2.45)分、(11.60±2.68)分,PSQI总分为(10.45±2.33)分,62.50%、61.46%CHF存在焦虑、抑郁,75.00%存在睡眠障碍。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焦虑、抑郁、PSQI评分与MFI-20评分呈正相关(P<0.05)。回归分析显示,有合并症(OR=1.473,95%CI:1.199~1.809)、焦虑(OR=1.480,95%CI:1.181~1.854)、抑郁(OR=1.487,95%CI:1.199~1.845)、睡眠障碍(OR=1.530,95%CI:1.209-1.935)是影响CHF患者疲乏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CHF患者疲乏程度较高,且有合并症、焦虑、抑郁、睡眠障碍是影响CHF患者疲乏的主要因素,临床上可通过改善心功能、合并症,并予以心理和睡眠干预,以改善患者疲乏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袁龙花, 钟玉, 陈美华, 汪杏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3): 357-3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3.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南京市高淳区学龄前儿童看护人对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情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儿童保健服务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随机选取该地区6所幼儿园的在园儿童看护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收集看护人一般情况、儿童保健知识知晓及家庭功能情况。统计并分析学龄前儿童看护人对儿童保健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1 190份,回收有效问卷1 077份,有效回收率90.50%。学龄前儿童看护人保健知识知晓率为26.74%。常见病方面,佝偻病的表现及预防知晓率最低(36.77%),其次为腹泻常见原因及常用药物知晓率(38.35%)。膳食营养方面,有意识地培养儿童使用餐具、自主进食知晓率最低为32.59%;其次是注重合理烹调,控制高盐、高脂、高糖食品及含糖饮料摄入为35.10%。 健康行为方面,定期给儿童进行健康体检和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疫苗知晓率最高,分别为86.54%和88.21%,而注重不挑食不偏食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知晓率最低为37.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看护人为男性(OR=1.741, 95%CI:1.181~2.566)、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OR=2.230,95%CI:1.544~3.221)、家庭功能差(OR=1.234, 95%CI:1.022~1.490)是学龄前儿童看护人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率危险因素。结论 学龄前儿童看护人对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情况较差,主要与看护人文化程度和家庭功能有关,故改善家庭功能,提高看护人文化水平,可提高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进而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 张娟, 廖若夷, 蔡华安, 罗皖湘, 黄丽芳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3): 361-36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3.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臭氧水膀胱灌注治疗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CAUTI)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4年5月—2024年9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112例CAUTI患者,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52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及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采用20 ug/ml臭氧水50 ml 膀胱灌注。在治疗前、治疗后1 d、治疗后7 d、治疗后14 d采集标本分别进行尿常规检查与尿培养。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7、14 d尿常规亚硝酸盐阳性率(32.69%、21.15%)低于对照组(56.67%、55.00%)(P<0.05);试验组治疗后1、7、14 d尿常规类酵母菌数量为0.60(0.10,1.00)个/uL、0.40(0.10,0.70)个/uL、0.30(0.00,0.70)个/uL,均低于对照组的0.80(0.33,94.05)个/uL、0.90(0.43,94.08)个/uL、0.90(0.43,132.53)个/uL(P<0.05);试验组治疗后1、7、14 d尿常规细菌数量为4 053.45(426.40,11 986.03)个/uL、1 253.50(81.98,4 696.10)个/uL、83.20(18.25,960.30)个/uL,均低于对照组的5 365.55(603.53,18 464.40)个/uL、5 312.70(1 508.70,16 666.85)个/uL、5 104.25(1 815.78,18 119.35)个/uL(P<0.05);试验组治疗后1、7、14 d尿常规白细胞计数为219.55(38.63,472.95)×109/L、83.45(19.80,372.60)×109/L、43.15(7.65,119.55)×109/L,均低于对照组的356.75(164.58,766.25)×109/L、511.10(166.08,950.43)×109/L、392.85(186.20,1 367.00)×109/L(P<0.05);试验组革兰氏阴性菌清除率为44.00%、真菌清除率为100.00%,均高于对照组的9.09%、9.09%(P<0.05);试验组革兰氏阳性菌清除率为62.50%,与对照组的2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耐药菌清除率为38.89%、非耐药菌清除率为70.83%,均高于对照组的0.00%、20.00%(P<0.05)。结论 臭氧水膀胱灌注治疗CAUTI效果确切,对革兰氏阴性菌、真菌杀灭效果较好,对耐药菌也有一定杀灭作用。
  • 倪天纯, 张小蓬, 郭建晖, 孙单楠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3): 366-3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3.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南通地区成人慢性活动性EB病毒流行特征及感染相关因素,为预防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0—2022年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就诊的503例疑似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成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EB病毒衣壳抗原抗体免疫球蛋白G(viral capsid antigenimmunoglobulin G antibody,VCA-IgG)、抗EB病毒衣壳抗原抗体免疫球蛋白M(viral capsid antigen immunoglobulin Mantibody,VCA-IgM)、抗EB病毒早期抗原抗体免疫球蛋白G(early antigen immunoglobulin G antibody,EA-IgG)、抗EB病毒核抗原抗体免疫球蛋白G(nuclear antigen immunoglobulin G antibody,NA-IgG),根据以上血清学抗体判定感染类型;分析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分布特点,通过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503例患者VCA-IgG阳性占67.99%(342/503)、VCA-IgM阳性占12.92%(65/503)、EA-IgG阳性占5.57%(28/503)、NA-IgG阳性占59.84%(301/503);现症感染占8.55%(43/503)、亚急性感染占13.91%(70/503)、既往感染占50.89%(256/503)、未感染占26.64%(134/503)。感染组(包括现症感染、亚急性感染)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就诊季节、是否免疫功能低下方面与未感染组(既往感染和未感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463,95%CI:1.021~1.911)、年龄(45~59岁OR=1.572,95%CI:1.115~2.147;≥60岁 OR=1.964,95%CI:1.362~2.695)、体重指数≥24 kg/m2(OR=3.795,95%CI:1.980~7.012)、秋冬季节(OR=2.335,95%CI:1.626~3.245)、免疫功能低下(OR=1.559,95%CI:1.169~2.104)是影响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南通地区成人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率相对较高,在女性、高龄、高体重指数、免疫功能低下群体中比例较大,且多发于秋冬季节,医院应据此制定干预措施,以降低该地区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
  • 薛维娜, 杨小娟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3): 369-37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3.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渭南市中小学生视力异常与行为生活方式的相关性,为制定视力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3月—2023年3月以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渭南市2个城区(各2所小学、2所初中)4~9年级的学生1 495例进行视力检查,并采用自行研究设计的调查问卷表调查中小学生一般资料,分析不同特征中小学生视力异常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对视力异常发生的影响。结果 1 495例中小学生视力异常检出率为51.04%(763/1 495),其中年龄为13~15岁、父母视力异常、无眼放松行为、读写姿势不规范、持续用眼时间>2 h、照明光线暗、不经常喝奶与吃鱼、睡眠时间不足、每日户外运动时间<2 h的中小学生发生视力异常检出率较高(P<0.05)。在调整中小学生年龄、父母视力异常等因素后,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无眼放松行为(OR=1.782,95%CI:1.194~2.660)、读写姿势不规范(OR=2.013,95%CI:1.095~3.701)、持续用眼时间>2 h(OR=1.993,95%CI:1.022~3.887)、照明光线暗(OR=3.522,95%CI:1.220~10.168)、睡眠时间不足(OR=2.942,95%CI:1.101~7.864)是中小学生视力异常发生的危险因素,经常喝奶与吃鱼(OR=0.587,95%CI:0.361~0.974)、每日户外运动时间≥2 h(OR=0.612,95%CI:0.419~0.912)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 渭南市中小学生视力异常发生率较高,且不良行为生活方式是视力异常发生的危险因素,提示应普及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对视力的重要性,加强对中小学生每日户外运动时间、饮食结构及行为方式的干预。
  • 实验研究与卫生检验
  • 吴亦斐, 贾庆军, 黄银燕, 程庆林, 白雪欣, 李清春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3): 373-37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3.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杭州市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实验室痰涂片盲法复检工作的质量,以提高该地结核病痰检工作质量和防控效果。方法 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痰涂片镜检标准化操作及质量保证手册》,对杭州市辖区内的结核病定点医院实验室进行痰涂片盲法复检。结果 2008—2023年对杭州各区县(市)定点医院进行盲法复检,共抽检痰涂片12 858张,阳性片1 573张(12.2%),平均符合率为 98.9%;阴性片11 285张(87.8%),平均符合率为98.9%;总符合率为98.9%。各年的阴性符合率、总体符合率和痰细胞、痰膜大小、厚薄、染色等痰涂片制片质量观察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呈上升趋势2趋势=7.139、 χ2趋势=9.404、 χ2趋势=180.387、 χ2趋势=4.238、 χ2趋势=144.489、 χ2趋势=27.096, P<0.05),各区(县市)的阴性涂片符合率和总体符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767、 χ2=17.647,P<0.05)。结论 杭州市各级结核病实验室痰涂片镜检工作质量总体良好,但仍需加强对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实验室的室间质控工作,发挥人才优势,提高痰检能力,更好地为杭州市的结核病防治体系提供技术保障。
  • 孙菲, 艾晓娟, 李名慧, 解亚平, 刘娟, 黄帅武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3): 377-38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3.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恒温扩增即时检测(point-of-care testing,POCT)设备检测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进行性能验证及临床应用评价,综合评估其是否满足临床和口岸快速即时检测需求。方法 分别以不同浓度的SARS-CoV-2阳性样本、其他55种具有同源性的病原体样本以及199例临床受试者样本作为待测对象,对恒温扩增POCT设备开展最低检出限、交叉反应、抗干扰研究、精密度、检测时间等方面的性能验证,并与荧光PCR法进行对比检测,全面评估其敏感度、特异性、阳性样本检出率。结果 最低检测限为2.0×103 copies/ml;与其他55种病原体之间均无竞争性干扰;对于阴性样品和中浓度样品,批内及批间检测重复性均为100.00%;对于临界浓度样品,3个批间POCT设备的重复性为 99.68%;不同区域病毒样本检测重复性均为100.00%;与传统荧光PCR检测结果相比,敏感度为97.04%、特异性为100.00%、总符合率为97.48%(P=0.063);当Ct值<35时,阳性检出率为100.00%、当35≤Ct≤40时,阳性检出率为89.58%;非专业人员与经专业培训后的人员检测对比试验结果显示,阳性符合率为99.41%、阴性符合率为100.00%、总符合率为99.50%,Kappa值=0.981,P<0.001;阳性样本检出平均时间为9.95 min。结论 该POCT设备灵敏度高、特异性高、检出时限短等特点,具有操作简便、快速、人员使用限制性小等优势,能够满足实际应用中多种场合进行即时检测需求。
  • 综述
  • 唐丹萍, 郑娟, 杨晓蓉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3): 382-38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3.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近年来,我国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在我国沿海地区及高收入人群中,本病患病率已接近西方发达国家水平。HUA已成为继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后的第四大代谢综合征表现,且HUA参与了糖尿病、肾病及心、脑血管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HUA的发生发展可能与相关疾病的血清学指标间存在一定关联,因此,本研究根据近年临床研究结果对血清生化指标与HUA间的关系展开综述,以期为临床监测预防HUA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