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06-3110
CN 43-1223/R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32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5-11-15
  

  • 全选
    |
    专题报道——呼吸道传染病防治
  • 陈嘉淋, 王疆荣, 陈志涛, 马蒙蒙, 吴迪, 王德东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11): 1281-128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11.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广州市不同类型的公共交通运输方式与麻疹流行的相关性及关联强度,并量化评估公共交通客流量对麻疹发病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4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广州市的报告麻疹发病个案数据与各类型公共交通的客流量数据,分析各类型公共交通客流量与麻疹发病的相关系数,分析各类公共交通运输方式与麻疹发病之间的关联强度,探索公共交通客流量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人群麻疹发病的关联。 结果 2014—2022年广州市共报告麻疹发病2 56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820/10万,出租车(IRR=2.964,95%CI: 2.208~3.980,P<0.001)、公路运输(IRR=1.235,95%CI: 1.117~1.365,P<0.001)、民航运输(IRR=0.115,95%CI: 0.024~0.560, P<0.05)与每月麻疹发病数之间的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男性组中,出租车和公路运输客流量的IRR值均高于女性且均大于1(P<0.001),在所有年龄段中,出租车客流量的IRR值均大于公路运输客流量的IRR值且均大于1(P<0.001),其中<8月龄人群的铁路客流量IRR值最高(IRR=12.385,95%CI:2.645~58.004, P<0.05)。 结论 2014—2022年广州市麻疹发病人数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出租车、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客流量的提高会使全人群麻疹发病风险提高。
  • 谢利, 杜训波, 龙露, 李君钒, 胡力文, 唐凤祝, 王亮, 王瑶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11): 1286-129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11.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对2021—2023年成都市外环境禽流感病毒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成都市禽流感病毒污染状况,为成都市禽流感疫情防控、预测、预警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2021年1月—2023年12月成都市各类涉禽场所外环境进行样本采集,利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对样本进行A型流感病毒通用型核酸检测,阳性样本进一步进行H5、H7、H9亚型核酸检测,使用χ2检验进行多组间率的比较。 结果 共采集2021年1月—2023年12月成都市外环境样本5 945份,阳性标本1 574份(阳性率26.48%),其中H9亚型923份(占58.64%),A型未分型491份(占31.19%),H5+H9混合型80份(占5.08%),H5亚型78份(占4.96%),H7亚型2份(占0.13%);冬春季禽流感病毒阳性率较高;都江堰市、蒲江县和彭州市禽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较高(39.78%、36.05%和35.71%);各类场所和样本中,活禽宰杀点和城乡活禽市场的禽流感病毒阳性率最高(45.63%和35.89%),清洗禽鸟类的污水和宰杀或摆放禽肉案板表面的擦拭标本的禽流感病毒阳性率最高(43.48%和39.29%),不同季度、不同地区、不同场所和不同类型标本的禽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成都市外环境禽流感病毒以H9亚型为主,活禽市场及宰杀点污染较为严重,禽类屠宰和交易有较高的感染风险,应加强各类场所禽流感疫情监测力度,并加强冬春季禽流感防控,降低感染风险。
  • 王修峰, 岳营, 周慧, 唐顺芳, 李立博, 姜文国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11): 1291-129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11.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济宁市2023年1月—2024年6月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和疫情处置效果影响因素,为优化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对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地区、时间、人群以及病原分布等流行特征进行描述分析,使用 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差异分析, χ2检验进行流感疫情持续时间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2023年1月—2024年6月济宁市累计报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49起,均发生于学校和托幼机构,累计报告病例1 488例。病例报告主要集中在2023年3和11月,其中小学疫情报告最多,不同场所流感暴发疫情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9.397,P<0.001)。病原体主要为甲型H1N1及甲型H3N2流感病毒。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采取措施时间与流感疫情处置有效性相关。 结论 2023年1月—2024年6月济宁市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小学疫情报告最多,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与流感疫情处置有效性显著相关。
  • 徐涛, 李文彬, 孙庆, 刘彬彬, 余艳艳, 方谭玮, 谭云洪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11): 1295-130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11.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淋巴结结核病(lymph node tuberculosis, LNTB)住院病例的临床流行病学和耐药特征。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 2013年1月—2022年3月湖南省胸科医院调查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的LNTB住院病例信息,从医院的电子病历中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临床特征和药敏检测等数据。描述分析病例临床特征,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 结果 共收集到577例LNTB住院病例,其中,男性373例(64.64%);农民352例(61.01%)。年龄分布为3~83岁,20~59岁年龄组占比最高,达72.10%;单纯LNTB组、单纯LNTB合并其他肺外结核病(LNTB alone combined with the other extrapulmonary tuberculosis,LNTB-EPTB)组和单纯LNTB合并肺结核病(LNTB alone combined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LNTB-PTB)组的农民人群占比均高于其他职业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479,P=0.018)。长沙市和邵阳市的病例居多,分别占20.10%和14.04%。单纯LNTB组 147例(占25.48%),LNTB-PTB组350例(占60.66%),LNTB-EPTB组80例(占13.86%)。颈部的结核性淋巴结在单纯LNTB组所占比例高于LNTB-PTB组和LNTB-EPTB组(81.63% vs. 51.71% & 55.00%)。3种类型LNTB的结核病灶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7.539, P<0.001)。97.28%的单纯LNTB患者只有1个结核病灶,68.86% LNTB-PTB和56.25% LNTB-EPTB患者有2个病灶。首次分离菌株中, 4种一线药物的总耐药率为26.00%,其中,单耐药率、耐多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率和多耐药率分别为 9.36%、12.48%和4.16%,对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和乙胺丁醇的耐药率分别为20.62%、18.37%、13.34%和6.07%。20~59岁年龄组的SM耐药率高于<20岁和≥60岁年龄组(21.39% vs. 10.26% & 10.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部地区链霉素、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率和MDR率均高于中部和东部地区,且西部地区乙胺丁醇和总耐药率均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各类型耐药率在不同性别和职业之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农民、学生、干部、无业人员及其他人员病例的6种耐药类型的耐药率均存在不同的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湖南省LNTB具有其临床流行病学和耐药特征,如存在不同的高发地区、合并不同部位和多个病损部位多见,耐药性较严重等,这为更有效地控制结核病流行提供了基础科学数据,有助于改进淋巴结核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策略。
  • 杜若依, 武晶, 杨军勇, 田丽娜, 杨霄星, 张建军, 信振江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11): 1301-130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11.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23年北京市丰台区春季和秋冬季流感高发季集中发热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该区呼吸道聚集性疫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2019—2022年北京市丰台区及2023年1月1日—4月30日、9月1日—12月10日报告的集中发热疫情资料,对集中发热疫情流行病学特征、病原学检测结果、疫苗接种率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2023年1月1日—4月30日共报告集中发热疫情339起,时间分布以2月20日—3月12日为主,幼儿园为高发场所,病原以甲型H1N1和甲型H3N2交替为主;9月1日—12月10日共报告集中发热疫情246起,时间分布以11月13日—12月3日为主,小学为高发场所,病原以甲型H3N2为主,且由单种其他呼吸道多病原导致的疫情占其中13.33%,其他呼吸道病原导致的疫情中主要病原为副流感(36.67%)和腺病毒(33.33%)。两个流行季发生流感疫情的班级流感疫苗总接种率分别为43.32%和57.31%,幼儿园学校整体接种率在两季中均较低,且两个流行季中接种率≥50%的疫情发生班级总罹患率均低于接种率<50%的疫情班级总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 427.385/1 788.865,P<0.001)。 结论 2023年北京市丰台区春季和秋冬季集中发热疫情较往年大幅增长,幼儿园和小学易发生集中发热疫情,应加强学校发热疫情监测,做到尽早发现、快速处置,同时提高呼吸道多病原相关疫情的重视程度以达到疫情精准防控。此外,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疫情发生和延缓其扩散,应加强宣传普及流感疫苗的重要性,提高疫苗接种率。
  • 论著
  • 韦佩祁, 韦若昆, 袁海燕, 易湘, 李慧帅, 李振宁, 姜岳明, 区仕燕, 李少军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11): 1307-131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11.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经饮水铅暴露对雌性小鼠心、肝、脾、肺、肾和子宫等脏器的影响。 方法 40只C57BL/6雌性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分别饮用含0.0、0.5、1.0、2.0 g/L的乙酸铅溶液,连续染毒12周。随后取小鼠的各个脏器称重并计算脏器系数;HE染色评估各脏器病理学变化。 结果 铅暴露12周后染铅组小鼠各脏器系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改变(P>0.05);但小鼠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破裂,肺局灶性出血,肺泡壁增厚、结构模糊;肝细胞肿胀,肝窦变小甚至消失,肝细胞胞质糖原减少、胞质深染,肝细胞小泡性脂变;脾脏结构紊乱,脾小体萎缩,淀粉样物质和氧化铁的沉积;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细胞肿胀,胞质疏松,肾小球萎缩,有空泡样变;心肌细胞充血和肿胀,心肌纤维间距增宽及断裂;子宫内膜增厚且上皮细胞排列紊乱且细胞空泡变性、固有层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结论 铅可致雌性小鼠器官在形态学上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
  • 严永锋, 王军, 丁璐璐, 徐源佑, 杨娟, 朱健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11): 1312-13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11.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1990—2021年中国吸烟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的疾病负担情况及变化趋势,为制定COPD针对性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基于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21,GBD 2021)研究数据,选取1990—2021年不同年份、性别和年龄组吸烟导致的COPD相关数据,采用人群归因分值(population attributable fraction,PAF)、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DALY)率等指标分析中国吸烟导致的COPD疾病负担,并与全球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利用Joinpoint 4.7.0.0软件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 AAPC)分析变化趋势。 结果 中国吸烟导致COPD的PAF值和死亡例数由1990年的43.55%和53.87万例上升至2021年的43.81%和56.32万例。中国吸烟导致COPD的死亡率、DALY率、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率分别由1990年的45.79/10万、955.71/10万、96.37/10万和1 627.97/10万下降至2021年的39.58/10万、716.04/10万、31.17/10万和515.69/10万。中国及全球吸烟导致的男女性COPD死亡率、标化死亡率、DALY率和标化DALY率均呈下降趋势,男性各指标均高于女性,且中国吸烟导致的男女性COPD疾病负担高于全球水平。中国及全球吸烟导致的COPD死亡率和DALY率均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升高,最高峰均在85~岁年龄组,中国不同年龄组死亡率和DALY率均高于全球水平。1990—2021年中国和全球吸烟导致的COPD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APC值为-3.627%和-1.983%,标化DALY率同样呈下降趋势,AAPC值为-3.694%和-2.070%,变化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990—2021年尽管中国吸烟导致的疾病负担变化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全球水平,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发展COPD疾病负担形势依然严峻,需要加强烟草控制,提升高危人群戒烟率,以降低吸烟导致的COPD疾病负担。
  • 林伟龙, 方俊群, 梁昌标, 王华, 陈禹明, 杨龙, 刘彦麟, 罗丹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11): 1318-132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11.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湖南省出生缺陷患儿家庭因治疗出生缺陷疾病所产生的经济负担,包括直接经济负担和间接经济负担。 方法 2021年3月1日—2022年3月1日,以湖南省出生缺陷监测系统为线索,从湖南省高、中、低三类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中分层抽取共251例出生缺陷患儿。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患儿家庭过去一年因患儿出生缺陷疾病所发生的求医行为和相关经济支出。 结果 本研究中被调查患儿所患出生缺陷疾病可归为12类,其中心脏循环系统缺陷占比最高(占37.45%),其次为多(并)指(趾)(占16.73%)。251例患儿家庭在过去一年为治疗出生缺陷疾病共利用卫生服务468次,产生疾病经济负担808.72万元。其中直接经济负担为761.82万元,间接经济负担为46.90万元。消化系统缺陷和心脏循环系统缺陷的例均疾病经济负担较重,分别为7.43万元和6.27万元。来自省内低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64例患儿家庭,年例均疾病经济负担为5.82万元;62例中等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患儿家庭,年例均经济负担为3.50万元;125例高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患儿家庭,年例均经济负担为1.76万元。 结论 在各类出生缺陷疾病中,消化系统缺陷患儿的年例均疾病经济负担最重,其次为心脏循环系统缺陷。在湖南省3类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中,低发展水平地区出生缺陷患儿家庭的疾病经济负担最重,约是高经济水平地区家庭年例均费用的3倍。
  • 朱迪, 骆晓艳, 李永成, 郭百慧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11): 1324-13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11.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2018—2023年天津市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疫苗接种后报告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 AEFI),为HPV疫苗安全性监测与评价提供依据。 方法 基于天津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AEFI监测系统,收集天津市2018—2023年HPV疫苗接种和AEFI报告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AEFI监测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2018—2023年天津市HPV疫苗AEFI报告发生率为6.60/10万剂。2价HPV疫苗(HPV2)、4价HPV疫苗(HPV4)和9价HPV疫苗(HPV9)发生率分别为4.67/10万剂、4.39/10万剂和9.83/10万剂(χ2=20.831,P<0.001)。AEFI报告病例数以27~45岁人群为主(47.06%),第1剂次接种后报告病例数最多(44.86%)。一般反应发生率为4.95/10万剂,以发热、红肿和硬结为主要症状,发生率分别为2.19/10万剂、1.17/10万剂和0.87/10万剂。异常反应以过敏性皮疹为主,发生率为0.83/10万剂。严重异常反应发生率为0.29/10万剂,病情转归好。79.41%的AEFI发生于接种后1 d内。 结论 天津市HPV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预期范围内,总体安全性良好。
  • 刘倩雯, 奉琪, 吴鑫, 肖元元, 陈艳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11): 1329-13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1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长沙市中学生近视抑郁焦虑共患现状及相关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共患风险,为中学生常见病共病-共因-共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23年10—11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对长沙市11 007名中学生进行远视力检查、屈光检测及相关因素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近视抑郁焦虑共患人群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 结果 建模组共纳入7 705名中学生,近视抑郁焦虑共患率为11.34%。油炸食品每天1次及以上、每天使用电脑、家长不限制电子产品使用、过早参加课外补习班、长时间静坐增加近视抑郁焦虑共患风险;课间在户外活动、每天户外活动时间>3 h、父母和老师对读写姿势进行提醒、睡眠时间>8 h降低近视抑郁焦虑共患风险。预测模型在建模组和验证组的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761和0.725,建模组和验证组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均表明列线图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P>0.05),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当共患风险阈值概率介于0.1~0.4时(建模组)或0.1~0.44时(验证组),使用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共患时,可以获得更大的净收益。 结论 学习、生活方式都与中学生近视抑郁焦虑共患有关,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用于识别风险因素,为采取针对性共病共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 李烨, 李基, 彭敬, 李淑珍, 方青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11): 1337-134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1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深圳市宝安区预防接种门诊布局规划现状及合理性,为预防接种门诊的空间布局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深圳市宝安区预防接种门诊进行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根据深圳市宝安区预防接种门诊2019年1月—2024年7月疫苗接种量,采用季节性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预测接种业务需求;通过爬虫技术获取门诊经纬度信息,借助ArcGIS 10.8软件评估宝安区预防接种门诊布局现状。 结果 深圳市宝安区有10个街道,124个社区,87家预防接种门诊;2020—2023年宝安区每年的接种量变化不大,其中新安街道接种业务量最大,燕罗街道接种业务量最少,沙井街道接种量波动最大且逐年上升;辖区共有86个社区有预防接种门诊,有预防接种门诊的社区中服务人口数小于3万的社区数是22个;不少于2家预防接种门诊的社区有13个,38个社区没有预防接种门诊,无预防接种门诊的社区中服务人口数大于3万的社区数共有18个;预防接种门诊的平均服务半径1.0 km,与邻近预防接种门诊的距离平均最长距离为2.5 km,平均最短距离为1.0 km;当距离在0.8 km<d≤7.6 km时,门诊呈聚集分布(P<0.01);宝安区航城街道服务人口核密度和接种门诊的分布不一致;目前宝安区预防接种门诊配置尚可满足现有需求,但存在可优化空间。 结论 深圳市宝安区预防接种门诊配置基本合理,但仍需要优化,其中新安、西乡、航城、松岗街道可考虑与邻近预防接种门诊合并,石岩、新桥街道需要新建预防接种门诊。
  • 王蔚峰, 崔鲁炜, 陈明, 胡余明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11): 1342-13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1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某品牌黄芪氨基酸维生素咖啡因饮料的毒理学安全性。 方法 根据《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GB 15193-2015)》进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又称Ames试验)、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体外哺乳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28 d经口毒性试验。 结果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样品半数致死剂量(median lethal dose, LD50)>20.76 g/(kg·bw),属实际无毒级;Ames试验,8~5 000 μg/皿剂量组回变细菌数量均未超过未处理对照组菌落数2倍,且不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微核试验中,2.50、5.00和10.00 g/(kg·bw)剂量组的红细胞含微核细胞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哺乳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中,1.25、2.5和5.0 mg/mL剂量组细胞未见明显细胞毒性,细胞染色体畸变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 d经口毒性试验中,5.0、10.0、20.0 mL/(kg·bw)剂量组雌鼠和5.0、10.0 mL/(kg·bw)剂量组雄鼠的体重、进食量、食物利用率、血液学指标、生化指标、脏器重量以及脏器/体重比值等指标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 mL/(kg·bw)剂量组雄性大鼠末期体重和咖啡因对照组雄性大鼠末期体重相比于溶剂对照组末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P=0.018),其余指标无明显异常。同时各组大体解剖和病理切片检查也未发现异常变化。 结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该黄芪氨基酸维生素咖啡因饮料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 周荣军, 李文君, 资海荣, 蒙晓宇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11): 1349-13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1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学生尝试使用电子烟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学校控烟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2023年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抽样法,涵盖广西壮族自治区10个监测县(市、区)60所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学校180个班级在校学生8 918人,抽中班级内学生统一自填问卷。采用χ2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对研究对象的电子烟知晓和尝试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学生电子烟尝试吸烟率为15.04%,电子烟知晓率为89.0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生电子烟尝试吸烟率高于女生,OR值为2.037(95%CI:1.787~2.321);普通高中学生电子烟尝试吸烟率低于职业高中学生,OR值为0.694(95%CI:0.579~0.832);父母至少有一人吸烟家庭的学生电子烟尝试吸烟率高于父母都不吸烟家庭的学生,OR值为1.355(95%CI:1.193~1.539);好朋友吸烟的学生电子烟尝试吸烟率高于好朋友不吸烟的学生,OR值为3.964(95%CI:3.490~4.502)。此外,中学生主要因为好奇才使用电子烟的比例占58.84%。电子烟体验店或者电子烟零售店、商店、超市、便利店、杂货店、电视、网络社交媒体、网站是初中学生获取电子烟广告或者其相关产品广告的主要途径,占36.01%。 结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学生尝试使用电子烟的比例较高。男生、就读职业高中、父母吸烟、好朋友吸烟和好奇心理是其尝试使用电子烟的主要因素,电子烟及相关产品广告获取途径多,应重点关注无烟环境的建设以及增加电子烟危害知识普及,以降低青少年从尝试吸烟到经常吸烟的风险。
  • 李静, 姜浩, 田新菊, 严强, 杨洁, 吕媛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11): 1353-135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11.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6—2021年怀化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并进行灰色模型预测,为制定恶性肿瘤防控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2016—2021年怀化市户籍人口恶性肿瘤死亡资料,应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和一阶一元灰色模型[grey model with first order and one variable,GM(1,1)]对恶性肿瘤死亡率进行趋势分析及预测。 结果 2016—2021年怀化市居民恶性肿瘤全人群粗死亡率为120.76/10万,标化死亡率为106.60/10万。男性恶性肿瘤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 147.99/10万和136.80/10万,女性恶性肿瘤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91.63/10万和77.37/10万,男性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高于女性。0~<15岁居民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最低,≥65岁居民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最高。2016—2021年全人群、男性、女性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年均分别上升约1.36%、1.70%和0.86%。GM(1,1)模型预测结果显示,2022—2030年怀化市居民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较往年相比有明显上升趋势。 结论 2016—2021年怀化市居民恶性肿瘤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男性和中老年人是恶性肿瘤重点防治人群,应加大恶性肿瘤防治工作力度,以最大程度降低恶性肿瘤死亡率。
  • 刘伟, 李倩, 许士达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11): 1358-136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11.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冠心病风险及其死亡率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the U.S.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NHANES)2017—2018年调查周期数据作横断面分析,共纳入3 921例参与者,基于疾病问卷资料分为冠心病组(n=166)和对照组(n=3 755)。采用逆概率处理加权(inverse probability of treatment weighting, IPTW)匹配组间基线特征,非条件logistic回归、加权logistic回归和亚组分析冠心病与NAFLD的关联性,Cox 比例风险模型分析NAFLD与冠心病死亡率的独立关联性。 结果 IPTW匹配后,两组基线特征基本均衡(SMD<0.20,P>0.05)。冠心病患者NAFLD发生率为72.29%(120/166),高于对照组发生率54.86%(2 060/3 75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562,P<0.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在校正所有协变量后,NAFLD与冠心病风险升高独立相关(OR=1.572,95%CI:1.088~2.272)。加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冠心病与NAFLD具有相关性(OR=1.302,95%CI:1.178~1.439)。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等可能影响冠心病与NAFLD之间的关联性(P交互<0.001)。Cox比例风险模型回归未发现NAFLD 与冠心病死亡率存在关联(P>0.05)。 结论 冠心病与NAFLD存在显著关联,NAFLD管理对冠心病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 调查研究
  • 张暐, 戴卉, 滕士超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11): 1364-136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11.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南京地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水平现状以及其影响因素,为卫生健康部门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支持。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对2023年1月—2024年3月于江苏省中医院就诊及住院的323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其基本人口学特征、糖尿病病程及并发症、自评健康状况、老年综合征罹患数量、生命质量等情况。利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不同人群2型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水平现状的差异,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 结果 323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平均得分为(60.40±13.51)分,平均罹患老年综合征(3.28±1.51)种。不同年龄、婚姻状况、自评健康状况、有无糖尿病并发症和不同老年综合征罹患数的患者其生命质量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年龄(b=-1.677, 95%CI:-2.812~-0.543)、自评健康状况(b=0.128, 95%CI:0.063~0.193)、老年综合征罹患数(b=-0.907, 95%CI:-1.458~-0.355)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的现状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年龄越大、自评健康状况越差、老年综合征罹患数越多患者生命质量越差,卫生健康部门应加强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评估,尤其是对罹患老年综合征的患者评估,及早识别并干预患者老年综合征,提高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命质量水平。
  • 方雨, 李丹, 刘胜梅, 宋婷婷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11): 1368-137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11.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南京地区老年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抑郁发生水平及影响因素,探索衰弱与社会支持的交互作用与抑郁发生的关联,为医疗机构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调查2021—2023年就诊于南京鼓楼医院的282名老年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抑郁情况及相关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患者抑郁的影响因素,并评估衰弱状况和社会支持水平的交互作用对老年患者抑郁的影响。 结果 282名老年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抑郁发生人数127名,抑郁发生率为45.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女性、高龄、非在婚、农村居住、衰弱和社会支持低水平是老年患者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均P<0.05)。调整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衰弱和社会支持对抑郁有正向相乘交互作用(均OR>1)及相加交互作用(P<0.001),超额相对危险度为5.641(95%CI:0.089~11.192),交互作用归因比为0.501(95%CI:0.433~0.568),交互作用指数为2.219(95%CI:1.662~2.962)。 结论 南京地区老年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抑郁发生率较高,衰弱与社会支持的交互作用增加了抑郁发生风险,提示低社会支持水平下,衰弱患者的抑郁风险更高。医疗机构应综合开展患者心理健康干预,多因素、多渠道、多角度开展健康促进工作,降低患者抑郁发生率。
  • 于鲲, 张丽杰, 张晓曙, 来小强, 李小梅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11): 1373-137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11.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研究旨在对甘肃省D市L县M村一小学发生的百日咳聚集性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疫情发生的原因和可能的传播途径,为当地百日咳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支持。 方法 制定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采集疑似病例鼻咽拭子标本,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进行百日咳鲍特菌核酸检测;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 结果 截至2024年5月20日,L县M村累计共22例确诊病例,其中21例为A小学学生,另1例为社区散居儿童。该小学罹患率为6.84%(21/307),该小学三年级罹患率最高为22.64%(12/53)。发病年龄以8~10岁年龄组为主。流行曲线提示为人传人模式。由于首例病例未及时确诊带病上课,学校课间活动是导致扩散的原因。 结论 本次疫情为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聚集性疫情,应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对体温异常及出现呼吸道症状学生做好居家隔离工作,规范做好教室通风和消毒工作,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 冯志锋, 陈楚莹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11): 1376-13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11.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1例跨省输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确诊病例开展调查分析,为非流行地区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控技术指南(2024版)》要求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检测。 结果 病例为1名 59岁江西籍女性。2024年4月6日病例在江西出现发热伴头晕,4月9日与家人携宠物猫自驾抵达珠三角某市。4月10日—12日因发热伴乏力、恶心、呕吐,间有腹痛,伴黑褐色样便等症状多次门诊就诊;4月13日住院治疗。4月16日第三方检测机构反馈其全套宏基因检测结果为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4月17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报告病例的血清标本检测结果为大别班达病毒核酸阳性。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病例在潜伏期内(3月23日—4月5日)多次到江西老家的野外山林挖笋,其宠物猫身上曾发现蜱虫。病例经对症治疗后痊愈,20名密切接触者(4名同住家人和16名医护人员)完成14 d健康监测,均无相关症状出现。 结论 这是1例跨省输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推断病例在江西野外山林中被蜱叮咬而感染的可能性大。今后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非流行地区同样需加强病例监测,健全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报告机制,强化医护人员的诊断和防护意识,同时促进家养动物的健康管理。
  • 马颖颖, 李沛, 党肖, 马雯靖, 胡进佩, 王向青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11): 1379-13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11.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中青年HIV/AIDS患者社交回避现状,分析影响因素,为改善患者社交、帮助患者融入社会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20年11月—2024年11月期间收治的HIV/AIDS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拟的调查问卷、社交回避及苦恼(Social Avoidance and Distress Scale,SAD)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中文版社会影响量表(Social Impact Scale,SIS)、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调查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及社交回避、社会支持水平、病耻感、睡眠情况,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青年HIV/AIDS患者社交回避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160例研究对象SAD量表得分平均(13.69±3.64)分,经单因素分析可得,文化程度越高的研究对象SAD量表得分更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288,P<0.001)、无睡眠障碍的研究对象SAD量表得分更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08,P<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SAD量表得分与SSRS得分呈负相关(r=-0.918,P<0.05),与SIS得分呈正相关(r=0.919,P<0.05),与PSQI量表得分呈正相关(r=0.742,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b=1.040,95%CI:0.126~1.955,P=0.026)、SIS(b=0.232,95%CI:0.141~0.323,P<0.001)、SSRS(b=-0.410,95%CI:-0.549~-0.270,P<0.001)是SAD量表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中青年HIV/AIDS患者社交回避处于中等水平,应重点关注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并提高患者社会支持水平,降低患者病耻感,以减少患者的社交回避情况。
  • 实验研究与卫生检验
  • 贺靖, 宋迎春, 杨柳青, 张玉娟, 刘晓蕾, 狄宇, 苏良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11): 1383-138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11.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MALDI-TOF MS)技术鉴定鼠伤寒、肠炎沙门氏菌的方法。 方法 利用MALDI-TOF MS技术采集61株鼠伤寒、肠炎沙门氏菌的特征性蛋白质指纹图谱,建立本地数据库;通过该数据库对52株验证菌株(26株鼠伤寒沙门氏菌、9株肠炎沙门氏菌及17株其他血清型沙门氏菌)进行鉴定评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该数据库用于鉴定不同培养基上沙门氏菌血清型的鉴定效能。 结果 成功建立了鼠伤寒、肠炎沙门氏菌血清型数据库;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数据库鉴定营养琼脂(nutrient agar,NA)平板培养菌株的曲线下面积为0.855(P<0.01),最佳界值为2.665,灵敏度82.9%、特异性82.4%;鉴定木糖赖氨酸去氧胆酸盐琼脂(xylose lysine desoxycholate agar,XLD)平板培养菌株的曲线下面积为0.942(P<0.01),最佳界值为2.620,灵敏度85.7%、特异性100.0%。 结论 基于MALDI-TOF MS技术建立的本地数据库可用于鼠伤寒、肠炎沙门氏菌血清型的快速分型鉴定,优先选择XLD平板可显著提升鉴定特异性。
  • 张莹莹, 肖丽佳, 阳志文, 郭宁远, 戴俊斌, 夏昕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11): 1389-139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11.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过氧化氢消毒液对细菌繁殖体的最低有效剂量,为公共场所、家庭等日常消毒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利用化学方法检测过氧化氢含量,在实验室采用中和剂悬液定量鉴定试验、悬液定量杀菌试验以及物体表面现场消毒效果鉴定试验,研究不同浓度过氧化氢消毒液的消毒效果。 结果 该样品的过氧化氢含量为3.26%。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中,用1.5%过氧化氢消毒液作用15 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大肠埃希菌(8099)的杀灭对数值分别为5.35和>7.16,而1.0%过氧化氢消毒液作用20 min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大肠埃希菌(8099)的杀灭对数值分别为>7.13和>7.10。物体表面现场消毒效果鉴定试验发现,1.0%和1.5%过氧化氢消毒液作用5 min对物体表面上自然菌的杀灭率均>90%。 结论 1.5%和1.0%过氧化氢消毒液均能够有效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和大肠埃希菌(8099),可用于物体和环境的日常性消毒。
  • 方法研究
  • 秦春林, 姜念, 梁磬清, 赵云霞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11): 1392-139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11.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医疗卫生机构人员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疫苗接种意愿的预测模型,为制定推广HPV疫苗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向桂林市辖区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开展HPV疫苗接种意愿线上问卷调查。随机抽取3 582例样本作为训练集,1 536例样本作为测试集,采用LASSO回归和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的结果构建医疗卫生机构人员HPV疫苗接种意愿的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校准曲线和拟合优度检验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 结果 本次共纳入5 118例调查对象,年龄(36.19±9.57)岁,其中女性3 801例,占74.27%,男性1 317例,占25.73%。其中有HPV疫苗接种意愿者4 654例,占90.93%。年龄、性别、认知规范中感知感染HPV的危害、感知行为控制中“是否愿意做疫苗宣传者?”和“是否愿意推荐HPV接种?”是影响医疗卫生机构人员HPV疫苗接种意愿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这5项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835。 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医疗卫生机构人员HPV疫苗接种影响意愿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 刘颖, 林妍, 赵丽娜, 胡欣然, 陈雪, 芮雪梅, 郑彤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11): 1399-140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11.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基于两种算法构建重症肺炎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MDRB)感染的风险预警模型,为临床准确识别MDRB感染高危人群、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4年4月望京医院收治的280例重症肺炎患者,根据MDRB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统计MDRB病原学特点、一般资料及MDRB感染可能因素,分别构建logistic回归和随机森林风险预警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两种模型对MDRB感染的预测效能。 结果 280例重症肺炎患者MDRB感染率为34.29%,合并脑血管疾病、医院获得性肺炎、营养不良、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暴露、抗生素使用时长≥2周、气管插管是重症肺炎患者MDRB感染的危险因素,miR-127-5p表达量是其保护因素(P均<0.05);随机森林风险预警模型显示,影响重症肺炎患者MDRB感染发生的重要性由高到低为抗生素使用时长≥2周、肺炎类型、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暴露、miR-127-5p表达量、气管插管、营养不良;利用logistic回归方程构建的重症肺炎患者MDRB感染风险预警模型进行预测,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47(95%CI:0.799~0.887),随机森林算法构建的风险预警模型AUC为0.897(95%CI:0.856~0.930),两种预警模型均具备较好的预测效能,但随机森林算法构建的预警模型预测效能优于logistic回归模型。 结论 随机森林算法对重症肺炎患者发生MDRB感染的预测效能优于logistic回归,临床可依据预警模型制定针对性措施预防MDRB感染的发生。
  • 综述
  • 丁贤彬, 田科, 贾璐僖, 丁睿, 张金菁, 张桂婷, 周莉, 高旸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11): 1404-140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11.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综合探讨早发型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特征、影响因素及预防策略。脑卒中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致死原因和主要致残原因,其中年轻人受到的影响更为严重。早发型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可改变因素和不可改变因素。其中吸烟是不良生活方式中最常见且与脑卒中风险呈剂量反应关系的因素。此外,不良饮食习惯、饮酒、体力活动不足、睡眠质量差、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均增加早发型脑卒中风险。女性面临妊娠、口服避孕药等特有风险因素。遗传方面,父母脑卒中史和特定遗传变异(RNF213p.R4810K-烟雾病)均增加脑卒中风险。预防策略包括三级防控体系:一是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健康饮食和增加体力活动;二是通过早期筛查和人工智能技术识别高危个体,完善分级诊疗和卒中中心建设,提高救治效率;三是针对已发病患者,实施规范化治疗和社区康复管理,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以提升患者治疗和康复效果。早发型脑卒中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全球性健康问题,需要综合预防和治疗策略,以降低其对年轻群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