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瑶, 朱倩, 徐娅雯, 张秀玲, 董玉颖, 李鑫娜, 周信, 周乐
目的 了解扬州地区诺如病毒(norovirus,NoV)流行特征及基因特征,为该地区NoV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3年2月扬州地区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及腹泻暴发疫情监测病例肛拭、粪便标本及病例信息,荧光RT-PCR检测NoV,扩增NoV聚合酶区(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衣壳区(viral capsid protein 1,VP1)区域后序列测定,进行基因分型、进化树构建及重组分析。结果 食源性疾病监测标本4 167例,NoV阳性率4.03%,年阳性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第一季度阳性检出率最高(P<0.05),GⅠ、GⅡ 及GⅠ +GⅡ 共感染构成比为16.07%、76.79%和7.14%。21起腹泻疫情中20起为NoV暴发疫情,占95.24%,10起发生在第一季度,占比50.00%,暴发机构均为托幼机构与小学,476例标本中NoV阳性327例,阳性率68.70%;年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Ⅰ、GⅡ 及GⅠ+GⅡ 共感染构成比为10.09%、88.99%及0.92%,与食源性疾病监测标本基因组别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源性疾病监测与腹泻暴发疫情监测中,不同性别NoV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55岁以上年龄段人群在食源性疾病监测中NoV感染率显著较低(P<0.05),在暴发疫情监测中未监测到,其余年龄段人群NoV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97株RdRp-VP1序列,GⅠ 组23株,分为四种基因型,GⅠ.3[P13]为持续流行株;GⅡ 组74株,分为八种基因型,其中GⅡ.2[P16]、GⅡ.6[P7]及GⅡ.3[P12]为持续流行。Blast比对结果显示NoV呈跨地域传播全球流行趋势,该地区每年流行基因型构成均不相同。RdRp及VP1区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同基因型序列均聚集成簇,与参考株属于同一进化分支,型内序列同源性96.8%~100.0%。Simplot和RDP4重组分析显示,7种NoV重组毒株均为型间重组,RDP4算法对应P值范围为6.984×10-20~1.471×10-2。结论 扬州地区NoV感染处于低位散发流行状态,小学和托幼机构是防控重点;冬春季为高发季节,食源性疾病监测中,NoV基因组别构成更为复杂。该地区NoV基因型呈现遗传多样性特点,基因型GⅠ.3[P13]、GⅡ.2[P16]、GⅡ.6[P7]及GⅡ.3[P12]为近年主要流行基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