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06-3110
CN 43-1223/R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32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5-07-15
  

  • 全选
    |
    专题报道——慢性病防治
  • 丁贤彬, 杨弦弦, 焦艳, 丁睿, 刘萱竹, 陈婷, 吕晓燕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7): 769-7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7.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2—2023年重庆市老年人跌倒死亡率与疾病负担变化趋势,为开展有针对性地干预提供建议。方法 利用2012—2023年死因监测数据中根本死因为跌倒(ICD-10:W00-W19)的死亡个案,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分析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导致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率、平均寿命损失年(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AYLL)及不同死因构成比,死亡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率的趋势变化采用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of change, AAPC)表示。结果 重庆市老年人跌倒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分别由2012年的30.74/10万、31.60/10万上升到2023年的52.95/10万、44.36/10万,AAPC分别为5.27%与3.09%,变化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跌倒死亡率均是男性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2—2019年除了2016年外均是城市老年人跌倒死亡率高于农村地区,2019年后农村地区老年人跌倒死亡率高于城市地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庆市跌倒导致的YLL率由2012年的4.68‰上升到2023年的7.18‰,AAPC为4.24%,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跌倒导致的AYLL由2012年的15.23年下降到13.56年, AAPC为-1.18%,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庆市老年跌倒死亡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呈上升趋势,应重视老年人跌倒的综合干预。
  • 陈洁, 吴阿华, 蓝彦琦, 陈友兰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7): 775-7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7.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厦门市老年人跌倒伤害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厦门市有效开展预防跌倒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22—2023年厦门市伤害监测数据,并与厦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调查的≥65岁常住居民的健康体检数据进行匹配获得老年人伤害病例相关数据。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老年人跌倒伤害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65岁老年人伤害病例中,跌倒伤害占比为56.4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447,95%CI:1.223~1.713)、年龄75~<85岁(OR=1.833,95%CI:1.552~2.165)及≥85岁(OR=3.641,95%CI:2.754~4.814)、在公共居住场所(OR=1.715,95%CI:1.373~2.142)、步行时(OR=2.541,95%CI:1.951~3.308)以及患有糖尿病(OR=1.361,95%CI:1.129~1.639)的老年人发生跌倒伤害的可能性更高(均P<0.05);相较于从不锻炼与从不饮酒,每天锻炼(OR=0.790,95%CI:0.668~0.934)与偶尔饮酒(OR=0.716,95%CI:0.525~0.975)的老年人发生跌倒伤害的可能性降低(均P<0.05)。结论 应采取综合预防措施,包括加强对高风险群体的关注和干预,加强运动锻炼,改善居住环境条件等,减少老年人跌倒发生,保障老年人的健康和安全。
  • 陆杰, 张柯, 吴雅, 黄艺文, 王玥, 陆叶, 任志华, 吴周理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7): 780-78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7.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在2型糖尿病患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中不同肥胖类型与其心脑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CVDs)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以上海市青浦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登记管理的2 513名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和腰围是否超标,将肥胖类型分为非肥胖,单纯全身型肥胖,单纯中心型肥胖和复合型肥胖4种类型。采用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CVDs风险预测研究(Prediction for ASCVD Risk in China,China-PAR)模型对研究对象进行CVDs风险评估,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患者肥胖类型对CVDs风险的影响。结果 T2DM患者的CVDs非高危(低危+中危)和高危人群分别占总T2DM人群的43.73%和56.27%;复合型肥胖组的CVDs高危人群在4个组中占比最高(65.90%),高于其他3组(P<0.05);经调整协变量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单纯全身型肥胖和单纯中心型肥胖患者出现CVDs高危风险的可能性与非肥胖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型肥胖者出现CVDs高危风险的可能性是非肥胖组的2.217倍(OR=2.217,95%CI:1.756~2.799;P<0.05)。结论 超过一半的T2DM患者是CVDs高危人群,提示T2DM是健康教育和综合干预的重点人群;复合型肥胖与CVDs高危风险有关,筛查复合型肥胖指标可有效提高T2DM患者CVDs高危风险的检出及识别。
  • 张博, 魏伟, 宋雨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7): 785-79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7.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身体活动与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关联,为PSD的预防和管理提供思路。方法 基于2011—2018年的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收集脑卒中患者相关数据,根据病人健康问卷-9项(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评估抑郁状态。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身体活动与PS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基于NHANES和PHQ-9,共纳入864例脑卒中患者,PSD发生率为19.10%。PSD组(n=165)脑卒中患者在工作活动时间、娱乐活动时间、活动能量消耗等方面均低于对照组(n=69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在调整了性别、年龄、种族、教育、婚姻、收入、饮酒史、吸烟史等协变量后,中等强度以上工作活动(OR=0.155,95%CI:0.090~0.269)、中等强度以上娱乐活动(OR=0.029,95%CI:0.017~0.048)、每周工作活动时间(OR=0.846,95%CI:0.797~0.898)、娱乐活动时间(OR=0.261,95%CI:0.193~0.353)、活动消耗能量(OR=0.682,95%CI:0.609~0.763)均与更低的PSD发生风险相关(P<0.05)。结论 身体活动的增加有利于降低PSD风险,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应重视身体活动的促进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加完善的康复方案。
  • 易婵, 黄靓, 马志林, 李佳泓, 黄超飞, 蔡华安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7): 791-79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7.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可穿戴设备辅助下6 min步行试验与脑卒中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为可穿戴设备在脑卒中患者左心室肥厚的早期识别、预防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4年12月在该院康复医学科门诊及住院就诊的200例脑卒中患者(男性129例,女性71例),收集一般资料、实验室资料和心脏彩超结果。根据左心室相对室壁厚度(relative wall thickness, RWT)结果分为左心室结构正常组(RWT≤0.42)和左心室肥厚组(RWT>0.42)。两组脑卒中患者在可穿戴设备辅助下行6 min步行试验。结果 200例脑卒中患者中,分为左心室结构正常组64例,左心室肥厚组136例,6 min步行距离分别为(510.17±97.93)m和(432.99±91.80)m。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6 min步行试验距离(OR=0.994,95%CI:0.989~0.999)与脑卒中患者左心室肥厚呈负向关联。结论 利用可穿戴设备能够实现对脑卒中患者心功能异常的智能健康评估、早期预警以及疗效评价。
  • 论著
  • 宋全全, 陈世强, 孙武, 王秀珍, 马梅, 李娟, 罗鹏程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7): 795-80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7.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气温与大气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2.5)协同作用对肺炎住院人数的影响,为大气污染防治和敏感人群主动健康防护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广义相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平滑曲线阈值效应和饱和效应的方法,在控制了时间序列长期趋势、季节效应、节假日效应、平均风速和污染物PM10、SO2、NO2、O3质量浓度等混杂因素影响后,分析2018—2022年兰州市气温与大气PM2.5协同作用对肺炎住院人数影响的暴露-反应关系。结果 急诊肺炎日均住院中位数为14人次,日均温度与肺炎住院人数间呈典型“单峰型”变化趋势,日平均气温阈值为9.9 ℃;温度日较差与肺炎住院人数呈线性正相关关系;PM2.5与肺炎住院人数总体上呈波动递增趋势,且PM2.5质量浓度每升高10 μg/m3,肺炎住院人数增加的相对危险度为1.022(95%CI: 1.013~1.035)。此外,PM2.5质量浓度≥ 97 μg/m3时,温度日较差与PM2.5存在着协同加强效应,温度日较差每增加1 ℃,肺炎住院发生风险将增加1.562%(95%CI: 1.132%~1.965%)。结论 气温骤变和空气污染可能是影响肺炎住院人数的重要因素,温度日较差越大,PM2.5质量浓度越高时,对肺炎住院人数影响越显著,并有一定的协同效应。
  • 郝斐然, 郑雅旭, 蔡任之, 姜晨彦, 邓晓伟, 余宏杰, 王春芳, 陈健, 杨娟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7): 801-80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7.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估计2014—2019年上海市流感超额死亡负担,为完善流感防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上海市流感监测网络、死亡登记系统、统计年鉴以及中国气象数据服务中心收集2014—2019年上海市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流感病原学监测数据、死因监测数据以及人口和气象数据,利用广义相加模型估计2014—2019年流感季因流感导致的全死因(all-cause,AC)、呼吸和循环系统疾病(respiratory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RCDs)超额死亡负担。结果 2014—2019年,平均每个流感季因流感导致的AC超额死亡人数为7 166人(95%CI: 5 586~9 059人),RCDs超额死亡人数为5 170人(95%CI: 4 063~6 532人),超额死亡率分别为29.04/10万(95%CI: 22.64/10万~36.71/10万)、20.95/10万(95%CI: 16.47/10万~26.47/10万)。≥60岁组因流感导致的AC、RCDs超额死亡率最高,分别是0~<60岁组的16.27、18.21倍。A型流感导致的超额死亡率高于B型流感,A(H3N2)亚型流感病毒导致的AC、RCDs超额死亡率最高,分别为11.90/10万(95%CI: 10.14/10万~14.18/10万)、8.19/10万(95%CI: 6.95/10万~9.58/10万)。结论 上海市的流感超额死亡负担较重,尤其是在≥60岁老年人群中,针对老年人的流感监测和疫苗接种等应作为流感防控的工作重点。
  • 王倩, 熊晓锋, 冯鉴, 于凯伦, 杨勋博, 芦嘉桥, 张建彬, 王增国, 孟姗姗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7): 807-8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7.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reen tea derivative (-)-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干预后对铅暴露致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为铅中毒致脑功能损伤的预防提供有效的防治药物。方法 C57BL/6小鼠自由饮0.2%浓度醋酸铅8周建立模型,EGCG(2 mg/kg)通过每周3次灌胃的方式进行干预。运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各组小鼠血铅含量,通过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高尔基染色(Golgi-Cox)法检测各组小鼠大脑海马神经元树突棘密度,利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数量。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神经元蛋白和线粒体融合及分裂相关蛋白的表达。使用WST-8试剂盒检测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酶活力的改变。探究铅对小鼠神经元细胞的毒性影响和EGCG的保护作用。结果 对照组和铅暴露组相比,血铅含量下降(t=13.51,P<0.001)。铅暴露组较对照组的小鼠穿越平台次数降低(t=3.027,P=0.033)。与对照组相比,铅暴露组能够诱导小鼠海马脑区神经元树突棘密度(t=14.340,P=0.006)和神经元细胞数量降低(t=29.000,P=0.001)。联合暴露组较铅暴露组穿越平台次数升高(t=3.795,P=0.005)。联合暴露较铅暴露组小鼠大脑海马神经元树突棘密度(t=5.617,P=0.005)和神经元细胞数量增加(t=4.583,P=0.045)。铅暴露组较对照组DRP1蛋白表达上升,MFN1蛋白表达下降,且总SOD酶活力下降;而联合暴露组较铅暴露组的DRP1蛋白表达下降,并且MFN1蛋白表达上升,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铅能通过破坏线粒体的形态平衡从而对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产生损伤,EGCG干预后能有效抑制铅的神经毒性。
  • 刘博, 宋迎春, 唐联生, 伍年, 罗磊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7): 814-8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7.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升高与血脂异常的交互作用对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的影响,进而为HUA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根据。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0年1月—2024年1月湖南长沙地区6 609例资料齐全的体检人员,对其中1 509例尿酸异常者与5 100例尿酸正常者的代谢状况进行对照分析。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模型探讨危险因素的独立作用,并应用加法和乘法模型对ALT与血脂异常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同时计算了超额相对风险(relative excess risk due to interaction, RERI)、归因风险比例(attributable risk percent,ARP)以及协同作用指标(synergy index,SI)。结果 在6 609例参与者中,1 509例(22.83%)被诊断为HUA,3 273例(49.52%)血脂异常,1 248例(18.89%)ALT升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LT升高(OR=1.792, 95%CI:1.469~2.013)、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升高(OR=1.501, 95%CI:1.261~1.779)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降低(OR=1.543, 95%CI:1.334~1.804)与HUA高风险相关。ALT升高和血脂(TG、HDL-C)异常的个体患HUA的风险显著增加,即ALT升高合并TG升高人群的HUA患病风险是无ALT升高且无TG升高的3.736倍(OR=3.736, 95%CI:3.061~4.545);有ALT升高合并HDL-C下降人群的HUA患病风险是无ALT升高且无HDL-C下降的3.888倍(OR=3.888, 95%CI:3.228~4.673),两者之间显示相加交互作用,其中ALT与TG之间RERI、AP和SI数值分别为1.982,42.3%,2.371;ALT与HDL-C之间为1.837,33.9%,1.838。结论 ALT升高与血脂(TG、HDL-C)异常可能在HUA发病上存在相加交互作用,针对性地控制ALT和血脂水平可有利于协同预防HUA的发生。
  • 刘艳红, 张磊, 姚梦, 李彦柔, 黄韵, 彭丽爱, 邓勇峥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7): 819-82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7.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解深圳市宝安区中学生烟草流行情况及变化趋势,为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制定青少年控烟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于2018年抽取13所学校,2023年抽取12所学校,使用全球青少年烟草调查(Global Youth Tobacco Survey,GYTS)中国项目的问卷,调查深圳市宝安区中学生烟草流行情况。采用χ2检验比较2次调查的烟草流行率。结果 深圳市宝安区中学生总体现在吸烟率由2018年的4.26%下降至2023年的1.92%,尝试吸烟率由2018年的11.76%下降至2023年的5.69%。深圳市宝安区中学生现在电子烟使用率由2018年的3.70%下降至2.50%,电子烟尝试使用率由2018年的8.02%下降至2023年的3.80%(P<0.05)。中学生在家、封闭公共场所内、室外公共场所、学校(建筑物内或室外)二手烟暴露率分别从2018年的41.28%、60.47%、65.78%、43.38%下降至2023年的36.92%、53.53%、59.21%、33.21%(P<0.05)。中学生在烟草使用认知、态度及控烟行为方面有所改善,但对烟草成瘾及控烟投诉电话知晓率仍然较低,2023年仅分别为34.74%、30.32%。中学生吸烟者戒烟意愿率仍然较低,2023年仅为37.29%。结论 深圳市宝安区中学生烟草流行情况在近年来保持较低水平,但中学生对烟草成瘾认知不足,戒烟意愿率仍然较低,二手烟暴露情况及电子烟使用情况仍然不容忽视。
  • 李鹏翔, 赵金平, 洪晶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7): 824-8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7.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短期睡眠剥夺小鼠褪黑素受体及核受体介导脂代谢通路变化的机制,阐释短期睡眠剥夺对健康影响的脂代谢相关机制。方法 将2月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睡眠剥夺组:利用小鼠睡眠剥夺仪,剥夺睡眠20 h/d,连续10 d;正常对照组:小鼠自由睡眠10 d;睡眠剥夺补充褪黑素组:剥夺睡眠并给予褪黑素腹腔注射10 ug/g体重/日,每天20∶00一次性注射。建模完成后需称量体重,采集血清、肝脏及脂肪组织。检测血清褪黑素浓度,肝脏组织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denosine 5’-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α,AMPKα)、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ion 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γ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 coactivator 1α,PGC-1α)及视黄酸相关孤儿核受体(retinoid-related orphan receptor α,RORα)、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 1C,SREBP-1C)、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的蛋白表达水平,以及脂肪组织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1(acetyl CoA carbosylase 1,ACC1)、脂蛋白脂肪酶(lipoprtein lipase,LPL)、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ormone-sensitive triglayceride lipase,HSL)的表达水平。结果 睡眠剥夺组小鼠体重高于对照组及睡眠剥夺补充褪黑素组(F=12.454,P<0.001),而褪黑素浓度低于这两组(F=14.042,P<0.001);其肝脏组织中的AMPKα(F=23.338,P<0.001)、SIRT1(F=93.706,P<0.001)、PGC-1α(F=4.264,P=0.028)及PPARα表达水平显著降低(F=68.695,P<0.001),而RORα(F=89.048,P<0.001)、SREBP-1C(F=13.478,P<0.001)及PPARγ(F=19.267,P<0.00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脂肪组织中的LPL(F=17.957,P<0.001)及HSL(F=22.106,P<0.00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FAS(F=33.863,P<0.001)及ACC1(F=16.103,P<0.00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结论 睡眠剥夺能够引起褪黑素分泌减少,进而导致其受体所介导的脂代谢通路发生改变,使得机体向着易于脂肪合成的方向发展,加快体重增长。
  • 孙丽, 许晓萌, 王易寒, 王亚菲, 李静, 崔世恒, 王诗璠, 王晶辉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7): 829-8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7.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20—2022年河北省肺炎球菌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该类疫苗的安全性。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AEFI监测模块收集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河北省肺炎球菌疫苗接种后AEFI个案,描述性分析AEFI发生特征和报告发生率,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2020—2022年河北省共报告肺炎球菌疫苗AEFI个案820例,年均报告发生率为44.34/10万剂。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13-valent pneumococcal conjugate vaccine,PCV13)和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23-valent pneumococcal polysaccharide vaccine,PPSV23)的总AEFI报告发生率分别为33.27/10万剂、53.59/10万剂。PCV13和PPSV23的一般反应、异常反应和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32.32/10万剂、0.36/10万剂、0.12/10万剂和51.41/10万剂、1.59/10万剂、0.89/10万剂。一般反应均以发热为主,异常反应均以过敏性反应为主,主要发生在接种后24 h内,且总体转归情况良好。结论 2020—2022年河北省所使用的PCV13和PPSV23两种肺炎球菌疫苗总体安全性良好,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极低。
  • 林燕, 马会来, 卢冉, 戚艳波, 郭卉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7): 835-83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7.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2020—2022年云南省伤寒副伤寒的真实发病水平,分析查找问题,提出建议帮助提高诊断报告质量。方法 调查2020—2022年云南省报告的伤寒副伤寒确诊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以2020—2022年报告病例数最多的7个州市为调查点,将医疗机构按省、州市、县、乡镇分层,报告病例按确诊和临床诊断分层后随机抽取。查阅原始诊疗资料填写病例信息摘录表,按照《伤寒和副伤寒诊断标准》(WS 280-2008)和《全国伤寒、副伤寒监测方案(试行)》判断诊断准确性。结果 共调查40家医疗机构的857例病例,诊断准确率为32.09%(275/857),确诊病例诊断准确率(51.37%)高于临床诊断病例(11.93%),副伤寒病例诊断准确率(59.90%)高于伤寒病例(24.06%);红河州诊断准确率最高(56.76%),曲靖市最低(11.19%);省级医疗机构诊断准确率最高(43.82%),乡镇级最低(9.09%)。857例病例中,仅35.12%实际符合确诊或临床诊断病例标准。与2016年调查的诊断准确率(29.36%)相比,2020—2022年云南省伤寒副伤寒病例诊断准确率无明显改善。结论 2020—2022年云南省伤寒副伤寒诊断准确率较低,主要原因是临床医生对诊断标准及相关知识掌握不够。建议医疗机构加强临床医生伤寒副伤寒诊断相关知识培训,基层疾控机构应将伤寒副伤寒诊断准确性纳入日常督导。
  • 陈颖琳, 吴中怡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7): 839-8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7.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无偿献血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不合格率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无偿献血招募策略及降低ALT不合格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公开发表在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搜集关于无偿献血者ALT不合格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检索时限为2010年1月— 2024年 8月。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Stata17.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8篇文献,共计无偿献血者294 216名。meta分析显示,我国无偿献血ALT不合格率为6.38%(95%CI:5.33%~7.43%)。漏斗图显示,纳入文献基本对称分布,提示不存在明显的发表偏倚。meta分析显示男性(OR=2.87,95%CI:1.75~4.71)、已婚(OR=1.50,95%CI:1.07~2.10)、高年龄段(OR=1.58,95%CI:1.19~2.10)、高BMI(OR=5.11,95%CI:1.55~16.84)、职员(OR=1.99,95%CI:1.65~2.40)、首次献血(OR=1.38,95%CI:1.07~1.78)、夏季献血(OR=3.03,95%CI:1.55~5.91)、秋季献血(OR=3.36,95%CI:1.59~7.12)是ALT不合格重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不同研究ALT不合格率存在差异,ALT升高受多种因素影响,可通过针对可控因素加强无偿献血宣传、做好相关健康教育、为进一步降低ALT不合格率,保障血液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 调查研究
  • 毕涵, 者炜, 孔振兴, 马江骏, 张艺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7): 844-84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7.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新疆城市与乡村中小学生体质与肥胖合并血压偏高的现状,分析体质与共病的联系,为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9年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8 085名7~15岁在校中小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和身体素质测验,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比较城乡中小学生体质情况,共病与体质的关联。 结果 8 085名中小学生平均年龄(9.81±1.55)岁,男性3 340名(41.31%),女性4 745名(58.69%)。城市3 877名(47.95%),乡村4 208名(52.05%),城市调查对象以女性(58.14%)、初中(58.99%)为主,乡村以女性(59.20%)、小学(92.16%)为主。肥胖1 255名,检出率15.52%;血压偏高719名,检出率8.89%;共病719名,检出率8.89%。共病组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P<0.001)、城市低于乡村(P<0.001)、小学高于初中(P<0.001);共病组的身高、体重、BMI、肺活量、胸围、腰围、臀围、握力、50 m跑及50 m×8往返跑时间均高于非共病组,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立定跳远及1 min跳绳均低于非共病组;城市组的身高、体重、BMI、胸围、腰围、臀围、50 m跑及50 m×8往返跑均低于乡村组,握力、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立定跳远及1 min跳绳均高于乡村组。结论 学生体质健康与肥胖合并血压偏高有一定的联系,选择合适的运动可预防患病率的升高;城乡学生存在体质健康差异,需减少差异,促进教育公平。
  • 虞典元, 王欣, 李涛, 谢赛, 黄晶, 冯爱桥, 刘一卓, 杨霞, 李小春, 邱萌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7): 848-8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7.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并探讨PDAP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为PDAP的预防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2024年孝感市中心医院158例PDAP患者临床资料,对检测出的致病菌谱进行分析。根据临床治疗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死亡、拔管转血液透析和复发)和治愈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DAP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158例PDAD患者透析液病原菌培养共检出病原菌182株,革兰阳性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真菌主要为酵母样真菌。158例PDAP患者共治愈70例,发生预后不良88例,包括拔管转血液透析49例,复发24例和死亡15例。多因素回归结果表明,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增加(OR=5.837)、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高水平(OR=1.289)和革兰阴性菌感染(OR=3.228)均是PDAP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而男性PDAP患者(OR=0.512)、CD4+ T细胞计数的增加(OR=0.965)、CD4+/CD8+ T细胞比值的增加(OR=0.007)、NK细胞计数增加(OR=0.914)等免疫指标均与PDAP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降低有关。结论 免疫状态和细菌感染在PDAP的发展和预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强对PDAP患者免疫状况的监测和干预,有望改善患者的管理和预后。
  • 蔡晓玉, 魏卓, 廖蕾, 杨菲, 李群, 吴德洪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7): 854-8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7.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衰弱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老年COPD患者衰弱现状预防提供建议。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成都市某三甲医院呼吸科就诊的512例老年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衰弱评估量表(Frailty Assessment Scale,FRAIL)评估其衰弱症状,并采用单因素χ2检验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OPD患者衰弱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512例老年COPD患者中,检出衰弱患者158例,检出率为30.86%,其中不同年龄、COPD严重程度、共病情况、居住状态及是否多种用药、是否有认知障碍、是否营养不良的老年COPD患者其衰弱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5~85岁(OR=4.137,95%CI:1.157~14.791)、疾病严重程度在中度以上(OR=2.195,95%CI:1.097~4.392)、存在共病(OR=2.347,95%CI:1.145~4.808)、多种用药(OR=2.121,95%CI:1.039~4.329)、认知障碍(OR=2.101,95%CI:1.189~3.398)、营养不良(OR=2.625,95%CI:1.141~6.038)以及独居(OR=2.625,95%CI:1.074~6.416)是老年COPD患者衰弱症状相关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COPD患者其衰弱出现率较高,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临床应及时筛查并进行合理预防,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徐素芹, 祝继, 袁飞, 马璐, 黄斌, 佘敏, 包愿, 洪峰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7): 857-8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7.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贵阳市青年学生和校外青年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及HIV检测等情况,为青年人群进一步开展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23年3—12月分别采用随机抽样和方便抽样的方法对贵阳市15~24岁的青年学生和校外青年艾滋病知信行及HIV检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共收到有效问卷1 894份,其中青年学生占73.55%,校外青年占26.45%。青年人群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70.17%,青年学生和校外青年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1.93%和65.27%。艾滋病8个问题中,除第2、5、6条外,其余5条青年学生的知晓率均高于校外青年,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8.46%的青年人群认为HIV/AIDS患者是疾病的受害者,应得到同情和帮助;64.73%的青年人群不同意HIV/AIDS患者应该被隔离起来,不应该继续工作/上学;当得知周围同学/朋友感染HIV后,57.02%的青年人群能与其正常交往。青年学生和校外青年在HIV/AIDS患者是否应该被隔离起来和当得知周围同学/朋友感染HIV后是否能与其正常交往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34,P =0.033; χ2=7.452,P=0.024)。青年学生性行为发生率(5.74%)低于校外青年(3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2.603,P<0.001)。青年学生和校外青年在最近一年安全套的使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85,P=0.035)。青年学生和校外青年在HIV检测、HIV检测结果方面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189,P<0.001; χ2=8.852,P=0.008)。在有性行为人群中,青年学生和校外青年“知-行分离”分别为52.17%和34.65%。结论 贵阳市青年学生和校外青年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太理想、不太一致、不太全面,对艾滋病危险意识不够。在有性行为人群中,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行分离”现象较校外青年更为严重,因此在艾滋病宣教中要针对性地提高青年学生和校外青年艾滋病知识掌握程度和危险意识,进而促进其艾滋病“知行合一”,减少艾滋病在青年人群中流行。
  • 蒋华, 杨敏丽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7): 861-8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7.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通道侗族自治县中学校内肺结核的流行特征及其防控管理措施,为制定更加有效的学校结核病防控管理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2018年7月—2019年10月通道侗族自治县职业总校与通道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两所学校暴发肺结核疫情发生原因,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比较两校肺结核患者的流行特征。结果 2018年7月—2019年10月,通道侗族自治县两所中学共报告肺结核病例27例,其中学生26例,教师1例,主要临床表现以咳嗽、咳痰、低热为主。病例主要为男性(χ2=18.915, P<0.001),在校寄宿生占比大,宿舍环境卫生与通风差、传染病防控制度流于形式、学生预防服药意愿低可能是肺结核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结论 通道侗族自治县中学校内肺结核病例以男性寄宿生为主,应改善中学校内宿舍卫生与教学楼通风,通过多样化措施防控学校肺结核疫情。
  • 宁惊鸣, 忻骥, 郭慧, 夏林, 汪鹏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7): 865-8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7.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武汉市某小学一起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暴发疫情,为校园内流感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现场调查、问卷调查,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对该校疫情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病例对照研究,罹患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023年2月15日—3月12日,共60例病例,无教职工发病,学生罹患率为8.11%(60/740)。首发病例发病时间在2月20日,3月2日达到发病高峰。南北教学楼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20,P=0.011),北教学楼罹患率较高,呈现从1楼扩散至2、3楼的趋势;各班级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205,P=0.000),三年级(1)班罹患率最高,为34.62%(18/52)。病例组和对照组近半年内流感疫苗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130, 95%CI:0.003~0.912),表明接种流感疫苗是保护因素,接种过流感疫苗的学生患流感的概率是未接种学生的0.130倍。采集的28份咽拭子标本中9份RT-PCR检测为H3N2阳性。结论 本起疫情为甲型H3N2流感病毒引起的暴发,及时发现病例行居家隔离治疗,提高流感疫苗接种率,可有效防控流感疫情。
  • 徐赟洁, 王成香, 董菊霞, 齐春娜, 董德武, 瞿慧芬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7): 869-87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7.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8—2022年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123例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时期未发生职业暴露的123例医务人员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与病例组的年龄和性别频数匹配。分析病例组职业暴露情况以及两组人口学、科室分类、学历、职称、实习情况和医疗保健工作者健康研究问卷(Health Care Worker Health Study Questionnaire,HCWHSQ)得分等情况,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相关因素。结果 2018—2022年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123例职业暴露人员中,暴露方式以锐器刺伤为主,占88.6%;暴露部位以手为主,占93.5%;职业暴露的暴露源以肝炎病毒为主,占48.0%;医务人员发生暴露后能及时处理占73.2%,不同年份发生职业暴露后的有效处理比例呈现上升趋势(χ2=19.699,P<0.05)。职业暴露组和对照组医务人员工龄(t=3.751,P<0.05)、学历构成(χ2=31.803,P<0.05)、是否为实习生(χ2=26.190,P<0.05)、职称构成(χ2=43.749,P<0.05)、HCWHSQ评分(χ2=98.986,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医务人员为实习生(OR=2.140,95%CI:1.688~2.713,P<0.001),职称为中级(OR=1.480,95%CI:1.214~1.804,P<0.001)、初级(OR=2.252,95%CI:1.147~3.413,P<0.001)、无职称(OR=3.013,95%CI:2.286~3.972,P<0.001),HCWHSQ总分>110分(OR=2.790,95%CI:1.402~5.551,P=0.003)是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学历为本科及以上(OR=0.810,95%CI:0.668~0.981,P=0.025)、医务人员工龄越长(OR=0.602,95%CI:0.375~0.968,P=0.036)是发生职业暴露的保护因素。结论 医务人员发生医疗暴露方式以锐器刺伤为主,暴露部位以手为主,暴露源以肝炎病毒为主,不同年份发生职业暴露后的有效处理比例呈现上升趋势。医务人员实习情况,学历、职称、工龄及HCWHSQ总分与职业暴露密切相关。医疗机构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有效消除职业暴露的高危因素,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率。
  • 罗爱武, 庾镇藩, 陈舒婷, 李俊彦, 李慧玲, 黄颖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7): 873-87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7.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衡阳市结核病防治人员结核病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优化防护措施,减少结核病职业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23年11月将衡阳市结核病定点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职在岗和在职不在岗曾经从事结核病防治工作的人员全部进行结核病新型结核菌素(enhanced cassette-based assay,EC)试验检查,统计分析结核病防治人员EC阳性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结核病感染筛查1 243人,EC试验阳性人数为402人,阳性率32.34%;阳性人员中,219人为潜伏结核感染者,占总调查人数的17.62%。分类比较不同类型工作人员结核病EC试验阳性率,结果显示不同地区工作人员EC试验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县级单位大于市级单位;疾控机构结核病防治人员大于非防治人员,定点医院护士岗位EC阳性率最高,其次是医师岗位;随着年龄、工作年限的增长,工作人员EC试验阳性率逐渐增高。结论 衡阳市结核病防治机构工作人员结核病感染受多因素综合影响,潜伏结核感染率较低,当前整体可控,是科学防控干预的最佳时机。
  • 魏飞娟, 刘楠, 马冯慧, 刘斐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7): 877-8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7.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参加健康体检的育龄期女性甲状腺结节检出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重点人群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3年1—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体检中心参加健康体检的育龄期女性为研究对象,收集该人群一般资料以及体检中检查检验结果,分析所检出甲状腺结节流行病学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甲状腺结节的影响因素。结果 根据纳入排除标准,2113例育龄期女性最终入组。甲状腺结节共检出733例(34.69%),其中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TI-RADS)1~3级682例(93.04%)、4级及以上51例(6.9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6岁以上(其中26~<36岁:OR=2.522,95%CI:1.976~3.218;36~49岁:OR=1.608,95%CI:1.241~2.083)、有孕史(OR=1.466,95%CI:1.205~1.783)、甲状腺疾病家族史(OR=1.264,95%CI:1.045~1.529)、甲功异常(OR=1.256,95%CI:1.022~1.534)、甲状腺抗体阳性(OR=1.293,95%CI:1.028~1.626)、乳腺结节(OR=1.249,95%CI:1.039~1.502)、抑郁(OR=1.253,95%CI:1.042~1.507)、焦虑(OR=1.242,95%CI:1.033~1.495)是引发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育龄期女性甲状腺结节检出率相对较高,加强相关重点人群跟踪管理对甲状腺肿瘤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 巩萍, 李倩倩, 张迪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7): 880-8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7.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并研究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淄博市中心医院血液净化科120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用针对慢性肾病透析患者的改良量化主观整体评估(modified quantitative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MQSGA)方法对其进行营养评估,同时进行人体测量及生化指标检测,对营养正常组和营养不良组各指标进行比较,并分析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120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QSGA评分≤10分即营养正常患者77名,占比64.17%,≥11分营养不良患者43名,占比35.83%。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营养不良率(46.30%)高于60岁以下患者(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5,P=0.031);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17,P=0.001);与营养正常组相比,营养不良组患者人体测量指标体质指数、握力、上臂围、上臂肌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小腿围均较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握力和透析时间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握力增加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保护因素(OR=0.926,95%CI:0.865~0.991),透析时间越长(≥48月)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OR=9.841,95%CI:2.297~42.157)。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握力和透析时间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随着握力的增加,营养不良的发生风险降低,随透析时间的延长,营养不良发生风险增加。临床医护人员应特别关注握力降低及透析时间长的患者,定期对其进行营养评估,并进行及时的营养指导和干预,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
  • 实验研究与卫生检验
  • 刘苗, 朱丽, 黎晓彤, 李晓晶, 白志军, 郭重山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7): 884-88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7.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为检测手段,建立血清中10种多溴联苯醚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 优化样品前处理方法、气相色谱条件及质谱参数,血清样品经液液萃取,通过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内标法定量。 结果 10种多溴联苯醚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72,方法检出限为0.006~0.035 μg/L,加标回收率为89.0%~114%,日内精密度为1.5%~5.0%(n=6)。应用该方法检测了60份样本,能够检出5种多溴联苯醚,其中BDE-47检出率最高,为93.3%。结论 该方法前处理简单,结果准确可靠,检出限低,灵敏度高,适用于血清中10种多溴联苯醚的同时高效测定。该方法的建立可为开展多溴联苯醚人体生物监测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 聂玉敏, 李嘉蕊, 李成, 段云权, 杨菁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7): 889-89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7.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和分析云南省楚雄州市售香辛料及粉中病原微生物的污染状况和安全隐患,为制定食源性疾病防控措施及食品安全标准提供技术依据。方法 2023年对楚雄州10个县(市)的城乡农贸市场、超市/便利店、路边摊位、网店采集不同种类、不同包装形式的香辛料及粉、香辛料制品,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及全基因测序分析真菌群落。结果 共监测8个品种52件样品,致病菌阳性样品数占比46.15%,其中,克罗诺杆菌属检出率44.23%,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9.62%,沙门氏菌检出率1.92%,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未检出,霉菌(平板法)检出率86.54%,优势真菌种排名前3的是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葡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所有样品全基因测序均分析出真菌群落,优势真菌排名前3的目是马拉色菌目(Malasseziales)、间座売菌目(Diaporthales)、囊藻菌目(Cystofilobasidiales)。孜然、胡椒、草果、八角、蘸水5种香辛料及其制品的致病菌阳性样品数均在50.00%以上。胡椒、花椒、八角各有1件同时检出蜡样芽胞杆菌和克罗诺杆菌属,胡椒有1件同时检出沙门氏菌和克罗诺杆菌属,蘸水有1件同时检出蜡样芽胞杆菌和克罗诺杆菌属。不同采样环节、包装类型、季度香辛料制品致病菌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楚雄州市售的香辛料及粉、香辛料制品受病原微生物污染的情况比较普遍,霉菌和克罗诺杆菌属污染的情况较为突出。
  • 综述
  • 李诗雨, 金燕, 韩莹, 韩孟杰, 徐鹏, 李新蕊, 马伟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7): 894-89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7.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是一种严重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巨大。HIV感染者/AIDS患者(简称HIV/AIDS)机体免疫功能受损,极易感染各种细菌、病毒、肿瘤等。目前针对二者合并感染的研究仍然十分有限。因此,本研究就国内外对HIV与新冠病毒合并感染者的感染风险、临床表现、疾病结局、疫苗相关情况等进行综述,有助于更清晰地了解HIV与新冠病毒感染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