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ISSN 1006-3110
CN 43-1223/R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32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5-04-15
  

  • 全选
    |
    专题报道——预防接种
  • 林明珠, 杨丹丹, 王卫平, 刘文敏, 邓鹏飞, 杨来宝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4): 385-39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4.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上海市浦东新区≥60岁老年人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23-valent pneumococcal polysaccharide vaccine, PPSV23)免费接种策略的卫生经济学效益,为政府机构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决策树-马尔科夫模型,以2021年上海市≥60岁老年人口作为研究队列,从全社会角度,评估上海市浦东新区≥60岁老年人PPSV23免费接种策略的成本效益和效果,并对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上海市浦东新区≥60岁老年人PPSV23的接种率为29.39%,接种PPSV23的人均效益为212.97元,人均净效益-182.76元,效益成本比0.54;每多获得一个生命年需要支付25 711.04元,低于上海市人均GDP 173 756.71元,远低于3倍人均GDP的阈值。结论 在≥60岁的老年人群中免费接种PPSV23策略极具成本效益,建议继续加大推行该接种策略。
  • 黎君玉, 陈康明, 张爱平, 刘凤仁, 李晓霞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4): 396-40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4.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深圳市龙岗区水痘疫苗应急接种和疫苗保护效果。方法 收集2019—2023年开展水痘疫苗应急接种的102起疫情信息,使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水痘疫苗不同状态下应急接种效果和疫苗保护效果。结果 病例中应急接种的比例(7.76%)低于非病例(68.67%);续发病例中应急接种的比例(37.97%)低于非病例(68.67%);无既往免疫史且未开展应急接种的水痘罹患率最高(8.22%),有既往免疫史且开展应急接种的水痘罹患率最低(1.23%);应急接种率>70%,水痘病例的续发率低;接种1剂次水痘疫苗保护效果随接种时间的延长递减,接种3年内有明确的保护效果(71.37%);接种2剂次水痘疫苗的保护效果在不同的接种年限和间隔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保护效果始终好于接种1剂次水痘疫苗。结论 开展水痘疫苗应急接种和接种2剂次水痘疫苗均具有较高的保护效果,继续实施水痘疫苗应急接种和2剂次免费水痘疫苗接种策略非常必要。
  • 赵晓晓 , 刘小燕, 杨小伍, 朱仁敏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4): 401-40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4.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铜陵市儿童家长对非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犹豫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改善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犹豫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铜陵地区某院就诊≤12岁儿童的家长开展调查,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设计问卷收集儿童家长对非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犹豫情况,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分析接种犹豫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334例儿童家长,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犹豫的比率为36.22%(121/334)。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具有医学背景的儿童家长对非免疫规划疫苗仍具有更低的接种犹豫发生率(OR=0.418,P=0.010),儿童近半年生病次数的减少也是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犹豫的保护因素(OR=0.198,P<0.001)。TPB模型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结果显示,问卷的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感知风险、行为意向等各维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893~0.955,量表总Cronbach’s α系数为0.941,内部一致性较好。相关性分析表明,平均方差萃取值的平方根均大于潜变量相关系数的最大值,提示具有良好的区分效度。通过SEM分析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和感知风险四个因素与儿童家长在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方面犹豫之间的关系,SEM总体方差解释率为76.90%,结果显示行为控制(β’=-0.702)、主观规范(β’=-0.651)、态度(β’=-0.511)和感知风险(β’=-0.488)均与儿童家长对非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犹豫相关(P<0.05)。结论 本研究揭示铜陵市儿童家长对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犹豫的影响因素,强调医学背景和儿童健康状况的重要性,并指出通过TPB模型提升家长疫苗信心与认知,结合医务人员及社交媒体的宣传,可以有效提高接种意愿。
  • 论著
  • 周艳君, 陈洁, 张静航, 郑军, 贺健梅, 陈曦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4): 408-41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4.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2013—2022年湖南省丙型肝炎病例报告发病情况进行时空特征分析,为消除丙型肝炎公共卫生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22年湖南省丙型肝炎报告发病情况,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时空扫描分析使用的软件分别是ArcGIS 10.8和SaTScan9.7。结果 2013—2022年湖南省每年新报告丙型肝炎病例超过10 000例,衡阳县等6个区县每年报告病例均超过200例。2013—2022年湖南省丙型肝炎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湖南省丙型肝炎发病率呈正向空间自相关(Moran’I=0.4441~0.6128,P<0.001)。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鹤城区、洪江区、洪江市、会同县、芷江侗族自治县、中方县、辰溪县、新晃县和溆浦县等地区,冷点区域主要集中在汨罗市、武冈市、吉首市、道县、宁远县、韶山市、望城区、攸县、新宁县、安仁县和湘潭县等地区。时空扫描分析结果显示,2013—2022年探测出10个聚集区域。结论 2013—2022年湖南省丙型肝炎报告呈现明显的空间聚集性。对于热点地区需要加强防控,加强宣传教育,预防医源性传播,提倡积极治疗。
  • 郑邵辉, 张瑞, 赵玲玲, 郭晓悦, 卢俊荣, 王春东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4): 412-4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4.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监测分析沧州市市售食品致病菌污染情况,并对所检测到的致病菌进行分析,总结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主动发现食品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的暴发和流行,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督和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2023年河北省食品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方案要求,采集沧州市在售食品7种共239份食品样品,并依据2023年《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中相关规定对样品进行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 2023年沧州市共检测市售食品样品239份,合格样品为203份,样品合格率为84.94%。生畜肉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最高为29.03%,其次为动物性淡水产品28.57%。食源性致病菌检出43株,其中副溶血性弧菌16株、肺炎克雷伯菌3株、致泻大肠埃希菌8株、沙门菌11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5株。不同包装类型样品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53,P>0.05)。结论 沧州市市售食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加强食品监督管理,降低食源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 李春圆, 王双, 黄佳音, 王力, 成纲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4): 416-4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4.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上海市崇明区市售水产品中食源性寄生虫感染现状和重点人群知晓情况,评估人群感染的潜在风险。方法 2023年4—11月,在上海市崇明区部分乡镇的农贸市场、超市、餐饮行业随机采集销售常见的鲜活海水类产品、淡水类产品和腌制类产品。采用消化法检测淡水类产品和腌制类产品中的寄生虫囊蚴,解剖镜检法检测海水类产品中的异尖线虫幼虫。同时对采样乡镇内的重点人群进行食源性寄生虫知识情况调查和居民华支睾吸虫感染调查。结果 2023年4—11月共检测海水类产品17种64件,异尖线虫Ⅲ期幼虫阳性率为17.19%(11/64),阳性样品分别为带鱼33.33%(2/6)、青占鱼60.00%(3/5)、秋刀鱼50.00%(1/2)、小黄鱼75.00%(3/4)、鲻鱼40.00%(2/5)。检测淡水类产品共计258件,均未检测出寄生虫囊蚴及幼虫。检测腌制类产品共计28件,均未检测出并殖吸虫囊蚴和棘口吸虫囊蚴。同时对居民共计1 000人进行肠道寄生虫检测,均未查到寄生虫卵。对重点人群发放调查问卷250份,对食源性寄生虫知识总的知晓率情况非常了解的为2.80%,了解一些为40.40%,不清楚的为56.80%。被调查对象中不同性别、年龄、近3年常住地、受教育程度、职业的人群食源性寄生虫知识知晓率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调查人群日常的饮食生活习惯中发现,48.80%的居民经常和偶尔吃生或半生不熟的食物;30.80%的人饭前便后偶尔和从不洗手。对食源性寄生虫的认知方面,67.20%的居民最想了解感染了食源性寄生虫的症状和严重程度,72.40%的人最想从电视、广播官方媒体以及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了解食源性寄生虫的相关知识。结论 上海市崇明区市售的淡水类产品及腌制类产品未检测到寄生虫感染,部分海水类产品检测到异尖线虫感染,需采取有效地宣传教育手段,提高居民自我防护意识,降低寄生虫感染风险。
  • 余树坤, 刘浪, 陶志阳, 谭雅心, 崔紫妍 , 汪再兴, 王建平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4): 420-4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4.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分析2022年8月发生在武汉某区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探索致病细菌分子流行病学关系,探讨全基因组测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 WGS)技术在食品中毒事件调查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多重荧光PCR方法初步确认致病细菌,同时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4789.10-2016)进行病原体分离鉴定。采用药敏测试系统对24种抗菌药物进行敏感性测试。采用WGS技术进行耐药基因预测、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和全基因组单核苷酸位点(whole genome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wgSNP) 分析。结果 采用多重荧光PCR方法确认了11例样本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并成功分离获得培养菌株。WGS获得3.7 G数据,进一步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引起本次食物中毒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均为同一来源且和国外多地报道的该致病菌具有高度同源性。药敏测试及WGS耐药基因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具有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多种药物耐药性,这与药敏测试结果高度一致。同时也发现该1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具有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潜质。MLST分析疑似为新发现ST克隆亚型,进一步分析显示与ST5克隆亚型高度同源。结论 通过多种生物学手段深度分析并证实了该次食物中毒事件是由一种疑似新型MLST亚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引发。实验中WGS技术显示了其显著优势,不仅能够获得常规检测方法的信息,在溯源和大数据分析方面更显优势,为将来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提供了有效经验和技术支持。
  • 王艺静, 黎虹, 曾结, 王诗雨, 王阿蕾, 李红云, 梁维维, 文红英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4): 425-4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4.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结直肠癌患者经济毒性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出针对性措施,减轻结直肠癌患者经济毒性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熵权法,通过对南充市某三级甲等医院345名结直肠癌患者使用中文版患者报告结局的经济毒性综合评分量表评估其经济毒性,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经济毒性量表各条目权重不一,经济毒性总分为16.33(12.73,29.54)分,93.33%的患者存在经济毒性,53.63%的患者为高经济毒性。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在职状态、居住地、家庭储蓄金额、治疗方式数量、至今总花费、负债金额可解释结直肠癌患者经济毒性总变异的40.10%。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经济毒性范围广,程度重,亟需相关人员的关注和解决。
  • 徐粒子, 孟灿, 王志强, 樊勇, 李卫东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4): 431-4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4.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6—2022年安徽省亚硝酸盐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特征,探讨防控策略。方法 对2016—2022年安徽省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的亚硝酸盐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6—2022年安徽省共报告亚硝酸盐中毒事件67起,发病442人,死亡5人。皖北地区的事件数占86.57%(58/67),其中家庭占62.07%(36/58);农村事件数为城区的2倍多(45/22);误食误用占59.70%(40/67);无时间周期规律。城区发生在家庭和餐馆的各占36.36%(8/22)、27.27%(6/22);农村中家庭占66.67%(30/45)。餐馆和集体食堂均为非法使用;家庭中由误食误用导致的占97.37%(37/38)。非法使用于多种食品和混合食品的共占81.25%(13/16);添加剂滥用主要用于肉与肉制品,占77.78%(7/9);误食误用主要为混合食品、多种食品和粮食制品,共占82.50%(33/40)。结论 皖北地区、农村和家庭是高发地区和场所,误食误用是主要的致病因素,仍有餐饮机构违规使用亚硝酸盐。应加强宣传和监管、研发替代品和快速检测方法、在亚硝酸盐中添加食品色素以及做好解毒药品的储备和及时救治等多措并举。
  • 谭咏, 冉扬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4): 435-43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4.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婴幼儿乳糖不耐受(lactose intolerance,LI)的影响因素及综合干预效果,为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3年11月—2024年5月重庆市九龙坡区妇幼保健院、涪陵区妇幼保健院门诊接诊的210例消化不良婴幼儿的临床资料,全部患儿均在就诊后进行尿半乳糖测定,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分组,分为LI组和非LI组,采用医院自制的婴幼儿基本信息调查量表收集两组患儿的基本信息,以及疾病情况等资料,分析消化不良婴幼儿发生LI的影响因素。对LI患儿及家属予以综合干预,分析干预后的疗效、止泻时间,及干预前后LI患儿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210例消化不良患儿中检出LI 131例(62.38%),非LI 79例(37.62%)。LI组和非LI组两组比较,胎龄、LI家族史、月龄、胃肠道感染、出生体重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胎龄<37周(OR=2.936,95%CI:1.577~5.465)、发生胃肠道感染(OR=3.077,95%CI:1.729~5.475)、有LI家族史(OR=3.206,95%CI:2.266~4.535)、月龄<6个月(OR=2.565,95%CI:1.257~5.235)是消化不良婴幼儿发生LI的危险因素。131例LI患儿接受综合干预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6.18%(126/131),止泻时间为(3.51±0.81)d;与干预前比较,干预2个月后LI患儿的呕吐率、哭闹不安率、腹胀率、腹泻率以及体重增长不足率有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婴幼儿会受到多因素影响而发生LI,临床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获得较好的干预效果。
  • 胡敏, 刘辉, 戴映雪, 刘云升, 涂芷菡, 李萌萌, 王瑶, 王亮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4): 439-4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4.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成都市传染病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04—2023年经成都市及各区(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核实、处置后结案的传染病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采用WPS 2019软件整理数据,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4—2023年成都市累计报告传染病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70起,占86.05%,以未分级事件(306起,82.70%)居多,主要由呼吸道传染病(278起,75.14%)引起,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115起,31.08%)最多。疫情涉及23个区(市)县,波及1 274 447人,罹患率为0.40%,病死率0.81%。年均事件报告数为18.50起,2009、2022年报告的事件数高于其他年份(H=66.454,P<0.001)。月均报告事件数1.54起,不同月份报告的事件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6.496, P=0.124),但有季节性趋势。报告时效中位间隔为0.50 h,报告及时率65.95%,控制时效值的中位间隔为2.33 d,报告时效值和控制时效值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s=0.173,P=0.011)。不同传播途径的事件等级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未分级事件中,呼吸道事件占比最高,一般事件和较大事件中,消化道事件占比最高。不同传播途径事件的波及人数、罹患率、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发现消化道传染病事件的疫情波及人数最高,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的罹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结论 传染病是造成成都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原因,针对传播途径为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防传播,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导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强化医疗救治,防止病例死亡。
  • 江南, 吴燕芳, 高静, 孙文韬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4): 443-44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4.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家庭食物环境健康水平与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相关性,为今后开展学生肥胖防控提供技术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北京市通州区11所学校的1 485名学生及其家庭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利用秩相关分析家庭食物环境健康水平与学生BMI指数相关性,利用单因素分析家庭食物环境不同健康状况下学生BMI指数和超重肥胖率的差异,采用多元无序logistic回归分析家庭食物环境对学生超重肥胖发生风险的影响。结果 北京市通州区中小学生家庭食物环境健康水平得分为64.32分,总达标率(≥60分)为67.41%;家庭食物环境健康评分与学生BMI指数呈负相关(r=-0.133);家庭食物环境健康水平不足的家庭学生BMI指数(Z=-3.291,P=0.001)和肥胖率2=4.277,P=0.039)都高于健康水平达标家庭学生;家庭食物环境健康水平不足的家庭学生肥胖风险是达标家庭学生的1.379倍(OR=1.379,95%CI:1.051~1.809),家庭饮食行为维度健康水平不足的学生肥胖风险是达标家庭学生的1.827倍(OR=1.827,95%CI:1.382~2.415)。结论 家庭食物环境健康水平与中小学生BMI指数及肥胖风险呈负相关,需重点关注家庭饮食行为健康不足问题。
  • 刘娟, 吕文娟, 刘福定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4): 448-4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4.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低热量饮食结合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对超重女大学生体成分、糖脂代谢及心肺功能的影响,为制定更有效的减肥和健康改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招募超重的女大学生85名,利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低热量饮食组(low-calorie diet,LCD组,43例)与对照组(42例),两组受试者饮食由营养科医师进行定制,LCD组每日总热量摄入为(1 000~1 200) kCal,对照组每日总热量摄入为(1 400~1 800) kCal。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两组均接受HIIT,每周3次,持续干预12周。对两组受试者干预前后体成分(体重、体质指数、全身脂肪百分比、肌肉质量、上身脂肪量、下身脂肪量、身体总水量)、糖脂代谢(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功能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心肺功能(心率、肺活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进行检测与比较。结果 两组受试者干预前体成分、糖脂代谢、心肺功能等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体成分指标变化显示,LCD组体重(62.15±5.22)kg、体质指数(24.51±2.35)kg/m2、全身脂肪百分比(30.65±3.41)%、上身脂肪量(2.33±0.42)kg、下身脂肪量(3.01±0.99)kg显著下降并低于干预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脂代谢指标变化显示,干预后LCD组受试者糖化血红蛋白(6.43±0.73)%、空腹血糖(6.32±1.04)mmol/L、餐后2 h血糖(9.03±1.21)mmol/L、总胆固醇(4.21±0.67)mmol/L、甘油三酯(1.46±0.38)mmol/L、低密度脂蛋白(2.56±0.59)mmol/L、胰岛素抵抗指数(2.81±0.46)低于对照组,胰岛素功能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肺功能指标变化显示,干预后LCD组肺活量指数明显提高,收缩压与舒张压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超重女大学生实施为期12周的低热量饮食结合HIIT方案,能显著改善体成分、糖脂代谢及心肺功能。
  • 调查研究
  • 张兆强, 卜哲妮, 湛志飞, 刘子言, 杨浩, 孙倩莱, 肖明霞, 陈生宝, 罗垲炜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4): 453-45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4.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2018—2022年湖南省人间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病的流行特征,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8—2022年湖南省钩体病监测资料,使用Excel 2021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2018—2022年湖南省人间钩体病累计报告病例184例,年均发病率为0.06/10万。高发地区为湘潭市47例(1.72/10万)。全年除1—2月外的各月均有病例报告,6—10月为高发季169例(占91.85%)。以46~75岁发病最多149例,(占80.98%)。男女性别比为6.36∶1。职业以农民最多156例,(占84.78%)。2018—2022年湖南省8个监测点捕鼠3 086只,鼠密度为2.48%,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鼠群带菌率为3.69%。2018—2022年湖南省健康人群血清共采集4 072份,抗体阳性率为2.50%,以黄疸出血型为主(24例,23.53%)。结论 近几年湖南省人间钩体病疫情平稳,但自然疫源地长期持续存在,在钩体病的主要疫区内应加强监测,掌握疫情动态,及时进行干预工作。
  • 王艳, 缪娴静, 王德琴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4): 456-4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4.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海安地区中老年人肾功能损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该地区预防肾功能损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18年5月—2022年12月在海安市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2 876例中老年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分析中老年人肾功能损害检出情况。根据中老年体检者肾功能是否出现损害将其分为损害组和非损害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海安地区中老年人肾功能损害的因素。结果 2 876例中老年体检者中,肾功能损害检出率为24.76%,其中女性体检者肾功能损害检出率为30.27%,高于男性肾功能损害检出率2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535,P<0.001);≥ 60岁老年体检者肾功能损害的检出率(26.45%)高于40~<60岁的中年体检者肾功能损害检出率(2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2,P=0.032);不同居住地、文化程度的中老年体检者其肾功能损害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损害组腹围、收缩压、FBG、TG、TC、LDL-C、UA水平及代谢综合征比例均高于非损害组,而HDL-C低于非损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2.056,95%CI:1.323~3.196)、年龄(OR=1.694,95%CI:1.075~2.669)、中心性肥胖(OR=1.667,95%CI:1.250~2.224)、高血压(OR=2.026,95%CI:1.418~2.894)、FBG(OR=1.426,95%CI:1.110~1.833)、TG(OR=1.829,95%CI:1.355~2.469)、LDL-C(OR=1.878,95%CI:1.367~2.579)、TC(OR=1.972,95%CI:1.375~2.828)、HDL-C(OR=0.608,95%CI:0.488~0.757)、高尿酸血症(OR=1.589,95%CI:1.222~2.066)、代谢综合征(OR=1.793,95%CI:1.154~2.787)均是肾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海安地区中老年人肾功能损害检出率相对较高。女性、≥60岁、肥胖、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代谢综合征会增加中老年人肾功能损害的风险,因此加强对中老年群体尤其是女性的体重、血脂、血糖、血压等综合管理,对预防肾功能损害具有重要意义。
  • 刘春, 余华, 张琴, 刘小翼, 陈鸿宇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4): 459-4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4.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内江市1 050名健康人群7种传染病抗体水平监测结果,评价疫苗免疫效果,为疾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内江市5个县(市、区)的健康人群中抽取1 050名调查对象,开展免疫史调查和血液标本采集,进行麻疹、风疹、流腮、流脑、乙脑、甲肝、乙肝IgG抗体检测,率的比较采用 χ2 检验。结果 1 050名健康人群麻疹、风疹、流腮、流脑、乙脑、甲肝、乙肝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0.10%、92.76%、88.10%、45.52%、62.86%、47.43%和74.57%。7种传染病IgG抗体阳性率不同年龄组率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疹、流腮、流脑、乙脑、甲肝地区间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脑、甲肝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疹、风疹、流腮、流脑、乙脑不同接种剂次间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江市1 050名健康人群流脑、乙脑、甲肝、乙肝IgG抗体阳性率较低,提示应加强目标人群疫苗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 潘梦蓉, 高大永, 甘雪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4): 463-4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4.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PD)抑郁期患者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表露现状及其相关因素,为预防NSSI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4年1月唐山市第五医院收治的BPD抑郁期患者310例,采用NSSI行为问卷评估患者NSSI表露现状,并将其分为NSSI组与非NSSI组,比较两组基本特征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PD抑郁期患者NSSI的影响因素。结果 310例BPD抑郁期患者中,共123例(39.68%)出现NSSI,187例(60.32%)无NSSI;自伤部位中下臂(30.08%)占比最多,头皮(5.69%)占比最少;自伤方式中割伤(33.33%)占比最多,啃咬(6.50%)占比最少。NSSI组病程、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下、婚姻状态为无配偶、独居比例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Barratt冲动量表(Barratt Impulsiveness Scale,BIS-11)评分、睡眠质量评价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及童年创伤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CTQ)评分均高于非NSSI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高中以上(OR=0.658,95%CI: 0.437~0.989)是BPD抑郁期患者NSSI的保护因素,独居状态(OR=2.088,95%CI: 1.098~3.970)、SDS评分(OR=1.439,95%CI: 1.142~1.814)、BIS-11评分(OR=1.429,95%CI: 1.080~1.891)、PSQI评分(OR=2.232,95%CI: 1.102~4.520)及CTQ评分越高(OR=1.749,95%CI: 1.091~2.805)是BPD抑郁期患者NSSI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BPD抑郁期患者NSSI的发生率较高,其影响因素包括文化程度、独居状态、抑郁程度、冲动、睡眠障碍及童年创伤,建议临床重点关注上述相关因素,并予以对症干预措施以减少NSSI发生。
  • 潘烨, 李林, 许梦培, 吴小培, 于鑫宇, 陈梦倩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4): 467-47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4.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老年脑卒中高危人群不良生活方式行为特征的潜在类别,分析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为老年脑卒中高危人群制定差异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3年1—12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海安市人民医院就诊的老年脑卒中高危人群243例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基本人口学特征、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社会支持、健康素养以及不良生活方式行为等情况,利用潜在类别分析(latent class analysis,LCA)探索老年脑卒中高危人群不良生活方式行为特征的潜在类别,利用稳健三步法行多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人口学特征、脑卒中相关疾病因素、社会支持和健康素养对不良生活方式行为特征潜在类别的影响。结果 不良生活方式行为特征可分为“生活方式基本健康组”“高缺乏运动-久坐组”和“高盐高脂饮食-中不良体育锻炼组”3个类别,分别占研究对象总人数的18.10%、53.09%及28.81%。性别、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居住地农村、无高血压病、无脑卒中家族史、无既往脑卒中发病史、社会支持水平低、不具备健康素养是老年脑卒中高危人群不良生活方式行为特征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结论 老年脑卒中高危人群不良生活方式以“高缺乏运动-久坐组”为主;在开展干预时,应考虑患者的性别、居住地、文化程度、心脑血管疾病史、脑卒中家族史、社会支持、健康素养等情况,针对性地开展不良生活方式行为的干预。
  • 丁芸, 田美蓉, 陆翠, 鲍家军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4): 473-47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4.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海安地区老年冠心病患者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现状与电子健康素养、自我效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就诊于海安市中医院的283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一般人口学、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电子素养及自我效能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电子健康素养、自我效能与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间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网络健康搜寻行为的因素,采用Bootstrap法对自我效能、健康素养与研究对象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中介效应进行分析。结果 283例老年患者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得分均值为(73.26±9.30)分,电子健康素养得分均值为(24.42±3.10)分,自我效能得分均值为(22.56±4.79)分。多元线性回归发现,电子健康素养得分(β=0.277,95%CI:0.030~0.524,P=0.028)、自我效能(β=0.663,95%CI:0.390~0.937,P<0.001)、文化程度(β=3.126,95%CI:1.621~4.632,P<0.001)、婚姻状况为已婚或同居(β=1.637,95%CI:0.471~2.803,P=0.006)、有吸烟史(β=-4.400,95%CI:-5.783~-3.017,P<0.001)是老年冠心病患者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因素。Bootstrap法显示,电子健康素养(β’=0.859)、自我效能(β’=0.103)对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起直接正向作用,自我效能在电子健康素养与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间产生中介效应(β’=0.088)。结论 海安地区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受电子健康素养的直接作用,自我效能在电子健康素养与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间起中介作用。相关部门应加强老年冠心病患者电子健康素养、自我效能的改善力度,开发有针对性的健康促进材料,促进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发生,更好地促进患者自我管理,改善生命质量。
  • 李东迅, 王维钧, 银安琪, 张阳, 谷田, 舒高林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4): 477-4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4.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2022年北京市一起伤寒暴发疫情并分析病原菌的分子型别及耐药特征。方法 参照国家标准对可疑样品进行致病菌检测,对检出的沙门菌进行系统生化和血清型鉴定,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实验,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方法进行分子分型分析。结果 本起疫情共报告伤寒确诊病例21例,历时44 d,男女比例为0.91∶1,病例均为同一公寓楼租户,互不相识,无共同就餐史。本起疫情共检出48株伤寒沙门菌,其中病例(用药前/后)检出47株,溢水口水样1株,均为广泛耐药菌,经PFGE后共获得3种带型,其中19例的分离菌株和溢水口分离菌株的PFGE指纹图谱完全一致,另外2例病例分离菌株的PFGE带型存在1个条带的差异。结论 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确认是一起介水传染引起的伤寒暴发事件。
  • 林丽丝, 邵建群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4): 480-4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4.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学龄前特发性矮小症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为特发性矮小症儿童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5月在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疗的学龄前特发性矮小症儿童28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儿童2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中文版长处与困难量表评估儿童情绪行为问题,比较两组情绪行为异常差异,同时分析观察组发生和未发生情绪行为异常患儿特征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学龄前特发性矮小症儿童发生情绪行为异常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情绪行为异常率为63.21%,明显高于对照组1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57.989,P<0.001);观察组长处与困难量表评分为(15.82±2.2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29±0.91)分,差异有统计学(t=52.516,P<0.05)。观察组发生情绪行为异常患儿男性、年龄5~6岁、居住地农村、父亲学历高中以下、母亲学历高中以下、有矮小家族史、父母关系非和睦比例分别为58.19%、68.36%、55.93%、68.36%、60.45%、44.07%和68.36%,明显高于未发生情绪行为异常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2.697,95%CI:1.790~4.062)、年龄5~6岁(OR=2.416,95%CI1.652~3.533)的学龄前特发性矮小症儿童易发生情绪行为异常,而父亲学历高中及以上(OR=0.412,95%CI:0.278~0.611)、母亲学历高中及以上(OR=0.462,95%CI:0.313~0.681)、父母关系和睦(OR=0.405,95%CI:0.273~0.601)是学龄前特发性矮小症儿童发生情绪行为异常的保护因素。结论 学龄前特发性矮小症儿童情绪行为异常发生率高,其受到患儿性别、年龄、父母学历及关系的影响。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不同性别和年龄的儿童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支持并改善家庭关系等,以减少情绪行为问题的发生。
  • 刘梦, 谢晓琴, 向雪芹, 李俊强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4): 484-4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4.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早期婴幼儿肥胖风险与母亲因素的关联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2年4月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分娩且接受随访至少24个月的132例单胎活产儿临床资料。以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婴幼儿肥胖标准分为肥胖组与未肥胖组,比较两组间产妇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前体重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孕期增加体重以及婴幼儿性别、出生体重、胎龄等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婴幼儿肥胖风险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132例从出生随访了24个月婴幼儿中,超重17例(12.88%),肥胖14例(10.61%),共31例纳入肥胖组,余下101例为未肥胖组。肥胖组产妇GDM占比、孕前BMI、孕期增重过度的占比、婴幼儿出生体重及出生身长均大于未肥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产妇年龄、文化程度、孕次、家庭人均月收入、分娩方式、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贫血、出生后6个月内喂养方式以及婴幼儿性别、胎龄、每日户外活性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调整婴幼儿出生体重及出生身长等协变量后,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期婴幼儿肥胖风险发生的影响因素包括GDM(OR=8.576,95%CI:1.249~58.891)、孕前高BMI(OR=1.790,95%CI:1.067~3.002)及孕期增重过度(OR=4.702,95%CI:1.758~12.572)(P<0.05)。结论 除婴幼儿出生体重及出生身长等因素外,目前孕前BMI及妊娠期间GDM、孕期增重过度均是早期婴幼儿肥胖风险发生的影响因素,产妇管理孕期体重,维持血糖对预防婴幼儿肥胖有重要意义。
  • 叶佳佳, 饶雪贞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4): 487-49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4.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温州地区学龄前儿童龋齿的患病情况,分析导致儿童龋齿患病的影响因素,为龋齿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23年1月—2024年1月随机抽取温州市10所幼儿园学龄前儿童1 564例为调查对象,由专业口腔科医师进行龋齿检查,记录儿童龋齿的患病情况,并对患儿家属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学龄前儿童龋齿的影响因素。结果 1 564例学龄前儿童中,共检出龋齿病例904例,占比57.80%(904/1 564),平均患龋数量(2.58±0.47)颗。不同性别、家庭月收入、居住地的学龄前儿童龋齿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家长文化程度、是否刷牙、是否经常吃甜食(≥3次/d)、是否经常喝碳酸饮料(≥3次/d)、是否涂氟保护和家长对口腔健康知识是否知晓其学龄前儿童龋齿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5岁(OR=1.719,95%CI: 1.299~2.276)、从不刷牙(OR=4.428,95%CI: 3.307~5.930)、经常吃甜食(≥3次/d)(OR=2.277,95%CI: 1.357~3.821)、经常喝碳酸饮料(≥3次/d)(OR=1.793,95%CI: 1.468~2.190)是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的危险因素;而家长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OR=0.447,95%CI: 0.242~0.827)、涂氟保护(OR=0.644,95%CI: 0.479~0.866)和家长对口腔健康知识知晓(OR=0.376,95%CI: 0.170~0.829)是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温州地区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情况不容忽视,其患病与儿童年龄、是否刷牙、是否经常吃甜食、是否经常喝碳酸饮料、是否涂氟保护以及家长的文化程度和对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程度相关,需加强儿童口腔健康知识宣教,改变儿童日常不良饮食习惯,降低龋齿发病风险。
  • 李易宸, 周秀知, 郑芬芬, 程洁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4): 491-49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4.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温州市老年HIV/AIDS患者衰弱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卫生健康部门提供政策依据。方法 于2021—2023年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温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803名老年HIV/AIDS患者为调查对象,调查其基本人口学特征、生活习惯、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情况、抑郁、焦虑、睡眠情况、认知功能、衰弱情况,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特征老年HIV/AIDS患者衰弱情况,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HIV/AIDS患者衰弱影响因素。结果 803名患者衰弱发生率为15.07%(121/803),不同年龄、婚姻状况、有无艾滋病并发症、当前CD4细胞数、有无焦虑症状、有无抑郁症状、是否睡眠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间老年HIV/AIDS患者衰弱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OR=5.669,95%CI:3.308~9.712,P<0.001)、婚姻状况离异/丧偶/单身(OR=1.831,95%CI:1.060~3.164,P=0.030)、有艾滋病并发症(OR=2.171,95%CI:1.247~3.777,P=0.006)、有焦虑症状(OR=1.967,95%CI:1.098~3.525,P=0.023)、有抑郁症状(OR=6.146,95%CI:3.589~10.525,P<0.001)、有睡眠障碍(OR=9.436,95%CI:5.480~16.248,P<0.001)、有认知功能障碍(OR=4.306,95%CI:2.468~7.510,P<0.001)是老年HIV/AIDS患者衰弱发生的危险因素,当前CD4细胞数≥200个/μL(OR=0.428,95%CI:0.236~0.775,P=0.005)有利降低老年HIV/AIDS患者衰弱发生。结论 温州地区老年HIV/AIDS患者衰弱发生率较高,且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卫生健康部门应及早识别影响衰弱发生的因素,降低老年患者衰弱发生风险,改善老年患者生命质量水平。
  • 实验研究与卫生检验
  • 李大伟, 孙乃玲, 雷苏文, 张利明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4): 495-49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4.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对活性炭管中微量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对样品进行溶剂解吸,解吸30 min后用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仪测定苯含量。结果 通过对比实验,确定乙公司的二硫化碳作为解吸和稀释溶剂,测得编号为MY-GCMS-001的活性炭管中苯含量为0.102 μg/支,该实验的方法精密度结果为2.9%,苯的质量浓度在(0.05~0.6)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98,检出限为0.016μg/ml,定量限为0.05 μg/ml,活性炭管中苯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6.7%~101.8%,相对标准偏差为1.8%~3.8%。结论 该方法前处理快速简单,定量准确,精密度良好,检出限较低,适用于活性炭管中微量苯的检测。
  • 姚茜, 胡俊忠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4): 498-50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4.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超级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检测马铃薯中30种无机元素。方法 使用超级微波消解技术对马铃薯前处理,直接定容,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同时对马铃薯中铅、镉、汞、砷、铬、铝、锰、铜、钡、钒、硒、镍、锡、锂、锌、钾、钠、钙、镁、铁、锶、钼、钴、铷、锑、铊、铍、钛、银、硼30种元素进行检测,并与传统微波消解方法比较。结果 方法的相关系数良好,30种元素相关系数均>0.999,加标回收率在91.8%~108.3%,相对标准偏差在2.16%~4.96%,检出限为0.001~0.5 mg/kg,定量限为0.003~1.5 mg/kg,加标回收率、精密度、检出限和定量限均符合实验室质控要求,方法准确度高。与传统微波消解法比较,该方法耗时短、效率高,可以满足大批量样品分析。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可适用于大批量样本中30种元素的分析。
  • 方法研究
  • 贺丽娟, 张琳, 侯学霞, 段立科, 曾予, 郝琴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4): 503-50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4.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特异基因的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检测方法。方法recA基因为靶基因设计引物和探针,通过对退火温度、引物探针终浓度、延伸时间等方面的优化来初步建立伯氏疏螺旋体ddPCR检测方法,并对此方法进行灵敏度实验、特异性实验、重复性实验、模拟样本、临床样本检测等系列评价。结果 本研究所建立的伯氏疏螺旋体ddPCR方法最佳引物探针终浓度为900 nmol/μl、300 nmol/μl,最佳退火温度为52 ℃,延伸时间和循环次数为60 s、50个循环,可检出我国多种主要基因型伯氏疏螺旋体(B. afzelii、B. garinii、 B. yangtzensis、B. b.s.s.),最低检出限为1.6 copies/20 μl,并且与其他病原无交叉反应,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5%。在50份血清学阳性的确诊莱姆病例血清中,巢氏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方法未检测出阳性样本,ddPCR检测出3份阳性样本。在30份疑似病人血清样本中,血清学抗体检测出9份阳性标本,巢氏PCR检测出1份阳性标本,qPCR检测出2份阳性标本,ddPCR检测出12份阳性标本,其中ddPCR方法与血清学抗体检测同时阳性的有4份。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伯氏疏螺旋体ddPCR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等优点,能检测样本中低浓度的DNA,可用于伯氏疏螺旋体的绝对定量,为我国莱姆病的临床诊断、监测和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检测方法。
  • 综述
  • 王野, 郑璐, 魏军, 乔宠, 刘彩霞, 胡嘉晋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4): 509-5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4.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儿童肥胖已成为全世界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既往研究较多关注了母亲孕期健康对儿童肥胖的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流行病学研究证据显示父亲育龄血管健康指标和相关行为对子代儿童期的肥胖发病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该领域现有的研究结果进行综述,依托美国心脏协会提出的“生命8要素”框架,系统地总结育龄父亲心血管健康与儿童肥胖的关联,为早期预防子代儿童期肥胖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