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ISSN 1006-3110
CN 43-1223/R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综述
    任飞鸿, 赵婷婷, 黄小丹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7): 887-8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7.030
    目前,由于人类和动物抗生素使用的不断增加,微生物耐药问题已发展为全球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抗生素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抗生素耐药基因传播状况更不容忽视。随着全球对益生菌的关注日益增加,在充分肯定益生菌健康功效的同时,也应紧密关注其可能带来的抗生素耐药基因传播问题。研究指出,益生菌自身携带的耐药基因可通过基因水平转移的方式传递给人体肠道中的致病菌,导致耐药感染,亟待深入挖掘和探索益生菌耐药机制及耐药基因传播特征。因此,本研究总结了人体肠道耐药基因的组成和传播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综述了益生菌耐药机制以及在耐药基因驱动下益生菌耐药性的发展特征,并对益生菌耐药机制的研究瓶颈以及未来益生菌的安全性评估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 论著
    李日婵, 黄敬修, 陈佩佩, 周温馨, 凌陈稳, 陈嘉琳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7): 801-80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7.008
    目的 对2017—2022年度广东省湛江市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进行核酸检测,分析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优化流感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7年4月—2023年3月流感哨点监测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017—2022年湛江市累计报告ILI 87 946例,各年度ILI%在1.71%~3.53%之间,年均ILI%为2.55%;采集6 518例ILI标本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其中阳性标本有782例,阳性率为12.00%,6个监测年度的阳性率分别为17.07%、18.75%、17.65%、0.18%、10.12%、8.70%;甲型H3N2检出率最高,其次是乙型Victoria系、甲型H1N1、乙型Yamagata系;流感呈现春季、夏季和冬季的流行规律,冬春季主要流行的是甲型H1N1和乙型Yamagata系,夏季主要流行的是甲型H3N2和乙型Victoria系;各年龄组阳性率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4岁年龄组最高(20.46%),其次是15~24岁(19.94%),最低的是0~4岁(6.68%);性别之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3)。 结论 2017—2022年湛江市流感多发于春季、夏季和冬季,高发人群集中在5~24岁年龄组,应加强流感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接种疫苗的积极性。
  • 调查研究
    施锦男, 茅丽利, 邹诗佳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6): 750-75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6.025
    目的 分析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相关因素,为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3年8月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58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以上受试者进行病耻感问卷调查,并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影响因素。 结果 经精神疾病内在病耻感量表(Internalized Stigma of Mental Illness Scale,ISMI)调查显示,58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病耻感有458例(78.29%),其中187例(31.97%)患者为中重度病耻感。病耻感总分平均为(2.38±0.45)分,其中ISMI量表中疏远、刻板印象认同、歧视经历、社交退缩、病耻感抵抗共5个条目均分分别为(2.36±0.41)分、(2.46±0.43)分、(2.31±0.35)分、(2.51±0.49)分、(2.36±0.39)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工作能力(OR=0.360,95%CI:0.179~0.722)和高家庭收入(OR=0.255,95%CI:0.135~0.482)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保护因素(P<0.05),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OR=3.881,95%CI:1.677~8.979)、病程>5年(OR=3.360,95%CI:1.461~7.729)、年住院次数≥3次(OR=3.177,95%CI:1.387~7.280)以及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评分≥35分(OR=3.370,95%CI:1.474~7.707)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存在病耻感,其中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影响因素涉及工作能力、家庭收入、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病程、年住院次数以及BPRS评分,医护人员应重视此问题,并需对症实施一系列干预,以缓解病人的病耻感。
  • 论著
    吴奕璇, 李瑶, 孔雯骅, 张祎婕, 刘满清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7): 805-8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7.009
    目的 在新冠感染疫情暴发一年后,明确非药物干预措施下武汉冬季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谱的构成,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提供病原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20年12月28日—2021年2月14日武汉8家大型医院发热门诊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RTI)病例咽拭子样本,经全自动核酸提取仪提取核酸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23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检测。采用Excel 2016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整理,建立数据库,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共收集596例ARTI病例,其中男性335例,女性261例,男女比例1.28∶1。年龄最小患者为5月龄,最大为91岁。23种呼吸道病原体中共13种病原体检出阳性,总阳性率86.24%(514/596),排在前3位的病原体分别为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SPN)占比30.47%(323/1 060)、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KPN)占比24.25%(257/1 060)和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 HIN)占比19.43%(206/1 060)。514例检测阳性的病例中混合感染共331例,占比64.40%(331/514),其中细菌之间的混合感染占比54.68%(181/331)高于细菌和病毒的混合感染45.01%(149/331)。331例混合感染病例中,仅检出1例病毒之间的混合感染,占比0.30%(1/331),为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 HMPV)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共感染。HIN、KPN、SPN、HMPV、RSV、呼吸道腺病毒(respiratory adenovirus, RA)、人博卡病毒(human bocavirus, HBoV)和肠道病毒(human enterovirus, HEV)在不同年龄段的患者中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IN、KPN、SPN、HMPV和RSV在不同体温患者中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患者之间所有病原体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国家级和非国家级流感监测哨点医院之间A族链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 GAS)和RSV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非药物干预措施下武汉冬季呼吸道病原以SPN、KPN、HIN、HMPV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SA)为主。加强对这些病原体的监测和预防是武汉市冬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的重点。
  • 论著
    李澄宇, 董智强, 胡文穗, 刘伟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8): 925-9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8.007
    目的 分析2008—2021年广州市艾滋病流行特征及趋势,为精准高效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获取2008—2021年广州市新报告HIV/AIDS病例信息以及广州市人口信息,计算总体、不同性别、各年龄组和城乡的发病率。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分析广州市的艾滋病流行趋势。 结果 2008—2021年广州市累计报告HIV/AIDS病例16 280例,年平均发病率8.66/10万。男女病例数之比为6.27∶1,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χ2=7 388.534,P<0.001)。Joinpoint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008—2015年发病率逐年上升(APC=20.87%,95%CI:17.18%~24.67%),2015—2018年无明显变化趋势(APC=0.26%,95%CI:-13.58%~16.32%),2018—2021年呈下降趋势(APC=-8.58%,95%CI:-14.94%~-1.75%)。中、青年人群(20~59岁)是艾滋病高发群体,累计报告14 530例,占全部病例的89.25%。各年龄组发病率在经历长期上升后,分别从2015、2016和2017年起呈下降趋势。城市与农村报告病例数之比为14.07∶1,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χ2=842.866,P<0.001),农村发病率持续上升(APC=16.90%,95%CI:13.67%~20.22%),有赶超城市的趋势。 结论 2008—2021年广州市艾滋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防控形势依旧严峻,应高度关注高危人群和农村地区,提高居民自愿检测意识,并确保能够及时自检,尽早知晓感染情况,从而对进一步控制广州市艾滋病的流行起到促进作用。
  • 综述
    游睿, 周莉, 汤曦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8): 1022-10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8.032
    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目前临床上主要治疗手段为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治疗中易出现心血管事件,不仅影响MHD患者预后及治疗效果,还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因此,明确MH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采取防治措施对于延长MHD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 实验研究与卫生检验
    曾锋, 张会平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6): 763-76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6.028
    目的 分析不同品牌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冲红的原因,以保证单采血小板质量、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方法 从2018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在本中心用的三种血细胞分离机(Trima、Amicus、MCS+)采集的血小板中收集冲红血小板,分析比较血小板冲红和未冲红献血者的各项指标,并对冲红血小板离心前后指标进行检测。 结果 84 260(人)份单采血小板中出现冲红的血小板共46(人)份(占比0.05%),血细胞分离机Trima、Amicus、MCS+的冲红数分别为4、10、32(人)份。冲红观察组的Hb、Hct、MCV、MCH、MCHC均低于未冲红对照组;冲红观察组的献血间隔期短于未冲红对照组;冲红观察组的一年内献血间次数多于未冲红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冲红血小板离心后外观、容量、血小板含量、白细胞混入量、红细胞混入量均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的规定。 结论 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血小板冲红主要与献血者血常规个体差异有关,因此对单采献血者开展一定有针对性的体检筛查,能够减少单采血小板冲红的发生。
  • 论著
    高明波, 韩婷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5): 580-58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5.015
    目的 基于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分析骨质疏松症与肠道菌群研究的相关文献,明确其研究热点与趋势,为日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对WOS核心数据库进行主题词字段检索,时间设置为建库至2022年,于2023年5月9日完成检索;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及CiteSpace软件,对国家/地区、机构、期刊及关键词等文献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获取有效文献376篇,论文247篇,综述129篇。研究起始年限为1998年,研究数量整体保持不断增长,尤其2019年以后的文献数量增幅最为显著。研究国家主要分布于亚洲、美国与欧洲等地区,研究机构以高校为主。刊登文献数量排名前10位的期刊出版国为美国与瑞士;《Nutrients》杂志(16篇,4.26%)的载文量最多,《Bone》杂志中文献篇均被引用频次最高,为36.17次。文献被引频次排名前10位的研究内容中,有4篇涉及“应用益生菌防治绝经后骨质流失”,且标题为“性类固醇缺乏相关的骨质流失是依赖于微生物群和可被益生菌防治”被引频次最多,为96次。研究热点包括骨质疏松症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研究(关键词:矿物密度、健康、骨密度、骨质丢失等),以及重点探讨肠道菌群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潜在靶点(关键词:肠道通透性、肠-骨轴、链式脂肪酸等)。研究趋势为髋骨骨折。结论 近20年间,骨质疏松症与肠道菌群研究的关注度持续在提升。后续建议应基于肠道菌群调控机制与治疗靶点,开展多中心、大型的临床研究加以验证与推广。
  • 论著
    王超, 王同瑜, 牛彦麟, 吴阳博, 姜金茹, 马晓晨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7): 778-78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7.003
    目的 分析2018—2022年北京市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例空间聚集情况,确定病例分布的热点地区,为科学开展精准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以2018—2022年北京市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为分析对象,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病学特征,运用Acrgic10.8空间自相关方法研究其空间聚集性。 结果 2018—2022年北京市共报告病例31 404例,5年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8.89/10万,男女比为1.18∶1,20~39岁组报告病例最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月报告病例数最多,占13.64%(4 285/31 404),自述的可疑暴露食品中肉与肉制品最多,占23.59%(5 403/22 901),家庭是病例进食场所最多的地方,占71.73%(16 428/22 901)。怀柔区报告发病率最高,为107.74/10万。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5年期间的Moran's I值在0.36~0.63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食源性疾病发病存在空间聚集性,热点地区主要分布在北部的怀柔区和密云区,冷点地区主要分布在北京市中心城区。 结论 2018—2022年北京市食源性疾病发病存在明显的时空聚集性,高发地区为怀柔区和密云区,8月为高发时间,应针对重点地区及高发时间加强防控。
  • 调查研究
    谷素洁, 沈红, 赵薇, 王宁娟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6): 728-7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6.019
    目的 分析苏州市孕妇孕期增重和膳食摄入状况及孕期增重过多的影响因素,为孕期保健提供膳食营养方面的参考数据。 方法 以2022年8月—2023年8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医院进行产检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采集孕妇的基本信息,采用连续3 d 24 h回顾法,评估研究对象食物的摄入量。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孕期增重过多的影响因素。 结果 纳入研究的1 634名孕妇中孕期增重过多426例,占21.27%。其中孕妇年龄、孕妇教育水平、孕妇年人均收入、日均运动时间、生育次数以及孕前BMI与孕期增重过多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采用连续3 d 24 h回顾法,评估研究对象每日食物的摄入量,其中谷类、薯类、蔬菜、水果、牛奶、鸡蛋、肉类和鱼类摄入量分别为(366.38±195.27)g、(40.13±17.86)g、(349.19±188.19)g、(412.72±223.38)g、(116.76±60.18)g、(58.17±18.19)g、(84.76±39.11)g、(51.67±29.08)g ,谷类、水果的摄入量超过了中国营养学会的推荐范围上限,牛奶摄入低于中国营养学会推荐范围的下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日运动超过1 h(OR=0.582,95%CI:0.394~0.860)、体重过低(OR=0.784,95%CI:0.633~0.971)、生育1次(OR=0.610,95%CI:0.394~0.945)和2次(OR=0.590,95%CI:0.456~0.762)以上是孕期增重过多的保护因素。谷物摄入量、水果摄入量和肉类摄入量增加是孕期增重过多的危险因素。 结论 苏州地区孕妇孕期增重过多的现象普遍。生育次数、孕前BMI、日均运动时间及谷类、水果和肉类的摄入过多是孕期增重过多的影响因素。应鼓励孕妇注意均衡膳食尤其是谷类、水果和肉类的摄入,控制能量摄入及适量体力活动,达到孕期体重适宜增加的目的。
  • 卫生管理
    赵婧, 李冰, 郑伟汐, 于子涵, 姚建义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7): 883-8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7.029
    近年来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迅速,极大地保障了我国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了协同公共卫生事业的持续、长远、有效发展,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应急物资储备也需进一步加强来全面提升我国各级疾控机构及应急队伍的现场处置和保障能力。本研究从国内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现状出发,结合国外实践探索案例,借鉴我国政府医药储备管理体系建设经验及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储备实践经验,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卫生应急物资储备提出了强化和发展的意见。
  • 调查研究
    吴新春, 沈国栋, 徐婷娟, 殷梧, 陈尹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5): 590-59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5.017
    目的 调查医养结合背景下合肥市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现状,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2022年1—12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合肥市9个区389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课题组自制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现况调查问卷”调查其一般资料、健康状况、对居家养老服务的知晓和需求情况以及老年人居家护理服务需求得分情况,采用SPSS 20.0软件描述性分析合肥市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情况。结果 389名老年人中,有49.87%的老年人年龄在75~89岁,32.13%的老年人为未婚/离婚/分居/丧偶的状态,53.21%的老年人学历在中专及以上,家庭人均月收入3 000元以上者占85.86%,有40.87%的老年人有照护人员,生活经济来源97.94%的老年人有退休工资。有58.87%的老年人合并≥3种的慢性疾病,但仅有10.80%自觉健康状况很差,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占16.20%。有20.82%的老年人不知道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而希望居家提供医疗保健相关养老服务的老年人则占68.89%,仅有3.08%的老年人不知晓哪些机构可以提供居家护理服务,有22.11%的老年人不知道居家护理服务有哪些项目。老年人在居家健康护理方面需求较高的两项分别为输液49.10%、抽血检验36.76%。389名调查对象,居家护理服务需求得分平均为(59.86±21.47)分。相较于其他情况,≥90岁、男性、未婚/离婚/分居/丧偶、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家庭人均月收入≤2 000元、没有照护人员、生活来源为退休工资、合并慢性疾病情况≥3种、自觉健康状况很差、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的居家护理服务需求得分相对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肥地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年龄普遍偏大,且大多患有多种慢性病,家庭收入较低、缺乏照顾、自理能力低下的老年人迫切需要居家养老护理服务,建议政府对应增加投入,卫生社区服务到位,加强宣传,增加老年人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知晓率,同时针对居家养老老年人的需求,建立健全医养结合背景下的居家养老护理服务模式,帮助提高老年人居家养老的生活质量。
  • 论著
    陈雪, 吴薇岚, 肖小明, 丘小霞, 江蕙芸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6): 690-69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6.010
    目的 调查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2岁以下婴幼儿母乳喂养现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2021年6—12月到防城港市2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就诊的592名2~2岁3个月幼儿及幼儿家长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调查幼儿3、6、12、18、24月龄母乳喂养现状,6月龄纯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及12、18月龄继续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 结果 536名2~2岁3个月幼儿中,有466名幼儿3月龄时纯母乳喂养,3月龄纯母乳喂养率86.9%;有329名幼儿6月龄时纯母乳喂养,6月龄纯母乳喂养率61.4%;12、18、24月龄继续母乳喂养率分别为29.9%(160/536)、4.3%(23/536)、0.6%(3/536)。多因素logistic 逐步回归模型显示,家庭居住地为城市(OR=1.678,95%CI:1.126~2.501)、主要看护人为母亲(OR=2.208,95%CI:1.357~3.593)、出生后第一口食物为母乳(OR=2.417,95%CI:1.482~3.942)是促进2~2岁3个月幼儿12月龄继续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出生后≤1 h开始吃母乳(OR=3.005,95%CI:1.203~7.504)及添加辅食时间<4个月(OR=4.392,95%CI:1.479~13.039)是促进2~2岁3个月幼儿18月龄继续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 结论 6月龄纯母乳喂养率已达《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的要求,母乳喂养率随婴幼儿月龄增长降低,提示防城港市的6月龄以下纯母乳喂养卫生政策和措施实施效果较好,需加强基层卫生保健工作人员宣传继续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建议母乳喂养至2岁或2岁以上。
  • 论著
    李飒, 韩莹, 金莹莹, 高进玺, 银安琪, 纪宇欣, 芦丹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8): 902-90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8.002
    目的 分析2016—2021年北京市昌平区重点急性传染病聚集性/暴发疫情的分布特征,为早期发现疫情,提前采取针对性地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6—2021年昌平区发热、呕吐/腹泻、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的构成、时间、场所和病原学等分布特征。 结果 2016—2021年昌平区共接报670起聚集/暴发疫情,以聚集性疫情为主(95.22%)。聚集性疫情中手足口病疫情的比例最高(46.08%),暴发疫情中呕吐/腹泻的比例最高(50.00%)。所有聚集/暴发疫情的报告间隔时间中位数为2 d,疫情持续时间为2 d,疫情报告间隔时间与疫情持续时间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发热=0.426,r呕吐/腹泻=0.519,r手足口病=0.720(P均<0.001)。托幼机构和小学是疫情发生的主要场所,分别占疫情报告总数的55.07%和27.91%;每年5—7月和11—12月是疫情报告高发期,其中64.18%发热疫情在12月至次年1月,77.88%的呕吐/腹泻疫情高峰期为 11—12月和3—6月,50.00%手足口病疫情集中在5—7月。 结论 2016—2021年昌平区重点急性传染病聚集/暴发疫情主要为流感、手足口病和诺如病毒感染相关的发热、手足口病和呕吐/腹泻疫情,疫情的早发现、早报告,能缩短疫情持续时间,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是疫情主要场所,需结合季节性特征采取有针对性地防控措施。
  • 专题报道—学生视力防治
    李嘉妍, 奴比娅·阿马尔江, 李梦龙, 郑德强, 胡翼飞, 吴立娟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5): 513-5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5.001
    目的 分析2022年北京市小学生近视影响因素及户外活动和电子产品使用在近视中的交互作用。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22年7月从北京市随机抽取6个区,6个区中随机抽取11所小学,对所有1~5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t检验或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近视的影响因素及户外活动和电子产品使用之间相乘交互作用。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15 033名学生,平均年龄为(9.12±1.35)岁,总体近视患病率为23.63%,女生近视患病率为24.91%,男生近视患病率为22.42%。1~5年级每天校外户外活动时间>1 h的学生比例逐渐减小(P趋势<0.001),每天校外电子产品使用时间>30 min(P趋势<0.001),非屏幕近距离用眼时间>1 h(P趋势<0.001)的学生比例逐渐增多。年龄大(OR=1.872,95%CI:1.810~1.936,P<0.001)、女性(OR=1.160,95%CI:1.068~1.260,P<0.001)、父母近视(任意一方近视:OR=2.268,95%CI:2.020~2.547,P<0.001;双方均近视:OR=5.053,95%CI:4.485~5.694,P<0.001)、非屏幕近距离用眼时间长(OR=1.224,95%CI:1.095~1.368,P<0.001)是近视发生的危险因素。阅读距离远(11~20 cm:OR=0.833,95%CI:0.708~0.981,P=0.028;21~30 cm:OR=0.609,95%CI:0.514~0.721,P<0.001;>30 cm:OR=0.558,95%CI:0.457~0.681,P<0.001)、每天做眼保健操1次或2次(1次:OR=0.853,95%CI:0.761~0.957,P=0.007;2次:OR=0.880,95%CI:0.796~0.973,P=0.013)是近视的保护因素。校外户外活动时间和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存在相乘的交互作用,随着户外活动时间的增加,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对近视患病率的影响减弱(OR=0.803,95%CI:0.666~0.969,P=0.022)。结论 户外活动可以降低电子产品使用对近视的影响作用,可以考虑增加孩子的户外活动时间,从而弥补学生电子产品使用时间较长对近视的影响。
  • 论著
    毋丹丹, 卫晓丽, 赵国栋, 黄春红, 李文静, 王太君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8): 897-90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8.001
    目的 分析2014—2021年西安市居民伤害死亡特征及由于伤害死亡所造成的潜在寿命损失,为进一步开展伤害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西安市“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2014—2021年全人口死因监测数据和人口资料。采用Excel 2010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潜在减寿率(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rate,PYLLR)、平均减寿年数(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AYLL)等指标。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2014—2021年西安市居民伤害平均死亡率为29.08/10万,标化死亡率为27.16/10万。男性伤害死亡率为37.29/10万,女性伤害死亡率为20.41/10万,男性是女性的1.83倍;郊县伤害死亡率为35.33/10万,城区伤害死亡率为22.26/10万,郊县是城区的1.59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值分别为1 907.990、1 141.569,P<0.05)。2014—2021年西安市居民伤害死亡前5位原因分别为道路交通伤害、意外跌落、自杀、意外中毒、其他意外伤害,占全部伤害死亡人数的89.08%。不同年龄别人群中,导致伤害的主要死因差别较大,0~14岁人群伤害前5位死因分别为道路交通伤害、意外窒息、意外跌落、溺水、自杀;15~44岁组人群伤害前5位死因分别为道路交通伤害、自杀、意外跌落、意外中毒、其他意外伤害;45~64岁组人群伤害前5位死因分别为道路交通伤害、意外跌落、自杀、其他意外伤害、意外中毒;≥65岁人群伤害前5位死因分别为意外跌落、道路交通伤害、自杀、其他意外伤害、意外中毒。2014—2021年西安市居民伤害造成的PYLLR为4.82‰,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道路交通伤害、意外跌落、自杀;伤害造成的AYLL为16.56年,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他杀、溺水、触电。 结论 2014—2021年西安市居民伤害死亡率较高,已成为威胁西安市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道路交通伤害是最主要的伤害死因之一。伤害防治工作需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人群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和措施。
  • 论著
    吴涛, 高舒, 冯静媛, 周伟, 辛丹, 董瑞强, 马淑玲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5): 562-56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5.011
    目的 分析2008—2021年北京市房山区麻疹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消除麻疹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21年北京市房山区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21年房山区累计报告麻疹病例498例,年均发病率为3.29/10万。外省户籍年均发病率(4.89/10万)高于本市户籍(2.74/10万)。近5年,麻疹发病率波动在0.00/10万~0.76/10万,发病率呈下降趋势。麻疹发病主要集中在3—5月,占总发病数的66.87%。发病年龄呈双峰分布,<1岁儿童发病最高,发病率为104.54/10万;25~39岁成人发病也较高,发病率为5.37/10万。发病人群以散居儿童、家务及待业和干部为主。≥8月龄麻疹病例中,有免疫史占15.89%,无免疫史占30.32%,免疫史不详占53.79%。8月龄~19岁病例中,本市户籍有免疫史比例高于外省户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008—2021年北京市房山区麻疹发病维持在较低水平,及时为适龄儿童建立免疫屏障,鼓励高风险人群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是控制消除麻疹的有效手段。
  • 论著
    林秀红, 李汇子, 关婷, 张明, 杨娟, 陆草, 吕晓珍, 王华丽, 闵娟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9): 1089-109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9.014
    目的 了解深圳市老年人认知损害的现状,探索其可能影响因素,为深圳市老年期痴呆疾病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深圳市≥65岁老年人2 112名,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采用一对一问卷访谈法,使用阿尔茨海默病筛查表(Alzheimer’s Disease-8, AD8)对所选老年人的认知功能进行筛查,同时收集受访者的人口学特征、生活习惯及健康状况等信息。以AD8评分≥2分作为认知损害的判定标准,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深圳老年人认知损害影响因素。结果 深圳市老年人认知损害检出率为30.35%(641/2 112),AD8评分中位数(P25P75)为1(0~2)分。经χ2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收入、退休前职业等共12项因素对老年人认知损害有显著影响。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生活方式和慢性病史对老年人认知损害有影响。其中正在吸烟者比不吸烟者认知损害检出率高80%(OR=1.800,95%CI:1.261~2.568),高频次锻炼(OR=0.640,95%CI:0.459~0.891)是其保护因素。高血脂病史(OR=1.371,95%CI:1.108~1.696),冠心病病史(OR=1.304,95%CI:1.041~1.634)是老年人认知损害的危险因素。此外,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收入也对认知损害存在影响。结论 深圳老年人认知损害较为常见,与老年人的年龄、社会经济状况、生活习惯及慢性病史相关, 应针对老年高危人群提供老年人身心健康服务,有利于降低认知损害的风险,促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增加老年人的幸福感。
  • 调查研究
    朱敏, 孙宁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7): 866-86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7.024
    目的 分析1例接种卡介苗(bacille calmette-guérin vaccine, BCG)后发生播散性BCG病的原因,为处理类似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提供参考。 方法 对病例开展个案调查,收集患儿病历资料和接种资料。 结果 经过对该病例的调查和综合分析,苏州市医学会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专家鉴定组认为该病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结论 自身免疫缺陷可造成播散性BCG病。
  • 专题报道—学生视力防治
    蔡伟, 刘春花, 王晓玲, 杨碧英, 邓小敏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5): 523-5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5.003
    目的 了解重庆市江津区中小学生筛查性近视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青少年近视防控政策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3年2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江津区共抽取中小学生5 741人。调查内容涉及视力筛查与问卷调查两方面。结果 江津区小、初、高筛查性近视率分别为59.30%、78.07%、89.34%,筛查性近视学生戴镜率分别为45.33%、66.93%、79.13%。筛查性近视率女生高于男生,且随学段和年级的上升而升高。其中女生、学段、父母近视、没有做眼保健操习惯、含糖饮料摄入1 d/次和户外活动时长等六个因素为近视危险因素。结论 重庆市江津区中小学生筛查性近视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多种因素影响学生近视的发生发展,提醒家长和学校应进行相关干预。
  • 实验研究与卫生检验
    刘庆, 李剑, 马挪亚, 黄露萍, 李勇, 王思思, 邹国英, 徐飞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7): 872-8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7.026
    目的 通过对多重核酸检测与传统细菌培养方法的比较,探讨多重核酸检测技术在下呼吸道病原菌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和应用。 方法 收集2022年7月12日—2023年7月26日所有行下呼吸道六项病原体核酸检测样本,同期行传统细菌培养,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病原体检出率的差异。 结果 痰标本中对于荚膜型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的检出率,多重核酸检测方法高于传统培养方法(12.39% vs. 4.42%, P=0.012;27.43% vs. 0.00%),对于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般到中等的一致性(kappa=0.328 & 0.387 & 0.490, 均P<0.001);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中对于肺炎克雷伯杆菌和肺炎链球菌的检出率,多重核酸检测方法高于传统培养方法(29.87% vs. 14.29%, P<0.001, 14.29% vs. 0.00%),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两种方法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具有一般到中等的一致性(kappa=0.252 & 0.490, 均P<0.05)。多重核酸检测实验室内平均周转时间短于传统培养方法(χ2=7 905.733,P<0.001)。 结论 多重核酸检测方法在部分下呼吸道病原菌的检出中更具优势,部分细菌的检出与传统培养方法具有一定的一致性,此外具有更短的实验室内周转时间,可以快速准确地为临床提供诊疗信息,两种方法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二者结合可有效地避免漏诊和误诊。
  • 实验研究与卫生检验
    胡纯嘏, 杨娜, 曹家伟, 曹晋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5): 628-6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5.028
    目的 观察大鼠脓毒症急性肾损伤后肾组织病理变化及肾组织巨噬细胞的极化规律。方法 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建造大鼠脓毒症模型,术后12、24、48及72 h安乐死动物获取肾组织标本。假手术组大鼠不结扎盲肠和穿孔,其余操作同脓毒症组,术后24 h安乐死动物收集肾组织标本。标本行HE染色观察肾组织水肿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肾组织M1型巨噬细胞及M2型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实验观察M1型标志物CD86及M2型标志物CD206的蛋白表达情况,并利用Image-Pro Plus软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脓毒症组术后12、24、48及72 h肾小球囊腔体积减小,水肿程度明显加重;术后12 h时M1型表面标志物CD16(10.39±0.67)、CD86(7.59±1.11)及iNOS(7.36±1.36)的mRNA表达明显上升,随着时间的延长其表达逐渐降低(P<0.001);术后12 h时M2型表面标志物Arg1(1.05±0.15)、CD163(1.56±0.36)及IL-4(1.38±0.11)的mRNA表达轻微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48 h表达量逐渐上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72 h时,Arg1(4.88±0.53)、CD163(3.70±0.59)及IL-4(4.94±1.10)维持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一致,Western blotting显示脓毒症术后早期(24 h内)M1型标志物CD86(4.44±0.12)表达升高,术后24~72 h以M2型标志物CD206(7.76±0.22)表达增高为主。结论 基于脓毒症急性肾损伤后肾组织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在不同时间点趋向极化的规律,为早期从巨噬细胞免疫调控的角度干预脓毒症后肾损伤提供了理论基础。
  • 调查研究
    李盈盈, 周夫群, 潘森森, 宋保芹, 孙海芳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7): 862-86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7.023
    目的 分析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高危因素与其预防对策,为临床上防治绝经后2型糖尿病发生骨质疏松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3年1月绍兴市柯桥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7例绝经后2型糖尿病未发生骨质疏松(未发生骨质疏松组)及43例绝经后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组)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统计两组的一般资料并进行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高危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骨质疏松组中合并神经病变、未服用钙剂的患者占比与年龄、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肌酐水平均高于未发生骨质疏松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血清25羟维生素D3[25 hydroxy vitamin D3, 25(OH)D3]水平则低于未发生骨质疏松组,绝经年限长于未发生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神经病变、未服用钙剂、年龄越大、血清ALP、肌酐水平越高、绝经年限越长、BMI≤23 kg/m2、血清25(OH)D3水平≤35 nmol/ml均为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高危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370、1.365、1.436、1.402、1.328、1.296、1.570、1.420,P<0.05)。 结论 影响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高危因素包括合并神经病变、未服用钙剂、年龄较大、血清ALP、肌酐水平较高、绝经年限较长、BMI较低、血清25(OH)D3水平较低,临床可针对有以上特征的患者进行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降低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概率。
  • 论著
    胡敏, 邹潇白, 贺健梅, 郑军, 陈曦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1): 1310-13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1.007
    目的 分析湖南省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现状和性生活行为学特征,为改进湖南省高校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湖南省5所高校的10 011名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知晓及性行为特征问卷调查,分析高校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9 991份,有效率99.80%。艾滋病总知晓率为86.34%。其中,“中国青年学生艾滋病的主要传播方式为男性同性性行为”以及“艾滋病不可治愈”的知晓率分别为73.15%和70.36%。不同性别(χ2=10.210,P=0.001)、年级(χ2=109.836,P<0.001)、专业(χ2=75.533,P<0.001)的学生艾滋病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女生知识知晓率高于男生(OR=1.16,95%CI:1.02~1.32);大二(OR=1.98,95%CI:1.70~2.31)、大三(OR=1.61,95%CI:1.33~1.95)、大四(OR=2.48,95%CI:1.70~3.63)学生知晓率高于大一;文史类(OR=2.02,95%CI:1.60~2.56)、理工类(OR=2.18,95%CI:1.73~2.75)和医学类(OR=3.35,95%CI:2.31~4.84)学生知晓率高于艺术体育类;通过其他途径获取艾滋病知识者(OR=0.70,95%CI:0.57~0.84)知晓率低于通过学校获取。暴露前与暴露后预防用药知晓率仅为55.90%和45.56%。885名大学生自报告发生过性行为(8.86%);男生(60.49%)婚前性行为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低于女生(68.26%)(χ2=5.546,P=0.019),单性伴(69.17%)、异性性行为者(64.68%)安全套坚持使用率分别高于多性伴(36.84%)(χ2=56.836,P<0.001)和男男性行为者(52.56%)(χ2=4.514,P=0.034)。结论 湖南省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晓率有待进一步提升,高危性行为安全套的使用率低,存在明显的知行分离现象,应注重提升高校学生安全性行为的观念和意识,并加强暴露前后预防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
  • 调查研究
    黄科, 骆金俊, 韩凤情, 郑归, 王芬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5): 597-59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5.019
    目的 核实及查明百日咳聚集性疫情波及范围、探讨百日咳传播可能的影响因素,为下一步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疫苗接种史的调查。采集患儿及其密切接触者鼻咽拭子,采用荧光PCR方法进行百日咳鲍特菌核酸检测。结果 该起疫情共搜索到4例病例,均为确诊病例。首发病例为4月龄患儿,未接种疫苗,感染来源可能是广泛的人群接触,传播方式是儿童→成人。实验室结果显示,患儿父母和奶奶鼻拭子百日咳鲍特菌核酸阳性。结论 该起疫情为一起百日咳家庭聚集性疫情,由于对首发病例诊断不及时,及密接人员缺乏防护导致疫情传播。建议加强对百日咳病例主动监测,掌握百日咳真实的发病水平;增强医务人员和易感者对百日咳疾病的敏感性,及时诊断和报告病例、做好自我防护。
  • 论著
    刘洪泊, 陈晓明, 艾彦彪, 冉琪瑜, 潘红, 黄成渝, 李吉文, 向于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9): 1030-10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9.002
    目的 分析2013—2022年重庆市涪陵区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病率长期变化趋势,为涪陵区其他感染性腹泻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3—2022年重庆市涪陵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个案数据,通过描述性研究分析其三间分布情况,利用ArcMap10.7绘制点密度图实现发病情况地区分布可视化。通过Excel 2019和SPSS 20.0软件计算中国人口年龄标化发病率,发病率长期变化趋势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of change,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22年重庆市涪陵区累计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11 380例,年均报告发病数达到1 13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达到100.87/10万,存在冬季和夏季两个发病高峰。人群分布中报告发病数男性(6 359例)高于女性(5 021例),0~3岁报告发病数9 995例(占比87.83%),人群分类以散居儿童(9 797例,占比86.09%)为主。地区主要分布在荔枝街道(2 485例,占比21.84%),崇义街道(2 355例,占比20.69%),敦仁街道(2 119例,占比18.62%),马鞍街道(1 313例,占比11.54%),江东街道(380例,占比3.34%)。报告暴发疫情1起,发生场所为小学。Joinpoint回归分析显示2013—2022年涪陵区年龄标化发病率发病趋势总体呈现增长趋势,趋势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APC=8.50%,95%CI:3.98~13.22,P=0.002),2013—2018年涪陵区其他感染性腹泻粗发病率呈现增长趋势,趋势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C=16.75%,95%CI:2.73~32.69,P=0.026),2018—2022年粗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但趋势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C=-9.89%,95%CI:-24.81~7.98,P=0.199)。结论 2013—2022年涪陵区其他感染性腹泻以散居儿童为主,冬季发病高峰大于夏季发病高峰,发病地区以荔枝街道、崇义街道、敦仁街道等城区为主,以散发为主,学校(小学)为暴发疫情的高发场所。发病趋势总体呈显著增长趋势,受新冠疫情影响近5年粗发病率呈现一定下降趋势。应结合涪陵区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点,在不同季节、不同区域对高发人群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
  • 调查研究
    何银霞, 李作超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9): 1134-11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9.026
    目的 分析2014—2023年永州市东安县狂犬病监测数据,探讨其狂犬病高发因素,为狂犬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4—2023年东安县狂犬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4—2023年东安县累计报告狂犬病病例26例,年均发病率为0.48/10万,呈周期性波动小幅上升趋势。报告病例全部在乡镇农村,夏秋季高发;40岁以上中老年农民占88.46%;26例病例中,Ⅲ级暴露占50.00%,暴露后没有进行规范处置病例占92.31%;有明确暴露史的病例19例,犬伤暴露占94.74%。2016—2022年东安县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就诊者37 069人,年均暴露率为0.99/100人年,具有夏秋冬季高暴露特征。暴露后就诊者中全程接种率为99.85%,Ⅲ级暴露就诊者中被动免疫制剂注射率为39.53%;暴露后就诊者中由犬致伤占85.98%,所有暴露后就诊者经规范处置后无一人发病。结论 2014—2023年东安县狂犬病报告病例数呈周期性波动小幅上升趋势。加强农村地区宣传教育,规范犬只管理,减少人群暴露机会,强化疫点处置,规范暴露后伤口处置、全程接种狂犬疫苗,必要时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是防制狂犬病的有效措施。
  • 论著
    张庆枝, 肖长春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9): 1073-10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9.011
    目的 了解合肥市生活饮用水氟化物水平、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评估不同人群潜在健康风险。方法 监测2020—2022年生活饮用水中氟化物的浓度,采用R 4.2.2软件进行分层及相关关系分析。采用美国环保署(US 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估模型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 合肥市饮用水氟化物浓度范围0.03~1.35 mg/L,中位数0.29 mg/L,其中<0.5 mg/L占95.97%,0.5~<0.7 mg/L占3.90%,0.7~<1.0 mg/L占0.09%,≥1.0 mg/L占0.04%。经比较不同年份、水期、水样类型、采样类型、消毒方式、水源类型、供水规模、区域氟化物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年氟化物浓度呈下降趋势,丰水期高于枯水期,末梢水>出厂水>二次供水,不同消毒方式中“不消毒”的氟化物浓度高,“液氯消毒”的低。农村水高于城市水;不同水源以湖泊高,水库低;区域差异明显。饮用水氟化物与水中氯化物、硫酸盐、总硬度、耗氧量、溶解性总固体、pH等16个指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最大的是氯化物(r=0.533);与色度、硝酸盐氮呈弱负相关。居民经饮水摄入氟化物的非致癌风险危害系数中位数在0.086~0.201之间,均小于1;1~2岁婴幼儿氟化物非致癌风险明显高于4~5岁、6~9岁及成人;成人非致癌风险男性高于女性,1~2岁、4~5岁及6~9岁非致癌风险均是女生高于男生。结论 合肥市生活饮用水氟化物浓度处于低水平;水期、消毒方式等供水的多种因素影响氟化物浓度,且氟化物浓度与水中氯化物、总硬度、pH等具有相关性;经饮水途径摄入自来水的非致癌风险处于可忽略水平,风险程度与年龄有关。
  • 论著
    梁文宝, 杨建波, 马小强, 芦晨宇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9): 1044-104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9.005
    目的 探讨全氟烷基物质(per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暴露与脑卒中后抑郁风险之间的潜在关系,为脑卒中后抑郁的预防与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数据库2011—2020年横断面调查数据,选取3 411例脑卒中后幸存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全氟辛烷羧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s,PFOS)、全氟己基磺酸(perfluorohexane sulfonate,PFHxS)和全氟壬酸(perfluorononanoic acid,PFNA)等四类PFAS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FAS与脑卒中后抑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最终纳入616例脑卒中患者,脑卒中后抑郁患病率为16.72%。抑郁组脑卒中患者PFAS暴露水平均低于非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901~-3.48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在调整性别、年龄、族裔、BMI等人口学特征和受教育程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饮酒史、婚姻状态、家庭收入水平、吸烟史等协变量后,PFOA(OR=0.573,95%CI:0.428~0.769)、PFOS(OR=0.832,95%CI:0.759~0.912)、PFHxS(OR=0.710,95%CI:0.559~0.901)以及PFNA(OR=0.210,95%CI:0.098~0.452)暴露水平越高,脑卒中幸存者抑郁患病率越低(P均<0.05)。结论 PFOA、PFOS、PFHxS 和PFNA 暴露与脑卒中后抑郁患病风险呈负向关联,研究结论还需要进一步前瞻性队列研究验证。
  • 调查研究
    梁慧萍, 姚洁, 张明静, 李秀琳, 田园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7): 833-8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7.015
    目的 分析家庭关系、生活方式、食物不耐受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关系以及对儿童智商的影响,以便为临床及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心理行为科门诊治疗的568名ADHD儿童为ADHD组,另随机选取该院儿童保健科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476名为对照组,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生活方式指数等进行调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DHD患病的影响因素,并比较不同家庭关系、生活方式、食物不耐受的ADHD儿童智商(Wechsler Adult Intelligence Scale,C-WISC)评分情况。 结果 ADHD组与正常对照组两组儿童母亲文化程度、父亲文化程度、父亲性格是否急躁、父母婚姻状况、家庭平均月收入、家庭关系、生活方式评分、食物不耐受等情况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亲性格急躁(OR=8.965,95%CI:4.092~19.629)、父母离异(OR=3.799,95%CI:1.668~8.655)、生活方式评分越高(OR=4.197,95%CI:2.442~7.206)、食物不耐受(OR=4.702,95%CI:2.482~8.908)是造成ADHD发病的危险因素,家庭关系评分越高(OR=0.377,95%CI:0.156~0.897)、家庭平均月收入越高(OR=0.424,95%CI:0.201~0.869)是其保护因素;生活方式<6分的ADHD儿童C-WISC评分高于≥6分儿童,食物不耐受的ADHD儿童C-WISC评分低于无食物不耐受儿童,随着家庭关系评分升高,C-WISC评分存在升高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家庭关系、生活方式、食物不耐受是ADHD发病的影响因素,且其对患儿智商同样存在一定影响作用。
  • 论著
    朱梦, 冯玉杰, 祝茜, 朱标, 侯赛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7): 797-80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7.007
    目的 调查学生家长流感疫苗的接种意愿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学生流感疫苗接种率提供参考。 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2022年6—10月在阜阳市、亳州市和宣城市开展问卷调查。分析学生家长流感疫苗的接种意愿,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结果 2 637名研究对象中,2 282名(86.54%)家长愿意为孩子接种流感疫苗,355名(13.46%)家长不愿意。家长不愿意接种流感疫苗的原因中居前三位的分别为担心不安全(61.56%),流感症状轻无需接种(35.74%),接种费用高、性价比低(27.93%)。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长流感知识素养得分(OR=1.064)、家长是否接受过健康宣教(OR=2.240)、家长学历(OR=1.106)、学生流感疫苗接种史(OR=1.685)是影响家长流感疫苗接种意愿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家长流感疫苗接种意愿较高,但仍存在部分家长不愿意接种,因此加强流感疫苗健康宣教工作,提高家长的流感认知水平,扩大流感疫苗的优惠力度,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家长对流感疫苗的接种意愿。
  • 论著
    申义斌, 李婉颖, 龙晓蕾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8): 941-9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8.010
    目的 了解2019—2023年湖南省邵东市百日咳的流行特征,分析监测数据,为完善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2019—2023年邵东市百日咳发病情况、流行病学特征、疫苗接种情况、疫苗保护效果等连续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提出防治策略。 结果 邵东市2023年百日咳发病例数达到151例,病例以儿童为主,占总数的99.34%。1岁以内的病例占比33.78%,较2019—2022年有所下降;3~5岁和 6~10岁病例占比分别为 30.46% 、29.14%,较2019—2022年上升;大多数年龄组接种率高于90%,1岁组第3剂基础免疫、2岁组及3岁组加强免疫接种率低于90%。 结论 2019—2023年邵东市的百日咳感染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婴幼儿仍是发病的主体,免疫接种是最佳的保护途径,免疫规划的方案仍需进一步完善。
  • 论著
    赵俊仕, 滕笑雪, 黄涛, 杨世龙, 周敏, 李放军, 张尚孝, 夏伟, 鄢廷栋, 高立冬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9): 1025-10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9.001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不同免疫程序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蛋白疫苗(CHO细胞)(ZF2001)在18~59岁健康人群中的免疫原性和持久性。方法 本研究为Ⅱ期临床试验,采用随机、盲法、安慰剂对照的研究设计,纳入900例18~59岁健康人群,按1∶1∶1∶1∶1∶1比例随机分配至低剂量2剂组、高剂量2剂组、安慰剂2剂组、低剂量3剂组、高剂量3剂组、安慰剂3剂组,接种ZF2001或安慰剂。采集所有研究对象不同时间节点血样进行新冠病毒原型株中和抗体、受体结合区域(receptor binding domain,RBD)蛋白结合抗体检测。结果 低剂量2剂组、高剂量2剂组、安慰剂2剂组全程接种后14 d和6个月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 GMT)分别为17.7、14.1、2.0和3.6、3.7、2.0;RBD蛋白结合抗体GMT分别为439.82、338.04、5.98和63.62、50.42、5.67。低剂量3剂组、高剂量3剂组、安慰剂3剂组全程接种后14 d、6和12个月中和抗体GMT分别为97.3、68.4、2.0及19.3、16.7、2.0和7.4、7.3、2.0;全程接种后14 d、6个月RBD蛋白结合抗体GMT分别为1 745.67、1 107.36、5.84和281.31、212.41、5.80。结论 ZF2001在健康人群中可诱导较高的中和抗体及RBD蛋白结合抗体滴度,接种3剂次的免疫持久性优于2剂次,接种低剂量的免疫原性和免疫持久性优于高剂量,全程接种后6个月中和抗体呈现下降趋势。建议使用低剂量3剂接种程序,且在全程接种后6个月考虑加强接种。
  • 论著
    李娜娜, 张师静, 栗浩然, 陈巧敏, 王雅莉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5): 574-5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5.014
    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发病影响因素,构建并验证GDM交互式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12月入院登记的2 279例孕产妇临床数据,按4∶1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采用χ2检验、Wilcoxon 秩和检验分析GDM发病风险的影响因素,使用LASSO logistic回归筛选预测变量构建列线图模型,并进行模型验证,采用ROC曲线、校准曲线、临床决策曲线和临床影响曲线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 训练集共纳入1 823例孕产妇,GDM患病率为16.84%。通过多因素LASSO 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GDM风险预测因素,其中妊娠年龄(OR=1.094,95%CI:1.055~1.135)、孕前BMI(OR=1.177,95%CI:1.126~1.230)、农村户籍(OR=0.242,95%CI:0.073~0.805)、本科及以上学历(OR=2.003,95%CI:1.291~3.106)、糖尿病家族史(OR=6.516,95%CI:4.034~10.525)、初产(OR=0.600,95%CI:0.430~0.837)、流产(OR=1.905,95%CI:1.642~2.704)与GDM存在独立关联。基于上述因素构建GDM交互式列线图预测模型,训练集和验证集ROC曲线下面积(95%CI)分别为0.747(0.717~0.777)和0.741(0.679~0.802)。校准曲线和临床影响曲线均表明模型预测值和实际值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临床决策曲线显示,GDM阈值概率界于0.10~0.65时,模型可以获得最大的净收益。结论 GDM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适用性,有助于及早识别GDM高危人群并采取预防措施。
  • 论著
    许晓萌, 崔世恒, 孙丽, 王亚菲, 王晶辉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7): 769-77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7.001
    目的 探讨2017—2022年河北省麻疹流行特征及0~14岁儿童麻疹发病的影响因素,为科学防控麻疹提供依据。方法 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监测报告管理系统,以发病日期为2017年1月—2022年12月的河北省麻疹监测病例个案信息为依据,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探讨麻疹流行特征,并采用配对设计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探讨0~14岁儿童麻疹发病的影响因素。 结果 2017—2022年河北省累计报告麻疹病例763例,发病率逐年递减。男女性别比为1.51∶1,发病年龄主要为8月龄~2岁。共有234对儿童进入病例对照研究,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接种过含麻疹成分疫苗(OR=0.147,95%CI:0.062~0.348)是0~14岁儿童麻疹发病的保护因素,在现住址居住时间<3个月(OR=11.638,95%CI:1.269~106.692)、发病前7~21 d去过医院(OR=12.081,95%CI:3.289~44.378)是发病的危险因素。 结论 2017—2022年河北省麻疹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加强含麻疹成分疫苗的接种、对现住址居住时间<3个月的儿童采取有效的针对性管理和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有助于减少0~14岁儿童麻疹的发生。
  • 调查研究
    刘芳, 刘晓钦, 吴爱萍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9): 1101-110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9.017
    目的 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流感疫苗接种犹豫状况及影响因素,为降低患者流感疫苗接种犹豫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丽水地区3家医院就诊的364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情况量表、流感疫苗接种犹豫量表、流感防治知识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流感疫苗接种犹豫得分为(75.68±12.84)分,流感防治知识得分为(5.22±1.82)分;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及流感疫苗接种史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流感疫苗接种犹豫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流感疫苗接种犹豫得分与流感防治知识得分呈负相关(r=-0.584,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流感疫苗接种犹豫影响因素为性别、文化程度、流感疫苗接种史、流感防治知识得分(P<0.05)。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流感疫苗接种犹豫水平较高,应针对患者的性别、文化程度、流感疫苗接种史、流感防治知识等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流感疫苗接种犹豫,提高疫苗接种率。
  • 实验研究与卫生检验
    甘翠美, 王均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8): 1001-100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8.026
    目的 分析儿童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为临床儿童肺炎的防治、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1月—2023年6月成都市郫都区妇幼保健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收治的408例5岁以下细菌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痰培养结果及病原菌药敏结果,描述性分析不同年龄段、性别常见病原菌检出情况以及病原菌的耐药情况。 结果 408例肺炎患儿中,检出1种病原菌感染368例(90.20%),检出2种及以上病原菌感染40例(9.80%)。送检的痰标本中共检出46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65株(35.26%),革兰氏阴性菌303株(64.74%)。检出病原菌以肺炎链球菌(31.41%)、流感嗜血杆菌(24.79%)、卡他莫拉菌(19.02%)、草绿色链球菌(15.81%)和金黄色葡萄球菌(3.85%)为主,不同性别患儿的5种主要病原菌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3岁、>3~5岁患儿肺炎链球菌检出率高于<1岁患儿,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低于<1岁患儿(P<0.05)。冬季肺炎链球菌检出率高于秋季,春季流感嗜血杆菌检出率高于夏、秋和冬季(P<0.05)。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最高,耐药率分别为53.74%、22.47%;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耐药率分别为67.24%、83.33%;草绿色链球菌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耐药率最高,耐药率均为51.35%。 结论 该地区儿童肺炎的感染病原菌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草绿色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不同年龄段、不同季节病原菌感染分布存在差异;临床应根据病原菌耐药特点合理选用敏感抗菌药物。
  • 论著
    叶碧莉, 徐嘉棋, 王小丽, 庄春燕, 林海端, 刘凤仁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8): 949-9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8.012
    目的 探讨评价中小学生接种三价灭活流感疫苗的保护效果,为政府制定和完善中小学流感疫苗接种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结合国家传染病监测系统发病数,2022年中小学流感疫苗接种数,各年级学生数,比较各年级的流感发病率及组内接种与未接种人群的发病率,并计算各组疫苗保护率。 结果 接种流感疫苗组发病率(4.54%)显著低于未接种组(6.02%)(χ2=251.761,P<0.05)。中小学总体疫苗保护率为24.55%。小学部和中学部按照疫苗接种率高低分组后,小学低接种率组的发病率6.12%,疫苗保护率及95%可信区间为-12.31%(-22.51%~-3.02%),无保护效果;其他组别接种流感疫苗后均能产生良好的保护效果。 结论 接种当季流感疫苗可以有效保护中小学生,鼓励中小学生按照流感疫苗接种技术指南规范接种当季流感疫苗以预防流感。研究支持首次接种流感疫苗的儿童应当接种两针剂次,针对一年级新生需多举措并行保护学生。
  • 调查研究
    刘永丽, 张雅玲, 梁玲玲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9): 1130-11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9.025
    目的 分析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认知功能情况及危险因素,为提高老年人群生活质量,减少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8年12月—2023年12月新疆某三甲医院收治的506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其基本情况,通过简易精神状况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老年抑郁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评估其认知功能、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506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MMSE总分为(26.11±1.26)分,且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79.45%(402/506)。不同年龄、文化程度、有无记忆力下降、参加社区活动情况、是否经常体育锻炼、是否补钙、有无骨折史、高血压史、冠心病史、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的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其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越大[OR(95%CI):3.781(2.015~7.093)]、文化程度越低[OR(95%CI):2.008 (1.397~2.885)]、记忆力下降[OR(95%CI):2.396(1.572~3.652)]、参加社区活动少[OR(95%CI):2.776(1.711~4.505)]、有高血压史[OR(95%CI):3.543(1.926~6.518)]、有睡眠障碍[OR(95%CI):2.096(1.439~3.054)]、焦虑[OR(95%CI):3.504(1.943~6.322)]、抑郁[OR(95%CI):3.804(2.024~7.150)]均为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并且与年龄、文化程度、记忆力下降、社区活动、高血压史、睡眠障碍、焦虑状态、抑郁状态等因素相关。因此,临床尽早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认知功能进行筛查,同时根据其危险因素做好预防工作,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减少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
  • 调查研究
    徐丽雅, 王磊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8): 980-9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8.020
    目的 探讨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nformation-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IKAP)理论指导下的健康教育模式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2月于树兰(杭州)医院就诊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94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IKAP理论指导下的健康教育,两组均干预至分娩后2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糖脂代谢指标、健康行为管理及干预后疾病知识掌握情况、依从性、妊娠结局。 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三酰甘油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健康管理各项评分均增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糖尿病知识掌握总优良率、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为6.38%,低于对照组的2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4,P=0.036)。 结论 IKAP理论指导下的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减轻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糖脂代谢,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度,提升依从性,保障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