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06-3110
CN 43-1223/R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专题报道——艾滋病防治
    李娜, 范吉祥, 邱柏红, 黄黎宁, 李紫璇, 吴丹, 胡彦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2): 129-1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2.001
    目的 分析2014—2023年吉林省同性性传播HIV/AIDS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趋势,为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4—2023年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现住址为吉林省的同性性传播HIV/AIDS疫情资料;使用Joinpoint软件构建以年度为自变量、报告病例数/构成比为因变量的线性回归模型探索其流行趋势。结果 2014—2023年吉林省累计报告同性性传播HIV/AIDS病例8 867例,2016—2023年呈下降趋势(APC=-6.42%,P=0.030)。吉林省9个市(州)每年均有同性性传播HIV/AIDS病例报告,累计报告病例数排名前两位是长春市(4 890例,占55.15%)和吉林市(1 001例,占11.29%),各市(州)报告病例数变化趋势不一致。病例主要分布于25~49岁年龄组(5 364例,占60.49%),≥50岁年龄组构成比呈单调上升趋势(APC=5.66%,P<0.001)。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居多(3 541例,占39.93%),2014—2018年构成比呈小幅上升趋势(APC=4.77%,P=0.043)。婚姻状况以未婚为主(5 754例,占64.89%),离异或丧偶构成比呈小幅单调上升趋势(APC=2.20%,P=0.002)。首次CD4<200个/μl占31.23%(2 558/8 192),构成比呈单调上升趋势(APC=3.70%,P=0.001)。结论 2016—2023年吉林省同性性传播艾滋病疫情虽呈下降趋势,但晚发现比例较高,应重点关注近年发病呈上升趋势的≥50岁组和离异丧偶的男男性行为人群,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综合性防控工作。
  • 论著
    胡敏, 邹潇白, 贺健梅, 郑军, 陈曦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1): 1310-13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1.007
    目的 分析湖南省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现状和性生活行为学特征,为改进湖南省高校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湖南省5所高校的10 011名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知晓及性行为特征问卷调查,分析高校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9 991份,有效率99.80%。艾滋病总知晓率为86.34%。其中,“中国青年学生艾滋病的主要传播方式为男性同性性行为”以及“艾滋病不可治愈”的知晓率分别为73.15%和70.36%。不同性别(χ2=10.210,P=0.001)、年级(χ2=109.836,P<0.001)、专业(χ2=75.533,P<0.001)的学生艾滋病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女生知识知晓率高于男生(OR=1.16,95%CI:1.02~1.32);大二(OR=1.98,95%CI:1.70~2.31)、大三(OR=1.61,95%CI:1.33~1.95)、大四(OR=2.48,95%CI:1.70~3.63)学生知晓率高于大一;文史类(OR=2.02,95%CI:1.60~2.56)、理工类(OR=2.18,95%CI:1.73~2.75)和医学类(OR=3.35,95%CI:2.31~4.84)学生知晓率高于艺术体育类;通过其他途径获取艾滋病知识者(OR=0.70,95%CI:0.57~0.84)知晓率低于通过学校获取。暴露前与暴露后预防用药知晓率仅为55.90%和45.56%。885名大学生自报告发生过性行为(8.86%);男生(60.49%)婚前性行为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低于女生(68.26%)(χ2=5.546,P=0.019),单性伴(69.17%)、异性性行为者(64.68%)安全套坚持使用率分别高于多性伴(36.84%)(χ2=56.836,P<0.001)和男男性行为者(52.56%)(χ2=4.514,P=0.034)。结论 湖南省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晓率有待进一步提升,高危性行为安全套的使用率低,存在明显的知行分离现象,应注重提升高校学生安全性行为的观念和意识,并加强暴露前后预防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
  • 论著
    林秀红, 李汇子, 关婷, 张明, 杨娟, 陆草, 吕晓珍, 王华丽, 闵娟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9): 1089-109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9.014
    目的 了解深圳市老年人认知损害的现状,探索其可能影响因素,为深圳市老年期痴呆疾病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深圳市≥65岁老年人2 112名,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采用一对一问卷访谈法,使用阿尔茨海默病筛查表(Alzheimer’s Disease-8, AD8)对所选老年人的认知功能进行筛查,同时收集受访者的人口学特征、生活习惯及健康状况等信息。以AD8评分≥2分作为认知损害的判定标准,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深圳老年人认知损害影响因素。结果 深圳市老年人认知损害检出率为30.35%(641/2 112),AD8评分中位数(P25P75)为1(0~2)分。经χ2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收入、退休前职业等共12项因素对老年人认知损害有显著影响。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生活方式和慢性病史对老年人认知损害有影响。其中正在吸烟者比不吸烟者认知损害检出率高80%(OR=1.800,95%CI:1.261~2.568),高频次锻炼(OR=0.640,95%CI:0.459~0.891)是其保护因素。高血脂病史(OR=1.371,95%CI:1.108~1.696),冠心病病史(OR=1.304,95%CI:1.041~1.634)是老年人认知损害的危险因素。此外,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收入也对认知损害存在影响。结论 深圳老年人认知损害较为常见,与老年人的年龄、社会经济状况、生活习惯及慢性病史相关, 应针对老年高危人群提供老年人身心健康服务,有利于降低认知损害的风险,促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增加老年人的幸福感。
  • 论著
    张薇, 张艺, 汤恒, 蒋洪林, 郑武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2): 1409-14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2.001
    目的 分析2010—2022年湖北省新报告HIV/AIDS病例的流行特征,为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新报告的现住址在湖北的病例个案信息,采用WPS 2019对数据进行整理,SPSS 25.0 软件对病例的流行情况,三间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22年湖北新报告HIV/AIDS共33 385例,新报告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4.637,P<0.05);病例数居前5位的地市为武汉市、荆州市、黄冈市、黄石市、孝感市;新报告病例主要以性传播为主,异性性传播占59.32%,同性性传播占39.11%,异性性传播中的男性74.16%有非婚异性性接触史;非性传播占1.57%。不同年份湖北省新报告HIV/AIDS病例经性传播与非性传播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450.417,P<0.001)。新报告病例男女比例约4.2∶1,男性病例从2010年的73.01%上升到2022年的81.16%,女性病例从2010年的26.99%下降到2022年的18.84%,不同年份男女性别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408,P<0.001)。新报告病例中15~24岁和≥50岁年龄组数增加明显;37.90%的婚姻状况是已婚有配偶,其传播途径主要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占79.07%;未婚的病例传播途径主要以同性性传播为主,占70.95%,不同年份不同婚姻状况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4.093,P<0.001)。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不同年份不同文化程度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9.259,P<0.001)。新报告病例主要来自医疗机构检查,占56.62%;其次是自咨询检测服务,占19.32%,不同年份样本来源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9.309,P<0.001)。结论 2010—2022年湖北省新报告HIV/AIDS病例增加明显,以异性性传播为主,15~24岁组青年人群和≥50岁老年人群增加明显,应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扩大监测检测覆盖面,加大综合防控力度。
  • 调查研究
    何银霞, 李作超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9): 1134-11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9.026
    目的 分析2014—2023年永州市东安县狂犬病监测数据,探讨其狂犬病高发因素,为狂犬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4—2023年东安县狂犬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4—2023年东安县累计报告狂犬病病例26例,年均发病率为0.48/10万,呈周期性波动小幅上升趋势。报告病例全部在乡镇农村,夏秋季高发;40岁以上中老年农民占88.46%;26例病例中,Ⅲ级暴露占50.00%,暴露后没有进行规范处置病例占92.31%;有明确暴露史的病例19例,犬伤暴露占94.74%。2016—2022年东安县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就诊者37 069人,年均暴露率为0.99/100人年,具有夏秋冬季高暴露特征。暴露后就诊者中全程接种率为99.85%,Ⅲ级暴露就诊者中被动免疫制剂注射率为39.53%;暴露后就诊者中由犬致伤占85.98%,所有暴露后就诊者经规范处置后无一人发病。结论 2014—2023年东安县狂犬病报告病例数呈周期性波动小幅上升趋势。加强农村地区宣传教育,规范犬只管理,减少人群暴露机会,强化疫点处置,规范暴露后伤口处置、全程接种狂犬疫苗,必要时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是防制狂犬病的有效措施。
  • 论著
    梁文宝, 杨建波, 马小强, 芦晨宇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9): 1044-104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9.005
    目的 探讨全氟烷基物质(per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暴露与脑卒中后抑郁风险之间的潜在关系,为脑卒中后抑郁的预防与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数据库2011—2020年横断面调查数据,选取3 411例脑卒中后幸存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全氟辛烷羧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s,PFOS)、全氟己基磺酸(perfluorohexane sulfonate,PFHxS)和全氟壬酸(perfluorononanoic acid,PFNA)等四类PFAS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FAS与脑卒中后抑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最终纳入616例脑卒中患者,脑卒中后抑郁患病率为16.72%。抑郁组脑卒中患者PFAS暴露水平均低于非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901~-3.48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在调整性别、年龄、族裔、BMI等人口学特征和受教育程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饮酒史、婚姻状态、家庭收入水平、吸烟史等协变量后,PFOA(OR=0.573,95%CI:0.428~0.769)、PFOS(OR=0.832,95%CI:0.759~0.912)、PFHxS(OR=0.710,95%CI:0.559~0.901)以及PFNA(OR=0.210,95%CI:0.098~0.452)暴露水平越高,脑卒中幸存者抑郁患病率越低(P均<0.05)。结论 PFOA、PFOS、PFHxS 和PFNA 暴露与脑卒中后抑郁患病风险呈负向关联,研究结论还需要进一步前瞻性队列研究验证。
  • 调查研究
    刘芳, 刘晓钦, 吴爱萍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9): 1101-110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9.017
    目的 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流感疫苗接种犹豫状况及影响因素,为降低患者流感疫苗接种犹豫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丽水地区3家医院就诊的364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情况量表、流感疫苗接种犹豫量表、流感防治知识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流感疫苗接种犹豫得分为(75.68±12.84)分,流感防治知识得分为(5.22±1.82)分;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及流感疫苗接种史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流感疫苗接种犹豫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流感疫苗接种犹豫得分与流感防治知识得分呈负相关(r=-0.584,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流感疫苗接种犹豫影响因素为性别、文化程度、流感疫苗接种史、流感防治知识得分(P<0.05)。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流感疫苗接种犹豫水平较高,应针对患者的性别、文化程度、流感疫苗接种史、流感防治知识等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流感疫苗接种犹豫,提高疫苗接种率。
  • 调查研究
    刘永丽, 张雅玲, 梁玲玲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9): 1130-11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9.025
    目的 分析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认知功能情况及危险因素,为提高老年人群生活质量,减少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8年12月—2023年12月新疆某三甲医院收治的506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其基本情况,通过简易精神状况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老年抑郁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评估其认知功能、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506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MMSE总分为(26.11±1.26)分,且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79.45%(402/506)。不同年龄、文化程度、有无记忆力下降、参加社区活动情况、是否经常体育锻炼、是否补钙、有无骨折史、高血压史、冠心病史、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的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其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越大[OR(95%CI):3.781(2.015~7.093)]、文化程度越低[OR(95%CI):2.008 (1.397~2.885)]、记忆力下降[OR(95%CI):2.396(1.572~3.652)]、参加社区活动少[OR(95%CI):2.776(1.711~4.505)]、有高血压史[OR(95%CI):3.543(1.926~6.518)]、有睡眠障碍[OR(95%CI):2.096(1.439~3.054)]、焦虑[OR(95%CI):3.504(1.943~6.322)]、抑郁[OR(95%CI):3.804(2.024~7.150)]均为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并且与年龄、文化程度、记忆力下降、社区活动、高血压史、睡眠障碍、焦虑状态、抑郁状态等因素相关。因此,临床尽早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认知功能进行筛查,同时根据其危险因素做好预防工作,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减少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
  • 论著
    陈一佳, 王琛琛, 孙倩男, 许昊, 史佳虹, 李厚轩, 周楠, 洪忻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1): 39-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1.008
    目的 探讨南京市2型糖尿病患者口腔健康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口腔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2年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 373名2型糖尿病患者,收集人口社会学特征、全身健康情况、行为生活方式等信息,采用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ral Health Impact Profile-14,OHIP-14)评估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采用多因素 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糖尿病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1 373名 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65.14±7.67)岁。其中男性589人(42.90%),女性784人(57.10%)。2型糖尿病患者口腔健康生活质量得分为2.00(0.00~9.00)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51)、文化程度(OR=0.603)、地区(OR=1.443)、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A1c,Hb1Ac)控制达标情况(OR=1.428)、每次刷牙≥3 min(OR=1.609)、牙周炎(OR=2.429)、牙龈出血(OR=1.415)、牙龈肿胀(OR=1.843)、牙齿松动(OR=2.027)、口腔异味(OR=2.252)、咀嚼无力(OR=1.531)和抑郁状态(OR=2.759)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口腔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受多重因素影响,应积极制定并采取干预措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 论著
    刘洪泊, 陈晓明, 艾彦彪, 冉琪瑜, 潘红, 黄成渝, 李吉文, 向于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9): 1030-10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9.002
    目的 分析2013—2022年重庆市涪陵区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病率长期变化趋势,为涪陵区其他感染性腹泻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3—2022年重庆市涪陵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个案数据,通过描述性研究分析其三间分布情况,利用ArcMap10.7绘制点密度图实现发病情况地区分布可视化。通过Excel 2019和SPSS 20.0软件计算中国人口年龄标化发病率,发病率长期变化趋势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of change,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22年重庆市涪陵区累计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11 380例,年均报告发病数达到1 13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达到100.87/10万,存在冬季和夏季两个发病高峰。人群分布中报告发病数男性(6 359例)高于女性(5 021例),0~3岁报告发病数9 995例(占比87.83%),人群分类以散居儿童(9 797例,占比86.09%)为主。地区主要分布在荔枝街道(2 485例,占比21.84%),崇义街道(2 355例,占比20.69%),敦仁街道(2 119例,占比18.62%),马鞍街道(1 313例,占比11.54%),江东街道(380例,占比3.34%)。报告暴发疫情1起,发生场所为小学。Joinpoint回归分析显示2013—2022年涪陵区年龄标化发病率发病趋势总体呈现增长趋势,趋势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APC=8.50%,95%CI:3.98~13.22,P=0.002),2013—2018年涪陵区其他感染性腹泻粗发病率呈现增长趋势,趋势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C=16.75%,95%CI:2.73~32.69,P=0.026),2018—2022年粗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但趋势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C=-9.89%,95%CI:-24.81~7.98,P=0.199)。结论 2013—2022年涪陵区其他感染性腹泻以散居儿童为主,冬季发病高峰大于夏季发病高峰,发病地区以荔枝街道、崇义街道、敦仁街道等城区为主,以散发为主,学校(小学)为暴发疫情的高发场所。发病趋势总体呈显著增长趋势,受新冠疫情影响近5年粗发病率呈现一定下降趋势。应结合涪陵区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点,在不同季节、不同区域对高发人群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
  • 调查研究
    李军伟, 姜世强, 罗锦雁, 蔡羽薇, 黎宗男, 袁建辉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2): 201-20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2.015
    目的 探究深圳市南山区医务人员流感疫苗接种的影响因素和接种意愿,为深圳市南山区制定医务人员流感疫苗接种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深圳市南山区7家医院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流感疫苗接种的相关因素。结果 2022—2023年深圳市南山区医护人员流感疫苗接种率为66.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40~<50岁(OR=0.678,95%CI:0.508~0.906)、学历为本科(OR=1.350,95%CI:1.045~1.744)和研究生及以上(OR=1.850,95%CI:1.373~2.492)、护士(OR=0.809,95%CI:0.689~0.949)、同意医务人员更容易将流感传播给病人(OR=1.345,95%CI:1.172~1.543)、2021—2022年出现过流感症状(OR=1.673,95%CI:1.462~1.914)、2021—2022年接种过流感疫苗(OR=7.801,95%CI:6.843~8.893)、工作单位要求接种流感疫苗(OR=1.441,95%CI:1.257~1.652)的医务人员更愿意接种流感疫苗。结论 深圳市南山区医务人员流感疫苗接种率在新冠疫情及实施干预后有所提高,其接种率与多种因素有关,应继续实行当前政策、加大宣传力度,尤其是对流感的危害和接种流感疫苗不良反应的正确认识,可能对接种率的提高更有帮助。
  • 专题报道——预防接种
    林明珠, 杨丹丹, 王卫平, 刘文敏, 邓鹏飞, 杨来宝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4): 385-39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4.001
    目的 评价上海市浦东新区≥60岁老年人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23-valent pneumococcal polysaccharide vaccine, PPSV23)免费接种策略的卫生经济学效益,为政府机构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决策树-马尔科夫模型,以2021年上海市≥60岁老年人口作为研究队列,从全社会角度,评估上海市浦东新区≥60岁老年人PPSV23免费接种策略的成本效益和效果,并对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上海市浦东新区≥60岁老年人PPSV23的接种率为29.39%,接种PPSV23的人均效益为212.97元,人均净效益-182.76元,效益成本比0.54;每多获得一个生命年需要支付25 711.04元,低于上海市人均GDP 173 756.71元,远低于3倍人均GDP的阈值。结论 在≥60岁的老年人群中免费接种PPSV23策略极具成本效益,建议继续加大推行该接种策略。
  • 论著
    张庆枝, 肖长春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9): 1073-10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9.011
    目的 了解合肥市生活饮用水氟化物水平、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评估不同人群潜在健康风险。方法 监测2020—2022年生活饮用水中氟化物的浓度,采用R 4.2.2软件进行分层及相关关系分析。采用美国环保署(US 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估模型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 合肥市饮用水氟化物浓度范围0.03~1.35 mg/L,中位数0.29 mg/L,其中<0.5 mg/L占95.97%,0.5~<0.7 mg/L占3.90%,0.7~<1.0 mg/L占0.09%,≥1.0 mg/L占0.04%。经比较不同年份、水期、水样类型、采样类型、消毒方式、水源类型、供水规模、区域氟化物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年氟化物浓度呈下降趋势,丰水期高于枯水期,末梢水>出厂水>二次供水,不同消毒方式中“不消毒”的氟化物浓度高,“液氯消毒”的低。农村水高于城市水;不同水源以湖泊高,水库低;区域差异明显。饮用水氟化物与水中氯化物、硫酸盐、总硬度、耗氧量、溶解性总固体、pH等16个指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最大的是氯化物(r=0.533);与色度、硝酸盐氮呈弱负相关。居民经饮水摄入氟化物的非致癌风险危害系数中位数在0.086~0.201之间,均小于1;1~2岁婴幼儿氟化物非致癌风险明显高于4~5岁、6~9岁及成人;成人非致癌风险男性高于女性,1~2岁、4~5岁及6~9岁非致癌风险均是女生高于男生。结论 合肥市生活饮用水氟化物浓度处于低水平;水期、消毒方式等供水的多种因素影响氟化物浓度,且氟化物浓度与水中氯化物、总硬度、pH等具有相关性;经饮水途径摄入自来水的非致癌风险处于可忽略水平,风险程度与年龄有关。
  • 卫生管理
    董朝晖, 张晓琳, 姜博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1): 119-1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1.026
    目的 了解老年医院患者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完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提供建议。方法 自制老年医疗服务需求调查问卷,于2022年8—10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天津市老年医院≥65岁的门诊及住院老年患者开展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不同特征老年患者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差异。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有效回收问卷396份,有效率99.0%。老年患者医疗需求各项目平均得分(3.85±0.89)分,其中健康管理与指导维度需求最高,为(4.16±0.75)分,其次为助老文化维度(4.11±0.76)分。χ2检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特征老年患者,对适老设施、助老文化、健康管理与指导和老年诊疗特色4个维度需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患者对健康管理与指导需求尤为迫切,医疗服务需求呈现多元化;针对不同特征的老年患者,应提供可选择的医疗服务,以满足个体化需求。
  • 实验研究与卫生检验
    刘娟, 黄锐, 吕娟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9): 1137-114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9.027
    目的 分析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 GBS)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与毒力基因、耐药性的相关性,为预防和临床治疗无乳链球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21—2022年珠海市金湾中心医院产前门诊及产科患者中分离出的无乳链球菌30株,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对MLST基因和毒力基因扩增,并对菌株耐药性进行检测。结果 2021—2022年30株GBS中共分离出10种ST型, 分别为ST12 (7株,23.3%),ST19(5株,16.7%),ST529(5株,16.7%), ST862(4株,13.3%),ST651(3株,10.0%),ST27(2株,6.7%),ST2(1株,3.3%),ST10(1株,3.3%),ST1964(1株,3.3%),1株新ST型(3.3%)。毒力基因检出率为hylB(93.3%),cfb(90.0%),lmb(76.7%),cylE(73.3%), fbsA(46.7%),bac(10.0%)。hylB和cfb基本存在于所有ST型。lmb、 cylE分布于ST10、ST651、ST862外其余检出ST型中。fbsA检出于ST2、ST27、ST529和ST19中。bac在各型中检出率最低。30株GBS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均未检出耐药,对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分为76.7%,80.0%,左旋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的耐药率为20.0%,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普遍存在于各ST型,氟喹诺酮类耐药仅检出于ST19,ST651和新ST型中。结论 该院GBS以ST12、ST19、ST529为主,发现1例新ST型无乳链球菌。6种毒力基因中hylB、cfb、lmb、cylE携带率较高。GBS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均未检出耐药,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不同型别间毒力基因和耐药性分布存在差异。临床应加强对孕妇GBS的毒力基因及耐药性监测。
  • 调查研究
    张锦云, 张丽芹, 陶美霞, 陈晓玲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1): 1382-138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1.025
    目的 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用药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1月—2022年11月在南通妇幼保健院筛选120例老年T2DM患者,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评估患者用药依从性现状及各项临床资料指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120例老年T2DM患者MMAS-8平均评分为(4.91±1.64)分,其中MMAS-8评分<6分患者共49例,用药依从性不良发生率为40.83%。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健康素养水平、自我效能感得分率、用药种类、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疾病认知程度、用药信念、自我护理能力水平、是否合并症的老年T2DM患者其用药依从性不良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学历、健康素养、自我效能感得分率、用药种类、疾病认知程度、用药信念、自我护理能力为老年T2DM患者用药依从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老年T2DM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目前仍处于较低水平,受其年龄、学历、健康素养、自我效能感得分率、用药种类、疾病认知程度、用药信念、自我护理能力等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可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提升其用药依从性。
  • 调查研究
    王钧, 卞士菊, 夏承锦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2): 216-2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2.019
    目的 了解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其防护意识、降低职业暴露提供参考。方法 以六安市中医院148名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根据医院感染管理信息资料,统计2022年1—12月1年内职业暴露情况,并采用自制职业防护知识评估量表和职业防护行为评估量表对工作人员职业防护知识、职业防护行为进行评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的148名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106例共171例次,发生过职业暴露人员占比71.62%。171例次的职业暴露类型包括锐器伤、高温烫伤及化学制剂损伤,分别为85例次、61例次、25例次,占比分比为49.71%、35.67%、14.6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3岁(OR=1.960,95%CI:1.043~3.684)、职称为初级(OR=2.098,95%CI:1.101~3.998)、距最近一次参加培训的时间≥10个月(OR=1.857,95%CI:1.021~3.376)均为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职业防护知识(OR=0.543,95%CI:0.299~0.987)及职业防护行为(OR=0.489,95%CI:0.256~0.931)得分较高为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风险较高,其危险因素包括年龄<33岁、职称为初级、距最近一次参加培训的时间≥10个月,而职业防护知识和职业防护行为得分越高其职业暴露的风险越低,临床可根据上述因素通过加强培训,培养工作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建立良好的职业安全行为,降低其职业暴露发生的风险。
  • 调查研究
    江霞, 谭璇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9): 1117-11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9.021
    目的 探讨某地小学生用眼行为习惯和户外活动情况及与近视发生的关系,为小学生近视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2023年1—7月对1 306例小学生开展用眼行为习惯和户外活动情况调查,并进行近视检查,分析近视发生与用眼行为习惯和户外活动的关系。结果 1 306例小学生中每日看电视、使用手机时间≥2 h比例分别占31.85%和42.11%;眼书距离<20 cm比例占60.26%;偶尔或很少走路、乘车、趴桌或卧位看书比例占44.95%;持续用眼时间≥40 min比例占69.75%。每日户外活动时间>1 h比例占39.51%;户外活动类型主要以玩耍游戏、球类活动和跑步为主,分别占75.96%、41.58%和27.87%。1~3年级和4~6年级小学生每日看电视时间,每日玩手机时间,眼书距离,走路、乘车、趴桌或卧位看书,持续用眼时间,每日户外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 306例小学生中近视发生率为31.55%,单因素分析显示其近视发生与所处年级,父母是否近视,睡眠时间,每日看电视时间,每日玩手机时间,眼书距离,走路、乘车、趴桌或卧位看书,持续用眼时间,每日户外活动时间有关(P<0.05)。在调整年级,父母是否近视等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每日看电视时间,每日玩手机时间,眼书距离,走路、乘车、趴桌或卧位看书,持续用眼时间,每日户外活动时间是小学生发生近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小学生用眼不良行为习惯比例较高,户外活动比例较低,尤其在4~6年级小学生最明显,用眼行为习惯和户外活动是近视发生的影响因素,应加强小学生不良用眼行为习惯的干预,增加户外活动。
  • 论著
    胡璇, 杨卓乔, 丁亚玲, 胡佳, 尹洁云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9): 1035-103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9.003
    目的 采用五种不同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etS)诊断标准描述中国青少年的MetS检出率差异,为预防与控制青少年MetS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采用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推荐的中国标准(简称CHN2012)、国际糖尿病联盟诊断标准(简称IDF标准)、Cook标准、Noubiap标准和MetS-IDFm标准分别计算了12~17岁中国青少年MetS检出率,并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 Noubiap标准下总检出率最高(5.61%),其次为Cook标准(4.76%)、MetS-IDFm标准(3.27%)、CHN2012标准(2.56%)和 IDF标准(1.35%);5种诊断标准中,男性检出率均高于女性,组分中高血压和高甘油三酯的检出率最高。在总人群和男性中,Cook标准和Noubiap标准的一致性最高,Kappa值分别为0.913和0.923;女性中CHN2012标准和MetS-IDFm标准一致性最高,Kappa值为0.956。结论 总体上,Noubiap标准下青少年MetS检出率最高,且与Cook标准的一致性较好。IDF标准下青少年MetS检出率最低,与其他标准的一致性较差。
  • 论著
    赵俊仕, 滕笑雪, 黄涛, 杨世龙, 周敏, 李放军, 张尚孝, 夏伟, 鄢廷栋, 高立冬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9): 1025-10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9.001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不同免疫程序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蛋白疫苗(CHO细胞)(ZF2001)在18~59岁健康人群中的免疫原性和持久性。方法 本研究为Ⅱ期临床试验,采用随机、盲法、安慰剂对照的研究设计,纳入900例18~59岁健康人群,按1∶1∶1∶1∶1∶1比例随机分配至低剂量2剂组、高剂量2剂组、安慰剂2剂组、低剂量3剂组、高剂量3剂组、安慰剂3剂组,接种ZF2001或安慰剂。采集所有研究对象不同时间节点血样进行新冠病毒原型株中和抗体、受体结合区域(receptor binding domain,RBD)蛋白结合抗体检测。结果 低剂量2剂组、高剂量2剂组、安慰剂2剂组全程接种后14 d和6个月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 GMT)分别为17.7、14.1、2.0和3.6、3.7、2.0;RBD蛋白结合抗体GMT分别为439.82、338.04、5.98和63.62、50.42、5.67。低剂量3剂组、高剂量3剂组、安慰剂3剂组全程接种后14 d、6和12个月中和抗体GMT分别为97.3、68.4、2.0及19.3、16.7、2.0和7.4、7.3、2.0;全程接种后14 d、6个月RBD蛋白结合抗体GMT分别为1 745.67、1 107.36、5.84和281.31、212.41、5.80。结论 ZF2001在健康人群中可诱导较高的中和抗体及RBD蛋白结合抗体滴度,接种3剂次的免疫持久性优于2剂次,接种低剂量的免疫原性和免疫持久性优于高剂量,全程接种后6个月中和抗体呈现下降趋势。建议使用低剂量3剂接种程序,且在全程接种后6个月考虑加强接种。
  • 论著
    宋迎春, 杨柳青, 苏良, 马迪辉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9): 1084-108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9.013
    目的 了解和掌握长沙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情况,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食源性疾病监测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的要求,监测分析2020—2023年长沙市11类622份食品样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结果 622份食品检出食源性致病菌346株,其中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37株(49.33%),仅1株携带bon基因;沙门菌125株(24.65%),共21个血清型别,以肠炎沙门菌为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22株(10.68%),毒力基因以ail-virF-yadA-ystA-rfbC-ystB+型为主;弯曲菌68株(33.01%)、克罗诺杆菌32株(26.67%)、产气荚膜梭菌25株(13.59%)、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33株(7.25%)、蜡样芽胞杆菌3株(3.75%)、梭状芽胞杆菌1株(2.86%)。共检出257份阳性样品,总阳性率41.31%,2022年阳性率最高(66.67%),2023年阳性率最低(24.21%);阳性率显示生禽肉(81.06%)污染最为严重,其次为生畜肉(68.27%)、香辛料及粉(62.50%)、鲜银耳和湿木耳(49.33%)、调理肉制品(31.82%);散装样品阳性率(57.11%)高于定型包装(12.67%);农贸市场阳性率最高(63.86%),其次为零售店(35.14%)、超市(33.58%)、网店(22.22%)。结论 2020—2023年长沙市市售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比较严重,应加强高风险食品类别的监督管理和监测力度,做好食品安全监测预警,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 调查研究
    蒲春林, 张培新, 阿不力孜·司马义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0): 1213-12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0.014
    目的 通过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数据库探究高尿酸血症患者肾结石的发病影响因素,为肾结石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NHANES数据库2011—2018年收录的551例高尿酸血症患者资料,基于#KIQ026判定肾结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尿酸血症患者并发肾结石的影响因素,构建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以明确剂量-反应关系,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影响因素对高尿酸血症患者并发肾结石的综合预测价值。结果 551例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共发现肾结石65例,肾结石并发率为11.8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高尿酸血症患者并发肾结石受到合并高血压(OR=2.220,95%CI:1.213~4.065)、血总钙(OR=0.036,95%CI:0.002~0.660)、血尿素氮(OR=1.114,95%CI:1.037~1.196)等因素的影响。剂量-反应分析结果显示,高尿酸血症患者并发肾结石风险与血总钙呈负向线性相关(非线性P=0.175),与血尿素氮呈正向线性相关(非线性P=0.6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合并高血压、血总钙、血尿素氮等建立ROC,曲线下面积为0.685(95%CI:0.644~0.724),灵敏度为81.54%,特异度为50.41%。结论 高尿酸血症患者并发肾结石受到合并高血压、血总钙、血尿素氮等因素的影响,对高尿酸血症患者实行控制血压、均衡钙饮食、优化蛋白摄入水平等措施有利于预防肾结石的发生,上述研究结论还需进一步验证。
  • 专题报道——艾滋病防治
    李晶, 贺莉萍, 陈曦, 戴媚霞, 彭龙女, 赵萧钰, 江艳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2): 138-1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2.003
    目的 分析大学生HIV自我检测意愿的影响因素,为推动高校艾滋病防控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湘南学院2022年7—8月在校的1 015名大学生进行横断面研究。基于健康信念模式(health belief model,HBM)理论编制问卷,调查HIV自我检测意愿状况,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1 015名研究对象中,688人(占67.8%)有过性行为,发生无保护性行为的人数为154人(占15.2%),其中无保护性行为且愿意接受HIV自我检测人数为27人(占2.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2=7.904,P=0.005)、未接受过相关的艾滋病防治知识2=4.272,P=0.039)、已婚2=29.935,P<0.001)、同性恋2=16.983,P=0.001)、3个以上性伴侣者2=35.109,P<0.001)、感知疾病威胁(t=-3.127,P=0.002)、行动线索(t=1.791,P=0.007),与HIV自我检测意愿有关。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行动线索对HIV自我检测意愿有直接正向作用,路径系数为0.08,而感知疾病威胁对HIV自我检测意愿有直接负向作用,路径系数为-0.13;感知到益处对HIV自我检测意愿有间接正向作用,总效应为0.025。结论 在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中,需要加强对艾滋病知识和自我检测的认知宣传,提高HIV自我检测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促进艾滋病防控工作的开展。
  • 调查研究
    罗亚芳, 谢柏胜, 王军, 张烨琳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2): 1479-14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2.016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其感染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3年6月杭州市中医院收治498例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根据所选患者术后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分析感染组患者致病菌分布特点,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肺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498例肺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40例,发生率8.03%。40例感染组患者中共分离出病原菌株75株,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及真菌的占比分别为26.67%、65.33%、8.00%,其中革兰氏阴性菌的占比较高,主要为肺炎克雷伯杆菌(57.33%)。两组临床特征比较,感染组年龄≥60岁、手术时间≥3 h、术中出血量≥200 ml、机械通气时间≥12 h、胸腔引流持续时间≥7 d、术后有侵入性操作、糖尿病、血清白蛋白水平<30 g/L的患者占比分别为65.00%、77.50%、52.50%、85.00%、37.50%、67.50%、72.50%、72.50%,高于未感染组的48.91%、58.08%、32.53%、57.86%、21.83%、48.91%、55.90%、48.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3.102,95%CI:1.157~8.313)、机械通气时间≥12 h(OR=2.221,95%CI:1.175~4.200)、胸腔引流持续时间≥7 d(OR=2.869,95%CI:1.107~7.438)、术后有侵入性操作(OR=2.450,95%C:1.147~5.231)、糖尿病(OR=1.610,95%CI:1.512~1.714)、血清白蛋白水平<30 g/L(OR=2.683,95%CI:1.144~6.294)是肺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肺癌患者术后易并发肺部感染,致病菌中占比较高的为革兰氏阴性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杆菌,而年龄≥60岁、机械通气时间≥12 h、胸腔引流持续时间≥7 d、术后有侵入性操作、糖尿病、血清白蛋白水平<30 g/L是肺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据此给予高危患者针对性地预防及抗菌治疗措施,以减少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
  • 调查研究
    莫秋霞, 蔡海琴, 陈芸, 许雪婷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1): 101-10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1.022
    目的 分析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为预防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睡眠障碍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3月杭州市临平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45例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睡眠障碍情况,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7分为存在睡眠障碍,分为睡眠障碍组、无睡眠障碍组,通过问卷调查及医院电子病例系统回顾性收集研究对象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结果 345例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睡眠障碍发生72例,发生率为20.87%。睡眠障碍组与无睡眠障碍组年龄、性别、冠心病病程、是否合并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及胃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874,95%CI:1.121~3.132)、冠心病病程≥3年(OR=2.119,95%CI:1.234~3.640)、合并焦虑情绪(OR=2.335,95%CI:1.532~3.559)、合并抑郁情绪(OR=1.855,95%CI:1.047~3.288)、合并胃炎(OR=1.876,95%CI:1.193~2.950)为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睡眠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可据此筛选老年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碍的高危患者,采取相应干预对策。
  • 调查研究
    殷莉, 王菲菲, 费杏珍, 孙月飞, 吴奇红, 章倩, 闻超群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1): 1364-136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1.020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睡眠障碍的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12月1日—2023年12月31日在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抽取220名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情况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进行调查,并检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体质量指数和空腹血糖,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睡眠障碍102人,发生率为46.36%。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415,95%CI:1.071~1.868)、年龄≥50岁(OR=1.468,95%CI:1.170~1.842)、无配偶(OR=1.361,95%CI:1.112~1.665)、有吸烟史(OR=1.513,95%CI:1.191~1.921)、有糖尿病家族史(OR=1.696,95%CI:1.281~2.243)、有糖尿病并发症(OR=1.714,95%CI:1.267~2.319)、糖化血红蛋白>7.0%(OR=1.531,95%CI:1.170~2.004)、病程(3~5年OR=1.483,95%CI:1.119~1.966;>5年OR=1.529,95%CI:1.168~2.004)、治疗方案为药物治疗(OR=1.425,95%CI:1.138~1.784)、胰岛素抵抗指数≥2.69(OR=1.153,95%CI:1.175~1.948)、超重或肥胖(OR=1.475,95%CI:1.070~2.033)、有心血管疾病史(OR=1.679,95%CI:1.165~2.418)、空腹血糖未达标(OR=1.525,95%CI:1.080~2.153)的2型糖尿病患者易合并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临床可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降低睡眠障碍发生率。
  • 论著
    窦静, 黎雨婷, 刘雪晗, 张天平, 杨春梅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9): 1057-10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9.008
    目的 调查育龄期职业女性的再生育(生育二孩、三孩)意愿,并分别分析生育二孩、三孩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调查问卷在合肥市某三甲医院体检中心对已生育的育龄期职业女性进行调查,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研究对象988人,主要年龄段集中在31~40岁(70.55%)、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占87.65%。其中已生育一孩的育龄期职业女性691人,其再生意愿占20.84%;已生育二孩的育龄期职业女性297人,其再生意愿占20.88%。研究发现,生育二孩意愿与生育三孩意愿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249,P<0.001),不愿生育二孩的比例(64.69%)低于不愿生育三孩的比例(75.08%)。年龄越小(OR=0.225, P=0.002)、家庭结构为单独(OR=2.076,P=0.017)的育龄期职业女性生育二孩意愿较高,而家庭功能越差(OR=2.931, P=0.030)的育龄期职业女性生育二孩意愿较低。文化程度越低(OR=0.269,P=0.004)的育龄期职业女性生育三孩意愿较高,而存在工作变动(OR=2.362,P=0.048)、妊娠期有并发症(OR=5.564,P=0.022)的育龄期职业女性生育三孩意愿较低。结论 育龄期职业女性生育二孩、三孩意愿可能受到年龄、家庭结构、工作变动、妊娠期并发症等方面因素的影响,需进一步制定相应措施,提升育龄期职业女性的再生育意愿。
  • 调查研究
    徐群, 王宏宇, 张玉荣, 罗树岚, 胡传存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9): 1098-110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9.016
    目的 探讨安徽省某精神专科医院的医院感染现状,为精神科医院感染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调阅电子病例、现场核查等方式统计调查2020年1月—2023年12月安徽省某精神专科医院的医院感染情况,描述性分析该院医院感染(例次)患病率以及患者医院感染部位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2020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住院患者43 550名,发生医院感染 761例次,感染例次率 1.75%,呈逐年下降趋势(χ2=37.437,P<0.001)。男性患者医院感染例次率(2.20%)高于女性患者(1.31%);≥60岁患者医院感染例次率(2.59%)远高于其他各年龄组;封闭病房患者医院感染例次率(2.16%)高于开放病房(0.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感染部位构成比排前三位的是:下呼吸道(77.40%),皮肤(8.41%),上呼吸道(5.65%)。不同年份间抗菌药物治疗前标本送检率逐年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3.956,P<0.05)。结论 该精神专科医院医院感染率相对较低,但医院感染仍需高度重视并加以防控,同时应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治疗前送检,依据病原学检测及药敏实验规范临床用药。
  • 综述
    徐演, 李建英, 谭黎明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9): 1149-11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9.030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常见的生殖道感染病毒,根据其致癌性,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病因。HPV病毒基因组整合到人体(宿主)基因组被认为是HPV持续感染的分子基础,也是宫颈癌发生的关键步骤。HPV整合检测方法始于1987年的Southern印迹杂交法(Southern blot),后出现一系列以PCR为基础的经典方法,目前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得到进一步的蓬勃发展,但囿于当前技术仍存在一定局限,尚未能实现临床转化。本研究对目前HPV整合检测的相关方法进行综述。
  • 论著
    吴迎春, 蔡鸾娈, 杨张翼, 张小华, 王赟华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9): 1066-107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9.010
    目的 对母乳喂养影响儿童健康结局的系统研究或荟萃分析进行伞状评价,分析母乳喂养与多种儿童健康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中文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等数据库,筛选其中关于母乳喂养影响儿童健康结局的系统研究或荟萃分析,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6月30日。使用改良版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a measurement tool to assess systematic reviews version 2,AMSTAR 2)评估研究质量,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结局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21篇荟萃分析,通过AMSTAR-2方法学工具评价发现共有4份中质量,6份低质量和11份极低质量研究。共报告了24项与儿童健康相关的结局指标,母乳喂养与18项指标显著相关,其中营养状况、心理状况、齿龈健康、过敏、炎症、癌症风险、心肺健康等指标均呈显著改善的趋势,但是小于1个月的母乳喂养可能会导致儿童肥胖。结论 母乳喂养可以显著改善大部分儿童健康指标,但是也要注意到短期母乳喂养导致儿童肥胖的风险。该伞状评价纳入的荟萃分析的方法学质量和证据质量有待提升,同时部分指标与母乳喂养之间潜在的剂量依赖关系有待进一步验证。
  • 论著
    杨桂丽, 林丹, 黄小菲, 毛紫娟, 韩爽, 郑小莲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9): 1048-10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9.006
    目的 分析温州市大学生电子烟使用现况、二手烟暴露及影响大学生使用过电子烟和现在使用电子烟的因素,为温州大学生控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温州市3所高校2 118名学生电子烟使用相关行为进行手机扫二维码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描述不同大学生群体曾经使用过电子烟、现在使用电子烟现况,通过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大学生曾经使用及现在使用电子烟的因素。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2 116份,有效应答率为99.90%。大学生听说过电子烟比例为95.27%,曾经使用过电子烟率 6.71%,现在使用电子烟率1.65%。不同特征学生群体曾经使用过电子烟率和现在使用电子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11.11%、3.19%)高于女生(2.97%、0.35%)、专科(11.86%、3.28%)高于本科(4.91%、1.08%)、非医学类(8.97%、2.57%)高于医学类(3.73%、0.44%),不同年级间曾经使用过电子烟、现在使用电子烟率也不同,且存在随着年级升高而升高的趋势。最近一次使用电子烟的来源是同学或朋友给的50.77%,其次是电子烟体验店(电子烟零售店)购买23.08%、网上购买12.31%。使用电子烟的原因是喜欢某些口味27.69%、危害小15.38%、戒烟13.85%。现在电子烟使用者使用的口味依次是水果口味50.00%、烟草口味22.22%、草本口味11.11%,每月在电子烟上花费平均是100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女生、校园里没有老师吸烟是大学生曾经使用过电子烟、现在使用电子烟的共同保护因素,本科生相对于专科生是曾经使用过电子烟的保护因素;低年级学生、医学类学生是现在使用电子烟的保护因素。被调查的学生,在校园里见到有老师吸烟的比例是34.69%,其中几乎每天都看到老师吸烟比例是3.17%。被调查学生知晓二手烟可引起成人肺癌(92.53%)、儿童肺部疾病的比例(91.12%),高于知晓二手烟可导致成人心脏疾病的比例(80.29%)。结论 温州市大学生现在使用电子烟比例升高,专科及非医学院校是高校的控烟重点单位,而高年级的男生则是电子烟控制的重点人群。积极推动温州市公共场所控烟立法可有效降低公众二手烟危害,强化无烟校园建设,加强电子烟危害宣传,杜绝或推迟青少年的电子烟尝试,将有利于减少新烟民的产生。
  • 专题报道——呼吸道传染病防治
    董旭峰, 宋猛, 高雪芬, 高璐, 王彤, 李晓清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1): 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1.001
    目的 建立山西省流感综合指数,预测流感流行阈值及分级强度阈值,并对应用的模型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山西省2010/2011—2021/2022年流行季监测数据,将周流感样病例百分比、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和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数3个指标整合成流感综合指数,结合移动流行区间法(moving epidemic method,MEM)估计山西省流感流行阈值和分级强度阈值,用交叉验证法对模型拟合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指标为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等。对2022/2023年流感流行季进行预警分析。结果 基于流感综合指数值建立MEM模型,交叉验证结果显示,2010/2011年流行季的数据拟合效果较差,予以剔除。利用2011/2012—2021/2022年流行季的数据重新建立流感预警模型,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依次为0.91、0.93、0.86。预估2022/2023年流感流行季的流行前阈值为0.87,中等强度阈值为1.41,高强度阈值为3.13,极高强度阈值为4.46。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依次为0.92、0.94、0.86。结论 基于流感综合指数值的MEM模型在预估山西省流感流行阈值方面,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以及时预估流感流行季节的开始和流行强度。
  • 论著
    王易寒, 李静, 孙丽, 王亚菲, 王晶辉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1): 25-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1.006
    目的 分析2020—2022年河北省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发生特征,评价疫苗的安全性以便更好地为今后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方法 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20—2022年河北省AEFI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20—2022年河北省AEFI共36 390例,年均报告发生率为14.18/10万剂。男女性别比为0.90∶1,年龄集中在18岁及以上年龄段,报告时间集中在第2、3季度;94.48%的AEFI病例已痊愈或好转,87.21%的AEFI病例发生在接种完成后1 d内;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分别占AEFI的91.59%,3.21%。AEFI报告发生率最高的三类疫苗由高到低分别是带状疱疹疫苗(herpes zoster vaccine, HZV)(285.19/10万剂)、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iphtheria,tetanus and acellular pertussis combined vaccine,DTaP)(119.22/10万剂)和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23-valent pneumococcal polysaccharide vaccine,PPV23)(52.21/10万剂)。过敏性反应是异常反应临床诊断中占比最高的一类反应,占比50.09%,报告发生率为0.23/10万。结论 2020—2022年河北省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安全性良好。
  • 论著
    王华, 沈阳, 方坤, 丁晓飞, 江雨琛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9): 1062-106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9.009
    目的 掌握昆山市手足口病自纳入法定管理以来的发病情况及疫苗接种效果,为制定有效地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22年昆山市手足口病发病、病原学监测和疫苗接种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22年昆山市累计报告手足口病25 759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70.80/10万,低于全国同期水平;重症病例占比明显下降;隔年高发;一年中有两个发病高峰,分别是5—7月和9—11月;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年龄集中在5岁以下,3岁以下最高;乡镇发病率高于城区;2014—2016年以EVG型和CoxA16型为主,2017—2022年则以CoxA6型为主;EV71疫苗推广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占比低于推广前(P<0.001)。结论 2008—2022年昆山市手足口病呈高发态势,EV71疫苗防重症的效果较好,需积极研发多价疫苗并提高疫苗接种率,强化健康宣教和干预,采取综合措施减少手足口病的发病。
  • 论著
    彭宝珍, 刘振武, 靳玉惠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9): 1053-10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9.007
    目的 分析合肥市百日咳流行特征和时空分布特征,探讨其重点发病区域,为预防控制百日咳提供参考。方法 描述性分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的2012—2022年合肥市百日咳发病数据,应用空间分析法和时空扫描统计法,对百日咳发病率数据进行时空分析。结果 2012—2022年合肥市共报告693例百日咳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21/10万;病例分布呈现季节性(5—9月)。病例主要集中在1岁以下,以散居儿童、学生和幼托儿童为主(87.31%),男女性别比1.10∶1。蜀山区、庐阳区和瑶海区是合肥市百日咳主要的高发地区。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021—2022年合肥市各县(市区)百日咳发病率有空间聚集性(P<0.01)。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2021—2022年百日咳发病率有热点区域(高-高)出现。时空扫描分析共探测到 2 个聚集区,一类聚集区的时间为 2021年1月1日—2022年12月30日,以庐阳区和瑶海区为中心。二类聚集区的时间为2019年1月1日—12月30日,以蜀山区为中心。结论 2012—2022年百日咳发病率存在“低-高”波动的特点,其中2020—2022年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存在“百日咳重现”现象,2022年庐阳区和瑶海区高发,且存在时空聚集性,以低年龄为主,应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监测及培训。
  • 论著
    卢贵芹, 洪静芳, 张会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9): 1039-10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9.004
    目的 调查高职实习护生生涯焦虑潜在类别,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旨在为调整高职护生核心素养培养方向、优化高职实习护生临床实践管理模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以安徽省3家三甲医院和安徽省7所高职院校的851名高职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生涯焦虑量表进行问卷调查,运用潜在剖面分析识别其生涯焦虑的潜在类型,采用有序多分类 logistic 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高职实习护生生涯焦虑分为3个潜在类别的模型,分别定义为“低生涯焦虑型”“中生涯焦虑型”和“高生涯焦虑型”,分别占调查对象的22.91%(195例)、51.12%(435例)和25.97%(221例)。生涯焦虑量表总得分分别为(31.98±7.59)分、(45.66±8.16)分和(55.53±8.55)分。不同生涯焦虑潜在类别高职实习护生实习时间(χ2=47.247,P<0.001)、家庭月收入(χ2=58.259,P<0.001)、家人从事相关职业(χ2=17.832,P<0.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序多分类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家庭月收入(OR=0.427,95%CI:0.297~0.612)、家人从事相关职业(OR=0.066,95%CI:0.045~0.950)与高职护生生涯焦虑水平有关。结论 高职实习护生生涯焦虑可分为“低生涯焦虑型”“中生涯焦虑型”和“高生涯焦虑型”3种类型,需针对家庭月收入较低、无家人从事相关职业者进行针对性干预以降低其生涯焦虑水平。
  • 卫生管理
    吴鹏, 吕媛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9): 1141-11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9.028
    目的 通过对湖南省传染病领域科研成果的分析,了解2013—2022年湖南省传染病领域科研的现状,评价湖南省传染病研究热点、优势和短板。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Medline、PubMed、Web of Science等外文数据库检索2013—2022年湖南省在相关科研机构中传染病领域取得的科研成果(论文、论著、课题立项、专利和获奖等)数据,运用Excel、SPSS等软件整理、分析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模型综合评价湖南省传染病研究的核心机构、热点方向、年度变化趋势以及优势项目和短板。结果 本研究搜集到2013—2022年湖南省公开发表传染病研究相关的中英文论文2 671篇,其中中文2 091篇,英文580篇;获得传染病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98项;出版相关专著共35本;公开的专利数为217项;科研获奖23项。主成分分析数据显示,2013—2022年间,科研水平按机构综合排名前5名为中南大学、南华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所,按研究方向综合排名前3位是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流行性感冒,按年份前3位分别在2020、2019、2014年。结论 2013—2022年湖南省传染病领域的热点机构为中南大学、南华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师范大学4所医学高校,热点研究方向是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流行性感冒、新冠病毒感染,薄弱方向在麻疹、手足口、人感染H7N9禽流感及其他分型。应协同高校、疾控、医院合作发展,集中科技资源扶持热点传染病,以点带面突出核心研究机构,全面提升湖南省传染病研究水平。
  • 调查研究
    高钱, 杨明明, 王映丹, 汤涌泉, 王婕, 周文娣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9): 1108-11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9.019
    目的 通过对肥胖合并中枢性性早熟(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CPP)儿童体质量指数、空腹胰岛素、尿酸等临床资料分析,探讨肥胖儿童合并CPP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 以2021年5月—2023年7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淮安临床学院儿科的112例6~11岁肥胖儿童为研究对象,其中合并CPP儿童49例纳入观察组,其余63例纳入对照组。收集患儿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性激素水平、血生化、骨龄、盆腔彩超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肥胖合并CPP的影响因素并建立联合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 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①观察组女童构成比高于对照组[39/49(79.6%),38/63(6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尿酸、空腹胰岛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游离甲状腺素、总胆固醇、血尿素氮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BMIz、血清微量营养素水平及外周血白细胞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女童[OR(95%CI):12.989(3.167~53.270)]、空腹胰岛素升高[OR(95%CI):1.018(1.007~1.029)]、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升高[OR(95%CI):1.044(1.008~1.080)]、尿酸升高[OR(95%CI):1.013(1.005~1.022)]是肥胖合并CPP的独立危险因素。以上述各危险因素建立联合预测模型,logit P=-9.475+2.564×女童+0.018×空腹胰岛素+0.04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0.014×尿酸,并绘制 ROC 曲线,显示该预测模型的AUC为 0.879(95%CI: 0.812~0.947),表明其对肥胖儿童合并CPP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结论 女童及空腹胰岛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尿酸升高是肥胖儿童合并CPP的独立危险因素,其联合预测模型对预测肥胖儿童合并CPP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论著
    陈功, 梅欣, 李毅琳, 张玲, 黄远霞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9): 1078-10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9.012
    目的 了解2019—2021年武汉市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于2019—2021年每年9—12月,分别抽取武汉市15~69岁常住居民2 880、2 520和3 120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所有数据分析均基于复杂抽样设计,采用χ2检验比较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的差异,采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分析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的变化趋势,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9、2020和2021年武汉市15~69岁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分别为37.15%(95%CI:26.78%~47.53%)、32.67%(95%CI:25.10%~40.23%)和37.48%(95%CI:32.45%~42.51%),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3.836,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021年调查对象中文化程度为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的研究对象具备慢性病防治素养的可能性分别是小学及以下组的1.499倍(95%CI:1.129~1.990,P=0.005)和3.326倍(95%CI:1.745~6.340,P<0.001);家庭人口数为3~4人的研究对象具备慢性病防治素养的可能性是家庭人口数为1~2人组的1.412倍(95%CI:1.040~1.915,P=0.027);2020年调查对象中家庭年收入≥100 000元的研究对象具备慢性病防治素养的可能性是家庭年收入<50 000元的1.703倍(95%CI:1.127~2.573,P=0.012)。结论 2019—2021年武汉市居民慢性防治素养水平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和家庭人口数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 调查研究
    周京龙, 左媛媛, 李科, 乔佳楠, 张振欣, 贾海澄, 郭宏宇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9): 1094-109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9.015
    目的 了解高水碘地区学龄儿童、成人及孕妇的碘营养状况,讨论高水碘环境下三类人群碘营养状况的差异。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抽取高水碘地区5个行政村的200例儿童、200例成人及64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集调查对象随机尿,测定尿碘水平;采集当地饮用水和家庭食用盐,测定水碘和盐碘含量。结果 调查地区水碘范围为391.50~424.10 μg/L。共采集食用盐200份,未加碘食盐占45.00%,成人食用加碘食盐组(110人)与未加碘食盐组(90人)尿碘中位数分别为495.50 μg/L和581.50 μg/L,两组尿碘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434,P=0.152)。所调查儿童、成人及孕妇的尿碘中位数分别为668.01、529.00和410.75 μg/L,其中儿童和成人尿碘水平≥300 μg/L分别占88.0%和78.5%,孕妇尿碘水平≥500 μg/L的占37.5%。不同年龄组成人间的尿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69,P<0.001),老年人尿碘水平低于青中年人。结论 调查数据表明该地区为水源性高碘地区。学龄儿童和成人碘营养处于碘过量状态,孕妇碘营养处于碘超足量状态,高水碘地区停供碘盐不足以保护当地居民免受高水碘的危害,应即时改水降碘以控制高碘地区的人群碘摄入达到适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