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ISSN 1006-3110
CN 43-1223/R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28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21-08-15
  

  • 全选
    |
    论著
  • 陈洁, 陈国伟, 伍啸青, 张卓平, 张琼花, 张金华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8): 897-90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8.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厦门市14岁以下儿童伤害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儿童伤害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分析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首诊于厦门市伤害监测哨点医院的0~14岁儿童伤害病例,分析伤害流行病学特征。 结果 共收集病例70 239例,男女比例1.763∶1;1~3岁年龄组伤害发生例数最高,共25 636例(36.50%);伤害发生地点主要为家中(52.34%);伤害原因以跌倒/坠落(55.46%)和钝器伤(18.69%)为主;伤害性质方面,前四位依次是挫伤/擦伤(48.23%)、锐器伤/咬伤/开放伤(19.51%)、扭伤/拉伤(13.37%)和骨折(11.03%);伤害部位则主要集中在头部(41.44%)和上下肢(32.46%、17.88%);伤害严重程度以轻度(75.18%)为主;伤害意图以非故意为主(95.97%);伤害结局以处理后离院(98.42%)为主。不同性别伤害发生的原因不同(χ2=75.760,P<0.001);不同年龄段的伤害原因、伤害性质、伤害部位、伤害严重程度、伤害意图和伤害结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99.204, χ2=1 898.434, χ2=3 385.066, χ2=145.200, χ2=362.855, χ2=17.879,P<0.05)。 结论 不同年龄别、性别儿童的伤害流行病学特征不同,应就各自特点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 陈宇星, 周芳, 王志会, 李静, 李梅华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8): 901-90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8.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湖北省抽样点荆门市东宝区、黄冈市蕲春县老年人2015—2018年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能力受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依据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2015年基线调查在湖北省抽取2个代表点共计4 041名研究对象,2018年随访,剔除2015年基线ADL已受损对象及3年间失访、死亡、数据不完整人群,最终纳入2 927名≥60岁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身体测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损的影响因素。 结果 湖北省抽样点老年人3年ADL累计受损发生率为5.47%,3年基本生活能力(basic living ability scale,BADL)累计受损率为1.91%,3年仅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nstrumental activity of daily life scale,IADL)累计受损率为3.5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增加(70~79岁OR=1.784,95%CI:1.208~2.634;≥80岁OR=3.124,95%CI:1.859~5.25)、自评生活状态不太好(OR=3.201,95%CI:1.805~5.678)、自觉家庭累赘感(OR=3.532,95%CI:2.01~6.205)、听力受损(OR=4.787,95%CI:1.978~11.588)、脑卒中(OR=3.571,95%CI:2.00~6.377)及一年内跌倒3次及以上(OR=6.226,95%CI:1.333~29.072)是老年人ADL受损发生的危险因素,城市居住(OR=0.418,95%CI:0.272~0.64)、非文盲(OR=0.546,95%CI:0.368~0.809)、喜欢参与社会活动(OR=0.417,95%CI:0.293~0.593)为老年人ADL受损发生的保护因素。14项功能受损率中,BADL功能受损排名第一的为如厕(2.25%),IADL功能受损排名第一的为打理钱财(3.59%)。除服药外,每一项IADL功能的受损率均高于BADL功能的受损率。 结论 改善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应重点关注农村居住、高龄、文盲、自评生活状态不佳、自觉家庭累赘感,不喜社交、患有听力受损、脑卒中及一年内多次跌倒的老年人群,建议尽早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高这一群体的生活质量。
  • 黄国军, 高晓, 唐细良, 尹诗林, 白丽琼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8): 906-9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8.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肺结核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方法 在线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和PubMed数据库中从建库至2020年2月28日发表的与肺结核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相关文献,两名研究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质量评价后,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16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4.51,95%CI:1.85~10.96)、病程≥5年(OR=4.32,95%CI:3.04~6.14)、复治肺结核(OR=5.82,95%CI:3.08~11.00)、病变累及肺野数≥3个(OR=2.82,95%CI:2.33~3.42)、有肺部空洞(OR=3.44,95%CI:2.06~5.75)、合并糖尿病(OR=2.05,95%CI:1.75~2.42)、侵入性操作(OR=6.42,95%CI:4.54~9.08)、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OR=4.52,95%CI:1.79~11.39)、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OR=3.74,95%CI:2.26~6.19)、痰涂片阳性(OR=0.49,95%CI:0.28~0.87)与肺结核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相关;性别与肺结核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未见明显关联(P=0.066)。 结论 高龄、病程长、复治肺结核、病变累及肺野数多、有肺部空洞、合并糖尿病、侵入性操作、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是肺结核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 白瑾, 杨言军, 白清丽, 张军, 郑蓉, 梁芳, 李芝兰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8): 911-9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8.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兰州市2003—2018年孕产妇死亡率变化和孕产妇保健状况,为兰州市妇女保健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动态数列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分析兰州市2003—2018年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和孕产妇保健状况,运用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2003—2018年孕产妇保健状况。 结果 兰州市2003—2018年孕产妇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平均增长速度为-3.46%,但趋势变化无统计学意义(Z=-0.855,P=0.392),且期间波动明显;2003—2018年兰州市孕产妇产检率、早检率、产后访视率、系统管理率、住院分娩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0.76%、1.97%、0.61%、2.06%、1.65%;高危孕产妇比重呈下降趋势,年均下降2.86%。主成分分析显示兰州市2003—2008年孕产妇保健水平低于2003—2018年平均水平,2011—2013年产检率、早检率、产后访视率、系统管理率、住院分娩率等孕产妇基本保健服务利用较好,2014—2018年较2011—2013年高危孕产妇比重减少,但基本保健服务利用率降低。 结论 2003—2018年兰州市孕产妇保健工作取得了良好进展,但2016—2018年孕产妇死亡率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仍应继续加强孕产妇保健服务,提高妇女保健服务的利用度。
  • 朱庆, 符小晴, 陈烨丽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8): 915-9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8.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海口市1951—2019年疟疾疫情特征,为评价控制疟疾效果和制订消除疟疾后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方法,对海口市1951—2019年疟疾疫情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1951—2019年报告疟疾病例34 408例,疫情经历了快速上升转为快速下降的过程。1951—1955年为疫情快速上升期,年发病率从273.08/10万上升至1 746.70/10万;1956年起疫情快速下降,至1965年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年发病率从860.70/10万下降至7.92/10万;1966—2019年年发病率在0~14.70/10万。1991—2019年共报告病例441例。其中间日疟、恶性疟、卵型疟、未分型疟所占比例分别为70.07%、14.74%、0.45%、14.74%;疟疾发病高峰期主要集中在夏秋季,占79.59%;患者中男女比例为5.21∶1,职业分布前4位分别为民工、工人、农民和学生,占比分别为36.05%、12.02%、10.43%、10.43%。 结论 海口市疟疾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病例分型以间日疟为主,6—10月为发病高峰期,发病以20~40岁男性青壮年为主,加强输入性病例监测和重点人群健康教育是今后工作重点。
  • 龚家辉, 彭晓琳, 赵丹, 李燕妮, 雷林, 汪媛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8): 918-9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8.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深圳市南山区中小学生伤害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中小学生伤害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以深圳市南山区8所小学、8所初中和4所高中的所有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过去12个月内伤害的发生情况,共收回合格问卷为3 169份,采用 SPSS 22.0 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深圳市南山区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为7.79%,男生伤害发生率(8.54%)高于女生(6.9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95,P=0.054)。初中生伤害发生率14.50%,高于高中(5.29%)及小学生(5.37%)(χ2=72.554,P<0.01)。伤害发生地点主要为学校(36.44%),其次是学校及家里以外的其他地方占33.60%,发生在家里的伤害占29.96%。伤害发生的前三位原因为跌倒/坠落(58.30%),刀/锐器伤(11.34%),钝器伤(10.53%)。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年级”(OR=1.499,95%CI:1.195~1.881)、“走读”(OR=3.206,95%CI:1.975~5.203)、外地户籍(OR=1.416,95%CI:1.074~1.992)是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母亲为照料者”(OR=0.702,95%CI:0.541~0.912)是伤害发生的保护因素。 结论 南山区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呈现不同特点,应针对不同学龄段的学生采取不同干预措施,减少伤害的发生。
  • 陈焕, 王伟, 陈郭珍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8): 922-9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8.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表达及VEGF-2578C/A等位基因频率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 方法 纳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安庆医院2018年3月—2020年2月收治的NSCLC患者8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家族史、手术方式、化疗周期、化疗方案。采集癌组织,经免疫组化法测定癌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情况,经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测定VEGF-2578C/A等位基因的分布情况。分析VEGF蛋白表达、VEGF-2578C/A等位基因频率及癌旁组织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随访2年,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分成生存组、死亡组。比较两组VEGF蛋白表达与VEGF-2578C/A等位基因的分布情况。 结果 在80例患者中,VEGF阳性49例(61.25%),癌旁组织阳性10例(12.50%)。VEGF阳性者的临床分期Ⅲ~Ⅳ、淋巴结转移占比显著高于VEGF阴性者(均P<0.05)。在80例患者中,VEGF-2578C/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CC型49例(61.25%),AA型6例(7.50%),CA型25例(31.25%)。其中CC型的临床分期Ⅲ~Ⅳ、淋巴结转移占比显著高于CA型(均P<0.05)。通过电话随访2年,提示56例(70.00%)生存,24例(30.00%)死亡。死亡组VEGF阳性、VEGF-2578C/A等位基因CC型占比显著高于生存组(均P<0.05)。 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Ⅲ~Ⅳ、淋巴结转移患者的VEGF蛋白表达以阳性为主,VEGF-2578C/A等位基因主要为CC型,且VEGF蛋白阳性、CC型患者的预后更差。
  • 蔡亮, 段宏波, 张兆强, 刘树俊, 高立冬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8): 926-9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8.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湖南省首例COVID-19死亡病例的感染来源和死亡原因。 方法 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三版)要求,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追踪传染源,采集病例和可能传染源的鼻咽拭子,应用Real-time 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追踪排查密切接触者并集中隔离进行医学观察,对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诊疗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该病例2020年1月21日与有“武汉旅行史”的COVID-19病例有短暂接触史,1月26日出现畏寒、发热,2月4日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既往有贫血、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右肾萎缩史,发病前19 d有输尿管植入术史,发病至死亡全程均有腹泻史,2月8日死亡,为湖南省首例COVID-19死亡病例。 结论 湖南省首例COVID-19死亡病例的感染来源与有“武汉旅行史”的COVID-19病例高度关联,患有基础性疾病是导致该病例死亡的重要原因。
  • 马艺文, 张其其, 庄太凤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8): 930-9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8.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与预测新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服务效率的发展趋势,找出与西部地区之间存在的差距,为提升新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服务效率提供依据。 方法 基于2011—2019年新疆统计年鉴及国家卫生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借助灰色预测GM(1,1)模型分析预测2019—2025年新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服务效率。 结果 2010—2018年,新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人次数及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数均呈逐年增长趋势,截止至2018年,分别为603.0万人次及11.9人次;床位使用率、出院人数、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及医师日均担负住院床日数均呈S型变化,截止至2018年,分别为42.9%、4.7万人、8.0日及0.8床日。通过灰色模型预测得,2019—2025年诊疗人次数、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数、出院人数均呈上升趋势,预测至2025年,分别增加到1 106.04万人次、15.73人次及4.81万人次;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日、医师日均担负住院床日均呈下降趋势,预测至2025年分别下降到39.52%、7.07日及0.77床日。 结论 未来几年,新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服务效率仍处于西部地区中等偏下水平,政府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提升诊疗服务效率的基础上,加大对住院服务效率的提升。
  • 谢朝梅, 曾小元, 程思杰, 邓海斌, 谢燕湘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8): 934-9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8.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研究常德市8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呼吸道标本和血液标本检测结果,发现更多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的特征和流行规律,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根据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要求,收集常德市2020年1月24日—2月22日确诊的82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呼吸道标本和血液标本,进行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血液常规及抗体检测,分析比较不同标本不同方法的检测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82例确诊病例标本中,呼吸道标本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为93.9%,流感病毒A/B核酸均为阴性,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标本中,大部分标本Ct值分布在较高区间,病毒载量较低,重症病例Ct值与普通病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液标本新冠病毒IgM阳性率64.6%,IgG阳性率78.0%,阳性率明显低于核酸检测(χ2=24.059,P<0.001);血液标本中C反应蛋白普遍偏高,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7.165和χ2 =3.998,P均<0.05);血液标本中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结论 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发病早期呼吸道标本病毒载量不高,容易漏检,重症和普通病例标本病毒载量无差异,将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和血液样本抗体检测及血常规分析等方法联合使用,可以相互补充,对疫情的有效防控和病例疗效观察具有重要作用。
  • 滕婉莹, 马龙, 杨浩峰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8): 937-9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8.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日均气温在不同滞后日对呼吸系统疾病急救风险的影响。 方法 收集该市2016—2018年呼吸系统疾病的急救人次、气象和大气污染物数据。气象数据包括日均气温、相对湿度和平均气压;大气污染物数据包括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的日平均浓度和臭氧的日最大8 h平均值。急救数据来自乌鲁木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气象及大气污染物数据来自乌鲁木齐市主城区的6个国控监测点(收费所、铁路局、三十一中学、监测站、七十四中学、米东区环保局)。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日均气温与每日呼吸系统急救人数的关系。 结果 乌鲁木齐市日均气温对呼吸系统疾病急救风险影响的曲线为“N”形。在低温时,随着滞后天数的增加,呼吸系统疾病急救风险逐渐降低,然后随之增加;高温对呼吸系统疾病急救风险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在亚组分析中,低温对男性呼吸系统疾病急救风险的影响略高于女性;65岁以下人群在低温时受影响的风险更大。 结论 低温可能会造成呼吸系统疾病急救风险增加;而高温时会对呼吸系统疾病急救风险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不同年龄、性别对冷、热效应敏感性存在差异。
  • 庞芬, 叶友斌, 刘瑾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8): 943-94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8.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调查分析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胃肠炎疫情,为防控校园诺如病毒疫情暴发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深圳市某儿童中心病例,采集标本,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并建立易感-潜伏期-显性/隐性感染者-移出者模型。 结果 本起诺如病毒引起的暴发性疫情共计104名病例,罹患率19.81%(104/525),其中呕吐90例(86.54%)、腹痛64例(61.54%)和腹泻11例(10.58%),流行曲线呈点源暴露模式。易感-潜伏期-显性/隐性感染者-移出者模型显示传染率=7.590,c=0.143,罹患率将达到 40.19%(211/525),整个流行过程持续20 d。将不同比例进行拟合,显示只有当环境消毒达到10%β时,可明显降低累计发病人数约72人,但疫情的持续时间延长。 结论 通过环境消毒降低诺如病毒环境中的密度,并不能有效抑制疫情的发展,但关闭学校能够有效减少患病人数,且效果显著,优于采用隔离和环境消毒的联合防控措施。
  • 殷俊, 田克卿, 刘天, 姚梦雷, 黄继贵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8): 948-9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8.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荆州市数据为例,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死亡病例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及评估预后提供相关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荆州市1 580例COVID-19病例,根据患者结局分为存活组(1 528例)和死亡组(52例)。收集并比较两组的基本信息、临床资料、暴露史等相关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一步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部分血常规指标,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指标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其在评估患者预后中的临床价值。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年龄(χ2=78.603,P<0.001)、临床严重程度(χ2=173.994,P<0.001)、疾病史(χ2=29.644,P<0.001)、高血压史(χ2=31.143,P<0.001)、糖尿病史(χ2=6.218,P=0.013)、心脑血管疾病史(χ2=12.737,P<0.001)、入院时是否有气促症状(χ2=5.889,P=0.015)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60岁(OR=8.913,95%CI:4.481~17.730)、高血压史(OR=2.004,95%CI:1.084~3.708)及入院时有气促症状(OR=2.302,95%CI:1.016~5.216)对COVID-19患者死亡具有显著影响(P<0.05)。死亡组相较于存活组,淋巴细胞数、淋巴细胞百分比更低,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更高(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淋巴细胞数、淋巴细胞百分比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在评估COVID-19患者预后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2、0.745、0.760。 结论 ≥60岁、高血压史以及入院时具有气促症状是影响COVID-19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淋巴细胞数、淋巴细胞百分比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变化可辅助评估COVID-19患者的预后。
  • 刘意, 谢羡, 付中喜, 殷蕾, 金东辉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8): 952-95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8.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湖南省65岁以上老年人抑郁流行特征,为开展老年人心理关爱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湖南省14个市州42个区/县52个社区/村13 362名65岁以上老年人,采用PHQ-9问卷进行抑郁症状筛查,评定抑郁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结果 2019年湖南省65岁以上老年人抑郁检出率为8.79%,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方式、与子女、老伴和朋友的关系、慢性病患病情况和参加休闲娱乐活动抑郁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身体健康(OR=0.509,95%CI:0.410~0.633)、常参加娱乐及休闲活动(OR=0.789,95%CI:0.636~0.980)、与老伴关系满意(OR=0.710,95%CI:0.567~0.890)、与子女关系满意(OR=0.717,95%CI:0.588~0.874)、与朋友关系满意(OR=0.711,95%CI:0.590~0.858)、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OR=0.719 95%CI:0.602~0.860 )、男性(OR=0.790,95%CI:0.690~0.903)、居住城市是湖南省≥65岁老年人抑郁发生的保护因素。 结论 2019年湖南省抑郁症状检出率处于较低水平,应进一步关注农村、患病、女性等重点老年人群。
  • 白碧慧, 陈余思, 宋本艳, 张榆铃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8): 956-9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8.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重症肺炎患者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表达的触发受体-1(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1,sTREM-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表达及与其病情、预后的关联性。 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2月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84例重症肺炎患者为重症组,同期84例普通肺炎患者为普通组,另随机选取84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比较重症组和普通组入院当天以及对照组体检当天、重症组入院第3 d、第5 d血清sTREM-1、TIMP-1、NT-proBNP水平,探究血清sTREM-1、TIMP-1、NT-proBNP与重症肺炎患者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肺炎严重指数(pneumonia severity index,PSI)评分的关联性,并对比重症组不同预后(生存、死亡)患者一般资料与入院当天、入院第3 d、第5 d血清sTREM-1、TIMP-1、NT-proBNP水平,探讨各时间点血清指标表达与重症肺炎患者预后死亡的关系,血清指标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死亡的预测价值。 结果 重症组入院当天血清sTREM-1、TIMP-1、NT-proBNP水平>普通组>对照组(P<0.05);重症肺炎患者CPIS评分、PSI评分与入院当天血清sTREM-1、TIMP-1、NT-proBNP呈正相关(P<0.05);重症组死亡患者CPIS评分、PSI评分高于生存患者,死亡患者入院当天、入院第3 d、第5 d血清sTREM-1、TIMP-1、NT-proBNP表达高于生存患者(P<0.05);入院第5 d血清sTREM-1、TIMP-1、NT-proBNP水平预测重症肺炎患者预后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均在0.7以上,预测效果良好,尤其是各指标联合预测AUC高达0.916,最佳预测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0.00%、91.53%。 结论 重症肺炎患者血清sTREM-1、TIMP-1、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与患者病情程度间存在密切相关性,检测重症肺炎患者入院时上述血清指标,有助于医生评估患者死亡风险。
  • 调查研究
  • 杨源, 刘光旭, 陈超, 杜雪平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8): 961-96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8.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北京市科研院所离退休老年人睡眠质量现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对677名年龄≥60岁的北京市科研院所离退休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工具包括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及基础资料调查表。 结果 本研究中老年人PSQI总均分为(10.52±5.06)分,其中存在睡眠障碍者(PSQI>7分)455例(67.21%)。老年人最大的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夜间易醒或早醒”“30 min不能入睡”,分别占66.62%、59.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1.783,95%CI:1.207~2.634)、年龄(OR=1.437,95%CI:1.093~1.888)、自评健康状况(OR=5.789,95%CI:3.526~9.505)、有无抑郁(OR=0.160,95%CI:0.061~0.419)或焦虑(OR=0.110,95%CI:0.025~0.479)是老年人睡眠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北京市科研院所离退休老年人睡眠障碍普遍存在,且睡眠质量与老年人躯体及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家庭、社会应密切关注科研院所离退休老年人身心健康,改善其睡眠质量。
  • 陈璐, 周欢, 周桂芝, 吴郁美, 陈安基, 冯丹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8): 964-9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8.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防控措施宣教对肺结核密切接触者(简称密接者)防护行为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取在湖南省胸科医院就诊的肺结核密接者为调查对象,基线调查选取2019年9—11月就诊的900例密接者,终末调查选取2020年5—7月就诊的910例密接者,两次通过同样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宣教前后结核病相关防治知识知晓和防护行为的执行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基线调查900人,回收有效问卷879份,有效率97.67%;终末调查910人,回收有效问卷906份,有效率99.56%。经COVID-19疫情防控措施宣教后,结核病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由疫情前的69.04%(3 641/5 274)提高到疫情后的 83.76%(4 553/5 436)(χ2=322.699,P<0.001)。疫情后密接者对结核病防护行为的总执行率83.49%(6 806/8 154)高于疫情前总执行率71.38%(5 647/7 911)(χ2=336.566,P<0.001)。 结论 COVID-19疫情防控措施及宣教方式能有效地提高结核病密接者防护相关行为的执行率,增强了传染病的防护意识,值得在呼吸道传染病的健康宣教中推广。
  • 王欢, 王应昉, 曹璐, 王岩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8): 967-9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8.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老年体检人群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老年人防控高血压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19年1―12月选取沈阳市铁西区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0岁老年体检人群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体检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生活方式情况、体格检查及生化检查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患者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调查932人,检出高血压患者490人,患病率为52.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脑卒中病史(OR=4.861,95%CI:2.832~8.342)、冠心病病史(OR=1.812,95%CI:1.235~2.657)、高血压家族史(OR=2.915,95%CI:2.103~4.040)、超重或肥胖(OR=2.066,95%CI:1.525~2.799)、血糖升高(OR=1.817,95%CI:1.346~2.452)和饮酒(OR=1.663,95%CI:1.178~2.347)是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因素。 结论 老年体检人群高血压检出率较高,有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家族史、超重或肥胖、血糖升高和饮酒与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相关。
  • 张春娇, 樊理诗, 袁文华, 杨金峰, 孙昕霙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8): 971-9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8.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某校大学生个人防护行为现况及认知,为制定和完善校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取匿名网络调查方式,于2020年4月9—13日通过在线问卷平台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某校居家学习的在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描述,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疫情前后比较分析。 结果 共有3 056人应答,97.19%的被调查大学生意识到正确佩戴口罩可有效阻断病毒传播;咳嗽打喷嚏时遮口鼻的方式在疫情发生前后存在统计学差异,98.40%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疫情后需要推广呼吸道卫生礼仪;84.13%的被调查大学生能做到良好的洗手行为,但正确洗手率仅为41.10%。 结论 大学生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个人防护认知水平较高,健康行为素养存在差异,学校有必要通过多渠道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针对性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
  • 徐泰, 黄小利, 李艰娟, 丘冬琴, 范苑林, 李小苑, 朱俊强, 吴媛, 金丽涛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8): 975-9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8.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梅州市梅县区妇女乳腺癌及乳腺疾病的检出情况,为进一步优化乳腺癌筛查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2017年1月—2020年12月,对在梅州市梅县区乳腺癌免费筛查机构接受乳腺检查的35岁以上妇女进行视诊、触诊和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乳腺彩超检查结果采用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BI-RADS)标准分级,乳腺彩超结果BI-RADS分级为0级和3级以上者建议到指定机构进行乳腺X线检查,乳腺X线检查结果同样采用BI-RADS分级标准报告结果。将BI-RADS 1级定义为正常乳腺,将BI-RADS 2~3级定义为良性乳腺疾病,将BI-RADS 4~5级定义为乳腺癌高风险。 结果 2017—2020年梅州市梅县区共对18 355名35岁以上妇女进行乳腺癌筛查,共检出良性乳腺疾病3 498例,检出率为19.06%,乳腺癌高风险140例,检出率为0.76%。良性乳腺疾病检出率(χ2趋势=280.087,P<0.001)和乳腺高风险检出率(χ2趋势=34.566,P<0.001)均呈逐年上升趋势。40~<50岁妇女良性乳腺疾病和乳腺癌高风险检出率均最高,检出率分别为25.43%和0.93%。生育年龄≥30岁,无母乳喂养史、未绝经、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其良性乳腺疾病的检出率较高(均P<0.05)。无母乳喂养史和有乳腺癌家族史的研究对象乳腺高风险检出率较高(均 P<0.05)。此外,随着学历的升高,良性乳腺疾病和乳腺癌高风险的检出率均增高(P<0.05)。 结论 2017—2020年梅州市梅县区35岁以上妇女良性乳腺疾病、乳腺癌高危风险的检出率相对较低,但呈上升趋势,应将围绝经期女性、高学历女性、晚育女性和有乳腺癌家族史女性作为乳腺癌筛查的重点人群,以提高乳腺疾病的检出率。
  • 丁翠平, 谢彦奇, 古灼和, 朱世鼎, 谭淑文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8): 978-98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8.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茂名市3~6岁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水平及营养状况。 方法 以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在茂名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健康检查的14 341名3~6岁学龄前儿童为调查研究对象,根据儿童的年龄分为3岁组、4岁组、5岁组、6岁组,对各组儿童的身高、体重进行测量对比,并采用Z评分法对各年龄组儿童的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对比。 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身高、体重均有增加,且在同年龄组内男性儿童的身高、体重均大于女性儿童(P<0.05)。四组儿童经Z评分评估后,各组儿童的年龄体重(weight for age Z-score,WAZ)评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组儿童年龄身高(height for age Z-score,HAZ)评分、身高体重(weight for height Z-score,WHZ)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同年龄组间男童、女童各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个年龄组儿童均出现一定比例的超重、肥胖、消瘦、低体重、生长迟缓等营养不良现象,且随着年龄增长,不良营养状况也随之升高(χ2=15.937,P=0.001),其中3~4岁年龄组不良营养状况发生率低于5~6岁年龄组。 结论 在2019年期间茂名市3~6岁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水平总体基本良好,但仍然有部分儿童出现超重、肥胖、消瘦、低体重、生长迟缓等营养不良问题,应引起家长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 李莉, 程芳, 李友生, 陈瑛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8): 981-9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8.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武汉市新洲区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缺乏与不足发生情况,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为制定孕早期健康干预政策提供依据。 方法 抽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在武汉市新洲区人民医院与武汉市新洲区中医院产科门诊进行产前检查的妊娠早期(小于13周)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质谱法进行血清维生素D[25-(OH)D]的检测,判断其维生素D营养状况。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一般情况、本次妊娠情况、孕前期及孕期膳食习惯、生活习惯及营养剂补充情况等进行调查,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相关因素。 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2 011例,其中维生素D缺乏、不足、充足分别有505例、1 011例、495例,检出率分别为25.11%、50.27%、24.6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早期维生素D不充足(缺乏与不足)的危险因素有年龄≥30岁(OR=1.747,95%CI:1.287~2.372)、检测季节为冬春季(OR=1.188,95%CI:1.056~1.336)、妊娠早期呕吐(OR=1.775,95%CI:1.417~2.2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护因素有妊娠早期服用复合维生素(OR=0.522,95%CI:0.344~0.793)及妊娠早期服用复合微量元素(OR=0.717,95%CI:0.553~0.9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武汉市新洲区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情况较为严重,其维生素D营养状况受到年龄、检测季节及孕期营养补充的影响,应重点关注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高风险人群,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有效降低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发生率,提高优生率。
  • 徐业华, 刘翔, 梅欣, 李毅琳, 王磊, 李俊林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8): 984-98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8.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调查武汉市城市居民对烟草危害的知晓率,为针对性地开展烟草危害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参照全球成人烟草调查设定的抽样原则,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全市城区25个监测点,对15岁及以上成人采用中国成人烟草流行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共调查2 251人,采用SAS 9.3整理和统计分析。 结果 武汉市城市居民对吸烟导致疾病知晓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肺癌(94.8%)、心肌梗塞(56.4%)、中风(52.9%)和阴茎勃起障碍(34.0%);同时知晓吸烟会引起全部四种疾病的比例为30.9%。 对二手烟导致疾病知晓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成人肺癌(93.0%)、儿童肺部疾病(91.4%)和成人心脏疾病(63.0%),同时知晓二手烟会引起全部三种疾病的比例为62.6%。“低焦油不等于低危害”知晓率仅为30.2%。不同年龄的人群知晓吸烟导致肺癌、阴茎勃起障碍以及二手烟导致儿童肺部疾病和成人肺癌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教育水平的人群知晓吸烟导致上述四种疾病以及二手烟导致上述三种疾病的知晓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务人员对吸烟导致上述四种疾病及二手烟导致上述三种疾病的知晓率均最高,而务农者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武汉市城市居民关于吸烟与二手烟危害的认知不全面,且有些知晓率非常低。应针对薄弱环节,开展健康促进与教育,提高居民对烟草危害的认知,减少疾病的发生。
  • 黄婷婷, 高静, 支芬芳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8): 988-99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8.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及发病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预防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GDM患者产妇232例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产妇25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与围产儿结局,并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GDM发病危险因素。 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56.03%)、羊水过多(10.34%)、子痫前期(19.40%)、胎膜早破(3.45%)、产后出血(9.05%)、妊娠高血压(13.36%)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2.879、6.687、16.551、6.286、16.160、 21.086, 均P<0.05);早产儿(8.62%)、巨大儿(9.48%)、新生儿窒息(10.34%)、胎儿窘迫(19.40%)、新生儿低血糖(3.02%)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068、4.318、6.686、5.027, 均P<0.05)。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GDM发生与年龄(OR=1.435)、孕次(OR=3.425)、孕前BMI(OR=3.332)、糖尿病家族史(OR=4.443)、阴道念珠菌感染(OR=1.542)明显相关(P<0.05)。 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会增加母婴不良结局风险,年龄、孕次、孕前BMI、糖尿病家族史、阴道念珠菌感染是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加强对妊娠期糖尿病发病危险因素分析,采取相对应的干预措施以改善母婴结局。
  • 郑文娟, 戚瑞, 王丹, 姚欣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8): 991-99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8.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现状,以健康信念模型为基础构建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体系,为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管理提供新思路。 方法 于2020年6—12月对某三甲医院就诊的、符合标准的504名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评估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健康信念模型各维度得分情况,并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健康信念模型各维度及相关因素对服药依从性影响。 结果 504名2型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评分为(13.12±5.58)分,其中63.29%的调查对象服药依从性良好。患者健康信念模型各维度得分分别为:感知到益处(8.49±1.41)、感知到严重性(8.27±1.39)、感知到易感性(11.63±2.24)、感知到阻碍(4.70±1.33)及自我效能(17.11±2.27)。经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感知到益处(OR=8.052)、感知到严重性(OR=4.117)、感知到易感性(OR=2.165)、自我效能(OR=1.470)、城镇户口(OR=4.175)、患有并发症(OR=4.459)是良好服药行为的促进因素,感知到障碍(OR=0.680)、男性(OR=0.280)是良好服药行为的阻碍因素。 结论 健康信念模型与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服药行为密切相关,可以依据健康信念模型设计开发符合患者性别、并发症患病状况等特点的健康教育策略,进而建立良好的服药依从性。
  • 何丽丽, 王文军, 常杰, 刘倩, 石怀禄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8): 995-99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8.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甘肃省庆阳市学生常见病发病状况,为控制学生常见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20年依据《2020年全国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工作方案》对甘肃省庆阳市17所学校5 456名学生开展学生肥胖、营养不良、龋患及脊柱弯曲等常见病监测分析。 结果 监测结果显示,2020年庆阳市学生总体肥胖率为6.30%,营养不良率1.03%,龋患率为31.47%,脊柱弯曲异常率为0.21%。不同年级龋患率比较,小学最高(4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9.57,P<0.001);女生龋患率(33.85%)高于男生(2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6,P<0.001)。肥胖率男生(7.38%)高于女生(5.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4,P<0.001);肥胖率总体上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33,P<0.001);营养不良率女生(1.50%)高于男生(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2,P<0.05)。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率随年龄呈升高趋势,各学段的脊柱弯曲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3,P<0.05)。 结论 甘肃省庆阳市学生常见病现状不容乐观,应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 周青, 王林俊, 陈丽, 侯慧, 江娟, 周杰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8): 998-100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8.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南京市医务工作者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患病情况,分析MS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2020年6—12月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南京市三家医院3 046名医务工作者进行体格测量和问卷调查,对MS的流行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3 046名南京市医务工作者MS、高血压、超重/肥胖、高血糖和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分别为13.16%、24.16%、26.72%、9.98%和20.65%。MS组与非MS人群比较,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2.308,95%CI:1.864~2.858)、饮酒(OR=2.319,95%CI:1.875~2.867)、熬夜(OR=4.894,95%CI:3.755~6.378)、高血压家族史(OR=4.093,95%CI:3.294~5.084)、糖尿病家族史(OR=3.098,95%CI:2.473~3.881)均为MS的危险因素,每周锻炼2次以上为MS的保护因素(OR=0.449,95%CI:0.359~0.562)。 结论 南京市医务工作者MS的患病率较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高血压和糖尿病家族史会增加MS的发生,每周适当的体力活动会降低MS的发生。应倡导戒烟、限酒,鼓励医务人员通过增加身体锻炼,减少熬夜,对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家族史的高风险人群加强筛查,尽早干预,减少和控制MS的发生。
  • 李青青, 王路, 魏璐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8): 1002-100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8.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可视化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认知水平及锻炼行为的影响。 方法 纳入2017年7月—2018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COPD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包括发放健康教育手册、集中宣教、个体指导的常规呼吸功能锻炼教育方式,试验组联合应用可视化健康教育。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功能锻炼认知水平、锻炼行为、肺功能、生活质量。 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呼吸功能认知水平、锻炼行为、肺功能、生活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随访6个月,试验组患者呼吸功能认知水平(包括锻炼重要性、锻炼方法、锻炼作用、锻炼频率、锻炼注意事项)明显高于对照组(92.19% vs. 76.56%, 87.50% vs. 70.31%, 85.94% vs. 67.19%, 87.50% vs. 70.31%, 85.94% vs. 6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26、5.680、6.269、5.680、8.167, P<0.05)。试验组患者呼吸功能锻炼健康行为(包括主动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呼吸功能锻炼方法正确、呼吸功能锻炼频率正确、根据身体耐受情况调整锻炼时长、感觉不适时暂停锻炼并与医护人员沟通)明显高于对照组(76.56% vs. 54.69%, 73.44% vs. 53.13%, 73.44% vs. 53.13%, 64.06% vs. 45.31%, 54.69% vs. 3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88、5.682、5.682、4.540、5.345, P<0.05、P<0.01)。试验组患者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最大呼气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明显高于对照组[(2.10±0.52 vs. 1.80±0.43)L、(2.24±0.56 vs. 1.85±0.42)L、(4.78±0.72 vs. 4.12±0.65)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57、4.457、5.443, P<0.05)。试验组患者症状部分、活动部分、影响部分、圣乔治呼吸问卷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5.52±6.45 vs. 51.36±6.52, 48.34±6.45 vs. 56.42±7.12, 40.25±6.12 vs. 48.75±6.21, 45.46±6.24 vs. 53.12±7.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29、5.343、5.720、5.590, P<0.05)。 结论 可视化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锻炼认知水平及健康行为,促进肺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阙凤霞, 韩东方, 钟海明, 俞丹丹, 叶玉龙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8): 1006-100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8.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2018—2019年金山区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为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提供预警。 方法 根据国家标准及风险监测工作手册对菜场、超市、餐饮店、网店等售卖的不同食品种类及熟肉制品生产加工环节进行致病菌检测。 结果 612件食品共检出致病菌60株,检出率9.80%。2018年检出率10.15%(27/266),2019年检出率9.54%(33/346),两者检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05)。不同季度检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44,P>0.05)。所有检出致病菌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最高(35.23%),其次是单核增生李斯特菌(3.40%)、金黄色葡萄球菌(2.32%)、肠产毒性大肠埃希氏菌(2.08%)、蜡样芽胞杆菌(1.20%)、鼠伤寒沙门菌(0.21%)。不同食品污染最严重的是水产及其制品(36.36%),其次是熟肉制品加工生产环节(14.70%)。速冻米面制品(3.85%)、焙烤类(3.76%)、餐饮食品(2.5%)、冷面类(2.33%)均检出致病菌。 结论 金山区水产类、熟肉制品加工生产环节、餐饮类、焙烤类致病菌污染较严重,且致病菌种类多样,应加强市场监督和监测,保障食品安全。
  • 病例报道
  • 贾肇一, 王良群, 何宝花, 王乐雨, 吕焱, 张洪斌, 曹玉雯, 孙印旗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8): 1009-100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8.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告了1例河北省W群脑膜炎奈瑟菌致流脑死亡病例。患者年龄14岁,始发症状为发热、意识障碍。血液培养得到W群脑膜炎奈瑟菌, MLST分型结果为ST-11型。
  • 实验研究与卫生检验
  • 杜菡, 吴天骄, 谷冠军, 龚锡文, 彭玉峰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8): 1010-10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8.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测定芹菜中的毒死蜱残留,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测定过程不确定度来源进行分析,计算各不确定度分量,合成不确定度及扩展不确定度来反映实验室的技术和设备水平。 方法 采用《水果和蔬菜中500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B/T 23200.8-2016)对芹菜中的毒死蜱含量进行测定,根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 1059.1-2012)计算不确定度。 结果 试验数据计算得到毒死蜱含量为0.206 mg/kg,扩展不确定度为:U=2×u(w)=0.034 mg/kg,毒死蜱含量测定表示为:W=(0.206±0.034)mg/kg,k=2。 结论 采用该方法时,标准曲线拟合所引入的不确定度较大。为了数据的准确性,可以选取高精度的容量器降低不确定度。
  • 高琼, 陈贵秋, 宋江南, 尹进, 戴俊斌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8): 1013-10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8.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一种以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和过氧化氢为有效成分的优威免洗手消毒液的消毒性能,为卫生手与皮肤消毒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理化方法、定量杀菌试验、现场试验、无菌试验、腐蚀性试验和毒理试验方法,观察该消毒剂的性能。 结果 含2.45%过氧化氢和601.4 mg/L苯扎氯铵(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以苯扎氯铵计),37 ℃保温90 d后,两种有效成分下降率分别为8.16%、8.03%,均低于10%,符合消毒技术规范要求;消毒液原液作用 0.5 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杀灭对数值均> 5.00, 对白色念珠菌的杀灭对数值> 4.00。用该消毒液消毒手皮肤1.0 min、桌面2.0 min、织物5.0 min的杀灭对数值均> 1.00。该消毒液的无菌试验结果为无菌生长。对不锈钢、铝和铜基本无腐蚀,对碳钢中度腐蚀。毒理实验结果,该消毒剂属实际无毒级,对皮肤、粘膜均无刺激性。 结论 以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和过氧化氢为有效成分的优威免洗手消毒液对细菌繁殖体和真菌具有快速杀灭效果,无毒、无粘膜刺激性及致突变作用,性能稳定,可应用于医疗卫生行业的手、皮肤、物体表面等的消毒。
  • 卫生管理
  • 杨旭, 薛巧云, 刘涛, 谢慧玲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8): 1015-10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8.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分析卫生资源在新疆基层医院的配置情况,寻找促进全民健康体检持续良好运行的组合路径,探讨完善此项工作的措施。 方法 于2018年5—10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新疆选取33所基层医院,对调查机构管理人员或全民健康体检工作负责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有14个基层医院(42.42%)全民健康体检工作满足或较满足居民需求。促进全民健康体检良好运行的组合路径共有4条,分别是政府下拨经费充足且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医务人员数量和医疗仪器设备与政府下拨经费均充足且医务人员诊疗技术较好、基层医务人员数量不足的情况下完善信息系统建设、医务人员数量不足和诊疗技术不佳的情况下医疗仪器设备与政府下拨经费充足。这4种路径总的一致率和覆盖度分别为0.898、0.804。 结论 信息系统建设完善、政府下拨经费和医疗仪器设备充足是促进全民健康体检良好运行的核心条件,其中政府下拨经费充足与信息系统建设完善组合的促进作用最明显。
  • 王彤, 谢青燕, 韦柳芳, 杨飞燕, 梁联超, 奉水东, 龙鼎新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8): 1018-10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8.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暴露出各国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和公共卫生体系存在一些明显的短板。本文专门对我国传染病的监测预警系统进行剖析,分析其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当前形势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 综述
  • 令娜娜, 郭玉芬, 徐百成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8): 1021-10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8.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三级预防策略是预防遗传性耳聋的基本方式,一级预防是首要的预防措施,主要内容有广泛人群耳聋基因筛查和高危人群的基因诊断,具体策略包括为携带致聋突变的夫妇进行孕前指导、为聋人夫妇提供生育指导、对环境致聋因素易感者提供用药指导和生活指导,并通过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预防患耳聋孩子的出生。二级预防主要是对孕期女性进行耳聋基因筛查和产前诊断,及早发现并进行干预。三级预防是指对患耳聋孩子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干预,在早发现的基础上通过医学干预措施,实现患耳聋孩子言语、智力和认知功能的发展。本文就遗传性耳聋的三级预防策略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