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06-3110
CN 43-1223/R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专题报道—艾滋病防治
    马希鹏, 李黎明, 杨兴光
    实用预防医学. 2023, 30(12): 1409-14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3.12.001
    摘要 (1251) PDF全文 (659)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济宁市HIV/AIDS病例晚发现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适合该地情况的防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选取2012—2021年济宁市新报告的HIV/AIDS病例,采用χ2趋势性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病例晚发现比例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结果 2012—2021年济宁市累计新报告HIV/AIDS病例1 683例,平均年龄为(36.98±13.47)岁,晚发现554例,晚发现比例32.92%,2012—2021年病例晚发现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2趋势=5.930,P=0.0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5岁以下儿童(OR=6.27,95%CI:2.14~18.36)、高年龄(OR45~岁=2.97,95%CI:2.15~4.11;OR≥60岁 =4.26,95%CI:2.65~6.85)、外地户籍(OR=1.53,95%CI:1.14~2.06)和农民(OR=1.31,95%CI:1.04~1.64)为晚发现危险因素;确诊时间为2017—2021年(OR2017—2021年=0.57,95%CI:0.45~0.72)、重点人群(OR=0.33,95%CI:0.26~0.42)晚发现率较低。结论 济宁市近10年新报告的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老年人和农民的艾滋病宣传力度,扩大艾滋病的社会筛查面,提高艾滋病感染者的早发现率、早治疗率。
  • 论著
    李澄宇, 董智强, 胡文穗, 刘伟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8): 925-9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8.007
    摘要 (1212) PDF全文 (462)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08—2021年广州市艾滋病流行特征及趋势,为精准高效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获取2008—2021年广州市新报告HIV/AIDS病例信息以及广州市人口信息,计算总体、不同性别、各年龄组和城乡的发病率。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分析广州市的艾滋病流行趋势。 结果 2008—2021年广州市累计报告HIV/AIDS病例16 280例,年平均发病率8.66/10万。男女病例数之比为6.27∶1,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χ2=7 388.534,P<0.001)。Joinpoint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008—2015年发病率逐年上升(APC=20.87%,95%CI:17.18%~24.67%),2015—2018年无明显变化趋势(APC=0.26%,95%CI:-13.58%~16.32%),2018—2021年呈下降趋势(APC=-8.58%,95%CI:-14.94%~-1.75%)。中、青年人群(20~59岁)是艾滋病高发群体,累计报告14 530例,占全部病例的89.25%。各年龄组发病率在经历长期上升后,分别从2015、2016和2017年起呈下降趋势。城市与农村报告病例数之比为14.07∶1,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χ2=842.866,P<0.001),农村发病率持续上升(APC=16.90%,95%CI:13.67%~20.22%),有赶超城市的趋势。 结论 2008—2021年广州市艾滋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防控形势依旧严峻,应高度关注高危人群和农村地区,提高居民自愿检测意识,并确保能够及时自检,尽早知晓感染情况,从而对进一步控制广州市艾滋病的流行起到促进作用。
  • 专题报道——艾滋病防治
    李娜, 范吉祥, 邱柏红, 黄黎宁, 李紫璇, 吴丹, 胡彦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2): 129-1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2.001
    摘要 (1075) PDF全文 (122)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4—2023年吉林省同性性传播HIV/AIDS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趋势,为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4—2023年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现住址为吉林省的同性性传播HIV/AIDS疫情资料;使用Joinpoint软件构建以年度为自变量、报告病例数/构成比为因变量的线性回归模型探索其流行趋势。结果 2014—2023年吉林省累计报告同性性传播HIV/AIDS病例8 867例,2016—2023年呈下降趋势(APC=-6.42%,P=0.030)。吉林省9个市(州)每年均有同性性传播HIV/AIDS病例报告,累计报告病例数排名前两位是长春市(4 890例,占55.15%)和吉林市(1 001例,占11.29%),各市(州)报告病例数变化趋势不一致。病例主要分布于25~49岁年龄组(5 364例,占60.49%),≥50岁年龄组构成比呈单调上升趋势(APC=5.66%,P<0.001)。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居多(3 541例,占39.93%),2014—2018年构成比呈小幅上升趋势(APC=4.77%,P=0.043)。婚姻状况以未婚为主(5 754例,占64.89%),离异或丧偶构成比呈小幅单调上升趋势(APC=2.20%,P=0.002)。首次CD4<200个/μl占31.23%(2 558/8 192),构成比呈单调上升趋势(APC=3.70%,P=0.001)。结论 2016—2023年吉林省同性性传播艾滋病疫情虽呈下降趋势,但晚发现比例较高,应重点关注近年发病呈上升趋势的≥50岁组和离异丧偶的男男性行为人群,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综合性防控工作。
  • 论著
    胡敏, 邹潇白, 贺健梅, 郑军, 陈曦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1): 1310-13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1.007
    目的 分析湖南省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现状和性生活行为学特征,为改进湖南省高校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湖南省5所高校的10 011名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知晓及性行为特征问卷调查,分析高校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9 991份,有效率99.80%。艾滋病总知晓率为86.34%。其中,“中国青年学生艾滋病的主要传播方式为男性同性性行为”以及“艾滋病不可治愈”的知晓率分别为73.15%和70.36%。不同性别(χ2=10.210,P=0.001)、年级(χ2=109.836,P<0.001)、专业(χ2=75.533,P<0.001)的学生艾滋病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女生知识知晓率高于男生(OR=1.16,95%CI:1.02~1.32);大二(OR=1.98,95%CI:1.70~2.31)、大三(OR=1.61,95%CI:1.33~1.95)、大四(OR=2.48,95%CI:1.70~3.63)学生知晓率高于大一;文史类(OR=2.02,95%CI:1.60~2.56)、理工类(OR=2.18,95%CI:1.73~2.75)和医学类(OR=3.35,95%CI:2.31~4.84)学生知晓率高于艺术体育类;通过其他途径获取艾滋病知识者(OR=0.70,95%CI:0.57~0.84)知晓率低于通过学校获取。暴露前与暴露后预防用药知晓率仅为55.90%和45.56%。885名大学生自报告发生过性行为(8.86%);男生(60.49%)婚前性行为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低于女生(68.26%)(χ2=5.546,P=0.019),单性伴(69.17%)、异性性行为者(64.68%)安全套坚持使用率分别高于多性伴(36.84%)(χ2=56.836,P<0.001)和男男性行为者(52.56%)(χ2=4.514,P=0.034)。结论 湖南省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晓率有待进一步提升,高危性行为安全套的使用率低,存在明显的知行分离现象,应注重提升高校学生安全性行为的观念和意识,并加强暴露前后预防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
  • 方法研究
    胡真真, 胡阳, 吴霞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 113-1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1.031
    摘要 (783) PDF全文 (2366)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中文改良版电子健康素养量表(electronic Health Literacy Scale,e-HLS)在高校学生中的适用性及应用前景。方法 2022年9—11月期间,通过多阶段随机抽样选取长沙市23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 20.0和Amos 24.0软件对量表信度、效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有201名学生进行了应答,应答率85.17%。e-HLS量表的总体Cronbach’s α系数为0.850,12个条目的决断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KMO值为0.850,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显示,近似χ2值为972.031(P<0.01)。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各条目的公因子,结果显示具有3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4.775。e-HLS的模型整体拟合优度CFI值>0.900,RMSEA值为0.093。结论 e-HLS在高校学生中的电子健康素养评价方面的适用性较高。
  • 综述
    任飞鸿, 赵婷婷, 黄小丹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7): 887-8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7.030
    目前,由于人类和动物抗生素使用的不断增加,微生物耐药问题已发展为全球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抗生素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抗生素耐药基因传播状况更不容忽视。随着全球对益生菌的关注日益增加,在充分肯定益生菌健康功效的同时,也应紧密关注其可能带来的抗生素耐药基因传播问题。研究指出,益生菌自身携带的耐药基因可通过基因水平转移的方式传递给人体肠道中的致病菌,导致耐药感染,亟待深入挖掘和探索益生菌耐药机制及耐药基因传播特征。因此,本研究总结了人体肠道耐药基因的组成和传播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综述了益生菌耐药机制以及在耐药基因驱动下益生菌耐药性的发展特征,并对益生菌耐药机制的研究瓶颈以及未来益生菌的安全性评估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 论著
    张薇, 张艺, 汤恒, 蒋洪林, 郑武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2): 1409-14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2.001
    目的 分析2010—2022年湖北省新报告HIV/AIDS病例的流行特征,为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新报告的现住址在湖北的病例个案信息,采用WPS 2019对数据进行整理,SPSS 25.0 软件对病例的流行情况,三间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22年湖北新报告HIV/AIDS共33 385例,新报告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4.637,P<0.05);病例数居前5位的地市为武汉市、荆州市、黄冈市、黄石市、孝感市;新报告病例主要以性传播为主,异性性传播占59.32%,同性性传播占39.11%,异性性传播中的男性74.16%有非婚异性性接触史;非性传播占1.57%。不同年份湖北省新报告HIV/AIDS病例经性传播与非性传播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450.417,P<0.001)。新报告病例男女比例约4.2∶1,男性病例从2010年的73.01%上升到2022年的81.16%,女性病例从2010年的26.99%下降到2022年的18.84%,不同年份男女性别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408,P<0.001)。新报告病例中15~24岁和≥50岁年龄组数增加明显;37.90%的婚姻状况是已婚有配偶,其传播途径主要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占79.07%;未婚的病例传播途径主要以同性性传播为主,占70.95%,不同年份不同婚姻状况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4.093,P<0.001)。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不同年份不同文化程度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9.259,P<0.001)。新报告病例主要来自医疗机构检查,占56.62%;其次是自咨询检测服务,占19.32%,不同年份样本来源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9.309,P<0.001)。结论 2010—2022年湖北省新报告HIV/AIDS病例增加明显,以异性性传播为主,15~24岁组青年人群和≥50岁老年人群增加明显,应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扩大监测检测覆盖面,加大综合防控力度。
  • 论著
    贺亚萍, 周超, 吴国辉, 张维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4): 393-39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4.003
    目的 分析2011—2021年重庆市艾滋病流行疫情特征,为制定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下载2011—2021年重庆市报告的HIV/AIDS病例数,分析其时间、人群和地域分布等特征,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011—2021年累计报告HIV/AIDS 71 221例,新报告病例数从2011年的3 016例上升至2021年的8 072例,总体呈上升趋势。病例以男性(75.6%)、农民(37.3%)、小学文化(34.8%)人群为主,年龄以≥50岁为主(50.5%),且≥50岁病例构成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χ2趋势=3 377.030,P=0.000)。主城都市区聚集了83.1%的病例,78.8%的病例通过异性性行为感染HIV,检出途径以医疗机构检出为主,占57.6%。 结论 2011—2021年重庆市艾滋病疫情整体呈上升趋势,≥50岁人群防治工作形势严峻,性传播是当前主要的传播途径,需要进一步加强重点人群性传播方面的干预。
  • 论著
    王超, 王同瑜, 牛彦麟, 吴阳博, 姜金茹, 马晓晨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7): 778-78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7.003
    目的 分析2018—2022年北京市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例空间聚集情况,确定病例分布的热点地区,为科学开展精准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以2018—2022年北京市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为分析对象,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病学特征,运用Acrgic10.8空间自相关方法研究其空间聚集性。 结果 2018—2022年北京市共报告病例31 404例,5年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8.89/10万,男女比为1.18∶1,20~39岁组报告病例最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月报告病例数最多,占13.64%(4 285/31 404),自述的可疑暴露食品中肉与肉制品最多,占23.59%(5 403/22 901),家庭是病例进食场所最多的地方,占71.73%(16 428/22 901)。怀柔区报告发病率最高,为107.74/10万。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5年期间的Moran's I值在0.36~0.63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食源性疾病发病存在空间聚集性,热点地区主要分布在北部的怀柔区和密云区,冷点地区主要分布在北京市中心城区。 结论 2018—2022年北京市食源性疾病发病存在明显的时空聚集性,高发地区为怀柔区和密云区,8月为高发时间,应针对重点地区及高发时间加强防控。
  • 论著
    贾春辉, 刘伯强, 苗亮, 谷志勇, 陈寒冬, 靳宝珠, 薛运杰, 曹立华
    实用预防医学. 2023, 30(10): 1189-119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3.10.009
    目的 了解2019—2021年秦皇岛地区HIV/AIDS患者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为进一步完善秦皇岛地区AIDS抗病毒治疗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2019—2021年底在秦皇岛地区内接受AIDS抗病毒治疗的18岁及以上HIV/AIDS感染者和AIDS患者基线和抗病毒治疗6个月后的相关资料,分析抗病毒治疗效果。 结果 450例患者在抗病毒治疗6个月后,病毒抑制失败24例,病毒抑制失败率为5.3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青年人群,中年(OR=1.269, 95%CI:1.025~1.571)和老年人群(OR=1.645, 95%CI:1.165~2.323),在抗病毒治疗6个月后,病毒抑制失败的风险较高(P=0.029);相较于确诊与治疗时间间隔<6个月,间隔时间≥6个月(OR=1.650, 95%CI:1.142~2.386)病毒抑制失败的风险较高(P=0.008);相较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的患者,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350~499个/μl(OR=0.752, 95%CI:0.632~0.895)和500个/μl以上(OR=0.672, 95%CI:0.534~0.845)的人群,病毒抑制失败的风险较低;临床分期为Ⅲ~Ⅳ(OR=1.594, 95%CI:1.267~2.004)、采用其他治疗方案(OR=1.422, 95%CI:1.058~1.912)、漏服药物(OR=1.487, 95%CI:1.194~1.852)、具有药物不良反应(OR=1.507, 95%CI:1.186~1.914)的患者病毒抑制失败的风险较高。 结论 秦皇岛地区AIDS免费抗病毒治疗仍有部分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失败。应重点关注中老年HIV /AIDS 人群的治疗效果。此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及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对提升抗病毒治疗效果至关重要;抗病毒治疗受到近2年新冠疫情的影响,导致有的患者不能按时来取药用药。
  • 论著
    张敬超, 范小霞, 王红娟
    实用预防医学. 2023, 30(12): 1476-14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3.12.015
    目的 了解金华市50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患病现状、分型及其影响因素,为2型糖尿病人群白内障疾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及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金华市婺城区17个基本抽样单位2 569名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采集患者基本信息和糖尿病相关情况。由眼科医师和技师对患者进行眼底检查,并进行白内障的诊断。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人群罹患白内障的相关因素。结果 本研究实际纳入2 156例糖尿病患者(应答率83.92%),检出白内障患者391例(18.14%),其中核性307例(78.52%)、皮质性47例(12.02%)、后囊膜下5例(1.28%)、混合型32例(8.1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50~59岁的糖尿病患者,60~69岁和70岁及以上糖尿病患者白内障的发生风险增加,OR(95%CI)值分别为1.210 (1.028~1.423)、1.419 (1.151~1.751);相较于女性,男性糖尿病患者的白内障发生风险较高(OR=1.239,95%CI:1.036~1.481);相较于无高血压的患者,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白内障发生风险较高(OR=1.436, 95%CI:1.102~1.871);相较于BMI正常患者,偏瘦、超重和肥胖的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发生风险较高,OR(95%CI)值分别为1.466 (1.084~1.982)、1.362 (1.126~1.647)、1.345 (1.053~1.718);相较于5年以下糖尿病病程的人群,5~9年、10年及以上糖尿病病程的人群白内障发生风险较高,OR(95%CI)值分别为1.848 (1.475~2.315)、2.130 (1.200~3.783);相较于空腹血糖水平<6.1 mmol/L,空腹血糖水平为6.1~7.9 mmol/L、≥8.0 mmol/L糖尿病患者白内障的发生风险较高,OR(95%CI)值分别为1.829(1.075~3.111)、2.171(1.124~4.194)。结论 50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人群白内障患病率高于非糖尿病人群。本研究提示对长病程、高龄以及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应重点关注。加强白内障定期筛查,加强血糖和血压控制对减少白内障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论著
    李日婵, 黄敬修, 陈佩佩, 周温馨, 凌陈稳, 陈嘉琳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7): 801-80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7.008
    目的 对2017—2022年度广东省湛江市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进行核酸检测,分析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优化流感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7年4月—2023年3月流感哨点监测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017—2022年湛江市累计报告ILI 87 946例,各年度ILI%在1.71%~3.53%之间,年均ILI%为2.55%;采集6 518例ILI标本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其中阳性标本有782例,阳性率为12.00%,6个监测年度的阳性率分别为17.07%、18.75%、17.65%、0.18%、10.12%、8.70%;甲型H3N2检出率最高,其次是乙型Victoria系、甲型H1N1、乙型Yamagata系;流感呈现春季、夏季和冬季的流行规律,冬春季主要流行的是甲型H1N1和乙型Yamagata系,夏季主要流行的是甲型H3N2和乙型Victoria系;各年龄组阳性率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4岁年龄组最高(20.46%),其次是15~24岁(19.94%),最低的是0~4岁(6.68%);性别之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3)。 结论 2017—2022年湛江市流感多发于春季、夏季和冬季,高发人群集中在5~24岁年龄组,应加强流感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接种疫苗的积极性。
  • 综述
    游睿, 周莉, 汤曦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8): 1022-10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8.032
    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目前临床上主要治疗手段为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治疗中易出现心血管事件,不仅影响MHD患者预后及治疗效果,还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因此,明确MH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采取防治措施对于延长MHD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 综述
    段依霜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3): 380-38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3.031
    肺癌致病机制与香烟烟雾中的致癌物质诱使肺组织细胞恶变有关,但个体对致癌物质代谢能力的不同使得吸烟人群肺癌患病率存在一定差异,人体遗传多态性对香烟致癌物质的致癌效应起到关键性作用。研究认为,吸烟人群基因与肺癌易感性显著相关,CYP450、GSTs、ERCC1、CHRNA5、EGFR、FHIT等基因突变可增加吸烟人群肺癌发生风险。通过明确相关基因参与肺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化疗药物耐药性方面的影响,将有助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本研究以吸烟人群相关基因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予以综述,旨在为吸烟人群肺癌防治提供新思路。
  • 调查研究
    施锦男, 茅丽利, 邹诗佳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6): 750-75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6.025
    目的 分析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相关因素,为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3年8月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58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以上受试者进行病耻感问卷调查,并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影响因素。 结果 经精神疾病内在病耻感量表(Internalized Stigma of Mental Illness Scale,ISMI)调查显示,58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病耻感有458例(78.29%),其中187例(31.97%)患者为中重度病耻感。病耻感总分平均为(2.38±0.45)分,其中ISMI量表中疏远、刻板印象认同、歧视经历、社交退缩、病耻感抵抗共5个条目均分分别为(2.36±0.41)分、(2.46±0.43)分、(2.31±0.35)分、(2.51±0.49)分、(2.36±0.39)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工作能力(OR=0.360,95%CI:0.179~0.722)和高家庭收入(OR=0.255,95%CI:0.135~0.482)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保护因素(P<0.05),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OR=3.881,95%CI:1.677~8.979)、病程>5年(OR=3.360,95%CI:1.461~7.729)、年住院次数≥3次(OR=3.177,95%CI:1.387~7.280)以及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评分≥35分(OR=3.370,95%CI:1.474~7.707)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存在病耻感,其中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影响因素涉及工作能力、家庭收入、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病程、年住院次数以及BPRS评分,医护人员应重视此问题,并需对症实施一系列干预,以缓解病人的病耻感。
  • 论著
    李江姣, 李康, 黄洋, 徐潇, 杜慧竟, 叶强
    实用预防医学. 2023, 30(10): 1176-11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3.10.006
    目的 对13价肺炎链球菌疫苗功能抗体检测技术即多型调理吞噬技术(multiplexed opsonophagocytic killing assay,MOPA)进行准确性评估,并为建立该技术的其他实验室提供参考。 方法 利用建立的MOPA方法对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的16份参考血清盘进行13个血清型(分别为1、3、4、5、6A、6B、7F、9V、14、18C、19A、19F和23F型)的调理吞噬试验(opsonophagocytic killing assay, OPKA)滴度检测,将检测值与其各血清型的定值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皮尔逊相关系数统计结果显示,各血清型的r值范围为0.90~0.98,平均为0.94。林氏一致性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13种血清型的rc值范围为0.88~0.98,平均为0.92。对于所检测的13个血清型,处于各型定值上下2倍范围内的数据比率为75%~100%,平均为92%;处于各型定值上下3倍范围内的数据比率为94%~100%,平均为98%。16份参考血清盘的13个血清型的OPA滴度检测结果与其各型定值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 结论 本研究表明该室建立的MOPA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可用于肺炎链球菌疫苗的临床免疫原性评价。
  • 专题报道—呼吸道传染病防治
    黄超洋, 向星宇, 张斯钰, 黄一伟, 曾舸, 李文超, 王小磊, 湛志飞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3): 257-2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3.001
    目的 分析湖南省儿童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 ILI)人腺病毒(human adenovirus, HAdV)和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 IFV)的监测数据,为相关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2019年6月—2020年10月湖南省儿童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的ILI咽拭子标本,并用荧光PCR法检测HAdV、甲/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B virus,IFV A/B)核酸。HAdV核酸阳性标本用PCR法扩增Hexon基因部分序列并测序、比对分型和构建进化树,IFV A/B核酸阳性标本用荧光RT-PCR法鉴定相应亚型/系。 结果 共检测儿童ILI咽拭子标本1 447份,检出HAdV核酸阳性标本108份,阳性率为7.46%,进一步分型检出7种亚型共67份,包括HAdV-3型28份,HAdV-7型21份,HAdV-4型9份,HAdV-55型5份,HAdV-2型2份,HAdV-1型和HAdV-14型各1份;检出IFV A/B核酸阳性标本113份,阳性率为7.81%,其中甲型H3亚型81份,乙型Victoria(BV)亚系32份。HAdV和IFV混合感染3份。2019年ILI标本的HAdV、IFV阳性率分别为14.65%、12.44%,高于2020年(分别为2.56%和4.65%)。不同性别患儿间HAdV、IF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AdV或IFV阳性率在不同年龄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监测期间湖南省儿童ILI感染HAdV分属7种亚型,主要为HAdV-3型和HAdV-7型,感染IFV为甲型H3亚型和乙型BV系。HAdV和IFV普遍感染各年龄儿童,应加强HAdV和IFV监测和防控,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
  • 论著
    林秀红, 李汇子, 关婷, 张明, 杨娟, 陆草, 吕晓珍, 王华丽, 闵娟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9): 1089-109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9.014
    目的 了解深圳市老年人认知损害的现状,探索其可能影响因素,为深圳市老年期痴呆疾病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深圳市≥65岁老年人2 112名,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采用一对一问卷访谈法,使用阿尔茨海默病筛查表(Alzheimer’s Disease-8, AD8)对所选老年人的认知功能进行筛查,同时收集受访者的人口学特征、生活习惯及健康状况等信息。以AD8评分≥2分作为认知损害的判定标准,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深圳老年人认知损害影响因素。结果 深圳市老年人认知损害检出率为30.35%(641/2 112),AD8评分中位数(P25P75)为1(0~2)分。经χ2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收入、退休前职业等共12项因素对老年人认知损害有显著影响。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生活方式和慢性病史对老年人认知损害有影响。其中正在吸烟者比不吸烟者认知损害检出率高80%(OR=1.800,95%CI:1.261~2.568),高频次锻炼(OR=0.640,95%CI:0.459~0.891)是其保护因素。高血脂病史(OR=1.371,95%CI:1.108~1.696),冠心病病史(OR=1.304,95%CI:1.041~1.634)是老年人认知损害的危险因素。此外,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收入也对认知损害存在影响。结论 深圳老年人认知损害较为常见,与老年人的年龄、社会经济状况、生活习惯及慢性病史相关, 应针对老年高危人群提供老年人身心健康服务,有利于降低认知损害的风险,促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增加老年人的幸福感。
  • 论著
    吴奕璇, 李瑶, 孔雯骅, 张祎婕, 刘满清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7): 805-8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7.009
    目的 在新冠感染疫情暴发一年后,明确非药物干预措施下武汉冬季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谱的构成,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提供病原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20年12月28日—2021年2月14日武汉8家大型医院发热门诊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RTI)病例咽拭子样本,经全自动核酸提取仪提取核酸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23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检测。采用Excel 2016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整理,建立数据库,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共收集596例ARTI病例,其中男性335例,女性261例,男女比例1.28∶1。年龄最小患者为5月龄,最大为91岁。23种呼吸道病原体中共13种病原体检出阳性,总阳性率86.24%(514/596),排在前3位的病原体分别为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SPN)占比30.47%(323/1 060)、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KPN)占比24.25%(257/1 060)和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 HIN)占比19.43%(206/1 060)。514例检测阳性的病例中混合感染共331例,占比64.40%(331/514),其中细菌之间的混合感染占比54.68%(181/331)高于细菌和病毒的混合感染45.01%(149/331)。331例混合感染病例中,仅检出1例病毒之间的混合感染,占比0.30%(1/331),为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 HMPV)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共感染。HIN、KPN、SPN、HMPV、RSV、呼吸道腺病毒(respiratory adenovirus, RA)、人博卡病毒(human bocavirus, HBoV)和肠道病毒(human enterovirus, HEV)在不同年龄段的患者中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IN、KPN、SPN、HMPV和RSV在不同体温患者中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患者之间所有病原体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国家级和非国家级流感监测哨点医院之间A族链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 GAS)和RSV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非药物干预措施下武汉冬季呼吸道病原以SPN、KPN、HIN、HMPV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SA)为主。加强对这些病原体的监测和预防是武汉市冬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的重点。
  • 专题报道—艾滋病防治
    陈洁, 周艳君, 张静航, 覃碧云, 郑军, 陈曦, 贺健梅
    实用预防医学. 2023, 30(12): 1413-14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3.12.002
    目的 分析2018—2022年湖南省新报告成年HIV/AIDS病例流动特征及对CD4+T淋巴细胞检测的影响,为提升病例随访工作质量提供参考信息。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下载2018—2022年湖南省新报告的HIV/AIDS成年病例个案信息和随访信息,分析病例流动特征,比较流动引起的CD4+T淋巴细胞检测情况差异。结果 纳入研究的32 700例HIV/AIDS中,流动HIV/AIDS病例占13.29%(4 345/32 700),2020年以后流动者占比降低(χ2=45.734,P<0.001)。长沙市报告跨省和跨市流动HIV/AIDS病例总占比最高(5.38%和34.32%);跨省流动现住址为广东省的最多(20.83%)。流动者比例高的为男性(12.45%)、18~岁年龄组(21.97%)、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18.44%)、未婚/离异(13.06%)、工人/职员(22.25%)、感染途径为同性性传播(21.23%)、样本来源为羁押人员检测(22.22%)(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职业为工人/职员(OR=2.409,95%CI:2.156~2.693)及家务/待业(OR=2.245,95%CI:2.027~2.486)、同性性传播(OR=1.129,95%CI:1.006~1.268)、羁押人员检测来源(OR=1.912,95%CI:1.318~2.774)更有可能发生流动;年龄越大(OR60~岁=0.394,95%CI:0.340~0.456)流动可能更少(均P<0.05)。流动者及时开展CD4+T淋巴细胞检测的比例低于无流动者,其中跨省比例最低(χ2=561.052,P<0.001)。结论 HIV/AIDS病例的流动影响随访检测工作开展,对于重点人群、流动者做好宣传干预,完善检测配套服务。
  • 综述
    宋小健, 梁程红, 王丽敏, 袁慧娟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 125-1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1.034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肥胖患者越来越多,对公共健康和公共卫生事业造成了严重威胁。本研究综述了口腔菌群与肥胖的关系,并从口腔菌群影响味觉敏感性、诱发炎症反应、调节宿主代谢及改变肠道菌群等方面对引起肥胖的机制进行了总结,试图为肥胖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 论著
    潘文, 朱雯娱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 53-5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1.014
    目的 分析初产妇产前焦虑和抑郁状态的流行情况,探讨产前焦虑和抑郁的影响因素,为指导初产妇产前焦虑抑郁症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进行住院分娩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社会人口学信息,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对其进行焦虑、抑郁状态评估,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214名初产妇产前焦虑症状总检出率为14.95%,抑郁症状总检出率为28.04%。不良的家庭关系(OR=1.763, 95%CI:1.170~2.656)和朋友关系(OR=1.986, 95%CI:1.258~3.135)是焦虑症状的危险因素;年龄≥ 35岁(OR=1.835, 95%CI:1.320~2.550)、对婚姻不满意(OR=2.296, 95%CI:1.041~5.052)及家庭关系不良(OR=2.250, 95%CI:1.025~4.938)的产妇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结论 初产妇产前焦虑抑郁症状较为普遍,年龄、婚姻状况、家庭关系和朋友关系是产前焦虑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临床工作者应主动关注孕妇心理状态,积极制定措施来避免产前焦虑和抑郁症状发生。
  • 论著
    颜洁, 刘亚东, 王志勇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 49-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1.013
    目的 了解长沙市开福区老年人流感疫苗免费接种意愿及影响因素,为推广老年人流感疫苗免费接种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开福区随机抽取423名年龄≥65岁、户籍或非户籍的常住老年人(本地居住≥6个月),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相关信息。结果 长沙市开福区老年人免费流感疫苗接种率为44.91%,接种意愿为53.66%。logistic回归显示,既往免费接种过流感疫苗(OR=6.102,95%CI:3.527~10.556)、知晓开福区老年人流感疫苗免费接种政策(OR=12.235,95%CI:5.394~27.750)和知晓老年人是流感疫苗接种的重点人群(OR=2.486,95%CI:1.068~5.790)是老年人愿意免费接种流感疫苗的促进因素;知晓接种流感疫苗后可能发生一些不良反应(OR=0.159,95%CI:0.080~0.317)是其阻碍因素。结论 开福区可以通过加大流感疫苗免费接种政策的宣传、提高老年人对流感疫苗和疫苗安全性知识的知晓率,从而推动老年人免费流感疫苗接种。
  • 卫生管理
    赵婧, 李冰, 郑伟汐, 于子涵, 姚建义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7): 883-8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7.029
    近年来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迅速,极大地保障了我国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了协同公共卫生事业的持续、长远、有效发展,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应急物资储备也需进一步加强来全面提升我国各级疾控机构及应急队伍的现场处置和保障能力。本研究从国内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现状出发,结合国外实践探索案例,借鉴我国政府医药储备管理体系建设经验及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储备实践经验,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卫生应急物资储备提出了强化和发展的意见。
  • 调查研究
    包向敏, 张译心
    实用预防医学. 2023, 30(10): 1263-12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3.10.027
    目的 探究孕早期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蛋白(pregnancy-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A,PAPP-A)、β-人绒毛促性腺激素(β human chl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血清胎盘生长因子(plasma placental growth factor,PLGF)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方法 2020年1月—2022年1月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104例,根据妊娠结局分为预后不佳组和预后良好组。收集并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孕早期血清PAPP-A、β-HCG、PLGF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孕早期妊娠期高血压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估血清PAPP-A、β-HCG、PLGF水平对孕早期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结果 104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不良妊娠结局23例,发生率22.12%。预后良好组孕前BMI、孕早期血清PAPP-A、β-HCG水平低于预后不佳组,孕早期血清PLGF水平高于预后不佳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早期血清PAPP-A水平升高、β-HCG水平升高、PLGF水平降低均为妊娠期高血压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孕早期血清PAPP-A、β-HCG、PLGF水平单一及联合预测妊娠期高血压不良妊娠结局的AUC分别为0.719(95%CI:0.626~0.852)、0.760(95%CI:0.682~0.898)、0.747(95%CI:0.663~0.871)、0.858(95%CI:0.789~0.968),且联合预测效能高于三者单一预测效能(P<0.05)。 结论 孕早期血清PAPP-A、β-HCG、PLGF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妊娠结局密切相关,且在妊娠结局预测中表现出良好的预测效能。
  • 论著
    王希丹, 黄凯, 陈传德, 杨洁
    实用预防医学. 2023, 30(11): 1290-129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3.11.003
    目的 了解深圳市罗湖区≥50岁人群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疫苗接种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 2021年11月—2022年1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通过基层医疗机构招募参与者,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通过SPSS 27.0软件采用χ2 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疫苗接种意愿影响因素。结果 537名研究对象中,86.03 %的人群愿意接种HZ疫苗。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知晓HZ易感年龄段(OR=1.259,95%CI:1.010~1.571)、担心自己或亲友患HZ(OR=2.975,95%CI:1.607~5.506)、通过网络途径(OR=2.408,95%CI:1.289~4.496)、医务人员(OR=1.999,95%CI:1.102~3.625)介绍获取疫苗信息,以及关注疫苗的安全性(OR=2.827,95%CI:1.374~5.814)的人群具有较高接种意愿;不接受(OR=0.136,95%CI:0.056~0.332)和不确定能否接受(OR=0.274,95%CI:0.141~0.533)接种后的轻度不良反应相比于能接受的人群具有更低的接种意愿。结论 罗湖区≥50岁人群对HZ 疫苗接种意愿较既往其他地区的研究有所提升,通过疾病和疫苗的宣教科普以及医务人员正确引导可进一步提高HZ疫苗的接种意愿。
  • 专题报道—呼吸道传染病防治
    范江静, 龚德华, 万燕萍, 徐祖辉, 刘兆春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 13-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1.004
    目的 分析2017—2021年湖南省肺结核流行特征,为全省防控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获得2017—2021年的湖南省肺结核疫情报告卡信息及常住人口数,结合报告分类、人群特征等信息计算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及构成比,采用SPSS 18.0软件对肺结核流行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7—2021年,湖南省共报告活动性肺结核患者264 32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77.42/10万;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呈缓慢下降趋势(χ2趋势=38.239,P<0.001)。每年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1和3月,呈东部低、中西部高趋势,报告发病率居前三位的市州分别为张家界市、衡阳市、娄底市;衡阳市、邵阳市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年递降率分别为-5.70%(χ2趋势=109.554,P<0.001)、-2.30%(χ2趋势=22.859,P<0.001)。发病年龄集中在40~79岁,其中以60~岁组构成比最高(22.72%)。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性发病数的比值为2.57∶1。职业分布中农民的构成比最高,占73.97%;其次为家务及待业(7.45%)、离退休人员(5.16%)、学生(4.58%)。结论 2017—2021年湖南省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呈缓慢下降趋势,但仍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防控任务艰巨,且不同地区、时间和人群间有差异。
  • 调查研究
    何银霞, 李作超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9): 1134-11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9.026
    目的 分析2014—2023年永州市东安县狂犬病监测数据,探讨其狂犬病高发因素,为狂犬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4—2023年东安县狂犬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4—2023年东安县累计报告狂犬病病例26例,年均发病率为0.48/10万,呈周期性波动小幅上升趋势。报告病例全部在乡镇农村,夏秋季高发;40岁以上中老年农民占88.46%;26例病例中,Ⅲ级暴露占50.00%,暴露后没有进行规范处置病例占92.31%;有明确暴露史的病例19例,犬伤暴露占94.74%。2016—2022年东安县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就诊者37 069人,年均暴露率为0.99/100人年,具有夏秋冬季高暴露特征。暴露后就诊者中全程接种率为99.85%,Ⅲ级暴露就诊者中被动免疫制剂注射率为39.53%;暴露后就诊者中由犬致伤占85.98%,所有暴露后就诊者经规范处置后无一人发病。结论 2014—2023年东安县狂犬病报告病例数呈周期性波动小幅上升趋势。加强农村地区宣传教育,规范犬只管理,减少人群暴露机会,强化疫点处置,规范暴露后伤口处置、全程接种狂犬疫苗,必要时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是防制狂犬病的有效措施。
  • 实验研究与卫生检验
    曾锋, 张会平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6): 763-76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6.028
    目的 分析不同品牌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冲红的原因,以保证单采血小板质量、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方法 从2018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在本中心用的三种血细胞分离机(Trima、Amicus、MCS+)采集的血小板中收集冲红血小板,分析比较血小板冲红和未冲红献血者的各项指标,并对冲红血小板离心前后指标进行检测。 结果 84 260(人)份单采血小板中出现冲红的血小板共46(人)份(占比0.05%),血细胞分离机Trima、Amicus、MCS+的冲红数分别为4、10、32(人)份。冲红观察组的Hb、Hct、MCV、MCH、MCHC均低于未冲红对照组;冲红观察组的献血间隔期短于未冲红对照组;冲红观察组的一年内献血间次数多于未冲红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冲红血小板离心后外观、容量、血小板含量、白细胞混入量、红细胞混入量均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的规定。 结论 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血小板冲红主要与献血者血常规个体差异有关,因此对单采献血者开展一定有针对性的体检筛查,能够减少单采血小板冲红的发生。
  • 论著
    夏小娟, 贾秋萍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1): 1285-129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1.002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中国居民道路交通伤害死亡水平和疾病负担变化趋势,为预防与控制提供可参考的科学依据。方法 从2019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9, GBD 2019)数据库中获取1990—2019年中国居民道路交通伤害数据,分析其发生率、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 DALY)率、伤残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 YLD)率和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 due to premature death,YLL)率等指标,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 1990—2019年,中国居民道路交通伤害的标化发生率呈上升趋势(P<0.001),标化死亡率呈波动下降趋势(P<0.001),男性的发生和死亡水平每年均高于女性,发生率是女性的1.4~1.6倍,死亡率是女性的2.3~3.0倍。标化DALY率呈波动下降趋势(P<0.001),其中标化YLL率呈波动下降趋势(P<0.001),标化YLD率呈波动上升趋势(P<0.001),男性疾病负担水平每年也均远高于女性,标化DALY率、YLD率和YLL率分别是女性的2.0~2.7倍、1.3~1.6倍和2.1~3.0倍。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递增,与1990年相比,2019年≥70岁年龄组的死亡率有所上升,其他年龄组是下降的。DALY率、YLL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峰值在35~45岁;与1990年相比,2019年≥60岁年龄组的DALY率和≥70岁年龄组的YLL率是上升的,其他年龄组均有所下降。YLD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递增,与1990年相比,2019年各年龄段的YLD率均有所增长,75~79岁年龄段增长幅度最大。结论 我国道路交通伤害导致的死亡和疾病负担总体是下降的,但仍处在较高水平,尤其是男性和老年人群的情况不容乐观,应继续有针对性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降低交通伤害的疾病负担。
  • 卫生管理
    魏超霞, 孔繁晶, 潘慧琼, 蔡春琳, 周鹏程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2): 243-24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2.028
    目的 研究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产生的经济损失,为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及制定医院感染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2月某三甲医院综合ICU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按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等变量采用1∶1选择病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之间住院费用、住院天数的差异。 结果 病例组总费用、床位费、西药费、护理费、监护费、注射费、治疗费、检查费、化验费、输血费、耗材费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的住院总费用分别为160 309.80(92 617.81,237 660.00)元和86 599.98(54 390.90,128 029.73)元,其中西药费、化验费、治疗费位居前三;病例组较对照组住院天数延长6.5 d,ICU住院时间延长5.5 d,较对照组预后更差,死亡率达40.0%;病例组入住ICU至出现VAP的间隔时间平均为8.0(4.0,12.3)d,大部分气管切开时间在VAP事件之前;病原学以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为主。 结论 VAP加速病情恶化,占用更多医疗资源,增加大量住院费用,需制定可行的感染防控策略予以干预。
  • 论著
    崔明鹏, 崔翔宇, 鲁国, 王宝娟, 杨莹莹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4): 407-4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4.006
    目的 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与脑卒中患者抑郁风险的关系,为脑卒中患者预后管理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数据库2017—2020年收录的脑卒中后幸存者作为研究对象,评估其抑郁情况并计算PNI,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PNI对脑卒中患者抑郁风险的影响。 结果 共纳入443例研究对象,包括男性220例,女性223例,平均年龄(65.22±12.44)岁,共检出抑郁95例(21.44%)。脑卒中后抑郁患者PNI指数为(47.23±7.01)分,低于非抑郁患者的(49.59±5.51)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在调整性别、年龄、教育水平、婚姻状态、吸烟史等混杂因素后,PNI评分升高对脑卒中后抑郁有明显的保护作用(OR=0.929,95%CI:0.892~0.968,P<0.05)。 结论 PNI评分升高对降低脑卒中患者抑郁风险具有一定作用,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对于预防脑卒中患者抑郁、改善预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 论著
    李飒, 韩莹, 金莹莹, 高进玺, 银安琪, 纪宇欣, 芦丹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8): 902-90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8.002
    目的 分析2016—2021年北京市昌平区重点急性传染病聚集性/暴发疫情的分布特征,为早期发现疫情,提前采取针对性地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6—2021年昌平区发热、呕吐/腹泻、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的构成、时间、场所和病原学等分布特征。 结果 2016—2021年昌平区共接报670起聚集/暴发疫情,以聚集性疫情为主(95.22%)。聚集性疫情中手足口病疫情的比例最高(46.08%),暴发疫情中呕吐/腹泻的比例最高(50.00%)。所有聚集/暴发疫情的报告间隔时间中位数为2 d,疫情持续时间为2 d,疫情报告间隔时间与疫情持续时间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发热=0.426,r呕吐/腹泻=0.519,r手足口病=0.720(P均<0.001)。托幼机构和小学是疫情发生的主要场所,分别占疫情报告总数的55.07%和27.91%;每年5—7月和11—12月是疫情报告高发期,其中64.18%发热疫情在12月至次年1月,77.88%的呕吐/腹泻疫情高峰期为 11—12月和3—6月,50.00%手足口病疫情集中在5—7月。 结论 2016—2021年昌平区重点急性传染病聚集/暴发疫情主要为流感、手足口病和诺如病毒感染相关的发热、手足口病和呕吐/腹泻疫情,疫情的早发现、早报告,能缩短疫情持续时间,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是疫情主要场所,需结合季节性特征采取有针对性地防控措施。
  • 调查研究
    李明惠, 周爱琴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 103-10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1.028
    目的 分析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现况及影响因素,为预防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在某三甲妇幼保健院进行体检的学龄前儿童共987例,分析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现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的相关因素。结果 987名进行体检的学龄前儿童,检出缺铁性贫血171例,检出率为17.33%。其中不同年龄,母亲孕期是否贫血,出生是否低体重,是否早产,6个月后不同喂养方式,不同饮食习惯,有无消化系统疾病,母亲贫血知识了解程度,不同家庭饮食习惯,其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性别、家庭月收入水平、父母文化程度、居住地,其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1~<3岁,母亲孕期贫血,出生低体重,早产,6个月后喂养方式为纯母乳喂养,饮食习惯为挑食,有消化系统疾病,母亲贫血知识了解程度仅为听说过、了解一点,家庭饮食习惯以素食为主均为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生的危险因素(OR=1.385、1.445、1.570、1.370、1.514、1.343、1.436、1.811、1.395,P<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不容忽视,尤其是1~<3岁的儿童其发生缺铁性贫血的概率更大,影响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因素较多,临床可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降低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
  • 论著
    苏玮玮, 闵向东, 刘春燕, 杨祖顺, 王维佳, 牟建春, 蒋红成, 刘志涛, 李娟娟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4): 449-4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4.016
    目的 查明2021年建水县某镇某中学发生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发生原因和致病因素。 方法 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病例的临床表现和三间分布,结合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查找可疑致病食品。开展现场卫生学调查,采集病例标本和生活用水、饮用水、食品、食品加工工具涂抹样本进行诺如病毒PCR检测和基因序列测定。 结果 共搜索到263例病例,症状主要为腹泻(83.65%)、腹痛(78.33%)、恶心(68.44%)、呕吐(65.02%)。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4份学生宿舍楼顶蓄水池和1份教学楼顶蓄水池水样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同时老红山水库水未经消毒处理直接供应学校使用,病例分布范围与老红山水库校内供水范围一致,31名病例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结论 诺如病毒污染学校生活供水导致的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建议强化水源水管理,加强学校用水卫生管理,加强二次供水监管和卫生学监测,禁止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井水、河水等作为生活用水。
  • 论著
    汪小燕, 殷刚柱, 郭锋, 孙瑜, 万宇辉, 邵子瑜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4): 402-40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4.005
    目的 分析父母情绪症状与学龄前儿童自闭症行为问题的关联,为儿童自闭症行为问题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21年10月—2022年1月分层整群抽取合肥市12所幼儿园3 575名儿童,由父母分别填写情绪自评量表,由母亲填写家庭一般情况和儿童自闭症行为问卷,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父母情绪症状与学龄前儿童自闭症行为的关联。探讨父母情绪症状与学龄前儿童自闭症行为问题之间是否存在关联。 结果 学龄前儿童自闭症行为异常检出率为6.13%,男童自闭症行为(7.57%)检出率高于女童(4.53%)(χ2=14.366,P<0.001)。以父亲无焦虑母亲无焦虑为参照进行回归分析发现,父亲有焦虑母亲无焦虑(OR=1.817,95%CI:1.053~3.135)、父亲无焦虑母亲有焦虑(OR=4.834,95%CI:3.519~6.641)、父亲有焦虑母亲有焦虑(OR=6.740,95%CI:3.902~11.640)均与学龄前儿童自闭症行为风险的增加相关(P<0.05);以父亲无抑郁母亲无抑郁为参照进行回归分析发现,父亲无抑郁母亲有抑郁(OR=5.148,95%CI:3.690~7.181)、父亲有抑郁母亲有抑郁(OR=9.070,95%CI:4.413~18.641)均与学龄前儿童自闭症行为风险的增加相关(P<0.001);以父亲无压力母亲无压力为参照进行回归分析发现,父亲无压力母亲有压力(OR=4.644,95%CI:3.131~6.886)、父亲有压力母亲有压力(OR=8.450,95%CI:2.827~25.262)均与学龄前儿童自闭症行为风险的增加相关(P<0.001)。 结论 父母有负性情绪症状与学龄前儿童自闭症行为问题风险的增加相关,尤其应关注母亲的负性情绪症状以及父母都有负性情绪症状的儿童。
  • 综述
    魏莎, 陈晰, 章臻翊, 邓秀娟, 张镓, 吴浪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2): 252-25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2.030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的一种病理性修复反应,其特征是细胞外基质的过度积累和重组。肝活检是肝脏纤维化诊断的金标准。由于该方法的各种局限性,包括患者损伤和取样错误的风险,因此使用肝纤维化的非侵入性血清标志物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深入研究的进行,一些新出现的生物学标志物为临床早期预测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评估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及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了新的线索。 
  • 论著
    顾思义, 沈建新, 张荣艳, 杨梅, 彭晓楚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4): 423-4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4.010
    目的 了解2015—2022年苏州市吴江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及变化趋势,为开展COPD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苏州市死因监测系统收集2015—2022年吴江区COPD死亡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计算COPD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PYLL)、平均潜在寿命损失年(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 AYLL)、潜在寿命损失年率(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rate, PYLLR)、去死因期望寿命(cause eliminated life expectancy, CELE)和期望寿命损失年(years of potential life lost, YLEL);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 APC)分析COPD死亡率与疾病负担变化趋势。 结果 2015—2022年吴江区COPD年均粗死亡率为88.21/10万,年均标化死亡率为32.79/10万,均呈下降趋势,历年男性COPD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女性。2015—2022年吴江区COPD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快速上升,60岁以上居民COPD死亡率随时间呈下降趋势。2015—2022年吴江区因COPD死亡所导致的PYLL总计为1 417.50年,其中男性为990.00年,女性为427.50年。COPD导致的每万人中的男性减寿年数(3.41年)高于女性(1.45年)。各年份PYLL、PYLLR和AYLL均未见明显变化趋势。2015—2022年吴江区COPD YLEL下降0.84岁,其中女性下降1.02岁,男性下降0.67岁。 结论 2015—2022年苏州市吴江区COPD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疾病负担无明显下降,尤其对老年、男性居民的健康威胁较大,应采取有效的干预防治措施,并积极探索COPD管理防控体系的建设。
  • 论著
    梁慧萍, 吕丽格, 张明静, 李秀琳, 田园
    实用预防医学. 2023, 30(10): 1199-120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3.10.011
    目的 调查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家庭关系、生活方式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ADHD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7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84例ADHD患儿(ADHD组)及184例健康儿童(对照组),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家庭环境量表(Family Environment Scale-Chinese Version,FES-CV)、生活方式调查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ADHD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ADHD组亲密度、情感表达评分低于对照组,矛盾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ADHD组在进食时间、户外活动时间、视屏时间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单亲家庭(OR=8.439,95%CI:2.533~28.119)、重组家庭(OR=7.107,95%CI:2.158~23.398)、幼儿主要照护人为保姆(OR=7.592,95%CI:2.328~24.751)、父亲无业(OR=7.602,95%CI:2.457~23.499)、被责骂≥2次/周(OR=8.484,95%CI:2.268~31.724)、被体罚≥2次/周(OR=11.808,95%CI:2.903~48.056)、矛盾性评分(OR=12.672,95%CI:2.856~56.182)、进食时间长(OR=8.150,95%CI:2.441~27.205)、视屏时间≥1 h/d(OR=7.414,95%CI:2.164~25.378)是ADHD的相关危险因素,亲密度评分(OR=0.347,95%CI:0.234~0.515)、情感表达评分(OR=0.455,95%CI:0.299~0.690)、户外活动时间>60 min/d(OR=0.301,95%CI:0.161~0.563)是ADHD的相关保护因素(P<0.05)。 结论 ADHD患儿家庭关系表现为亲密度及情感表达少、矛盾性高,生活方式多为进食时间及视屏时间长、户外活动时间短,且家庭结构、幼儿主要照护人、父亲职业、被责骂情况、被体罚情况、家庭关系、生活方式是其影响因素,临床可据此制定相关干预措施,以改善患儿身心健康。
  • 论著
    周峰, 虞慧婷, 范和玉, 王春芳
    实用预防医学. 2023, 30(10): 1223-12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3.10.016
    目的 分析和描述上海市新生儿低出生体重(low birth weight,LBW)发生率的产妇年龄、产婴时期和产妇出生队列效应及其特点。 方法 收集覆盖全市所有接产机构报告的2015—2021年单胎新生儿出生登记信息;基于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应用STATA的apc_ie模块分别估计产妇年龄、产婴时期和产妇出生队列对上海市单胎新生儿LBW发生率的影响效应。 结果 该地产妇的年龄效应表现为25~31岁组RR值均低于1(相应P均<0.05),38~42岁组RR值均>1(除40~41岁组外,相应P<0.05);非本地产妇24~32岁组RR值均低于1(相应P均<0.05),37~42岁组RR值均>1(相应P均<0.05);年龄别RR随年龄增加而增大。两类产妇人群的产婴时期效应表现为2015—2017年的RR值均低于1(相应P均<0.05),2020—2021年RR值均>1(相应P均<0.05);时期别RR呈逐年上升。两类产妇人群出生队列效应表现为大部分队列别RR的P均>0.05。2015年以来两类产妇人群高龄比例呈上升趋势,其变化特征与时期别RR相似。 结论 逐年上升的高龄产妇比例是上海市新生儿LBW发生率上升的重要原因,有关部门应不断完善生育相关福利政策,以降低高龄生育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