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06-3110
CN 43-1223/R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32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25-08-15
  

  • 全选
    |
    专题报道——食源性疾病防治
  • 屈敏文, 杨妮, 程思杰, 刘凤姣, 刘奕言, 胡满丽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8): 897-90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8.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常德市市售肉类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的污染情况及分子特征。方法 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GB 4789.30-2016)检测2020—2022年291份肉类食品中的Lm并采用全基因组测序方法进行相关性和分子特性研究。结果 Lm检出率为25.09%,73株Lm中1株来自定型包装的羊肉片,其余则全部来自散装肉类食品,不同肉类中调理肉检出率最高(55.38%),不同场所中超市检出率最高(38.81%)。全基因组测序分析表明:73株Lm包含两种谱系,谱系Ⅰ(20.55%)和谱系Ⅱ(79.45%);血清基因型对应了4种血清型,1/2a(56.16%)、1/2c(23.29%)、1/2b(19.18%)和4b(1.37%);19种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以ST9(23.29%)、ST8(17.81%)和ST121(12.33%)为主;73株Lm均携带mprF、lin、norB和FosX耐药基因,其中6株携带tet(M)基因,均为ST155;1株携带ANT(6)-la+ErmB+catA8+dfrG+APH(3’)-llla+IsaE+tet(S)基因,为ST9;均检出LIPI-1、inlA、inlB、inlC、inlF、inlJ、inlK等基因和压力生存岛中至少一种基因,未见LIPI-3和LIPI-4。结论 常德市市售肉类食品检出的Lm ST型别多样,存在优势血清型和ST型,携带多种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应加强后续监测。
  • 肖维洁, 苏玮玮, 阮元, 赵江, 张强, 杨彦玲, 刘志涛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8): 902-90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8.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对2018—2022年云南省野生菌中毒事件进行分析,为野生菌中毒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云南省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资料,对2018—2022年云南省野生菌中毒事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采用ArcGIS 10.8软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 2018—2022年云南省共发生野生菌中毒事件3 761起,中毒14 254人,死亡123人,病死率0.86%(123/14 254)。主要集中在6—10月,中毒事件起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分别占5年总数的93.41%(3 513/3 761)、91.89%(13 098/14 254)、97.56%(120/123)。家庭为主要暴发场所,占中毒事件起数的90.45%(3 402/3 761)。昆明市、玉溪市、文山州野生菌中毒起数占全省的48.39%(1 820/3 761)。云南省野生菌中毒事件具有空间聚集性,高-高聚集区分别为澄江市、华宁县、江川区、石林彝族自治县、广南县和砚山县。结论 野生菌中毒事件的发生具有空间聚集性,应深入中毒高发地区,入户宣传、精准防控。
  • 张玲玲, 刘志德, 谭敏华, 周志华, 吴剑阁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8): 907-91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8.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1—2023年衡阳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特征,为预防食源性疾病暴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23年衡阳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1—2023年衡阳市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408起,发病3 196人,住院1 484人,死亡6人。5—9月是食源性疾病暴发高峰期,事件数和发病人数分别占71.32%和76.19%。毒蘑菇引起的事件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43.14%和66.67%;微生物引起的发病人数和住院人数最多,分别占43.71%和39.62%,沙门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和副溶血性弧菌是主要的致病菌。发生在家庭的事件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63.24%和100.00%;发生在餐饮服务场所的发病人数和住院人数最多,分别占64.39%和61.79%,农村宴席和餐馆是主要的暴发场所。结论 夏秋季是衡阳市食源性疾病暴发高峰期,毒蘑菇是家庭食源性疾病主要致病因素,微生物是餐饮服务场所主要致病因素。建议在高峰季节做好监测预警、风险评估、监督管理、健康教育和医疗救治等工作。
  • 毕彦伟, 张思远, 张慧玲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8): 912-9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8.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4—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收集2014—2023年锡林郭勒盟食源性疾病暴发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4—2023年锡林郭勒盟共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60起,累计发病425人,无死亡病例。暴发事件集中在6—8月,共报告28起,占46.67%。多伦县、锡林浩特市和二连浩特市报告事件数最多,共报告39起,占65.00%。蔬菜及其制品为主要原因食品,共报告16起,占26.67%。致病因子明确的事件31起,其中微生物性因素15起,沙门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和诺如病毒是主要致病菌;有毒植物及其毒素12起,主要是菜豆中毒。发生在家庭的暴发事件占45.00%,单起事件发病人数小于10人的占81.67%。结论 2014—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食源性疾病暴发集中在夏秋季节。蔬菜及其制品为主要原因食品,家庭是主要发生场所,致病因子明确的事件中以微生物因素为主,其次是有毒植物及其毒素。
  • 论著
  • 王铭韩, 王昕, 卫兰, 吕秋莹, 房师松, 吴永胜, 梅树江, 邓晓伟, 余宏杰, 杨娟, 冯铁建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8): 916-92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8.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估计2016—2019年深圳市季节性流感相关超额死亡负担,为完善流感防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6—2019年深圳市死因监测数据和流感病原学监测数据,拟合广义线性回归模型,估计深圳市不同流感季、年龄组和毒株型别的流感相关超额死亡。结果 2016—2019年,深圳市年均流感相关全死因超额死亡率为2.86(95%CI: 2.24~3.63)/10万;流感相关呼吸及循环系统疾病超额死亡率为2.56(95%CI:2.03~3.23)/10万。88.9%的流感超额死亡发生在≥60岁老年人中,老年人年均流感相关全死因超额死亡率为84.65(95%CI: 66.94~106.82)/10万、流感相关呼吸及循环系统疾病超额死亡率为77.93(95%CI:61.65~98.07)/10万。对于全死因和呼吸及循环系统疾病,B型流感相关超额死亡率分别为1.61(95%CI:1.22~2.07)/10万、1.22(95%CI: 0.93~1.56)/10万,高于A(H3N2)和A(H1N1)pdm09。结论 尽管深圳市全年龄组流感相关超额死亡偏低,但≥60岁人群的流感相关超额死亡率仍较高,流感引起的超额死亡主要发生在该人群。应加强老年人流感防控,尤其是提高该人群的流感疫苗接种率。
  • 邓海斌, 屈敏文, 王辉, 谢朝梅, 程思杰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8): 924-9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8.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分离自感染性腹泻患者粪便的霍乱弧菌分离株(HL-1)和患者前期食用相同来源蟹体的霍乱弧菌分离株(HL-2)进行鉴定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方法 对HL-1与HL-2进行分离培养、血清学鉴定、飞行时间质谱鉴定、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定、生化及耐药性测试和全基因组测序。依据基因组序列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代谢通路、毒力基因、耐药基因分析。结果 确认HL-1和HL-2为非O1/O139群霍乱弧菌(non-O1/non-O139 Vibrio cholerae,NOVC),两者基因组相似度为98.85%,均不具有ctxAB和tcp毒力基因,在血平板上培养均产生明显β溶血环。分型结果显示HL-1为ST-684型,HL-2为ST-173型,与浙江省7株分离株同型。药敏实验结果显示,选取的17种药物中,HL-1仅对粘菌素和链霉素具有抗性;HL-2对其中7种具有抗性。结论 HL-1与HL-2在基因位点和表型上存在差异,HL-1倾向于孤立种群,HL-2可能来源于江浙地区。核酸检测和飞行时间质谱在细菌性感染突发事件的快速处置中具有独特优势。
  • 程琬然, 刘文敏, 张瑞, 白雨, 周翠萍, 杨来宝, 薛曹怡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8): 930-9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8.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9—202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不同流感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报告发生率特征,评价流感疫苗安全性。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19—202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不同流感疫苗AEFI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9—202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流感疫苗AEFI共报告595例,报告发生率为107.68/10万剂,其中,一般反应590例(99.16%)、异常反应2例(0.34%)、偶合症2例(0.34%)、心因性反应1例(均0.17%)。分析不同流感疫苗AEFI,四价灭活流感疫苗(quadrivalent inactivated influenza vaccine,IIV4)报告486例(81.68%),三价灭活流感疫苗(trivalent inactivated influenza vaccine,IIV3)报告109例(18.32%),IIV4的AEFI报告发生率(125.04/10万剂)高于IIV3(66.51/10万剂)。IIV4在不同性别、年龄、剂次、症状(局部红肿、局部硬结、其他症状)的AEFI报告发生率均高于IIV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9—202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流感疫苗的AEFI以一般反应为主,安全性良好;IIV4的AEFI报告发生率在大部分情况下均高于IIV3,值得关注。
  • 黄成伟, 梁长威, 梁夏楠, 闭志友, 曾毅, 劳雪琼, 潘利花, 姚彦锋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8): 934-93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8.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南宁市儿童重点活动场所手足口病流行高峰期相关肠道病毒污染情况,为实施社区精准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2021年4—6月、9—10月选取南宁市辖区内六类儿童重点活动场所开展手足口病肠道病毒污染情况调查,采集活动场所内儿童易触碰部位的涂抹样本,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样本进行手足口病肠道病毒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采集15 490份外环境涂抹样品中,肠道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为0.74%,其中发热门诊(诊室)、儿科门诊(病房)、预防接种门诊、托幼机构、儿童游乐场和公共厕所采集外环境标本分别为2 515、2 515、2 675、2 675、2 555和2 555份,阳性率分别为0.87%、1.03%、1.31%、0.64%、0.31%和0.23%。预防接种门诊阳性率最高,公共厕所阳性率最低,不同活动场所肠道病毒阳性率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122,P<0.001)。其他肠道病毒阳性率最高,各病原体类型阳性率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799,P<0.001)。4月份肠道病毒阳性率最高,9月份最低,不同月份肠道病毒阳性率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177,P=0.001)。结论 南宁市手足口病流行期,儿童关联的重点活动场所外环境中存在肠道病毒不同程度的污染,在流行季节应加强对这些活动场所开展环境消毒。
  • 杨风刚, 姚红为, 白银, 鲁国, 时兴华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8): 938-9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8.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膳食炎症指数(dietary inflammatory index,DII)与老年人群脑卒中后衰弱之间的关联,为预防和治疗脑卒中后衰弱提供思路。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基于2011—2018年美国国家健康营养调查(the US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老年脑卒中人群数据,依据衰弱指数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衰弱组,计算DII并收集相关协变量数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被用于分析DII和脑卒中后衰弱的关联性,构建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line,RCS)模型以明确DII和脑卒中后衰弱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共纳入1 34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检出衰弱患者719例,衰弱发生率为53.66%。总体DII中位数为1.32,衰弱组DII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719,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调整所有协变量后,DII升高仍与较高的衰弱发生率显著相关(OR=1.463~1.886,P<0.05),趋势性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CS模型显示DII与老年人群脑卒中后衰弱呈正向线性相关(非线性P=0.376)。结论 老年人群脑卒中后衰弱发生率较高,DII与衰弱风险增高相关,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有利于预防衰弱的发生。
  • 郭佩俊, 白宝宝, 李向春, 高雅, 杲柏呈, 李瑶, 刘静, 张艳萍, 韩宇, 武玉梅, 李慧, 杨景元, 杨虹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8): 944-9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8.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内蒙古自治区新报告HIV/AIDS分子传播网络特征,精准定位与该地区HIV-1流行相关的关键人群。方法 收集内蒙古自治区2021年新报告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的血浆样本,提取HIV RNA,病毒pol区基因扩增,构建系统进化树,应用HIV耐药数据库进行耐药分析,HIV-TRACE构建分子传播网络。结果 共获得343条HIV序列,主要基因型为CRF01_AE(46.65%)和CRF07_BC(40.52%),传播耐药率为8.16%(28/343),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和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耐药率分别为7.58%和1.46%。以1.1%基因距离阈值构建分子传播网络,入网率为34.40%(118/343)。不同职业、不同亚型和不同地区的入网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网络成簇总连接度为200。不同组别中成簇比例最高的为CRF01_AE、同性性传播人群、30~50岁年龄组和赤峰市。结论 应加强对网络中大分子簇的监测,建立动态分子传播网络,对活跃的高危人群采取精准防控。
  • 黄红艳, 高西西, 茅新蕾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8): 949-9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8.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医延迟情况及影响因素,并探讨预防策略,为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医时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2022年7月—2023年7月温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6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纳入研究,收集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及就医延迟情况,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医延迟的影响因素。结果 46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延迟就诊共304例,延迟就诊率为64.96%。经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地为农村(OR=1.868,95%CI:1.016~3.437)、独居(OR=1.885,95%CI:1.041~3.414)、首发症状严重程度较轻(OR=1.853,95%CI:1.025~3.350)、疾病认知水平较差(OR=1.876,95%CI:1.032~3.410)、医患沟通不畅或信息错误(OR=1.925,95%CI:1.028~3.605)、发病时间18:00~23:59(OR=1.835,95%CI:1.023~3.291)、00:00~05:59(OR=1.870,95%CI:1.037~3.374)、首诊医院为村卫生室(OR=1.802,95%CI:1.053~3.083)、乡镇卫生院(OR=1.775,95%CI:1.054~2.990)均为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医延迟的危险因素,发病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US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越高(OR=0.859,95%CI:0.800~0.922)、健康素养评分越高(OR=0.877,95%CI:0.809~0.951)有利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时就医。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医延迟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可据此筛选可能发生就医延迟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高危患者并采取相应预防对策,以缩短就诊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 杨帆, 常利涛, 黄达峰, 安维维, 刘宏, 代丽梅, 韦蝶心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8): 954-9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8.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2021年云南省儿童青少年近视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近视防控策略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1年9—12月,抽取云南省16个州(市)共75 679名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和屈光检测,小学四年级及以上学生需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21年云南省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为47.74%,并且随学段增长而升高。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生(OR=1.632)、初中或高中(OR=1.887,3.362)、平均每天做作业时间1~2 h或≥2 h(OR=1.116,1.363)、经常/总是在阳光直射下看书或电子屏幕(OR=1.186)、夜晚读写同时使用台灯和顶灯(OR=1.150)、持续近距离用眼时长≥0.5 h(OR=1.238)、睡眠不足(OR=1.217)、父母一方或双方均近视(OR=1.928,2.466)是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危险因素,少数民族(OR=0.771)、课间休息在户外(OR=0.871)、家长限制看电子产品(OR=0.876)、读写时眼睛经常/总是离书本一尺(OR=0.837)、平均每天看电视时间<1 h或≥1 h(OR=0.886,0.802)、每天白天户外活动时间≥2 h(OR=0.948)是儿童青少年近视的保护因素。结论 云南省儿童青少年近视情况不容乐观,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发展。
  • 崔翔宇, 曹海涛, 刘斌达, 张博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8): 959-9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8.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ω-3和ω-6不饱和脂肪酸与成年人群脑卒中风险之间的关系,为脑卒中的预防与管理提供证据。方法 基于2017—2020年美国国家卫生与营养调查数据库作横断面分析,收集成年参与者膳食及疾病问卷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膳食ω-3、ω-6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及ω-6/ω-3摄入比例与脑卒中风险之间的关系,构建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line,RCS)模型以明确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共纳入2 414例成年参与者,检出脑卒中133例,脑卒中患者ω-3不饱和脂肪酸膳食摄入量低于对照组(未患脑卒中人群),ω-6/ω-3摄入比例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ω-6不饱和脂肪酸膳食摄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ω-3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的增加与脑卒中风险降低相关(OR=0.856,95%CI:0.742~0.987,P=0.033),而ω-6/ω-3摄入比例增加(OR=1.062,95%CI:1.001~1.126,P=0.046)是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CS模型结果显示,随着ω-3不饱和脂肪酸摄入剂量的增加,脑卒中风险逐渐降低,在2.50 g/d时达到最低点;ω-6/ω-3摄入比例与脑卒中风险呈正向线性相关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膳食推荐范围内,ω-3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的增加可以降低脑卒中风险,且降低ω-6/ω-3摄入比例有助于预防脑卒中。
  • 朱家佳, 苏柳芊, 田庆庆, 李佳霜, 龙鼎新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8): 965-9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8.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了解2019—2023年贵阳市云岩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监测情况,为疫苗接种安全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免疫规划AEFI监测系统和贵州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AEFI个案和疫苗接种剂次,采用χ2检验分析各组AEFI报告发生的差异情况。结果 2019—2023年贵阳市云岩区共报告AEFI 1 423例,报告发生率为41.04/10万剂。其中一般反应1 409例,报告发生率为40.63/10万剂;异常反应报告5例,报告发生率为0.14/10万剂。AEFI以0~1岁年龄段最多,共951例,占比66.83%。AEFI报告发生率排名前5的疫苗分别为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285.50/10万剂)、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213.88/10万)、重组带状疱疹疫苗(181.52/10万剂)、无细胞百白破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diphtheria, tetanus, acellular pertussis and 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 conjugate combined vaccine,DTaP-Hib)(179.79/10万剂)、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diphtheria, tetanus, acellular pertussis, inactivated poliomyelitis and 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 conjugate combined vaccine,DTaP-IPV-Hib)(154.84/10万剂)。92.55%的AEFI发生在接种疫苗后0~1 d。 结论 2019—2023年贵阳市云岩区AEFI以一般反应为主,疫苗接种安全性良好。
  • 调查研究
  • 向泉, 刘天, 秦周, 阮德欣, 李承龙, 雷力, 王静, 张安强, 苏斌, 陈茂义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8): 970-97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8.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描述2例猴痘确诊病例的发病和就诊经过、流行病学特征以及疫情处置过程,总结疫情处置经验,为今后猴痘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发病情况及暴露史,确定感染来源。按照方案对病例密切接触者开展管理,追踪其发病情况。结果 2例病例均为男男性行为人群,发病前无国际旅居史,在国内有同性性行为史。其中1例病例追踪到感染来源,在获知其感染来源确诊猴痘的信息后主动告知流行病学史后被确诊。2例病例共判定密切接触者6人,均未发病。结论 男男性行为是引起猴痘疫情传播的高危暴露方式,家庭成员、同学、室友等一般生活接触者发病风险较低,疫情控制的重点在性伴等高危暴露者的追踪和管理。
  • 王嘉琪, 苏静霞, 张丽, 黄思敏, 周晓萍, 陆晓兰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8): 974-9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8.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老年衰弱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22年1—8月在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住院且年龄在65岁及以上患者的基本信息和实验室检查数据,根据Frail量表分为衰弱组和非衰弱组,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探讨衰弱的影响因素及预测价值。结果 纳入的105例患者中衰弱组有57例(54.29%),非衰弱组有48例(45.7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232,95%CI:1.096~1.385,P<0.001)、营养风险(OR=17.053,95%CI:4.325~67.241,P<0.001)、红细胞分布宽度(OR=2.757,95%CI:1.149~6.615,P=0.023)是老年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载脂蛋白A1(OR=0.024,95%CI:0.001~0.399,P=0.009)是衰弱的保护性因素。多项指标联合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949(95%CI:0.904~0.994),约登指数为0.574,敏感度为93.8%,特异度为91.2%。结论 年龄、营养风险、红细胞分布宽度、载脂蛋白A1与老年衰弱密切相关,早期识别衰弱的高危人群并进行临床干预有助于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 郑新磊, 郭红丽, 王霞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8): 979-98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8.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后居家康复训练患者二次卒中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2月于运城市中心医院就诊后居家开展康复训练的1 22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基本临床资料以及出院后随访1年内卒中复发情况,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二次卒中将研究对象分为发生组、未发生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后居家康复训练患者发生二次卒中的影响因素,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准曲线、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模型的效能。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 188份,1 188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居家康复训练患者发生二次卒中128例,发生率为10.77%;发生组与未发生组两组文化程度、是否合并糖尿病、主要照护人文化水平、病灶数量、尿酸、D-二聚体、碱性磷酸酶、自我效能、是否合并抑郁、社会支持水平、是否接受延续护理、健康知识水平、康复锻炼依从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酸(OR=1.458,95%CI:1.097~1.937)、D-二聚体(OR=1.379,95%CI:1.080~1.763)、碱性磷酸酶(OR=1.422,95%CI:1.148~1.761)水平越高、合并抑郁(OR=7.303,95%CI:1.777~29.999)是缺血性脑卒中后居家康复训练患者发生二次卒中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OR=0.307,95%CI:0.135~0.697)、主要照护人文化水平高中及以上(OR=0.207,95%CI:0.071~0.601)、自我效能中高水平(OR=0.581,95%CI:0.406~0.832)、社会支持中高水平(OR=0.514,95%CI:0.314~0.840)、接受延续护理(OR=0.246,95%CI:0.097~0.622)、健康知识中高水平(OR=0.575,95%CI:0.384~0.863)、康复锻炼依从性中高水平(OR=0.276,95%CI:0.129~0.590)是缺血性脑卒中后居家康复训练患者发生二次卒中的保护因素,利用上述11个独立因素构建缺血性脑卒中后居家康复训练患者二次卒中发生风险Nomogram预测模型,该模型ROC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61(95%CI:0.943~0.978),证实该模型有良好的预测效能;校准曲线显示该模型预测概率与实际观测结果基本一致,DCA结果显示在0.39~0.98阈概率范围内都具有较高的临床正向净获益。结论 文化程度、主要照护人文化水平、尿酸、D-二聚体、碱性磷酸酶、自我效能、是否合并抑郁、社会支持水平、是否接受延续护理、健康知识水平、康复锻炼依从性是缺血性脑卒中后居家康复训练患者发生二次卒中的影响因素,根据上述因素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具有可靠预测价值。
  • 毛利丹, 陈姗姗, 赵春, 魏利锋, 傅慧慧, 胡慧, 陈文龙, 王金玲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8): 985-98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8.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余姚地区7~12岁儿童矮小症的患病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儿童矮小症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以余姚地区的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儿童矮小症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余姚地区7~12岁儿童的矮小症检出率为3.36%,男性、女性儿童矮小症检出率分别为3.12%、3.63%,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8、9~10、11~12岁儿童矮小症检出率分别为3.03%、3.58%、3.50%,不同年龄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亲/母亲身高过矮(OR=1.239/1.280,95%CI:1.042~1.472/1.012~1.620)、家族性矮小症病史(OR=3.077,95%CI:1.531~6.183)和缺乏体育锻炼(OR=1.513,95%CI:1.205~1.899)是儿童矮小症发病的危险因素(均P<0.05),出生时体重、身高也是儿童矮小症发病的影响因素(P<0.05);校正父亲和母亲身高、出生时体重和出生时身高混杂因素后,家族性矮小症病史和缺乏体育锻炼仍是矮小症的危险因素,两者与矮小症存在相加和相乘的交互作用,该协同效应是两者单独效应之和的2.89倍,显示出罹患矮小症的风险是其他因素导致患病风险的4.55倍,矮小症患者中有51%的病例可归因于该协同作用。结论 余姚地区7~12岁儿童矮小症检出率相对较低,父、母亲身高、家族性矮小症病史、出生时体重、出生时身高和体育锻炼是儿童矮小症发病的影响因素,家族性矮小症病史和缺乏体育锻炼交互作用均与矮小症的患病风险增加有关。
  • 陈艳芳, 宋婷, 殷蕾, 陈典典, 邓琼燕, 何莎, 殷黎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8): 989-9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8.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岳阳市岳阳楼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对居民健康认知与行为的改善效果,为优化慢性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2017和2024年岳阳楼区两次慢性病防控社会影响因素调查数据,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以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为协变量进行1:1最邻近匹配,平衡基线特征后对比分析2年居民慢性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居民健康行为等健康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共纳入4 413例(2017年)、3 513例(2024年)18岁以上居民,匹配后获3 149对均衡样本。匹配后两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24年血压、血糖、腰围知晓率分别为86.79%、80.34%、46.36%,较2017年显著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认为多吃盐会影响健康的知晓率由2017年的77.71%上升至2024年的8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52,P=0.028),食品营养标签知晓率从2017年的38.17%上升至44.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93,P<0.001),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知晓率(97.14% vs. 88.85%)和讲座参与率(60.88% vs. 34.96%)均显著提高(P<0.001)。吸烟率从24.48%降至20.61%,饮酒率从22.10%降至12.07%(P<0.001),谷类、蔬菜、鸡蛋、奶类摄入达标率上升(P<0.001),2024年睡眠6~9 h和睡眠状况非常好比例均较2017年有所上升(P<0.001)。结论 岳阳楼区慢性病防控示范区建设有效提升了居民健康认知和部分健康行为,但深层生活习惯改善仍有空间。建议持续强化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巩固示范区防控成效。
  • 陈霞, 林森钦, 强旭钊, 韦永光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8): 993-99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8.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糖尿病患者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3年7月在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进行住院治疗的50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主观整体评估法(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对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调查,并根据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营养良好组及营养不良组,比较营养良好组及营养不良组的性别、年龄、吸烟、饮酒状况、糖尿病肾病病程及严重程度,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糖尿病肾病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50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24.70%,≥65岁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28.14%)高于<65岁的患者(19.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7,P=0.033)。不同性别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6,P=0.397)。营养良好组与营养不良组病程、并存疾病、吸烟、饮酒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不良组糖尿病Ⅳ期和V期所占比例高于营养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521,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OR=1.653,95%CI:1.060~2.578)、糖尿病Ⅳ期(OR=2.005,95%CI:1.207~3.331)和Ⅴ期(OR=4.038,95%CI:2.289~7.124)是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高龄、糖尿病肾病严重程度较高的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概率较大,临床上需重点关注此类人群。
  • 方艳, 丁雯, 汪姗姗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8): 996-100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8.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学龄前自闭症儿童看护人连带病耻感潜在剖面类型及影响因素,为卫生健康部门制定看护人连带病耻感改善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于2023年1—12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铜陵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10例学龄前自闭症儿童看护人为调查对象,调查其基本情况、心理弹性、社会支持以及患儿基本情况,利用潜在剖面分析(latent profile analysis,LPA)探索连带病耻感潜在剖面类型,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连带病耻感潜在剖面类型的影响因素。结果 看护人连带病耻感得分均值为(49.55±9.53)分,可分为“低连带病耻感组”(22.86%)、“中连带病耻感组”(6.19%)及“高疏离被污名者-歧视体验组”(70.95%)3个潜在剖面。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心理弹性(OR=0.789,95%CI:0.700~0.889)是“中连带病耻感组”的影响因素;日均看护患儿时间≤12 h(OR=0.023,95%CI:0.003~0.159)、心理弹性(OR=0.781,95%CI:0.701~0.869)、社会支持(OR=0.806,95%CI:0.728~0.892)是“高疏离被污名者-歧视体验组”的影响因素。结论 学龄前自闭症儿童看护人连带病耻感存在异质性,可分为3个潜在剖面,且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及日均看护患儿时间是潜在剖面的影响因素,卫生健康部门应重点关注心理弹性低、社会支持低及看护患儿时间较久的看护人,加强健康教育与心理支持。
  • 雷军, 周小燕, 何建勇, 刘丽芳, 叶飘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8): 1001-100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8.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眼屈光状况以及发展趋势, 为控制学龄前儿童近视及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于2020年5—6月对丽水城区21所幼儿园4 464名学龄前儿童进行横断面调查,使用伟伦双目屈光筛查仪进行屈光筛查,按《0~6岁儿童眼保健及视力检查服务规范(试行)》进行评估。结果 城区21所幼儿园在园儿童共4 568名,眼屈光筛查4 464名,筛查率97.72%,男童2 348名(52.60%),女童2 116名(47.40%)。学龄前儿童总体眼屈光度为0.63(0.38,0.75)D,各年龄段男、女童眼屈光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童总体眼屈光异常检出591人,检出率13.24%,其中散光检出337人,检出率7.55%,高于近视和远视检出率(0.18%和0.56%);男女童总体眼屈光异常的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χ2趋势=8.987,P=0.003);各年龄段男、女童眼屈光异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童总体可疑远视储备不足检出792人,检出率17.74%;男女童总体可疑远视储备不足的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χ2趋势=4.407,P=0.036),4、5岁男童可疑远视储备不足检出率高于女童(P<0.05)。结论 丽水城区学龄前儿童屈光异常检出率、可疑远视储备不足检出率呈较低水平;要动态观察学龄前儿童可疑远视储备,及时筛查近视高危儿童,开展学龄前儿童眼屈光筛查有重要意义。
  • 实验研究与卫生检验
  • 王敏, 高琼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8): 1004-100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8.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张家界市食用菌样品中分离的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进行病原特征、毒力基因检测以及米酵菌酸分析,了解该菌在本地区食用菌中污染特征,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参照《2024年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对2024年从张家界市农贸市场和超市采集的木耳与蘑菇共50份食用菌进行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的分离鉴定、产毒基因和米酵菌酸检测。结果 50份样品中共11份样品(22.00%)检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其中3份样品中该菌检出bon毒力基因阳性,bon毒力基因阳性的样品由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米酵菌酸,其中1份样品为阳性。结论 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易在食用菌中生长,且有产米酵菌酸风险,需加强对重点食品中该致病菌的风险监测,尤其是携带bon毒力基因菌株的检测。
  • 赵璐, 柳颖秀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8): 1007-10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8.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分析兰溪市呼吸道感染患儿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点,为小儿呼吸道感染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3年3月—2024年1月兰溪市人民医院、兰溪市中医院的923例疑似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多重核酸检测试剂盒检测咽拭子标本,分析患儿病原学分布特点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923例疑似呼吸道感染患儿中,阴性459例,单一感染392例,双重感染72例,共检出非重复病原体536株;检出的病原体中,乙型流感病毒Victoria最多(39.92%,214/536),其次为新型冠状病毒(16.04%,86/536),副流感病毒占比最低(0.37%,2/536),未检出乙型流感病毒Yamagata型、肺炎衣原体、博卡病毒、肺炎链球菌;比较不同性别患儿病原体感染率差异,男性鼻病毒、人偏肺病毒检出率低于女性(P<0.05),其余病原体检出率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原体在不同年龄段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的检出率不同,乙型流感病毒Victoria型在3~<7岁年龄段检出率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腺病毒在<1岁患儿中的检出率高于3~14岁患儿(P<0.05);小儿呼吸道感染高发于秋冬季,占比77.37%(359/464),各病原体检出率的季节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型流感病毒Victoria型是2023年3月—2024年1月兰溪市小儿呼吸道感染主要流行病原体,病原体分布具有一定年龄和季节性特征,秋冬季为主要流行季节,多重PCR技术能快速筛选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类型,有利于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可推广应用。
  • 段雨劼, 陈明, 吴媛妮, 李理, 胡余明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8): 1011-10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8.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蛋黄磷脂与紫苏籽油调节脂代谢及炎症反应的作用,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根据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水平,将50只混合型高脂血症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蛋黄磷脂紫苏籽油低中高剂量组。灌胃给予受试物30 d后观察大鼠血清脂代谢指标和炎症反应等指标。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蛋黄磷脂紫苏籽油中剂量组大鼠血清TC(3.07±0.33)mmol/L、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1(3.22±0.66)和AI2(1.16±0.20)、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B/apolipoprotein A1,ApoB/ApoA1)比值(0.066±0.014)、白细胞介素-6(81.49±9.91)pg/mL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156.67±19.56)ng/L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黄磷脂紫苏籽油高剂量组大鼠血清TC(3.13±0.21)mmol/L、甘油三酯(3.51±0.30)mmol/L、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1(3.44±0.51)和AI2(1.18±0.18)、ApoB/ApoA1(0.067±0.019)、TNF-α(157.50±21.53)ng/L降低,ApoA1(1 205.0±244.5)μg/mL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组大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游离脂肪酸及ApoB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蛋黄磷脂紫苏籽油可调节高脂血症大鼠脂代谢紊乱并减轻炎症反应。
  • 卫生管理
  • 贺君剑, 师灿南, 魏长慧, 张猛, 徐锋, 曹原, 夏俊芬, 胡孟彩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8): 1015-10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8.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6—2022年河南省妇幼保健卫生人力资源现状,从人口、地理维度评价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提出优化配置的合理建议。方法 收集整理2016—2022年河南省18个地市妇幼保健机构卫生人力资源数据,运用集聚度分析法评价妇幼保健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结果 河南省妇幼保健卫生人力资源总量逐年增加,2022年中、高级职称占比达到41.7%,本科以上学历占比达到59.8%。全省各地市妇幼保健卫生人力资源集聚度及其与人口集聚度的比值差异明显。郑州市卫生人力资源的集聚度最高,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的卫生资源集聚度分别达到了3.128、3.068、3.329,三门峡市卫生人力资源集聚度最低,三类人员的集聚度仅为0.369、0.387、0.376;漯河市、济源市卫生人力资源集聚度与人口集聚度比值较高,新乡市、周口市该比值较低;人口密集区和人口稀疏区妇幼保健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不高,但近年来有改善趋势,人口均值区的妇幼保健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较高,且按照人口分布配置较为合理。结论 河南省地市、区域间存在妇幼保健卫生人力资源配置不公平的情况,政府在制定卫生健康规划时应综合考虑人口结构、地理差异、经济发展等因素,建立妇幼保健机构的供需平衡机制,合理整合妇幼保健卫生人力资源。
  • 综述
  • 丁贤彬, 田科, 贾璐僖, 丁睿, 张金菁, 张桂婷, 周莉, 高旸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8): 1021-10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8.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早发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45岁以下人群中急性心肌缺血导致的心肌损伤,表现为心肌肌钙蛋白水平异常升高或下降。早发AMI患者通常传统危险因素少,但家族遗传因素显著,发病突然且预后较差。早发AMI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AMI发生年龄更早。吸烟、肥胖、脂质代谢异常和遗传背景是主要危险因素,遗传因素在早发AMI中扮演重要角色,基因多态性与疾病易感性相关。早发AMI患者预后不佳,高复发率主要因为危险因素控制较差。了解早发AMI流行病学特征,加强早发AMI预警监测、早期筛查,发现和干预高危人群,为患者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和开展随访,提供健康指导、心脏康复、药物治疗等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至关重要,对降低早发AMI发生率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