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ISSN 1006-3110
CN 43-1223/R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3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5-02-15
  

  • 全选
    |
    专题报道——艾滋病防治
  • 李娜, 范吉祥, 邱柏红, 黄黎宁, 李紫璇, 吴丹, 胡彦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2): 129-1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2.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4—2023年吉林省同性性传播HIV/AIDS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趋势,为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4—2023年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现住址为吉林省的同性性传播HIV/AIDS疫情资料;使用Joinpoint软件构建以年度为自变量、报告病例数/构成比为因变量的线性回归模型探索其流行趋势。结果 2014—2023年吉林省累计报告同性性传播HIV/AIDS病例8 867例,2016—2023年呈下降趋势(APC=-6.42%,P=0.030)。吉林省9个市(州)每年均有同性性传播HIV/AIDS病例报告,累计报告病例数排名前两位是长春市(4 890例,占55.15%)和吉林市(1 001例,占11.29%),各市(州)报告病例数变化趋势不一致。病例主要分布于25~49岁年龄组(5 364例,占60.49%),≥50岁年龄组构成比呈单调上升趋势(APC=5.66%,P<0.001)。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居多(3 541例,占39.93%),2014—2018年构成比呈小幅上升趋势(APC=4.77%,P=0.043)。婚姻状况以未婚为主(5 754例,占64.89%),离异或丧偶构成比呈小幅单调上升趋势(APC=2.20%,P=0.002)。首次CD4<200个/μl占31.23%(2 558/8 192),构成比呈单调上升趋势(APC=3.70%,P=0.001)。结论 2016—2023年吉林省同性性传播艾滋病疫情虽呈下降趋势,但晚发现比例较高,应重点关注近年发病呈上升趋势的≥50岁组和离异丧偶的男男性行为人群,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综合性防控工作。
  • 金屡华, 唐慧玲, 王凤英, 朱珂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2): 133-13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2.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金华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的HIV非职业暴露后预防(nonoccupational postexposure prophylaxis,nPEP)使用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 在2022年4—6月采用滚雪球抽样法招募≥18岁、自述最近一年内有过男男同性肛交性行为者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性行为史、吸毒史、性病史、综合干预服务、nPEP使用意愿及可能的影响因素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研究对象nPEP使用意愿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招募461例调查对象,将知晓nPEP的402例MSM纳入分析,以年龄25岁以上(80.10%)、未婚(62.19%)、外省户籍(55.97%)、在本地居住时间2年以上(60.45%)为主。调查对象主要通过社会组织获取nPEP相关信息(47.01%),愿意使用的比例为87.56%(352/402),使用过的比例为9.45%(38/4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25岁以上(OR=2.224,95%CI:1.049~4.713)、通过社会组织和网络媒体获取nPEP相关信息(OR=2.856,95%CI:1.296~6.295;OR=2.860,95%CI:1.139~7.182)者对nPEP的使用意愿更高。结论 金华市MSM人群对nPEP使用意愿较高,年龄、获取nPEP相关信息的途径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建议重点关注青少年MSM,改善社会支持环境,通过社会组织和网络媒体开展nPEP宣传推广,提高医疗机构nPEP门诊服务可及性和服药者依从性。
  • 李晶, 贺莉萍, 陈曦, 戴媚霞, 彭龙女, 赵萧钰, 江艳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2): 138-1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2.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大学生HIV自我检测意愿的影响因素,为推动高校艾滋病防控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湘南学院2022年7—8月在校的1 015名大学生进行横断面研究。基于健康信念模式(health belief model,HBM)理论编制问卷,调查HIV自我检测意愿状况,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1 015名研究对象中,688人(占67.8%)有过性行为,发生无保护性行为的人数为154人(占15.2%),其中无保护性行为且愿意接受HIV自我检测人数为27人(占2.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2=7.904,P=0.005)、未接受过相关的艾滋病防治知识2=4.272,P=0.039)、已婚2=29.935,P<0.001)、同性恋2=16.983,P=0.001)、3个以上性伴侣者2=35.109,P<0.001)、感知疾病威胁(t=-3.127,P=0.002)、行动线索(t=1.791,P=0.007),与HIV自我检测意愿有关。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行动线索对HIV自我检测意愿有直接正向作用,路径系数为0.08,而感知疾病威胁对HIV自我检测意愿有直接负向作用,路径系数为-0.13;感知到益处对HIV自我检测意愿有间接正向作用,总效应为0.025。结论 在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中,需要加强对艾滋病知识和自我检测的认知宣传,提高HIV自我检测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促进艾滋病防控工作的开展。
  • 石波, 陈怀良, 江灿, 马萍, 王国利, 陈瑾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2): 144-1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2.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HIV感染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双性性行为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2个社会组织招募调查对象,使用问卷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分别采用χ2t检验对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进行组间比较,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IV感染MSM双性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751名HIV感染MSM完成了问卷调查,17.04% (128/751) 报告近6个月有双性性行为。其中,59.38%(76/128)报告近6个月与异性发生无保护性行为,25.78%(33/128)报告近6个月与同性发生无保护性行为。调查对象中,24.63%(185/751)有抑郁症状,11.85%(89/751)有焦虑症状,艾滋病污名化感知总分为(44.14±6.44)分, 74.43%(559/751)报告近6个月有物质使用,85.75%(644/751)报告近6个月同性性伴≥2个。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婚姻状态为在婚/同居(OR=51.637, 95%CI:24.745~107.752)及性取向为双性恋/异性恋(OR=14.284, 95%CI:6.886~29.626)的MSM近6个月发生双性性行为可能更高;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OR=0.375, 95%CI:0.171~0.820)、污名化感知水平越高(OR=0.953, 95%CI:0.909~0.999)及近6个月有物质使用(OR=0.204, 95%CI:0.096~0.434)的MSM近6个月发生双性性行为可能更低(P<0.05)。结论 HIV感染MSM近6个月双性性行为比例较高,且多数调查对象有多个同性性伴,但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比例较低,有较大的HIV/STDs传播风险,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对该人群风险性行为进行干预。
  • 辛佳盈, 劳云飞, 杨根, 安靓, 王林, 欧阳文婷, 解婷婷, 楼金成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2): 149-15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2.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HIV/AIDS患者确诊后快速启动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对病毒抑制效果的影响,为指导在资源有限的公共环境中快速启动ART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6—2021年首次在云南省进行ART的HIV/AID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从HIV确诊到启动ART不同时间间隔(简称HIV确诊到ART间隔),尤其是30 d内启动ART对病毒抑制的影响。结果 将2016—2021年在云南省接受ART的44 244例HIV/AIDS患者纳入分析,按照HIV确诊到ART间隔分为0 d、1~7 d、8~30 d、31~90 d、91~180 d和181~365 d组,HIV确诊到启动ART时间中位数为10 d,其中有1 917例(4.3%)患者在当天启动ART,17 011例(38.4%)患者在1~7 d内,15 612例(35.3%)在8~30 d,5 899例(13.3%)在31~90 d,2 048例(4.6%)在91~180 d,1 757例(4.0%)在181~365 d内启动ART。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以8~30 d组为参考组,0 d组(aOR=1.278,95%CI:1.077~1.509)、31~90 d组(aOR=1.281,95%CI:1.150~1.426)、91~180 d组(aOR=1.448,95%CI:1.237~1.689)、181~365 d组(aOR=1.744,95%CI:1.488~2.037)是病毒抑制失败的危险因素,发生失败的风险增加。1~7 d和8~30 d组病毒抑制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P=0.983),但均显著低于30 d以上组(1~7 d与30 d以上组: χ2=61.532,P<0.001;8~30 d与30 d以上组: χ2=59.504,P<0.001)。结论 HIV确诊到ART间隔是病毒抑制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资源有限的地区,可将入组时间间隔定为1~30 d内入组,需特别关注当天入组患者的依从性教育。
  • 论著
  • 石学香, 赵婷, 王文成, 李传秀, 刘健康, 杨晶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2): 155-1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2.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青岛市居民主要食品中总汞含量水平,对居民通过膳食途径暴露于总汞的健康风险进行初步评估。方法 2018—2022年在全市10个区市随机采集9大类1 791份食物样品,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 (GB/T 5009.17-2021)为依据测定食品中总汞的含量,结合居民膳食消费量,比照总汞的每周耐受摄入量(provisional tolerable weekly intake,PTWI)及安全限值(margin of safety,MOS)进行总汞的单因子污染指数的计算与慢性膳食暴露评估。结果 1 791份样品中总汞检出率为71.30%,超标率为0.89%,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 024.982,P<0.05)。水产品及其制品总汞含量最大值和均值分别为496、21.13 μg/kg,共有3种食物类别检测出总汞含量超标,分别为蔬菜及其制品(1.01%)、乳及乳制品(1.79%)、特殊膳食用食品(4.86%)。消费量均值最高的食品类别主要为蔬菜及其制品(130.08 g/d)、谷物及其制品(127.42 g/d)和乳及乳制品(110.58 g/d)。9类食品中5类Pi<0.2,9类食品MOS值均>1,周总汞暴露量均低于PTWI值,周总汞暴露的贡献率最高的食品类别为水产品及其制品(10.94%)。结论 青岛市居民主要食品中,总汞的膳食暴露水平均为人体可接受的安全水平,但因水产品及其制品的居民膳食总汞贡献率均最高,需警惕此类食品中膳食总汞暴露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 武多多, 金艳辉, 岳宣志, 李欢, 张雯宇, 贾芯芮, 范耀春, 冯晓冬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2): 159-16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2.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包头市大气中PM2.5中重金属及类金属的污染特征,分析主要来源,评估其健康危害水平。方法 监测包头市城区2021年10月—2022年9月的大气PM2.5浓度,分析其质量浓度特征及变化规律。运用正定矩阵因子分析(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PMF)模型探讨其来源和健康风险评价模型探讨其健康风险。结果 参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两采样点PM2.5浓度日均值均高于限值,As在冬季的浓度高于限值,Cr超标情况较为严重。供暖期的污染较非供暖期更为严重。包头市大气PM2.5中12种元素主要来源于复合源。本次研究中非致癌风险较低,成人全年存在潜在致癌风险,儿童在冬季存在潜在致癌风险,人群在供暖期的健康风险更高。结论 包头市大气PM2.5超标严重,尤其在供暖期,需要重点关注工业冶金、扬尘及交通等污染源,非致癌风险在可接受水平之内,致癌风险较高需引起关注。
  • 张成, 洪忻, 周楠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2): 166-17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2.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南京市居民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s)高危人群生命质量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高危人群生命质量和加强心血管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南京市居民35~79岁进行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筛查出心血管疾病高危个体,并使用SF-12量表对高危人群进行生命质量评估并计算得分。采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高危人群生命质量的各种因素。结果 剔除缺失值后,在8 800例被确定为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使用SF-12问卷评估健康状况方面,生理健康得分(49.30±7.05)分,心理健康得分(48.16 ± 6.89)分,此外,还发现一些人口统计学对CVDs高危人群的生命质量有显著影响。女性、年龄较大、受教育程度较低和有心血管疾病史的个体表现出较低的得分,是影响高危人群生命质量的因素。结论 CVDs高危人群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超重与肥胖、血脂过高、CVDs病史与生命质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张茜, 王隽渊, 张杰, 郭婷婷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2): 172-17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2.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7—2021年平湖市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结核病重点人群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导出2017—2021年平湖市登记的肺结核患者信息,与1977—2021年平湖市糖尿病患者发病信息进行匹配,将肺结核患者分成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组和单纯肺结核患者组。采用描述性研究分析两组的人口学特征、治疗情况、病原学结果、转归等情况。结果 纳入2017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平湖市肺结核病例843例,其中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136例(16.13%),男性108例,女性28例,男女性别比为3.86∶1,高于单纯肺结核患者组的男女比例(2.27∶1);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组中≥65岁者71例(52.20%),高于单纯肺结核患者组的比例(27.86%,197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组中职业为农民73例(53.68%),高于单纯肺结核患者组的比例(33.95%,240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组中0月序痰检结果阳性患者、病原学检测结果阳性患者比例、治疗疗程一年及以上的患者比例均高于单纯肺结核患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组复治患者13例(9.56%),单纯肺结核患者组复治患者38例(5.37%)。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组就诊发现方式、就诊延误时间、2月末痰检转阴率及治愈或完成疗程情况与单纯肺结核患者组基本一致。结论 2017—2021年平湖市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以≥65岁老年男性人群为主,在肺结核和糖尿病人群中建立双向筛查制度,及时发现共病患者,提高共病患者的治疗成功率。
  • 黄霜, 徐明忠, 胡劲松, 黄渊秀, 张林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2): 176-18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2.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2016—2021年长沙市0~19岁儿童青少年人群伤害死亡情况。方法 资料来源于常规死因监测资料,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伤害死亡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同时应用Joinpoint 4.9软件对主要伤害死因的死亡率时间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2016—2021年长沙市儿童青少年报告伤害死亡1 208例,年均粗死亡率为12.29/10万,年均标化死亡率为12.62/10万。男性高于女性(χ2=98.664,P<0.001)。伤害死亡率总体上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APC=-7.113%,t=-5.736,P=0.005)。伤害死因前3位为溺水、交通事故、意外跌落。不同年龄组伤害首位死因不同,0 岁组为意外机械性窒息,1~4岁为溺水;5~9岁为交通事故;10~14岁为溺水;15~19岁为交通事故。结论 2016—2021年长沙市儿童青少年总体伤害死亡呈现下降趋势,有明显性别差异,溺水和交通事故是长沙市儿童青少年的主要伤害死因,应根据不同人群的伤害类型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 任茜格, 者炜, 张艺, 张俊, 依力夏提·库来西, 方萍, 张妞妞, 廖佩花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2): 181-18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2.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新疆成人常见慢性病共病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慢性病共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8 年新疆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调查资料,采用χ2检验、 χ2趋势检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和随机森林模型分析共病发生影响因素。结果 新疆成人慢性病患病率为76.25%,共病患病率为47.4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45~59岁(OR=2.238)、60~74岁(OR=5.340)以及≥75岁(OR=6.439)、离婚/丧偶/分居(OR=1.501)、低收入(OR=1.388)、有慢性病家族史(OR=1.879)、超重(OR=1.206)和肥胖(OR=1.936)、有中心性肥胖(OR=1.687)、日均睡眠时间<7 h(OR=1.181)和有睡眠障碍(OR=2.000)均是共病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随机森林模型准确度为70.92%,灵敏度71.12%,特异度70.74%,曲线下面积值为0.765,基于基尼系数的变量重要性评分显示,年龄(165.74%)、睡眠障碍(72.41%)是影响共病发生的重要特征。结论 新疆成人慢性病共病患病率较高,应尽早开展人群共病健康教育,实施精准预防管理措施,以有效降低新疆成人共病风险。
  • 江洋, 唐新龙, 余万庆, 张俊, 陈磊, 宋帆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2): 186-19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2.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领悟社会支持对孕产妇抑郁情绪的影响以及焦虑、失眠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2022年5—11月,选取皖西地区6 833例孕产妇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阿森斯失眠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各变量间关系,运用结构方程模型AMOS23.0分析焦虑和失眠在领悟社会支持和抑郁情绪间的中介作用。结果 皖西地区6 833名孕产妇抑郁情绪检出率为52.83%,不同年龄段、孕期阶段、文化程度、家庭月均收入、怀孕情况、有无焦虑以及失眠的孕产妇抑郁情绪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972、90.156、9.919、62.409、61.156、1 770.936、960.153,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孕产妇抑郁量表得分与焦虑量表得分、失眠量表得分均呈正相关,与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得分呈负相关(r=0.598、0.464、-0.457,P<0.01);焦虑量表得分与失眠量表得分呈正相关,与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得分呈负相关(r=0.499、-0.293,P<0.01);失眠量表得分与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得分呈负相关(r=-0.278,P<0.01)。孕产妇领悟社会支持显著负向预测抑郁情绪(β=-0.292,t=-27.266,P<0.01);焦虑和失眠分别在领悟社会支持对孕产妇抑郁情绪间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为23.19%、7.44%;焦虑和失眠在领悟社会支持与孕产妇抑郁情绪间起链式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为5.25%。结论 皖西地区孕产妇抑郁情绪检出率处于较高水平,领悟社会支持可分别通过焦虑与失眠的中介作用和链式中介作用影响孕产妇抑郁情绪的发生。
  • 袁培, 覃钰芹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2): 192-19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2.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低出生体重儿(low-birth-weight infant,LBWI)的影响因素,并将决策树算法和logistic回归模型相结合,提高影响因素分析的准确性。方法 本研究将2019年5月—2021年12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构建的出生队列中活产单胎12 686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统计学资料、孕期检查资料、新生儿相关指标等,采用单因素分析、CART决策树算法和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建模,分析LBWI的影响因素。结果 孕妇平均年龄为(31.69±4.48)岁,平均分娩孕周为(38.64±1.59)周。LBWI有777例,占比6.1%,正常出生体重儿11 909例,占比93.9%。决策树模型显示影响LBWI的前3个最重要因素依次是孕周、孕期增重、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模型灵敏度为80.9%,特异度为96.5%。logistic回归显示孕周小于37周(OR=35.215),孕期增重不足(OR=1.974),孕前BMI过低(OR=1.460),妊娠期高血压(OR=2.025)是低体重发生的危险因素,灵敏度为66.5%,特异度为94.9%。两种模型的结果指标和展现形式存在差异,决策树算法能够提供更直观、可解释的结果,而logistic回归模型能够更好地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结论 孕周、孕前BMI、孕期增重、产次、妊娠期高血压、户籍、新生儿性别均可对新生儿体重产生影响。决策树算法和logistic回归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提高影响因素分析的准确性和可解释性,对于临床保健和公共卫生部门决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茹浩浩, 陈涛, 杨星, 陈连勇, 闫双群, 许琳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2): 197-20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2.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TB-profiler和Mykrobe两种全基因组数据分析工具对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测序数据进行分析的异同。方法 对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所在2019—2020年耐药监测中获得的146株结核分枝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phenotypic drug susceptibility test,pDST)和全基因组测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WGS),分别使用TB-profiler和Mykrobe对测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46株菌中,两种方法均获得结果的有144株。根据TB-profiler结果,144株结核分枝杆菌中103株为L2型,40株为L4型,1株为L2型和L4型混合感染。以pDST结果为金标准,TB-profiler检测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耐药的灵敏度分别为:90.48%、100.00%、78.95%、100.00%、81.82%、80.00%,特异度分别为:96.75%、98.43%、99.20%、94.20%、98.50%、100.00%;Mykrobe检测6种药物的灵敏度分别为:61.90%、100.00%、63.16%、100.00%、90.91%、80.00%,特异度分别为:97.56%、98.43%、100.00%、94.20%、99.24%、100.00%。TB-profiler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Spoligotyping分型情况,144株结核分枝杆菌中北京家族104株(72.22%)、非北京家族40株(27.78%)。结论 TB-profiler和Mykrobe检测6种抗结核药物耐药的效能大致相当,均有较高的特异度。TB-profiler检测异烟肼、链霉素耐药的灵敏度高于Mykrobe,特异度略低于Mykrobe,TB-profiler检测氟喹诺酮类耐药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略低于Mykrobe。
  • 调查研究
  • 李军伟, 姜世强, 罗锦雁, 蔡羽薇, 黎宗男, 袁建辉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2): 201-20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2.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深圳市南山区医务人员流感疫苗接种的影响因素和接种意愿,为深圳市南山区制定医务人员流感疫苗接种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深圳市南山区7家医院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流感疫苗接种的相关因素。结果 2022—2023年深圳市南山区医护人员流感疫苗接种率为66.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40~<50岁(OR=0.678,95%CI:0.508~0.906)、学历为本科(OR=1.350,95%CI:1.045~1.744)和研究生及以上(OR=1.850,95%CI:1.373~2.492)、护士(OR=0.809,95%CI:0.689~0.949)、同意医务人员更容易将流感传播给病人(OR=1.345,95%CI:1.172~1.543)、2021—2022年出现过流感症状(OR=1.673,95%CI:1.462~1.914)、2021—2022年接种过流感疫苗(OR=7.801,95%CI:6.843~8.893)、工作单位要求接种流感疫苗(OR=1.441,95%CI:1.257~1.652)的医务人员更愿意接种流感疫苗。结论 深圳市南山区医务人员流感疫苗接种率在新冠疫情及实施干预后有所提高,其接种率与多种因素有关,应继续实行当前政策、加大宣传力度,尤其是对流感的危害和接种流感疫苗不良反应的正确认识,可能对接种率的提高更有帮助。
  • 梁志茵, 陈艳芳, 庞志明, 张颖, 陆剑云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2): 205-20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2.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居民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知晓情况和满意度,科学评估实施效果,为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等距随机抽样的方式,运用智能语音电话,在2022年对广州市白云区24个街镇共62 400人开展调查;对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和χ2检验。结果 广州市白云区居民总体知晓率73.26%,总体满意度91.50%;镇与街道居民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9.223,P<0.001);0~6岁儿童预防接种人群知晓率最高(82.76%)、一般人群知晓率最低(49.22%),7类人群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 029.297, P<0.001);高血压患者满意度最高(94.46%),0~6岁儿童健康管理人群满意度最低(84.82%),该两类人群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48,P<0.001);7类人群总体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2.332,P<0.001)。结论 广州市白云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居民总体满意度较高、知晓率较低,不同镇街、人群间居民知晓率和满意度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需注重项目实施效果的均衡提升。
  • 杨雪莲, 吴王潇, 杨照玲, 刘金杰, 崔晓燕, 张伟, 陈建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2): 208-21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2.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eriatric nutritional risk index, GNRI)探索老年患者营养及炎症指标对老年患者住院转归影响,为完善老年患者的临床营养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20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就诊于北京核工业医院的790例老年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GNRI分为无营养、低营养、中营养和高营养相关风险,对比不同程度营养相关风险患者的临床营养及炎症指标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不同营养相关风险患者在住院转归上的差异,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影响不同程度营养相关风险患者住院转归的相关因素。结果 不同营养相关风险患者的血清营养及炎症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无论是所有患者还是不同程度的营养相关风险患者,患者GNRI均与血清白蛋白(albumin, 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 PA)、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binding protein, RBP)、血红蛋白(hemoglobin, HGB)呈正相关性(P<0.05),与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 PNI)呈负相关性(P<0.05),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 IL-6)、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binding protein, HBP)、全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 SII)、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 PLR)呈负相关性(P<0.05)。高营养相关风险患者的中位总住院时间(median overall survival, mOS)为(20.39±5.02)d,中营养相关风险患者的mOS为(16.28±4.72)d,低营养相关风险患者的mOS为(12.30±3.82)d,无营养相关风险患者的mOS为(5.82±1.34)d,随着营养相关风险的逐步提高,患者的mOS越长,总体住院结局越差(P<0.05)。对于无营养相关风险的患者,CRP是影响患者住院转归的因素(P<0.05),对于低营养相关风险的患者,PNI、CRP、NLR、PLR是影响患者住院转归的因素(P<0.05),对于中营养相关风险的患者,PNI、CRP、NLR、PLR是影响患者住院转归的因素(P<0.05),对于高营养相关风险的患者,ALB、HGB、PNI、CRP、HBP、SII、NLR、PLR是影响患者住院转归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基于GNRI,相对于无营养相关风险及中低营养相关风险的患者,高营养相关风险老年患者的机体营养更为缺乏,炎症指标更高,出现不良住院结局的概率更大,多种炎症及营养指标均是影响高营养相关风险患者住院结局的因素,住院期间应在控制炎症的同时加强营养补充。
  • 吴菲菲, 朱琦琪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2): 212-2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2.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血清铁蛋白(ferritin,FER)联合羧化不全骨钙素(undercarboxylated osteocalcin,ucOC)水平对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5月—2023年3月间在该院进行治疗的102例女性PMOP患者纳入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绝经后无PMOP健康女性110例纳入对照组。检测两组女性血清中FER和ucOC水平,并进行比较;收集两组女性临床相关资料,并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FER和ucOC水平对女性PMOP的影响;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血清FER和ucOC水平对女性PMOP的诊断价值。结果 研究组女性血清中FER[(275.32±55.06)μg/L vs. (154.87±30.97)μg/L]和ucOC[(4.56±1.52)ng/L vs. (2.14±0.71)ng/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年龄、绝经年龄、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谷丙转氨酶、空腹血糖、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骨矿物质密度、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t值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FER水平(OR=2.327)、高ucOC水平(OR=1.837)是影响女性发生PMO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FER诊断女性PMOP的曲线下面积为0.769,ucOC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774,二者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934。结论 FER和ucOC水平在女性PMOP患者血清中呈现异常高表达,是影响女性发生PMOP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FER和ucOC水平对女性PMOP有一定诊断价值,且其联合诊断价值更高。
  • 王钧, 卞士菊, 夏承锦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2): 216-2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2.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其防护意识、降低职业暴露提供参考。方法 以六安市中医院148名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根据医院感染管理信息资料,统计2022年1—12月1年内职业暴露情况,并采用自制职业防护知识评估量表和职业防护行为评估量表对工作人员职业防护知识、职业防护行为进行评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的148名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106例共171例次,发生过职业暴露人员占比71.62%。171例次的职业暴露类型包括锐器伤、高温烫伤及化学制剂损伤,分别为85例次、61例次、25例次,占比分比为49.71%、35.67%、14.6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3岁(OR=1.960,95%CI:1.043~3.684)、职称为初级(OR=2.098,95%CI:1.101~3.998)、距最近一次参加培训的时间≥10个月(OR=1.857,95%CI:1.021~3.376)均为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职业防护知识(OR=0.543,95%CI:0.299~0.987)及职业防护行为(OR=0.489,95%CI:0.256~0.931)得分较高为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风险较高,其危险因素包括年龄<33岁、职称为初级、距最近一次参加培训的时间≥10个月,而职业防护知识和职业防护行为得分越高其职业暴露的风险越低,临床可根据上述因素通过加强培训,培养工作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建立良好的职业安全行为,降低其职业暴露发生的风险。
  • 陆爱军, 卢春梅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2): 220-22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2.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海安地区60岁及以上居民血脂异常现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科学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23年1—9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海安市1 268名60岁以上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血脂检测,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血脂异常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海安市60岁以上居民血脂异常率为40.63%(512/1 260),其中男性血脂异常率为38.83%,女性为42.18%,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58,P=0.227)。60~70岁年龄段居民的血脂异常率(41.71%)高于>70岁年龄段的居民(39.23%),但不同年龄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89,P=0.374)。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肥胖患者、每日静坐时间≥6 h、每周鱼类摄入<400 g、每周食用油炸脂肪类食品的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OR=1.539,95%CI:1.248~1.920)、糖尿病(OR=1.714,95%CI:1.320~2.216)、肥胖(OR=1.338,95%CI:1.143~1.593)、每日静坐时间长(OR=1.261,95%CI:1.071~1.518)、每周鱼类摄入少(OR=1.464,95%CI:1.172~1.667)、每周食用油炸脂肪类食品(OR=1.921,95%CI:1.095~3.372)均是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海安地区60岁以上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较高。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每日静坐时间、每周鱼类摄入、每周油炸脂肪类摄入均与血脂异常存在关联,应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健康监测,普及健康教育知识,提倡运动和健康饮食。
  • 赵正平, 罗美霞, 田巧, 张熙晨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2): 224-2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2.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住院病人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CAUTI)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CAUTI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6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留置导尿管的2 390例住院病人为研究对象,通过医院电子病例系统回顾性调查其有无发生CAUTI,并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住院病人发生CAUTI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干预对策。结果 2 390例留置导尿管的住院病人发生CAUTI 52例,感染率为2.1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尿管插管次数、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使用抗菌药物种类、是否患糖尿病与意识功能障碍的留置导尿管住院病人其CAUTI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1.923,95%CI:1.294~2.857)、尿管插管次数≥3次(OR=2.040,95%CI:1.310~3.177)、留置导尿管时间>7 d(OR=1.895,95%CI:1.288~2.787)、住院时间>30 d(OR=2.100,95%CI:1.335~3.303)、抗菌药物种类>2种(OR=1.990,95%CI:1.311~3.021)、有糖尿病(OR=2.056,95%CI:1.357~3.116)及有意识功能障碍(OR=2.102,95%CI:1.278~3.459)均是住院病人发生CAUT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留置导尿管的住院病人存在CAUTI风险。年龄、尿管插管次数、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糖尿病、抗菌药物种类与意识功能障碍均是住院病人发生CAUTI的影响因素,应根据相关危险因素采取干预对策,以控制和降低CAUTI的发生率。
  • 唐仁兄, 俞乐春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2): 227-2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2.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对恶性肿瘤癌痛患者照顾者照护负荷的影响,为减轻照顾者照护负荷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苏北人民医院2020年6月—2023年6月510例恶性肿瘤癌痛患者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 CD-RISC)、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 SSRS)及照顾者负担问卷(Caregiver Burden Inventory, CBI)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心理弹性、社会支持与照护负荷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恶性肿瘤癌痛患者照顾者照护负荷的因素。结果 510例恶性肿瘤癌痛患者照顾者的CD-RISC评分为(61.97±12.68)分,心理弹性处于低水平;照顾者的SSRS评分为(41.20±7.28)分,社会支持处于中水平;照顾者的CBI评分为(59.09±13.46)分,为中度照顾负荷。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恶性肿瘤癌痛患者照顾者心理弹性及社会支持评分均与照护负荷评分呈负相关(P<0.05)。不同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照顾经验、照顾时间、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度的照顾者其C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b'=-0.141)、家庭人均月收入(b'=-0.183)、照顾经验(b'=-0.537)、照顾时间(b'=0.669)、心理弹性(b'=-0.703)、社会支持度(b'=-0.093)均为影响恶性肿瘤癌痛患者照顾者照护负荷的因素(P<0.05)。结论 恶性肿瘤癌痛患者照顾者照护负荷处于中等水平,应重视照顾者的心理弹性及社会支持,以降低照顾者的照护负荷。
  • 黄会丽, 蒋倩, 张玉红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2): 231-2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2.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河南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潜伏感染现状及流行病学特点,为提高输血安全和控制M.tb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22年1—8月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875名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通过外周血单核细胞酶联免疫斑点法(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PBMCs-ELISPOT)进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释放试验,IFN-γ释放试验阳性记为M.tb潜伏感染者,收集所有无偿献血者的人口学资料,统计无偿献血者M.tb潜伏感染情况,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的无偿献血者的M.tb潜伏感染情况。结果 875名无偿献血者中IFN-γ释放试验阳性186名,即M.tb潜伏感染186名,M.tb潜伏感染率为21.26%(186/875)。不同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户籍以及血型的无偿献血人群的M.tb潜伏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偿献血人群虽为相对健康的群体,但仍存在M.tb潜伏感染风险,且M.tb潜伏感染风险与无偿献血人群的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户籍、血型无关,建议临床增加无偿献血人群M.tb潜伏感染的筛查防控措施,以此保障临床用血与献血安全。
  • 实验研究与卫生检验
  • 叶春枚, 骆沿极, 湛东进, 廖湘建, 张懿, 郭瑞竣, 李兴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2): 234-23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2.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患者检出的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ypervirulent Klebsiella pneumoniae,hvKP)分子特征及耐药性,为防治hvKP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2月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ICU经培养鉴定确诊为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KP)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及相关菌株。共100株KP纳入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对所有菌株进行毒力基因及荚膜血清型检测。根据拉丝试验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分为hvKP组45株和经典肺炎克雷伯菌(classical Klebsiella pneumoniae,cKP)组55株。比较拉丝试验阳性和阴性KP菌株毒力基因检测情况以及hvKP和cKP组患者荚膜血清型和药敏结果的差异。结果 纳入的100例KP感染患者中,诊断为hvKP感染者45例,cKP 感染者55例。拉丝试验阳性KP菌株携带的rmpA、peg-344和iroB毒力基因个数明显多于拉丝试验阴性KP菌株(P<0.05)。hvKP和cKP组荚膜血清型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744,P<0.001)。hvKP组荚膜血清型以K1和K2为主,占62.22%。hvKP组未检出荚膜血清型占6.67%,cKP组未检出荚膜血清型占50.91%。hvKP和cKP组均对粘菌素敏感。除粘菌素外,hvKP组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均达95.56%以上,敏感性明显高于cKP组(P<0.05)。结论 危重症患者感染的hvKP菌株和cKP菌株在荚膜血清型及药物敏感性方面存在差异。
  • 李盼盼, 李红永, 倪阵, 常英昊, 张竹青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2): 238-24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2.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并发急性呼吸道感染时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和预防耐药菌株的产生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20年6月—2023年6月某医院就诊的560例COPD并发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液标本,进行病原菌的培养鉴定以及药敏试验,分析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特点。结果 560例COPD并发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液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886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比69.75%,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占比19.07%、鲍曼不动杆菌占比17.83%、铜绿假单胞菌17.16%、肺炎克雷伯菌11.06%;革兰氏阳性菌占比25.17%,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分别占比7.90%、6.32%、5.42%;真菌占比5.08%,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耐药性方面,主要革兰氏阴性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均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耐药率最高,达72.45%~100.00%,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均对亚胺培南敏感,而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亚胺培南、庆大霉素耐药率相对较低;主要革兰氏阳性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对氨苄西林、苯唑西林、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均在50%以上,对万古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耐药率在15%以下;白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氟康唑、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耐药率均在5%以下,光滑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氟康唑、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耐药率均在30%以下。结论 COPD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时病原菌多为革兰氏阴性菌,且普遍存在抗生素耐药性,临床治疗应依据药敏结果精准选择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传播。
  • 琚滢蓥, 徐宏伟, 刘晓强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2): 242-24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2.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一种可同时检测降糖保健品中多种降糖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本研究使用甲醇超声提取法提取了5种降糖保健品中的18种主要降糖成分(阿卡波糖、醋磺己脲、二甲双胍、盐酸吡格列酮、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美脲、格列齐特、甲苯磺丁脲、罗格列酮、氯磺丙脲、那格列奈、曲格列酮、瑞格列奈、妥拉磺脲、盐酸苯乙双胍、盐酸丁福明),使用安捷伦Eclipse Plus C18液相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在岛津Lc-2010AHT高效液相色谱仪上对降糖成分进行检测,流动相:A为甲醇,B为50 mmol/L乙酸铵水溶液。梯度洗脱程序:0~5 min:20%A+80%B;5~10 min:20%~45%A+80%~55%B;10~30 min:45%~65%A+55%~35%B;30~40 min,65%~85%A+35%~15%B;40~50 min,85%~20%A+15%~80%B;50~60 min,20%A+80%B。柱温为35 ℃;体积流量为0.8 ml/min;进样量为10 μl,检测波长为230 nm。结果 该方测定18种降糖成分具有良好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均<3.0%,应用本研究检测方法检测了5种降糖保健品中18种降糖成分的含量,共检测出8种降糖成分,含量范围为(0.68~91.76)mg/kg。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可同时测定18种降糖成分,适用于降糖保健品中非法添加降糖成分的快速筛查与检测。
  • 方法研究
  • 刘钊, 刘航宽, 张新胜, 李林杰, 刘英华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2): 247-2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2.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Healthier for Me慢病营养管理软件,通过临床营养专家比较,验证其临床应用效果和一致性。方法 选择440名慢性病患者为评价对象,并邀请44名临床营养专家。根据评价对象基本信息,分别采用Healthier for Me慢病营养管理软件和临床营养专家制定营养干预方案,包括营养素推荐量、膳食种类建议量及膳食医嘱等。比较Healthier for Me慢病营养管理软件和临床营养专家方案差异,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CC)和Bland-Altman方法评价两者一致性。结果 Healthier for Me慢病营养管理软件和专家两种评价方法,在推荐能量、三大营养素及膳食种类(除油脂类外)结果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land-Altman和ICC一致性分析发现:两者基础能量消耗(basal energy expenditure, BEE)一致性较好,能量、蛋白质一致性一般,其他一致性较差;不同专家间及专家均值和软件值间ICC在BEE、能量、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一致性较好,而在膳食种类方面一致性差异较大。结论 Healthier for Me慢病营养管理软件与临床营养专家评价结果营养素推荐方面相对一致,而膳食种类推荐量上存在差异,但营养管理软件推荐值相对稳定,具有快捷和智能化等方面的优势。
  • 综述
  • 杨芳, 黄琼, 张云桂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2): 253-25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2.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为结核病(tuberculosis,TB)发病的高危人群,当HIV感染者发生活动性TB时会导致患者生命质量下降,甚至危及生命。既往研究证明在HIV感染者中开展TB预防性治疗可以显著降低TB发病率,且该项预防措施是安全、可行的,但目前在我国普及该项预防措施依然面临许多困难。本研究针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结核感染现状、TB预防性治疗进展进行综述,探讨在我国HIV感染者/AIDS患者中开展TB预防性治疗的难点、今后的工作思路以及还需加强的重点内容,为推广HIV感染者/AIDS患者开展TB预防性治疗工作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