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ISSN 1006-3110
CN 43-1223/R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31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4-07-15
  

  • 全选
    |
    论著
  • 许晓萌, 崔世恒, 孙丽, 王亚菲, 王晶辉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7): 769-77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7.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2017—2022年河北省麻疹流行特征及0~14岁儿童麻疹发病的影响因素,为科学防控麻疹提供依据。方法 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监测报告管理系统,以发病日期为2017年1月—2022年12月的河北省麻疹监测病例个案信息为依据,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探讨麻疹流行特征,并采用配对设计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探讨0~14岁儿童麻疹发病的影响因素。 结果 2017—2022年河北省累计报告麻疹病例763例,发病率逐年递减。男女性别比为1.51∶1,发病年龄主要为8月龄~2岁。共有234对儿童进入病例对照研究,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接种过含麻疹成分疫苗(OR=0.147,95%CI:0.062~0.348)是0~14岁儿童麻疹发病的保护因素,在现住址居住时间<3个月(OR=11.638,95%CI:1.269~106.692)、发病前7~21 d去过医院(OR=12.081,95%CI:3.289~44.378)是发病的危险因素。 结论 2017—2022年河北省麻疹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加强含麻疹成分疫苗的接种、对现住址居住时间<3个月的儿童采取有效的针对性管理和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有助于减少0~14岁儿童麻疹的发生。
  • 周峰, 虞慧婷, 范和玉, 王春芳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7): 773-7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7.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和描述上海市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简称先心)发生率的产妇年龄、产婴时期和产妇出生队列效应及其特点。 方法 收集覆盖全市所有接产机构报告的2012—2021年单胎新生儿出生登记信息;基于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应用STATA的apc_ie模块分别估计产妇年龄、产婴时期和产妇出生队列对上海市单胎新生儿先心发生率的影响效应。先心发生率的趋势检验采用STATA的nptrend命令实施。 结果 上海市单胎新生儿先心发生率本地产妇的年龄效应表现为29~30岁组RR值介于0.805~0.809(P<0.05),40和42岁组RR值分别为1.503和1.956(P<0.05);非本地产妇30~32岁组RR值介于0.784~0.881(P<0.05),38、40和42岁组RR值分别为1.256、1.285和1.437(P<0.05);年龄别RR值总体上随年龄增加而增大。上海市单胎新生儿先心发生率本地产妇的产婴时期效应表现为2012—2014年RR值介于0.701~0.800(P<0.05),2017年的RR值为0.857(P<0.05),2019—2021年RR值介于1.304~2.332(P<0.05);非本地产妇的产婴时期效应表现为2012—2014年RR值介于0.671~0.898(P<0.05),2016—2017年的RR值介于0.840~0.897(P<0.05),2015年RR值为1.156(P<0.05),2019—2021年RR值介于1.189~1.767(P<0.05)。两类产妇人群时期别RR值总体上呈逐年上升趋势。上海市单胎新生儿先心发生率两类产妇的出生队列效应表现为大部分(96.43%)队列别RR值(介于0.677~2.704)的P>0.05。2012年以来两类产妇的单胎新生儿先心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其变化特征与时期别RR相似。 结论 过去近10年里上海市相关部门及机构所开展的新生儿先心筛查策略取得了显著成效,以及不断上升的高龄生育比例,是上海市新生儿先心发生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 王超, 王同瑜, 牛彦麟, 吴阳博, 姜金茹, 马晓晨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7): 778-78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7.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8—2022年北京市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例空间聚集情况,确定病例分布的热点地区,为科学开展精准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以2018—2022年北京市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为分析对象,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病学特征,运用Acrgic10.8空间自相关方法研究其空间聚集性。 结果 2018—2022年北京市共报告病例31 404例,5年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8.89/10万,男女比为1.18∶1,20~39岁组报告病例最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月报告病例数最多,占13.64%(4 285/31 404),自述的可疑暴露食品中肉与肉制品最多,占23.59%(5 403/22 901),家庭是病例进食场所最多的地方,占71.73%(16 428/22 901)。怀柔区报告发病率最高,为107.74/10万。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5年期间的Moran's I值在0.36~0.63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食源性疾病发病存在空间聚集性,热点地区主要分布在北部的怀柔区和密云区,冷点地区主要分布在北京市中心城区。 结论 2018—2022年北京市食源性疾病发病存在明显的时空聚集性,高发地区为怀柔区和密云区,8月为高发时间,应针对重点地区及高发时间加强防控。
  • 李亚萍, 史长松, 章昌敏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7): 782-7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7.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信阳市6~12岁儿童矮小症患病情况,探讨儿童矮小症的影响因素,为降低矮小症的患病率,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20年4月—2023年2月在信阳市中心医院、信阳市妇幼保健院健康体检的1 215例6~12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形式收集儿童一般情况,测量儿童身高体重,评估儿童睡眠状况、运动及膳食情况,计算儿童矮小症患病率,并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矮小症影响因素。 结果 本研究纳入的1 215例儿童中,男童626例,女童589例,平均年龄(9.11±2.28)岁,其中6、7、8、9岁儿童中,男童平均身高高于同龄女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0、11及12岁不同性别儿童中,其身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诊断共发现63例矮小症患儿,患病率为5.19%。在矮小症影响因素分析中发现,儿童超重/肥胖、每日睡眠不足是发生矮小症的危险因素(OR>1, P<0.05),而儿童每周体育锻炼频率≥3次及儿童合理膳食是发生矮小症的保护因素(OR<1, P<0.05)。 结论 信阳地区儿童矮小症患病率为5.19%,家长应对儿童保持健康体重、积极锻炼、合理膳食、保证充足睡眠;儿童应每年体检,积极筛查矮小症,对于矮小症儿童应引导至医院积极进行治疗,以改善儿童生活质量,提高儿童身高。
  • 刘芳, 祖姆热提·阿布都克依木, 毛英, 王燕侠, 李霞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7): 787-7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7.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社区高血压前期的危险因素,旨在建立并验证一种辅助基层全科医生预测高血压前期发病风险的可视化评价工具。 方法 2021年9月—2022年9月选取乌鲁木齐市某街道参加全民健康体检的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大规模的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收集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和生化资料。根据调查对象血压情况,排除已检出高血压患者后(n=3 324),将余下研究对象(n=9 879)分为正常血压组和高血压前期组,并对其基线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通过严格的数据过滤和预处理,将排除已检出高血压患者的研究对象按照2∶1比例随机分成训练组(n=6 586)和验证组(n=3 293);再将训练组研究对象按照血压水平分为正常血压组和高血压前期组,以高血压前期作为结局变量,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并建立列线图(Nomogram)预测模型,并由验证组数据验证构建的预测模型。训练组和验证组分别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对预测模型的鉴别能力、准确性和实用性进行评估。 结果 本研究共回收有效问卷13 203份,其中血压正常5 599人,高血压前期4 280人,高血压3 324人。高血压前期检出率为32.42%(4 280/13 203),高血压检出率为25.18%(3 324/13 203)。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空腹血糖(OR=1.29,95%CI:1.07~1.54)、总胆固醇(OR=2.68,95%CI:2.06~3.48)、低密度脂蛋白(OR=2.75,95%CI:2.15~3.52)、高尿酸血症(OR=1.56,95%CI:1.29~1.88)、中心型肥胖(OR=1.66,95%CI:1.21~2.29)、食盐摄入量(OR=1.30,95%CI:1.27~1.33)、吸烟(OR=1.88,95%CI:1.56~2.26)、高密度脂蛋白(OR=0.33,95%CI:0.21~0.54)、每日千步当量(OR=0.59,95%CI:0.57~0.61)和BMI是高血压前期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BMI≥24.0 kg/m2人群发生高血压前期的风险是正常体质量人群的1.52倍(95%CI:1.25~1.84),是低体质量人群的8.46倍(95%CI:6.67~10.72)。基于上述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的影响因素建立高血压前期列线图预测模型,训练组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高血压前期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895(95%CI:0.888~0.903); 验证组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高血压前期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892(95%CI:0.881~0.904)。Hosmer-Lemeshow 拟合优度检验显示出较好的拟合度(P>0.05)。决策性曲线显示当人群的阈值概率为0~0.9,使用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高血压前期风险的净收益更高。 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并验证一种高精度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变量包括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高尿酸血症、中心型肥胖、BMI、食盐摄入量、吸烟、每日千步当量),有助于提高基层全科医生识别和筛选高血压前期高危患者的能力。
  • 杨丽, 谢群, 邱艳春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7): 793-79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7.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海安地区肺结核患者复发及延迟就诊影响因素,为该地区肺结核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通过基层结核病预防管理信息系统筛选2017—2022年海安地区登记的肺结核患者,根据治疗分类将患者分为未复发组和复发组,根据就诊天数将患者分为未延迟就诊组和延迟就诊组,对比相应组间患者一般资料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肺结核患者复发及延迟就诊的相关因素。 结果 2017—2022年登记的肺结核患者共1 263例,肺结核复发78例,复发率为6.18%;共有延迟就诊754例,延迟就诊率为59.70%。相较于未复发组,复发组平均年龄更大、病原学阳性病例比例更高、流动人口比例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越大(OR=1.020,95%CI:1.005~1.036)、病原学阳性(OR=6.151,95%CI:3.682~10.273)、流动人口(OR=1.736,95%CI:1.030~2.927)是影响肺结核复发的危险因素;相较于未延迟就诊组,延迟就诊组年龄更大,流动人口比例更高、文化程度和家庭年收入水平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越大(OR=1.011,95%CI:1.004~1.018)、流动人口(OR=2.707,95%CI:1.305~5.613)是影响肺结核延迟就诊的危险因素,本科及以上学历(OR=0.104,95%CI:0.042~0.254)、家庭年收入>3万(家庭年收入3~7万元OR=0.849,95%CI:0.763~0.946;家庭年收入>7万元OR=0.356,95%CI:0.202~0.628)有利于促进肺结核患者及时就诊。 结论 2017—2022年海安地区肺结核复发率及延迟就诊率相对较高,预防复发并促进患者及时就诊需重点关注高龄及流动人口群体,加强面向低文化水平群体的防病教育以及降低患者可能面临的治疗经济负担,可有效促进该地区肺结核患者及时就诊。
  • 朱梦, 冯玉杰, 祝茜, 朱标, 侯赛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7): 797-80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7.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学生家长流感疫苗的接种意愿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学生流感疫苗接种率提供参考。 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2022年6—10月在阜阳市、亳州市和宣城市开展问卷调查。分析学生家长流感疫苗的接种意愿,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结果 2 637名研究对象中,2 282名(86.54%)家长愿意为孩子接种流感疫苗,355名(13.46%)家长不愿意。家长不愿意接种流感疫苗的原因中居前三位的分别为担心不安全(61.56%),流感症状轻无需接种(35.74%),接种费用高、性价比低(27.93%)。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长流感知识素养得分(OR=1.064)、家长是否接受过健康宣教(OR=2.240)、家长学历(OR=1.106)、学生流感疫苗接种史(OR=1.685)是影响家长流感疫苗接种意愿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家长流感疫苗接种意愿较高,但仍存在部分家长不愿意接种,因此加强流感疫苗健康宣教工作,提高家长的流感认知水平,扩大流感疫苗的优惠力度,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家长对流感疫苗的接种意愿。
  • 李日婵, 黄敬修, 陈佩佩, 周温馨, 凌陈稳, 陈嘉琳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7): 801-80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7.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2017—2022年度广东省湛江市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进行核酸检测,分析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优化流感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7年4月—2023年3月流感哨点监测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017—2022年湛江市累计报告ILI 87 946例,各年度ILI%在1.71%~3.53%之间,年均ILI%为2.55%;采集6 518例ILI标本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其中阳性标本有782例,阳性率为12.00%,6个监测年度的阳性率分别为17.07%、18.75%、17.65%、0.18%、10.12%、8.70%;甲型H3N2检出率最高,其次是乙型Victoria系、甲型H1N1、乙型Yamagata系;流感呈现春季、夏季和冬季的流行规律,冬春季主要流行的是甲型H1N1和乙型Yamagata系,夏季主要流行的是甲型H3N2和乙型Victoria系;各年龄组阳性率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4岁年龄组最高(20.46%),其次是15~24岁(19.94%),最低的是0~4岁(6.68%);性别之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3)。 结论 2017—2022年湛江市流感多发于春季、夏季和冬季,高发人群集中在5~24岁年龄组,应加强流感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接种疫苗的积极性。
  • 吴奕璇, 李瑶, 孔雯骅, 张祎婕, 刘满清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7): 805-8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7.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在新冠感染疫情暴发一年后,明确非药物干预措施下武汉冬季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谱的构成,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提供病原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20年12月28日—2021年2月14日武汉8家大型医院发热门诊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RTI)病例咽拭子样本,经全自动核酸提取仪提取核酸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23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检测。采用Excel 2016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整理,建立数据库,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共收集596例ARTI病例,其中男性335例,女性261例,男女比例1.28∶1。年龄最小患者为5月龄,最大为91岁。23种呼吸道病原体中共13种病原体检出阳性,总阳性率86.24%(514/596),排在前3位的病原体分别为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SPN)占比30.47%(323/1 060)、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KPN)占比24.25%(257/1 060)和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 HIN)占比19.43%(206/1 060)。514例检测阳性的病例中混合感染共331例,占比64.40%(331/514),其中细菌之间的混合感染占比54.68%(181/331)高于细菌和病毒的混合感染45.01%(149/331)。331例混合感染病例中,仅检出1例病毒之间的混合感染,占比0.30%(1/331),为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 HMPV)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共感染。HIN、KPN、SPN、HMPV、RSV、呼吸道腺病毒(respiratory adenovirus, RA)、人博卡病毒(human bocavirus, HBoV)和肠道病毒(human enterovirus, HEV)在不同年龄段的患者中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IN、KPN、SPN、HMPV和RSV在不同体温患者中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患者之间所有病原体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国家级和非国家级流感监测哨点医院之间A族链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 GAS)和RSV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非药物干预措施下武汉冬季呼吸道病原以SPN、KPN、HIN、HMPV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SA)为主。加强对这些病原体的监测和预防是武汉市冬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的重点。
  • 张琴, 朱琰泓, 刘欣欣, 彭谦, 袁红, 彭慧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7): 811-8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7.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健康行为对嘉定区中小学生脊柱侧弯的影响,为开展学生脊柱侧弯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嘉定区2所高中、2所初中以及2所小学共1 663名学生进行监测。 结果 嘉定区中小学生脊柱侧弯检出率为5.23%。男、女生检出率分别为3.54%、6.99%,女生明显高于男生(χ2=10.013,P=0.002);小学生、初中生及高中生检出率分别为2.11%、4.67%和8.49%,检出率随学段上升而升高(χ2=20.201,P<0.001)。饮食、运动、睡眠等9项健康行为报告率均随学段上升而下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每周上5节及以上体育课(OR= 0.563)是脊柱侧弯的保护因素,女生(OR=2.009)、初中生(OR=2.289)和高中生(OR=4.244)与脊柱侧弯的发生均呈正相关(P<0.05)。 结论 学生脊柱侧弯与健康生活行为有关,应加强对中小学生健康行为指导与关注,特别是加强女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的体育运动干预。
  • 张婷, 李艳容, 欧阳玲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7): 815-8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7.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多学科管理对高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预防效果。 方法 选取在长沙市某三级综合医院产检的高龄孕妇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孕产保健管理,观察组在常规孕产保健基础上实施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多学科管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12周后的血清25(OH)D水平、孕妇膳食指南依从性指数(Chinese Dietary Guidelines Compliance Index for Pregnant Women,CDGCI-PW)评分、体质指数(body messive index,BMI)、GDM发生率及糖耐量试验血糖水平。 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有63和64例孕妇完成了本研究。干预后,观察组血清25(OH)D水平及CDGCI-PW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而BMI、血糖水平及GDM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多学科管理可改善高龄孕妇的膳食依从性和维生素D营养状况,有利于合理控制孕期体重和血糖水平,从而降低GDM发生率。
  • 马学超, 姜飞, 李松, 宋云骏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7): 820-8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7.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2020—2022年承德市无偿献血者中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符合该地区献血招募指南,提高地区用血安全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20—2022年承德市224 560例无偿献血者作为调查对象,通过献血者健康征询表及血站的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无偿献血者一般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及病毒核酸检测技术(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sting,NAT)检测乙肝病毒感染情况,运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影响2020—2022年承德市无偿献血者乙肝病毒感染的相关因素。 结果 2020—2022年承德市224 560例无偿献血者共检出1 050例乙肝病毒感染者,感染率为0.47%,其中2020—2022年每年乙肝病毒感染率分别为0.58%、0.47%、0.38%,呈逐年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205,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输血史、不安全性行为、乙肝疫苗接种史、乙肝家族病史、侵入性诊疗史的无偿献血者其乙肝病毒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有输血史(OR=3.047,95%CI:1.848~5.022)、有不安全性行为(OR=3.222,95%CI:1.839~5.644)、无乙肝疫苗接种史(OR=3.404,95%CI:1.909~6.069)、有乙肝家族病史(OR=2.344,95%CI:1.622~3.389)、有侵入性诊疗史(OR=2.617,95%CI:1.720~3.981)均是影响2020—2022年承德市无偿献血者乙肝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2020—2022年承德市无偿献血者中乙肝病毒感染率较高,并与输血史、不安全性行为、乙肝疫苗接种史、乙肝家族病史、侵入性诊疗史等多种因素相关。因此,要重视无偿献血者中乙肝病毒感染情况,进一步强化危险因素筛查,同时制定符合该地区的献血招募指南,降低其乙肝病毒感染风险。
  • 刘硕, 谢红卫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7): 825-8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7.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中国农村自雇中老年人抑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中国中老年人抑郁状况及制定相关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利用2018年中国养老与健康追踪调查数据,应用10项流调中心抑郁水平评定量表(the 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CES-D),分析≥45岁中国农村自雇中老年人的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 结果 中国农村自雇中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为37.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年龄75岁以上(OR=1.542,95%CI:1.117~2.129)会增加农村自雇中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的风险(P<0. 05),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OR=0.836,95%CI:0.702~0.996)、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OR=0.727,95%CI:0.543~0.975)、健康自评状况一般(OR=0.836,95%CI: 0.712~0.981)、健康自评状况好(OR=0.802,95%CI:0.666~0.965)等因素有助于减少中国农村自雇中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P<0. 05)。 结论 年龄、文化程度、自评健康状况等因素对中国农村自雇中老年人抑郁的发生均有影响,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干预以有效预防中老年人抑郁的发生。
  • 孙丽, 许晓萌, 李静, 王易寒, 崔世恒, 王亚菲, 郭玉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7): 829-8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7.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河北省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13-valent pneumococcal conjugate vaccine,PCV13)接种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 的发生特征,评价该疫苗的安全性。 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AEFI监测模块收集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河北省PCV13接种后AEFI个案,分析其接种后AEFI的报告发生情况。 结果 PCV13的总AEFI报告发生率为37.24/10万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84/10万剂,其中一般反应报告发生率为36.31/10万剂,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为0.27/10万剂。AEFI以一般反应为主,主要发生在接种后24 h内,且总体转归情况良好。 结论 截至目前,河北省所使用的PCV13安全性良好,异常反应发生率极低。
  • 调查研究
  • 梁慧萍, 姚洁, 张明静, 李秀琳, 田园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7): 833-8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7.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家庭关系、生活方式、食物不耐受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关系以及对儿童智商的影响,以便为临床及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心理行为科门诊治疗的568名ADHD儿童为ADHD组,另随机选取该院儿童保健科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476名为对照组,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生活方式指数等进行调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DHD患病的影响因素,并比较不同家庭关系、生活方式、食物不耐受的ADHD儿童智商(Wechsler Adult Intelligence Scale,C-WISC)评分情况。 结果 ADHD组与正常对照组两组儿童母亲文化程度、父亲文化程度、父亲性格是否急躁、父母婚姻状况、家庭平均月收入、家庭关系、生活方式评分、食物不耐受等情况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亲性格急躁(OR=8.965,95%CI:4.092~19.629)、父母离异(OR=3.799,95%CI:1.668~8.655)、生活方式评分越高(OR=4.197,95%CI:2.442~7.206)、食物不耐受(OR=4.702,95%CI:2.482~8.908)是造成ADHD发病的危险因素,家庭关系评分越高(OR=0.377,95%CI:0.156~0.897)、家庭平均月收入越高(OR=0.424,95%CI:0.201~0.869)是其保护因素;生活方式<6分的ADHD儿童C-WISC评分高于≥6分儿童,食物不耐受的ADHD儿童C-WISC评分低于无食物不耐受儿童,随着家庭关系评分升高,C-WISC评分存在升高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家庭关系、生活方式、食物不耐受是ADHD发病的影响因素,且其对患儿智商同样存在一定影响作用。
  • 李娜, 陈欣欣, 陶爱萍, 贾曼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7): 837-8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7.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居家老人跌倒致髋部骨折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制定干预对策防止患者再次跌倒提供理论参考。 方法 2021年1月—2023年1月选择某社区居家老人1 432例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跌倒导致髋部骨折的发生情况并收集其可能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居家老人跌倒致髋部骨折的危险因素。 结果 1 432例居家老人中,跌倒致髋部骨折93例,占比约6.49%(93/1 432);单因素χ2检验分析显示,居家老人跌倒致髋部骨折的发生与性别、年龄、BMI、文化水平、婚姻状况、家庭月收入、糖尿病、听力障碍等无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居家老人跌倒致髋部骨折的发生与高血压、骨质疏松、视力障碍、服用易导致跌倒的药物、步态不稳、足部疾病及无陪护人员等具有关联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OR=31.541,95%CI:7.241~137.390)、骨质疏松(OR=10.638,95%CI:1.791~63.172)、视力障碍(OR=7.408,95%CI:2.075~26.440)、服用易导致跌倒的药物(OR=1.860,95%CI:1.017~3.403)、步态不稳(OR=3.327,95%CI:1.701~6.507)、足部疾病(OR=19.647,95%CI:9.967~38.727)及无陪护人员(OR=41.336,95%CI:18.772~91.022)是居家老人跌倒致髋部骨折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社区居家老人跌倒风险高,且易导致髋部骨折,其跌倒致髋部骨折风险与高血压、骨质疏松、视力障碍、服用易导致跌倒的药物、步态不稳、足部疾病及无陪护人员密切相关,临床应积极落实预防干预对策,预防再次跌倒,提高康复质量。
  • 卞玉香, 赵敏, 蔡蓉, 陈丽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7): 840-8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7.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超声检测参数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细胞核相关抗原Ki67水平对卵巢癌(ovarian cancer,OC)患者的预后预测价值,为改善OC患者预后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0月期间无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3例O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化疗或手术缓解后1年内的复发情况进行分组。所有OC患者均于入院时进行超声检查,并检测血清AFP、Ki67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OC患者预后的因素,并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超声检测参数联合血清AFP、Ki67水平对OC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结果 113例OC患者治疗缓解后1年内69例患者未复发(预后良好组),44例患者复发(预后不良组),复发率为38.94%;两组患者年龄、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ederation International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级、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病灶大小、病灶数量、手术情况、分化程度、化疗方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血流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动脉血流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低于预后良好组,AFP、Ki67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I、PI、AFP及Ki67水平是OC患者预后影响因素(P<0.05);经ROC分析显示,RI、PI、AFP及Ki67水平评估OC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值分别为0.782、0.772、0.819、0.761,95%CI为0.694~0.854、0.684~0.846、0.736~0.885、0.672~0.836;四者联合预测的AUC值为0.908,95%CI为0.839~0.954。 结论 RI、PI、AFP及Ki67水平对于OC 患者预后情况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联合检测对OC患者预后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 徐明敏, 朱萍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7): 844-84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7.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剖宫产妇发生产褥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剖宫产后护理和感染预防提供临床参考和实践依据。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湖南省某三甲医院行剖宫产术的1 529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通过病例系统回顾性收集整理产妇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引起剖宫产产妇产褥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 结果 纳入的1 529例剖宫产产妇中,73例产后发生产褥感染,感染率为4.8%。孕周是否足月、不同产次、受孕方式、孕前体重指数、手术时长、是否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贫血其产褥感染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娩孕周未足月(OR=3.63,95%CI:2.27~5.81)、产次≥2次(OR=1.93,95%CI:1.21~3.10)、人工受孕(OR=3.49,95%CI:2.17~5.62)、孕前体重指数≥24 kg/m2(OR=2.16,95%CI:1.35~3.46)、手术时长≥60 min(OR=2.49,95%CI:1.53~4.07)、胎膜早破(OR=4.35,95%CI:2.61~7.26)、产后出血(OR=2.62,95%CI:1.63~4.21)、妊娠合并糖尿病(OR=2.88,95%CI:1.79~4.6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OR=5.70,95%CI:3.53~9.21)以及贫血(OR=3.21,95%CI:1.99~5.20)均是导致剖宫产产妇发生产褥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不容忽视,引起剖宫产产妇发生产褥感染因素较多,临床上应对有高危因素的产妇给予重点关注与针对性照护,及时识别患者产褥感染的发生风险,以降低剖宫产产妇产褥感染的发生率,从而提高剖宫产产妇的生活质量。
  • 马江涛, 赵艳丽, 李晶, 章莹, 陈杰, 王丽华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7): 847-8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7.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保定市10~17岁故意过量服药青少年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潜在类别,分析影响潜在类别的因素,为不同类型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患儿探索不同的干预方式提供切入点。 方法 于2020—2022年调查242名10~17岁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急诊科的全部故意过量服药的青少年,利用潜在剖面分析(latent profile analysis,LPA)故意过量服药青少年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潜在类别,利用稳健三步法分析一般人口学指标、家庭功能对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潜在类别的影响。 结果 242名调查对象情绪调节自我效能可分为“低自我效能感组”“中表达正性-低管理负性自我效能感组”及“高自我效能感组”3个潜在类别,分别占研究对象总人数的43.39%、43.80%及12.81%。女性、年龄、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家庭功能是故意过量服药青少年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潜在类别的预测因素。 结论 保定市故意过量服药青少年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存在3个潜在类别,以“低自我效能感组”与“中表达正性-低管理负性自我效能感组”为主;在开展干预时,应重点关注女性青少年的干预,强化父母健康教育力度,切实提高家庭功能能力,改善青少年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
  • 王丽君, 陈怡冰, 鲁志鸿, 李新蕊, 荆现华, 郭栋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7): 852-85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7.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山东省大学生对HIV尿液自检试剂的使用意愿,探究影响其检测意愿的因素,为提高大学生HIV自检意愿提供切实可行的措施与方法。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利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山东省11所高校共16 001名大学生,以同时满足愿意接受HIV尿液自我检测和愿意反馈自检结果为有HIV自检意愿,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HIV自检意愿的多因素分析。 结果 16 001名被调查大学生中,有12 738人(79.61%)知晓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了解过HIV尿液自检试剂为6 779人(42.37%)。与专科学生相比,本科学生的HIV自检意愿更高(OR=1.230,95%CI:1.123~1.347);与大二年级学生相比,大一学生(OR=1.267,95%CI:1.126~1.425)和大三及以上年级学生(OR=1.253,95%CI:1.124~1.397)HIV自检意愿更高;与不知晓艾滋病知识的学生相比,知晓的学生其HIV自检意愿更高(OR=1.871,95%CI:1.700~2.059);与不了解HIV尿液自检试剂的学生相比,了解的学生接受HIV自检意愿更高(OR=2.203,95%CI:2.001~2.425)。 结论 山东省大学生HIV自检意愿较高,建议形成“社会-高校-机构”三维机制加强HIV自检知识宣传,高校与疾控中心合作追踪与干预,引导并改善HIV自检的社会舆论。
  • 王文君, 王玥, 黎霞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7): 856-8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7.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青岛地区克罗恩病发病危险因素,为制定针对性预防策略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就诊于青岛市市立医院的全部首诊克罗恩病患者118例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同期该院肛肠科就诊的其他非克罗恩病患者15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相关资料,使用R型聚类及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克罗恩病发病危险因素。 结果 病例组平均年龄(33.82±13.46)岁,对照组(35.12±11.91)岁;两组分别包含男性患者85例(72.03%)和88例(74.58%)。病例组喜好并经常进食(每周超过3次)油炸食品(病例组比例:54.24%;对照组:21.29%)、刺激性食物(病例组比例:39.83%;对照组:13.55%)、甜食的比例高于对照组患者(病例组比例:49.15%;对照组:14.19%),而喜好和经常进食蔬菜水果(病例组比例:45.76%;对照组:90.97%)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具有新生儿期感染性疾病既往史(病例组比例:19.49%;对照组:4.52%),具有炎性肠病家族史(病例组比例:5.08%;对照组:0.00%),具有阑尾摘除术史(病例组比例:11.86%;对照组:1.94%),具有抑郁症既往史和/或现病史者比例高于对照组(病例组比例:6.78%;对照组:0.65%),差异均有统计学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与克罗恩病发生风险存在正向关联的潜在危险因素包括:炎性肠病家族史(OR=2.729,95%CI:1.808~4.119),男性(OR=3.297,95%CI:2.151~5.055),喜好和经常进食油炸食品(OR=3.404,95%CI:2.053~5.644)、刺激性食物(OR=3.796,95%CI:2.080~6.929)以及甜食(OR=3.196,95%CI:2.318-4.408),新生儿期感染性疾病既往史(OR=2.683,95%CI:2.142~3.362),阑尾摘除术史(OR=3.442,95%CI:1.820~6.508)和抑郁症既往史和/或现病史(临床确诊)(OR=4.003,95%CI:2.202~7.278);而潜在保护因素是喜好和经常进食蔬菜水果(OR=0.358,95%CI:0.268~0.478)。继续进行因子分析可见特征值>1的公因子数量为4个,包含了全部信息的70.99%。系统聚类分析可见危险因素可聚为三大类,第一类为炎性肠病家族史和男性;第二类为饮食习惯相关因子;第三类包含一些疾病的既往史和现病史因素。 结论 克罗恩病影响因素较多,其危险主要包括炎性肠病家族史、男性、一些不良饮食习惯以及重要的疾病既往史和现病史,可针对上述风险较高的群体重点预防。
  • 蒋国钦, 何学军, 柳青, 徐来潮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7): 859-8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7.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初步了解绍兴市冬季白纹伊蚊孳生地情况,为进一步开展越冬蚊防制提供科学参考。 方法 采集绍兴市冬季居民室外各类容器内积水,同时记录积水容器类型、水质清浊、气象条件(温度和湿度)等,送实验室孵化和鉴定蚊虫。 结果 共采集水样82份,孵化白纹伊蚊阳性率为13.41%(11/82),其中暂时性积水容器阳性率最高为21.43%(3/14),其次为植被性积水容器14.29%(1/7)和固定型积水容器12.96%(7/54),废旧轮胎和其他类型积水容器均未孵化出白纹伊蚊,不同类型积水容器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73,P=0.759)。水质清样品的阳性率为8.77%(5/57),低于水质浑浊24.00%(6/2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70,P=0.063);有共生生物水样的阳性率为61.11%(11/18),高于无共生生物0.00%(0/6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71,P<0.001)。 结论 绍兴市存在一定阳性水平的越冬白纹伊蚊卵,建议积极开展越冬蚊防制工作,以降低早春蚊密度。
  • 李盈盈, 周夫群, 潘森森, 宋保芹, 孙海芳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7): 862-86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7.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高危因素与其预防对策,为临床上防治绝经后2型糖尿病发生骨质疏松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3年1月绍兴市柯桥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7例绝经后2型糖尿病未发生骨质疏松(未发生骨质疏松组)及43例绝经后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组)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统计两组的一般资料并进行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高危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骨质疏松组中合并神经病变、未服用钙剂的患者占比与年龄、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肌酐水平均高于未发生骨质疏松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血清25羟维生素D3[25 hydroxy vitamin D3, 25(OH)D3]水平则低于未发生骨质疏松组,绝经年限长于未发生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神经病变、未服用钙剂、年龄越大、血清ALP、肌酐水平越高、绝经年限越长、BMI≤23 kg/m2、血清25(OH)D3水平≤35 nmol/ml均为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高危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370、1.365、1.436、1.402、1.328、1.296、1.570、1.420,P<0.05)。 结论 影响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高危因素包括合并神经病变、未服用钙剂、年龄较大、血清ALP、肌酐水平较高、绝经年限较长、BMI较低、血清25(OH)D3水平较低,临床可针对有以上特征的患者进行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降低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概率。
  • 朱敏, 孙宁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7): 866-86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7.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1例接种卡介苗(bacille calmette-guérin vaccine, BCG)后发生播散性BCG病的原因,为处理类似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提供参考。 方法 对病例开展个案调查,收集患儿病历资料和接种资料。 结果 经过对该病例的调查和综合分析,苏州市医学会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专家鉴定组认为该病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结论 自身免疫缺陷可造成播散性BCG病。
  • 刘婉, 掌泉, 李丹丹, 张琴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7): 868-87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7.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儿童食管异物的临床特征、围术期并发症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3年3月联勤保障部队第903医院收治的355例食管异物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围术期是否发生并发症,将其分为发生并发症组(101例)和未发生并发症组(254例)。统计食管异物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围术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建立危险因素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模型对食管异物患儿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的预测价值。 结果 355例食管异物患儿围术期并发症发生10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8.4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岁、异物嵌顿时间>24 h、发热、腐蚀性异物、锐性异物、异物嵌顿在食管上段部位是食管异物患儿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OR=2.492、2.748、2.729、2.617、2.743、2.328,P<0.05)。按照危险因素模型绘制预测食管异物患儿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的ROC曲线,结果显示,当logit(P)>12.00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73,95%CI为0.834~0.906, χ2为17.778,诊断敏感度为81.19%、特异度为79.53%。 结论 食管异物患儿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且与年龄、异物嵌顿时间、发热、腐蚀性异物、锐性异物、异物嵌顿部位密切相关,据此建立的危险因素模型可预测食管异物患儿围术期并发症及制定相关预防措施。
  • 实验研究与卫生检验
  • 刘庆, 李剑, 马挪亚, 黄露萍, 李勇, 王思思, 邹国英, 徐飞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7): 872-8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7.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对多重核酸检测与传统细菌培养方法的比较,探讨多重核酸检测技术在下呼吸道病原菌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和应用。 方法 收集2022年7月12日—2023年7月26日所有行下呼吸道六项病原体核酸检测样本,同期行传统细菌培养,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病原体检出率的差异。 结果 痰标本中对于荚膜型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的检出率,多重核酸检测方法高于传统培养方法(12.39% vs. 4.42%, P=0.012;27.43% vs. 0.00%),对于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般到中等的一致性(kappa=0.328 & 0.387 & 0.490, 均P<0.001);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中对于肺炎克雷伯杆菌和肺炎链球菌的检出率,多重核酸检测方法高于传统培养方法(29.87% vs. 14.29%, P<0.001, 14.29% vs. 0.00%),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两种方法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具有一般到中等的一致性(kappa=0.252 & 0.490, 均P<0.05)。多重核酸检测实验室内平均周转时间短于传统培养方法(χ2=7 905.733,P<0.001)。 结论 多重核酸检测方法在部分下呼吸道病原菌的检出中更具优势,部分细菌的检出与传统培养方法具有一定的一致性,此外具有更短的实验室内周转时间,可以快速准确地为临床提供诊疗信息,两种方法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二者结合可有效地避免漏诊和误诊。
  • 戴月英, 赵轶君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7): 875-8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7.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某医院烧伤科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分离菌株分布变化趋势和耐药情况,为临床烧伤患者医院感染防控提供指导。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某三甲医院烧伤科烧伤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医院院感发生情况及分离细菌分布趋势变化和耐药情况。 结果 2018年1月—2022年12月某三甲医院共收治烧伤患者526例,其中60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发生率11.41%。不同年份间烧伤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2.516,P=0.014),且呈逐年下降趋势。随着烧伤面积的增大,患者医院院感发生率呈上升趋势(χ2 =23.579,P<0.001)。60例发生医院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65株,革兰氏阴性菌42株(64.62%),其中鲍曼不动杆菌18株(27.69%)居首,其次铜绿假单胞菌10株(15.38%),大肠埃希菌6株(9.23%);革兰氏阳性球菌23株(35.38%) ,金黄色葡萄球15株(23.08%) 居首,其次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4株(6.15%)。65株病原菌标本分布以创面分泌物为主共检出42株(70.00%),其次为痰液检出8株(13.33%)与血液检出7株(10.16%)。药敏情况: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对氨苄青霉素、哌拉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严重耐药,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青霉素、头孢噻肟、头孢哌酮、环丙沙星严重耐药,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 结论 烧伤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检出的主要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空气病房环境消毒、紫外线消毒、病房探视管理、合理应用抗生素,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 王迪, 凌慧, 周进芳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7): 879-8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7.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脑炎脑膜炎症候群流行特征,为该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上报的儿童急性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例6 328例,分析病例的时间分布、人群分布及病原谱构成,比较细菌和病毒感染患儿临床症状差异。 结果 2018—2022年,年平均报告儿童急性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例1 265.60例;月份分布中,5—9月报告数较多。儿童急性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例年龄主要以0~3岁、4~6岁和7~8岁为主,分别占35.19%、28.98%和23.94%;男女患儿年龄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605,P=0.158)。共有2 267例采集了血清/脑脊液样本,检出病原体311例,阳性率为13.72%,其中病毒感染178例,占57.23%,细菌感染133例,占42.77%。病毒感染以肠道病毒和疱疹病毒为主,细菌感染以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为主。细菌感染患儿中恶心、精神萎靡、嗜睡、颈项强直、角弓反张比例分别为56.39%、66.17%、53.38%、48.87%和11.28%,明显高于病毒感染患儿(P<0.05)。病毒感染患儿年龄、中性粒细胞比例、脑脊液白细胞数分别为(4.47±0.92)岁、57.76%(22.32%,87.23%)和[30.03(20.20,40.41)]×109/L,低于细菌感染患儿(P<0.05),而脑脊液葡萄糖为3.45(2.98,4.10)mmol/L,高于细菌感染患儿(P<0.05)。 结论 儿童急性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原谱中病毒感染以肠道病毒和疱疹病毒为主,细菌感染以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为主,患儿年龄以0~8岁为主,5—9月份高发,且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患儿临床症状有所差异,临床可据此针对性地做好防控干预工作。
  • 卫生管理
  • 赵婧, 李冰, 郑伟汐, 于子涵, 姚建义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7): 883-8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7.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迅速,极大地保障了我国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了协同公共卫生事业的持续、长远、有效发展,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应急物资储备也需进一步加强来全面提升我国各级疾控机构及应急队伍的现场处置和保障能力。本研究从国内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现状出发,结合国外实践探索案例,借鉴我国政府医药储备管理体系建设经验及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储备实践经验,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卫生应急物资储备提出了强化和发展的意见。
  • 综述
  • 任飞鸿, 赵婷婷, 黄小丹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7): 887-8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7.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由于人类和动物抗生素使用的不断增加,微生物耐药问题已发展为全球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抗生素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抗生素耐药基因传播状况更不容忽视。随着全球对益生菌的关注日益增加,在充分肯定益生菌健康功效的同时,也应紧密关注其可能带来的抗生素耐药基因传播问题。研究指出,益生菌自身携带的耐药基因可通过基因水平转移的方式传递给人体肠道中的致病菌,导致耐药感染,亟待深入挖掘和探索益生菌耐药机制及耐药基因传播特征。因此,本研究总结了人体肠道耐药基因的组成和传播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综述了益生菌耐药机制以及在耐药基因驱动下益生菌耐药性的发展特征,并对益生菌耐药机制的研究瓶颈以及未来益生菌的安全性评估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 周来仪, 贺晓日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7): 893-89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7.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量流行病学的资料证实宫内发育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 IUGR)与成年期代谢综合征(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密切相关,其机制很可能是影响组织细胞某些关键基因启动子区域如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α, PPARα)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改变,引起PPARα异常表达,介导脂肪酸氧化分解代谢异常,导致成年期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叶酸是体内重要的甲基供体,参与核苷酸的生物合成和甲基化,其营养状况可影响许多基因的表达。如果生命早期给予叶酸提供甲基供体,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能逆转PPARα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改变,为IUGR成年期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早期防治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