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ISSN 1006-3110
CN 43-1223/R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31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4-06-15
  

  • 全选
    |
    专题报道—PM2.5污染与人群健康
  • 陈志永, 易仁玲, 陈小岳, 谈立峰, 王珂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6): 641-6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6.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2015—2021年常州市大气PM2.5暴露对人群超额死亡的风险。 方法 收集全市人口死因、环境空气质量、气象等监测资料,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大气PM2.5对人群死亡的影响,从而估算因PM2.5暴露导致的人群超额死亡数。 结果 2015—2021年常州市大气PM2.5浓度每增加10 μg/m3时,人群非意外死亡、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分别增加0.71%(95%CI:0.36%~1.05%)、0.91%(95%CI:0.37%~1.46%)和1.14%(95%CI:0.16%~2.13%)。按照WHO指导值,常州市大气 PM2.5浓度超标天数为2 469 d,因PM2.5暴露产生的人群非意外超额死亡数为3 951人,占非意外总死亡人数比例为2.23%,2021年超额死亡数比2015年减少37.86%。其中,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超额死亡数分别为2 004人(2.90%)、725人(3.95%)。 结论 2015—2021年常州市大气PM2.5浓度及其导致的人群超额死亡数均呈现总体下降趋势,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产生较好的健康收益。
  • 贾芯芮, 杨升美, 张晨光, 亢伟伟, 魏娜娜, 张雯宇, 李欢, 岳宣志, 武多多, 郭海明, 韩见弘, 范耀春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6): 645-64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6.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2018—2021年呼和浩特市PM2.5对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8—2021年呼和浩特市大气污染物、气象以及死因监测资料数据,采用广义相加模型,拟合单污染物模型和双污染物模型分析呼和浩特市PM2.5与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关系。 结果 呼和浩特市大气PM2.5在滞后1日(lag1)时,对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总死亡数影响最为显著。PM2.5浓度每升高10 μg/m3,呼和浩特市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风险上升6.31%(95%CI:2.39%~10.24%)。在>65岁人群中,超额危险度(excess rish,ER)为7.79%(95%CI:2.90%~12.69%);在≤65岁人群中,滞后效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人群中,lag2时对其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影响最为显著,ER为7.43%(95%CI:1.61%~13.25%);在女性人群中,在滞后当日(lag0)时对其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影响最为显著,ER为10.89%(95%CI:4.24%~17.55%)。 结论 2018—2021年呼和浩特市大气PM2.5对居民循环系统存在急性超额死亡风险,且存在滞后效应。PM2.5浓度升高可能导致呼和浩特市居民循环系统死亡风险增加,>65岁人群可能为敏感人群。
  • 李欢, 杨升美, 高昇, 张卿, 张晨光, 郑莉韬, 岳宣志, 武多多, 张雯宇, 贾芯芮, 蒲云霞, 范耀春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6): 650-6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6.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2021年呼和浩特市回民区、赛罕区大气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2.5)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的污染及分布特征,评估其经呼吸途径对人群健康造成的风险。 方法 于2021年每月10—16日,在两城区监测点采集大气PM2.5,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16种PAHs质量浓度,利用毒性当量质量浓度评估PAHs增量终生致癌风险,并对其中有经吸入途径毒理学参数的PAHs开展非致癌和致癌性健康风险评估。 结果 两区PM2.5质量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Hs质量浓度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在冬春季两城区占比最高的均为4环PAHs,主要来源为燃煤、交通排放以及生物质燃烧。全市PHAs增量终生致癌风险值男性为2.47×10-6,女性为2.26×10-6。苯并[b]荧蒽、苯并[a]芘、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在冬季和全年时致癌风险值为1.0×10-6~1.0×10-4,处于人群可接受范围内,存在潜在致癌风险,男性致癌风险均大于女性。秋季与冬季苯并[a]芘非致癌风险值分别为1.28、2.10,但全年非致癌风险<1。2021年呼和浩特市PM2.5中PAHs致男性预期寿命损失14.44 min,女性15.10 min。 结论 2021年呼和浩特市两城区大气PM2.5中PAHs具有季节性差异,且对人群存在潜在致癌风险,冬季时苯并[a]芘存在非致癌风险。
  • 张敏, 李悦, 李四海, 寻寒, 全李涛, 詹勇, 桂卓嘉, 吕玲双, 张杏娥, 胡冀, 安宁, 饶俊, 刘志光, 周纯良, 刘秀英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6): 656-6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6.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湖南省四个城市宾馆(酒店)室内PM2.5浓度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21年在湖南省浏阳市、湘潭市、衡阳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选择67家宾馆(酒店)开展调查,收集基本情况数据,并监测室内空气指标。采用非参数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 结果 三星级及以上宾馆(酒店)、三星级以下宾馆(酒店)、快捷酒店的室内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79、56、51 μg/m3。宾馆(酒店)总体超标率为34.20%,最高超标倍数达到 5.62。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显示,温度、经营客房面积、本场所最近两年是否装修过、湿度是影响三星级及以上宾馆(酒店)室内PM2.5浓度的主要因素,湿度、风速是影响三星级以下宾馆(酒店)室内PM2.5浓度的主要因素,经营客房面积、温度是影响快捷酒店室内PM2.5浓度的主要因素。 结论 2021年湖南省四个城市监测的宾馆均存在超标情况,三星级及以上浓度最高,不同宾馆(酒店)室内PM2.5 浓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完全相同。
  • 武多多, 杨升美, 蒲云霞, 魏娜娜, 杨剑业, 张晨光, 岳宣志, 李欢, 张雯宇, 贾芯芮, 韩见弘, 张学泽, 张金锁, 王文瑞, 范耀春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6): 661-6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6.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呼和浩特市大气中PM2.5中重金属及类金属的污染特征,分析主要来源,评估其健康危害水平。 方法 2021年,按月在呼和浩特市城区进行空气PM2.5采样,分析质量浓度特征及变化规律。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12种金属及类金属的来源进行解析;用美国环保署的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对其中9种污染物进行健康风险评价。 结果 在收集到的146份样本中,PM2.5、As、Ni、Mn分别有41、2、1、7份超过了标准限值,Cr超标103份(占70.55%),实际超标7.4倍;PM2.5中重金属及类金属主要来源有燃煤源、交通源、钢铁冶金工业源和地壳源;非致癌健康风险水平较低。As和Cr致癌风险均处于10-6~10-4,潜在致癌风险。 结论 呼和浩特市大气PM2.5及其重金属、类金属的质量浓度在采暖期较高,且PM2.5中重金属及类金属的主要来源为复合源,需多方面加强管控措施。成年人健康风险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60岁以上老人、儿童的健康风险水平均较高。
  • 论著
  • 华华, 胡泉博, 陈淑红, 田育文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6): 667-67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6.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黑龙江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的三间分布特点、空间聚集性,为HFRS疾病监测和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HFRS病例数据信息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的方法对2017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的HFRS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在流行病学三间分布、空间聚集特征上进行描述。 结果 2017—2022年黑龙江省共报告HFRS病例5 855例,2017—2019年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之后逐年下降;41~50岁年龄组病例数最多,2021年以后51~60岁男性病例占比增加,居各年龄组首位。60岁以上人群发病比例达到20%以上,男性病例数高于女性病例数(χ2=143.76,P<0.01),在职业分布上农民占绝对优势,全年12月均有病例报告,有春夏、秋冬两个发病高峰;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在县区水平(除2018年外)发病呈现空间自相关性(Moran’s Ι>0,P<0.05),提示HFRS发病(除2018年外)在地理区域上存在聚集性。通过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得出:2017—2022年“高-高”聚集区的数量呈现下降趋势,在整体上“高-高”聚集区域有从东北向东南再向西南移动的趋势。在死亡病例中90.63%感染了SEO型HFRS,均未接种疫苗,发病到诊断时间差的中位数大于非死亡病例发病到诊断时间差的中位数。 结论 2017—2022年黑龙江省HFRS总体呈现平稳下降的趋势,但发病仍排在全国前列,应继续在全省高发聚集县区的重点人群中加强健康教育和HFRS疫苗接种等防控措施,对“高-低”“低-高”聚集模式县区的病例进行数据质量核查,分析出现这一模式的原因。应在SEO型HFRS流行区域提高疫苗覆盖率和就诊意识。
  • 周静, 蒋青桃, 王芹, 孙薇, 路新丽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6): 672-6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6.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中国女性高血糖相关卵巢癌的疾病负担及其变化趋势,并对2020—2029年情况做出相应预测。 方法 利用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9, GBD 2019)公开的数据,从发病、死亡、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 DALY)等多个维度分析1990—2019年中国女性高血糖相关卵巢癌疾病负担及其变化情况,并与全球人群进行比较,预测2020—2029年国内高血糖相关卵巢癌的发病与死亡趋势。 结果 2019年中国人群高血糖相关卵巢癌的发病数、死亡数、DALY数分别为2 751、1 758、44 615人年,较1990年分别增长352.5%、356.6%、329.0%,增幅均高于全球水平(189.7%、184.2%及180.9%);2019年的标化发病率、死亡率、DALY率分别为0.270/10万、0.164/10万、4.103/10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 AAPC)分别为2.3%、2.0%、2.0%,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3%、1.1%及1.1%)。高血糖相关卵巢癌的疾病负担在25~44岁间均处于相对较低水平,45岁后开始快速上升,整体在55~74岁间达到高峰。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显示,该病的发病与死亡在下一个10年周期仍处于高位上升趋势。 结论 1990—2019年中国女性高血糖相关卵巢癌导致的疾病负担占全球人群相应比重较大,且标化发病率、死亡率、DALY率逐年上升。应持续关注高血糖等代谢因素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做好三级预防,努力减少健康损失。
  • 宋江南, 张丹丹, 才蕊, 田明杰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6): 678-68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6.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etabolic management center,MMC)模式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 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在唐山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后通过MMC平台提供综合管理,所有患者均随访3年。收集T2DM患者基本资料以及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等微血管并发症合并情况。利用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T2DM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Bootstrap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价列线图模型对T2DM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预测能力。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00例T2DM患者,随访过程中失访14例,最终纳入286例。286例T2DM患者中共有微血管并发症123例(43.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BMI(OR=1.167,95%CI:1.062~1.283)、糖尿病病程(OR=1.328,95%CI:1.130~1.562)、TBIL(OR=0.937,95%CI:0.899~0.977)、BUN(OR=1.300,95%CI:1.086~1.555)、收缩压(OR=1.029,95%CI:1.015~1.044)等是T2DM微血管并发症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779(95%CI:0.726~0.826),特异度为0.767,敏感度为0.675,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也表明列线图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χ2=10.386,P=0.239)。决策曲线提示,当阈值概率为0.06~0.68范围内,使用列线图预测T2DM微血管并发症风险的净收益更高。 结论 本研究基于5个常规预测指标构建了MMC模式下T2DM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研究结果还需进一步的外部验证。
  • 刘妮, 韩正风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6): 685-68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6.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老年住院患者认知衰弱的影响因素及预防策略。 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92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临床资料调查表、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Scale,CDR)和衰弱筛查量表(Frail Scale,FS)收集老年病科住院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评估老年认知衰弱现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认知衰弱的危险因素,建立危险因素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模型对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认知衰弱的预测价值。 结果 920例老年住院患者中认知衰弱为45例,发生率为4.8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越大(OR=2.050,95%CI:1.337~3.143)、每周锻炼<3次(OR=2.394,95%CI:1.378~4.161)、共病(OR=2.342,95%CI:1.296~4.233)、抑郁(OR=1.931,95%CI:1.312~2.841)、营养不良(OR=2.370,95%CI:1.256~4.473)、血红蛋白水平高(OR=0.486,95%CI:0.297~0.797)是老年住院患者认知衰弱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构建回归模型:logit(P)=-12.024+年龄大×0.718+每周锻炼<3次×0.873+共病×0.851+抑郁×0.658+营养不良×0.863+血红蛋白水平高×-0.721。按照诊断概率logit(P)绘制预测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认知衰弱的ROC曲线,当logit(P)>13时,AUC值为0.876,敏感度为73.33%,特异度为86.86%。 结论 老年住院患者存在认知衰弱发生风险。老年住院患者认知衰弱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大、每周锻炼<3次、共病、抑郁、营养不良、血红蛋白水平高等,据此构建预测模型预测价值高。临床需要对存在认知衰弱高危因素的老年住院患者进行针对性防治,以降低认知衰弱发生风险。
  • 陈雪, 吴薇岚, 肖小明, 丘小霞, 江蕙芸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6): 690-69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6.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2岁以下婴幼儿母乳喂养现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2021年6—12月到防城港市2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就诊的592名2~2岁3个月幼儿及幼儿家长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调查幼儿3、6、12、18、24月龄母乳喂养现状,6月龄纯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及12、18月龄继续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 结果 536名2~2岁3个月幼儿中,有466名幼儿3月龄时纯母乳喂养,3月龄纯母乳喂养率86.9%;有329名幼儿6月龄时纯母乳喂养,6月龄纯母乳喂养率61.4%;12、18、24月龄继续母乳喂养率分别为29.9%(160/536)、4.3%(23/536)、0.6%(3/536)。多因素logistic 逐步回归模型显示,家庭居住地为城市(OR=1.678,95%CI:1.126~2.501)、主要看护人为母亲(OR=2.208,95%CI:1.357~3.593)、出生后第一口食物为母乳(OR=2.417,95%CI:1.482~3.942)是促进2~2岁3个月幼儿12月龄继续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出生后≤1 h开始吃母乳(OR=3.005,95%CI:1.203~7.504)及添加辅食时间<4个月(OR=4.392,95%CI:1.479~13.039)是促进2~2岁3个月幼儿18月龄继续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 结论 6月龄纯母乳喂养率已达《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的要求,母乳喂养率随婴幼儿月龄增长降低,提示防城港市的6月龄以下纯母乳喂养卫生政策和措施实施效果较好,需加强基层卫生保健工作人员宣传继续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建议母乳喂养至2岁或2岁以上。
  • 李慧, 韩莉, 马丽娜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6): 696-69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6.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西宁市中老年人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预防老年人KOA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2022年4—12月因骨关节不适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632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开展KOA相关因素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基于X线的KOA影像学及临床诊断分级评估,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老年人KOA患病影响因素。 结果 调查的632例中共600例有效应答,符合KOA诊断的患者552例,患病率为92.00%。不同年龄、性别、BMI、运动情况及有无基础病史其KOA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则表明年龄越大(OR=1.990,95%CI:1.052~3.764)、女性(OR=2.275,95%CI:1.232~4.202)、BMI(OR=2.826,95%CI:1.064~7.503)、无运动习惯(OR=2.641,95%CI:1.391~5.013)及合并基础疾病(OR=2.840,95%CI:1.533~5.262)是KOA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西宁市中老年人KOA发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龄、女性、高BMI、无运动习惯及合并基础性疾病的人群更容易发生KOA,针对此类群体应采用针对性预防措施。
  • 农雪艳, 刘玥, 邵紫贤, 周海媚, 吴江莹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6): 700-70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6.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2021年佛山市顺德区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现状,探索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偏异的影响因素,为促进儿童健康发展,制定相关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运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21年12月,分别对顺德区10个社区的19家幼儿园开展调查。使用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进行筛查,同时收集孕产妇基本情况及儿童基本信息。 结果 共收集有效问卷4 930份,筛查阳性率为4.3%,3~5岁儿童精细动作发育问题较突出,其在各年龄中阳性占比分别为3岁组47.1%、4岁组39.0%、5岁组83.0%,6岁组儿童语言发育问题较显著,其阳性占比为55.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2.128,95%CI:1.570~2.886)、5岁组(OR=2.148,95%CI:1.474~3.131)、极低出生体重(OR=9.167,95%CI:2.016~41.681)、脐带绕颈(OR=1.559,95%CI:1.062~2.287)、母亲孕期存在情绪问题(OR=3.150,95%CI:1.768~5.611)的儿童发育偏异风险较高。6岁组(OR=0.404,95%CI:0.179~0.913)、母亲本科学历(OR=0.637,95%CI:0.449~0.903)的儿童发育偏异风险较低。 结论 相关卫生部门应定期对学龄前儿童开展心理行为发育问题的筛查和指导,并做好孕期宣教,鼓励按时产检,缓解母亲孕期不良情绪,减少极低出生体重及脐带绕颈的发生。
  • 黎雅娟, 黄道平, 陈洁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6): 704-70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6.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8—2022年常德市新报告≥50岁HIV/AIDS病例流行特征及抗病毒治疗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高年龄人群的艾滋病防治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8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对常德市报告的1 791例≥50岁HIV/AIDS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收集基本人口学资料、既往高危行为接触史、感染途径、样本来源、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值和抗病毒治疗等信息,分析近年来≥50岁病例的流行趋势、感染途径和接触史、晚发现和抗病毒治疗情况,探索治疗覆盖率的影响因素。 结果 2018—2022年,常德市≥50岁病例在历年总病例中的构成比由2018年的53.88%上升至2022年的62.40%,历年的占比呈上升趋势(P=0.009)。异性性传播是≥50岁病例最主要的感染途径(95.98%)。在异性性传播的病例中,男性非婚商业性接触的构成比高于女性(P<0.001),而女性配偶/固定性伴性接触构成比高于男性(P<0.001)。此外,≥50岁男性感染者中,同性性传播也占有一定比例(5.13%)。≥50岁病例晚发现率较高(67.78%),医疗机构的筛查是病例发现的主要来源(72.75%)。80.01%的≥50岁病例接受了抗病毒治疗,不同性别、年龄分组、婚姻状况、样本来源和首次CD4+T淋巴细胞水平病例的治疗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更愿意接受抗病毒治疗(OR=1.514,95%CI:1.054~2.176);相对于50~岁组,70~岁组更不愿意接受抗病毒治疗(OR=0.444,95%CI:0.297~0.664)。 结论 ≥50岁人群已经成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点人群之一,应通过采取尽早发现感染者、尽快开展抗病毒治疗和实现有效病毒抑制的措施,遏制艾滋病在≥50岁人群中的蔓延扩散。
  • 王小燕, 李小成, 金迪, 王艳莉, 谢国祥, 郭宝福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6): 709-7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6.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载脂蛋白C3(apolipoprotein C3,APOC3)基因rs2854116、rs2854117、rs5128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相关性。 方法 在具有代表性的南京市城乡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人群基础上,通过性别、年龄匹配的病例对照设计,利用外周血白细胞DNA测定各位点SNPs,调整人口学特征和生活方式因素基础上,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APOC3基因rs2854116、rs2854117、rs5128位点SNPs和MS的关系。 结果 纳入MS组和对照组各253例,两组间除文化程度和高血压家族史构成外,其他人口学特征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2854116、rs2854117和rs5128位点SNPs在共显性(OR=2.219,95%CI:1.163~4.234;OR=2.619,95%CI:1.336~5.136;OR=4.152,95%CI:1.651~10.442)和显性(OR=1.782,95%CI:1.083~2.934;OR=1.721,95%CI:1.064~2.783;OR=1.702,95%CI:1.048~2.763)遗传模型下与MS存在相关性,rs2854117、rs5128位点SNPs在隐性遗传模型下与MS存在相关性(OR=2.054,95%CI:1.131~3.731;OR=4.925,95%CI:1.860~13.043)。各位点间存在连锁不平衡,rs2854117-rs2854116位点C-T(χ2=7.061,P=0.008)、T-C(χ2=17.365,P<0.001)、T-T(χ2=4.208,P=0.040)单倍型频率,rs2854116-rs5128位点C-G(χ2=10.720,P=0.001)、T-C(χ2=14.911,P<0.001)单倍型频率,rs2854117-rs2854116-rs5128位点C-T-C(χ2=13.271,P<0.001)、T-C-G(χ2=14.896,P<0.001)单倍型频率在MS组和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s2854116、rs2854117、rs5128三个位点间交互作用三阶模型最佳,交叉验证一致性1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 结论 APOC3基因rs2854116、rs2854117、rs5128位点SNPs在中国汉族人群中与MS患病有关联,且各位点间可能存在交互作用。
  • 调查研究
  • 俞坤, 潘芬, 李朝晖, 郭小成, 李京新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6): 715-7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6.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2018—2022年邵阳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性传播疾病的感染状况及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变化情况。 方法 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要求,对监测期内首次来哨点门诊诊治性病、年龄在16岁及以上的男性,采用连续采样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样进行检测。 结果 2018—2022年共监测2 000例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其中年龄以20~49岁为主,占74.90%,平均年龄(38.4±12.8)岁;婚姻状况以在婚者为主,占67.1%。51人在最近一年中被诊断出患有性病,占2.55%,其中<20岁组(4.65%)和50~岁组(4.81%)患病率最高,不同年龄段中患性病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07,P<0.05)。HIV-1、HCV和现症梅毒检出率分别为0.05%、1.35%和1.05%。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逐年上升,分别为80.4%、86.3%、84.3%、94.8%、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050,P<0.001)。“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吗?”的知晓率最低为78.1%。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中,最近3个月与暗娼发生性行为占17.2%,与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占16.6%。 结论 2018—2022年邵阳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性传播疾病感染状况较为严重,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新冠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性行为方式,需多渠道、多维度的开展针对性艾滋病性病防治宣传,促进行为变化,减少感染风险。
  • 黄雪雁, 欧军荣, 卢小燕, 陆华媛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6): 718-7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6.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09—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机构放射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的心电图改变情况,为防范放射作业人员的职业因素对心脏的危害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09—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机构放射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的心电图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并分析。 结果 共检查放射工作人员15 372人,工种涉及诊断放射、介入放射、放射治疗、牙科放射、核医学;放射作业人员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为17.50%,以T波异常和ST-T改变为主,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工种、不同工龄的体检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2009—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机构放射作业人员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较高,表明心脏可能因遭受低剂量电离辐射影响,需要进一步加强职业健康管理与监督。
  • 王燕娜, 徐春芸, 王云珊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6): 720-72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6.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老年痴呆患者睡眠障碍现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策略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4月在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住院治疗的224例老年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查阅患者病历信息收集患者基本情况、生活习惯及住院信息,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Scale, PSQI)测评患者睡眠情况。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全部研究对象睡眠障碍发生率为54.91%。其中,陪护者为护工(OR=3.660,95%CI:1.128~11.874)、同病房患者人数>2人(OR=3.526,95%CI:1.220~10.188)、住院期间亲属探视次数<5次(OR=4.270,95%CI:1.435~12.711)、病程≥5年(OR=3.970,95%CI:1.395~11.299)及痴呆程度为重度(OR=5.374,95%CI:1.566~18.435)是老年痴呆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老年痴呆住院患者睡眠问题较为普遍,需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延缓疾病进展,加强陪护,改善患者情绪问题,以改善其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 陈乐乐, 郑靖阳, 陈智敏, 黄育丹, 郑拉洁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6): 724-7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6.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RRTI)的可能影响因素,为儿童RRTI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使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符合RRTI诊断标准的患儿103例作为病例组,另随机选取321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风险暴露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RRTI可能影响因素。 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产(OR=2.664,95%CI:1.539~4.613)、同住家庭成员吸烟(OR=2.014,95%CI:1.014~3.999)、哮喘史(OR=2.226,95%CI:1.212~4.086)、支原体或衣原体感染病史(OR=4.015,95%CI:1.620~9.891)、营养不良(OR=5.697,95%CI:1.235~26.280)以及维生素A(OR=1.878,95%CI:1.244~2.834)、维生素D(OR=1.363,95%CI:1.099~1.691)、锌(OR=2.460,95%CI:1.288~4.696)等营养素的缺乏,均是导致儿童RRT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通过对早产儿定期健康体检,同住家人避免在儿童附近吸烟,改善膳食习惯,增加户外活动,及时治疗儿童哮喘、支原体或衣原体感染,纠正营养素缺乏,可有效降低患儿感染RRTI的风险。
  • 谷素洁, 沈红, 赵薇, 王宁娟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6): 728-7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6.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苏州市孕妇孕期增重和膳食摄入状况及孕期增重过多的影响因素,为孕期保健提供膳食营养方面的参考数据。 方法 以2022年8月—2023年8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医院进行产检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采集孕妇的基本信息,采用连续3 d 24 h回顾法,评估研究对象食物的摄入量。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孕期增重过多的影响因素。 结果 纳入研究的1 634名孕妇中孕期增重过多426例,占21.27%。其中孕妇年龄、孕妇教育水平、孕妇年人均收入、日均运动时间、生育次数以及孕前BMI与孕期增重过多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采用连续3 d 24 h回顾法,评估研究对象每日食物的摄入量,其中谷类、薯类、蔬菜、水果、牛奶、鸡蛋、肉类和鱼类摄入量分别为(366.38±195.27)g、(40.13±17.86)g、(349.19±188.19)g、(412.72±223.38)g、(116.76±60.18)g、(58.17±18.19)g、(84.76±39.11)g、(51.67±29.08)g ,谷类、水果的摄入量超过了中国营养学会的推荐范围上限,牛奶摄入低于中国营养学会推荐范围的下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日运动超过1 h(OR=0.582,95%CI:0.394~0.860)、体重过低(OR=0.784,95%CI:0.633~0.971)、生育1次(OR=0.610,95%CI:0.394~0.945)和2次(OR=0.590,95%CI:0.456~0.762)以上是孕期增重过多的保护因素。谷物摄入量、水果摄入量和肉类摄入量增加是孕期增重过多的危险因素。 结论 苏州地区孕妇孕期增重过多的现象普遍。生育次数、孕前BMI、日均运动时间及谷类、水果和肉类的摄入过多是孕期增重过多的影响因素。应鼓励孕妇注意均衡膳食尤其是谷类、水果和肉类的摄入,控制能量摄入及适量体力活动,达到孕期体重适宜增加的目的。
  • 韦先梅, 韩毓, 符菲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6): 732-7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6.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风险评估与预防性干预对剖宫产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的预防效果及产妇疼痛程度,为剖宫产产后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2月—2023年2月在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剖宫产分娩的299例产妇分为对照组(149例)和观察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给予风险评估与预防性干预,两组均持续干预到产妇分娩出院。比较两组出院时下肢DVT发生情况,干预前、出院时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凝血功能、产后24 h的下肢症状评分。 结果 出院时,对照组发生DVT、肿胀、疼痛的各项占比分别为10.07%、18.12%、14.09%,观察组分别为2.00%、8.00%、4.67%,观察组均相对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出院时两组腘静脉、股静脉血流速度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偏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出院时两组血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 TT)值均延长,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更长,而血浆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 PLT)、D-二聚体(D-dimer, 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水平均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观察组相对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4 h,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下肢肿胀、下肢疼痛、下肢皮温升高、下肢皮肤颜色各项评分均相对更低(P<0.05);干预前,VAS评分对照组(5.87±1.22)分、观察组(6.01±1.18)分,出院时对照组(3.09±0.87)分、观察组(1.32±0.44)分,与干预前比较,出院时,两组VAS评分均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观察组相对更低(t出院时两组组间比=22.220,P<0.05)。 结论 风险评估与预防性干预可提高剖宫产产后产妇机体内的凝血功能,改善其下肢临床症状,可降低产妇下肢疼痛、肿胀及DVT的发生,缓解产妇疼痛程度。
  • 顾轩欣, 邹小卫, 徐玉兰, 吴琼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6): 736-73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6.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中枢性性早熟(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CPP)患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1,IGF-1)、25羟维生素D3[25 hydroxyvitamin D3,25(OH)D3]、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水平及联合诊断CPP的效能。 方法 选择2021年3月—2023年5月舟山市妇女儿童医院入院接受治疗的CPP女童和单纯乳房早发育(isolated premature thelarche,IPT)患儿各3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CPP组和IPT组。另纳入同期入院检查的健康患儿3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并比较三组受试者一般资料[年龄、身高、体重、骨龄、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促卵泡生成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雌激素(estrogen,E2)],检测并比较三组受试者血清IGF-1、25(OH)D3和FINS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血清IGF-1、25(OH)D3联合FINS对CPP患儿的诊断效能。 结果 CPP组和IPT组患儿血清LH、FSH、E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CPP组和IPT组患儿血清IGF-1、FINS水平高于对照组,而25(OH)D3水平低于对照组;CPP患儿血清IGF-1、FINS水平高于IPT组,而25(OH)D3水平低于IPT组(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IGF-1、25(OH)D3、FINS水平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CPP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29、0.746、0.741、0.857,敏感度分别为73.33%、76.67%、60.00%、96.67%,联合检测均最高。 结论 IGF-1、25(OH)D3和FINS在CPP患儿血清中异常表达,三者联合诊断CPP具有一定的价值。
  • 尹丹娟, 朱玉, 王莉, 黄利敏, 余伟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6): 739-7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6.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孕产妇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 embolism,VTE)预防知信行现状,为临床医务工作者开展个性化健康教育,提高孕产妇VTE预防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信效度良好的孕产妇VTE预防知信行量表,随机选取2022年6—12月在湖南省、浙江省、江苏省3家三级甲等医院产科门诊就诊及住院的孕产妇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星网站创建电子问卷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孕产妇VTE预防知信行现状。 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357份,孕产妇VTE知信行总分为(170.63±34.92)分,知识维度得分为(80.02±22.04)分,行为维度得分为(28.45±7.88)分,态度维度得分为(62.16±11.71)分。孕产妇VTE预防知信行总水平等级为良好、一般、较差的人数占比分别是20人(5.60%)、145人(40.62%)、192人(53.78%)。不同文化程度、孕产妇类型、是否计划生育、是否接受过VTE学习、有无VTE家族史其孕产妇VTE预防知信行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文化程度越高、产妇、计划内生育、接受过VTE知识学习、有VTE家族史的其VTE预防知信行得分较高。357名孕产妇中学习过VTE相关知识占比28.57%(102人),其学习的途径主要来自医院。 结论 孕产妇VTE预防知信行水平较差。医护人员应该根据不同人群特点,制定个性化健康教育方案,以提高孕产妇VTE预防效果。
  • 钟晓霞, 吴兰, 周云, 王琴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6): 743-74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6.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俱乐部式个体化营养健康教育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将2021年8月—2022年8月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俱乐部式个体化营养健康教育,两组均连续干预3个月,并随访至产妇分娩结束出院。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效能、血糖控制效果,干预后饮食知识掌握情况,干预前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分情况,干预后妊娠结局、满意度。 结果 ①自我管理效能方面:相较于干预前,干预后两组自我管理效能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糖控制情况:相较于干预前,干预后两组血清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餐后2 h血糖(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饮食知识掌握情况:干预后,观察组掌握合理营养概念(97.83% vs. 82.61%)、平衡膳食概念(91.30% vs. 76.09%)、饮食结构特点(73.91% vs. 52.17%)、均衡饮食宝塔(84.78% vs. 65.22%)、结构特点(89.13% vs. 71.74%)、食物互补作用(97.83% vs. 82.61%)人数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④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分情况:相较于干预前,干预后两组营养、健康责任、压力管理各项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妊娠结局:干预后观察组剖宫产率(8.70% vs. 36.96%)、胎膜早破率(4.35% vs. 21.74%)、胎儿宫内窘迫率(2.17% vs. 15.22%)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⑥满意度:干预后观察组的总满意度为97.83%,高于对照组的84.78%(P<0.05)。 结论 俱乐部式个体化营养健康教育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可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以及饮食知识掌握程度,促进其健康生活方式,改善妊娠结局,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对血糖控制有一定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黄康康, 丘世飏, 易斌, 梁湘辉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6): 747-74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6.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施锦男, 茅丽利, 邹诗佳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6): 750-75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6.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相关因素,为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3年8月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58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以上受试者进行病耻感问卷调查,并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影响因素。 结果 经精神疾病内在病耻感量表(Internalized Stigma of Mental Illness Scale,ISMI)调查显示,58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病耻感有458例(78.29%),其中187例(31.97%)患者为中重度病耻感。病耻感总分平均为(2.38±0.45)分,其中ISMI量表中疏远、刻板印象认同、歧视经历、社交退缩、病耻感抵抗共5个条目均分分别为(2.36±0.41)分、(2.46±0.43)分、(2.31±0.35)分、(2.51±0.49)分、(2.36±0.39)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工作能力(OR=0.360,95%CI:0.179~0.722)和高家庭收入(OR=0.255,95%CI:0.135~0.482)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保护因素(P<0.05),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OR=3.881,95%CI:1.677~8.979)、病程>5年(OR=3.360,95%CI:1.461~7.729)、年住院次数≥3次(OR=3.177,95%CI:1.387~7.280)以及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评分≥35分(OR=3.370,95%CI:1.474~7.707)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存在病耻感,其中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影响因素涉及工作能力、家庭收入、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病程、年住院次数以及BPRS评分,医护人员应重视此问题,并需对症实施一系列干预,以缓解病人的病耻感。
  • 实验研究与卫生检验
  • 马蒙蒙, 姬经超, 殷彤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6): 754-7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6.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8—2022年某院高毒力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itant hypervirulentKlebsiella pneumoniae,CR-hvKP)流行病学特点及耐药性。 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2年12月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分离的100株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i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筛选出CR-hvKP。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CR-hvKP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CR-hvKP分离株毒力基因;肠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 sequenc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ERIC-PCR)DNA指纹图谱检测CR-hvKP分离菌株的同源性。 结果 从100株CR-KP中分离出15株CR-hvKP(15.00%),患者年龄45~89岁;男7例,女8例;来自重症科室7株(46.67%);15株CR-hvKP分离株对黏菌素、替加环素、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较为敏感外,对其余抗生素的耐药率均>70%。MLST分型结果显示,13株CR-hvKP分离株为ST11,ST23、ST86各1株;荚膜血清分型结果显示,8株CR-hvKP分离株为K1型,5株为K2型,K64、K47各1株;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13株携带KPC-2(86.67%),5株携带NDM-1(33.33%),1株携带IMP-1(6.67%),其中有4株同时携带KPC-2、NDM-1基因。15株CR-hvKP分离株均携带entB、fimH、rmpA2、rmpA、iucA基因(100.00%),14株携带iroB基因,13株携带iroN、mrkD基因,3株携带aerobactin基因。3株携带毒力基因9种,9株携带毒力基因8种,3株携带毒力基因7种。经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出现3~9个DNA片段。DNA指纹图谱结果显示,15株CR-hvKP分离株具有高度多态性。 结论 2018—2022年某院CR-hvKP的检出率为15.00%,来源多为重症科室,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对黏菌素、替加环素较为敏感,且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及毒力基因,具有高度多态性。
  • 陈懿, 陈姹吟, 郑树英, 陆璐, 戎江瑞, 孙烨祥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6): 759-7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6.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宁波市鄞州区食源性腹泻患者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状况,为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采集宁波市鄞州区食源性腹泻监测点患者临床粪便标本,直接提取粪便基因组DNA,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产气荚膜梭菌cpa基因,阳性标本检测cpe、cpb2基因,以cpa阳性作为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指标,分析不同特征食源性腹泻患者产气荚膜梭菌检出情况以及与其他食源性腹泻病原体混合感染状况。 结果 534份标本中共检出产气荚膜梭菌cpa基因99份,检出率18.54%,cpa阳性标本的cpe 、cpb2检出率分别为15.15%和78.79%;不同性别的食源性腹泻患者其产气荚膜梭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65,P>0.05),但随年龄增大检出率呈下降趋势(χ2趋势=12.277,P<0.001);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食源性腹泻全年好发,各月间检出率未见差异(χ2=6.926,P>0.05);不同可疑暴露食物(χ2=6.856,P>0.05)及食物加工方式(χ2=12.329,P>0.05)引起的食源性腹泻病人的产气荚膜梭菌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检出产气荚膜梭菌的标本中有24份混合感染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等其他食源性病原体。 结论 产气荚膜梭菌是宁波市鄞州区食源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存在混合感染的情况,应重视对产气荚膜梭菌的病原学监测及预防。
  • 曾锋, 张会平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6): 763-76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6.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不同品牌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冲红的原因,以保证单采血小板质量、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方法 从2018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在本中心用的三种血细胞分离机(Trima、Amicus、MCS+)采集的血小板中收集冲红血小板,分析比较血小板冲红和未冲红献血者的各项指标,并对冲红血小板离心前后指标进行检测。 结果 84 260(人)份单采血小板中出现冲红的血小板共46(人)份(占比0.05%),血细胞分离机Trima、Amicus、MCS+的冲红数分别为4、10、32(人)份。冲红观察组的Hb、Hct、MCV、MCH、MCHC均低于未冲红对照组;冲红观察组的献血间隔期短于未冲红对照组;冲红观察组的一年内献血间次数多于未冲红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冲红血小板离心后外观、容量、血小板含量、白细胞混入量、红细胞混入量均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的规定。 结论 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血小板冲红主要与献血者血常规个体差异有关,因此对单采献血者开展一定有针对性的体检筛查,能够减少单采血小板冲红的发生。
  • 综述
  • 毛亚超, 付海艳, 杜映荣, 陆霓虹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6): 766-7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6.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规范使用,艾滋病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与年龄相关的心血管疾病日渐增多。高血压作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HIV携带者(people living with HIV,PLWH)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对于PLWH来说,除了存在传统的高血压的相关因素外,HIV本身刺激、HIV感染后免疫激活、肠道菌群易位和抗病毒治疗药物不良反应等,均可以驱动炎症,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促进高血压的发生。本研究简要综述了HIV感染相关的因素驱动炎症从而参与PLWH发生高血压的机制,旨在为PLWH高血压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