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先梅, 韩毓, 符菲
目的 探讨风险评估与预防性干预对剖宫产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的预防效果及产妇疼痛程度,为剖宫产产后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2月—2023年2月在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剖宫产分娩的299例产妇分为对照组(149例)和观察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给予风险评估与预防性干预,两组均持续干预到产妇分娩出院。比较两组出院时下肢DVT发生情况,干预前、出院时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凝血功能、产后24 h的下肢症状评分。 结果 出院时,对照组发生DVT、肿胀、疼痛的各项占比分别为10.07%、18.12%、14.09%,观察组分别为2.00%、8.00%、4.67%,观察组均相对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出院时两组腘静脉、股静脉血流速度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偏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出院时两组血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 TT)值均延长,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更长,而血浆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 PLT)、D-二聚体(D-dimer, 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水平均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观察组相对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4 h,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下肢肿胀、下肢疼痛、下肢皮温升高、下肢皮肤颜色各项评分均相对更低(P<0.05);干预前,VAS评分对照组(5.87±1.22)分、观察组(6.01±1.18)分,出院时对照组(3.09±0.87)分、观察组(1.32±0.44)分,与干预前比较,出院时,两组VAS评分均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观察组相对更低(t出院时两组组间比=22.220,P<0.05)。 结论 风险评估与预防性干预可提高剖宫产产后产妇机体内的凝血功能,改善其下肢临床症状,可降低产妇下肢疼痛、肿胀及DVT的发生,缓解产妇疼痛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