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ISSN 1006-3110
CN 43-1223/R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31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4-12-15
  

  • 全选
    |
    论著
  • 张薇, 张艺, 汤恒, 蒋洪林, 郑武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2): 1409-14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2.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0—2022年湖北省新报告HIV/AIDS病例的流行特征,为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新报告的现住址在湖北的病例个案信息,采用WPS 2019对数据进行整理,SPSS 25.0 软件对病例的流行情况,三间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22年湖北新报告HIV/AIDS共33 385例,新报告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4.637,P<0.05);病例数居前5位的地市为武汉市、荆州市、黄冈市、黄石市、孝感市;新报告病例主要以性传播为主,异性性传播占59.32%,同性性传播占39.11%,异性性传播中的男性74.16%有非婚异性性接触史;非性传播占1.57%。不同年份湖北省新报告HIV/AIDS病例经性传播与非性传播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450.417,P<0.001)。新报告病例男女比例约4.2∶1,男性病例从2010年的73.01%上升到2022年的81.16%,女性病例从2010年的26.99%下降到2022年的18.84%,不同年份男女性别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408,P<0.001)。新报告病例中15~24岁和≥50岁年龄组数增加明显;37.90%的婚姻状况是已婚有配偶,其传播途径主要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占79.07%;未婚的病例传播途径主要以同性性传播为主,占70.95%,不同年份不同婚姻状况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4.093,P<0.001)。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不同年份不同文化程度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9.259,P<0.001)。新报告病例主要来自医疗机构检查,占56.62%;其次是自咨询检测服务,占19.32%,不同年份样本来源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9.309,P<0.001)。结论 2010—2022年湖北省新报告HIV/AIDS病例增加明显,以异性性传播为主,15~24岁组青年人群和≥50岁老年人群增加明显,应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扩大监测检测覆盖面,加大综合防控力度。
  • 刘柳, 韩咏, 张玉, 胡敏, 农铮, 曾定元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2): 1414-14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2.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20—2022年柳州市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的发生情况及趋势变化,了解CHD的影响因素,为降低CHD的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采用普查的方式,对柳州市109 159名新生儿进行CHD筛查,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及CHD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CHD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2020—2022年柳州市新生儿CHD发生率呈上升趋势(χ2趋势=147.920,P<0.001),2022年发生率为1.50%,比2020年上升0.91%。新生儿CHD患儿1 138例,CHD发生率1.04%。与母亲年龄25~29岁相比,35~55岁CHD发生的风险较高(OR35~39岁=1.428,95%CI:1.208~1.687;OR40~55岁=1.650,95%CI:1.277~2.132);与汉族相比,苗族(OR=0.472,95%CI:0.348~0.641)、侗族(OR=0.595,95%CI:0.439~0.807)发生CHD的风险较小,但是壮族、瑶族对CHD的危险作用不明显。母亲户籍为农村(OR=0.692,95%CI:0.606~0.790)、常住乡村(OR=0.377,95%CI:0.324~0.439)是发生CHD的保护因素。母亲初产分娩(OR=1.274,95%CI:1.124~1.444)、多胎(OR=1.282,95%CI:1.229~1.347)、早产(OR28~31周=21.589,95%CI:17.124~27.219;OR32~33周=13.131,95%CI:10.404~16.573;OR34~36周=3.971,95%CI:3.380~4.665)、低出生体重(OR=7.222,95%CI:6.346~8.219)和巨大儿(OR=1.651,95%CI:1.227~2.221)是发生CHD的危险因素。结论 2020—2022年柳州市新生儿CHD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不同母婴特征的新生儿CHD发生率存在差异,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措施减少和预防CHD的发生。
  • 何立乾, 罗浩, 杨洁莹, 赖铿, 杨朔, 谌思阳, 杜雨华, 张晋昕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2): 1418-142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2.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2015—2022年广州市街道层面肺结核聚集性分布情况,识别高风险区域并找出其变化趋势,为疾病防控工作的部署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15—2022年广州市肺结核疫情数据和广州市统计年鉴中的人口数据,建立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探测肺结核聚集区。结果 2015—2022年广州市肺结核总体疫情呈下降趋势(APC=-7.65,95%CI:-8.90~-6.39,t=-14.299,P<0.001)。全市各街道肺结核呈局部聚集性分布,2015—2022年分别探测到8、5、7、5、5、6、4和5个肺结核发病空间聚集区,分别涉及38、30、31、33、36、39、33和34个街道。2015—2018、2020、2022年一级聚集区集中在越秀区,LLR分别为439.36、377.15、275.06、33.92、21.89、21.91;2019年则集中在海珠区的凤阳街道及毗邻的南洲街道和江海街道,LLR为30.22;2021年则集中在黄埔区萝岗街道及其毗邻的部分街道,LLR为29.92。结论 2015—2022年广州市街道层面肺结核疫情存在明显的局部空间聚集性,聚集情况未完全呈现逐年好转的趋势,应对不同特征的聚集性街道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控制街道层面的肺结核疫情。
  • 林米乐, 杨飞飞, 薛俊磊, 于宏杰, 马飞飞, 彭谦, 王颖, 彭慧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2): 1424-14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2.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上海市嘉定区小学生近视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精准预防近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及随机抽样方法,于2023年4—5月选取上海市嘉定区1 889名1~5年级学生,进行视力检测和问卷调查,利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小学生近视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上海市嘉定区小学生近视率为35.57%。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女生(OR=1.339,95%CI:1.070~1.677)、高年级(2年级:OR=2.241,95%CI:1.493~3.366;3年级:OR=3.958,95%CI:2.677~5.851;4年级:OR=9.680,95%CI:6.535~14.337;5年级:OR=13.716,95%CI: 9.161~20.536)、父母单方近视(OR=2.552,95%CI:1.946~3.346)或双方近视(OR=4.655,95%CI:3.331~6.505)、仅有时保持看电视视屏距离3 m(OR=1.493,95%CI:1.057~2.111)、仅有时保持读写时胸口离桌子边缘一拳(OR=1.465,95%CI:1.028~2.088)是近视患病的危险因素。不经常在天黑后关灯看电子屏幕(OR=0.404,95%CI:0.194~0.841)是近视的保护因素。结论 上海市嘉定区小学生近视患病率较高;近视防控的开展应依据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以取得良好的预期。
  • 顾汝英, 钟华, 蒋海燕, 孙克玉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2): 1428-14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2.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人群筛查问卷(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Population Screener Questionnaire, COPD-PS)筛查社区高危人群现状,探讨问卷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于2023年3—5月选取上海某社区≥35岁居民1 306人进行COPD-PS筛查,内容包括气短、咳痰、活动受限、吸烟史、年龄共5个评分项目。同时对人口学信息、个人及家族呼吸系统疾病史进行调查。以问卷评分≥5分为慢阻肺高危。采用Cronbach模型、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对量表进行信效度分析。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高危人群分布及危险因素。结果 COPD-PS Cronbach’s α=0.72,KMO=0.76。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各指标拟合效果良好。调查人群慢阻肺高危比例为16.54%(95%CI :14.56%~18.67%)。高危人群以男性、年龄≥60岁、低学历、离退休、有吸烟史、有既往呼吸系统疾病史及家族史人群占比较高(均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60~69岁=103.825,95%CI:40.417~266.710;OR≥70岁=110.634,95%CI:41.263~296.625)、有吸烟史(OR=3.272,95%CI:2.657~4.029 )、有既往呼吸系统疾病史(OR=2.598,95%CI:1.737~3.885 )为慢阻肺高危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OPD-PS是一种简短有效的问卷,能识别一般人群中可能患慢阻肺的个体,适合社区初筛应用。社区慢阻肺高危筛查应重点关注年龄≥60岁、吸烟史、既往呼吸系统疾病史人群。
  • 夏勇, 董晓岚, 陈钢, 蔡德雷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2): 1432-143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2.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枸杞多糖(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s,LBP)对α-萘基异硫氰酸酯诱导的大鼠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及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髓样细胞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核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设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LBP 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连续灌胃给受试物6周后,采集血液及肝脏组织样本,测定大鼠血清标志物指标、血液白细胞总数及分类指标,肝组织中炎症因子含量以及TLR4、NF-κB、磷酸化核因子kappa B(phospho-nuclear factor kappa B,pNF-κB)、MyD88的相对表达水平,采用HE和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组织形态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γ-glutamyltransferase,γ-GG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胆固醇(cholesterol,CHOL)、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e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血液白细胞总数(white blood cells,WBC)、淋巴细胞数(lymphocyte,LYMPH)、中性粒细胞数(neutrophil,NEUT)、单核细胞数(monocyte,MONO)均升高(P<0.0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大鼠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tactic 1,CCL2)、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 2,CXCL2)含量增加,TLR4、pNF-κB、MyD88表达水平上调(P<0.01),肝重和肝/体比增加,肝脏可见多量炎症细胞浸润、胆管增生、纤维组织增生等病理性改变,组织形态学观察评分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LBP高剂量组大鼠血清γ-GGT、TBA、TBIL、ALT水平和血液WBC、LYMPH、NEUT计数值下降(P<0.05或P<0.01),肝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IL-1、IL-6及CXCL2含量降低,TLR4、pNF-κB、MyD88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下调(P<0.05或P<0.01),肝/体比减小12%,肝脏炎症细胞浸润、胆管增生、纤维组织增生均有所缓解,组织病理学观察评分下降25%(P<0.01)。结论 LBP在540 mg/kg剂量水平下,对大鼠胆汁淤积性肝损伤有缓解作用,这可能与下调 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抑制肝脏过度炎症反应有关。
  • 李璐奕, 朱海燕, 邱彦, 王建, 王燕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2): 1439-14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2.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互联网+”药学服务模式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水平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为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用药合理性和预后效果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1年10月—2023年10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治疗的2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药学管理,观察组接受“互联网+”药学服务模式,对比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水平、用药依从性、用药安全性以及用药满意度。结果 经过6个月的随访,观察组脱落11例,剩余89例;对照组脱落16例,剩余84例。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压水平和血压控制达标率提升,用药依从性和药学服务满意程度改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用药不良反应例次率为24.72%,对照组发生率为20.2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97,P=0.481),但观察组由于药物不良反应导致的自行停药、换药、减少剂量等错误处置事件得到及时纠正。结论 “互联网+”药学服务模式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和用药依从性有积极的影响,也有利于规范患者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从而提高患者的用药合理性和预后效果。
  • 李新宇, 吉妍蓉, 王怡姮, 刘小勤, 陶花, 周武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2): 1444-14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2.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农村空巢老人内在能力与握力之间的相关性,为及早预测内在能力下降风险提供防治依据。方法 于2023年3—8月随机多阶段抽样选取江苏省宝应县山阳镇344名农村空巢老人进行横断面研究,收集内在能力与握力的相关指标和数据。采用Excel 2013、SPSS 27.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及线性趋势检验分析内在能力与握力之间的关系。结果 344名农村空巢老人平均年龄为(73.99±7.53)岁,优势手平均握力值为(21.05±7.33)kg,非优势手平均握力值为(19.24±7.05)kg,内在能力下降患病率为79.65%。农村空巢老人双手握力均与内在能力存在相关性(均P<0.05)。在校正年龄等因素后,握力最高组比最低组内在能力得分高(男性优势手OR值为:2.304;女性优势手OR值为:2.780;男性非优势手OR值为:2.229;女性非优势手OR值为:2.945;均P<0.05)。进行线性趋势检验后发现,不同性别农村空巢老人内在能力与双手握力的水平变化趋势相同(P趋势<0.05)。结论 农村空巢老人双手握力与内在能力有关联,且无性别差异。握力可作为农村空巢老人内在能力下降高危人群早期识别及辅助筛查的手段,用于评估内在能力下降的风险。
  • 王玮琪, 张年萍, 段爱旭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2): 1449-14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2.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膳食营养素对冠心病患者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AIP)的影响。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选择在某三甲医院首次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309例,通过实验室检查检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计算AIP值,将患者分为低AIP组(AIP<0.06)和高AIP组(AIP≥0.06)。采用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膳食营养素与AIP的相关性。结果 低AIP组患者159例,高AIP组患者150例。冠心病患者的膳食脂肪、膳食纤维、维生素A及维生素C摄入量分别为(97.48±34.75)g/d、(17.21±6.62)g/d、(759.83±446.53)μgRE/d及(142.84±62.49)mg/d。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膳食纤维、维生素A及维生素C是高AIP的独立保护因素(OR=0.920,95%CI:0.864~0.980;OR=0.999,95%CI:0.998~0.999;OR=0.998,95%CI:0.997~0.999,P均<0.05),而膳食脂肪是高AIP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14,95%CI:1.006~1.022,P=0.001)。结论 将AIP值列入冠心病筛查与预后常规指标具有积极现实意义,膳食纤维、维生素A、维生素C及脂肪摄入量是AIP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膳食指导可有效改善机体血脂代谢,减轻疾病负担。
  • 杨丹, 钟格梅, 黄林, 许露曦, 蒋慧, 黄江平, 黎林, 韦日荣, 黎勇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2): 1454-14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2.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广西重金属污染重点地区人群的尿铅水平,为重金属污染地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数据。方法 2014—2020年在广西某地区典型重金属污染区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3个行政村作为污染区;在距离污染区30~50 km的邻近地区,选择与污染区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生活习惯相近,且无矿山开采和冶炼企业的1个行政村作为对照区。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居住3年以上、以食用本地自产粮食和蔬菜为主、无重金属相关职业性暴露、年龄在 18~70 岁的当地居民为调查对象,收集80~100 ml尿液,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尿铅水平,计算尿铅水平、检出率和超标率。结果 调查对象包括污染区3 529人和对照区1 415人,污染区人群尿铅M(IQR)为3.85(4.11)μg/L,对照区人群尿铅M(IQR)为2.34(2.22)μg/L,两区域尿铅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8.708,P<0.001)。污染区人群尿铅的检出范围为ND~276.02 μg/L,有4人尿铅水平超出标准,尿铅超标率为0.11%;对照区人群尿铅的检出范围为ND~34.22 μg/L,无尿铅超标者,尿铅检出率(85.51%)低于污染区(9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392,P<0.001)。在相同研究区域内,尿铅检出率表现为男性高于女性,吸烟者高于不吸烟者。与对照区相比,污染区人群尿铅水平均高于对照区相应分组的尿铅水平(均P<0.05);污染区人群尿铅检出率随居住时间的增加而增高(χ2趋势=11.892,P<0.001);污染区不吸烟者、不饮酒者的人群尿铅检出率均高于对照区(吸烟: χ2=30.670,P<0.001;饮酒: χ2=45.912,P<0.001);在校正人口学特征后,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区域间人群尿铅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0.444,P<0.001)。结论 广西重金属污染区人群铅负荷水平处于相对较低的状态,且存在性别、居住时间和个人习惯的差异;环境铅污染对人群健康依然存在潜在影响。
  • 刘意, 金东辉, 殷蕾, 刘琼, 殷黎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2): 1459-14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2.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2017—2020年湖南省≥40岁居民脑卒中患病状况及变化趋势,为制定脑卒中防治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7、2018、2019、2020年“湖南省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中脑卒中数据,采用SAS 9.4计算不同年份、性别、年龄和地区40岁及以上居民的脑卒中患病率。结果 2017—2020年湖南省脑卒中患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从2017年3.03%下降至2020年2.73%。男性的患病率(3.74%)高于女性(2.49%),城市的患病率(3.47%)高于农村(2.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2017—2020年湖南省脑卒中患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应重点关注男性、城市、高龄人群。
  • 王凯琳, 刁文丽, 宋蕴奇, 程艳菲, 丛源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2): 1462-14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2.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掌握辽宁省食源性沙门氏菌感染的流行变化趋势,为食源性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2014—2022年辽宁省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例信息和患者粪便标本,按照《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规范程序分离培养沙门氏菌,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沙门氏菌感染病例的特征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对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及可疑暴露食品等沙门氏菌检出率进行比较,组间存在差异用Bonferroni进行两两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共收集到28 009例食源性疾病病例,检出沙门氏菌241例,检出率为0.86%。第二、第三季度沙门氏菌检出率较高,分别为1.41%及0.89%。0~3岁年龄组沙门氏菌检出率最高(1.90%)。职业分布中散居儿童检出率最高为2.20%。可疑暴露食品中沙门氏菌检出率最高的为婴幼儿食品(3.77%),其次为蛋与蛋制品(2.13%)。结论 沙门氏菌感染的流行高峰集中在每年的6—9月,呈明显夏秋季高峰。高峰时期要重点关注婴幼儿沙门氏菌的感染。
  • 黄秀明, 利定良, 敖艳云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2): 1467-14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2.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2016—2021年阳江市报告的儿童水痘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儿童水痘疫苗的接种情况,为水痘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6—2021年阳江市全市共报告6 743例水痘,水痘年平均报告发病率 43.54/10万,其中儿童报告发病4 850例,儿童年平均报告发病率174.81/10万,儿童发病高峰期集中在4—6月,10月至次年1月;男、女病例数比为1.37∶1,儿童发病集中在7~14岁儿童,占发病总数的59.15%(2 869/4 850);2016—2021年阳江市0~14岁儿童接种水痘疫苗共230 641剂次,0~14岁儿童2016年水痘疫苗接种率24.13%(22 133/91 730),接种1剂次水痘疫苗保护效果为34.36%(95.0%CI:21.36%~45.28%);接种2剂次水痘疫苗保护效果为72.18%(95.0%CI:37.19%~87.68%)。结论 2016—2021年阳江市水痘流行强度呈增长趋势,重点防控学校、托幼机构儿童水痘疫情,建议加强水痘监测,提高水痘疫苗接种率。
  • 马柯雨, 尹晓晨, 李理, 陈明, 胡余明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2): 1471-14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2.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乳母乳汁及血清矿物质含量及其相关性。方法 于2023年4月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湖南省湘潭县内199名哺乳期妇女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乳汁、外周血分离出血清。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及生化分析仪测定其中10种矿物质含量,分析乳汁中矿物质间及其与血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检测的10种矿物质中,乳汁钠、铜、硒含量低于血清(P<0.05),而钾、镁、铁、锰、磷含量高于血清(P<0.05);研究对象乳汁中铁与其在血清中含量呈正相关(r=0.140,P<0.05),而钾、钠及铜与其在血清中含量呈负相关(r=-0.376、-0.295、-0.277,P<0.05);血清中钙、铁和锌含量间呈正相关(r=0.334、0.672、0.388,P<0.05);乳母文化程度与乳汁镁呈正相关(r=0.156,P<0.05);乳母家庭年人均收入与乳汁钾、钠、铜呈正相关(r=0.154、0.140、0.203,P<0.05);乳母妊娠年龄、孕次、产次与乳汁铜呈负相关(r=-0.188、-0.188、-0.145,P<0.05)。结论 研究结果提示乳汁与血清中多种矿物质元素在泌乳过程中存在不同的转运机制。乳汁矿物质水平亦与乳母基本情况相关,应加强对乳母及其家庭的健康宣教,科学补充矿物质。
  • 赵亚华, 裴昌鑫, 李勇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2): 1531-15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2.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优化基质分散固相萃取(quick,easy,cheap,effective,rugged and safe, QuEChERS)前处理方法并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技术建立了蔬菜和水果中50种农药多残留快速测定方法。方法 试样用乙腈提取后,以150 mg乙二胺-N-丙基硅烷化硅胶(primary secondary amine,PSA)、100 mg十八烷基键合硅胶(octadecyl bonded silica gel,C18)、20 mg石墨化炭黑(graphitized carbon black,GCB)作为基质提取液净化剂,在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上,以水溶液(2 mmol/L甲酸胺+0.01%甲酸)-甲醇溶液(2 mmol/L甲酸胺+0.01%甲酸)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下多反应监测模式(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进行测定,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结果 结果表明,在最佳实验条件下,50种农药在0.125 ng/ml~500 ng/ml浓度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0.999,方法检出限为0.1 μg/kg~1.2 μg/kg, 在蔬菜水果中加标回收率为70.2%~112.6%,相对标准偏差为0.3%~8.6%。采用该方法对60份蔬菜样品进行检测,其中14份检出噻虫嗪、多菌灵、丙环唑等6种农药,含量为0.00545 mg/kg~0.278 mg/kg;对20份水果样品进行检测,其中4份检出吡虫啉、噻虫嗪、啶虫脒,含量为0.0172 mg/kg~0.0596 mg/kg。结论 该方法前处理快速简单、溶剂消耗少、灵敏度高、定性定量准确,适合大批量蔬菜和水果中农药多残留的快速筛查检测。
  • 胡彬彬, 谢宏斌, 陈微, 吴剑阁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2): 1537-154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2.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了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地表水中16种多环芳烃的分析方法。方法 利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富集地表水中多环芳烃,萃取条件为萃取温度60 ℃,萃取时间40 min,振摇速度500 r/min,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该方法在0~10.0 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为0.9764~0.9990,加标回收率在75.9%~10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6.0%。应用该方法对市城区地表水样进行测定,未检测出多环芳烃。结论 该方法灵敏、准确、简便且提取过程不需要有机溶剂,能够满足地表水中16种多环芳烃的分析要求。
  • 调查研究
  • 温婷翠, 方泉均, 尹志英, 郑灿杰, 龚晓英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2): 1475-14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2.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一起小学水痘暴发期间应急接种的疫苗保护效果(vaccine effectiveness, VE),为学校水痘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表收集2023年5月衢州市发生的一起小学水痘暴发疫情的水痘病例信息和疫苗接种信息,采用流行病学曲线描述疫情期间水痘病例的分布,采用回顾性研究评估水痘减毒活疫苗(varicella attenuated live vaccine, VarV)的保护效果及不同免疫状态下应急接种效果。结果 本研究纳入该小学1 175名学生,共发现28例病例,总体罹患率为2.38%。597名学生参与应急接种,应急接种后,无免疫史学生、1剂次免疫史学生、无免疫史+应急接种学生、1剂次免疫史+应急接种学生的罹患率分别为6.67%(10/150)、5.34%(15/278)、1.67%(1/60)、0.37%(2/537),4组对象水痘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672,P<0.001)。相较于未参加应急接种病例,参加应急接种病例的皮疹严重程度更轻、未出现发热症状、病程更短(P<0.05)。与无免疫史的学生相比,1剂次免疫史的VE为33%(95%CI:-152%~82%),无免疫史+应急接种的VE为41%(95%CI:-442%~93%),1剂次免疫史+应急接种的VE为87%(95%CI:28%~98%)。结论 暴露后接种1剂次VarV能有效预防中度和重度水痘,缩短病程;既往1剂次疫苗接种并不能提供足够的群体免疫力来阻断水痘疫情的暴发,在2剂次VarV全程接种率较低的地区,应急接种是控制疫情的有效措施。
  • 罗亚芳, 谢柏胜, 王军, 张烨琳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2): 1479-14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2.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其感染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3年6月杭州市中医院收治498例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根据所选患者术后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分析感染组患者致病菌分布特点,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肺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498例肺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40例,发生率8.03%。40例感染组患者中共分离出病原菌株75株,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及真菌的占比分别为26.67%、65.33%、8.00%,其中革兰氏阴性菌的占比较高,主要为肺炎克雷伯杆菌(57.33%)。两组临床特征比较,感染组年龄≥60岁、手术时间≥3 h、术中出血量≥200 ml、机械通气时间≥12 h、胸腔引流持续时间≥7 d、术后有侵入性操作、糖尿病、血清白蛋白水平<30 g/L的患者占比分别为65.00%、77.50%、52.50%、85.00%、37.50%、67.50%、72.50%、72.50%,高于未感染组的48.91%、58.08%、32.53%、57.86%、21.83%、48.91%、55.90%、48.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3.102,95%CI:1.157~8.313)、机械通气时间≥12 h(OR=2.221,95%CI:1.175~4.200)、胸腔引流持续时间≥7 d(OR=2.869,95%CI:1.107~7.438)、术后有侵入性操作(OR=2.450,95%C:1.147~5.231)、糖尿病(OR=1.610,95%CI:1.512~1.714)、血清白蛋白水平<30 g/L(OR=2.683,95%CI:1.144~6.294)是肺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肺癌患者术后易并发肺部感染,致病菌中占比较高的为革兰氏阴性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杆菌,而年龄≥60岁、机械通气时间≥12 h、胸腔引流持续时间≥7 d、术后有侵入性操作、糖尿病、血清白蛋白水平<30 g/L是肺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据此给予高危患者针对性地预防及抗菌治疗措施,以减少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
  • 罗莎, 姚卓娅, 耿军辉, 殷月, 王俊锋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2): 1483-148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2.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郑州市三甲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现状,为优化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防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郑州市5家三甲医院350名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职业暴露与防护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职业暴露、职业防护、职业培训等,收集并整理调查问卷,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职业暴露影响因素。结果 本次共发放350份问卷,回收有效调查问卷33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5.71%。335名工作人员中,发生过职业暴露者107名,占比31.94%。在职业暴露类型中,环境噪音占比最高,为31.78%;其次为锐器划伤,为30.84%。而在职业暴露次数中,次数为1~2次占比最高,为47.66%。在职业防护措施中,医用口罩占比最高,为98.51%;其次为医用无菌帽,为91.34%;而医用防护镜、定期体检占比较低,分别为68.06%、75.82%;具有高等职业防护水平的工作人员占比为50.45%,而低等职业防护水平的工作人员占比为14.03%;每月未进行职业培训的人数比例为20.90%。单因素分析显示,职业暴露者年龄、受教育程度、工龄、每月职业培训次数和职业防护水平与无职业暴露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相对较高、工龄越长、每月职业培训越多和职业防护水平越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越不容易发生职业暴露(P<0.05)。结论 郑州市三甲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相对较高,存在防护措施不足情况,需进一步完善有关防护流程,加强人员职业培训,提高其职业防护水平,尽可能减少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发生。
  • 黄艳, 刘卫卫, 苏小明, 温博深, 王斌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2): 1486-148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2.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监测沧州市区气传花粉种类、数量以及分布特点,并分析其与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就诊特征的相关性,为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患者的早期诊治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重力沉降法在沧州市中心医院耳鼻喉院区4楼顶层收集沧州市区2023年1月1日—12月30日气传花粉的种类、数量,同时调查其气象因子。将同期因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在该院就诊的10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判断患者是否对花粉过敏,并对花粉过敏就诊患者的发病季节进行记录,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沧州市区气传花粉浓度与气象因子的关系以及气传花粉浓度与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就诊人数的关系。结果 2023年1—12月沧州市区共收集曝片镜检出中的花粉104 000粒/1 000 mm2,气传花粉数量由高到低主要为蒿属、柳属、大麻/葎草属、国槐、藜/苋科、禾本科,分别占整年花粉总量的52.34%、24.86%、9.35%、5.88%、4.37%、2.04%。整个花粉监测期间,4、7、8、9月占全年花粉播散数量的大部分,蒿属作为播散数量最多的花粉,播散期主要集中于7、8、9月,柳属播散期主要集中于4、5月,大麻/葎草、国槐、藜/苋科、禾本科播散期主要集中于6、7、8、9、10月。沧州市区气传花粉数量与平均温度、最大温度均呈正相关(P<0.05)。过敏性鼻炎就诊患者发病的高发月份分别为4、7、8、9月,分别占22.64%、33.02%、28.30%、9.43%。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沧州市区气传花粉每月花粉数量与每月过敏性鼻炎患者就诊人数呈正相关(r=0.452,P<0.001)。结论 沧州市区气传花粉以蒿属、柳属、大麻/葎草属、国槐、藜/苋科、禾本科为优势气传花粉,而4、7、8、9月是优势气传花粉高峰期。气传花粉数量与气象因子、过敏性鼻炎患者就诊人数密切相关,因此气传花粉数量可作为过敏性鼻炎患病环境的预测指标,为早期采取预防性治疗提供依据。
  • 熊华威, 魏惠平, 吴云杰, 杜海荣, 叶燕芬, 张振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2): 1490-149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2.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深圳市某学校一起GII型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聚集性暴发疫情,通过分析其危险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建议,为校园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病例的现场资料,对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分析疫情暴发的原因,采集病例肛拭子、水样、食品等外环境样本等进行常见致病菌检测。结果 共搜索到病例89例,罹患率为3.03%,主要为呕吐、腹泻、腹痛,不同年级学生的感染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772,P<0.001),139份检测样品中,有20份GⅡ型诺如病毒阳性。病例对照研究显示12月11日晚餐暴露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063,95%CI:1.615~5.808);厨工近3 d内有外出就餐史和点外卖情况。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12月10日外出就餐(OR=38.680,95%CI:4.521~330.915)发病风险增高。结论 该起疫情为早期厨工感染诺如病毒后,通过污染食物、餐盘或餐桌等引起校园内疫情传播,同时存在校内感染者呕吐和腹泻所致的接触、气溶胶等造成疫情扩散。
  • 廖阳阳 , 夏丽敏, 上官央央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2): 1495-149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2.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社区居民参与大肠癌早期肠镜筛查者其对大肠癌认知水平及健康信念水平情况,为提高居民肠镜筛查依从性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温州市大自然社区居民534名作为调查对象,统计近两年参与大肠癌早期肠镜筛查情况,将其中接受肠镜筛查居民纳入观察组,拒绝接受肠镜筛查居民作为对照组,采用《大肠癌筛查认知情况问卷调查表》《大肠癌健康信念量表》分别评估社区居民对大肠癌筛查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及对大肠癌的健康信念水平情况,比较两组社区居民大肠癌认知水平及健康信念评分差异。结果 534名社区居民中,接受大肠癌早期肠镜筛查的318名,肠镜筛查依从性为59.55%。观察组社区居民的大肠癌诊断、大肠癌高危因素、大肠癌早期筛查及肠镜检查认知水平评分(23.71±1.18、21.45±2.21、22.34±2.53、21.92±2.41)均高于对照组(14.62±1.05、13.34±1.97、12.84±1.25、10.55±1.33),(P<0.05)。观察组社区居民的大肠癌感知严重性、大肠癌感知敏感性、大肠癌感知益处及自我效能评分(12.44±2.12、8.64±1.31、13.03±1.76、26.56±3.38)均高于对照组(8.25±1.67、5.36±1.05、9.08±1.48、17.17±2.44),大肠癌感知障碍评分(5.94±1.22)低于对照组(7.54±2.40)(P<0.05)。结论 社区居民大肠癌认知和健康信念水平与大肠癌早期肠镜筛查依从性具有密切关联性,社区应积极开展针对性健康宣教活动,提高居民健康信念水平,促进居民肠镜筛查依从性。
  • 吴盈盈, 陈丽娜, 吴金玲, 庄文婧, 张雪瑞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2): 1498-150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2.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慢性乙肝患者病耻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缓解患者病耻感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23年1—12月选取在温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845例慢性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歧视测量量表、Hearth希望量表、一般疏离感量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不同特征患者病耻感情况,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慢性乙肝患者病耻感与希望水平及社会疏离感的相关性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慢性乙肝患者病耻感影响因素。结果 慢性乙肝患者病耻感得分为(69.63±11.85)分,希望水平得分为(31.96±4.95)分,社会疏离感得分为(40.36±6.75)分。不同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状态、家庭人均月收入、病程、对疾病了解程度的慢性乙肝患者病耻感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肝患者病耻感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希望水平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P<0.01),与社会疏离感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慢性乙肝患者的社会疏离感、希望水平、性别、对疾病了解程度是病耻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1),可解释总变异的58.8%。结论 慢性乙肝患者的病耻感水平较高,应针对患者的社会疏离感、希望水平、性别、对疾病了解程度等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缓解患者病耻感,使其更好地融入家庭和社会。
  • 马龙凤, 周秀贞, 钱龙香, 季楠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2): 1501-150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2.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南通地区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探索影响恶性肿瘤患者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方便抽样法,调查2021年3月—2023年3月南通市肿瘤医院收治的29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以及营养、疾病治疗、抑郁、社会支持等情况,采用单因素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结果 290名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为占78.28%,其中营养不良的患者占70.4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水平(OR=0.397,95%CI:0.196~0.804)、居住地类型(OR=0.401,95%CI:0.168~0.957)、肿瘤TNM分期(OR=3.431,95%CI:1.592~7.397)、病程(OR=2.316,95%CI:1.156~4.644)、化疗史(OR=3.421,95%CI:1.647~7.103)及抑郁症状(OR=24.438,95%CI:2.876~207.679)是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营养风险的影响因素;化疗史(OR=3.145,95%CI:1.081~9.153)、抑郁症状(OR=15.207,95%CI:4.968~46.548)及社会支持水平(OR=0.021,95%CI:0.004~0.098)是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结论 南通地区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相关医疗机构制定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营养干预及支持策略时,在考虑患者文化水平、居住地类型、肿瘤TNM分期、病程及化疗史的基础上,应对患者抑郁症状及社会支持获取水平进行评估,综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 卞群官, 唐晋升, 段益, 郭群莉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2): 1506-15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2.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住院患儿家长流感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流感防治宣教和疫苗接种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3年3—9月,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儿科382名住院患儿家长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其进行流感防治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住院患儿家长流感防治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因素。结果 某医院住院患儿家长流感防治知识得分为(5.84±1.12)分,态度得分为(3.85±0.78)分,行为得分为(2.78±0.66)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患儿家长流感防治知识主要影响因素为性别(b=0.432)、年龄(b=0.685)、文化程度(b=0.982)、职业(b=0.746)、个人月收入(b=0.722)、婚姻状况(b=0.462)、流感疫苗接种史(b=0.942)、子女数(b=0.526)及参加流感防治知识宣教(b=1.336)(均P<0.05);住院患儿家长态度主要影响因素为性别(b=0.328)、年龄(b=0.385)、文化程度(b=0.726)、职业(b=0.628)、个人月收入(b=0.483)、婚姻状况(b=0.415)、流感疫苗接种史(b=0.986)、子女数(b=0.486)及参加流感防治知识宣教(b=1.128)(均P<0.05);住院患儿家长行为主要影响因素为性别(b=0.469)、文化程度(b=0.846)、职业(b=0.584)、个人月收入(b=0.479)、流感疫苗接种史(b=0.885)及参加流感防治知识宣教(b=1.084)(均P<0.05)。结论 住院患儿家长流感防治知识水平较低,但对流感防治的态度和行为较为积极,影响住院患儿家长流感防治知识、态度及行为因素较多,医务人员应根据患儿家长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流感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
  • 沈昱锋, 潘伟丽, 沈佳丽, 刘海丽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2): 1511-15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2.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倾向状况及影响因素,为降低自杀倾向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选取在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222例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情况量表、青少年自杀倾向量表、孤独感量表、家庭亲密度量表调查其相关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孤独感、家庭亲密度和自杀倾向之间的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倾向的影响因素。结果 222例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倾向得分为(68.42±12.46)分,孤独感得分为(48.72±8.63)分,家庭亲密度得分为(46.29±7.43)分;不同性别、学段、家族自杀史、病程和是否离异/单亲家庭的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倾向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孤独感与自杀倾向呈正相关(r=0.614,P<0.01),家庭亲密度与自杀倾向呈负相关(r=-0.508,P<0.01),孤独感和家庭亲密度呈负相关(r=-0.584,P<0.01);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学段、家族自杀史、病程和离异/单亲家庭、孤独感、家庭亲密度是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倾向的影响因素(P<0.05),孤独感和家庭亲密度可联合解释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倾向的36.30%变异。结论 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倾向水平相对较高,孤独感和家庭亲密度与自杀倾向密切相关,降低患者孤独感水平和提高家庭亲密度水平,有助于降低其自杀倾向水平。
  • 严培蕾, 张旭, 姚亮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2): 1515-15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2.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保定市6—12月婴幼儿维生素A缺乏状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9月保定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健康体检并自愿检测维生素A的295例婴幼儿(6—12月)作为研究对象。用高较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婴幼儿维生素A含量,并分析维生素A缺乏状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影响婴幼儿维生素A缺乏的相关因素。结果 保定市6—12月婴幼儿维生素A水平为(0.30±0.03) mg/L,维生素A缺乏率为66.1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早产、不同喂养方式、父母文化程度、是否服用维生素A补充剂、有无呼吸道感染、是否低体重、是否贫血,其维生素A缺乏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纯母乳喂养[OR(95%CI):1.950(1.311~2.898)]、父母文化程度低[OR(95%CI):3.133(1.796~5.467)]、未服用维生素A补充剂[OR(95%CI):2.423(1.571~3.737)]、有呼吸道感染[OR(95%CI):2.892(1.694~4.939)]、低体重[OR(95%CI):3.387(1.878~6.110)]均为维生素A缺乏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保定市6—12月婴幼儿维生素A缺乏状况较为突出,且受喂养方式、父母文化程度、维生素A补充剂服用情况、呼吸道感染、低体重等因素的影响。家长应重视6—12月婴幼儿维生素A缺乏状况,给予合理的防治措施来维持婴幼儿维生素A正常水平,防止婴幼儿因缺乏维生素A而影响生长发育。
  • 卢雯雯, 黄亚男, 赵丰丽, 宋丽梅, 刘晓珏, 张红娟, 杨琳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2): 1518-15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2.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影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衰弱的因素,为卫生健康部门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就诊于运城市中心医院的45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一般人口学指标、营养状况、社会疏离感、家庭关怀度、认知衰弱及抑郁症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影响认知衰弱的因素。结果 调查对象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衰弱患病率为24.78%(113/45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80,95%CI:1.020~1.143)、文化程度为中学(OR=0.232,95%CI:0.083~0.645)、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OR=0.139,95%CI:0.040~0.483)、合并慢性病数(OR=1.383,95%CI:1.012~1.891)、存在失眠(OR=5.225,95%CI:2.231~12.237)、生活能力障碍(OR=3.966,95%CI:1.397~11.257)、社会疏离感(OR=1.101,95%CI:1.047~1.159)、家庭关怀度(OR=0.690,95%CI:0.557~0.855)和有抑郁症状(OR=4.553,95%CI:1.967~10.538)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患认知衰弱的影响因素。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衰弱患病率较高,应重点关注高龄、文化程度较低、存在生活能力障碍、失眠及抑郁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提高其家庭关怀度,降低社会疏离感,延缓认知功能障碍进程。
  • 郭黄容, 柳丽萍, 董晓露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2): 1523-15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2.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脑卒中患者家庭主要照顾者心理弹性水平,并探索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改善其心理状况,提高其照顾能力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接收的158例脑卒中患者家庭主要照顾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康纳-戴维森韧性量表(Conne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进行调查,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脑卒中患者家庭主要照顾者心理弹性水平影响因素。结果 脑卒中患者家庭主要照顾者CD-RISC量表中乐观、坚韧、自强得分分别为(8.72±1.26)分、(33.37±5.24)分、(22.69±4.12)分,总分为(64.78±10.62)分。不同性别、学历、卒中知识了解程度、照顾压力、经济负担的主要照顾者其CD-RISC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学历、卒中知识了解程度、照顾压力、经济负担是脑卒中患者家庭主要照顾者心理弹性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家庭主要照顾者心理弹性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女性、学历越低、卒中知识越不了解、照顾压力越大、经济负担越重,其心理弹性水平越低,临床可根据上述影响因素给予脑卒中患者家庭主要照顾者针对性干预,以提升其心理弹性水平。
  • 杨美茹, 刘玉超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2): 1527-15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2.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哈尔滨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于2022年1月—2023年3月选取哈尔滨市1 329名中小学生为调查对象,参考学生视力不良影响因素专项调查表及儿童青少年近视筛查规范要求展开相关调查。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哈尔滨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相关因素。结果 1 329名中小学生,存在视力不良者847名,检出率为63.7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视力不良组年级为高中及职高、课间休息场所为教学楼内、父母从不提醒读写姿势、读写时眼睛距书本从不超1尺(33 cm)、睡眠不足、单次近距离用眼时间≥180 min、从不限制看电视、电脑或电游时间、天黑后看电子屏幕时总是关灯、总是走路或乘车时看书或电子屏幕、总是躺着或趴着看书或电子屏幕、父母都近视的学生占比均高于视力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级为高中及职高(OR=1.483)、课间休息场所为教学楼内(OR=1.508)、父母从不提醒读写姿势(OR=1.495)、读写时眼睛距书本从不超1尺(33 cm)(OR=1.404)、睡眠不足(OR=1.468)、单次近距离用眼时间≥180 min(OR=1.446)、从不限制看电视、电脑或电游时间(OR=1.332)、天黑后看电子屏幕时总是关灯(OR=1.436)、总是走路或乘车时看书或电子屏幕(OR=1.508)、总是躺着或趴着看书或电子屏幕(OR=1.404)、父母都近视(OR=1.443)均为影响哈尔滨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哈尔滨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情况较为严重,临床可以依据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具体危险因素对学生采取一定干预及预防手段,以降低学生视力不良的概率。
  • 实验研究与卫生检验
  • 牛玲玲, 高冬梅, 王林定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2): 1541-15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2.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合肥地区某医院体检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情况及与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结果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进行HPV筛查的常规体检女性3 65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不同年龄、不同TCT结果的HPV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中检出HPV感染患者375例,检出比例为10.25%,其中单一感染102例,占27.20%,多重感染273例,占72.80%。HPV感染亚型中以HPV16、52、51、53、56、58、66为主,不同年龄人群HPV感染类型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51~<60岁人群的HPV感染率高于其他人群。TCT结果中,意义不明不典型鳞状细胞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类型37例,占比1.01%,低级别鳞状细胞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类型35例,占比0.96%,高级别鳞状细胞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类型1例,占比0.03%,HC类型3 585例,占比98.00%,腺癌未检出。不同TCT结果患者HPV检出情况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正常组HPV阳性率较低,LSIL、HSIL、ASCUS的HPV多重感染构成占比相对较高,且HPV阳性率也相对较高。结论 合肥地区某医院体检女性HPV感染的基因型主要为HPV16、52、51、53、56、58、66,多种基因型的诊断联合TCT,有效提升早期病变的诊断效能,同时对于该地区人群HPV疫苗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方法介绍
  • 张梦瑶, 赵善露, 孙倩莱, 王小磊, 徐慧兰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2): 1544-15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2.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TensorFlow深度学习框架的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ong-short term memory, LSTM)模型构建湖南省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 ILI)就诊百分比发病趋势预测模型,为提高湖南省的流感防控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中湖南省2010年第1周—2022年第52周的流感监测数据,依次使用2010—2019年、2010—2020年、2010—2021年及2010—2022年数据集构建LSTM模型并预测ILI%的流行趋势。结果 四次建模的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 MAE)分别为0.067、0.060、0.045和0.057;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分别为0.104、0.104、0.057和0.089;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 MAPE)分别为19.191%、24.222%、13.646%和18.317%。结论 LSTM模型的拟合效果和预测效果较好,可为湖南省的流感预测及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 卫生管理
  • 黄谊, 肖珊, 黄志雄, 段丽琼, 姚松银 , 龙浩宇 , 张兆强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2): 1549-15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2.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湖南省各级疾控机构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能力及工作现状,为开展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工作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 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全省疾控机构病媒科室设置、人员情况、工作经费、病媒生物监测工作能力与开展情况、实验室设施设备、宣传及科研等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调查全省各级疾控机构137家,设相对独立病媒监测部门的有20家,占14.60%,75家疾控机构无专人负责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占54.74%,配备经费机构数占调查机构数的23.36%。全省从事病媒生物控制工作人员共342人,市级、县(区)级平均配置病媒专业人员分别为5.07、2.18人,男女性别比为1.51∶1,学历构成以本科为主,占60.23%;专业构成以预防医学类为主,占44.44%;职称构成以中级及以下职称为主,占83.92%;人员类别以兼职及固定为主,分别占78.36%及75.73%;生态学监测工作年限以<3年为主,占63.96%。有生态学监测工作开展能力的疾控机构占59.85%。51家疾控机构配备各类病媒生物实验室,占37.23%。2023年,50家疾控机构开展了各类宣传活动,占36.50%。全省近5年开展科研项目2项。结论 湖南省疾控机构病媒生物控制工作能力现状有待提升,应持续加强病媒生物控制能力建设,优化人员结构,提升科研水平,加大科普宣传力度。
  • 孙哲丰, 吴振生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2): 1553-15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2.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中首次提出,并在有关法规文件中强调和进一步阐述。为贯彻落实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质量年度报告制度相关要求,督促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落实疫苗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的主体责任,辅助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梳理和总结全年度疫苗生产和质量管理情况,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简称国家药监局)统筹规划建设了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质量年度报告采集有关信息化系统。该系统持续正常运行至今,基本满足业务需求并且可以适度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