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ISSN 1006-3110
CN 43-1223/R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31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4-10-15
  

  • 全选
    |
    专题报道—慢性病防治
  • 程晓雨, 王荣, 郭宇燕, 王梦琴, 柴荟琳, 梁瑞峰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0): 1153-115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0.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山西省某农村地区中老年人脑卒中现状及其危险因素,重点分析H型高血压与脑卒中的相关性,为进一步改善脑卒中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9年12月—2020年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抽取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1 644名≥40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生化指标检测,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脑卒中危险因素,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H型高血压的关系。结果 发放问卷1 644份,回收有效问卷1 62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8.97%。男性805例(49.48%),女性822例(50.52%);平均年龄为(58.75±9.75)岁;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0.94%;本人年均收入在10 000元以下的占64.60%。山西省阳曲县农村地区脑卒中粗患病率为5.90%,年龄标化患病率为4.96%。其中,男性、女性常住居民的脑卒中患病率分别为6.34%、5.47%;H型高血压人群脑卒中患病率为10.95%。年龄≥50岁(50~59岁:OR=3.460,95%CI:1.017~11.765;60~69岁:OR=4.669,95%CI:1.381~15.788;≥70岁:OR=8.837,95%CI:2.544~30.700)、脑卒中家族史(OR=2.412,95%CI:1.092~5.300)、糖尿病家族史(OR=2.330,95%CI:1.130~4.803)、心脏病(OR=3.240,95%CI:1.549~6.780)、高血压(OR=4.035,95%CI:2.314~7.035)、糖尿病(OR=1.888,95%CI:1.093~3.263)、血脂异常(OR=1.692,95%CI:1.066~2.686)是阳曲县≥40岁常住居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校正相关因素后,H型高血压人群患脑卒中的风险增加了2.712倍。高同型半胱氨酸和高血压在脑卒中患病方面存在相乘交互作用(P<0.05),且女性人群中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和有高血压患脑卒中的风险增加了1.777倍。结论 阳曲县农村地区脑卒中患病率较高,针对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危险因素,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H型高血压与脑卒中显著相关,在控制血压的同时还需降低血Hcy水平。
  • 丁贤彬, 谭强, 许杰, 陈婷, 焦艳, 陈莉玲, 杨弦弦, 熊娟, 刘袆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0): 1158-11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0.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重庆市≥40岁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疾病负担及变化,为制定完善COPD防治相关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分析2014与2019年重庆市COPD流行病学调查和死因监测数据,分析指标包括COPD患病率、标化患病率、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所致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率、伤残所致寿命损失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率和伤残调整寿命损失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DALY)率,不同性别和地区患病率、死亡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014与2019年重庆市≥40岁人群COPD患病率分别为18.68%与14.37%,COPD标化患病率分别为15.63%与11.67%,2014与2019年男性COPD患病率均高于女性(P<0.05)。2019年农村地区COPD患病率高于城市(P<0.05)。2014与2019年COPD死亡率分别为226.11/10万和217.38/10万,COPD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84.90/10万和164.74/10万。2014与2019年COPD死亡率均是男性高于女性(P<0.05),农村高于城市(P<0.05)。2014与2019年≥40岁人群YLL率分别为34.06‰与31.28‰。2014与2019年YLD率分别为36.73‰与29.56‰。2014与2019年COPD DALY率分别为70.79‰与60.84‰。结论 重庆市COPD疾病负担重并且呈下降趋势,男性与农村地区居民是COPD防治的重点。
  • 陈非, 陈文姬, 王和友, 夏佳芸, 龙静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0): 1163-116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0.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2型糖尿病患者的社会资本、心理健康与饮食依从性的关联,为后期制定干预措施,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依从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6月在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接受治疗的289名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自制调查问卷、饮食依从性调查问卷、社会资本测量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社会资本、心理健康与饮食依从性的关联。结果 289名2型糖尿病患者中饮食依从性好的占68.17%,依从性差的占31.83%。家庭社会资本和社区/社会资本得分均值分别为(7.75±2.42)和(10.45±3.20)分。有抑郁情绪的占13.15%,有焦虑情绪的占13.8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协变量后焦虑(OR=2.955,95%CI:1.384~6.309)、抑郁(OR=2.362,95%CI:1.085~5.143)是饮食依从性的危险因素,家庭社会资本(OR=0.838,95%CI:0.750~0.937)和社区/社会资本(OR:0.667,95%CI:0.580~0.767)是饮食依从性的保护因素,即社会资本评分越高,患者饮食依从性越好。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依从性有待提高,焦虑情绪、抑郁情绪、社会资本是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应重视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疏导,扩大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增加患者的社会资本支持,从而提高其饮食依从性,改善健康状况。
  • 刘炜达, 刘玉霞, 冷志伟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0): 1168-117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0.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 WC)、腰臀比(waist-to-hip ratio,WHR)、身体形态指数(a body shape index, ABSI)和身体圆度指数(body roundness index, BRI)与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的相关性,并比较这些指标在老年CVD患者中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来自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研究2017—2018年调查的5 594名受试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医生诊断CVD,定义为心肌梗死、心绞痛、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复合终点;通过logistic回归探索不同腹型肥胖指标与CVD的相关性,并计算C指数比较不同腹型肥胖指标对CVD的预测价值。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BMI、WC、ABSI、BRI与老年人群CVD均具有相关性(P<0.05),其中BRI的OR值最为显著,OR值为1.113(95%CI:1.062~1.166),而WHR与心血管疾病无统计学关联(P>0.05)。在老年女性人群中,仅有WC对预测心血管疾病的C指数有统计学意义,为0.541(95%CI:0.511~0.572);在老年男性人群中,基于BMI,WC和BRI预测CVD的C指数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BRI计算的C指数最大,为0.555(95%CI:0.522~0.687)。结论 BMI、WC、ABSI、BRI与老年人群CVD密切相关,其中WC对女性CVD的预测价值更高,而BRI对男性CVD的预测价值更高。
  • 论著
  • 李孝君, 蒋子豪, 孙倩莱, 戴志辉, 杨浩, 赵善露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0): 1172-117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0.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湖南省居民新冠病毒再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再感染防控政策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2023年6月依托湖南省传染病精密智控平台面向湖南省城市、农村居民开展线上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再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次调查共纳入10 983名既往感染者,其中2 603名再感染者,新冠病毒再感染率为23.70%(95%CI:22.90%~24.50%);城市和农村再感染率分别为25.47%(95%CI:24.45%~26.50%)、20.68%(95%CI:19.44%~21.93%)。78.99%(2 056/2 603)再感染者感觉症状较上次感染更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在人口聚集地(OR=6.09,95%CI:5.08~7.29)、医务人员(OR=1.88,95%CI:1.68~2.11)更容易发生再感染,0~17岁(OR=0.31,95%CI:0.26~0.36)、≥60岁人群(OR=0.64,95%CI:0.62~0.79)较18~59岁年龄组更不容易发生再感染。结论 部分新冠病毒感染者会出现再感染,其中大部分症状较首次感染轻,城市居民、医务人员、青壮年人群更容易发生再感染,建议在新冠病毒感染流行前期要做好重点人群的防控工作。
  • 侯兴瑞, 韩晓宇, 杨晓忠, 和桂花, 陆发倩, 罗春蕊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0): 1176-118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0.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7—2021年丽江市流感的流行特征,为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丽江市哨点医院开展的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的监测情况和流感病毒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7—2021年丽江市共报告ILI 5 935例,占门急诊就诊总数的0.48%,ILI主要集中于25~59岁青年组人群,流感高峰多出现在每年12月至次年2月。采集ILI标本4 879份,核酸阳性率为17.48%,5~14岁组阳性率最高(39.64%)。自2019年开始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主要优势毒株为A(H1N1)pdm09(343份,40.21%)。结论 2017—2021年丽江市流感好发于冬季,学生是流感防控重点人群,流感优势毒株交替出现,以A(H1N1)pdm09为主,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极大地抑制了流感的流行强度。
  • 陆健, 朱田柱, 陈明浩, 施连琴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0): 1181-118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0.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上海市崇明区2剂次水痘疫苗(varicella vaccine,VarV)纳入免疫规划对水痘发病的影响。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比较分析2016—2018年(2剂次VarV纳入免疫规划前)和2019—2021年(2剂次VarV纳入免疫规划后)的水痘发病情况。结果 2016—2021年上海市崇明区水痘年均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χ2趋势=170.126,P<0.001);发病有明显季节性,高峰为秋冬季(10月至次年1月)和春季(4—6月);男性报告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χ2=7.151,P<0.010);2019—2021年年均报告发病率比2016—2018年显著下降(χ2=123.652,P<0.001);18个乡镇2019—2021年发病率比2016—2018年均下降;2019—2021年各年龄组发病率比2016—2018年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降幅前3位的分别为5~9岁、10~14岁、0~4岁组;免疫规划前后职业构成占比最高的均为学生;聚集性疫情在免疫策略调整后大幅减少。结论 上海市崇明区2剂次VarV纳入免疫规划策略使<15岁儿童水痘发病显著下降,建议进一步提高适龄儿童及青少年2剂次VarV接种率,同时加强成人VarV接种宣传。
  • 许纯, 李锦成, 杨文彬, 杨科佼, 姜艳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0): 1186-118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0.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2—2022年扬州市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的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丙肝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12—2022年扬州市报告的丙肝流行概况和趋势、三间分布特征、病例分类情况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22年扬州市共报告丙肝病例3 043例,发病率从2012年的3.88/10万上升至2022年的12.19/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 =639.375, P<0.001)。报告病例数较多的是宝应县835例,占比27.44%(835/3 043),其次是高邮市740例,占比24.32%(740/3 043);病例以女性为主,男女性别比为0.85∶1,年龄主要集中在50~59岁组和60~69岁组,占比55.27%(1 682/3 043);职业以农民为主,占比63.69%(1 938/3 043)。按照病例分类,以确诊病例和慢性丙肝病例为主,分别占比84.29%(2 543/3 017)、81.44%(2 457/3 017),确诊病例占比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结论 2012—2022年扬州市丙肝发病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存在明显的人群差异和地区差异,应该加强对丙肝高发人群及高发地区的监测,进一步规范扬州市医疗机构丙肝病例报告和病例分类。
  • 刘洪泊, 艾彦彪, 陈晓明, 冉琪瑜, 向于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0): 1190-119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0.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3—2022年重庆市涪陵区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流行病学特征、发病率变化趋势及时空聚集特征,为涪陵区HFMD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22年重庆市涪陵区HFMD个案信息,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三间分布特征,Joinpoint回归分析研究发病率长期变化趋势,SaTScan时空扫描分析时空聚集特征,利用ArcMap10.7实现可视化。结果 2013—2022年重庆市涪陵区HFMD报告13 01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112.98/10万,报告发病率呈每隔2年出现一次发病高峰的特征。总体存在4—7月和10—12月两个发病高峰。0~5岁报告发病数最多,死亡6例,分布在0~3岁年龄组。2016年后肠道病毒71型不再为优势毒株。Joinpoint回归分析显示2013—2015年重庆市涪陵区发病率呈快速增长趋势,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C=110.40%,95%CI:13.68~256.03,P<0.05),2015—2022年呈现下降趋势,但趋势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C=-9.99%,95%CI:-39.03~0.34,P>0.05)。总体时空扫描显示聚集时间集中在2014—2019年,逐年时空扫描显示1类聚集区出现时间和每年发病高峰基本一致,2、3类聚集区出现在较高发、高发年份发病高峰,1类聚集区以荔枝、崇义、敦仁城区街道为主,2、3类聚集区分别以西北部、东北部为主。结论 2013—2022年重庆市涪陵区HFMD存在两个发病高峰,以0~5岁婴幼儿为主,近年发病率呈一定下降趋势,聚集风险降低,随着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政策调整及每隔两年发病高峰的到来,应加强荔枝、崇义、敦仁街道及西北部、东北部的疫情防控。
  • 高金金, 周志华, 刘志德, 周美兰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0): 1196-119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0.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8—2023年衡阳市野生蘑菇中毒发生规律和流行病学特征,为野生蘑菇中毒的预警及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8—2023年衡阳市野生蘑菇中毒事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8—2023年衡阳市共报告野生蘑菇中毒事件158起,累计发病人数445例,死亡人数2例,病死率为0.45%(2/445)。近4年均保持零病死率。报告野生蘑菇中毒事件近6年呈波动下降的趋势,事件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5—10月,有6、9月2个发病高峰,绝大部分发生在农村地区,并有家庭聚集性,高发县市区是祁东县、衡南县、衡山县。结论 衡阳市野生蘑菇中毒是食源性疾病主要的致病因子和致死因子,应加强重点时间、重点场所、重点食品的管理;加强防控宣传,提高公众自我防范意识和医疗机构早期识别和救治能力,减少野生蘑菇中毒事件发生,继续保持零病死率。
  • 孟利青, 屠苗英, 斯琼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0): 1200-120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0.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诸暨市健康体检儿童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隐性感染情况,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为诸暨市儿童HFMD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期间在诸暨市妇幼保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526例,采集儿童肛拭子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HFMD隐性感染情况。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调查儿童的一般情况及相关家庭资料,分析影响儿童HFMD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526例健康体检儿童HFMD隐性感染率为27.95%。HFMD隐性感染儿童的年龄以0~3岁为主(占65.99%),性别比例分布较为均匀,感染时间主要发生于4—6月(占39.46%)。隐性感染组年龄≤3岁、父母对HFMD知识掌握不足、近1月内HFMD患者接触史、不良卫生习惯、无玩具清洁消毒习惯及每周体育运动时间≤3 h的比例高于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岁(OR=1.292,95%CI:1.023~1.631)、父母对HFMD知识掌握情况不足(OR=2.392,95%CI:1.277~4.478)、近1月内HFMD患者接触史(OR=1.650,95%CI:1.070~2.545)、不良卫生习惯(OR=1.156,95%CI:1.007~1.406)是HFMD隐性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诸暨市健康体检儿童HFMD隐性感染率较高,年龄≤3岁、父母对HFMD知识掌握情况不足、近1月内HFMD患者接触史、不良卫生习惯是HFMD隐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HFMD的防控工作中应重点关注3岁以内儿童,加强对儿童父母HFMD知识的宣教工作。
  • 宋凤燕, 李园园, 张帅琳, 张萍, 苏云昊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0): 1204-120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0.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2021—2022年安阳市健康人群百日咳、白喉、破伤风IgG抗体水平,制定相应免疫策略和防控措施,为控制疾病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2021—2022年安阳市健康人群开展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血清中百日咳、白喉、破伤风IgG抗体水平,分析IgG抗体阳性率和中位数浓度(median concentration, MC)。结果 本次共调查880名健康人群,百日咳、白喉、破伤风IgG抗体总阳性率分别为56.93%、55.91%、46.02%,MC分别为22.65、0.034、0.009 IU/ml;男女性别比为1∶1.48,百日咳IgG抗体阳性率女性高于男性,白喉、破伤风IgG抗体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间百日咳、白喉、破伤风IgG抗体阳性率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白喉、破伤风IgG抗体阳性率随着年龄增加而降低;15岁以下健康人群百日咳、白喉、破伤风IgG抗体阳性率有免疫史者均高于免疫史无或不详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百白破疫苗接种后白喉和破伤风IgG抗体阳性率随间隔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安阳市健康人群百日咳、白喉、破伤风IgG抗体阳性率不高,白喉、破伤风IgG抗体水平随着年龄增加而降低,而百日咳在成人时存在隐性感染,建议开展加强接种百白破疫苗、加强监测,降低相关疾病传播流行的风险。
  • 薛炜, 张莉, 陆军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0): 1209-12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0.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8—2022年马鞍山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为献血者招募策略提供依据,降低HIV输血传播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2022年马鞍山地区无偿献血者的一般资料,并统计分析发生HIV感染的无偿献血人群的献血史、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史、献血类型、职业等特征情况,同时分析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确证阳性率的变化趋势情况。结果 2018—2022年马鞍山地区无偿献血者HIV初筛反应率为0.159%,HIV确证阳性率为0.044%;其中各年度无偿献血者HIV确证阳性率分别为0.072%、0.051%、0.044%、0.034%、0.023%,HIV确证阳性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40,P<0.05)。2018—2022年马鞍山地区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献血史、职业无偿献血者HIV确证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性、18~34岁、高中以下文化程度、初次献血、工人、农民献血者HIV确证阳性率较高(P<0.05)。结论 2018—2022年马鞍山地区无偿献血中的HIV感染率呈下降趋势,其HIV感染率与无偿献血人群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献血史、职业等特征相关。因此,应根据不同献血人群特征制定阻断经血传播的有效防范措施,从而减少通过输血传播HIV的风险,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 调查研究
  • 蒲春林, 张培新, 阿不力孜·司马义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0): 1213-12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0.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数据库探究高尿酸血症患者肾结石的发病影响因素,为肾结石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NHANES数据库2011—2018年收录的551例高尿酸血症患者资料,基于#KIQ026判定肾结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尿酸血症患者并发肾结石的影响因素,构建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以明确剂量-反应关系,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影响因素对高尿酸血症患者并发肾结石的综合预测价值。结果 551例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共发现肾结石65例,肾结石并发率为11.8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高尿酸血症患者并发肾结石受到合并高血压(OR=2.220,95%CI:1.213~4.065)、血总钙(OR=0.036,95%CI:0.002~0.660)、血尿素氮(OR=1.114,95%CI:1.037~1.196)等因素的影响。剂量-反应分析结果显示,高尿酸血症患者并发肾结石风险与血总钙呈负向线性相关(非线性P=0.175),与血尿素氮呈正向线性相关(非线性P=0.6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合并高血压、血总钙、血尿素氮等建立ROC,曲线下面积为0.685(95%CI:0.644~0.724),灵敏度为81.54%,特异度为50.41%。结论 高尿酸血症患者并发肾结石受到合并高血压、血总钙、血尿素氮等因素的影响,对高尿酸血症患者实行控制血压、均衡钙饮食、优化蛋白摄入水平等措施有利于预防肾结石的发生,上述研究结论还需进一步验证。
  • 李静, 徐雁茹, 刘金凤, 李苑, 黄振宇, 李淑珍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0): 1218-12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0.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深圳市宝安区医务人员登革热的知信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选取深圳市宝安区14家医疗机构及其附属的140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1 700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计数资料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 1 700名医务人员的登革热知信行总体知晓率为66.56%。其中,知识知晓率为48.21%,及格率为29.17%;态度认同率为87.67%,及格率为100.00%;行为持有率为86.03%,及格率为85.2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工作年限、最高学历、机构类型、所在科室、一年内参加登革热相关知识培训次数为医务人员登革热防控知识的影响因素,所在科室、职业、既往登革热接诊经历、一年内参加登革热相关知识培训的次数为医务人员登革热防控行为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深圳市宝安区医务人员对登革热防控的总体态度积极、行为良好,但其登革热相关的知识水平、早期识别的能力有待提高。
  • 刘美华, 李浩, 李维雯, 刘雯, 周南香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0): 1223-12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0.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家庭参与式健康教育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生存质量与日常活动能力、肢体运动功能等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泰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18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的康复健康教育进行干预,观察组予以家庭参与式健康教育进行干预,两组患者均干预至出院,出院后均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生存质量与日常活动能力、肢体运动功能情况,干预后服药依从性,以及随访期间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相较于干预前均降低,且干预后组间进行对比,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干预前,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100,WHOQOL-l00)、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均升高,且干预后组间进行对比,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服药依从性评分(6.15±1.1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23±1.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42,P<0.05);随访3个月,对照组的复发率为13.56%,观察组复发率3.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3,P<0.05)。结论 老年脑卒中患者应用家庭参与式健康教育进行干预,有助于患者改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服药依从性,调节心理状态,提升生存质量及日常活动能力,减少复发情况发生。
  • 高英, 郭璇, 吴红艳, 刘志强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0): 1227-12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0.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乌鲁木齐地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AMI核心知识知晓率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改善AMI患者预后,降低复发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0月乌鲁木齐市某三甲医院收治的AMI患者3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进行面对面调查,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采用自行设计的AMI核心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调查其核心知识知晓现状,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MI患者核心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选取的320例AMI患者中,AMI核心知识知晓人数为198人,知晓率为61.88%;条目1~5中,条目2(AMI的主要症状表现)知晓率最高,为68.13%,条目4(哪些是AMI的高发人群?)知晓率最低,为61.88%。不同年龄、心血管病家族史、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否接受过AMI健康教育的AMI患者核心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1.798,95%CI:1.205~2.219)、有心血管病家族史(OR=1.527,95%CI:1.147~1.930)、文化程度越高(大专及以上OR=2.225,95%CI:1.692~3.311、高中/中专OR=1.961,95%CI:1.328~2.529)、家庭人均月收入越高(≥5 000元OR=2.046,95%CI:1.506~2.836、3 000~5 000元 OR=1.877,95%CI:1.289~2.365)、接受过AMI健康教育(OR=2.139,95%CI:1.663~3.020)均是AMI患者核心知识知晓率的促进因素(P<0.05)。结论 乌鲁木齐地区AMI患者核心知识知晓率较低,应加强对年龄较大、文化程度低、收入低以及未接受过AMI健康教育人群的AMI核心知识健康宣传,降低AMI再次发生风险。
  • 黄艳, 沈海良, 寿月华, 邢冬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0): 1230-12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0.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脊柱损伤住院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建立预测模型,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脊柱骨关节科2019年1月—2022年5月因脊柱损伤入院治疗的21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收集包括性别、年龄、手术部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手术分级、术中出血量、合并症、手术时间、手术入路、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 2002)评分共9项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脊柱损伤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评价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 210例脊柱损伤住院的老年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6例,占12.38%。感染组ASA分级≥Ⅲ级、合并症≥3个及NRS评分≥3分占比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SA分级≥Ⅲ级(OR=4.795)、合并症≥3个(OR=4.219)和NRS评分≥3分(OR=2.683)均为导致脊柱损伤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以ASA分级、合并症和NRS评分建立的预测模型对于脊柱损伤老年患者医院感染有较好的预测价值(AUC=0.913,95%CI:0.846~0.980,P<0.001)。结论 基于ASA分级、合并症和NRS评分所构建的临床预测模型对于脊柱损伤住院老年患者医院感染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临床可针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以降低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 季美芬, 钟叶波, 季美霞, 刘淑萍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0): 1233-123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0.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丽水市糖尿病患者遵医治疗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糖尿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就诊于丽水市三甲医院内分泌科门诊的1 136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形式调查糖尿病患者一般情况、遵医治疗情况。通过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法筛选识别影响糖尿病患者遵医治疗因素。结果 1 136例糖尿病患者中,遵医嘱接受治疗者占60.48%,其中单纯采取药物治疗者占74.53%,采取综合治疗者占25.47%;年龄(OR=2.491,95%CI:1.102~5.632)、学历(OR=0.382,95%CI:0.163~0.896)、家庭月收入(OR=0.310,95%CI:0.125~0.768)、有相关并发症(OR=0.336,95%CI:0.118~0.954)、接受过糖尿病健康教育(OR=0.298,95%CI:0.101~0.877)、参加过有关糖尿病的微信群或病友组织(OR=0.338,95%CI:0.125~0.916)、糖尿病认知(OR=0.416,95%CI:0.201~0.862)、社会支持(OR=0.375,95%CI:0.178~0.791)、自我效能感(OR=0.331,95%CI:0.132~0.832)、健康素养(OR=0.324,95%CI:0.115~0.914)均为糖尿病治疗率的影响因素;采用重要性指数对上述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排名前五位依次为家庭月收入、接受过糖尿病健康教育、健康素养、自我效能感、有相关并发症。结论 丽水市糖尿病患者治疗率亟待提高,在糖尿病防控工作中,应根据影响因素及其重要性排序开展针对性防控工作,以促进糖尿病治疗,防止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
  • 孙妍妍, 白金剑, 王洋, 司文, 吴隽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0): 1238-124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0.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一起大连市甘井子区某集体单位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进行卫生学处置、病原学检测,查明治病因子,为后续开展防控工作提供参考经验。方法 通过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病例临床特征,采集病例生物学样品、食堂工作人员手卫生样品及肛拭子、留样食品、加工器具及环境样品,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对沙门菌株开展检测分析;开展回顾性的病例对照研究,绘制流行病学曲线以病例对照方式排查可疑餐次、可疑食物,对可能引起本次食品安全事件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致病因素。结果 该事件累计发现病例43例,罹患率为26.06%(43/165),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74.42%)、腹泻(51.16%)、发热(48.84%)、头痛(41.86%)、恶心(23.26%)、呕吐(6.98%)。食物中毒餐次为午餐,食用馄饨(OR=8.643,95%CI:3.676~20.343)和皮蛋豆腐(OR=14.808,95%CI:1.737~126.689)为致病因素。该疫情暴发的原因为此集体单位食用肉类受到沙门氏菌污染,且加热时间不够无法彻底杀灭病菌,同时厨师在处理生肉类过程中污染皮蛋和(或)豆腐,此外在留样食品中馄饨、皮蛋豆腐及4名病例肛拭子检出沙门氏菌。结论 沙门氏菌污染是本次食品安全事件的主要原因,加强集体单位食品安全防范意识势在必行。
  • 印佳慧, 崔欣华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0): 1241-12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0.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学龄前儿童语言发育迟缓合并智力障碍的影响因素,为早期诊断与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语言发育迟缓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智力障碍分为智力障碍组和非智力障碍组。收集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BMI、出生胎龄、喂养方式、孕期高危史、家族智力障碍史、抚养者文化程度、电子产品使用时间等基本资料,并检测两组患儿的血清中维生素含量(25- 羟维生素 D,维生素A、维生素 E)。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语言发育迟缓患儿合并智力障碍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价模型的拟合效果。结果 106例语言发育迟缓患儿经智力障碍评估有41例为智力障碍,65例无智力障碍。两组患儿性别、年龄、BMI、身高、出生高危史、喂养方式、主要抚养者和家庭居住环境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智力障碍组患儿中早产儿、存在孕期高危史、抚养者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有家族智力障碍史、每天使用电子产品时间>1 h的占比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智力障碍组患儿血清中25- 羟维生素 D,维生素A、维生素 E水平均低于非智力障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早产(OR=6.527,95%CI:1.557~27.360)、有孕期高危史(OR=13.154,95%CI:1.900~91.069)、主要抚养者文化程度低(OR=7.615,95%CI:1.794~32.334)、有家族智力障碍史(OR=3.184,95%CI:1.018~9.964)、使用电子产品时间过长(OR=4.397,95%CI:1.110~17.416)、维生素含量低的患儿合并智力障碍的风险更高(P<0.05)。校准曲线显示,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建立列线图模型校准斜率接近于1,平均绝对误差为0.056,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结论 学龄前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发生智力障碍的情况与家庭状况、 维生素水平等多种因素有关,可以针对这些因素及时采取相关干预措施。
  • 胡阳, 杨小华, 马林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0): 1245-124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0.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老年糖尿病肌少症患者营养状况及合并肌少症相关影响因素,为降低糖尿病肌少症风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1月到海安市人民医院就诊的226例老年糖尿病肌少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该院治疗未合并肌少症的老年糖尿病门诊病人20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营养状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肌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营养状况比较,糖尿病合并肌少症患者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基础代谢率、上臂肌围、微型营养评价量表(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评分、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均低于未合并肌少症的糖尿病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BMI(OR=0.819,95%CI:0.775~0.865)、基础代谢率(OR=0.645,95%CI:0.590~0.704)、上臂肌围(OR=0.573,95%CI:0.504~0.651)、MNA评分(OR=0.718,95%CI:0.650~0.794)、血红蛋白(OR=0.691,95%CI:0.629~0.759)、白蛋白(OR=0.637,95%CI:0.573~0.708)、每日运动≥30 min(OR=0.732,95%CI:0.665~0.802)、营养不良(OR=1.694,95%CI:1.265~2.268)、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OR=1.793,95%CI:1.355~2.373)、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OR=1.847,95%CI:1.369~2.494)均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肌少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老年糖尿病肌少症患者的营养状态明显下降,患者的BMI、基础代谢率、上臂肌围、MNA评分、血红蛋白、白蛋白、每日运动时间、营养状态、FPG、HbA1c都与肌少症的发生风险存在关联,需早期评估肌少症的发生风险并针对相关因素采取个性化干预。
  • 张吉梅, 李燕, 陈虹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0): 1248-12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0.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孕妇未足月胎膜早破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孕妇未足月胎膜早破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2年1月在马鞍山十七冶医院产检和分娩的78例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作为未足月胎膜早破组,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产检和分娩的132例足月正常分娩孕妇作为足月分娩组。统计两组孕妇临床资料以及未足月胎膜早破的相关因素,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孕妇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危险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流产史(OR=2.050,95%CI:1.134~3.706)、合并妊娠期糖尿病(OR=1.652,95%CI:1.092~2.498)、生殖道感染(OR=1.517,95%CI:1.083~2.126)、胎位异常(OR=1.567,95%CI:1.217~2.017)、双胎妊娠(OR=1.480,95%CI:1.179~1.858)、腹压增加(OR=1.891,95%CI:1.020~3.506)、产检次数5次及以上(OR=1.642,95%CI:1.082~2.493)均为孕妇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孕妇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危险因素包括流产史、合并妊娠期糖尿病、生殖道感染、胎位异常、双胎妊娠、腹压增加、产检次数≥5次,临床可据此对有以上特征的孕妇进行针对性干预,降低其未足月胎膜早破发生的风险,改善母婴预后。
  • 孙睿娜, 李燕琴, 彭华, 雷媛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0): 1252-125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0.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2015—2022年西安市碑林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分布特征,为科学评价疫苗安全性和提高AEFI监测质量提供资料支持。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AEFI监测管理模块整理2015—2022年碑林区报告的AEFI个案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2015—2022年碑林区AEFI监测结果。结果 2015—2022年西安市碑林区累计报告AEFI个案308例,总报告发生率为7.76/10万剂,其中一般反应、异常反应、偶合症报告发生率分别为6.12/10万剂、0.93/10万剂、0.71/10万剂,无心因性反应、疫苗质量事故及接种事故报告。AEFI报告病例数前5位疫苗为百白破疫苗(无细胞)、新冠疫苗、含麻类疫苗、A群流脑多糖疫苗、脊灰疫苗,分别报告81、40、30、19、15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41.39 /10万剂、2.06/10万剂 、29.25/10万剂 、19.10/10万剂 、7.48/10万剂。结论 2015—2022年碑林区AEFI报告发生率低于全国同期水平,以一般反应为主,主要集中在1岁以下人群。
  • 王淑娟, 钱莉莉, 戎明梅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0): 1256-125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0.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以信息-知识-信念-行为(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Knowledge and Belief Behavior Patterns,IKAP)理论为导向的健康教育模式对子宫全切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及自我管理能力的改善效果。方法 于2022年10月—2023年3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妇科中采取便利抽样法纳入128例子宫全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组64例,分别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和以IKAP理论为导向的健康教育。干预前、术前1 d及术后3 d,通过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及抑郁-焦虑-压力量表中文精简版(Chinese Short Version of Depression Anxiety and Stress Scale,DASS-C21)评分评估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发生情况;干预前、出院时及出院后1个月,采用自我管理能力实施量表(the 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评估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统计术后住院期间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MAP、HR、RR水平及DASS-C21各维度评分在术前1 d最高,MAP、HR、RR水平在干预前最低,DASS-C21各维度评分在术后3 d最低,组内各时间段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 d及术后3 d,研究组MAP、HR、RR水平及DASS-C21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及出院后1个月,两组ESCA评分高于干预前,出院后1个月ESCA评分高于出院时(P<0.05);出院时及出院后1个月,研究组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期间,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7.81% vs. 20.31%)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7,P<0.05)。结论 在子宫全切患者围术期实施以IKAP理论为导向的健康教育不仅可改善患者围术期的心理应激反应状态,还可提升其术后自我管理能力,使其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降低。
  • 高玉春, 曹玲, 薛勇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0): 1260-126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0.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水平及tau蛋白表达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神经发育情况的相关性,为临床病情诊断及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12月南通大学杏林学院附属建湖医院收治的90例HIE患儿作为观察组,依据HIE新生儿病情程度分为轻度组(n=29)、中度组(n=40)、重度组(n=21)。患儿出生一年后,对患儿神经发育情况进行评价,依据格赛尔发育量表(Gesell Developmental Schedules,Gesell)将HIE患儿分为神经发育良好组(Gesell评分>85分)和神经发育不良组(Gesell评分≤85分)。选取该院同期分娩的67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神经发育良好组及神经发育不良组新生儿血清MBP、GFAP、tau蛋白表达及出生第3个月运动发育(psychomotor developmental index,PDI)指数。结果 观察组血清MBP、GFAP及tau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患者更高(P<0.05),观察组出生第3个月PDI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轻度组患者血清MBP、tau蛋白表达水平低于中度组、重度组(P<0.05),中度组MBP、tau蛋白表达水平低于重度组(P<0.05)。轻度组血清GFAP低于中度组、重度组(P<0.05),中度组、重度组GFA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出生第3个月PDI指数高于中度组、重度组(P<0.05),中度组、重度组出生第3个月PDI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发育良好组血清MBP、GFAP及tau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神经发育不良患者(P<0.05),神经发育良好组出生第3个月PDI指数高于神经发育不良组(P<0.05);三者联合预测HIE患儿神经发育的灵敏度为0.935,特异度为0.804,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64(95%CI:0.894~0.977)。结论 血清MBP、GFAP水平及tau蛋白表达随着HIE患儿病情加重而升高,且与患儿神经发育情况具有相关性,对患儿神经发育情况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 实验研究与卫生检验
  • 张咏梅, 周祥, 周晶, 赖天兵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0): 1264-12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0.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湘潭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率、基因分型及年龄分布特点,为湘潭地区宫颈癌的筛查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1年1月—2023年12月在湖南省湘潭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女性进行宫颈脱落细胞HPV分型检测,对 HPV感染率、基因型构成比在不同年龄组的分布、疫苗上市前后变化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共检测10 797例宫颈脱落细胞标本,检出HPV阳性2 256例,感染率为20.89%。其中高危型HPV感染率为17.77%(1 919/10 797),低危型HPV感染率为5.42%(585/10 797),高危型+低危型混合感染率为2.30%(248/10 797)。各年龄组HPV感染率分别为<25岁组32.94%、25~34岁20.82%、35~44岁18.10%、45~54岁20.09%、55~64岁25.83%、>64岁21.80%。不同年龄HP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755,P<0.001)。疫苗上市前(2011—2016年)共检测3 071例,阳性947例,阳性率30.84%,疫苗上市后(2017—2023年)共检测7 726例,阳性1 309例,阳性率16.94%,两组HP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6.654,P<0.001)。结论 湘潭地区女性HPV感染率居中,主要以单一高危型为主,疫苗上市后HPV感染率呈明显下降趋势,疫苗接种可有效降低HPV感染率,应加强对适龄女性进行疫苗接种。
  • 章文, 姚红, 葛洋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0): 1267-12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0.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微小核糖核酸-182(micrornas -182,miR-182)、Clara细胞蛋白16(clara cell protein 16,CC16)、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1,IGFBP-1)对产妇胎膜早破宫内感染的预测价值,为产妇胎膜早破宫内感染的早期诊断与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以2020年11月—2023年5月六安世立医院收治的101例胎膜早破宫内感染产妇为感染组,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113例胎膜早破无宫内感染产妇为无感染组,比较两组血清miR-182、CC16、IGFBP-1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miR-182、CC16、IGFBP-1对胎膜早破产妇宫内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感染组血清miR-182、IGFBP-1水平高于无感染组(t=3.154、4.239,),血清CC16水平低于无感染组(t=4.733,P<0.05)。血清miR-182、CC16、IGFBP-1联合预测胎膜早破产妇宫内感染的AUC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87、82.18%、83.19%)均高于三者单独检测(0.714、63.37%、73.45%;0.751、76.24%、69.03%;0.750、80.20%、60.18%,P<0.05)。结论 产妇胎膜早破宫内感染的发生可对其血清miR-182、CC16、IGFBP-1水平产生影响,同时三者联合检测对胎膜早破产妇宫内感染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卫生管理
  • 蔡佳佳, 龚红辉, 陈亚平, 陆珊, 吴斯杰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0): 1270-127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0.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传染病疫情防控背景下,国内大型综合医院门诊通过构建传染病防控管理体系,实施有效的预检分诊措施、严格执行普通门诊患者接诊流程,尽早筛查发热或有流行病学接触史的患者并将其分流至发热门诊就诊,做到早期隔离、早期治疗。在此基础上建立以时空距离智能精准定位技术为驱动,以传染病密切接触者易感风险模型为核心的传染病密切接触者精准智能防控管理体系,将其应用于大型综合医院门诊,对所有进入医院门诊区域的人员进行筛查,以防止筛查目标人群进入大型医院门诊区域,达到无漏诊、医务工作者无交叉感染、患者无交叉感染的目标。
  • 姚敏, 陈曦, 高立冬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0): 1272-127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0.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才队伍建设是疾病预防控制(简称疾控)事业发展和疾控体系改革的关键环节,疾控高层次人才队伍是重中之重。为分析探讨疾控高层次人才的建设现状,从中部省疾控中心的官方网站检索疾控高层次人才的数量、层次等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研究发现中部省级疾控中心在人才数量、层次、产出等方面还有发展短板,存在投入和产出双不足、培养和评价机制不健全等制约因素。为策应国家发展战略和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需要,中部省份更应采取积极措施,增加疾控高层次人才的投入支持力度,培育高级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重点抓好“高级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两支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培育和评价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疾控科技智库作用。
  • 综述
  • 肖永康, 毕念念, 孙袁芳, 吴家兵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0): 1276-128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0.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其他感染性腹泻是指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因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或寄生虫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是较常见且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之一,属于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病原体主要由病毒、细菌及寄生虫或真菌等引起,对人群健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对5岁以下儿童的健康危害较重,目前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我国常见的其他感染性腹泻中,病毒性的主要有轮状病毒、人腺病毒、诺如病毒、札如病毒、人星状病毒等;细菌性的主要有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弧菌和大肠埃希菌等,此外也有少量因真菌和寄生虫引起。本研究通过对我国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原体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其他感染性腹泻相关防控工作提供基础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