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ISSN 1006-3110
CN 43-1223/R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29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2-03-15
  

  • 全选
    |
    专题报道—肠道传染病防治
  • 吴畏畏, 鲁新民, 俞全喜, 段然, 秦帅, 景怀琦, 王鑫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3): 257-2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3.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我国5岁以下儿童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腹泻病例临床与病原学特征,分析其可能的感染来源,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病的防控与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10—2020年间来自全国10个省市自治区哨点医院儿童腹泻标本、调查及回访问卷;对标本进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分离鉴定;菌株进行生物分型、血清型鉴定;毒力基因检测以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型。 结果 2010—2020年共监测11 377例,分离到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63株,包括61株O:3血清型、2株O:9血清型菌株,5岁以下腹泻儿童感染率0.55%(63/11 377)。不同性别儿童对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岁感染率高于≤1岁病例(χ2=44.836,P<0.05),感染患儿中1~5岁发热比例高于≤1岁(χ2=11.508 ,P<0.05),随访病例未发现后遗症。我国儿童感染O:3血清型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PFGE带型存在多样性,优势带型为K6GN11C30021、K6GN11C30012。 结论 我国5岁以下儿童感染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生物血清型以3/O:3为主,偶有4/O:3与2/O:9。根据患儿感染特点与高发季节推测食源为主要感染来源,需进一步调查研究。
  • 周鹏, 安戈, 李羿, 赵雪蕾, 张晓甍, 牛卫东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3): 261-2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3.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郑州市某哨点医院儿童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 DEC)的流行特征及分子分型特征,为今后本地区科学防控儿童DEC感染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20年收集的230份腹泻儿童和187份非腹泻儿童粪便标本进行常规细菌培养,采用多重PCR技术检测DEC的毒力基因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electrophoresis, PFGE)技术进行分子分型。 结果 DEC在腹泻儿童与非腹泻儿童中的检出率分别为8.26%(19/230)和14.97%(28/187),腹泻儿童中检出的型别及检出率分别为典型黏附性大肠埃希菌(typical enteroaggregative Escherichia coli, tEAEC)(3.48%)、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nte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EPEC)(2.61%)、非典型黏附性大肠埃希菌(atypical enteroaggregative Escherichia coli, aEAEC)(2.17%)和肠侵入性大肠埃希菌(enteroinvasive Escherichia coli, EIEC)(0.43%),非腹泻儿童中检出的型别为aEAEC(8.02%)、tEAEC(4.28%)、EPEC(3.74%)和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 ETEC)(0.53%)。在腹泻儿童中黏液便的检出率高于稀便的检出率(χ2=47.332,P<0.001),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中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46株DEC分为44个带型,种内最高相似度为100.00%,最低相似度为24.54%,腹泻儿童与非腹泻儿童之间并未检测出带型一致的条带。 结论 DEC在郑州市腹泻儿童与非腹泻儿童中优势型别是tEAEC、aEAEC和EPEC,提示DEC为机会致病菌。常见DEC型别的PFGE指纹图谱呈高度多态性,腹泻儿童与非腹泻儿童未发现同源克隆菌株的感染。
  • 张凤娟, 霍锡元, 丁彦红, 李琳, 刘国军, 聂清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3): 265-2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3.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重症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5′非编码区(untranslated region, UTR)、VP1区是否存在潜在的毒力位点。 方法 分离培养不同临床症状手足口病患者粪便标本中EV71,提取病毒总RNA,逆转录PCR扩增5′-UTR、VP1区后测定基因序列,对两个区域核苷酸序列及VP1区编码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和同源性分析,构建VP1区及不同临床症状EV71病毒5′- UTR基因进化树。 结果 本实验共获得9株EV71毒株(5株来源于重症病例,4株来源于轻症),5′-UTR、VP1区核苷酸同源性均为94.5%~ 99.7%,VP1区氨基酸同源性为97.3%~99.9%。9株EV71毒株5′-UTR共有67个核苷酸突变位点,与4株轻症EV71毒株相比,5株重症EV71毒株VP1区编码氨基酸有2处发生替换(S283T、A289T),5′-UTR共有37个核苷酸位点发生突变。VP1区基因进化树显示9个EV71毒株均属于C4a基因亚型,并且两组不同临床症状毒株处于同一较小分支中。5′-UTR核苷酸序列的系统进化树显示临床表现不同的EV71株呈交错分布,相同临床表现不单独聚类。 结论 9株EV71毒株均属于C4a基因亚型,5′-UTR核苷酸突变和VP1区氨基酸替换可能影响病毒毒力,对EV71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特征分析及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研究非常必要。
  • 全福才, 李江红, 魏克敏, 雷成江, 史东坡, 张玉霞, 安玮, 王元春, 王维醴, 李莉, 刘水, 赵靖波, 杜俊一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3): 269-27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3.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天水市腹泻症候群病例的病原构成和流行特征。 方法 采集2010年7月—2019年7月天水市2所哨点医院门诊、急诊就诊的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依据科技重大专项传染病监测技术平台项目 《腹泻症候群监测技术方案》要求进行监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0 年7月—2019年7月,共监测腹泻症候群病例750例,其中男性477例(占63.60%),女性273例(占36.40%);职业以散居儿童为主,占59.33%(445/750);共采样750份,粪便形状以水样便为主,占66.13%(496/750)。标本中共检出病毒105份,检出率14.00%(105/750),其中检出率最高者是诺如病毒39份(5.20%);检出细菌33份,检出率4.40%(33/750),其中检出最高者是致泻性大肠埃希菌20份(2.67%);有2份标本细菌和病毒同时监测阳性;细菌检出集中在7月和8月,病毒相对集中在1、10、11和12月。 结论 2010—2019年天水市腹泻症候群病例监测的主要病原体为诺如病毒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婴幼儿高发,建议要密切关注儿童,根据优势病原和高发月份,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
  • 刘逸冰, 王玉明, 李世雄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3): 272-27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3.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分析气温对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及滞后效应。 方法 收集2008—2016年嘉峪关市手足口病每日报告病例数和同研究时间段的气象数据,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拟合气温与手足口病日发病数间的关系,分析不同温度和不同滞后天数对手足口病发病可能的影响。 结果 手足口病发病与气象因素关系密切,发病高峰一般出现在每年4—7月,嘉峪关市日均气温与手足口病日均发病数的暴露反应关系呈不规则的M型,在19.0 ℃时RR值最大为3.66(95%CI:2.75~4.87),高温在滞后1 d时表现出危害效应,当气温为28.0 ℃,滞后1 d时RR值最大,为1.44(95%CI:1.02~2.05)。气温对手足口病发病的效应中,男性所受的发病效应大于女性,发病效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小。 结论 气温能增加嘉峪关市手足口病发病风险,对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呈非线性且具有滞后性。男性和0~5岁儿童是敏感人群。
  • 论著
  • 雷聆艺, 巫瑞雪, 王丁婷, 覃纲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3): 276-28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3.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头颈恶性肿瘤放疗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危险因素,为在临床工作中预防头颈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提供循证证据。 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数据库PubMed、Embase、MEDLINE、Ovi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公开发表的与头颈恶性肿瘤患者放疗过程中引起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危险因素有关的文献,检索各数据库从建库起至2020年6月的相关文献,由两位研究人员独立完成文献筛选、资料提取、质量评价,运用Rev Man 5.3软件和Stata 12.0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共计纳入14篇文献(英文5篇,中文9篇),结果显示,联合化疗(OR=2.24,95%CI:1.66~3.02)、吸烟(OR=2.12,95%CI:1.45~3.10)、饮酒(OR=1.58,95%CI:1.09~2.29)、糖尿病(OR=1.99,95%CI:1.46~2.70)、口腔pH≤7(OR=3.11,95%CI:2.13~4.55)、口腔卫生差(OR=4.38,95%CI:2.19~8.73)、未使用抗生素(OR=5.92,95%CI:2.91~12.04)、未使用黏膜保护剂(OR=5.39,95%CI:2.89~10.04)是头颈恶性肿瘤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联合化疗、吸烟、饮酒、糖尿病、口腔pH≤7、口腔卫生差、未使用抗生素、未使用黏膜保护剂是头颈恶性肿瘤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危险因素,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可采取相应预防措施降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 马钰, 范仁义, 燕斯爻, 姚诺言, 邹琪, 黄瑞雪, 任国峰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3): 281-28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3.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不同职业人群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全民接种工作的开展提供建议。 方法 于2021年2月12—24日抽取社区居民进行线上自填式问卷调查,单因素分析分别采用χ2检验、基于秩的非参数检验分析分类变量、定量变量,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 结果 1 076位被访者中愿意接种率为69.05%(743/1 076),其中男性接种意愿显著高于女性(P=0.002),国家规定的第一批接种人群显著高于其他职业(P<0.001)。对疫苗的态度越积极、担心程度评分越低、可说服性评分越高,则接种意愿越高(OR=0.649,95%CI:0.579~0.726;OR=1.162,95%CI:1.111~1.215;OR=0.761,95%CI:0.723~0.801)。不愿意/不确定接种的人更担心疫苗严重不良反应或副作用、保护率低、病毒变异后失效、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等。 结论 国内人群新冠疫苗接种意愿不高,通过科学宣传疫苗知识、临床试验和接种反馈情况,以及国家、医务人员倡导等方式可能改善人们对新冠疫苗的接受度。
  • 余蓉, 马迪辉, 刘亚东, 马莉, 何舰, 邓志红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3): 286-29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3.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怀化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简称新冠疫苗)接种意愿及影响因素,为新冠疫苗的接种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法选取怀化市市、县/区、乡镇三级23家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开展网络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 结果 3 392名(85.70%)调查对象愿意接种新冠疫苗;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乡镇级、县级医疗机构调查对象、临床医生、护理人员的接种意愿更高[OR(95%CI):1.558(1.148~2.114)、1.386(1.112~1.726)、1.550(1.008~2.384)、1.747(1.165~2.618)];硕士及以上学历者接种意愿更低[OR(95%CI):0.446(0.243~0.816)];认为新冠肺炎危害严重、认可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在 2020年接种过流感疫苗者更愿意接种新冠疫苗[OR(95%CI):1.493(1.221~1.825)、2.134(1.669~2.728)、2.546(1.925~3.366)、2.185(1.287~3.709)]。 结论 怀化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新冠疫苗的接种意愿总体较高,应加强新冠疫苗相关知识宣传,增强该人群对疫苗接种的信心,进一步提高新冠疫苗的实际接种率。
  • 喻梦珠, 罗元欣, 彭德荣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3): 291-29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3.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上海市某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工作者慢性疾病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开展早期防治提供建议。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以该区全体基层卫生工作者为调查对象,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共发放问卷1 816份,独立完成知情同意的人数为1 515人,应答率83.43%。平均年龄(38.77±8.07)岁,研究对象慢性疾病检出率为53.07%。按国际疾病分类患病率前三位依次为肌肉骨骼系统疾病47.79%、消化系统疾病46.73%、泌尿生殖系统疾病22.77%。患病率在10%以上的病种共13种,前三位分别是颈椎病34.72%、龋齿21.72%、视疲劳18.68%。基层卫生工作者的职业紧张发生率为11.55%,在卫生技术人员中为12.26%。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基层卫生工作者慢性疾病患病率的危险因素包括女性(OR=1.506, 95%CI:1.079~2.102),35~44岁(OR=2.568, 95%CI:1.752~3.766),45~65岁(OR=3.766, 95%CI:1.965~7.026),收入7~11万(OR=1.812, 95%CI:1.214~2.706),收入>11万(OR=1.649,95%CI:1.064~2.555),工龄≥21年(OR=2.077, 95%CI:1.156~3.732),业务培训>1次/周(OR=1.829, 95%CI:1.329~2.517),职业紧张(OR=2.533, 95%CI:1.469~4.368)。已婚(OR=0.596, 95%CI:0.426~0.835)为其保护因素。 结论 基层卫生工作者慢性疾病患病率较高,相关部门需针对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促进卫生工作者健康。
  • 罗静霞, 韦利玲, 卢海金, 梁桂荣, 梁伟献, 张丽芳, 梁江明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3): 295-29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3.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用金标准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rapid fluorescent focus inhibtion test,RFFIT)评价间接ELISA检测免疫人群血清狂犬病病毒抗体的效能。 方法 收集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部首次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的个体血清和加强免疫血清共314份,用RFFIT和间接ELISA两种方法对其进行狂犬病病毒抗体检测。 结果 314份血清标本用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率为81.85%,与RFFIT比较,间接ELISA检出阳性结果符合率为83.50%,阳性预计值为96.88%,阴性符合率为52.94%,阴性预计值为15.52%,经McNemar检验两种方法检出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从RFFIT值分析得出87.76%的假阴性标本都存在于RFFIT值<3.0 IU/ml的标本中,从免疫后时间分析得出93.88%的假阴性标本都存在于免后1~3年标本中,而对于高RFFIT值的血清标本特别是全程免疫后42 d和加强免疫的高几何平均滴度的血清标本,间接ELISA结果假阴性率很低(3.26%及以下),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率高达95.70%及以上,经McNemar检验两种方法检出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间接ELISA可以用在狂犬病疫苗全程免疫后抗体阳转率的普查,用于个人免疫效果的评价方面需谨慎。
  • 吴咏梅, 李行, 章聪聪, 蒋泓, 王海琪, 王海鸣, 毛红芳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3): 299-30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3.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上海市某区产妇住院期间母乳喂养服务对产褥期纯母乳喂养行为的影响。 方法 在全区随机抽取13家社区卫生中心中的5家儿保门诊,招募1月龄的婴儿母亲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共收集到合格问卷456份,住院期间母婴同室率为96.1%;11.4%没有使用奶瓶、奶粉;45.2%的婴儿产后1 h内吸吮母乳,分娩后30 min内开始母婴早接触率为47.6%。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率23.9%,1月龄婴儿纯母乳喂养率55.3%。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出生后第一口食物为母乳的婴儿在出生后一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较高(aOR=1.932,95%CI:1.254~2.978,P=0.003)。分娩后30 min内进行母婴接触的婴儿在出生后一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较高(aOR=1.624,95%CI:1.033~2.552,P=0.036)。 结论 住院期间母乳喂养服务与产褥期纯母乳喂养行为密切相关,需加强爱婴医院长效管理机制的落实,提升母乳喂养服务质量,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 郑磊, 李宏亮, 闵巍, 詹铭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3): 303-30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3.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在线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饮用水中2,4-滴和灭草松的方法。 方法 水样加入内标后,经微孔滤膜过滤,按水样:纯水=1∶3比例混匀后直接进样,采用在线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系统进行富集浓缩并测定。样品利用C18固相萃取柱富集浓缩,利用C18色谱柱分离待测物,采用乙腈-水-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负离子模式下,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 结果 2,4-滴在5.00~200 ng/L范围内,灭草松在 10.0~400 ng/L范围内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0.9990。检出限分别为2 ng/L和3 ng/L,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1.2%~95.4%和96.0%~104%。 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快速、准确可靠,适用于饮用水中2,4-滴和灭草松的痕量分析。
  • 阿卜杜瓦热斯·艾尔肯, 苏比努尔·阿布来提, 帕孜来提·艾尼瓦, 培尔顿·米吉提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3): 307-31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3.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新疆乳腺癌患者抑郁症和焦虑症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的所有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开展横断面调查,评价乳腺癌患者合并抑郁症和焦虑症现状,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乳腺癌患者合并抑郁症或焦虑症的影响因素。 结果 461例乳腺癌患者中抑郁症患者为197例(42.73%),其中轻度、中度和重度抑郁症患者分别为146例(31.67%)、44例(9.54%)、7例(1.52%);焦虑症患者为240例(52.06%),其中轻度、中度和重度焦虑症患者分别为146例(31.67%)、64例(13.88%)、30例(6.51%)。多因素结果显示:未做过化疗(OR=0.355,95%CI:0.165~0.761)、低收入(OR=9.211,95%CI:3.303~25.685)、病程短(OR=7.716,95%CI:1.773~33.577)和每周锻炼≤150 min(OR=2.718,95%CI:1.777~4.155)为乳腺癌合并抑郁症影响因素;农村户籍(OR=1.835,95%CI:1.142~2.957)、病程短(OR=2.208,95%CI:1.377~3.541)和每周锻炼≤150 min(OR=1.939,95%CI:1.303~2.886)为乳腺癌合并焦虑症影响因素。 结论 新疆地区女性乳腺癌患者中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患病率较高,应积极采取干预措施,降低患者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其预后。
  • 范俊杰, 王怡, 初永华, 瞿建俊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3): 312-3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3.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潍坊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流行特征,为HFRS的精准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05—2020年潍坊市HFRS病例报告数据,分析HFRS的月度发病情况及年龄变化;对不同流行周期病例分布特征进行χ2分析,借助相关系数r分析不同流行季节病例关系。 结果 潍坊市年均报告发病率在2.52/10万,男女性别比2.71∶1,职业主要为农民;2005—2007年病例报告主要集中在35~44岁,2008—2016年主要集中在40~54岁,2017—2020年主要集中在45~59岁;存在春季与秋冬季两个流行季节且秋冬季病例报告与次年春季存在高度相关(r=0.79,P<0.001)。 结论 2005—2020年潍坊市HFRS流行特征发生变化,尤其是年龄分布,老年人发病占比上升。
  • 麦尔哈巴·如则, 王飞, 魏晶晶, 祖丽皮耶·麦麦提祖农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3): 315-3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3.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综合评价新疆某县域医供体模式下的试点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方法 2021年1—3月期间,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新疆地区某县域医共体试点县10所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并采用优劣解距离法(technique for ol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 TOPSIS)结合秩和比法(rank-sum ratio, RSR)对2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 TOPSIS法评价结果显示,H、C、E基层医疗机构排名靠前,Ci值分别为0.9907、0.8585和0.8021,与理想值1最为接近;排名靠后的是B、J、I机构,Ci值分别为0.3760、0.3327、0.3067,与理想值1相差较大。结合RSR法将评价结果分为3档,H为较好档次,A、B、C、D、E、F、G、J为中等档次,I为较低档次。 结论 县域医共体模式下新疆地区某县各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结果区域间和各服务项目间存在差异。TOPSIS法结合RSR法的评价方法,更加准确和全面的评价基层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情况。
  • 陈磊, 刘新灿, 李明, 孙天福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3): 318-32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3.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水平与高血压发生风险的关系。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Embase以及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有关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流行病学观察性研究,由2位研究者按照文献的纳入及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的筛选,提取相关数据并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对纳入的文献质量进行评价。运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其中包括11项研究(7项队列研究,1项巢式病例对照研究,1项病例对照研究,2项横断面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96 285例,其中包括23 861例高血压患者。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对各效应量进行合并。结果显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最高组发生高血压的风险较白细胞计数最低组高34%(RR=1.34, 95%CI: 1.21~1.48);白细胞计数每增加1×109/L,高血压的发生风险增加6%(RR=1.06, 95%CI: 1.01~1.12)。 结论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水平与高血压的发生风险相关,白细胞计数水平升高可增加高血压的发生风险。
  • 张玉红, 赵林娜, 刘玉振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3): 324-3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3.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郑州市无偿献血者乙肝感染率,为做好乙肝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乙肝金标试纸条对661 184名无偿献血者进行初筛,并按献血次数、种类、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进行分类统计。 结果 初次献全血和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乙肝感染率分别为1.044%和1.89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795,P<0.001);初次和多次献血者乙肝感染率分别为1.082%和0.01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 405.968,P<0.001)。初次献血者乙肝感染率男性(1.334%)显著高于女性(0.687%)(χ2=314.594,P<0.001);多次献血者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0,P>0.05);初次献血者乙肝感染率随年龄增大而上升,18~25岁男女较低,26~35岁男性明显升高;多次献血随着年龄增高变化不大。初次献血者商贸、农民、工人以及自由职业者以及服务人员乙肝感染率均较高,医生、公务员以及军人乙肝感染率较低;多次献血者乙肝感染率较低且变化不大。初次和多次献血者乙肝感染率均随学历升高而降低。 结论 郑州市无偿献血者乙肝感染率较低,26~35岁年龄段男性感染率明显升高,农民及中专学历以下乙肝感染率较高,在加强乙肝免疫的同时,应加大乙肝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
  • 陈益, 王亮, 魏咏兰, 王琼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3): 327-3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3.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邛崃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免费服务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主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其聚集情况,为促进老年人健康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2020年邛崃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体检数据,采用χ2检验或χ2趋势检验分析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流行情况,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人口社会学特征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情况。 结果 有96.00%的老年人具有1项及以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3项及以上占53.77%。单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首位是高血压,患病率为64.51%,不同年龄组、不同职业、不同医疗支付方式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上3类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最高的分别是:75~岁组(68.19%),生产/运输/服务业人员(71.38%),商业/公费医疗人群(78.81%)。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婚姻状况、不同医疗支付方式、不同年龄组人群3项及以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项及以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风险:男性是女性的1.479倍,生产/运输/服务业人员是脑力劳动者的1.582倍,离异人群是在婚人群1.539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公费医疗人群分别是贫困救助医疗人群的1.814倍和1.994倍,65~79岁组和80岁以上年龄组发生3项及以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比例分别为55.09% 、44.64%。 结论 邛崃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服务的老年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及聚集暴露率较为严重,应通过项目对有重要人口社会学特征人群进行综合干预。
  • 侯瑞娟, 王兰珍, 王利波, 焦雪成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3): 332-3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3.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一级、二级响应期间,濮阳市除新冠肺炎以外的其他法定传染病(简称其他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变化。 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相关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对应急响应期间濮阳市其他法定传染病进行分析,并与2019年同期发病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一级响应期间报告的乙类(除新冠肺炎外)、丙类传染病较2019年同期分别下降74.39%、12.43%,二级响应期间分别下降28.26%、85.35%;应急响应期间报告的其他法定传染病病种病例数较2019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下降幅度较大的病种有手足口病、猩红热、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梅毒、肺结核。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的季节性流行特征均有变化。 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响应期间濮阳市其他法定传染病的发病数明显减少,特别是丙类传染病发病数下降明显,提示所采取的防控措施有效,可为今后常态下的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借鉴。
  • 调查研究
  • 彭爱宇, 罗纯, 宗慧莹, 宁佩珊, 严俊霞, 邓静, 史静琤, 冯湘玲, 黄云, 虞仁和, 李杏莉, 胡国清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3): 336-3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3.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国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社区症状监测现况,为提升COVID-19疫情监测能力提供参考。 方法 对来自全国10个省市的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开展回顾性问卷调查,收集各省市在有无COVID-19疫情发生时城乡社区症状监测的情况,内容涉及有无统一的监测方案、监测内容、信息采集人员、信息上报部门、信息上报途径等内容。 结果 本次研究共收集到10个省市的相关信息,在有疫情和无疫情时,10个省市在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有无统一的症状监测方案的结果不一致;具有统一监测方案的省市,不同省市及其城乡社区的症状监测内容、信息采集人员、信息上报部门、信息上报方式等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结论 COVID-19疫情流行早期,我国实施的COVID-19疫情社区症状监测体系存在覆盖面不全、缺乏统一标准化监测方案的问题。建议国家尽快制定重大传染病疫情的统一标准化社区症状监测方案及应用技术标准,为未来更好地应对此类疫情做好技术储备。
  • 李萍, 朱小波, 刘金祥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3): 340-3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3.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看护人健康素养、社会资本水平对学龄前儿童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的影响。 方法 于2019年6—12月,对在南通大学附属如皋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符合设定研究标准的355名学龄前儿童的看护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基本特征、健康素养、社会资本水平及儿童健康危险行为等内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看护人健康素养、社会资本对学龄前儿童健康危险行为的影响。 结果 355名学龄前儿童的看护人中,具备健康素养者占27.89%,资本水平较高者占40.00%。儿童健康危险行为调查显示,看护儿童健康危险行为高分组占7.61%、中分组占62.53%、低分组占29.8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看护人健康素养(OR=0.069,95%CI:0.038~0.125)、家庭社会资本水平(OR=0.452,95%CI:0.206~0.991)、男性看护人(OR=2.313,95%CI:1.159~4.618)是学龄前儿童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 结论 学龄前儿童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率高,应加强对学龄前儿童健康危险行为干预。看护人作为长期陪伴学龄前儿童的群体,其具备健康素养、家庭社会资本水平较高会对学龄前儿童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产生阻碍作用。
  • 张娜娜, 宋明明, 刘晓芹, 成方, 刘冬莹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3): 344-34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3.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4—2018年山东省潍坊市新报告HIV/AIDS病例检测及时性。 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的方法,收集潍坊市2014—2018年新报告HIV/AIDS病例的人口学特征、高危行为史、检测史、首次CD4+T淋巴细胞等相关信息。采用Excel 2007和SAS 9.2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014—2018年新报告HIV/AIDS病例1 015例,完成调查1 013例,近5年HIV检测及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41,P=0.710)。456例HIV感染后1年内确证,525例感染后超过1年确证,32例感染时间无法判断,HIV检测及时率为46.48%(456/981)。HIV检测不及时的病例中以女性(65.57%)、高年龄组(75.00%)、低文化程度(67.81%)、医疗机构检测(63.46%)、异性性行为(60.00%)和注射毒品传播(65.08%)为主;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女性病例HIV检测不及时的风险是男性的1.557倍,30~、40~、50~和≥60岁年龄段检测不及时风险分别是<20岁年龄段的2.409、3.351、3.384和6.881倍,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HIV检测不及时的风险是大专及以上的2.943倍, 样本来源于医疗机构和羁押人员病例HIV检测不及时的风险分别是无偿献血的 2.608和2.296倍。 结论 2014—2018年潍坊市仍有大量新报告HIV/AIDS病例HIV检测不及时,应继续扩大检测覆盖面,推动病例的及早发现。
  • 孙晓伟, 苏彦萍, 吴芹, 李园园, 陈志华, 杨艳娜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3): 347-34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3.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北京市通州区2010—2020年法定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及特征,为科学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北京市通州区2010—2020年法定呼吸道传染病数据进行流行特征分析。 结果 北京市通州区2010—2020年共报告法定呼吸道传染病62 56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427.33/10万,历年发病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乙类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呈波动下降趋势,发病率居前3位的病种为肺结核、猩红热和麻疹;丙类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发病率居前3位的病种为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 结论 2010—2020年北京市通州区法定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需针对每种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特征采取不同的防控策略。
  • 邱香, 俞佳莉, 孙中兴, 蒋元强, 盛峰松, 陆冬磊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3): 350-3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3.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调查分析一起由多种致病菌混合感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为预防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提供参考。 方法 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卫生学调查,采集病人和从业人员生物样本、环境和食品样本进行致病菌、血清分型及分子分型检测。 结果 本次暴发罹患率为10.00%(7/70),临床表现以腹泻(100.00%)、腹痛(100.00%)、呕吐(42.86%)为主。6份病人肛拭样中,4份同时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氏菌(2份伦敦沙门氏菌、2份鼠伤寒沙门氏菌),2份仅检出副溶血性弧菌;1份从业人员肛拭样中检出鼠伤寒沙门氏菌;1份食品原料检出副溶血性弧菌。脉冲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病人的6株副溶血性弧菌呈现两种带型,相似度分别为93.10%和87.50%~100.00%,但是和食品样本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带型均不相同;病人的2株鼠伤寒沙门氏菌为同一带型,但与从业人员生物样本检出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带型相似度较低,仅为28.00%;病人的2株伦敦沙门氏菌为同一带型。 结论 本次食源性疾病暴发是由副溶血性弧菌和两种血清型沙门氏菌共同引起,食品加工过程的交叉污染是此次事件的危险因素。
  • 宣云岗, 朱凌波, 倪市毛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3): 353-35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3.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病原分布特点以及药敏情况,为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防控提供指导。 方法 以2010—2019年义乌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9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其血培养菌群分布特点以及药敏情况。 结果 2010—2019年19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共检出203株细菌,其中以草绿色链球菌最多,共67株占33.00%,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48株占23.64%,其余常见细菌为表皮葡萄球菌(29株占14.29%)、酿脓链球菌(15株占7.39%)、肺炎克雷伯菌(11株占5.42%);药敏分析结果显示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万古霉素、利福平以及阿米卡星对草绿色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酿脓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均较为敏感,其中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万古霉素未发现上述耐药菌株,青霉素G对草绿色链球菌、酿脓链球菌敏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 结论 义乌地区感染性心内膜炎检出菌株仍以草绿色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临床治疗应结合药敏分析选择敏感抗生素。
  • 张钢, 蒋义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3): 355-35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3.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回顾分析2020年长沙地区献血不良反应的特征,为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供依据。 方法 根据2020年长沙血液中心信息系统中献血不良反应登记记录,统计献血不良反应的相关数据,分别从性别、献血类别、献血时间、是否重复献血、献血反应发生环节、严重程度、反应表现等因素比较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 结果 151 725次献血中共有449次出现献血不良反应,反应率0.30%;女性与男性人群发生献血不良反应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63,P<0.05);献全血与献血小板人群发生献血不良反应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24,P<0.05);首次献血与重复献血人群发生献血不良反应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08,P<0.05);在3月份及9月份出现了2次献血不良反应高峰,献血反应率分别为0.63%(100/15 836)与0.61%(91/15 027);采集中发生不良反应率(71.27%,320/449),轻度反应为主(91.31%,410/449);反应表现以头晕(39.32%)最常见。 结论 2020年长沙地区易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符合女性、首次、捐献全血群体特征。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生在采集环节的轻度反应,以头晕表现为主。在献血时应重点做好这类人群的预防措施,降低不良反应发展风险。
  • 寸晓乐, 孙杨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3): 358-3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3.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6—2019年西安市雁塔区犬伤暴露处置门诊患者流行病学状况,为犬伤暴露处置门诊的规范化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6—2019年西安市雁塔区犬伤暴露处置资料进行描述。结果 2016—2019年西安市雁塔区共处置犬伤暴露患者46 697例,犬伤暴露率逐年增长,2019年为1 286.22/10万。女性暴露比男性高,占55.20%。20~<30岁是最高暴露年龄组,学生是犬伤暴露的主要职业人群。6—8月为高峰月份,占暴露总数的 33.02%,其中8月为最高暴露月份。Ⅱ级以上暴露为99.82%,Ⅱ级和Ⅲ级暴露分别占45.32%和54.50%;患者在12 h内进行免疫处理为39 210例,占83.97%,24 h以内的5 583例,占11.95%,超过24 h有1 904例,占4.08%。Ⅲ级暴露就诊患者犬伤免疫球蛋白使用率 35.30% ; 咬伤动物种类总计25种,前三位分别为犬伤者占62.69%,猫伤者占33.48%,鼠伤者占1.50%。 结论 2016—2019年西安市雁塔区犬伤暴露呈现逐年增高趋势,暴露后处置及时性较好,但防治工作中仍存在犬伤暴露患者处置不规范等问题,需有针对性地调整和改进防控策略 。
  • 阙凌云, 李宾, 金蕾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3): 361-36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3.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海南省劳动者对于职业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现状,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20年4月通过微信平台,对海南省的劳动者进行在线调查,收集调查数据,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 结果 海南省劳动者的职业病防治知识知晓存在分布不平衡的情况,男性(20.6±5.6)得分高于女性(19.9±5.6),年龄>60岁者(18.1±5.9)得分偏低,地级市人员(20.7±5.8)高于县级市人员(19.9±5.3),学历越高得分越高,企业员工(21.0±5.5)和管理人员(22.0±5.4)得分较高;单因素分析及广义线性回归分析均表明,年龄、工作地区、文化程度、工作单位和岗位等因素是影响职业病防治知识得分的主要因素。 结论 针对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多种影响因素,确定重点人群和重点内容,利用新媒体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健康教育。
  • 孔艳, 于鲁华, 张慕玲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3): 364-3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3.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米索前列醇和球囊引产对足月妊娠高血压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8年5月—2020年5月淮安第一医院妇产科138例足月妊娠高血压产妇临床资料,根据引产方法不同将138例患者分为三组,其中A组48例,先经阴道给予米索前列醇干预,再放置球囊; B组54例,先放置球囊,再行米索前列醇干预; C组36例,单用米索前列醇。比较三组产妇分娩结局,记录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三组应激反应指标水平。 结果 A组自然分娩率和引产后Bishop评分显著高于B、C两组,A组第一和第二产程较C组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5),引产后A组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CA)、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及皮质醇(cortiso,CORT)水平显著低于B、C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足月妊娠高血压产妇,采用米索前列醇+宫颈扩张球囊引产,有助于缩短产程,减轻应激反应,提高自然分娩率。
  • 达一淼, 岳莲莲, 陶亭亭, 顾春云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3): 367-3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3.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胃肠癌患者生命质量现状及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为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HADS)和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 Generic Scale, FACT-G)评估198例胃肠癌术后住院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障碍和生命质量情况,采用方差分析或t检验分析不同特征及焦虑、抑郁程度胃肠癌患者生命质量情况,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胃肠癌患者生命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障碍程度的相关性。 结果 198例研究对象均为胃肠癌术后患者,其中胃癌、结肠癌、直肠癌分别为84例、51例、63例。198例研究对象FACT-G总评分为(59.62±7.94)分,不同年龄段、不同肿瘤位置、不同术前TNM分期、不同确诊时间和不同化疗次数,FACT-G总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轻度、中度、重度焦虑患者分别为79例(39.90%)、66例(33.33%)、22例(11.11%)。轻度、中度、重度抑郁患者分别为82例(41.41%)、42例(21.21%)、16例(8.08%)。不同焦虑、抑郁程度患者间FACT-G总评分以及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胃肠癌患者生命质量总分与抑郁、焦虑均呈较强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43和-0.46;生命质量各维度评分与焦虑、抑郁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 结论 胃肠癌术后患者年龄越大、术前TNM分期越高、确诊时间越长、放化疗次数越多患者术后整体生命质量越低;焦虑和抑郁发病率较高,术后生命质量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与焦虑、抑郁评分呈显著负相关。
  • 王学博, 杨建敏, 杨然, 郭小芬, 冯磊, 瞿小玲, 李英霞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3): 371-3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3.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患者外周血凝血酶原时间(proth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ited partial th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脑源性神经细胞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phic factor,BDNF)水平变化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卵巢型EMS患者96例作为研究组,依据1∶1配对设计原则,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女性9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及研究组不同疾病分期、生育指数(endometriosis fertility index,EFI)评分患者外周血PT、APTT、TT、FIB、D-D、BDNF水平,分析外周血PT、APTT、TT、FIB、D-D、BDNF与疾病分期、EFI评分相关性。研究组均进行腹腔镜手术及术后生育指导,随访6个月,根据妊娠情况分为妊娠与未妊娠,对比不同妊娠情况患者入院时外周血PT、APTT、TT、FIB、D-D、BDNF水平,分析各指标对妊娠的预测价值。 结果 研究组外周血PT、APTT、TT小于对照组,FIB、D-D、BDNF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外周血PT、APTT、TT随疾病分期增加逐渐缩短,随EFI评分增加逐渐延长,FIB、D-D、BDNF随疾病分期增加逐渐升高,随EFI评分增加逐渐降低(均P<0.05);卵巢型EMS患者外周血PT、APTT、TT与疾病分期呈负相关,与EFI评分呈正相关,FIB、D-D、BDNF与疾病分期呈正相关,与EFI评分呈负相关(均P<0.05);研究组未妊娠者入院时外周血PT、APTT、TT小于妊娠者,FIB、D-D、BDNF高于妊娠者(均P<0.05);外周血PT、APTT、TT、FIB、D-D、BDNF预测卵巢型EMS患者未妊娠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75,各指标联合预测的AUC最大,为0.969,联合预测的最佳预测敏感度为97.73%,特异度为92.31%。 结论 卵巢型EMS患者外周血PT、APTT、TT明显缩短,FIB、D-D、BDNF明显升高,与患者病情密切相关,且在预测妊娠结局方面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张育专, 郑南生, 黄田, 林鸿亮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3): 375-3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3.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海南中部地区绝经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相关性,为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生提供依据。 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海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1 268例作为实验组,根据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值<6.5%]、血糖控制尚可组(HbA1c值6.5%~7.5%)和血糖控制不佳组(HbA1c值>7.5%),另外选取同期来该院体检的绝经后正常女性30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腰椎(L2-4) 和 右上臂桡骨远端1/3处测定BMD,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血糖控制情况与BMD的相关性。 结果 实验组L2-4和桡骨的BMD值及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3,25(OH)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1=21.843,t2=31.285,t3=41.878,P<0.05);实验组β-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β-CTx)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42.247,P<0.05);血糖控制良好组L2-4和桡骨的BMD值及25-(OH)D水平显著高于血糖控制尚可组和血糖控制不佳组(P<0.05);血糖控制良好组β-CTx水平显著低于血糖控制尚可组和血糖控制不佳组(P<0.05);血糖控制尚可组L2-4和桡骨的BMD值及25-(OH)D水平显著高于血糖控制不佳组(P<0.05);血糖控制尚可组β-CTx水平显著低于血糖控制不佳组(P<0.05);经Spearman 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绝经后女性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与L2-4和桡骨的BMD值及25-(OH)D均呈明显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P<0.05),与β-CTx均呈明显正相关 (P<0.05)。 结论 绝经后的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状态与骨量丢失的有着明显相关性,早期严格控制血糖可改善骨代谢。
  • 方法研究
  • 薛子豪, 童莺歌, 吴怡雪, 陈思亦, 章云衡, 祝泽星, 章彩芳, 张晶, 王大辉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3): 378-38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3.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汉化由3个条目组成的健康素养简要筛查问卷(Brief Health Literacy Screen, BHLS),并检测其信效度和筛查性能。 方法 以城市公众健康素养快速评估问卷为效标工具,采用BHLS调查263名住院患者,分别使用Cronbach&apos;s α系数、Pearson相关系数和ROC曲线计算BHLS的信效度和筛查健康素养不足与健康素养有限患者的最佳临界值。 结果 BHLS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42,效标效度为0.519。BHLS得分≤9提示受试者健康素养不足,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8(P<0.001);BHLS得分≤11提示受试者健康素养有限,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5(P<0.001)。 结论 BHLS可用于临床快速筛查健康素养不足患者。
  • 综述
  • 孙璐, 高凌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3): 382-38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3.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肥胖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是许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展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有研究显示, 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可潜在性地增加人体的摄食量,从而发展或加重肥胖,但尚无确切定论。负性情绪及肥胖均与不良健康后果高度相关,应提早进行预防及干预。通过检索负性情绪与肥胖症的关联性研究,进行总结归纳,探讨负性情绪对肥胖发病风险的影响和相关机制,为预防和控制肥胖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