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ISSN 1006-3110
CN 43-1223/R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29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2-01-15
  

  • 全选
    |
    专题报道—呼吸道传染病防治
  • 叶碧峰, 王晓光, 叶灵, 陈秀英, 梅建华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1): 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1.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2017—2019年丽水市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监测数据和甲型流感病毒HA基因进行分析,以了解丽水市流感的流行情况、病毒亚型构成和基因进化特征。 方法 收集2017—2019年丽水市流感监测哨点医院的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 ILI)数据以及流感病毒病原学检测结果,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将实时荧光定量方法检测阳性的标本进行MDCK细胞分离鉴定,特异性扩增H1N1、H3N2流感病毒HA基因序列,利用生物学软件比对分析。 结果 丽水市2017—2019年度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为5.70%,不同年度之间IL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体阳性率为17.08%。随年龄增加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呈逐渐降低趋势,不同性别之间阳性率无差异。新甲型H1N1、季节性H3N2、Yamagata、Victoria均有检出,不同年份、不同年龄组各型别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LI%和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呈正相关(rs=0.576,P<0.05)。获得19个新甲型H1N1和27个季节性H3N2长度为1 701 bp的HA全基因序列,H1N1分离株均处于2009年流感大流行后时期单一的6B.1进化分支,有14处氨基酸变异;H3N2分离株共聚类在2015年起流行的进化支3C.2a,发生了支系分化:3C.2a1和3C.2a2,有18处氨基酸变异。 结论 2017—2019年丽水市流感流行趋势基本平稳,符合南方地区流行特征。进化分析显示H1N1、H3N2并未发生抗原漂移,相比同期2018—2019年度疫苗株匹配性不佳,但与2020—2021年度更新后疫苗株匹配性良好。
  • 吴迪, 曹蓝, 刘艳慧, 陈艺韵, 李魁彪, 陆剑云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1): 6-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1.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探讨广州市2003—2020年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监测结果,为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查询广州市历年流感报告病例数,报告发病率;通过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预警系统收集广州市各哨点医院历年流感样病例监测信息;并对上述信息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使用分层资料的χ2检验分析不同年份和不同性别流感发病情况的差异。 结果 自2008年起广州市累计监测门(急)诊就诊总人数10 143万余人次,报告流感样病例503万余例,报告发病率自2015年以来持续增长(男性:χ2=371 894.146, P<0.001; 女性:χ2=366 740.254, P<0.001),且男性总体发病率高于女性(χ2=972.707, P<0.001)。流感样病例发病高峰期主要出现在1月、3—7月以及11—12月,各年份总体趋势大致相同;流感样病例主要年龄段为0~4岁组婴幼儿,5~14岁组儿童次之。流感报告病例主要集中于5~14组儿童,0~4岁组婴幼儿次之;流感报告病例男性高于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流感病原学监测显示广州市主要流行毒株为A(H1N1)型(41.32%),A(H3N2)型次之(29.53%);不同年份优势毒株有所差异。 结论 广州市2003—2020年流感样病例流行呈季节性,流行强度有逐渐增强的趋势,且男性发病高于女性,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对于流感防控有积极作用。
  • 刘春, 徐勇, 朱永义, 杨俊, 余华, 谢丹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1): 11-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1.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内江市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前后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流行性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前后(2004—2010年和2011—2020年),内江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前后,年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3.05/10万和12.28/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2 647.68,P<0.05);2004—2020年每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1月、5月、6月和12月为高发月份,其中4—7月为发病高峰,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前后,发病高峰病例数占比分别为53.39%和51.07%;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后,全市4个县(市、区)(占80.00%)年均报告发病率较实施前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前后,发病前三位的职业均为学生、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占比分别为94.58%和93.25%;扩大国家免疫实施前后,15岁以下病例数占比分别为92.98%和91.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26,P<0.05)。 结论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后,内江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2014年后持续下降的趋势不明显,且14岁以下儿童发病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建议对适龄儿童开展2剂次含麻腮风疫苗接种,进一步降低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
  • 吕鸿鑫, 古子豪, 罗经伟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1): 14-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1.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深圳市龙华区校园水痘疫情的经济负担和应急接种的免疫效益成本,为水痘疫情处置的经济学评价提供参考。 方法 从个人和社会的角度调查计算水痘疫情总经济负担,通过传染病动力学模型估算疫情发病情况,评估应急接种效果及效益成本比(benefit-cost ratio,BCR)。 结果 2019—2020年龙华区校园共报告188名水痘病例,每起疫情约12名儿童发病。患儿90.96%通过门诊途径治疗,病程15 d内的占89.89%,其中77.13%为突破病例。病例人均家庭经济负担为1 744.41元。两年间每起疫情的人均社会经济负担为368.03元,人均总经济负担为2 112.44元。幼儿园及学校的应急接种比例分别达到50%和80%时能够减少90%的发病数。在首发病例出现后0.5个潜伏期进行应急接种能够把幼儿园和学校的发病人数降至未实施的7.11%和9.21%。考虑社会经济负担后每起疫情的应急接种BCR大于14。幼儿园与学校不同接种时间B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76,P<0.05), 且幼儿园的BCR均显著高于学校。 结论 应急接种能够减轻水痘带来的沉重经济负担,当免疫策略有效时可以获得较高的效益-成本比。应急接种应用在幼儿园时期,水痘疫情控制效果更为显著。
  • 周美艳, 黄颖, 颜宇龙, 周洁, 黄波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1): 18-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1.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指数平滑法和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auto 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在衡阳市学生肺结核疫情预测中的可行性,比较两种模型的预测效果并确定最佳模型,为学校结核病疫情的早期发现和科学控制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衡阳市2010—2020年学生肺结核资料,比较两种模型的拟合情况和预测效果优劣。 结果 拟合最佳的指数平滑法模型为Holt-Winter加法模型,拟合的R2、平稳R2、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平均绝对误差百分比(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 MAPE)、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 MAE)、正态化BIC分别是0.666、0.469、5.716、31.276、3.873、3.606,Ljung-Box Q=20.741,P=0.145,验证2020年1—12月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39.98%;拟合最佳的ARIMA模型为ARIMA(0,1,1)×(0,1,1)12模型,拟合的平稳R2R2、RMSE、MAPE、MAE、正态化BIC分别是0.500、0.603、6.532、34.623、4.443、3.885,验证2020年1—12月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20.76%。 结论 与ARIMA模型比较而言,指数平滑模型拟合衡阳市学生肺结核发病数效果更好,预测精度更高。
  • 论著
  • 张斯钰, 董瑞, 赵善露, 李世康, 戴志辉, 周帅锋, 刘子言, 张帆, 严俊霞, 罗垲炜, 胡世雄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1): 22-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1.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9—2020年湖南省手足口病的监测数据,掌握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变化情况,为手足口病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方法 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19—2020年湖南省手足口病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应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标本中的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和其他肠道病毒。 结果 2019年湖南省共上报手足口病病例97 110例,发病率为140.76/10万;2020年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14 400例,发病率为165.35/10万;2020年发病数较2019年上升15.1%,发病率较2019年上升14.9%;两年手足口病发病呈现单峰流行,2019年顶峰发生在6月,2020年则在10月达到顶峰;发病率较高的地区主要为湘中和湘西地区(如长沙市、湘西自治州与湘潭市);主要发病人群为5岁以下的散居儿童,男女比为1.27∶1;2019年湖南省共报告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168起,2020年共报告276起,2020年较2019年增加64.3%,两年合计报告444起,其中发生在幼托机构的有200起,占44.9%,发生在社区的有244起,占55.1%;两年共采集标本12 398份,阳性标本7 222份,总阳性率为58.2%;阳性样本中EV71型39份(0.5%)、CVA16型874份(12.1%)、其他肠道病毒型6 306份(87.3%),在其他肠道病毒中,检测到CA6型159份(2.5%)、CA10型14份(0.2%)、CA4型10份(0.2%)和未分型6 123份(97.1%),其他肠道病毒中未分型病毒成为湖南省2019—2020年的优势型别;不同年份(χ2=486.38,P<0.001)、地区(χ2=229.89,P<0.001)和年龄(χ2=128.44,P<0.001)手足口病病原谱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9年与2020年不同病例类型手足口病病原谱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56,P>0.05; χ2=2.36,P>0.05)。 结论 2019—2020年湖南省手足口病的流行具有明显季节性和区域性,5岁以下儿童是手足口病防控的重点人群,病原谱中其他肠道病毒构成比最高,需重点加强散居儿童的健康教育及病原学监测工作,及时掌握手足口病病原谱变化情况。
  • 霍达, 周涛, 王超, 毛浙飞, 周洁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1): 27-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1.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苗上市前的疫苗犹豫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在疫苗上市早期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并通过网络发放,比较疫苗犹豫者和接受者在社会人口学信息、对新冠肺炎的认知情况、对疫苗的一般性认知情况,以及信心、自满和便利性等维度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新冠肺炎疫苗犹豫的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在收到的406份有效答卷中,疫苗完全接受者171人(42.1%)、犹豫者211人(52.0%)、完全拒绝者24人(5.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降低疫苗犹豫的因素包括调查对象的健康状况(慢性病 vs. 健康,OR=4.415,95%CI:1.176~16.574)、接种时间便利(OR=2.262,95%CI:1.625~3.147)、对疫苗安全性的信任(OR=2.188,95%CI:1.493~3.206)、医务工作者自身接种行为(OR=1.775,95%CI:1.174~2.682)、医务工作者对于疫苗的中立态度(OR=1.635,95%CI:1.139~2.349)、广告宣传(OR=1.613,95%CI:1.102~2.361)、接种后出行便利(OR=1.400,95%CI:1.034~1.897),增强疫苗犹豫的因素为自觉低感染风险(OR=0.630,95%CI:0.477~0.832)。 结论 加强对健康人群的疫苗宣传力度、增加接种点的服务时间、强调疫苗的安全性、提高医务工作者的接种率、通过多种媒体进行宣传、适当推出接种后的出行便利政策、以及强调目前存在的感染风险等,是降低新冠肺炎疫苗犹豫可能的干预措施。
  • 曾珏, 许斌, 李程, 张坚, 张婷, 林楚慧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1): 32-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1.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研究掌握越秀区社区老年人的膳食营养状况和主要影响因素,探讨老年人营养不良干预适宜措施,为制订老年人营养改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取广州市越秀区作为调查点,于 2018—2020年,随机抽取4个社区,招募 474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参与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采用卫生行业标准《老年人营养不良风险评估 (WS/T 552—2017)》量表对老年人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进行评估。采用 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采用χ2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人营养不良风险的影响因素。 结果 越秀区社区老年人存在营养不良率、营养不良风险率分别为0.21%、36.08%。不良牙齿状况(OR=3.351)、每日餐次小于3次(OR=6.120)、近3月有饮食变化(OR=9.381)、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足(OR=4.929)、每日摄入奶类、豆制品、鱼/肉/禽/蛋类种类(OR=2.160)及蔬菜水果(OR=3.981)不足、独居(OR=4.428)、低文化程度(OR=2.756)、自我感觉经济状况不好(OR=3.723)、慢性病大于3种(OR=5.709)、有认知障碍或抑郁(OR=6.449)、长期服药大于3种(OR=5.734)及腰围超标(OR=2.947)是老年人发生营养不良/营养不良风险的主要危险因素。 结论 越秀区社区老年人存在营养不良/营养不良的风险,政府及医务人员应加强对老年人的营养状况筛查,加强营养与健康知识宣传,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改善其营养状态,预防营养相关疾病的发生。
  • 葛宪民, 蓝光华, 朱金辉, 蒋武, 梁旭, 邓鑫晖, 林兆森, 覃熙茂, 韦宁, 农爱丹, 郭伟贵, 陈欢欢, 李彬, 温平镜, 李江恒, 林倩, 覃允, 孟琴, 罗柳红, 邓月琴, 李珊珊, 刘帅凤, 吴秀玲, 黄精华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1): 37-4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1.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回顾性研究广西8市2010—2018年HIV抗体阳性母亲使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prevention of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of HIV,PMTCT)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后对18月龄幼儿身体发育不良的影响,为国家改进PMTCT的用药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广西8市作为研究现场,按照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病例组为广西8市2010年1月—2018年12月“全国母婴阻断系统数据库”中使用PMTCT药物的HIV抗体阳性母亲及所分娩婴儿,收集分析其使用PMTCT药物的历史卡片和母婴阻断资料及18月龄幼儿体检资料。对照组为相同8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健康母亲及所分娩婴儿,收集分析其18月龄幼儿体检资料。幼儿身体发育不良定义为身高、体重和头围3项指标中至少1项指标低于正常值范围。 结果 病例组的HIV抗体阳性母亲及所分娩婴儿使用PMTCT药物率分别为91.38%(2 811/3 076)和96.41(2 954/3 064),病例组18月龄幼儿的HIV抗体阳性率为1.21%(37/3 064)、死亡率为2.28%(70/3 064)、HIV母婴传播率为2.21%。病例组满18月龄健康体检时发现幼儿身体发育不良率为14.57%(301/2 066);对照组满18月龄幼儿身体发育不良率为10.39%(563/5 419),病例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结论 广西8市近9年HIV抗体阳性母亲及所分娩婴儿使用PMTCT药物率高,可能导致满18月龄幼儿身体发育不良率较高,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影响因素。
  • 刘青宇, 王宏张, 姜思宇, 匡敏, 邓兰平, 谭凌卉, 朱惠斌, 宁兴旺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1): 42-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KP)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特征,并对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 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的耐药性变迁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临床分离KP的标本来源、科室来源,整体药敏试验结果,对不同年度、主要科室来源CRKP分离率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017—2020年共分离非重复KP 2 426株,其中1 825株(75.23%)来自下呼吸道,246株(10.14%)来自尿液,164株(6.76%)来自全血。呼吸内科、老年病科和中心ICU分离占比居前三位,共分离924株(38.09%)。所有分离株对头孢曲松、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34.36%、20.02%、7.79%和2.31%。共分离CRKP 500株,2017—2020年分离出CRKP比率分别为23.34%、25.30%、18.52%和13.94%,中心ICU和烧伤创伤整形外科分离出CRKP比率高达61.82%和59.26%。2017—2020年各年度CRKP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49.64%、30.36%、31.75%、23.19%,对替加环素耐药率分别为7.30%、7.74%、6.35%和8.70%,CRKP对其余常用抗菌药物均表现为高度耐药。 结论 该院临床分离的KP主要来自老年和重症患者呼吸道、泌尿系统和血流感染,耐药情况比较严峻。近两年CRKP分离率呈现下降趋势,有待进一步观察。临床应重视CRKP联合治疗方案的应用,院感科应加强对多重耐药KP和抗菌药物的管控,预防院内感染并对CRKP的院内获得性传播引起高度重视。
  • 岳文芳, 董瑞, 蔡富文, 段红英, 张斯钰, 刘富强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1): 46-5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湖南省2017—2020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探讨其空间聚集性,为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对湖南省2017—2020年通过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 2017—2020年湖南省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725起,其中一般事件382起(占52.69%)、未分级事件342起(占47.17%)、较大事件1起。事件主要类型中传染病居首位,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97.79%(709/725),其中,前五位依次为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流行性感冒、其他感染性腹泻和鼻病毒感染。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起数连续4年在4—6月及10—12月呈双高峰特征;以小学和初中为主,分别占事件总数的62.34%(452起)和16.41%(119起)。不同地区的事件罹患率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24.84,P<0.001),农村学校的罹患率显著高于县镇、城市的同类型学校。疫情报告时间越晚,事件持续时间越久(rs=0.409,P<0.01)。湖南省各县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地区分布上存在空间聚集性(Moran's I=0.124,Z=2.55,P<0.05)。 结论 湖南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需重点加强农村地区小学和初中的防控措施,提高学校整体公共卫生意识。
  • 尹晓晨, 颜娜, 龙晓蕾, 胡余明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1): 51-5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某中草药提取物对高尿酸血症的辅助改善效果。 方法 对高尿酸血症人群进行某中草药提取物干预,对干预前后试食组和对照组人群进行血清尿酸值、相关安全性指标及中医临床症状比较。 结果 试食前后二组受试者的体重、血压、心率、血尿便常规及生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均在正常范围内,该中草药提取物对人体健康无损害作用。试食组试食后血清尿酸值(383.00±83.61) mol/L与试食前自身(472.01±62.85) mol/L比较及与对照组试食后(461.72±88.02) mol/L比较,均有显著降低(P<0.01),试食后试食组血清尿酸下降有效率(18.86%)显著高于对照组(2.56%)(P<0.05),试食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3.96±1.59)显著低于自身试验前(5.12±2.65)及对照组试验后(5.02±2.43)(P<0.05)。 结论 本研究中草药提取物在辅助人群降尿酸功效上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对人群健康无明显危害。
  • 谢毓滨, 旷开其, 邹彬彬, 阳智芬, 周刘祥, 彭俏, 王清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1): 55-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鉴定cisAB血型,了解其血清学及基因型特点,探讨cisAB血型患者输血策略。 方法 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检测5例标本的ABO血型;运用特异性序列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进行ABO和cisAB血型基因分型;采用序列测定分型技术对3例ABO亚型样本进行1-7号外显子基因序列分析。 结果 样本1血清学分型为A2Bx,基因分型为cisAB01/O02,样本2、样本3的血清学分型为A2B,基因分型为cisAB01/B101,样本4血型为AB型,样本5血型为A型。1-3号样本的ABO血型基因分型结果与血清学结果不一致。 结论 cisAB01与不同ABO血型等位基因单倍型组合时,其血清学结果不尽相同,采用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对于辅助准确鉴定cisAB血型,选择合适的血液用于临床输注,保障输血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郑夏雯, 聂臻, 丰峰, 刘斯峰, 郑钊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1): 59-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1.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衢州市造纸行业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伤现状, 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中提取衢州市2016—2019年造纸行业噪声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个案卡,内容包括用人单位基本信息、工人基本信息及体检信息等。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s回归模型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2016—2019年衢州市造纸行业噪声作业工人共参与职业健康体检7 613人次,听力损失410人次(5.39%),疑似噪声聋1人(0.01%),职业禁忌症41人次(0.54%)。单因素分析发现,听力损失率随年龄上升呈现上升趋势。≥50岁年龄组听力损失率最高,为16.53%。工龄≥8年组听力损失率最高,为7.06%。男性工人听力损失率(6.34%)远高于女性(2.14%)。小型企业听力损失率最高,为7.27%,大型企业听力损失率最低,为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发现,性别、年龄和工龄是听力损伤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衢州市造纸行业应加强对小型造纸企业的职业卫生防护指导,男性、年龄大、工龄长的工人应作为重点人群加强健康监护和个体防护。
  • 江南, 张萍, 吴建军, 张海鹃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1): 62-6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1.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北京市通州区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iarrho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流行特征,为DEC相关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2016—2019年北京市通州区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的1 675例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DEC菌株分离与鉴定,对DEC感染病例流行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 DEC总检出率为12.96%,优势菌群为肠集聚性大肠埃希菌(enteroaggregative Escherichia coli,EAEC),占比51.61%(112/217)。随时间推移,DEC总检出率逐年上升,7—8月是DEC检出高峰月。DEC感染病例无性别差异;DEC感染率城区高于乡镇;≤3岁年龄段病例的DEC总感染率最高(14.20%),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感染高发年龄段是≥60岁组(4.94%),年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肉及肉制品是DEC病例可疑食品暴露主要食品类别,占比28.65%。 结论 2016—2019年通州区DEC优势菌型为EAEC,7—8月为检出高发月份,感染病例在年龄和居住地上存在差异,暴露食品以肉及肉制品为主,应继续加强监测。
  • 张尚孝, 夏伟, 高立冬, 占代红, 张秀梅, 宋立新, 李放军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1): 66-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1.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探索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 EV71)灭活疫苗与免疫规划疫苗中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 HepB)、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live-attenuated Japanese encephalitis vaccine, LJEV)联合接种的效果及可行性,为EV71灭活疫苗与免疫规划疫苗联合接种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多中心的研究方法,通过分层区组随机化方法给符合标准的对象分配研究编号入组,评价各组6/8月龄婴儿EV71灭活疫苗第1剂与重组HepB第3剂、LJEV第1剂联合接种的免疫原性及可操作性。 结果 EV71灭活疫苗与重组HepB第3剂联合免疫组(HepB:3+EV71组)和重组HepB单独接种组(HepB:3组)的HBsAb浓度的中位数免疫前分别为575.19 mIU/mlh和592.97 mIU/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后两组中位数分别为2 766.11 mIU/ml和2 153.63 mIU/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V71灭活疫苗与LJEV联合免疫组(LJEV+EV71组)和LJEV单独接种组(LJEV组)乙脑中和抗体滴度几何均值免疫前分别为1∶5.00 和1∶5.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后两组乙脑中和抗体滴度几何均值分别为1∶11.55和1∶9.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HepB:3+EV71组HBsAb阳转率为48.08%,HepB:3组 HBsAb阳转率为51.8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JEV+EV71组乙脑抗体阳转率为67.92%,LJEV组乙脑抗体阳转率为59.2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试验组(联合接种组)和EV71灭活疫苗单独接种组(EV71组)免疫后EV71中和抗体均阳转,免疫前EV71组的EV71中和抗体滴度几何均值为1∶4.21,HepB:3+EV71组为1∶4.6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JEV+EV71组为1∶4.16,与EV7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后EV71组的EV71中和抗体滴度几何均值为1∶612.93,HepB:3+EV71组为1∶1 169.45,LJEV+EV71组为1∶1 156.49,均高于EV7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EV71灭活疫苗单独接种及EV71灭活疫苗分别与重组HepB、LJEV联合接种,其免疫后EV71中和抗体阳转率均为100%;EV71灭活疫苗与重组HepB、LJEV联合接种不会降低EV71中和抗体产生水平,也不会影响HBsAb、乙脑抗体的产生。EV71灭活疫苗与重组HepB、LJEV联合接种能有效提高接种效率与接种的及时性。
  • 伍业健, 侯水平, 张欣强, 陈惠玲, 吴新伟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1): 71-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1.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近年来广州市市售食品中部分沙门菌的耐药情况和分子分型特征,为广州市沙门菌疾病的防控提供实验室数据。 方法 对分离到的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药物敏感性试验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并用BioNumerics软件分析菌株间的同源性。 结果 2016—2018年期间从食品中共检出沙门菌16株,有6株是德尔卑血清型为优势型别;通过耐药性试验发现所分离到的菌株对青霉素类药物耐药率较高,其中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56.3%),其次为头孢替坦(25.0%);经PFGE实验分析可以把菌株分成10个基因型,菌株的总体相似度为41.5%~100.0%,2个基因型分别与同时期获得的800多株病人分离株中的2株的基因型相似度较高,同源性最高的食源性菌株和人源性菌株之间相似度为93.3%。 结论 在食品中检出的沙门菌血清型以德尔卑型为优势型别,耐药性和基因型都呈现多态性,发现有食源性菌株与人源性菌株基因相似度较高,提示某些类型的沙门菌有更易使人致病的风险。
  • 李会, 凌云, 余容, 闫菊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1): 75-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1.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重庆市巴南区2016—2020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建立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手足口病的发病月份、年龄和地区等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 重庆市巴南区2018年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最高,2020年最低。不同月份、年龄组报告发病数、镇/街道年平均发病率无序聚类分析均聚为3类;有序聚类分析对不同月份报告发病数聚为6类,对不同年龄组报告发病数聚为5类。5—7月、10—11月是发病高峰,0~4岁组儿童是好发人群,李家沱街道、龙洲湾街道为高发地区。 结论 重庆市巴南区需持续加强针对新冠肺炎的各项防控措施,在重点时段、对重点人群和地区采取预防手足口病的针对性措施并警惕手足口病流行高峰年。
  • 调查研究
  • 黎星, 肖兰, 朱丽娜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1): 78-8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1.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乌鲁木齐地区城市高危人群乳腺疾病检出情况及分布特征,为乌鲁木齐地区乳腺癌的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取2016—2019年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行常规体检的女性作为目标人群,采用防癌风险问卷筛选乳腺高危人群,40~44岁乳腺癌高危女性采用彩色超声检查,45岁及以上的乳腺癌高危女性采用超声检查结合钼靶检查进行联合诊断。采用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BI-RADS)分级标准报告筛查结果。本研究中以BI-RADS 1~2级为乳腺癌阴性患者,BI-RADS 3级为乳腺癌可疑阳性患者,BI-RADS 4~5级为乳腺癌阳性患者,经活检证实为癌症病变为乳腺癌患者。 结果 2016—2019年间,共6 618名被评为乳腺癌高危人群,检出可疑乳腺癌阳性1 326例(20.04%),阳性122例(1.84%),乳腺癌22例(0.33%)。2019年乳腺癌可疑阳性、阳性和乳腺癌检出率最高,分别为20.41%、2.90%、0.42%,趋势性检验结果显示,2016—2019年乳腺癌阳性检出率逐渐增加(Z=27.599,P<0.001)。不同民族乳腺癌可疑阳性、阳性以及乳腺癌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乳腺癌可疑阳性和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5~<50岁组乳腺癌可疑阳性检出率最高(24.23%),50~<55岁组乳腺癌阳性和乳腺癌检出率最高,分别为2.31%和0.44%;不同初潮年龄、生育次数、是否哺乳、是否具有良性乳腺疾病史和是否具有乳腺癌家族史组间乳腺癌可疑阳性和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5岁及以上的高风险人群进行乳腺超声联合钼靶检查结果显示,钼靶单一检查以及联合检查可疑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超声单一检查,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高危人群进行乳腺癌筛查可有效提高乳腺癌阳性检出率。对于45~60岁年龄段,具有良性乳腺疾病史以及乳腺癌家族史的人群应作为重点筛查对象,并采用超声和钼靶联合方式提高准确率,降低漏诊率。
  • 苏良, 杨柳青, 宋迎春, 刘晓蕾, 贾华云, 陈帅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1): 82-8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1.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长沙市食源性疾病沙门菌血清型分布和耐药情况,为本地区食源性沙门菌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方案》要求,将2015—2019年收集到的2 299份食源性疾病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分离鉴定和血清分型,药敏试验分析耐药情况。 结果 沙门菌检出率为9.57%(220/2 299),5年间检出率无差异。发病集中于夏秋季。血清型共有21种,鼠伤寒沙门菌最多,占62.27%(137/220),其次为肠炎沙门菌占19.09%(42/220)。220株沙门菌整体耐药率为91.82%;耐药前四位抗生素是氨苄青霉素82.27%,四环素71.36%,氨苄西林/舒巴坦65.45%和头孢唑啉57.27%;敏感的抗生素前三位是亚胺培南、阿奇霉素和头孢西丁,耐药率分别为0.00%、4.09%和4.55%;多重耐药率为72.27%(159/220)。 结论 长沙地区食源性沙门菌感染夏秋季节多发,主要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存在严重多重耐药,应加强耐药监测,临床治疗应选择较敏感的抗生素。
  • 赵士光, 徐皓轩, 蓝岳云, 张茜, 万圣, 来时明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1): 85-8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1.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生原因和可疑危险因素,为预防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制定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描述疾病分布,开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查找可疑餐次、可疑食物,采集可疑食品及病例标本进行沙门菌检测。 结果 本次事件共搜索到病例72例,罹患率36.4%。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90.3%)、腹泻(84.7%)、腹痛(58.3%)为主,发病潜伏期中位值14 h(2~44 h)。 QZ饭店食宿的学生罹患率高于其他地方食宿的学生(χ2=27.473, P< 0.05),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食用三明治为危险因素(RR=10.22,95%CI:3.4464~30.3196)。从46份粪便标本、6份三明治、3份环境涂抹标本中检出沙门菌,血清分型均为肠炎沙门菌,不同来源的11株沙门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同源性为100%。 结论 该事件是一起校外培训机构学生食用沙门菌污染的三明治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建议加强食品溯源体系建设,做好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防止类似事件发生。
  • 梁梦然, 江艳, 贺健梅, 郑军, 邹潇白, 陈曦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1): 88-9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1.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大学生群体对HIV-1尿液自检模式接受度及影响因素,为在大学提供自检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参考相关文献自行编制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性行为、自检模式接受度等内容,通过问卷星平台发放和回收问卷。结果 最终回收有效问卷 801份。调查对象中,14.0%(112人)发生过性行为,其中,异性性行为(82.1%)为主,13.4%男男性行为,4.5%双性性行为。男生性行为发生率(29.7%)显著高于女生(9.0%)(χ2=51.787,P<0.01);不同年级、学校类别的学生性行为发生率有差异。双性性行为群体安全套使用率低于其他两类群体。801名学生中,5.5%做过艾滋病检测;72.5%表示愿意进行HIV检测。对自助式尿液检测试剂,愿意购买试剂自检、能完成捆绑的匿名问卷、愿意将检测结果上传医疗机构、结果有问题会主动去疾控部门的占比分别是62.8%、74.9%、72.2%、94.5%;医学专业学生购买试剂自检意愿为70.9%,非医学专业为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45,P=0.005)。 结论 大学生对艾滋病检测、HIV尿液自检模式的接受度较高,但艾滋病检测率较低。对男生、高年级、非医学专业学生应该加强艾滋病相关知识教育和检测必要性的引导。积极推广尿液自检试剂,完善检测后的咨询和干预工作,实现在大学生中扩大检测的目标。
  • 扎西次仁, 单增, 陈湘华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1): 91-9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1.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西藏自治区居民藏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提升居民藏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2 160名15~69岁常住居民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回收问卷2 160份,有效问卷1 974份,有效回收率为91.39%。2019年西藏自治区居民藏医药健康文化素养具备率为1.32%。藏医药基本理念具备率为13.32%,藏医药健康生活方式具备率为7.09%,藏医药公众适宜方法具备率为2.18%,藏医药文化常识具备率为4.15%,藏医药信息理解能力具备率为21.5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职业和家庭常住人口数是影响藏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的主要因素。与不识字或少识字比较,大专/本科及以上的藏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较高(OR=12.935,95%CI:2.339~71.542);与农民群体比较,非农民群体的藏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较高(OR=3.691,95%CI:1.322~10.304);与家庭常住人口数≤2人的比较,5~6人(OR=8.500,95%CI:1.050~68.804)和≥7人的群体(OR=13.283,95%CI:1.649~106.989)藏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较高。 结论 西藏自治区居民藏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较低,应对低文化程度、农民及家庭常住人口数少等重点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藏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
  • 李晓燕, 程芳, 李晓玮, 陈伟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1): 95-9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1.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产后医疗体操对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妇女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肌力及盆底器官脱垂分期(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tation, POP-Q)的影响,并研究不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经产后医疗体操后妇女肌力和POP-Q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1年3月在江苏省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40例产后SUI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将受试者随机分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观察组患者予以生物反馈电刺激+凯格尔(Kegel)运动+医疗体操治疗,对照组予以生物反馈电刺激+Kegel运动训练。比较两组妇女QOL评分情况,并比较两组不同BMI数值对肌力和POP-Q的影响。 结果 两组治疗前,QOL各项评分及总体得分、Ⅰ类和Ⅱ类纤维的盆底肌电压值及POP-Q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QOL各项评分及总体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Ⅰ类、Ⅱ类纤维肌电压值高于对照组,POP-Q指标值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BMI 指数<30组Ⅰ类、Ⅱ类纤维肌电压值明显高于BMI指数 >30组,而POP-Q值明显低于BMI指数 >30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过以生物反馈电刺激+Kegel运动+医疗体操训练后,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患者Ⅰ类、Ⅱ类纤维盆底肌力,降低盆底脱垂风险,以BMI指数 <30 SUI产妇盆底恢复更为显著。
  • 荣静, 杨秀梅, 张燕娟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1): 98-10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1.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社会支持在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19年4月—2020年3月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病毒、抗纤维化等)对症治疗、常规护理干预。此外,对观察组联合应用“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社会支持干预。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心理弹性、自我管理能力。 结果 观察组随访脱落1例,对照组随访脱落3例,最终纳入研究86例。两组患者心理弹性评分均高于同组干预前(P<0.05),观察组坚韧、自强、乐观、心理弹性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日常生活管理、饮食管理、病情监测管理、自我管理能力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社会支持有助于改善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心理弹性水平,促进自我管理能力的养成。
  • 李骥, 李长华, 李建康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1): 102-10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1.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淮安地区20岁以下女性HPV疫苗接种及相关认知度情况。 方法 于2020年12月1—6日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淮安地区12~20岁以下女性展开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一般情况、HPV疫苗接种行为和意愿以及对宫颈癌及HPV疫苗认知度情况。根据调查对象对宫颈癌及HPV疫苗认知情况分为认知良好组和认知不良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宫颈癌及HPV疫苗认知度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364份。364名调查对象中,未接种或未预约HPV疫苗接种者312名,占85.71%;已预约HPV疫苗接种者19名,占 5.22%;已接种疫苗者33名,占9.07%。312名未接种或未预约HPV疫苗接种者中,无接种意愿者76名,占24.36%;规划未来3年内接种者154名,占49.36%;规划3年后接种者82名,占26.28%。调查对象对宫颈癌及HPV疫苗认知调查问卷总分≥12分者120名,占32.97%,纳入认知良好组;得分<12分者244名,占67.03%,纳入认知不良组。认知良好组年龄显著高于认知不良组(P<0.05),认知良好组文化程度为高中以上、居住地区在城镇、父母职业为医学相关的占比显著高于认知不良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显示,年龄(OR=1.521,95%CI:1.108~2.088)、文化程度(OR=1.682,95%CI:1.241~2.280)、居住地区(OR=1.584,95%CI:1.141~2.199)、父母职业(OR=1.617,95%CI:1.162~2.250)是宫颈癌及HPV疫苗认知度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 结论 淮安地区20岁以下女性HPV疫苗接种率和认知度较低。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区、父母职业是影响HPV疫苗认知度的独立因素,因此可以针对性加强HPV疫苗接种知识宣传教育,推进宫颈癌防控工作。
  • 朱考考, 林芳永, 罗文, 陈慧敏, 冯玉婷, 许玉军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1): 105-10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1.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海南省性病疫情重复报告情况,探索切实可行高效的性病查重方案。 方法 登录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按报告地区下载海南省2015—2019年报告的性病病例。分病种建立数据库,筛选身份证、姓名和电话号码任一项相同的病例人工核对。 结果 2019年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海南省共报告性病病例20 763例,重报995例,5种报告性病均有重报现象存在。梅毒重报867例(12.28%),生殖道沙眼衣原体重报66例(0.70%),淋病重报7例(0.32%),尖锐湿疣重报38例(2.55%),生殖器疱疹重报17例(2.87%)。梅毒跨市县重报也占有较高比例,当年重报中跨市县重报占60.32%,随数据库年份扩充,占比逐渐降低。 结论 人工性病重报核查作为系统查重的补充有一定存在意义,5种重点监测性病呈现出不同的重报特征,可以构建分病种分层级的性病病例查重模式高效查重。
  • 邓登红, 施乙峰, 朱文尧, 林海钦, 何学忠, 刘福吉, 李剑森, 罗海庭, 林木汉, 林伟鸿, 许建涛, 彭炳坤, 黄桂淞, 沈小伟, 林培栋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1): 108-11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1.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广东省陆丰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首起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疫情调查处置过程,探索可能的感染来源及快速、有效的防控措施,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提供经验及科学依据。 方法 应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及密切接触者,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要求结合疫情防控形势采取相应防控措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对采集的呼吸道标本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结果 本起聚集性疫情为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的首起本地聚集性疫情,此次疫情在陆丰市共发现1例确诊病例和5例无症状感染者,仅限于家庭聚集性传播,主要以共同居住、进餐及无防护的近距离接触方式传播。经病例常住地广东省深圳市扩大调查及溯源调查,感染来源为香港输入个案的可能性大。通过及时采取一系列严格的防控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没有引起社区传播。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时期存在输入病例或病毒引起本地感染及扩散的风险,发现疫情应及时采取严格有力的防控措施,把疫情控制在早期阶段,防止本地疫情蔓延甚至暴发,巩固我国疫情防控成果。
  • 刘洋, 李雯雯, 张圆圆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1): 112-1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1.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重庆市合川区参与优生体检项目的夫妻麻疹和风疹免疫水平及主要特征。 方法 随机调查参与优生体检的夫妻368对,采集共计736份血清,通过ELISA方法定量检测麻疹、风疹IgG抗体水平。 结果 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92.66%,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为714.79 IU/ml;风疹IgG抗体阳性率为87.23%,GMC为51.65 IU/ml。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在不同性别、职业、户口户籍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不同年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风疹IgG抗体阳性率在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户口户籍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重庆市合川区优生体检夫妻麻疹、风疹抗体水平较高,但仍存在一定数量的免疫空白人群,需进一步开展人群抗体水平监测,制定重点人群免疫措施,建立人群免疫屏障。
  • 张慧丽, 李萍, 卢慧娟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1): 115-1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1.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探索家庭功能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与抑郁情况的中介效应。 方法 于2019年8—12月期间对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的523名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问卷、Zung抑郁自评量表及家庭功能评定量表等调查内容。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介效应采用OLS回归分析进行检验。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家庭功能和抑郁情况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结果 自我管理得分与抑郁得分呈负相关(r=-0.140,P<0.001),与家庭功能得分呈负相关(r=-0.198,P<0.001);抑郁得分与家庭功能得分呈正相关(r=0.274,P<0.001)。家庭功能在自我管理与抑郁间起中介作用(β’=0.030),且中介效应与总效应之比为22.73%。此外,与家人居住在一起也是影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因素之一。 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仍需得到公共卫生及临床医学重视,而针对家庭功能进行促进或许能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促进提供新思路。
  • 曾柳苑, 程正倩, 刘东华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1): 119-1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1.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广州市2020年18岁及以上成人糖尿病流行现况及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广州市18岁及以上常住成年人口(在调查地点居住超过6个月)7 435人作为调查对象。对调查对象进行人口学特征、慢性病史、家族史、生活方式问卷调查,并进行体格检查和生化检查。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调查对象平均空腹血浆葡萄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水平为(5.53±1.36)mmol/L,女性FPG水平略高于男性。FPG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广州市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3.27%,女性(14.02%)高于男性(1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2,P<0.05)。糖尿病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χ2趋势=63.928,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表明,年龄(OR=1.14, 95%CI:1.07~1.21)、吸烟(OR=1.17, 95%CI:1.11~1.24)、高BMI(OR=1.24, 95%CI:1.11~1.39)、糖尿病家族史(OR=1.19, 95%CI:1.10~1.28)、高脂血症(OR=1.16, 95%CI:1.06~1.27)为广州市居民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结论 广州市糖尿病流行状况严峻,应重视年龄、吸烟、高BMI、糖尿病家族史、高脂血症等因素,积极控制糖尿病发生和发展。
  • 娄建, 王福冬, 张廷剑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1): 122-1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1.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2017—2019年盘锦市儿童碘营养及甲状腺异常情况,为儿童科学补碘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在盘锦市4个县区的小学中随机抽取2 400名儿童,采用直接滴定法检测盐碘,运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检测尿碘和B超检查甲状腺情况。运用SPSS 19. 0软件分析儿童家庭食用盐碘含量、尿碘水平及甲状腺异常情况。 结果 2 400名儿童家庭中食用盐盐碘中位数为22.78 mg/kg。合格碘盐覆盖率为82.42%,合格碘盐覆盖率逐年降低(Z=36.489, P<0.001);城市地区合格碘盐覆盖率(88.74%)明显高于农村地区(7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566, P<0.001);2 400名儿童的一次性随机尿,尿碘中位数为142.91 μg/L,2017—2019年,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69.91、138.24和109.48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31.015, P<0.001);男性尿碘水平(179.98 μg/L)明显高于女性(141.29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5.489, P<0.001);城市儿童尿碘水平(173.90 μg/L)高于农村儿童尿碘水平(156.34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10, P=0.021);2 400名儿童中共检测出56名甲状腺肿大患者,占2.33%。 结论 盘锦市4个地区8~10岁儿童尿碘水平和甲状腺肿大率达到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的标准。但是2017年盐业改革后,碘盐覆盖率和碘盐合格率未达到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的标准,并且随着年份的增加,合格碘盐覆盖率逐年降低;盘锦市应坚持食盐补碘,实现可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的目的。
  • 综述
  • 张淑君, 方明礼, 胡向科, 黄铭华, 王志勇, 杨彦华, 颜洁, 赖智维, 高立冬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1): 125-1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1.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阶段,我国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状态面临的挑战包括:脊灰野病毒(wild poliovirus,WPV)输入风险的存在、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vaccine associated paralytic poliomyelitis,VAPP)病例和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病例的发生。有必要分析全球消灭脊灰形势的变化,并结合中国维持无脊灰工作进展和需要,就下阶段我国脊灰疫苗免疫策略提出参考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