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ISSN 1006-3110
CN 43-1223/R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28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21-09-15
  

  • 全选
    |
    论著
  • 李韵谱, 刘喆, 唐志刚, 徐春雨, 李娜, 常君瑞, 王秦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9): 1025-10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9.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北京市某城区采暖季大气PM2.5中苯并[a]芘的污染水平和人群致癌风险。 方法 于2016年12月—2017年2月采集北京市某城区每日PM2.5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法测定PM2.5上苯并[a]芘浓度,评估不同污染天气过程的污染水平下,男性、女性、总人群因吸入苯并[a]芘导致的人群终生超额致癌风险和预期寿命损失。结果 苯并[a]芘日均质量浓度中位数为5.20(2.13,11.05)ng/m3。重污染天气过程的苯并[a]芘日均质量浓度中位数为12.90(5.76,21.98)ng/m3,是非重污染天气过程3.90(1.13,8.92) ng/m3的3.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北京市某城区男性在重污染天气过程、非重污染天气过程以及研究期间的苯并[a]芘暴露浓度下,IUR取值为1.1×10-6(ng/m3)-1时,超额致癌风险分别为9.42×10-6、2.85×10-6和3.80×10-6,预期寿命损失分别为55.1、16.7和22.2 min;IUR取值为8.7×10-5(ng/m3)-1时,超额致癌风险分别为7.46×10-4、2.25×10-4和3.01×10-4,预期寿命损失分别为4 359、1 318和1 757 min。北京市某城区女性在不同污染天气过程的苯并[a]芘浓度暴露下,IUR取值为1.1×10-6 (ng/m3)-1及8.7×10-5(ng/m3)-1时,超额致癌风险均超出10-6的可接受水平,预期寿命损失分别为62.0、18.7、25.0 min和4 903、1 482和1 976 min。 结论 基于2016年冬季苯并[a]芘浓度数值的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说明,不同天气过程的苯并[a]芘暴露水平对北京市某城区人群具有潜在致癌风险。重污染天气过程苯并[a]芘暴露导致的超额致癌风险和预期寿命损失是非重污染天气过程的3.3倍。女性的超额致癌风险略低于男性,但预期寿命损失略高于男性。
  • 牟笛, 苏潇哥, 李培龙, 赵宏婷, 李志丽, 张慕丽, 郑建东, 程颖, 崔颖, 孙成玺, 李中杰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9): 1030-10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9.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开展线上问卷调查,了解公众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要防控知识的知晓情况,以更好地开展后续宣传教育工作。 方法 使用问卷星生成问卷,并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分类资料样本间率的比较,采用logistic多因素进行二元回归分析。 结果 本次网络调查共收集有效应答问卷7 011份,大众对新冠肺炎两个主要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的认知率分别为99.7%和97.5%。不同年龄、职业在新冠肺炎基本特征、疾病严重程度的认知存在显著性差异。农民、务工人员和学生对传播途径和疾病主要特征的正确认知率均较低,18~29岁人群对“儿童症状较轻”的认知率最低(62.7%)。73.3%的调查对象认为新冠肺炎“较重”或“很重”,年轻、文化水平较高人群及医务人员中,认为新冠肺炎严重的比例低于年老或受教育程度低者。 结论 大众普遍正确掌握新冠肺炎主要传播途径;不同年龄、职业的社会大众对新冠肺炎防控知识的认知存在显著性差异,这种差异会影响对新冠肺炎严重程度的判断。本次针对新冠肺炎的主动宣教效果显著,但除重视传统传播渠道外,应结合新媒体、标语等多种途径,对不同社交活跃程度的人群开展针对性宣传,以提高宣传效果,落实精准防控。
  • 王红红, 庞雪囡, 于思敏, 李现红, 张开利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9): 1035-10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9.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长沙市大学生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的社会网络特征与多性伴之间的相关性,为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运用横断面研究设计,于2017年9月—2018年3月,在长沙市通过连续样本抽样及滚雪球抽样法招募大学生MSM,并进行匿名问卷调查。 结果 有效调查214人,共提名800名社交网络成员和430名性网络成员。多性伴MSM占47.6%。社交网络大小、社交网络密度的中位数和四分位数分别为6(3.75, 6)、0.1(0, 0.5)。性网络大小的中位数和四分位数为2(2,3),性网络密度为0。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做过HIV检测(OR=2.688, 95%CI:1.336~5.407)、有偶然性伴 (OR=2.409, 95%CI=1.619~3.583)、社交网络大于5人(OR=2.163, 95%CI=1.093~4.280)、性网络与社交网络重合程度高者(OR=0.624, 95%CI=0.412~0.945),有2个或以上性伴的可能性大。 结论 大学生MSM多性伴行为普遍,且与部分社会网络特征相关,建议通过同伴进行社会网络干预,预防大学生MSM群体中HIV传播。
  • 刘艳红, 邓勇峥, 黄韵, 黄莉, 晏瑞琳, 张磊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9): 1040-10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9.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深圳市宝安区居民烟草流行情况及吸烟与戒烟意愿的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制定控烟策略、开展控烟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2020年4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宝安区居民中进行吸烟、烟草危害知晓情况等的电子问卷调查,调查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宝安区居民总吸烟率为24.52%,现在吸烟率为18.99%。有戒烟意愿居民占60.62%,戒烟成功率为25.79%。非吸烟居民中被动吸烟率为64.98%。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为女性(OR=12.705,95%CI:9.600~16.814)、年龄≥45岁(OR=1.489,95%CI:1.242~1.785)、文化程度较高(OR=1.169,95%CI:1.046~1.307)、BMI较低(OR=0.681,95%CI:0.535~0.866)、未患慢性病(OR=4.359,95%CI:3.129~6.073)、过去一个月没有看到或听到香烟品牌宣传(OR=1.797,95%CI:1.406~2.292)的居民吸烟的可能性更小。年龄<45岁(OR=2.705,95%CI:1.127~6.493)、有锻炼习惯(OR=1.948,95%CI:1.050~3.615)、看病时得到医生戒烟意见(OR=4.773,95%CI:2.643~8.620)、支持烟草税收提高(OR=2.838,95%CI:1.435~5.611)的吸烟者戒烟的意愿更大。 结论 宝安区居民总吸烟率和现在吸烟率位于全国较低水平,被动吸烟率较高,应将男性、低龄、文化程度较低作为控烟教育重点人群,同时加大戒烟宣传力度,增加医生劝诫率。
  • 蔡亮, 张恒娇, 何方玲, 王娟, 胡世雄, 李亮, 岳文芳, 湛志飞, 高立冬, 马海玲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9): 1045-10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9.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463例疑似登革热病例开展血清学和病原学监测,了解NS1抗原、IgM/IgG抗体及病毒核酸在不同病程的产生规律。 方法 对疑似登革热病例血清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old immunochromatographic assay, GICA)和荧光免疫层析法(fluorescence immunochromatography assay,FICA)检测NS1抗原,比较两种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用GICA检测IgM和IgG抗体,分析不同病程抗体产生规律。用Real-time RT PCR检测病毒核酸,了解不同病程核酸检测阳性的时间分布。 结果 463例疑似登革热病例实验室确诊353例。353例病例在发病的0~3 d内以核酸的检出率最高,达97.08%(133/137);其次是NS1抗原,检出率为91.97%(126/137);在发病的8~14 d内NS1抗原和IgM抗体的检出率最高,检出率均为78.94%(45/57);病程≥15 d NS1抗原、IgM抗体、IgG抗体、核酸的检出率分别为58.06%(18/31)、61.29%(19/31)、54.84%(17/31)、87.10%(27/31);GICA与FICA检测NS1抗原的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总符合率分别为94.88%(278/293)、85.00%(51/60)、93.20%(329/353),kappa值为0.768,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结论 登革病毒NS1抗原和核酸在感染早期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一致性;IgM/IgG抗体随病程延长检出率增高,在发病的第二周后检出率最高;GICA与FICA检测NS1抗原均适合基层早期诊断与筛查。
  • 吴敏泉, 赵锦, 周银柱, 陈水连, 龙建勋, 张锡兴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9): 1049-10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9.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应用传染病动力学模型研究登革热暴发流行的传播规律,并对灭蚊、病例隔离等防控措施的效果进行定量评价。 方法 根据登革热疾病的自然史建立登革热暴发流行的SEIR模型。收集2014年广州市的登革热暴发疫情数据,将模型与之拟合,利用χ2检验评价模型模拟数据与实际疫情数据的拟合优度,获得模型关键参数。应用模型模拟一起由输入性病例引发的社区暴发疫情,并对无干预、灭蚊、隔离、灭蚊+隔离状态下的疫情发展趋势及不同防控效果进行定量评价,寻找最优防控方案。 结果 通过模型模拟,在10 000人的社区中输入1例感染登革II型病毒病例,未干预状态下,登革热疫情发展很快,发病人数呈直线上升趋势,疫情持续超过100 d,超过450人发病。采取隔离措施后,疫情控制效果不明显。采取灭蚊措施后,疫情很快得到控制。采取灭蚊+隔离综合措施的效果和采取单项灭蚊措施效果无差别,越早采取灭蚊措施效果越好。 结论 在登革热的暴发疫情处置中,灭蚊是最关键的防控措施,一旦疫情在人群中形成传播,隔离并不能达到阻断传染源的目的 ,只能作为疫情控制的辅助措施。
  • 云奋, 叶海湄, 黄涵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9): 1054-10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9.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海南省市售苦丁茶和鹧鸪茶及茶汤中铝、铜、锰、铬、镉、铅、镍、砷、汞9种元素的含量,并估计饮用茶汤对人体健康风险。 方法 于2017—2018年在海南省采集市售苦丁茶和鹧鸪茶,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检测茶叶及茶汤中9种元素的含量,采用美国环保署(the 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USEPA)提出的THQ 和HI评估茶叶和茶汤元素污染的人体健康风险。 结果 苦丁茶中镉含量均值为5.46 mg/kg,超标率为82.0%,鹧鸪茶9种元素含量均未超过国家标准限值。苦丁茶茶汤中存在Cd、Mn和Al含量超出国家生活用水限量标准,鹧鸪茶茶汤中存在Mn和Ni含量超过国家生活用水限量标准,并随着浸泡次数的增加其元素含量也随之降低。苦丁茶HI值为1.147,第一道茶汤至第三道茶汤HI值范围为0.341~0.117;鹧鸪茶HI值为0.346,第一道茶汤至第三道茶汤HI值范围为0.314~0.132。 结论 饮茶者应弃去第一浸茶汤,饮用海南省市售苦丁茶和鹧鸪茶茶汤无健康风险,但需要加强对苦丁茶中Cd、As和Mn,鹧鸪茶中Mn和As元素的监测。
  • 马晓薇, 李泳光, 冯晶, 陈建东, 龙佳丽, 肖新才, 袁俊, 谢朝军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9): 1059-10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9.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掌握广州市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律和特点,为提高其有效应对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06—2019年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 报告的广州市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 研究的14年间,广州市共报告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89起,原因查明率为94.38%,中毒人数2 692人,死亡11人。69.66%的事件发生在5—9月。75.28%的事件致病因素是细菌,副溶血弧菌是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的首要致病菌,63.64%的死亡病例归因植物性食物中毒,78.65%的事件中毒场所在集体食堂。事件持续时间的中位数为13.50 h(范围为:0~135.33 h)。首例病例发生时间到接报的中位数是0.60 d(范围为:0.04~5.69 d),r=0.601,P<0.01。 结论 加强食物中毒事件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尽早介入处置,加强针对性的宣传,落实重点场所防控督导巡查,将有助于减少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和危害影响。
  • 孟杨, 向伦辉, 虞慧婷, 郑康杰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9): 1063-10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9.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中小学教职工身心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2020年3月3—4日,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上海市宝山区2 338名教职工进行问卷调查,应用单因素分析以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症状发生、心理情绪的影响因素。 结果 2 338人中99名教职工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离沪史(OR=1.638,P=0.023)、接触过类似症状疑似病例(OR=31.876,P<0.01)是疫情期间出现症状的影响因素。中小学教职工对疫情关注度随年龄增加。性别、是否身处湖北是对疫情担忧度的影响因素,感染风险与是否接触类似病例有关。 结论 疫情期间,中小学教职工存在身心健康问题。建议进一步对教职工加强健康教育并开展心理健康干预。
  • 吴慧, 卢凌鹏, 曹瑞丽, 刘玉红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9): 1067-10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9.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膳食炎症指数(dietary inflammatory index,DII)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发生的关系,及DII与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糖、血脂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8月门诊确诊的82例GDM患者作为观察组,82例同期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DII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孕中期DII与GDM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方法分析DII与NLR、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相关性。 结果 GDM组DI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 DII评分中位数将DII分为抗炎倾向组(DII<-0.76 ) 和促炎倾向组(DII≥-0.76), GDM 发生率分别为13.41%、8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3,P=0.027)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DII水平与NLR、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72、0.879、0.203、0.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每日促炎营养素摄入量高于对照组,而每日抗炎营养素摄入量低于对照组。 结论 DII评分可作为GDM患者的一个监测指标,通过调整饮食结构降低DII,或可降低血清NLR、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从而降低GDM及其并发症的发病率。
  • 王欣, 虞典元, 胡小平, 黄晶, 程俊佳, 李伦, 邓科兰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9): 1071-107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9.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湖北省孝感市0~13岁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病毒病原学检测,分析呼吸道病毒感染病原学特点,为0~13岁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采集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在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就诊的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进行七项呼吸道病毒检测。 结果 共采集12 486例标本,其中3 309例标本为阳性,总阳性率为26.5%。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 阳性率最高,为1 574 例 (12.6%)。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各年龄组间病毒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8.972,P<0.001)。0~1岁组病毒阳性率最高(32.1%)。0~1岁组和~3岁组,RSV检出率最高分别为18.7%和9.4%。~6岁组和~13岁组,腺病毒(adenovirus, ADV)检出率最高分别为8.1%和4.6%。各季节间,病毒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2.421,P<0.001)。春季,副流感病毒Ⅲ (parainfluenza virus Ⅲ, PIV Ⅲ)检出率最高;夏季,ADV检出率最高;秋、冬季,RSV检出率最高。 结论 对于0~1岁的婴幼儿,冬、春季,应重点预防RSV感染,而夏季应重点预防PIVⅢ感染。而对于>1岁的儿童,在春、夏两季应注意ADV的感染,冬季应注意预防FluA、FluB的感染。
  • 余莉, 刘泳秀, 侯铭, 李萍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9): 1076-10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9.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新疆和田地区初治肺结核患者低体重营养不良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规范的营养支持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2020年1—5月在新疆和田地区某医院住院的342名初治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其低体重营养不良状况进行调查,用SPSS 20.0软件进行χ2检验,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低体重营养不良现状及影响因素。 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342份,其中男174名(50.9%),女168名(49.1%)。在调查对象中,共有162例(47.4%)发生低体重营养不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95%CI):3.380(1.681~6.793)]、饮酒[OR(95%CI):4.060(1.696~9.719)]、有合并症[OR(95%CI):1.596(1.053~2.901)]是初治肺结核患者低体重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家庭人均月收入≥3 000元[OR(95%CI):0.531(0.215~0.947)]为保护因素。 结论 和田地区初治肺结核患者低体重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年龄、饮酒、合并症、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初治肺结核患者低体重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医护人员应重视其营养风险的评估及筛查,早期进行有针对性的营养干预,预防或减缓肺结核患者低体重营养不良的发生发展。
  • 周青, 李丹, 田玉球, 欧阳静, 谭英征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9): 1080-10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9.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抗结核药物引起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乙肝病毒再激活的相关高危因素,进一步探讨恩替卡韦对抗结核治疗后乙肝病毒再激活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在抗结核治疗后发生乙肝病毒再激活与年龄、性别、治疗前HBV-DNA载量、长期饮酒史、低蛋白血症及是否已使用恩替卡韦抗乙肝病毒治疗等因素的关系,并把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72例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后17例(23.61%)出现乙肝病毒再激活;经χ2检验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治疗前HBV-DNA载量、有无长期饮酒史、是否合并低蛋白血症、是否已使用恩替卡韦抗病毒等因素对出现乙肝病毒再激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22、14.421、11.466、4.303、7.810,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治疗前HBV-DNA高载量和有长期饮酒史是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后乙肝病毒再激活的独立危险因素(OR=26.030,95%CI:2.402~282.115;OR=27.478,95%CI:1.777~424.891),而抗结核治疗前已使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是防治乙肝病毒再激活的保护性因素(OR=0.079,95%CI:0.008~0.830)。进一步分析治疗前已使用恩替卡韦抗病毒组抗结核期间出现乙肝病毒再激活率、肝功能损害率及被迫终止抗结核治疗率分别为8.82%、17.60%、8.82%,均明显低于未抗病毒组的36.80%、52.60%、42.10%(P<0.05)。 结论 HBV-DNA高载量和有长期饮酒史是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后乙肝病毒再激活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前口服恩替卡韦可降低乙肝病毒再激活风险,减少肝脏不良事件发生。
  • 张宗峰, 刘兴云, 李玉军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9): 1084-10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9.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的血清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s-1,sICAM-1,sICAM-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胰岛素抵抗(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 HOMA-IR)及卵巢功能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8月在东营市第五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该院接受体检的40例健康成年女性为对照。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HSP70、sICAM-1水平,并检测两组患者血糖、胰岛素及性激素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胰岛素、性激素、HSP70、sICAM-1水平差异,并分析HSP70、sICAM-1与HOMA-IR及性激素水平间的相关关系。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HSP70、sICAM-1水平[(0.29±0.06)ng/ml、(425.42±15.38)ng/ml]高于对照组[(0.16±0.05)ng/ml、(158.35±10.15)ng/ml] (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 Fins)及HOMA-IR[(5.96±1.01)mmol/L、(11.09±2.03)mIU/L、(2.78±0.36)]高于对照组[(4.24±0.95)mmol/L、(9.74±1.17)mIU/L、(2.09±0.42)] (P<0.05),观察组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FSH)、雌二醇(Estradiol, E2 )水平[(3.98±1.03)pmol/L、(40.23±4.17)pmol/L]均低于对照组[(5.62±1.14)pmol/L、(52.38±5.43)pmol/L](P<0.05),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 LH)及睾酮(Testosterone, T)水平[(7.85±1.11)pmol/L、(3.62±0.44)nmol/L]高于对照组[(4.76±1.05)pmol/L、(2.19±0.26)nmol/L] (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COS 患者血清HSP70及sICAM-1与HOMA-IR均呈现正相关关系(P<0.05),与血清LH、T水平均呈现正相关关系,与血清FSH及E2水平呈现负相关关系。 结论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HSP70、sICAM-1水平升高,其可能通过调节胰岛素抵抗状态参与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 调查研究
  • 杨雪帆, 朱兵, 刘南, 沈田展鸿, 王乙棋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9): 1087-109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9.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重庆市医院消毒质量,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重庆市三家医疗机构(一级、二级、三级各一家,位于不同区)作为监测点,每季度开展一次现场采样和监测工作。 结果 2019年,共采集本市医疗机构不同对象样本770件,合格686件,总合格率为89.1%。三家哨点医院的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27,P=0.002),其中三级哨点医院的合格率最高,为92.6%,二级哨点医院的合格率最低,为84.3%。项目监测合格率最高的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为100.0%,医疗用水的合格率最低,为66.2%。在医疗用水中,合格率最低的为三用枪水和冲洗水,其合格率分别为50.0%和37.5%。 结论 2019年重庆市哨点医院的消毒质量总体较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尤其应重视医疗用水合格率低的问题,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提高其合格率,确保医疗安全。
  • 李燕霞, 符小玲, 蒙漫史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9): 1091-109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9.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家长对该病防控知识的认知度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取某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719例,采用自制反复呼吸道感染疾病防控知识调查问卷对患儿家长进行调查评估,并获取其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职业、月收入、儿童其他呼吸道疾病史、家长反复呼吸道感染史、对儿童看护时间等情况,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儿家长对该病防控知识的认知度及影响因素。 结果 共获取有效调查问卷708份,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家长对疾病防控知识的认知优良率为55.4%(392/708)。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居住地、职业、月收入、儿童其他呼吸道疾病史、家长反复呼吸道感染史、对儿童看护时间的患儿家长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疾病防控知识的认知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2.980)、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OR=3.800)、居住地城镇(OR=2.445)、职业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员工(OR=3.083)、儿童其他呼吸道疾病史(OR=2.989)、家长反复呼吸道感染史(OR=3.096)、对儿童看护时间>6 h/d(OR=2.646)的患儿家长对该病防控知识的认知度更高。 结论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家长对该病防控知识的认知度处于中等水平,受到性别、文化程度、居住地、职业、儿童其他呼吸道疾病史、家长反复呼吸道感染史、对儿童看护时间多种因素影响,应加强对儿童呼吸道感染疾病预防保健知识宣教,提高患儿家长对疾病防控知识的认知度,减少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生。
  • 赵小娟, 段杰婧, 段红艳, 田莹, 成巧梅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9): 1094-109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9.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郑州市居民所处社区环境与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关联,为社区层面的环境优化和人群心理健康促进提供实证参考。 方法 2019年6—7月,使用偶遇抽样方法选取该市12个社区的常住居民开展自填式问卷调查。分别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身心健康指数量表(WHO-5)和社区环境评估量表(该表包括5个子量表:美观度、锻炼环境、公共服务与治安、社区归属感和社区人际关系)测量调查对象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其对所在社区环境评估情况。采用χ2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社区环境与居民心理健康状况关系。 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2 120份,问卷有效率为87.2%。研究对象的心理健康平均得分为(15.31±6.28),心理健康不良率为25.2%。社区环境评估量表中,社区居民5个维度的平均得分分别为:美观度(12.24±4.20),锻炼环境(19.85±3.88),公共服务与治安(22.17±4.61),归属感(9.77±3.32),人际关系(10.58±4.06)。不良心理健康发生率随社区环境变量评分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社区环境因素均与心理健康得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调整人口学因素后,以高水平组作对照,美观度低水平组不良心理健康的OR值为 1.66(95%CI:1.15~2.61),锻炼环境维度低水平组不良心理健康的OR值为1.71(95%CI:1.30~2.58),公共服务与治安维度中、低水平组不良心理健康OR值分别为1.39(95%CI:1.09~1.96)和2.08(95%CI:1.24~2.99),社区归属感维度中、低水平组不良心理健康的OR值分别为1.67(95%CI:1.23~2.44)和3.08(95%CI:2.02~3.97),社区人际关系维度中、低水平组不良心理健康的OR值分别为1.70(95%CI:1.21~2.18)和2.76(95%CI:1.94~3.53),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不良的社区环境能够显著增加居民不良心理健康的风险,应不断完善和提升社区整体环境质量,以更好地促进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
  • 曹达魁, 王海琴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9): 1098-109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9.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2011—2019监测年度全国流感疫情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制定流感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国家流感中心发布的流感周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我国流感病例发病率存在明显的季节性高峰,南方地区存在冬季、春季和夏季三个流行高峰,北方地区存在冬季和春季两个流行高峰;流感疫情暴发数呈现波动式增长,2012年以后年度流感暴发疫情数均在300起以上,高发期为2017年和2019年;流感疫情暴发存在地域性差异,南方地区普遍高于北方地区,广东地区年度疫情报告数居全国首位;优势流感毒株呈现周期性更替,包括 A (H3N2)、B型和甲型H1N1,2017年和2019年流行毒株分别为B型及A (H3N2)、B (Victoria) 共同流行。 结论 我国流感疫情依然严峻,应加强流感高发地的流感防控工作, 提高人群就诊意识。
  • 彭慧, 郁恺, 朱琰泓, 陈琳琰, 张琴, 袁红, 季莹, 彭谦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9): 1100-110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9.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嘉定区儿童青少年用眼休息的流行现况,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近视防控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9所学校的中小学生及家长开展学生用眼休息现况问卷调查。 结果 学生调查问卷显示,近距离用眼时间隔0.5 h以内休息一次的学生占38.1%。小学生、初中生及高中生课间休息时选择户外活动的比例分别为60.1%、16.2%、8.9%,男生课间户外活动的比例(32.2%)高于女生(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942,P<0.05)。近视学生平均睡眠时间小于8 h的比例(43.6%)远高于非近视学生(1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9.845,P<0.05)。家长线上问卷调查显示,小学生睡眠达标(每天平均睡眠时间>10 h)的比例仅5.9%,初中生达标(每天>9 h)比例为16.5%,高中生达标率(每天>8 h)为34.8%;周一至周五户外活动大于2 h的学生比例仅为15.1%,周末为34.8%,7%的学生周一至周五不进行户外活动,3.7%的学生周末不进行户外活动。 结论 嘉定区中小学生用眼负担较重,长时间用眼不休息、课间休息不足、户外运动缺乏、睡眠不达标等问题较为严重。
  • 刘静, 冯艳, 徐多娇, 张晓霞, 刘淑敏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9): 1105-110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9.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b mellitus,T2DM)患者自我损耗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20年1月武警宁夏总队医院收治的310例T2DM患者为调查研究对象,采用自我损耗源量表(Ege Depletion Source Scale, EDS-S)对患者的自我损耗情况进行评估分析。根据患者的EDS-S评分情况将其分为损耗组和正常组,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差异,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患者自我损耗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本研究中310例患者EDS-S总得分为(158.91±29.35)分,其中得分为145~240分患者178例(损耗组),占比57.42%;得分为48~144分患者132例(正常组),占42.58%。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性别、体质指数、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文化程度、家庭收入、住院时间、居住地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病程、睡眠质量、焦虑、抑郁及糖尿病健康教育情况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540,95%CI:1.039~2.284)、长病程(OR=1.394,95%CI:1.137~1.709)、焦虑抑郁(OR=1.664,95%CI:1.073~2.581)、睡眠质量差(OR=1.520,95%CI:1.033~2.237)、未接受健康教育(OR=1.706,95%CI:1.106~2.631)是T2DM患者出现自我损耗的危险因素。 结论 T2DM患者在患病及治疗期间,出现自我损耗的现象较为严重,且患者的高龄、长病程、焦虑抑郁不良心理状态、睡眠质量差、未接受健康教育等均是影响患者出现自我损耗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 张宁, 刘艳梅, 张艳, 史慧慧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9): 1108-11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9.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血糖血脂水平变化与尿微量白蛋白增高的关系。 方法 选取阜阳市中医医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546例尿微量白蛋白增高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体检尿微量白蛋白正常人群546名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年龄、性别、BMI等一般资料,检测血糖[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PG)、餐后2 h血糖(two hours 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2hPG)]、血脂水平[总胆固醇(serum 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水平,并采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尿微量白蛋白增高与BMI、血糖及血脂水平关系。 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吸烟、饮酒、TG、HD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MI≥23.9、FPG>6.10 mmol/L、2 hPG>7.80 mmol/L、TC≥5.18 mmol/L、LDL≥3.37 mmol/L患者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23.9(OR=2.568,95%CI:1.361~4.845)、FPG>6.10 mmol/L(OR=1.581,95%CI:1.035~2.415)、2 hPG>7.80 mmol/L(OR=1.863,95%CI:1.220~2.845)、TC≥5.18 mmol/L(OR=3.721,95%CI:1.336~10.636)、LDL≥3.37 mmol/L(OR=2.841,95%CI:1.452~5.559)是尿微量白蛋白增高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BMI及血糖、血脂水平升高与尿微量白蛋白增高有一定相关性,提示健康体检及相关慢性病临床诊治过程中应予以密切关注。
  • 李巧巧, 杨义, 马厚芝, 李静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9): 1111-11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9.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流感疫苗免费接种措施实施效果,探讨影响其是否接受免费接种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改进建议。 方法 将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儿童门急诊全部医务人员作为调查对象,按自我意愿分为接种组与对照组。分析措施实施前后医务人员流感疫苗接种意愿、接种行为的改变及其影响因素,并对接种组与对照组流感发病率进行比较。 结果 实施流感疫苗免费接种措施后医务人员接种意愿由实施前的56.40%提高至87.20%,接种率由23.93%提高至66.58%,增幅明显;接种疫苗组发病率为5.34%,未接种疫苗组发病率为1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2,P<0.05)。 结论 流感疫苗免费接种措施能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接种意愿和促进接种行为,降低医务人员流感发病率,今后可通过提前宣传培训、灵活接种方式、实施配套鼓励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接种率。
  • 孔繁晶, 李露池, 蔡春琳, 袁雪峰, 厉晓玲, 魏超霞, 蒋力萍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9): 1114-11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9.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隔离病房应急期医务人员个人防护装备(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PPE)新型冠状病毒的污染情况、发生破损或滑落情况及应急处置情况,为医护人员防护提供指导。 方法 在医务人员脱PPE之前,随机对PPE进行物体表面的采样,用荧光PCR法检测病毒沾染情况;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在污染区工作的医护人员防护用品发生破损或滑落的情况。 结果 在2020年3月1—31日应急期,采集的某公共卫生救治中心180份医用防护装备样本中,共发现2份阳性标本,分别是1份手套(阳性率3.33%)、1份靴套(阳性率3.33%),其他PPE标本上未检测到病毒核酸阳性。问卷调查中,总共调查了209名医护人员,有42.11%发生过靴套破损,39.71%发生过手套破损,防护服/隔离衣破损发生率为23.92%,面屏滑落发生率为13.88%,1.91%医护人员发生过护目镜滑落,9.60%被调查者发生过晕厥现象,口罩滑落的发生率最低,仅为0.48%。出现破损或滑落后,医务人员均进行了应急处置,未发生感染。 结论 在隔离病区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及时进行手卫生,减少新冠病毒对PPE的污染,若发生PPE破损或滑落状况时,应按照规范进行合理有效的应急处置,降低感染的风险。
  • 刘韬, 马莉, 袁欢喜, 孙玉蓉, 奉仿, 朱智华, 瞿中武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9): 1117-11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9.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D8基因型麻疹暴发疫情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为预防麻疹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D8基因型麻疹暴发的危险因素,并描述D8基因型麻疹病例的临床特征。 结果 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未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的患者发生D8基因型麻疹的风险是已接种病例的20.51倍(OR=20.51,95%CI:2.75~153.06);配对χ2检验分析得D8基因型麻疹病例有共同的临床特征包括咳嗽(P<0.01)、卡他症状(P<0.01)和结膜炎(P<0.01)。 结论 咳嗽、卡他症状、结膜炎是此次D8基因型麻疹暴发疫情病例的主要临床特征。未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是D8基因型麻疹暴发疫情的危险因素,建议强化免疫接种意识,切实加强群众主动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
  • 朱路平, 侯志雷, 李占武, 李梦檀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9): 1120-11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9.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某院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抗生素耐药筛查情况及其与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ytotoxin associated gene A,cagA)和细胞空泡毒素基因A(vacuolating roxin A,vacA)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郑州某医院收治的320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从胃窦黏膜标本中分离培养72株Hp,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Hp对甲硝唑、替硝唑、阿莫西林、利福平、四环素、克拉霉素的耐药率,采用多重PCR鉴定cagA、vacA基因型,分析Hp对甲硝唑、替硝唑、阿莫西林耐药与cagA、vacA基因型的关系。 结果 Hp菌株对甲硝唑耐药率最高66.67%,其次为替硝唑37.50%,阿莫西林耐15.28%,对利福平、四环素、克拉霉素耐药率低,不同药物间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620,P<0.001);Hp对甲硝唑、替硝唑、阿莫西林耐药与cagA基因型、vacA信号区基因亚型、vacA中间区基因亚型、vacA基因亚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Hp菌株对甲硝唑耐药率较高,Hp对甲硝唑、替硝唑、阿莫西林耐药与cagA、vacA基因型无关。
  • 张文明, 孙艳, 王桂贤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9): 1123-11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9.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扬州地区川崎病住院患儿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苏北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9年12月诊治的739例川崎病患儿临床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法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川崎病分布情况;并根据其预后是否并发冠状动脉病变分为并发症组与非并发症组,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川崎病患儿预后是否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因素。 结果 739例崎病患儿年龄6个月~14岁,平均年龄(7.12±1.08)岁,其中1~<3岁患病人数所占比例最高,占25.85%,其次为<1岁,占23.00%,11~<13岁岁患病人数最低,占3.92%;男女性别分布显示,男性252例,占71.04%,女性214例,占28.96%;根据其预后是否并发冠状动脉病变,739例崎病患儿中154例并发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为20.84%。单因素χ2检验分析显示,川崎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病变与年龄、性别、注射IVIG丙种球蛋白起始时间、发热持续时间、C反应蛋白、血沉显著相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8岁(OR=2.563)、性别男(OR=3.870)、注射IVIG丙种球蛋白时间>10 d(OR=2.125)、C反应蛋白≥8 mg/L(OR=5.717)、发热持续时间>10 d(OR=1.592)、血沉>15 mm/h(OR=4.298)均是影响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影响因素(P<0.05)。 结论 川崎病具有较高的冠状动脉病变风险,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原因,做好早诊断、早治疗,预防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董芝, 林晓燕, 王秀佳, 马磊, 李凤竹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9): 1126-11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9.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中HIV感染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提高该人群的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青岛市接受CD4+T细胞检查的HIV感染者中MSM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和中文版生活质量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对其生活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共抽取98名MSM中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中生理领域评分(15.41±2.79)分,心理领域评分(16.06±2.96)分,社会关系领域评分(15.63±3.04)分,环境领域评分(16.01±2.99)分。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文化程度、月收入、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利用度在生活质量的不同领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研究因素在生活质量的不同领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月收入、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利用度是MSM中HIV感染者生活质量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应加强对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较低的MSM中HIV感染者的关注和帮助,重视其自我效能感建立,加大对其社会支持的力度,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从而提高该人群的生活质量。
  • 胡伟, 孙丽丽, 朱锋利, 邹韶红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9): 1130-11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9.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阜阳市60岁以上老年人的不同类型睡眠障碍与抑郁情绪的关系。 方法 以阜阳市60岁以上患有睡眠障碍的老年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老年抑郁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分别评估患有睡眠障碍的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使用和日间功能障碍7个维度和抑郁状况。运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老年人的不同类型睡眠问题与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20例睡眠障碍的老年人,抑郁情绪患者459例,占74.03%。女性、丧偶、独居以及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抑郁情绪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 回归结果显示,入睡时间(OR=1.054, 95%CI:1.009~2.737)、睡眠时间(OR=1.624, 95%CI: 1.380~3.026)、睡眠障碍(OR=1.138, 95%CI: 1.023~2.941)以及日间功能障碍(OR=1.217, 95%CI: 1.190~2.461)是患有睡眠障碍的老年人发生抑郁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 结论 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以及日间功能障碍与抑郁情绪密切相关。应对患有睡眠障碍的老年人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减少抑郁情绪的发生。
  • 敖华英, 黄震辉, 陈怡静, 洪浩峰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9): 1133-11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9.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查明两个旅行团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可疑危险因素,为有效控制和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开展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查找可疑餐次,对引起此次食物中毒事件的可疑餐次及可疑食物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集食品、环境及病例样本,进行常见食物中毒致病菌的实验室检测。 结果 共发现24名病例,主要临床症状为腹泻(100.00%)、伴腹痛(91.67%)、呕吐(33.33%)。病例对照研究发现凉拌海蜇(OR=4.857,95%CI:1.457~16.191)是导致食物中毒的可疑食品。实验室检出致病菌为副溶血性弧菌O10∶K4。 结论 凉拌海蜇可能受到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为本次食物中毒的可疑食品,建议加强餐饮机构的食品安全及食品处理环节的监管,加强对餐饮环境的卫生监督。
  • 崔玉君, 冯晓菲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9): 1136-113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9.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0—2019年鞍山市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病毒性肝炎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9年鞍山市报告的病毒性肝炎病例进行分析。 结果 2010—2019年鞍山市共报告病毒性肝炎病例23 623例,死亡7例(乙肝5例、丙肝2例),报告发病率逐年递减。年均发病率65.30/10万,年均死亡率0.02/10万。各型别肝炎年均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乙肝(42.10/10万)、丙肝(17.40/10万)、戊肝(2.28/10万)、甲肝(2.01/10万)和未分型肝炎(1.52/10万)。各年度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 029.176, P<0.01)。报告发病率前三位的地区分别是铁西区86.10/10万、立山区81.61/10万、铁东区78.96/10万。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67∶1。乙肝20岁以上年龄组平均发病率为49.46/10万,甲肝发病率最高峰在30~39岁组,丙肝、戊肝和未分型肝炎的发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职业类型主要是农民、家务和待业以及离退休人员,占总病例数的74.25%。 结论 2010—2019年鞍山市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率逐年下降,但在传染病报告中仍占重要位置,应重点防控乙肝和丙肝。加强医疗机构管理,做好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防控,改善公共环境卫生,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等综合性防控措施,降低发病率。
  • 刘龙英, 吴松娟, 魏国芳, 林庆洁, 宋珍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9): 1139-114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9.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丽水地区2017—2018年体检人群高血压发生现状及危险因素调查,为降低丽水地区高血压发病率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健康体检的符合纳排标准的8 756名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高血压诊断标准,将其分成高血压组和正常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集体检人群的基线资料,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患病影响因素。 结果 在8 756例调查对象中,高血压检出率为31.00%(2 714/8 756)。高血压组和血压正常组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腰围、运动情况、每日睡眠时间、家族遗传史、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尿酸及空腹血糖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体质量指数(>27.9)(OR=2.149,95%CI:1.144~3.199)、有规律的运动 (OR=0.375, 95%CI:0.169~0.828)、家族遗传史(OR=1.831, 95%CI:1.235~2.715)、甘油三酯(>2.26 mmol/L)(OR=2.257, 95%CI:1.246~4.087)、空腹血糖(≥7.0 mmol/L) (OR=2.751, 95%CI:1.430~5.294)及尿酸(男>420 mol/L;女>360 mol/L) (OR=2.270, 95%CI:1.484~3.474)等6项指标是发生高血压的独立影响因素 (P<0.05)。 结论 丽水地区高血压患病率较高且存在相关独立影响因素,应针对高血压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早期预防,降低人群高血压发病率。
  • 实验研究与卫生检验
  • 王奕雯, 叶炜, 吴雪, 顾时平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9): 1142-11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9.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安吉县外环境禽流感病毒的污染水平与分布特征,为人感染禽流感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集2017—2019年安吉县外环境监测场所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对其进行流感病毒A型及其亚型(H5、H7、H9、N9)病毒核酸检测。 结果 共采集外环境样本461份,共检出A型阳性样本156份,A型总阳性率为33.84%。各亚型及混合型中,H9亚型阳性率最高(7.59%),其次为混合型(6.72%),N9型最低(0.87%)。不同场所中,农贸市场(100.00%)和屠宰加工厂(45.99%)阳性率较高,不同标本类型中粪便标本阳性率较高(34.33%),不同季度则以第一季度(43.05%)、第四季度(38.35%)阳性率较高。 结论 安吉县外环境中存在不同程度、不同型别的禽流感病毒污染,持续的外环境禽流感监测与分析,对防控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具有重要意义。
  • 刘小红, 毛亚, 李丹, 姜敏, 邹家凤, 徐立新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9): 1146-11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9.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一起疑似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病原学及溯源分析。 方法 对采集的样本进行分离培养鉴定,所得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肠毒素胶体金法快速初判定, PCR法检测肠毒素基因,酶联免疫法检测葡萄球菌肠毒素,同时进行耐药监测,并对不同来源分离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子分型,分析菌株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对患者、食品及相关加工工具,从业人员共检出1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3株分离株肠毒素基因为sea+see;肠毒素为SEA+SEE混合型;PCR法和酶联免疫法结果一致,PFGE对不同来源分离株同源性准确锁定,显示13株分离株分子分型同源性为100%;药敏结果显示,13株菌均对青霉素和四环素耐药。 结论 本起食物中毒由产肠毒素SEA+SEE混合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食物所致,PCR法与酶联免疫法同时检测葡萄球菌肠毒素,对食物中毒病因准确定位,PFGE分子分型对不同来源菌株溯源分析起到关键作用。相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加强从业人员健康教育。
  • 卫生管理
  • 杨皓斌, 罗美玲, 杨土保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9): 1149-11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9.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成为维护国家主权、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重要阵地并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现我国尚缺乏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领域的战略性安排,国际合作与交往不够充分,相关法律政策体系尚不健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待提升;争取国际话语权就需要创新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战略思维,创新国家公共卫生安全治理策略与方式。建议通过将公共卫生安全纳入国家总体安全体系,建立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体系和协调机制,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提供中国方案,主动参与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治理,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