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ISSN 1006-3110
CN 43-1223/R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28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1-10-15
  

  • 全选
    |
    专题报道—慢性病防治
  • 何向阳, 刘峥, 吕滢东, 鲁志威, 郭艳芳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10): 1153-11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10.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深圳市宝安区老年人心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分布及其未来10年的发病风险情况,为不同风险类型个体或群体实施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9年1—12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65岁及以上在深圳市居住6个月及以上的32 588名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将30 583名完成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生化检测的调查对象作为研究对象。采用χ2检验分析心血管风险因素的分布情况,并依据《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中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therose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风险评估模型,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 结果 纳入资料完整的老年人30 583例,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肥胖和吸烟的暴露率分别为54.85%(95%CI:54.29%~55.41%)、23.02%(95%CI:22.55%~23.49%)、38.18%(95%CI: 37.64%~38.73%)、44.46%(95%CI: 43.90%~45.01%)和10.49%(95%CI:10.15%~10.84%),男性吸烟(χ2=4212.434,P<0.001)、超重(χ2=21.924,P<0.001)的检出率要高于女性,女性高血压(χ2=9.941,P=0.002)、糖尿病(χ2=19.437,P<0.001)、血脂异常(χ2=44.219,P<0.001)及肥胖(χ2=86.131,P<0.001)的检出率要高于男性。ASCVD 10年发病风险等级为极高危、高危、中位和低危的比例分别为6.46%(95%CI:6.19%~6.74%)、30.61%(95%CI:30.10%~31.13%)、21.39%(95%CI:20.93%~21.85%)和41.54%(95%CI:40.98%~42.09%)。 结论 深圳市宝安区老年人ASCVD 10年发病风险高危及以上者占36.57%,危险因素暴露水平较高,男性、高年龄段人群应成为心血管防治的重点人群。
  • 陈基娜, 叶鑫武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10): 1157-11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10.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温州地区养老院老年抑郁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温州鹿城区、瓯海区、龙湾区11个养老院750例60岁以上的老人作为本次调查对象。随后采用自行编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老年人抑郁量表(GDS-30)对本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养老院老年抑郁状况相关因素。 结果 本研究750例调查对象中,500例老年人无抑郁症状,250例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抑郁发生率为33.33%,其中轻度抑郁180例(24.00%),中重度抑郁70例(9.33%)。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OR=6.398,95%CI:3.471~11.793)、年龄(OR=3.080,95%CI:2.459~3.860)、慢性病种数(OR=5.726,95%CI:3.691~8.882)、有无固定经济来源(OR=5.392,95%CI:3.880~7.495)与养老院老年人发生抑郁相关(P<0.05)。 结论 温州地区养老院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并且受婚姻状况、年龄、慢性病种数、有无固定经济来源等因素的影响。
  • 陈海慧, 靳黎明, 石雨晴, 田珍, 王三凤, 庞秋艳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10): 1161-11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10.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焦作市解放区主要慢性病死亡及早死概率等相关指标及其变化趋势。 方法 收集2015—2019年焦作市解放区居民死因资料,采用有关疾病和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10版(ICD-10)分类方法进行死因分类,分别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平均减寿年数(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AYLL)、早死概率等指标并分析焦作市解放区居民死亡资料。 结果 2015—2019年焦作市解放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由8.52%上升至10.82%,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为5.39%,呈上升趋势(t=5.579,P=0.011);恶性肿瘤、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4种主要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人口数的比例由84.76%上升至88.20%,标化死亡率由 543.46/10万下降至459.64/10万;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P<0.05);心脑血管疾病为首位死亡原因,年平均粗死亡率为315.78/10万,AYLL为11.77~12.97年,粗死亡率及AYLL的APC分别为0.67%和-1.42%,未见明显变化趋势(P>0.05)。 结论 老年人口占比呈上升趋势,心脑血管疾病为重点干预病种,男性为重点干预人群,应针对不同慢性病危险因素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降低慢性病早死概率。
  • 靳淑雁, 张建明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10): 1165-11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10.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深圳市医务人员的职业紧张和生命质量状况,定量分析职业紧张对生命质量的影响。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使用自行设计的基本情况调查表和《职业紧张量表》《SF-36 量表》。共调查1 114名医务人员,获得合格问卷992份,使用路径分析等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深圳市医务人员躯体健康评分、精神健康评分和总体生命质量评分分别为73.04±16.83、69.69±17.99和71.36±16.11,均低于中国常模。职业任务、个体紧张反应和个体应对资源间存在相关关系,三个维度与总体生命质量间也存在相关关系。路径分析发现性别和个体紧张反应对总体生命质量有直接效应;职业任务通过个体紧张反应为中介变量对总体生命质量产生间接效应;工龄既直接影响总体生命质量,也通过职业紧张的三个维度为中介变量间接影响总体生命质量;个体应对资源既直接影响总体生命质量,也通过个体紧张反应为中介变量间接影响总体生命质量。 结论 职业紧张影响医务人员生命质量,应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关注,通过缓解职业紧张反应和增加应对资源的方式,改善和提升医务人员的生命质量。
  • 安凌王, 王丹丹, 邢海洋, 陈林慧, 汤虹, 李伟婷, 陆菊明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10): 1169-117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10.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家族史、肥胖及自我管理行为对中国基层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 HbA1c)控制达标的作用。 方法 对2016年1月—2019年12月五家糖尿病专科连锁医院连续就诊且资料存储于院内糖尿病共同照护信息系统的门诊或住院T2D患者基线数据进行横断面分析,比较HbA1c是否达标(HbA1c<7.0%)两组的一般状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对HbA1c未达标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共纳入8 506例患者, HbA1c达标率27.75 %,有家族史者2 860例(33.62 %),肥胖者1 541例(18.12 %)。HbA1c是否达标,两组在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吸烟、学历、饮食依从性、运动、遵嘱监测血糖、遵嘱用药及治疗方案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肥胖(OR=1.226,95%CI:1.042~1.441)和病程长(OR=1.019,95%CI:1.009~1.028)增加了HbA1c不达标的风险,单纯口服药治疗(OR=0.388,95%CI:0.345~0.436)、遵嘱用药(OR=0.805,95%CI:0.699~0.928)、规律运动(OR=0.886,95%CI:0.786~1.000)降低了HbA1c不达标的风险。 结论 本研究提示中国基层T2D患者HbA1c达标率低,治疗方案、遵嘱用药、规律运动及肥胖是HbA1c达标的相关因素。在临床糖尿病管理中需特别关注胰岛素治疗患者及肥胖患者,并关注患者在遵嘱用药及规律运动方面的依从性。
  • 论著
  • 张亚利, 王蕾, 裴迎新, 刘慧慧, 张丽杰, 李苑, 陈慧, 郭立春, 罗会明, 马会来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10): 1174-11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10.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小学生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采取的防护行为。 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信公众号发布电子问卷,于2020年4月对学生家长开展调查。按31个省份城乡在校小学生数计算其分层权重,使用SPSS 27.0估算小学生近一周防护行为的加权比例及95%CI,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年级、城乡、应急响应级别地区间防护行为的差异。 结果 25 170名小学生中,依从性最好的防护行为是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96.1%(95%CI:92.8%~97.9%)] 和不参加聚会聚餐 [90.9%(95%CI:87.3%~93.6%)]。但仅64.4%(95%CI:59.1%~69.5%)遵循呼吸卫生礼仪,36.8%(95%CI:31.8%~42.0%)洗手时长≥20 s,16.8%(95%CI:13.1%~21.2%)1 d体育锻炼时间≥1 h。男、女生防护行为无统计学差异,低年级学生较少能够做到不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76.8% vs. 85.4%; χ2=293.89, P<0.05)。农村地区学生外出佩戴医用或N95口罩(72.1% vs. 83.3%; χ2=131.24, P<0.05)、回家后总是马上洗手(77.9% vs. 90.2%; χ2=228.27, P<0.01)的比例较低。不同应急响应地区间学生外出时总是携带免洗手部消毒物品的比例存在显著差异(χ2=244.16, P<0.01)。 结论 小学生对新冠肺炎防护行为的依从性较好,但仍需针对呼吸卫生礼仪、手卫生和体育锻炼等加强健康教育,设计行为干预项目。不同年级、城乡间小学生防护行为存在差异,应采取特异性干预措施。
  • 陈悦, 徐杰茹, 杨钟泽, 周维, 杨青廷, 熊文婧, 让蔚清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10): 1180-11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10.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分析《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中肝癌发病的变化趋势,为有效开展肝癌防治工作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方法 整理2005—2015年肝癌发病数据,运用Joinpoint软件进行回归模型分析我国肝癌发病率变化趋势,利用R软件进行负二项回归模型分析肝癌在人群水平上发病的危险因素。 结果 2005—2015年我国肝癌标化发病率基本表现为农村高于城市,男性高于女性。肝癌标化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AAPC=-0.818,P<0.05);城乡男性肝癌年龄别发病率大多在30~岁年龄组呈快速上升趋势,农村和城市女性年龄别发病率分别在45~和50~岁年龄组,随时间增长呈快速上升趋势。城市人群的发病风险是农村人群的1.198倍(95%CI:1.041~1.379,P<0.05),男性是女性的3.715倍(95%CI:3.228~4.275,P<0.001),每增加5岁,肝癌的发病风险平均增大8.0%(OR=1.080,95%CI:1.077~1.083,P<0.001)。 结论 2005—2015年我国肝癌发病情况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存在城乡、性别及年龄差异,需要制定更加有效完善的预防措施,从而达到预防肝癌的最优效果。
  • 李孟磊, 王文华, 李懿, 尤爱国, 陈伟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10): 1184-11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10.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河南省恙虫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河南省2013—2019年报告的恙虫病疫情进行描述性分析,用圆形分布法分析恙虫病的季节性分布特征。 结果 2013—2019年,河南省共报告恙虫病病例893例,年报告发病率由2013年的0.02/10万上升至2019年的0.50/10万。病例主要分布在驻马店、周口、信阳等豫南、豫东地区,波及全省15个市53个县区。圆形分布法算出,发病高峰日为10月31日,发病高峰期为10月3日—11月30日。发病人群主要为40岁以上农民。 结论 河南省2013—2019年恙虫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驻马店、周口、信阳为高发地区,秋冬季流行高发,加强对重点地区的医疗机构和医生的培训来提高该病的发现,并进一步落实以有组织的灭鼠灭螨为核心的综合防控措施。
  • 谭广杰, 唐帅, 朱秋映, 蓝光华, 梁淑家, 周月姣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10): 1187-118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10.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广西农村地区暗娼人群商业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 为制定暗娼艾滋病综合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多级抽样的方法,2019年4—6月在国家和省级暗娼哨点招募农村暗娼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场所位置、一般人口学信息、艾滋病知识、性行为特征及安全套使用等。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 回归方法分析最近一个月坚持使用安全套的相关因素。 结果 2019年共调查农村暗娼1 350人,平均年龄(42.71±8.62)岁,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5.63%(1 291/1 530),最近一次商业性性行为使用安全套比例为94.72%(1 274/1 345),最近一个月商业性性行为每次均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87.85%(1 186/1 35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 回归显示,知晓艾滋病知识(OR=14.857,95%CI:8.196~26.932)是安全套坚持使用的促进因素;交易场所为村屯(OR=0.180,95%CI:0.106~0.304)、30岁及以上年龄(30~岁组,OR=0.275,95%CI:0.090~0.841;50~岁组,OR=0.131,95%CI:0.042~0.407)是安全套坚持使用的障碍因素。 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地区、大年龄暗娼人群安全套推广使用等综合干预力度。
  • 雒转春, 陈怀良, 刘川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10): 1190-119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10.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四川省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rush poppers使用现状及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四川省德阳、宜宾和西昌3个城市招募调查对象,对MSM进行自填式匿名问卷调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MSM 使用rush poppers进行影响因素分析。 结果 本研究共招募合格调查对象1 122例。调查对象以25岁以上、未婚、四川户籍、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服务/个体或其他职业及收入在3 000元以上者为主。27.7%的调查对象报告曾使用过新型毒品,rush poppers为MSM最常使用的新型毒品(24.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角色为被插入方(OR=2.488, 95%CI: 1.587~3.901)或双重性角色(OR=2.233, 95%CI: 1.494~3.340)、初次性行为年龄<18岁(OR=1.424, 95%CI: 1.025~1.978)、近1年饮酒(OR=2.347, 95%CI: 1.473~3.740)及群交性行为(OR=1.681, 95%CI: 1.113~2.539)是MSM使用rush poppers的影响因素。 结论 四川省MSM rush poppers使用比例较高,且rush poppers使用与群交性行为等HIV高危因素叠加,将进一步增加MSM感染和传播HIV的风险。因此,应根据使用人群的社会人口学及行为特征制定针对性的干预策略,从而降低该人群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风险。
  • 李宏亮, 闵巍, 郑磊, 詹铭, 郝莉鹏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10): 1194-119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10.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测定尿液中14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 方法 尿液经酶解后,Oasis PRiME HLB(200 mg,6 ml)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Waters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 1.7 μm),0.01 mol/L乙酸铵的水-甲醇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电喷雾离子源电离,正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结果 阿莫西林和头孢曲松的线性范围为10~1 000 ng/ml,其余12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为5~1 000 ng/ml,相关系数均大于0.99。阿莫西林和头孢曲松的定量限为10 ng/ml,其余的方法定量下限为5 ng/ml,检出限为0.5~2.9 ng/ml,3个加标水平下的回收率为79.8%~97.9%,相对标准偏差为2.1%~11.9%。 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精确性,适用于尿中痕量14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量的测定。
  • 范翔, 冯家力, 李谭瑶, 陈东洋, 丁力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10): 1198-120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10.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油脂中辣椒素类物质的新方法。 方法 油脂类样品通过正已烷稀释、分散后,乙腈提取其中待测物,并经固相萃取浓缩、净化,氨化甲醇洗脱,衍生后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epetrometry,GC-MS)测定。 结果 新方法对辣椒素类物质的检出限可达0.001 mg/kg,在浓度0.003~0.50 m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4.0%~116%,相对标准偏差≤5.1%(n=5)。 结论 新方法灵敏、准确,检测辣椒素类由烹饪过程带入而非油脂固有的成分,作为鉴别潲水油的手段,具有良好的操作性。
  • 操文莉, 陈震, 邢怡桥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10): 1201-120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10.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机械性眼外伤流行病学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为指导机械性眼外伤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住院的机械性眼外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就诊时间、致伤原因、外伤性质、外伤类型、受伤环境、入院时视力、是否手术、有无并发症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结果 1 587例1 622眼机械性眼外伤患者以中老年男性多见,40~60岁者占43.54%;职业以农民为主,占33.33%;性质大部分为闭合性眼外伤,占54.81%;类型主要为钝挫伤,占38.38%;致伤原因以钝器伤最常见,占41.46%;受伤环境多发生于公共场所,占30.06%;最常见并发症是外伤性白内障和玻璃体积血,分别占31.32%和27.00%。1 558眼经过治疗后,689眼视力有所提高,869眼视力未提高。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200, 95%CI: 1.064~1.354)、就诊时间(OR=4.987, 95%CI: 3.833~6.488)、外伤性质(OR=0.154, 95%CI: 0.096~0.246)、外伤类型(OR=1.590, 95%CI: 1.420~1.779)和入院视力(OR=1.145, 95%CI: 0.938~1.398)是影响视力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机械性眼外伤视力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年龄、就诊时间、外伤性质、外伤类型和入院视力;眼外伤以预防为主,尽早治疗,使眼部损伤减少到最低程度。
  • 李素萍, 汪倩, 龚瑾, 张娟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10): 1205-120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10.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探讨新生儿个体化发育支持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智力和全身运动发育的应用效果和作用。 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1日—2019年7月1日期间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出生且符合入选标准的极低出生体重儿9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37)和观察组(即个体化发育支持组,n=53)。收集所有患儿的基本资料,比较两组体质量恢复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及胎粪排尽时间,以及两组患儿的全身运动(general movements,GMs)、患儿智力(mental development index,MDI)、心理运动指数(psychomotor development index,PDI)及发育商(development quotient,DQ)情况,评估两组全身运动及智力发育情况。 结果 观察组的体质量恢复时间为(7.86±2.66)d、完全经口喂养时间为(11.77±3.52)d,胎粪排尽时间为(12.19±4.22)d,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体格变化速度情况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至矫正胎龄12个月后,观察组全身运动情况、智力发育、心理运动发育指数以及发育商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01)。 结论 新生儿个体化发育支持可以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智力及全身运动的发育,减少异常GMs发生率,可推广应用。
  • 张夏虹, 雷立健, 左素俊, 桑志宏, 张正, 任雯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10): 1209-12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10.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山西省2010—2019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探讨具有针对性的有效预防控制措施。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利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对2010—2019年山西省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进行描述,并对不同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罹患率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2010—2019年山西省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43起,其中未分级事件占72.02%(175/243)。事件主要类型为传染病疫情,占所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88.89%(216/243),其中居前三位的病种为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和手足口病。事件报告高峰期为3—6月及10—12月。事件报告的主要场所为小学和托幼机构,分别占事件总数的58.02%(141/243)和20.99%(51/243)。城市学校报告事件数高于县镇、农村同类型学校,而罹患率低于县镇、农村同类型学校(托幼机构χ2=50.216,P<0.001;小学χ2=420.184,P<0.001;初中χ2=279.929,P<0.001;高中χ2=47.532,P<0.001)。 结论 春季、秋季开学后一个月将进入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高峰,应重点防控农村小学和幼托机构的传染病疫情。
  • 刘立, 张世勇, 张双宅, 史艳, 刘维华, 陈剑珂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10): 1213-12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10.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石家庄市自然人群重点传染病抗体水平和免疫状况,为控制相应疾病、改善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按整群分层随机抽样原则抽取石家庄市2019年22个县区全人群血清标本共 1 160份,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麻疹、百日咳、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白喉、乙脑、流脑、手足口病EV71型的IgG抗体水平。 结果 石家庄市2019年自然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92.07%,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为5 204.50 mIU/ml;腮腺炎抗体阳性率84.22%,GMC为772 U/ml;水痘抗体阳性率79.48%,GMC为2 059 mIU/ml;白喉抗体阳性率33.02%,GMC为0.35 IU/ml;百日咳抗体阳性率23.88%,GMC为35 IU/ml;EV71、乙脑和流脑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9.22%、18.71%和18.36%。人群百日咳、腮腺炎、水痘的抗体阳性率随着年龄升高而逐渐升高。人群白喉、流脑、乙脑、EV71的抗体阳性率随着年龄升高而逐渐降低。麻疹的抗体水平在1~岁组较高,随着年龄增加逐渐降低至20~组达到最低,之后随着年龄增长缓慢上升。8种重点传染病人群抗体阳性率均无性别差异。22个县区8种重点传染病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麻疹和腮腺炎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1.70%~100.00%、48.00%~1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5.361,P<0.01;χ2=118.569,P<0.01);水痘抗体阳性率为64.06%~9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691,P<0.01);白喉抗体阳性率为0.00~52.46%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6.012,P<0.01);EV71抗体阳性率为27.54%~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22,P=0.002);流脑、乙脑、百日咳抗体阳性率都低于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176, P<0.01;χ2=81.920,P<0.01;χ2=122.908,P<0.01)。接种百日咳、腮腺炎和水痘疫苗人群的抗体阳性率低于未接种疫苗人群的抗体阳性率(百日咳χ2=11.947,P=0.001;腮腺炎χ2=9.354,P=0.002;水痘χ2=61.687,P=0.000)。接种乙脑、流脑和白喉疫苗人群的抗体阳性率高于未接种疫苗人群的抗体阳性率。 结论 石家庄市自然人群麻疹、腮腺炎和水痘抗体水平整体较高,建立了一定的免疫屏障。流脑、乙脑和百日咳人群抗体阳性率较低,易引起传染病暴发流行,应重点防控。
  • 调查研究
  • 刘长晟, 苏孟, 聂宇新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10): 1217-12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10.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现标准碘盐浓度对沈阳市居民碘营养影响,为政府制定碘缺乏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按照《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开展儿童尿碘、孕妇尿碘及其家中食用盐碘含量调查。采用B超仪检测儿童甲状腺肿大情况。 结果 该项调查共采集7 960份儿童尿样本,2017—2019年儿童尿碘含量中位数为162.6 μg/L,处于适宜水平;采集3 900份孕妇尿样本,2017—2019年孕妇尿碘含量中位数为148.0 μg/L,其中2017年,2018年孕妇尿碘含量较低,只有2019年孕妇尿碘含量在适宜范围之内。儿童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2.6%,孕妇合格碘盐食用率为84.9%。儿童甲状腺B超检测肿大率为2.4%,在国家消除碘缺乏病标准范围之内。 结论 沈阳市8~10岁儿童碘营养水平处于适宜范围,孕妇碘营养水平处于低于适宜水平范围,应加强宣传增强孕期补碘意识。
  • 陈镭, 毛紫娟, 杨桂丽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10): 1221-12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10.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温州市初中学生预防台风灾害知识与相关行为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中学进行预防台风灾害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温州市随机抽取2 230名初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研究。 结果 被调查学生预防台风灾害知识总体知晓率为61.03%,其中灾前准备、灾中避险及灾后防病等三方面知晓率分别为42.11%、83.63%、23.72%,父母长期外地务工的学生总知晓率(57.83%)要低于普通学生(62.44%)(P<0.01),希望获取防灾知识的学生总知晓率(62.22%)要高于无此需求的学生(56.00%)(P<0.05)。在相关行为方面,平时会进行环境中灾害危险因素查找的学生总知晓率(66.94%)比普通学生(56.55%)要高(P<0.01)。学生平时关注台风信息程度越高,学习急救技能主动性越强,其预防台风灾害知识知晓率也越高(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OR=0.818,95%CI:0.681~0.983),希望获取防灾知识(OR=1.305,95%CI:1.053~1.616)等均是初中学生预防台风灾害知识知晓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 学校与家庭联合开展预防台风灾害系统性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相关防灾意识,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预防台风灾害知识水平。
  • 郭瑞, 杨土保, 罗珍冑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10): 1225-12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10.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接诊医师对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的态度现况以及影响因素,为促进MSM人群的求医行为,提供科学指导。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从接诊过因性传播感染就诊的MSM患者的医师中抽取267人,对其进行MSM患者态度调查,并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接诊医师对MSM患者态度及影响因素。 结果 在267名接诊过MSM患者的医师中,86.52%的医生对MSM患者持接纳态度,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医生持接纳态度的比例高于男性持接纳态度的比例(OR=3.34,95%CI:1.14~9.80)。与大专学历相比,学士(OR=6.27,95%CI:1.93~20.42)、硕士(OR=7.88,95%CI:2.43~25.54)和博士(OR=5.08,95%CI:1.27~20.36)持接纳态度的比例较高。 结论 接诊MSM的医生对MSM患者大多呈接纳态度,女性和学历越高的医生在接诊MSM患者方面持有更为接纳的态度。应有针对性地提升和培训接诊MSM患者医生的服务能力。
  • 沈嘉慧, 李代容, 刘艳, 阿孜姑.玉素甫, 蓝燕, 李聪, 袁琦文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10): 1229-12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10.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图木舒克市维吾尔族妇女对围产期保健知识的知晓、认同及接受度。 方法 2019年8—10月选取图木舒克市1 215例维吾尔族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围产期保健的内容编制调查问卷,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入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及个人基本信息。数据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其中围产期保健知识知晓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 215例受访妇女的平均年龄是(35.0±9.5)岁。围产期保健知识知晓良好者(知晓相关知识6条及以上)878例,占72.3%,其中B超知晓率最高占90.7%,围产期保健的作用知晓率最低占31.8%。围产期保健知识知晓率在不同年龄、职业、受教育水平、家庭年收入、生育史、住址及产次中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水平为中学及高中以上、家庭年收入≥2万、住址在市区和产次小于3次均是围产期保健知识知晓的促进因素(OR值分别为13.215、15.472、2.412、2.027和6.726),而年龄大于35岁以上是危险因素 (35~<45岁:OR=0.020;≥45岁:OR=0.002)。1 215例受访妇女有意进行系统的围产期保健者占26.1%,因知晓率低及经济因素而拒绝者占51.8%。对围产期保健具体措施中认同度不高的是建立健康档案卡(77.4%)、孕期糖尿病的筛查(75.6%)及系统的产前检查(73.9%),接受度较高的是产前B超检查(80.7%)、孕期乙型肝炎的筛查(56.9%)及产前检查(56.0%)。 结论 图木舒克市维吾尔族妇女对围产保健知识的知晓度较低,其中高龄、受教育水平、年收入、住址及产次是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对围产期保健工作认同度差且接受率低。因此,应加大南疆农村妇女围产保健知识的宣教,提高当地医疗保健水平,落实产前减免政策,结合文化环境提供满意的卫生服务,促进围产期保健工作开展。
  • 唐江利, 张华, 陈海丹, 陈金妮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10): 1234-12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10.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相关病原学特征。 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接诊的483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组,采集患儿鼻咽拭子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同期选择114例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根据自制问卷调查两组儿童相关资料,并采用单因素χ2检验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研究影响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结果 483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主要是病毒感染占55.07%(266例),其次是细菌感染占33.95%(164例)。病毒感染中副流感病毒1型检出最高,为13.87%,细菌感染中副流感嗜血杆菌占比最高,为16.98%。经单因素χ2检验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儿年龄<5岁、入院前滥用抗菌药物、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有反复感染既往史、伴免疫缺陷、营养不良、3个月内住院次数≥5次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的独立因素(P<0.05)。 结论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感染病原主要以副流感病毒1型和副流感嗜血杆菌为主,其感染风险和患儿年龄、入院前滥用抗菌药物、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有反复感染既往史、伴免疫缺陷、营养不良、3个月内住院次数≥5次等因素密切相关,需合理制定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防治措施。
  • 蔡珍飞, 李巧, 曹丹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10): 1237-124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10.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膳食-营养状况及社区医疗服务利用情况,为缺血性脑卒中膳食结构改善及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于2018年1—12月应用问卷调查法与食物频率调查法对社区医疗服务站登记建档的24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膳食-营养情况进行调查,评估调查对象膳食营养结构是否合理;并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社区卫生服务利用及卫生服务需求调查,明确其社区医疗服用利用情况。 结果 24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各类食物摄入量方面以水果类、水产类、奶类摄入严重不足比例最高,分别占22.36%、22.36%、18.29%;在主要营养摄入方面以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硫胺素、核黄素、钾、钙、镁、硒摄入不足更为显著,而钠、锰摄入过量所占比例较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社区医疗服务需求第一位为疾病医疗,需求率为75.61%;其次为康复指导与健康指导,需求率分别为50.00%、45.93%,对疾病预防、建立家庭疾病床需求较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中医疗功能知晓率最高,为93.90%;其次为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健康教育,分别占60.16%、50.00%;知晓6项、知晓5项、知晓4项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利用率较高,分别为82.86%、78.13%、55.00%。 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膳食营养不均衡现象较为突出,普遍对社会医疗服务功能知晓率低,社区服务利用率低,需重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社区卫生服务宣传,重视营养纠正,提高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知晓率与利用率,促进其康复进程。
  • 申佳, 尤炎丽, 杨瀚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10): 1241-12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10.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洛阳市涧西区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当地慢性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18年9—1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从涧西区所辖共13个乡(街道),用人口规模成比例整群抽样方法(probability proportionate to size sampling, PPS法),从每个乡(街道)抽取2个村(居委会),在抽中的每个村(居委会)中简单随机抽取120个家庭户,再使用KISH表法,在每个家庭户随机抽取一名成员进行调查,每个村(居委会)至少需完成调查问卷100份。采用《2018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中慢性病防治素养部分的条目调查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并采用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影响因素。 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 905份,回收有效问卷2 879份。涧西区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为6.46%。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在不同年龄(χ2=19.043, P<0.001)、文化程度(χ2=62.832, P<0.001)、家庭收入(χ2=39.492, P<0.001)、职业(χ2=13.931, P=0.030)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小者、文化程度较高者、收入水平较高者以及非体力劳动者的群体,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较高。 结论 涧西区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亟待提升,年龄较大者、文化程度较低者、收入较低者、农民和工人是日后开展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重点人群。
  • 廖镇宇, 刘亚莉, 黄瑞文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10): 1245-124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10.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5 min Apgar评分(8~10分)与新生儿神经发育、体格发育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在长沙县妇幼保健院出生的活产、无窒息的新生儿577例,根据5 min Apgar评分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为Apgar评分8~9分(203例),对照组为Apgar评分10分(374例)。采用SPSS 21.0软件分析Apgar评分与新生儿疾病、神经发育、体格发育的关系。 结果 实验组新生儿期疾病(新生儿感染、惊厥、低血糖、呼吸困难)、神经发育(出生后1周内头颅彩超异常率、NBNA评分、MDI、PDI评分)、体格发育(3月时头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 min Apgar评分在8~9分的足月新生儿出生后出现新生儿期疾病、神经及体格发育异常比评分10分的概率高,临床医生应重视其病情评估及出院后随访,以减少不良结局。
  • 刘俊, 骆玉兔, 田胤纯, 刘云, 黄磊, 潘家华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10): 1248-125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10.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9月—2019年10月441例COPD患者临床资料,选取其中的254例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作为急性加重组,急性加重期患者经14 d抗感染和雾化吸入等对症治疗后病情明显缓解的187例为稳定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54例作为健康对照组。观察健康对照组与COPD急性加重组及稳定组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ecreted frizzled-related protein-5,sfrp5)和血清中腺苷酸环化蛋白-1(cyclase associated protein 1,CAPl)水平、 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情况。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分(COPDassessment test,CAT)及肺功能(FEV1/预计值)指标与COPD急性加重组及稳定组sfrp5和CAPl水平、IL-6、TNF-α、CRP及IL-1β的相关性。 结果 COPD急性加重组及稳定组sfrp5和CAPl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IL-6、TNF-α、CRP及IL-1β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其中COPD急性加重组sfrp5和CAPl水平低于稳定期,COPD急性加重组IL-6、TNF-α、CRP及IL-1β水平高于稳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CAT评分和FEV1/预计值及FEV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急性加重组和稳定组CAT评分高于健康对照组,急性加重组CAT评分高于稳定组(P<0.001);急性加重组和稳定组FEV1和FEV1/预计值低于健康对照组,急性加重组FEV1/预计值和FEV1也低于稳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知,sfrp5和CAPl水平与CAT评分呈负相关(r=-0.420、P=0.009;r=-0.408、P=0.017),与FEV1/预计值呈正相关(r= 0.698、P=0.020;r=0.520、P=0.042)。IL-6、TNF-α及CRP水平与CAT评分呈正相关(r=0.594、P=0.042;r=0.632、P=0.030;r=0.812、P=0.012),与FEV1/预计值呈负相关(r=-0.400、P=0.040;r=-0.735、P=0.008;r=-0.860、P=0.002),但IL-1β与FEV1/预计值以及CAT评分均无相关关系(P>0.05)。 结论 sfrp5、CAPl、IL-6、TNF-α及CRP等炎性因子水平与CAT评分和肺功能指标存在相关性,炎性因子水平与CAT评分对于判断肺功能和COPD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尹科, 张军伍, 杨芳, 方科, 张雷廷, 刘峰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10): 1251-125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10.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WHO-5A模式的烟草综合控制项目,了解WHO-5A模式对在职医务人员的控烟效果。 方法 选取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不同科室的在职医务人员720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接受基于WHO-5A模式的控烟干预;对照组未实施任何控烟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医务人员基本情况、吸烟情况、对烟草知识的了解及控烟态度。 结果 本次研究共纳入720名医务人员,吸烟率为32.78%(236/720),日吸烟量为(11.67±1.15)支。经过6个月干预后,干预组吸烟率由33.61%(121/360)降为20.00% (72/360),日吸烟量由(11.72±1.65)支降为(9.08±0.93)支,与干预前比较,吸烟率(χ2=16.996,P<0.001)和日均吸烟量(t=3.813, P<0.001)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后干预组吸烟率(χ2=6.398,P=0.011)和日均吸烟量(t=4.932, P<0.001)均较低。在烟草危害知识了解方面,干预前后比较,干预组除被动吸烟对健康危害条目外,其他认知水平均显著提升 (P<0.05),对照组医务人员无明显变化(P>0.05);在控烟态度方面,干预组控烟态度明显改善 (P<0.05),对照组医务人员无明显变化(P>0.05)。 结论 WHO-5A模式干预能够有效地降低在职医务人员的吸烟率和日均吸烟量,提升医务人员对烟草知识的认知水平,改善控烟态度。
  • 杨彦华, 胡向科, 方明礼, 王志勇, 张淑君, 杨土保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10): 1255-125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10.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04—2019年湖南省风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风疹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2004—2019年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湖南省风疹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04—2019年湖南省累计报告风疹病例27 00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36/10万,每年3—6月为发病高峰;男女发病比为1.37∶1;发病年龄组以20岁以下为主,占病例的86.28%;风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报告90起,89起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 结论 风疹发病主要以20岁以下为主,应加强含风疹成分疫苗(rubella containing vaccine,RCV)常规免疫工作;开展青少年人群RCV补充免疫;每年春季至初夏,加强学校、托幼机构等重点场所的风疹监测工作。
  • 朱媛媛, 丁丽云, 陆玮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10): 1258-12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10.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2月如皋市人民医院住院孕妇3 702例为样本,采集孕妇基线资料,以及孕妇受精方式、孕周及妊娠期合并症发生情况和实验室检查资料,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不同特征孕妇ICP发病情况以及ICP发病影响因素。 结果 3 702例孕妇中确诊为ICP者158例(4.27%)。不同孕妇年龄、妊娠时间、居住地其ICP发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发生ICP和未发生ICP两组孕妇受教育年限、ICP家族史、孕激素应用、多胎妊娠、自身免疫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及妊娠期高血压等流行病学分布特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孕周、受教育年限、ICP家族史、多胎妊娠及自身免疫疾病均为ICP发病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 结论 孕妇高龄、妊娠晚期、受教育程度低、ICP家族史、多胎妊娠以及自身免疫疾病均为影响ICP发病的危险因素,孕期需加强监测和筛查工作,以保障母婴健康。
  • 王艳娜, 杜丽敏, 任俊霞, 杨艳霞, 张新, 李荣花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10): 1261-126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10.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邯郸市中学生干眼症的患病情况和危险因素,为预防中学生干眼症的发生提供参考。 方法 2019年9—1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邯郸市三个区的中学中抽取5 31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和眼科检查调查学生干眼症患病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学生干眼症患病影响因素。 结果 5 310名学生中,完成问卷调查且符合眼科检查要求的有5 006人,其中学生干眼症检出率为24.73%。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近视(OR=4.904,95%CI:4.200~5.725)、眼部疾病史(OR=1.837,95%CI:1.589~2.123)、屈光矫正不足(OR=2.085,95%CI:1.793~2.425)、睡眠时间<6 h/d(OR=1.533,95%CI:1.323~1.775)是中学生干眼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视屏时间<2 h/d(OR=0.285,95%CI:0.242~0.335)、眼部保健(OR=0.637,95%CI:0.559~0.726)是中学生干眼症的保护因素。 结论 邯郸市中学生干眼症患病率较高,建议加强干眼症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改善用眼环境和注意用眼卫生,增强自身的眼保健意识,预防干眼症的发生。
  • 赵晓山, 黄伟康, 黄桂芳, 陈斌, 王月云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10): 1264-126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10.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分析新生儿听力筛查现况,探索有利于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成效的相关策略和措施。 方法 选取2017—2019年深圳市活产新生儿作为筛查对象,听力筛查相关资料由各区筛查单位登记、录入新生儿听力筛查管理系统。正常新生儿采用耳声发射初筛,高危新生儿采用自动听性脑干反应技术进行初筛,未通过者进行复筛,对筛查率进行季节和地区的分析。 结果 深圳市2017—2019年共计632 912例新生儿,其中604 760例完成新生儿听力初筛,初筛覆盖率95.55%;应复筛人数为38 351例,复筛率64.32%,听力复筛未通过人数为3 105例,实际转诊人数为2 297例,转诊率为73.98%。听力筛查季节变化规律明显,季节指数显示10—11月是听力筛查高峰期。 结论 深圳市新生儿听力筛查覆盖率稳步增长,但需对听力复筛进一步加强管理,实现对听力障碍儿童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干预,将可防可控的新生儿听力障碍降到最低限度。
  • 实验研究与卫生检验
  • 张耀光, 张若楠, 张文豪, 王谢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10): 1266-12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10.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一种离子色谱法测定饮用水中高氯酸盐的方法,了解高氯酸盐在豫南地区饮用水中的含量水平及分布特征。 方法 选用大容量的阴离子交换色谱柱IonPac AS20,45 mmol/L KOH淋洗液,1.0 ml/min的流速,进样体积500 μl,45份水样的水体类型包含水源水、出厂水和末梢水。 结果 高氯酸盐在0.005~0.14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9,方法检出限1.4 μg/L,相对标准偏差在1.93%~3.30%之间,回收率在81.2%~102%内。 结论 该方法简单、灵敏、快速,适用于饮用水高氯酸盐的检测;豫南地区饮用水的高氯酸盐致癌风险不高,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存在不同程度的高氯酸盐污染,整体含量呈现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趋势。
  • 刘洁, 刘芳, 高艳, 李崇, 孙灵利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10): 1269-127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10.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使用 IgG抗体亲和力方法鉴别麻疹病例中的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反应,研究麻疹消除阶段免疫失败病例的检出状况。 方法 选择出疹后3 d内和4~28 d采集的双份血清IgM结果均为阴性的麻疹疑似病例以及有明确免疫接种史的麻疹疑似病例,采用ELISA检测血清标本的IgG抗体,对于检出的IgG抗体进一步进行亲和力测定。 结果 52例双份血IgM阴性的麻疹疑似病例中,根据核酸或者IgG结果可确诊的麻疹病例有23例,其中19例IgG抗体为高亲和力,提示为再次感染。有明确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史的病例7例,其中1例病例接种一剂次含麻疹成分疫苗,采集的双份血中首份血产生低亲和力抗体,第二份血产生高亲和力抗体;其余6例接种≥2剂次含麻疹成分疫苗,均产生高亲和力抗体。 结论 IgG抗体亲和力检测可以发现再次感染的不典型麻疹病例,并能有效区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反应病例,为麻疹消除阶段的病例检测和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 李梓民, 李理, 刘美佟, 尹晓晨, 胡余明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10): 1272-127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10.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某复方丸对高血糖模型小鼠的降血糖作用。 方法 采用四氧嘧啶致小鼠高血糖模型,以0.75、1.50、4.50 g/(kg·bw)剂量的复方丸连续给小鼠灌胃30 d,检测复方丸对正常小鼠和高血糖模型小鼠的血糖、空腹血糖、糖耐量的影响。 结果 复方丸对正常小鼠、高血糖模型小鼠体重、空腹血糖和血糖下降百分率无显著影响;复方丸高剂量组[4.50 g/(kg·bw)]血糖下降百分率高于模型对照组。 结论 经本实验研究表明,复方丸对糖尿病模型小鼠有辅助降血糖作用。
  • 卫生管理
  • 马征, 万剑飞, 陈长, 刘秀英, 周劲松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10): 1274-12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10.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解某疾控机构危险废物(简称危废)产生和管理的现况,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方法 采用报表统计和现场实地察看的方式,调查危废的产生、收集、贮存、处置、转运情况,评价危废管理体系和制度执行情况等。 结果 该疾控机构近年来的危废产生量大幅下降,2019年危废产量绝对值与2016—2018年三年产量均值12 470 kg比较,下降了28.43%。各年度各种危废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 023.942,P<0.001),表现为感染性、损伤性危废逐年升高,其他危废逐年降低。在危废的分类、收集、贮存、处置、转运等环节该疾控机构能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执行,但仍存在分类不清晰、涉废工作人员防护意识不强、危废产生部门减量化目标及措施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 结论 应完善健全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和应急预案,加强执行力和培训教育力度,严格按照危废的分类和收集处置要求,加大投入,利用现代化手段监督和落实危废的管理,使危废的处置真正做到规范化和制度化。
  • 综述
  • 朱宝平, 王茜, 贾雪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10): 1278-128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10.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我国结核病的总体防控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青少年结核病的防治任务还很重。本文梳理了青少年结核病的相关研究,分析现阶段青少年结核病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遗传基因和免疫力低下为主的生理因素,以及诱发疾病的行为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提出加强对青少年生理心理环境的关注,为青少年结核病的研究提供新思路,以更好的预防控制青少年结核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