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ISSN 1006-3110
CN 43-1223/R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28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1-01-15
  

  • 全选
    |
    专题报道—论著
  • 丁贤彬, 焦艳, 毛德强, 许杰, 唐文革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1): 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1.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2—2018年重庆市脑卒中疾病负担变化趋势,为开展脑卒中防治提供建议。 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心脑血管事件登记报告系统”中选取重庆市2012—2018年脑卒中(ICD-10:I60-I64)个案资料,采用SPSS 25.0 统计分析发病率、标化发病率、死亡率、标化死亡率、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DALY)、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和伤残所致的健康寿命损失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率的趋势变化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 APC),对APC的检验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结果 2012年重庆市脑卒中发病率、标化发病率、YLD率分别为245.24/10万、201.47/10万、3.37‰,2018年发病率、标化发病率、YLD率分别为294.61/10万、222.43/10万、4.03‰,脑卒中发病率与YLD率分别以年均4.19%、3.67%幅度增长,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 P=0.045;t=2.61,P=0.048)。脑卒中YLD率男性高于女性。2012年重庆市脑卒中死亡率、标化死亡率与YLL率分别为96.29/10万、87.66/10万、18.38‰,2018年脑卒中死亡率、标化死亡率与YLL率分别为116.34/10万、95.88/10万、20.10‰,变化趋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脑卒中YLL率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2012年与2018年重庆市脑卒中DALY率分别为21.75‰与24.13‰,APC为1.51%,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3,P=0.240)。脑卒中DALY率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城市地区脑卒中DALY率以年均5.82%下降,而农村地区脑卒中DALY率以年均3.87%上升,变化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7,P=0.020;t=3.95,P=0.011)。 结论 重庆市脑卒中疾病负担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但高于发达地区,男性与农村地区是脑卒中防治的关键,应针对脑卒中重点人群和地区开展三级预防。
  • 于宏杰, 钟培松, 袁红, 邵月琴, 彭谦, 赵琦, 赵根明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1): 5-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1.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甲状腺疾病与心血管疾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方法 利用上海市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高峰计划”学科建设中健康人群队列项目数据,采用问卷调查和生化指标了解人群的基本情况、慢性病病史及相关生化指标分布。 结果 本次共调查10 051人,892人(8.87%)患有甲状腺疾病,女性患病率(12.18%)高于男性(3.91%)(P=0.000)。被诊断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及发生过脑卒中患者与未患有该类疾病患者其甲状腺疾病患病情况均无差异(9.15% vs. 8.71%、9.20% vs. 8.84%、10.73% vs. 8.77%)(P均>0.05);高脂血症患者甲状腺疾病患病率(11.79%)高于未患有高血脂者(8.38%),冠心病患者甲状腺疾病患病率(14.46%)高于未患有冠心病者(8.54%)(P<0.05)。女性甲状腺疾病患者其高脂血症、冠心病及脑卒中患病率均明显高于未患有这三种疾病者(16.89% vs. 11.44%、20.53% vs. 11.68%、16.18% vs. 11.94%)(P均<0.05),以上指标在男性中均无差异。甲状腺疾病患者的LDL-C、HDL-C及TC水平均高于未患有该病者[(2.75±0.84)mmol/L vs. (2.63±0.81)mmol/L、(1.42±0.33)mmol/L vs. (1.36±0.33)mmol/L、(5.00±0.95)mmol/L vs. (4.84±0.91)mmol/L,P均<0.001]。 结论 甲状腺疾病与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之间存在相关,对于有心血管疾病或有相关危险因素者,尤其是患甲状腺疾病女性,应密切监测其甲状腺功能,积极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
  • 刘超, 蒋守芳, 符文华, 秦萌, 刘肖, 佟俊旺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1): 10-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1.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沈阳市2014—2017年大气PM2.5污染与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之间的关系。 方法 分析沈阳市2014—2017年PM2.5污染特征、气象特征以及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水平,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大气PM2.5对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 结果 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数与气压、大气PM2.5、PM10、SO2和O3-8 h浓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84、0.178、0.155、0.244和0.118;与温度和NO2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27和-0.234。单污染物模型中,PM2.5在当天浓度每升高10 μg/m3对全体人群、女性和老年人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ER值分别为0.24%(95%CI:0.06%,0.42%)、0.40%(95%CI:0.13%,0.67%)和0.23%(95%CI:0.03%,0.43%);双污染物模型中,PM2.5与PM10联合作用,对全体人群循环系统死亡人数影响最大,混合污染物每升高10 μg/m3对全体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ER值为0.48%(95%CI:0.07%,0.89%);多污染物模型中,混合污染物为PM2.5+PM10+NO2+SO2+O3、PM2.5+PM10+NO2+O3、PM2.5+PM10+ SO2+O3和PM2.5+PM10+O3组合时对循环系统死亡的影响最大,四种组合的混合污染物浓度每升高10 μg/m3对全体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ER值分别为0.57%(95%CI:0.16%,0.99%)、0.57%(95%CI:0.16%,0.98%)、0.57%(95%CI:0.16%,0.99%)和0.57%(95%CI:0.16%,0.98%)。 结论 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会随着PM2.5浓度升高而增加。PM2.5与其他污染物联合作用时对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最大。
  • 戴晓, 董志君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1): 15-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1.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定量研究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与烟草暴露的相关性,为烟草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2015年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库作为基线资料,主动随访2016—2019年浙江慈溪地区40岁以上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情况以及相关基本信息,采用归因分析和Cox比例风险模型统计学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烟草暴露人群的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opulation attributable risk percent,PAR%)以及死亡风险比(hazard ratio,HR)。 结果 2016—2019年浙江慈溪地区呼吸系统疾病的总死亡率为117.96/10万,男性为148.86/10万,高于女性死亡率87.07/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呼吸系统疾病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的PAR%(69.48%),高于其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COPD和下呼吸道感染的死亡与烟草暴露呈正相关(P<0.05),年龄段50~59岁组,吸烟指数每增加10年支患COPD死亡风险增加13%(HR=1.13, 95%CI:1.08~1.24),下呼吸道感染的死亡风险增加20%(HR=1.20,95%CI:1.03~1.23)。 结论 吸烟作为呼吸系统疾病负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烟草暴露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具有明确的相关性,COPD的归因危险度百分比最高,应该引起足够的关注;不同性别、年龄人群对烟草危害的敏感性不同,应有针对性的进行控烟工作。
  • 论著
  • 董鑫, 刘春燕, 申向丽, 张建彬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1): 20-2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1.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检测铅中毒大鼠股骨的骨量、生物力学指标以及病理骨形态计量等指标,阐明铅暴露对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染料木素作为防治铅暴露致大鼠骨质疏松药物的可行性,为铅中毒的效应研究以及防治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大鼠醋酸铅饮水染毒建立模型,染料木素通过灌胃的方式进行给药干预。通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各组SD大鼠股骨铅含量,运用X线骨密度仪检测大鼠骨密度,运用INSTRON 1195电子拉伸实验机检测大鼠股骨生物力学指标,进而探讨铅暴露对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以及染料木素的保护作用。 结果 铅暴露大鼠股骨干重、灰重、骨钙及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给予染料木素干预后,其股骨干重、灰重以及BMD明显升高 (P<0.05);铅暴露大鼠股骨的最大载荷(maximum loading, MaxL)、最大桡度(maximum strain, MaxS)、弹性载荷(flexibility loading,FleL)和弹性桡度(flexibility strain,FleS)等指标均有明显下降,用染料木素干预后其生物力学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慢性铅暴露可以引起大鼠股骨的骨质疏松,染料木素对铅致骨质疏松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罗东, 钟明浩, 李文辉, 姚振江, 叶小华, 钟新光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1): 24-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1.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东莞市结核病患者的就诊延迟特征及影响因素,为结核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18年东莞市3 865例结核病患者病案信息。采用秩和检验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就诊天数的影响因素,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就诊延迟率的影响因素。 结果 结核病患者就诊天数的中位数为28 d,就诊延迟率为69.5%。多重线性回归提示,女性、年龄增大、农民和离退人员、病原学阳性、有合并其他结核是就诊天数增加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女性(OR=1.26)、年龄较大(OR=1.15)、离退人员(OR=2.14)、病原学阳性(OR=1.97)和单纯结核性胸膜炎(OR=1.81)、患者来源为追踪/其他(OR=3.67)、有合并症(OR=1.61)、有合并其他结核(OR=2.13)均为就诊延迟的危险因素。 结论 今后应重点关注女性、中老年、农民和离退人员结核病患者的就诊延迟问题。
  • 李荣健, 潘玲, 石珊, 韦利葵, 蓝光华, 庞琳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1): 29-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1.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检测广西某美沙酮维持治疗(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 MMT)门诊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HCV)抗体阳性者的HCV病毒载量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对广西南宁市MMT门诊HCV抗体阳性就诊者进行调查,收集一般人口学信息、吸毒及HIV感染情况等,并进行HCV病毒载量、血常规、肝功能等测定。 结果 共检测257人,其中209人(81.32%)HCV-RNA阳性,48人(18.68%)HIV抗体阳性,139人(54.09%)AST/ALT>1;随着HCV-RNA载量升高,AST和ALT异常比例及HCV/HIV合并感染比例增加(χ2趋势检验,均P<0.05)。 结论 MMT门诊中HCV抗体阳性者大多为现症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患者,部分已进展到肝纤维化或肝硬化,且病毒载量与AST、ALT异常及HIV合并感染有关,提示应重视该人群的丙肝防治,并遏制HCV进一步传播。
  • 贺晴, 李美霞, 许建雄, 陆剑云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1): 32-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1.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3—2018年广州市学校和托幼机构水痘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水痘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3—2018年广州市各区上报的学校和托幼机构报告的水痘聚集性疫情,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2013—2018年广州市共报告学校、托幼机构水痘聚集性疫情1 876起,平均罹患率为0.63%。发病高峰分别为3—6月和10月至次年1月,托幼机构、小学、中学、高校和其他机构分别占28.04%、56.45%、13.33%、2.19%;城市、城郊、郊区之间的平均每起疫情病例数、波及班级数、罹患率和疫情持续时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城市上述指标均小于城郊和郊区;是否开展应急接种疫情间的波及班级、罹患率和疫情持续时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已开展应急接种疫情的以上指标均小于未开展应急接种的疫情。 结论 托幼机构、小学是水痘聚集性疫情的防控重点场所,需加强此类机构的防控工作。应急接种可减小疫情规模和缩短疫情持续时间。建议在发生水痘聚集性疫情的托幼机构或学校尽早开展应急接种。
  • 赵雅璇, 刘丽丽, 孙建华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1): 35-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1.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阴道炎的职业相关影响因素,为职业女性生殖保健提供重要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19年9月就诊于沈阳市妇婴医院妇科门诊的848例职业女性阴道炎患者基本信息及生殖道微生态结果,并分析阴道炎职业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848例阴道炎患者年龄主要集中于30~40岁(51.77%),多具有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52.48%),已生育女性共612例(72.17%)。所有患者中需氧菌性阴道炎发病率最高(44.46%),其次为混合性阴道炎(24.29%);不同职业中各种阴道炎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所有纳入研究的职业女性中,混合性阴道炎多见于无精神压力(P=0.004)及非久站者(P=0.005);细菌性阴道病多见于久坐者(P=0.004),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则多见于久坐(P=0.011)及非久站者(P=0.001)。 结论 性生活活跃的育龄期女性容易受到阴道炎的困扰,不同职业女性可能导致不同类型的阴道炎发病率升高。针对不同工作的职业特点,加强生殖保健宣教,对于关爱女性,加强女性职业保护,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张伶俐, 万孝先, 罗珍胄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1): 40-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深圳市光明区学龄前儿童家长健康素养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深圳市光明区13家幼儿园4 299名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健康素养现况调查。 结果 被调查的4 299名学龄前儿童家长中,按评判标准有1 133名具备健康素养,占26.4%;其中健康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健康技能素养水平分别为66.1%、28.0%、49.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户籍、文化程度和职业与学龄前儿童家长健康素养水平有关。 结论 学龄前儿童家长健康素养水平较以往有所上升,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及健康技能素养水平相对较低。应根据主要影响因素,针对不同群体有重点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以进一步提高学龄前儿童家长健康素养水平。
  • 张静, 谷秀梅, 邓红玉, 沈浩明, 丁佳昕, 唐发清, 周燕玲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1): 44-4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血清EB病毒EA-IgA抗体、VCA-IgA抗体和Rta-IgG抗体联合检测在鼻咽癌早期筛查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收集2019年初次就诊的264例鼻咽癌患者和264例健康体检者血清样本及其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EA-IgA、VCA-IgA和Rta-IgG抗体水平,并评价各项指标在鼻咽癌诊断中的价值。 结果 EA-IgA、VCA-IgA和Rta-IgG抗体单独诊断鼻咽癌的灵敏度分别为57.20%、47.35%、75.38%;特异度分别为98.11%、97.35%、96.21%。其中Rta-IgG抗体的灵敏度最高,特异性较好。初诊鼻咽癌组三种抗体的血清学水平或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联合检测诊断鼻咽癌时,EA-IgA+VCA-IgA+Rta-IgG抗体三项联合的灵敏度最高,为92.05%;AUC面积最大,为0.946;阴性预测值最高,为92.02%;漏检率最低,为7.95%;特异度好,为91.67%。EA-IgA、VCA-IgA和Rta-IgG抗体阳性率与性别、年龄、临床分期和TNM分期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 EA-IgA+VCA-IgA+Rta-IgG抗体三项联合检测对于鼻咽癌早期筛查及诊断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 刘红慧, 朱建如, 熊进峰, 邢学森, 郑立国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1): 47-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湖北省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救治能力现状、变化及存在问题。 方法 对湖北省二级及以上所有医疗机构2014—2016年传染病应对能力进行问卷调查和一般性的统计分析。 结果 各医疗机构对发热、腹泻、流感样病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开展监测和报告的比例较高,但对急诊入院人数、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不明原因死亡等监测和及时报告的医疗机构比例则较低,且能与当地其他卫生部门共享异常病例信息的比例也较低。实验室检测能力、医疗设施设备配备、应急状态下能力拓展、应急资金财政投入等均存在地区差异。 结论 湖北省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预警能力有较大提升,但传染病医疗救治能力、应急资金投入、部门信息共享、实验室检测与培训、实施配套储备措施、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应对能力等仍亟待提升。
  • 胡佳, 王瑛, 沈蕙, 杨海兵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1): 53-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环境因素与近视的关联,探讨影响不同年级学生近视患病率差异的因素。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2018年抽取苏州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至三年级学生456名,采用现场眼科检查(包括远视力检查和散瞳睫状肌麻痹验光)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问卷收集近视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与小学一年级学生(22.4%)相比,初中一至三年级学生(初一82.0%、初二88.8%、初三88.5%)近视率更高(P<0.05)。调整性别、父母近视、课后读写时间、每天户外活动时间、视屏时间和睡眠时间,初中一至三年级学生的近视超额患病率分别降低38.14%、38.62%和21.28%。 结论 环境因素在苏州学生的近视进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近视防控过程中应增加学生户外时间,减少视屏时间。
  • 朱燕红, 谭晖, 赵加奎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1): 57-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1.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自编问卷检验问卷测量性能,为了解黄浦区居民基本医疗健康素养水平提供测量工具。 方法 根据构建的黄浦区基本医疗健康素养评估指标体系设计初始评估问卷(57题),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社区居民200人开展预测试;通过项目分析筛除冗余题项,形成基本医疗素养评估问卷(38题)。应用问卷对上述200位社区居民施测,并抽取50名两周后复测,分析问卷的信效度;方便抽取黄浦区某二级医院医护人员100人、社区慢性病患者50人施测,分析区分效度。应用SPSS 17.0进行项目难度、区分度分析及信效度分析。Cronbach’s α系数、Guttman分半系数和组内相关系数ICC值用以测量信度;利用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区分效度分析检验效度。 结果 通过项目分析,共剔除22个条目,结合专家意见和专业知识,增加3条,最终38个条目进入指标体系终稿,形成“黄浦区成人基本医疗健康素养监测项目评估问卷”。全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09,重测信度为0.994;一级指标得分与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728和0.643,2个一级指标间得分相关系数为0.213。 结论 本研究问卷针对城市居民基本医疗素养的测量而设计,是评估居民基本医疗素养的有效工具,丰富了国内基本医疗素养调查的内容,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对开展居民基本医疗素养的评估及干预措施有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意义。
  • 邱紫莹, 李苑, 熊田甜, 陈亿雄, 彭敬, 吴泰顺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1): 62-6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1.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宝安区6~36月龄散居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防控措施。 方法 采用1∶1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为自2019年6月1日起上传到《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居住地址位于宝安区内、6~36月龄的手足口病新病例;在同一社区内随机寻找月龄±2个月、同性别、无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发热伴出疹症状的儿童作为对照。根据自制问卷采用电话访问的形式进行调查。 结果 共调查病例组和对照组各192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和5岁以下儿童一起居住(OR=4.976,P=0.002),发病前10 d接触过手足口病人(OR=2.762,P<0.001),发病前10 d去过游乐场所(OR=5.670,P<0.001),孩子饭前总是/经常吮吸手指(OR=4.879,P=0.010)是危险因素;而看护人喂养前用肥皂洗手频率[总是/经常(OR=0.213,P=0.006)]、孩子饭前总是/经常用肥皂洗手 (OR=0.117,P<0.001)是保护因素。 结论 在宝安区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公共游乐场所对疾病传播有重要作用,提高看护人和儿童的手卫生、避免儿童接触手足口病患者能降低患病风险,和5岁以下儿童居住的散居儿童家长更应该重视采取预防措施。
  • 骆金俊, 王四全, 王雷, 赵明江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1): 66-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1.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湖北省全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免疫水平,为制定乙肝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15—2018年选取湖北省8个市(15个县、45个社区)开展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HBsAb)水平监测。 结果 湖北省全人群HBsAg携带率为2.67%、HBsAb 阳性率为66.08%;HBsAg携带率和HBsAb 阳性率在地区(HBsAg: χ2=60.430,P=0.000; HBsAb: χ2=215.599,P=0.000)、年龄(HBsAg: χ2=109.341,P=0.000; HBsAb: χ2=265.578,P=0.000)、职业(HBsAg: χ2=70.919,P=0.000; HBsAb: χ2=480.782,P=0.000)、免疫史(HBsAg: χ2=36.725,P=0.000; HBsAb: χ2=27.653,P=0.000)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0岁以上(≥5.64%)、工人(7.59%)、农民(5.99%)和服务人员(5.45%)人群HBsAg携带率偏高,7~14岁(57.06%)、农民(58.98%)、学生(60.71%)和工人(60.76%)HBsAb阳性率偏低。 结论 湖北省乙肝防控取得一定成绩,但仍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重点人群(20岁以上、工人、农民、服务人员和学生)乙肝疫苗接种率,开展补充免疫等,有利于降低乙肝感染风险。
  • 段雨劼, 肖丽佳, 李理, 胡余明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1): 70-7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1.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火麻油、山茶油和维生素E混合物的抗氧化作用。 方法 采用老龄大小鼠模型、乙醇氧化损伤大鼠模型,观察实验动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还原性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蛋白质羰基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水平。 结果 火麻油、山茶油和维生素E混合物可提高老龄大鼠GSH含量、SOD和GSH-Px活力,降低蛋白质羰基含量;火麻油、山茶油和维生素E混合物可提高老龄小鼠及乙醇氧化损伤模型大鼠GSH含量、SOD活力,并降低MDA含量。 结论 火麻油、山茶油和维生素E混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 调查研究
  • 朱伟华, 韦德华, 王丽娜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1): 74-7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1.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外周血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neutrophils lymphocytes ratio,NLR)与HBV感染孕妇病毒载量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7月濮阳市人民医院HBV感染中晚期孕妇11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慢性乙肝活动情况分为肝功能异常组76例、肝功能正常组42例。检测对比两组孕妇HBV-DNA载量、外周血ERα、ERβ、NLR水平及肝功能指标水平,分析外周血ERα、ERβ、NLR及肝功能指标与孕妇病毒载量关联性。 结果 肝功能异常组孕妇外周血ERα、ERβ低于肝功能正常组,NLR、HBV-DNA载量、ALT、AST高于肝功能正常组(P<0.05);HBV感染孕妇孕期外周血ERα、ERβ与HBV-DNA载量、ALT、AST呈负相关,NLR与HBV-DNA载量、ALT、AST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亦证实:ERα、ERβ和HBV感染孕妇病毒载量为负向关联影响关系,NLR、ALT和HBV感染孕妇病毒载量为正向关联影响关系。 结论 外周血ERα、ERβ、NLR与HBV感染孕妇HBV-DNA、肝功能具有密切相关性,有助于为临床评估中晚期孕妇HBV感染情况提供重要参考。
  • 黄冬玲, 刘奕仕, 黄雪韵, 梁玉玲, 杜婉燕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1): 77-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1.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5—2017年东莞市石碣镇适龄妇女参加乳腺癌筛查的情况,并探讨影响乳腺癌筛查率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2015—2017年通过免费两癌筛查项目对东莞市石碣镇具有本辖区户籍的适龄女性进行乳腺临床检查、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筛查乳腺癌患病情况,采取问卷调查形式对适龄妇女乳腺癌的筛查情况进行调查,收集可能影响乳腺癌筛查率的相关因素。 结果 东莞市石碣镇适龄女性有5 451例,2015—2017年三年完成乳腺癌筛查2 878例,乳腺癌筛查率为52.80%。其中发现乳腺异常1 183例(41.10%),其中乳腺小叶增生809例(28.11%)、乳腺纤维腺瘤317例(11.01%)、乳腺导管扩张49例(1.70%)、可疑乳腺癌8例(0.28%)。不同年龄、户籍、文化程度、月平均收入、既往乳腺疾病史、亲友乳腺癌患病史、是否有乳房自检行为其筛查率不同,其中年龄35~44岁,城市户籍,文化程度高,既往乳腺疾病史,亲友乳腺癌患病史以及有乳房自检行为的研究对象筛查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年龄(35~岁组OR=2.850,45~岁组OR=2.406)、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组OR=8.699,中学或中专组OR=1.264)、亲友乳腺癌患病史(OR=3.152)、乳房自检行为(OR=1.724)是影响乳腺癌筛查率的独立因素。 结论 东莞市石碣镇女性适龄人群乳腺癌筛查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筛查工作开展过程中,对高龄、低文化程度、无亲友乳腺癌患病史及无乳房自检行为适龄女性人群,需加强相应的健康宣教,以提高乳腺癌筛查认知水平,进而提高该地区乳腺癌的筛查率。
  • 范历, 周慧芬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1): 80-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1.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实施职业防护综合干预的效果。 方法 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2—5月,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其近6个月职业伤害影响因素及职业防护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并依据调查结果制定干预措施,于2018年8—12月将干预措施实施到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工作中。分析干预前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职业伤害的发生率及职业防护行为评分情况。 结果 干预前(2018年2—5月)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职业伤害的发生率为34.78%,干预后(2018年8—12月)职业伤害的发生率为1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61,P=0.003);职业防护行为(隔离衣、防护帽、口罩、手套、防护鞋及护目镜等防护用具的穿戴情况)干预后的评分均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61~3.888,P<0.05)。 结论 实施综合职业防护干预措施能有效强化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防护意识,减少职业伤害,规范其职业防护行为。
  • 闻立芳, 黄晓媚, 蒙雨莎, 曾静文, 卓春霞, 刘均强, 周卫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1): 83-8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1.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罗湖区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效果,为下一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2015—2019年罗湖区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利用《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中个案和报表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和χ2检验对罗湖区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孕期检测率、阳性感染率、感染孕产妇及所生新生儿干预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5年间罗湖区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孕期检测率呈上升趋势,除2015年外,连续4年达95%以上(χ2艾滋病=1 317.418,P<0.05; χ2梅毒=1 279.507,P<0.05; χ2乙肝=1 321.419,P<0.05);艾滋病阳性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梅毒阳性感染率有所提高,乙肝阳性感染率有所降低;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均已治疗,梅毒治疗率有所降低(χ2=8.505,P<0.05);先天性梅毒报告发病率3.79/10万活产,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新生儿预防性治疗率在2018年降低后再次提高(χ2=41.680,P<0.05),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新生儿均已预防性治疗且未发现暴露儿童感染,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新生儿除2015年4例和2017年3例未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其余均已接种。 结论 结合罗湖医改模式,整合辖区医疗资源,免费服务下沉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将母婴垂直传播率控制在较低水平,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取得较好成效。但因不同专业机构管理职能转变,辖区管理难度增加,对比消除母婴传播项目具体目标仍有不足,有待进一步研究。
  • 凡娅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1): 86-8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1.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2018年绵阳市健康人群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抗体水平,为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按<18月龄、18月龄~、3岁~、5岁~、7岁~、15岁~、≥20岁组分层随机抽样抽取健康人群,调查免疫史,检测血清流腮IgG 抗体。运用χ2 检验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 结果 健康人群流腮IgG抗体阳性率为64.88%。7个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在13.11%~83.28%之间(χ2=556.000,P<0.05), <18月龄抗体阳性率最低,为13.10%,最高是3岁~组,为83.28%。随年龄增长抗体阳性率呈上升趋势(χ2=59.825,P<0.05)。不同性别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94,P>0.05)。有1剂次及以上免疫史人群抗体阳转率是76.81%,不同接种剂次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3,P>0.05)。 结论 绵阳市健康人群尚未形成预防流腮的有效免疫屏障,须尽早实行2剂次流腮疫苗的免疫程序,加强预防接种各操作流程的规范性管理。
  • 任庆杰, 王辉, 曹津, 李媛, 严旎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1): 88-9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1.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嘉兴地区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患病现状及其危险因素分析,为该病的早期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2017年1—6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嘉兴地区抽取10个社区或农村,采用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工作强度、行为习惯、家族遗传史、关节畸形等信息。对RA可疑病例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确诊,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RA患病影响因素。 结果 共调查79 351人,发现RA患者770例,患病率为0.97%。其中男性为188例,占男性总人数的0.46%;女性为582例,占女性总人数的1.53%。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龄、居住地域、居住楼层、劳动强度的居民类风湿关节炎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是否吸烟、饮酒、住房类型、有无风湿性家族史,其居民类风湿关节炎患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女性(OR=2.826, 95%CI:2.252~3.548)、年龄(40~<60岁) (OR=3.068, 95%CI:1.847~5.097)、居住楼层(1层)(OR=1.879, 95%CI:1.026~3.444)和重体力工作(OR=2.252, 95%CI:1.229~4.127)等因素是发生R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嘉兴地区的RA患病率较高,性别、年龄、居住楼层和体力工作是RA的独立危险因素,各级医疗机构应加强RA的宣教,提高全民意识,积极防治RA。
  • 孙湛, 刘岚铮, 李传彬, 李战, 常彩云, 耿兴义, 王蔚茹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1): 91-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1.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济南市2起新冠肺炎家庭聚集性疫情及传播链,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济南市2起新冠肺炎家庭聚集性疫情资料,包括病例基本信息、发病治疗过程、样本采集和检测、暴露史及接触史等,分析家庭聚集性疫情中病例与其密切接触者的接触方式和频率及防护措施,判断疫情的传播链。 结果 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强,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2起家庭聚集性疫情因个人的防护意识和有效的防护措施不同,造成罹患率分别为50.0%和100.0%。 结论 近早发现传染源,对密切接触者进行筛查和有效的隔离,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有效防控家庭聚集性疫情发生,对于防止病毒传播有重要意义。应继续严格执行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控策略。
  • 于茂敏, 崔凯洁, 邵长荣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1): 93-9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1.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型受体-1(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1,sTREM-1)、25羟维生素D3[25-hydroxy vitamin D3,25(OH)D3]、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水平与感染类型及病情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9年9月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74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组,另选取该院出生健康新生儿74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清sTREM-1、25(OH)D3、MMP-9水平,并比较不同感染类型、不同病情程度患儿血清sTREM-1、25(OH)D3、MMP-9水平,探究上述指标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感染类型的鉴别诊断价值,及与患儿病情程度的相关性。 结果 研究组血清sTREM-1、MMP-9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25(OH)D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病毒性感染患儿血清sTREM-1、MMP-9水平高于非病毒性感染患儿,25(OH)D3水平低于非病毒性感染患儿(P<0.05);血清sTREM-1、25(OH)D3、MMP-9联合鉴别诊断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感染类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64,大于各指标单一诊断,联合鉴别诊断的最佳敏感度为79.49%,特异度为80.00%;患儿病情程度与血清sTREM-1、MMP-9水平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与血清25(OH)D3水平间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 结论 血清sTREM-1、25(OH)D3、MMP-9水平有助于鉴别诊断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感染类型,且能反映患儿病情程度,有助于指导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 张华, 龚利强, 任宇花, 张燕, 徐昊辰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1): 97-9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1.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常熟市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出院复阳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为新冠肺炎病例出院后跟踪随访提供参考。 方法 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试行)》要求对病例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接触者判定,采集病例、接触者等相关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并对复阳再次入院至出院相关信息进行描述。 结果 该病例2020年1月7日自武汉坐高铁回常熟;1月20日,病例出现发热、肌肉酸痛和腹泻等症状,最高体温38.9 ℃;25日胸部CT报告显示两肺感染性病变;26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27日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核阳性,经省专家组会诊确认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月15日治愈出院进行居家隔离观察;3月1日核酸复查阳性,即转至苏州定点医院进行观察治疗; 3月9日再次出院,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24日核酸复查单靶阳性,29日、31日两次核酸检测阴性后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返回家中。 结论 该病例为一例新冠肺炎病例出院后复阳病例,提示在今后的疫情防控中,要进一步做好出院病例的跟踪随访和健康监测。
  • 实验研究与卫生检验
  • 丁莉莎, 陈曦, 贺健梅, 郑军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1): 100-10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1.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Roche Cobas TaqMan 96系统检测HIV-1血浆病毒载量试验失败的原因,为基层实验室开展病毒载量检测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2012—2019年间在本实验室进行检测的全部载量结果,根据系统所显示的错误代码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过去8年间,本实验室年检测失败率分别为2.72%、3.53%、0.86%、0.73%、1.33%、2.00%、3.02%和2.61%,每一年导致检测失败的原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系统所显示的错误代码表明,样本质量与仪器硬件/软件故障是主要影响因素,在全部的失败案例里占比分别达到56.26%和29.74%。从地区来看,益阳、郴州和湘西三地所送样本质量较差。 结论 除了仪器定期保养和维护,市州级艾滋病实验室一定要严格遵守采样和分离规定,保证样本质量。
  • 荆菁华, 史九波, 安淑霞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1): 102-10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1.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微小RNA-101(miR-101)在肝纤维化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肝纤维化患者70例为研究组,根据肝纤维化分期将研究组患者分为S1期8例、S2期30例、S3期20例、S4期12例;选取肝囊肿患者70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iR-101的表达水平,检测肝功能指标、炎性细胞因子、肝纤维化相关因子。采用Pearson法分析肝纤维化患者miR-101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血清C3、C4、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 ,ChE)、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Ⅲ型前胶原肽(serum precollagen Ⅲ ,PCⅢ)、APRI指数的相关性。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肝组织中miR-101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纤维化S1期、S2期、S3期、S4期患者肝组织中miR-101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ALT、AST、TGF-β1、TNF-α、IL-6、HA、PCⅢ水平与APRI指数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补体C3、C4水平与ChE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01与ALT、AST、TNF-α、IL-6、HA、PCⅢ呈负相关(P<0.05),而与ChE呈正相关(P<0.05)。 结论 miR-101在肝纤维化中表达下调,其表达水平与患者肝功能损伤、肝纤维化程度及炎性细胞因子密切相关。
  • 徐小红, 方声, 包丹妮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1): 106-10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1.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儿血清维生素D含量及其与机体免疫状态、全身炎症反应程度的相关关系。 方法 收集2016年12月—2019年6月间在三门县人民医院确诊的CD患儿58例,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10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两组小儿血清25(OH)D水平,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情况,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差异。评估CD患儿血清25(OH)D水平与机体免疫状态、全身炎症反应程度的相关关系。 结果 CD组患儿血清中25(OH)D的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D组患儿外周血CD3+、CD8+T的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CD4+T水平及CD4+/CD8+比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D组患儿血清中IL-6、TNF-α、IL-17、IL-23的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CD患儿血清25(OH)D水平与CD3+T、CD8+T水平呈负相关,与CD4+T水平及CD4+/CD8+比值呈正相关,与IL-6、TNF-α、IL-17、IL-23水平呈负相关。 结论 维生素D水平下降参与CD的发生发展,可能与其影响机体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及炎症因子分泌等相关。
  • 方法研究
  • 刘天, 姚梦雷, 黄继贵, 吴杨, 陈琦, 童叶青, 陈红缨, 梅芳盛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1): 108-1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1.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SARIMA-GRNN组合模型和SARIMA模型在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并对他们的预测效果进行比较。 方法 选取2004—2016年上海市流行性腮腺炎逐月发病率资料,基于2004年1月—2016年6月的数据建立SARIMA模型。利用2004—2015年流行性腮腺炎的SARIMA模型拟合值与实际值、时间因子训练SARIMA-GRNN组合模型,并运用2016年1—6月数据进行验证,筛选模型最优平滑因子(spread)。采用2016年7—12月数据进行回代验证模型的外推预测效果。评价指标包括平均绝对误差百分比(MAPE)、平均误差率(MER)、均方误差(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 结果 SARIMA(0,0,2)(0,1,1)12为最优SARIMA模型。SARIMA-GRNN组合模型spread 值为0.0037。SARIMA模型、SARIMA-GRNN组合模型拟合的MAPE、MER、MSE和MAE依次分别为16.19%、15.18%、0.14、0.25;2.93%、2.28%、0.01、0.04。SARIMA模型、SARIMA-GRNN组合模型预测的MAPE、MER、MSE和MAE依次分别为17.40%、17.26%、0.03、0.16;15.24%、15.50%、0.02、0.14。 结论 SARIMA-GRNN组合模型拟合及预测效果均优于SARIMA模型,但预测精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 刘希波, 曹静, 王云, 李明阳, 王淑霞, 胡继宏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1): 113-1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1.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并评价甘肃省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的ARIMA预测模型。 方法 利用2010—2018年甘肃省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发病数据建立ARIMA预测模型,同时利用2019年发病数据评价模型并对2020年甘肃省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进行预测。 结果 根据模型拟合效果,模型ARIMA(0,1,1)(1,1,0)12为最优模型。R2=0.741,Ljung-Box检验值为25.944,BIC值为11.060。模型拟合甘肃省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发病趋势与实际发病趋势一致,MAPE=17.297%,预测结果显示2020年甘肃省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时间分布与往年趋于一致。 结论 ARIMA(0,1,1)(1,1,0)12模型能较好地拟合甘肃省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发病趋势,对该病的预防控制、风险评估等具有一定的公共卫生意义。
  • 卫生管理
  • 安玉琴, 郝海燕, 丁婷婷, 刘华, 刘中霞, 王晓红, 刘毅刚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1): 116-1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1.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河北省乡镇卫生院基本情况,为指导乡镇卫生院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河北省50所乡镇卫生院,调查2012年和2018年相同乡镇卫生院基本情况。 结果 50所乡镇卫生院均为政府主办,中心卫生院和一般卫生院比例为48.00%和52.00%;国债项目支持和不支持的乡镇卫生院比例为86.00%和14.00%,以国债项目支持为主,其中A市、C市、D市所有乡镇卫生院均为国债项目支持。2012年和2018年各市乡镇卫生院门诊量、住院量、住院门诊比,以及河北省乡镇卫生院总门诊量、总住院量、总住院门诊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2年和2018年各市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占职工比例分别在80%以上和80%以下(除A市)。2018年河北省乡镇卫生院平均在岗职工人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公共卫生技术人员数、每千农村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每千农村人口公共卫生技术人员数分别为35.12人、26.96人、3.14人、0.91人、0.11人;床位数均在2 199张之间,每千农村人口床位数为1.34张,其中A、D、E三市每千农村人口床位数均少于1.2张。 结论 河北省不同地区间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公共卫生技术人员数量不足,且存在差异,今后需提高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水平。
  • 蔡佳佳, 刘爱忠, 龚红辉, 邓奇坚, 陈亚平, 刘雁, 柴湘平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1): 121-12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1.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型综合医院通过构建门诊预检分诊体系,实施有效的预检分诊措施、严格执行发热门诊患者接诊流程、普通门诊患者接诊流程,尽早筛查发热或有流行病学接触史的患者分流至发热门诊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通过该体系的运行,医院达到了零漏检、零漏报、零感染的目标。
  • 综述
  • 孙梦婷, 李慧芹, 谭滇湘, 张朝晖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1): 124-1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1.01.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外泌体为可由多种细胞分泌的纳米级双层膜囊泡,且存在于人体不同的体液中。外泌体可通过携带DNA、RNA、蛋白质和脂质等物质至受体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此外,外泌体具有多种功能,可参与至抗原提呈、免疫激活、免疫抑制等免疫调节过程中。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外泌体在一些肺部炎症性疾病的发病进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哮喘等,且与一些肺部炎症性疾病的诊断及其分期呈现相关关系,如COPD等,故外泌体可望作为这些疾病的新型诊断标志物及生物治疗靶点。本文将对外泌体在一些肺部炎症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