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ISSN 1006-3110
CN 43-1223/R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27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0-04-15
  

  • 全选
    |
    专题报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胡世雄, 徐巧华, 罗垲炜, 杨浩, 孙倩莱, 刘子言, 赵善露, 曾舸, 张恒娇, 戴志辉, 肖洁华, 高立冬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4): 385-38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4.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掌握湖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遏制疫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2月8日全省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 结果 疫情覆盖全省76.9%的县市区,输入性病例为总体第一来源,占49.4%(χ2=701.61,P<0.01),但2020年2月份以来疫情明显下降,聚集性病例成为第一来源(Z=-2.10,P=0.04)。感染者中位年龄为确诊病例44岁、无症状感染者35岁,后者相对多发3~18岁人群(χ2=65.52,P<0.01)。发病至首次就诊平均间隔2.6 d,发病至诊断平均间隔为5.3 d,医院隔离至诊断平均间隔为2.1 d;随着时间后移,发病至首次就诊间隔、发病至诊断间隔明显缩短(前者Z=-5.74, P<0.01;后者Z=-7.72, P<0.01)。既往有疾病史的比例越高,病情越严重(Z=2.71, P<0.01)。 结论 湖南新冠肺炎疫情已由输入为主转变为以本地感染为主阶段,需坚持防止疫情蔓延、扩散和避免人群接触为主的防控策略,强化密切接触者的排查管理工作。
  • 孙倩莱, 李作超, 谭夏林, 蒋永林, 陈伯中, 李谋壹, 肖琦, 徐善松, 方虹英, 吴青春, 杨浩, 黄超洋, 罗垲炜, 何方玲, 胡世雄, 高立冬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4): 389-3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4.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对Y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的调查,初步分析该病潜伏期、传染期、传播能力。 方法 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采用实时荧光RT-PCR技术对采集咽拭子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 结果 本起疫情一共发现13名确诊病例和4名无症状感染者,发生四代病例传播,平均代际间隔时间5.08 d,平均潜伏期5.44 d(2~10 d),部分病例发病前2 d已具备传染性;密切接触者中存在一定比例隐性感染者。病例检测时存在需要多次采样检测方能确诊的现象。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传播能力强,存在潜伏期传播,存在无症状感染,需加强对密切接触者的追踪、管理等防控措施。
  • 李朝晖, 郭小成, 马智泉, 刘涛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4): 393-39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4.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邵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特征,为预防控制新冠肺炎疫情提供相关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截止2020年2月11日邵阳市新冠肺炎病例相关的人口学、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8.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结果 共报告确诊病例94例,其中家庭聚集性疫情21起,先后出现武汉(或湖北)输入病例和本地续发病例两个高峰。地区分布以邵东市、新邵县和洞口县为主(69.15%)。全人群粗发病率1.28/10万,邵东市最高为4.06/10万。发病年龄最小为8岁,最大为84岁,主要以20~59岁年龄段为主(占79.8%),以武汉(或湖北)旅居史和务工返乡人员为主(占69.15%)。60岁及以上老年人确诊病例的重症(危重症)比例达66.7%(10/15),高于60岁以下年龄组确诊病例的重症(危重症)比(χ2=31.150,P<0.001)。 结论 邵阳市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易发生家庭聚集性疫情,老年人易出现重症。应加强新冠肺炎相关预防控制工作,特别是对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针对性的防护。
  • 戴志辉, 高立冬, 罗垲炜, 肖洁华, 黄超洋, 曾舸, 刘子言, 赵善露, 杨浩, 孙倩莱, 张恒娇, 王娟, 胡世雄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4): 396-39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4.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湖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病例临床特征,为病例的发现、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南省 2020年1月21日—2月13日的所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年龄段、不同临床分型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胸部CT检测结果 的差异。 结果 918 例患者高发年龄为 15~64 岁,小于15岁的病例28例(仅占3.05%),轻型病例318例(占34.64%),普通型病例523例(占56.97%),重型70例(占7.63%),危重型7例(占0.76%);有一种以上基础疾病的240例(占26.14%)。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占67.54%),干咳(占42.59%),部分患者出现乏力、咳痰、咳嗽、头痛症状;血常规表现白细胞总数以降低或正常为主(占97.37%),淋巴细胞下降(占43.93%),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低或正常(占66.46%);95%患者胸部CT检查有肺炎影像学特征。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临床表现不典型,以发热和干咳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的血象有改变,胸部CT检查有肺炎影像学特征。胸部CT检查是一种较好的辅助诊断方法。
  • 宋江南, 陈贵秋, 尹进, 高琼, 戴俊斌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4): 400-40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4.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依据目前的认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为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应选择有效消毒处理方法,使用合格的消毒产品,对隔离场所受到新型冠状病毒污染或可能污染的空气、环境物体表面实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同时做好个人防护,以切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途径,降低其感染发生率,保护人民身体健康。
  • 尹进, 宋江南, 高琼, 戴俊斌, 陈贵秋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4): 403-40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4.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科学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不同的人群需要采取不同的防护水平即针对人群实行精准防护,不同场所及人员应选择与其相适应的口罩,且应该正确处理使用后的口罩而不造成新的污染。本文详细介绍了口罩的标准及使用方法与使用后的处理方法,希望大家能够有效防护新冠肺炎而不过度防护。
  • 论著
  • 张云霄, 付由户, 何明艳, 王雷, 钟媛, 杨柳, 让蔚清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4): 406-40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4.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营养支持对鼻咽癌放疗患者预后的影响,为预防鼻咽癌放疗后并发症和副作用提供依据。 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Web of Scienc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 EMbase等数据库中2004年1月—2019年6月发表的营养支持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影响相关文献,在Stata 12.0软件上进行meta分析,应用Q和I2统计量进行异质性检验,漏斗图评估发表偏倚。 结果 共纳入13项随机对照研究,总样本量1 296例。meta分析结果 显示:经营养支持鼻咽癌放疗患者组的BMI [OR=0.325,95%CI(0.107,0.991)]、血红蛋白[SMD=0.926,95%CI(0.56,1.293)]、白蛋白[SMD=0.726,95%CI(0.479,0.973)],及放射性皮肤反应(Ⅲ~Ⅳ级)[OR=0.242,95%CI(0.171,0.343)]均优于对照组(未经营养支持组)。口咽黏膜损伤(3~4级)发生率[OR=0.929,95%CI(0.576,1.479)]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营养支持对于维持鼻咽癌患者在放疗期间的营养学指标具有积极的作用,且降低了急性放射性皮炎(Ⅲ~Ⅳ级)发生的风险。而营养支持是否能降低口腔黏膜损伤目前不能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
  • 郭迅依, 杨珍, 严付华, 杨胜园, 胡骢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4): 410-4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4.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磁固相萃取(magnetic solid phase extraction,MSPE)与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iode array detector,HPLC-DAD)检测牛肉中游离雌激素的新方法。 方法 制备基于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的磁性纳米粒子,作为MSPE吸附材料与HPLC-DAD建立检测17β-雌二醇、雌酮、炔雌醇、己烯雌酚、双烯雌酚和双酚A的新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牛肉样品中这6种雌激素的分析检测。 结果 方法中6种雌激素的检出限为0.1~0.8 μg/L,线性范围为2~5 000 μg/L 和5~5 000 μg/L,方法标准偏差为4.9%~10.5%(n=8),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为79.1%~118%。 结论 新方法具有检出限低,线性范围广、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对于检测生肉类样品中雌激素具有良好的应用。
  • 胡佳, 王瑛, 韩迪, 丁子尧, 沈蕙, 杨海兵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4): 413-4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4.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最新颁布的儿童青少年消瘦超重肥胖国家标准与WHO及国际标准,描述苏州市6~17岁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 方法 选取苏州市7 340名6~17岁儿童青少年,男性3 821名,女性3 519名,测量其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分别采用WHO标准、国际标准、中国标准进行评价。 结果 依据WHO标准、国际标准、中国标准,消瘦检出率分别为2.3%,8.4%,5.2%(两两比较均P<0.05);超重检出率分别为20.0%,19.6%,17.4%(中国标准低于WHO和国际标准,P<0.05);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1.5%,6.7%,14.1%(两两比较均P<0.05)。与此同时,不同年龄、性别分组,基于不同标准的营养状况差异不同。WHO和国际标准一致性(Kappa=0.705)、中国和国际标准一致性(Kappa=0.692)低于WHO和中国标准对不同营养状况检出率的一致性(Kappa=0.811)。 结论 儿童营养健康(消瘦、超重、肥胖)成为苏州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中国标准与WHO及国际标准检出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应谨慎使用。
  • 丁贤彬, 吕晓燕, 焦艳, 许杰, 唐文革, 罗凯颖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4): 417-4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4.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重庆市结直肠肛门癌疾病负担现状及特征,为开展结直肠肛门癌防治提供建议。 方法 收集分析2018年重庆市32个区县结直肠肛门癌个案资料(ICD-10:C18-C21),采用SPSS 25.0 统计分析发病率、死亡率、标化发病率与标化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 DALYs)、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s)、残疾所致寿命年损失(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s)等指标。不同地区与性别间发病率、死亡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2018年重庆市结直肠肛门癌发病率与标化发病率分别为30.38/10万与19.17/10万,男性发病率(36.18/10万)高于女性(24.49/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2,P<0.001)。城市发病率(32.97/10万)高于农村(29.24/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P=0.024)。结直肠肛门癌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为13.84/10万与8.12/10万,死亡率男性(16.83/10万)高于女性(10.81/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2,P<0.001),城市与农村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4,P=0.067)。结直肠肛门癌DALYs率为3.37人年/1 000,其中YLLs率与YLDs率分别为3.01人年/1 000与0.36人年/1 000。 结论 重庆市结直肠肛门癌发病率与疾病负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应重视结直肠肛门癌的防治,提高结直肠肛门癌的早诊早治水平。
  • 赵心童, 李潇, 李京, 金成文, 王建英, 王凡, 贺圣文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4): 421-4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4.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潍坊市高校大学生AIDS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调查问卷形式对潍坊市某医学类高校大一至大四3 200名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 本次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3 073份。调查对象对AIDS蚊虫叮咬等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仅为40%左右。77.2%的对象对AIDS患者仍有歧视。超过90%的调查对象会积极采取性行为预防措施。研究还发现,医学生知识得分高于非医学生(7.88 vs. 7.27);女生态度得分为6.09分,高于男性5.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分析中,男生较女生更易发生性行为(OR=3.310, 95%CI: 2.686~4.079);随着月生活费的增加,男生与女生发生性行为的风险均降低(OR=0.650&OR=0.763);随着态度得分的增加,发生性行为的风险降低。 结论 大学生AIDS知信行水平均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应进一步加强对高校大学生AIDS预防的宣传教育,努力营造宽容的校园氛围,减少学生对AIDS的恐慌,消除对AIDS病人的歧视。
  • 李世康, 张帆, 周帅锋, 陈雨, 黄威, 湛志飞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4): 426-4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4.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7—2018年湖南省脊灰实验室所用细胞系的滴度值、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病原学特征、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分离率及分布情况,为维持无脊灰状态及预防其传播提供依据。 方法 依照WHO《脊髓灰质炎病毒检验手册》(2004年第四版)方法,对AFP病例粪便标本采用鼠肺细胞(mouse L cells expressing the human poliovirus receptor, L20B)和人横纹肌肉瘤细胞(rhabdomyosarcoma, RD)进行肠道病毒(enterovirus, EV)分离,L20B细胞阳性分离物转RD细胞阳性者再进行脊髓灰质炎型内鉴定实验,脊髓灰质炎阳性毒株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脊髓灰质炎实验室进行型内鉴定。 结果 在506例(1 011份)AFP病例标本中,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PV)2株、NPEV 77株,分离率分别为0.20%、7.62%;2株I型PV阳性毒株均有2个核苷酸序列变异,未发现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和疫苗衍生脊灰病毒,0~1岁组AFP病例NPEV分离率最高。 结论 2017—2018年湖南省脊灰实验室所用细胞系对脊灰病毒的敏感性良好,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继续维持了无脊灰状态。
  • 樊静洁, 刘雪芳, 刘世新, 林一才, 牟敬锋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4): 429-4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4.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医院早产时间序列的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预测医院早产变化趋势,为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政策制订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深圳市妇幼保健院2016年逐日早产例数,运用R语言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构建ARIMA预测模型,并对预测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 2016年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早产1 738例,其最佳预测模型为ARIMA(3,1,1),该模型最小赤池信息量准则为1 680.67,模型残差序列Ljung-Box检验=0.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9),提示残差为白噪声序列,模型拟合良好。模型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9.2%,实际值均在预测值95%可信区间内。 结论 ARIMA(3,1,1)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早产变化趋势,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
  • 杨静, 赵艳杰, 咸亚静, 颜萍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4): 433-43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4.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挑食偏食行为现状及其家庭影响因素,为预防及改善学龄前儿童挑食偏食行为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乌鲁木齐市7所幼儿园1 070名 3~6岁儿童,采用儿童家庭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筛查评估问卷及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量表进行调查,采用秩和检验、 χ2检验及log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 结果 学龄前儿童挑食偏食行为检出率为31.40%。多因素分析显示,儿童年龄越低(OR=0.510,95%CI=0.430~0.603)及语言/认知信息(OR=0.959,95%CI=0.926~0.994)、家庭养育环境中社会适应/自理(OR=0.959,95%CI=0.924~0.996)、活动多样性/游戏参与(OR=0.873,95%CI=0.827~0.922)、环境气氛维度得分越高(OR=0.794,95%CI=0.736~0.856)是学龄前儿童挑食偏食行为的保护因素;儿童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越低(OR=1.929,95%CI=1.656~2.247)、主干家庭(OR=1.796,95%CI=1.260~2.561)、家庭每月总收入呈高等及低等水平(OR=1.368,95%CI=1.028~1.820),家庭养育环境中忽视/干预/惩罚维度得分越高(OR=1.043,95%CI=1.008~1.079)是学龄前儿童挑食偏食行为的危险因素。 结论 应从小培养儿童饮食行为习惯,加大对文化程度较低的儿童主要照顾者、家庭每月收入水平呈低、高水平及主干家庭中儿童照顾者,关于儿童饮食行为培养方面的健康教育,积极改善家庭养育环境,以防止儿童挑食偏食行为的发生。
  • 陈琳, 张万标, 黄坚, 焦辛妮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4): 438-44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4.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08—2018年北海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008—2018年北海市手足口病病例,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三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对部分病例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 结果 2008—2018年北海市共报告手足口病例75 211例,年均发病率431.09/10万;其中手足口重症185例(占0.25%),死亡14例,病死率18.61/10万; 2008—2018年,北海市手足口病实验室共检测手足口病样本2 846份,阳性2 222份(阳性率78.07%)。轻症病例病毒分型以其它肠道病毒通用型为主(占37.18%),而重症病例以肠道病毒71型为主(占90.32%)。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4—6月,9—11月有一个次高峰;海城区报告发病率最高,病例主要集中在1~3岁年龄段的散居儿童。 结论 2008—2018年北海市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占据该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的主要位置,该病2-3年为一个流行周期的现象仍将长期存在。防控重点主要是在发病高峰来临前提前介入,加强5岁以下重点人群特别是散居儿童的宣教和防控工作。
  • 陈春勇, 刘征, 李喜英, 韩涛, 仇元营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4): 442-4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4.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郑州地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双重感染者的临床特征及死亡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郑州地区的114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双重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其临床感染特征,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患者发病顺序以HIV感染(71.05%)为先;艾滋病感染分期以艾滋病期(90.35%)为主。影像学显示以活动性感染灶(79.82%)为主;首次CD4+T细胞计数以小于50个/mm3患者(48.25%)较多。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在HIV感染确诊年龄、感染途径、首次CD4+T细胞计数、抗病毒治疗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注射吸毒传播途径(OR=1.782,95%CI:1.179~2.695)、确诊HIV感染时的年龄>40岁(OR=1.820,95%CI:1.225~2.705)、未进行抗病毒治疗(OR=1.719,95%CI:1.157~2.555)以及首次CD4+T细胞计数低于200个/mm3(OR=1.655,95%CI:1.105~2.479)均是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双重感染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对于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双重感染的患者,临床应密切关注注射吸毒传播途径、年龄较大、未进行抗病毒治疗以及首次CD4+T细胞计数低的患者,积极进行治疗改善免疫功能,加强毒品危害宣传等,以减少合并感染率,延长患者生命。
  • 曾舸, 郑建东, 刘禾, 罗垲炜, 彭质斌, 冯录召, 高立冬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4): 446-45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4.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全国已开展和有意向开展流感疫苗接种公费项目地区的基本情况,分析流感公费项目实施的关键要点,为制订政策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定性访谈和线上调查,对2018年已开展流感公费项目地区以及拟在未来3年开展流感公费项目地区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流感公费项目的业务骨干进行调查。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共调查11个已开展和54个有意向开展流感公费项目的地区疾控中心。在已开展流感公费项目地区,老年人是最主要的目标人群,其次是在校中小学生和医护人员。有意向开展流感公费项目地区,城市老龄化是影响项目开展进度的因素之一,其中“已与行政部门确认完毕,今年实施”的地区的老年人口比例(20.66%)高于其它地区(17.59%);此外,“与行政部门协调,获得行政部门支持”被认为是最主要实施瓶颈(81.48%);其次依次是“流感疫苗的管理和分配”(44.44%) 、“公费人群流感疫苗的接种宣传”(33.33%) 、“疫苗预防接种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mization, AEFI)的处理预案制定”(27.78%)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人员的培训和调配”(18.52%)。 结论 老年人是流感公费项目最主要的目标人群,而城市老龄化是影响项目进度的因素之一。疾控中心是流感公费项目发起的关键,对于有意向开展流感公费的地区,疾控机构应积极主动去倡导项目的发起,用专业能力去影响政府部门决策实施。
  • 陈美芬, 王苏英, 冯小红, 黄旭芳, 姜丽萍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4): 451-45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4.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不同年龄和性别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分布特征,为制定精准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国家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风险评估表于2016年1—12月调查丽水市城郊社区居民6 445例,通过卡方检验分析不同年龄和性别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分布特征及共患情况。 结果 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率21.88%,危险因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高血压病(86.88%)、运动缺乏(76.38%)、超重或肥胖(60.57%)、吸烟(40.92%)、糖尿病(33.97%)、血脂异常(27.52%)、房颤或瓣膜性心脏病(12.27%)、脑卒中家族史(9.36%)。女性高血压病(92.36%)、血脂异常(30.38%)、糖尿病(41.26%)、超重或肥胖(66.04%)、运动缺乏(79.63%)的检出率均高于男性(高血压病82.95%、血脂异常25.46%、糖尿病28.75%、超重或肥胖56.64%、运动缺乏74.06%)(χ2高血压病=26.65,P<0.001;χ2血脂异常=4.19,P=0.041;χ2糖尿病=23.93,P<0.001;χ2超重或肥胖=12.70,P<0.001;χ2运动缺乏=5.90,P=0.015)。高血压病、房颤或瓣膜性心脏病、运动缺乏随年龄的升高检出率升高(χ2高血压病=36.55,P<0.001;χ2房颤或瓣膜性心脏病=76.10,P<0.001;χ2运动缺乏=84.66,P<0.001)。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共患组合是高血压+超重或肥胖+运动缺乏(33.83%),在不同性别和年龄间检出率均较高。高血压+超重或肥胖+运动缺乏和高血压+吸烟+运动缺乏的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呈增高趋势,高血压+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和高血压+血脂异常+运动缺乏的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 结论 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需要根据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特征制定精准的干预方案。
  • 于红缨, 李勇忠, 卫学丰, 刘立亚, 谢知兵, 王培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4): 455-45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4.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怀化市艾滋病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及耐药状况,分析影响耐药产生的相关因素。 方法 对就诊于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艾滋病门诊及病房的抗病毒治疗时间超过1年,且年龄为18岁以上的367例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检测CD4+T淋巴细胞和病毒载量,对病毒载量大于1 000 copies/ml的标本进行HIV耐药基因型检测分析,并分组对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水平、治疗依从性等级及抗病毒治疗期间合并应用抗结核药物的比例进一步统计分析。 结果 86.65%的治疗者采用一线治疗方案,92.37%的治疗者达到病毒学抑制,7.63%的治疗者出现病毒学失败,13.89%的治疗者CD4+T淋巴细胞低于200个/μl,18例治疗者发生耐药,耐药发生率4.90%。耐药组与非耐药对照组在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水平、治疗依从性等级及抗病毒治疗期间合并应用抗结核药物的比例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怀化市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总体疗效显著,少数患者出现耐药,其耐药与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水平、治疗依从性及抗病毒治疗期间合并应用抗结核药物存在相关性。
  • 调查研究
  • 张开仁, 王锐, 瞿宾雁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4): 460-4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4.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解湘西自治州在消除丝虫病后慢性丝虫病患者临床特征及关怀照料。 方法 2007—2018年慢性丝虫病患者的关怀照料个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结果 2007—2018年慢性丝虫病关怀照料建卡364例,其中单纯乳糜尿352例,占96.70%,乳糜尿并发鞘膜积液的2例,占0.55%,单纯下肢象皮肿8例,占2.20%,下肢象皮肿并发乳糜尿的2例,占0.55%。男性占43.13%,女性占56.87%,50~79岁占81.60%。年龄最小的为24岁,最大的为88岁。农民占90.11%。病程:3年以下者占30.50%,4~10年的占18.69%, 11~20年的占15.38%, 21~30年的占14.01%,31年以上的占21.43%,乳糜尿患者最长的病程为56年,象皮肿患者为65年。经关怀照料,356例乳糜尿患者除7例症状减轻,5例无效外,其余病例均治愈,治愈率达96.63%,少部分病例出现复发。10例肢体淋巴性水肿/象皮肿患者,有4例下肢象皮肿分别缩小4~7㎝,6例肿胀出现松软减轻。 结论 湘西自治州消除丝虫病后慢性丝虫病人多为乳糜尿患者,新发病例呈逐年减少,患者经关怀照料后大部分得到治愈或减轻。
  • 王俊, 文建国, 张福来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4): 463-46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4.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信息化监测模式在提高医院多重耐药菌防控水平的作用。 方法 基于医院基础信息系统构建多重耐药菌信息监测管理系统,获取医院多重耐药菌相关数据资料,同时落实集束化干预措施,并比较干预前后多重耐药菌防控指标。 结果 医院在实施信息化监测管理后,接触隔离医嘱开具及时率从57.87%上升到9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8.820,P<0.001);多重耐药菌各项预防控制措施执行率均比信息化监测管理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由0.31%下降到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376,P<0.001)。 结论 实施信息化监测模式能够提高全院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的多重耐药菌防控水平以及精准化监管水平。
  • 孟珊, 吴思娅, 李晨曲, 王丹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4): 466-4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4.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计划行为理论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与母亲角色适应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8 年5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分娩的150 位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产科护理,于产后当天向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的优点及注意事项;实验组采用计划行为理论指导下的母乳喂养干预护理,依据专家组拟定的实验方案分别于产前、住院期间、产后进行母乳喂养相关培训。于入组时、产后1 月、产后1 月评价两组产妇在母乳喂养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母亲角色适应方面的差异。 结果 两组产妇入组时,在母乳喂养意向方面无明显差别(P>0.05);产后1、4月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率存在明显差异,且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86.7% vs.74.7%;73.3%vs.53.3%, P<0.05),两组间不同时间点及组间时间点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入组时,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方面无明显差别(P>0.05);产后1、4 月两组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存在明显差异,且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52.49±3.86vs.47.42±3.90;58.06±7.41vs.50.14±5.48, P<0.05),两组间不同时间点及组间时间点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入组时,在母亲角色适应方面无明显差别( P>0.05);产后1、4 月两组产妇母亲角色适应达到一般及以上人数存在明显差异,且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不同时间点及组间时间点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计划行为理论指导能延长初产妇母乳喂养时间,提高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促进母亲角色适应,具有良好临床应用价值。
  • 张司露, 徐慧, 陈永兴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4): 470-47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4.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312例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非遗传学相关因素,降低其发生风险。 方法 选取自2017年1月—2019年2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ADHD患儿312例作为研究组。另取同期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1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自制的儿童成长环境问卷(主要内容为母亲孕期心理状况、不良孕期史、分娩方式、儿童饮食习惯、儿童开始视屏年龄、性别、父母管教态度、教育类型等)对两组儿童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调查儿童人格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DHD的危险因素。 结果 研究组母亲孕期心理状况良好、无不良孕期史、父母关系和睦、父母管教态度基本一致、教育类型合理、儿童饮食习惯良好、儿童开始视屏年龄≥3岁人数占比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无精神质(psychoticism,P)、外向(extraversion,E)、无神经质(neuroticism,N)人数占比均低于对照组,而偏精神质(P)、内向(E)、偏神经质(N)人数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孕期心理状况不良、不良孕期史、父母关系不和睦、父母管教态度不一致、教育类型不合理、儿童饮食习惯不良、儿童开始视屏年龄<3岁、偏精神质(P)、内向(E)、偏神经质(N)均是ADHD儿童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 结论 母孕期心理状况不良、不良孕期史、父母关系不和睦、父母管教态度不一致、教育类型不合理、儿童饮食习惯不良、儿童开始视屏年龄<3岁、偏精神质(P)、内向(E)、偏神经质(N)均是ADHD的诱发因素,临床工作中应针对上述因素予以相应干预,继而达到尽可能降低ADHD发生风险的目的。
  • 臧圆, 毕立清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4): 473-47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4.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微信视频沟通模式对ICU老年患者家属探视焦虑情绪及回访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入住江苏省人民医院老年监护病房的ICU老年患者家属100例,按探视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探视,研究组采用微信视频沟通模式,比较两组家属探视焦虑情绪、回访满意度、日常询问病情次数及探视依从性、出现投诉事件、医患纠纷的概率。 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家属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研究组焦虑、抑郁评分下降变化大于对照组(SDS评分:t=21.874,P<0.05;SAS评分:t=25.052,P<0.05),研究组回访满意度为86.0%,优于对照组的6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82,P<0.05),研究组日常询问病情行为/次数少于对照组,探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出现投诉事件、医患纠纷的概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在ICU老年患者家属探视过程中,通过微信视频沟通模式能缓解家属焦虑情绪,提升回访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 鲍玲, 任军爽, 王蕊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4): 476-4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4.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北京市大兴地区学龄前期儿童生长发育状况,掌握儿童超重及肥胖相关健康问题现状及变化趋势,为制定促进儿童身心健康适宜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标准,对儿童超重、肥胖进行评价。 结果 2013—2018年大兴地区学龄前期散居儿童超重肥胖呈逐年下降趋势,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7.07%、16.58%、16.99%、14.69%、11.12%、1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220,P<0.001),肥胖检出率分别为9.01%、8.75%、8.66%、6.04%、5.44%、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631,P<0.001);男童超重肥胖检出率高于女童;不同年龄组别男女童超重检出率差异小,5岁儿童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4.73%、12.26%、12.75%、9.72%、10.85%和11.86%,6岁儿童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2.73%、13.95%、21.28%、14.29%、13.30%和14.79%,高于其他组别。 结论 大兴区学龄前儿童保健成效显著,超重肥胖检出率呈下降趋势。但需要进一步加大超重肥胖干预工作力度,5~、6~岁男性儿童是工作的重点;学校应与家庭相结合,采取有效措施。
  • 李洪民, 韩瑞芳, 王孟轲, 田甜, 张红, 夏胜利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4): 479-48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4.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登封市武术学校(以下简称武校)2017年报告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流脑)疫情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武校流脑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调查分析武校的卫生学现状、流脑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并采集三所武校和一所本地学校健康人群的咽拭子标本,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和细菌培养法进行带菌情况调查。 结果 登封市2017年报告流脑病例6例,均为武术学校男性学生,3例为C群感染,1例为B群感染,2例为临床诊断病例;2017年6月调查武校健康人群带菌率为45.83%,本地学校带菌率是3.0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389,P<0.001);2017年11—12月调查三所武校带菌率分别为35.29%,26.15%,28.50%。 结论 登封市武校是登封市流脑发病的重点区域,人群带菌率高,应加强武校流脑防控工作。
  • 李文杰, 包雪莹, 侯自员, 张相萍, 程思嘉, 梁玉清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4): 482-48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4.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安阳市2017—2019年流感监测结果 ,为可能到来的流感流行提供早期预警。 方法 收集2017—2019年度安阳市国家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对其采集的流感样咽拭子标本进行Real time RT-PCR检测,核酸阳性标本进行MDCK细胞和SPF鸡胚病毒分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017—2019年监测到的流感样病例为4 806例,均主要集中在<5岁组,其在两个监测年度中的占比分别为47.47%和52.14%。2017—2019年核酸检测总体阳性率为24.30%,流感高发季为冬春季,阳性率最高的为5~岁组。2017—2018监测年度中,60岁以下年龄组优势病毒亚型为新甲H1N1和Yamagata。2018—2019监测年度中,15~岁组和≥60岁组均只检测到新甲H1N1,其他年龄组优势病毒亚型为新甲H1N1和季节性H3N2。两个监测年度共分离细胞毒株156株,鸡胚毒株50株。 结论 安阳市2017—2019年流感病毒流行的优势亚型主要为新甲H1N1,Yamagata和季节性H3N2交替流行;冬春季流感阳性率较高,5~岁年龄段人群是易感人群。
  • 吕一舟, 李少冬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4): 485-48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4.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南京市小学生对所在学校卫生保健服务的认知和知识获取情况,为今后更好的开展学校卫生工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南京市选取14所学校的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对学校卫生(保健)室和校医(保健教师)工作认知情况以及对卫生保健知识获取情况。 结果 大部分小学生对学校卫生保健服务认知情况较好,88.3%的学生知道卫生(保健)室的位置,当出现身体不适、外伤等情况时85.9%的学生会去卫生(保健)室,65.7%的学生了解校医(保健教师)的工作内容,91.0%的学生认为校医(保健教师)对在校生活有帮助,47.2%的学生对卫生保健知识有兴趣,49.7%的学生会仔细阅读“卫生保健知识”相关书籍、展板等信息,按性别、年级、地区统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学校应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增强学生健康素质,加强健康教育,使学校卫生工作更好的为学校教育教学做好服务,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身心健康成长。
  • 蔡富文, 刘富强, 肖洁华, 岳文芳, 汤晓妍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4): 488-49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4.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湖南省2018年15岁以下人群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为青少年人群的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8年湖南省15岁以下人群法定传染病个案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8年湖南省15岁以下人群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4种,报告发病276 395例,发病率为2 188.82/10万。报告病例以肠道传染病为主(192 705例,69.72%),其次为呼吸道传染病(82 458例,29.83%);报告病例数居前3位的病种均为丙类传染病,依次为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和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0~5岁之间,报告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82.97%;1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为7 429.21/10万,之后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呈逐渐下降趋势。发病人群以散居儿童为主(64.04%),其次为幼托儿童(21.27%)和学生(14.69%)。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发病率(χ2=2 151.91,P<0.001)。 结论 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已成为湖南省15岁以下人群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关键,应重点做好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和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控工作。
  • 李萌, 高桂玲, 张清慧, 韩宁, 郭晓芹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4): 491-49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4.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上海市松江区2018年诺如病毒聚集性及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诺如病毒感染防控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对2018年上海市松江区诺如病毒聚集性及暴发疫情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 结果 2018年松江区共发生16起诺如病毒聚集性疫情与1起暴发疫情,涉及病例254例,总罹患率1.56%。疫情集中于11月(64.71%)及10月(17.64%),疫情场所以小学(41.18%)、幼儿园(35.29%)为主。病例主要表现为呕吐(80.31%)、腹泻(44.49%)、腹痛(25.59%)、发热(15.35%)。17起疫情均检出诺如病毒GⅡ型。疫情主动报告率为94.12%,首发病例发病-疫情报告时间间隔与疫情持续时间呈正相关趋势(rs=0.611,P<0.05)。 结论 2018年松江区诺如病毒聚集性及暴发疫情均发生于集体单位,高发季节为秋冬季,传播途径以接触传播及气溶胶传播为主,优势病原型别为诺如病毒GⅡ型。及时发现、报告与正确处置是防控诺如病毒感染的关键。
  • 魏洁, 赵婷婷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4): 495-49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4.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医院感染病原学分布、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在2015年1月—2018年6月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153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感染组,另随机选取同期未发生医院感染老年冠心病患者70例为对照组。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瘦素(LP)检测结果 ;采用单因素χ2检验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 153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医院感染最常见部位为呼吸系统占33.99%;共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166株,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57株(34.34%)、大肠埃希菌33株(19.88%)、金黄色葡萄球菌22株(13.25%)。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均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均超过9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苯唑西林、红霉素的耐药率均达到90%或以上;感染组进行抗感染治疗前后的PCT、hs-CRP、IL-6、LP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单因素χ2检验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OR=3.175)、合并糖尿病(OR=6.089)、住院天数≥30 d(OR=3.896)、侵入性操作(OR=2.979)、心功能Ⅲ~Ⅳ级(OR=7.951)、冠状动脉三支病变(OR=3.885)是老年冠心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论 医院感染可升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临床应针对危险因素、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和耐药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 孙文武, 朱彩花, 王书华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4): 499-50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4.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睡眠质量相关因素对3~6岁学龄前儿童行为的影响。 方法 从南阳市区4所公立幼儿园、2所私立幼儿园及县区4所幼儿园中选取3~6岁学龄前儿童,通过向其家长发放长处与困难问卷 (Strength and Difficulty Questionnaire,SDQ)和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hildren’s Sleep Habit Questionnaire,CSHQ)对561名学龄前儿童的睡眠情况及行为问题进行调查,共回收540份有效问卷。对儿童行为(SDQ总分)与性别、年级、母亲父亲学历、睡眠环境、养育观念、睡眠模式及CSHQ总分和各维度得分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CSHQ总分平均为(48.60±7.81),SDQ总分平均为(14.96±3.12)。单因素分析显示SDQ总分大于17分与母亲受教育程度(χ2=62.998, P<0.001)、睡眠环境(χ2=23.996, P<0.001)、父母养育观念是否一致(χ2=45.171, P<0.001)、养育风格(χ2=7.991, P=0.018)、平均睡眠时长(χ2=100.510, P<0.001)、夜间睡眠时长(χ2=71.370, P<0.001)、午休时长(χ2=139.795, P<0.01)、夜间就寝时间 (χ2=29.404, P<0.001)、CSHQ总分(χ2=28.484, P<0.001)有关。平均睡眠时长与活动过度呈负相关(r=-0.106, P=0.014)。平均睡眠时间短为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独立危险因素(OR=3.146,95%CI:1.713~5.775)。CSHQ总分(r=0.473, P≤0.001)、睡眠持续时间(r=0.128, P=0.003)、睡眠阻抗(r=0.126, P=0.003)、睡眠焦虑(r=0.156, P≤0.001)、睡眠呼吸障碍(r=0.124, P=0.004)、睡眠觉醒(r=0.370, P≤0.001)与SDQ得分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睡眠持续时间(OR=3.232,95%CI:3.107~3.361、睡眠焦虑(OR=1.257, 95%CI:1.116~1.417)、睡眠呼吸障碍(OR=1.861,95%CI:1.459~2.373、睡眠觉醒(OR=3.146,95%CI:2.937~3.369)是影响SDQ总分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平均睡眠时长、睡眠持续时间、睡眠觉醒、睡眠阻抗、睡眠焦虑、睡眠呼吸障碍及CHSQ总分与SDQ得分相关,其中平均睡眠时间短、睡眠持续时间、睡眠觉醒、、睡眠焦虑、睡眠呼吸障碍时SDQ分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 实验研究与卫生检验
  • 赵允, 马俊岗, 赵维彩, 杜博英, 盖冰, 徐素文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4): 503-50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4.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对手足口病患儿CRP、IL-17、TNF-α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6年9月—2017年12月间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医院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然后对照组加用甲泼尼龙治疗,试验组加用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血清CRP、IL-17、TNF-α变化水平及免疫功能各指标变化情况。 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38,P=0.003)。试验组临床症状(口腔疱疹消退、体温恢复正常、皮疹消退)改善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的CRP、IL-17、TNF-α水平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且试验组降低更显著(均P<0.05),而两组患儿IgA、IgG、CD3+、CD4+及CD4+/CD8+均明显增加,且试验组增加更显著(均P<0.05)。 结论 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可有效降低手足口病患儿血清CRP、IL-17、TNF-α表达水平,提高患儿免疫功能。
  • 李慧敏, 罗红, 周湧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4): 506-50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4.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IL-37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 患者外周血浆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与患者肺功能和炎症细胞因子IL-6、IL-17的相关性。 方法 检测70例COPD及47例健康体检者的肺功能并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其血浆IL-6、17、37水平。 结果 70例COPD患者中急性期32例,稳定期38例,通过ELISA检测发现急性期COPD及稳定期COPD患者血浆中细胞因子IL-6、17、37 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组(P<0.05),且急性期高于稳定期。急性期COPD及稳定期COPD患者中IL- 37水平与IL-6、IL-17呈正相关关系但与FEV1和FEV1 /FVC呈负相关关系(P<0.05)。 结论 COPD患者血浆IL-6、IL-17及IL-37浓度增高,且IL-37 水平与肺通气功能有关,可以作为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评估指标。
  • 经验交流
  • 白冰珂, 胡燕, 马叶女, 姚增涛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4): 508-5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4.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建立具有传染病特色的规范化、标准化临床生物样本库,在前期通过文献检索和实地调研等方法,在转化医学理念的指导下,以前瞻性队列为牵引,标准化收集、保存本院艾滋病、肝病等特色临床传染病样本。从2015年7月至今,建立了库容量大于200万份的传染病样本库,制定了完整的各类样本(血液、组织等)收集、处理及保存等标准操作规程,制定了安全管理、样本管理、样本质控等相关管理制度,优化了样本库管理-样本信息-随访信息三位一体的运作流程。收集、保藏了血浆、全血、外周血单核细胞等样本近20万份,可为乙肝、艾滋病等传染病的综合防治与研究提供高质量样本及相关临床信息。
  • 综述
  • 初艳慧, 乔富宇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4): 511-5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4.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对传染病的个人防护已成为我国医疗卫生系统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了解当前传染病防控形势的基础上,从呼吸防护、眼面部防护、躯体防护、手足部防护等方面分析我国现行的执行标准及应用情况。指出我国目前个人防护标准体系比较落后、医用防护用品材料及产品性能有待完善、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意识需要加强。从而对今后个人防护装备的应用提出发展对策,强调执行标准的及时更新、新型防护装备的研发使用及医务人员的分级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