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ISSN 1006-3110
CN 43-1223/R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27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0-01-15
  

  • 全选
    |
    专题报道-慢性病防治
  • 汪璐璐, 刘安诺, 刘鸿雁, 郑红英, 孙小红, 宫娟, 蒋燕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1): 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1.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ic mellitus,T2DM)患者认知功能现状及其与自我管理行为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6年1—10月合肥市某三甲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49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长沙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和糖尿病自我管理活动问卷进行调查,应用t检验、 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患者轻度认知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病现状、影响因素及自我管理行为与认知功能各维度的关系。 结果 T2DM患者MCI的患病率为40.94%,年龄、合并脑梗塞是MCI的危险因素(OR=4.38、5.25),受教育程度、喝茶和自我管理行为是MCI的保护因素(OR=0.52、0.29、0.03)。自我管理行为中饮食正向预测视空间/执行、命名、注意功能和认知功能总分(β=0.16、0.20、0.29、0.12),运动正向预测定向功能(β=0.25),遵医嘱服药正向预测视空间/执行、延迟记忆和定向功能(β=0.13、0.16、0.15)。 结论 T2DM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认知功能之间存在相关性,临床医护工作者可通过对T2DM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进行针对性地预防、干预,延缓T2DM患者MCI的发生、进展。
  • 专题报道-慢性病防治
  • 安玉, 周毅恒, 王晓锋, 梅丹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1): 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1.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大连市脑卒中筛查人群和高危人群中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及其分布特征,为脑卒中高危人群干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依据国家“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项目”要求,2013年10月—2015年9月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大连市40岁以上常住人口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工作。 结果 2013年10月—2015年9月累计完成筛查任务12 041人,脑卒中高危人群1 948人,检出率16.18%,脑卒中危险因素≥3项者1 531人(检出率12.71%)。筛查人群中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暴露率分别是缺乏运动(35.57%)、高血压(22.43%)、超重或肥胖(19.56%)、血脂异常(17.64%)、吸烟史(11.46%)、糖尿病(7.91%)、脑卒中家族史(6.38%)、房颤或瓣膜性心脏病(5.73%)和既往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病史(3.46%)。其中城市的缺乏运动、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暴露率(分别为42.92%、24.12%和20.63%)高于乡镇(分别为24.34%、19.85%、13.07%);而乡镇的超重或肥胖、脑卒中家族史的暴露率(分别是22.41%、9.95%)高于城市(分别是17.69%、4.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 948例高危人群中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暴露率分别是既往脑卒中或TIA病史(15.55%)、高血压(7.70%)、血脂异常(6.93%)、缺乏运动(6.16%)、脑卒中家族史(4.77%)、超重或肥胖(4.16%)、糖尿病(3.64%)、房颤或瓣膜性心脏病(3.44%)、吸烟史(2.67%)。乡镇高危人群中既往脑卒中或TIA病史、卒中家族史(分别为18.38%、7.06%)的暴露率高于城市(分别为13.78%和3.34%),城市高危人群中缺乏运动(7.02%)的暴露率高于乡镇(4.79%),城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加强大连地区筛查人群和高危人群中暴露率较高的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管理,控制危险因素水平,进一步提高脑卒中防治的能力和水平。
  • 专题报道-慢性病防治
  • 耿惠, 王玉强, 韩素雅, 路大鹏, 齐增平, 张传杰, 李绵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1): 9-1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1.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邢台山区食管癌的发病因素及其对策。 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邢台山区来河北省民政总医院就诊的食管癌患者200例作为癌症组,同期选取非食管癌2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自制《食管癌的发病因素问卷》收集两组人员资料,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食管癌的发病因素。 结果 癌症组少食新鲜蔬菜、少食新鲜水果、少食豆类、少食蛋类、喜食硬食、喜食腌制品、喜食烫食、喜食油炸食物、进食快、不规律饮食、吃霉变食物、饮酒、抽烟、饮用深井水和有胃肠炎、食管炎、家族肿瘤、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史的构成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症组和对照组性别、年龄、学历、婚姻、食用肉类,饮用奶类、喜食甜食、喜食辛辣食物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少食新鲜蔬菜、少食豆类、喜食硬食、喜食腌制品、喜食烫食、喜食油炸食物、吃霉变食物、饮酒、抽烟、饮用深井水和有胃肠炎、食管炎、家族肿瘤、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史是食管癌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邢台山区食管癌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重视有消化系统疾病的高危人群筛查。
  • 专题报道-慢性病防治
  • 刘琼, 金东辉, 刘加吾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1): 12-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1.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湖南省2015—2017年老年人伤害发生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老年人伤害的一级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2015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首次就诊于哨点监测医院的老年伤害病人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统计分析。 结果 2015—2017年湖南省伤害哨点医院老年监测病例共16 151例,城市点13 476例(83.44%),农村点2 675例(16.56%),男女比例为1.01∶1,老年伤害的发生原因前三位依次为:跌倒/坠落(53.33%),机动车车祸(19.45%),刀/锐器伤(6.70%);随着年龄增长,跌倒/坠落所占比例增长,机动车车祸比例下降。伤害发生地点主要是家中(46.67%)、公路/街道(29.74%)。伤害性质前三位为挫伤/擦伤(35.95%),骨伤(28.66%),锐器伤/咬伤/开放伤(14.89%),伤害的严重程度主要为轻度(58.29%)、中度(36.67%)。 结论 湖南省2015—2017年老年居民伤害主要以跌倒/坠落、机动车车祸为主,应该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以减少老年人伤害的发生。
  • 论著
  • 周志峰, 廖玉学, 李学云, 尹淩, 许玉成, 梁静, 梅树江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1): 16-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1.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前瞻性时空重排扫描统计量法应用于深圳市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早期预警的效果,为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的完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深圳市为研究范围,以街道行政区域为研究尺度,使用SaTScan软件前瞻性时空重排扫描模型对深圳市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进行逐日模拟预警。根据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大疫情系统)上报的病例个案信息、深圳市疾病控制信息管理系统(深圳系统)上报的聚集性疫情事件,核实模拟预警信息的真实性,计算模型的灵敏度、错误预警率、暴发探测时间、预警提前时间等指标。比较时空重排扫描模型和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China Infectious Disease Automated-alert and Response System,CIDARS)时间序列模型、时空序列模型预警效果的差异。 结果 深圳系统2012年共上报29宗流行性腮腺炎聚集性事件,共计纳入深圳市2011年12月3日—2012年12月31日的流行性腮腺炎分析病例9 756例,累计分析366次,其中P≤0.05的预警信号数为88条,被确认为阳性信号的有16次,模型的灵敏度为55.17%(16/29),错误预警率为81.82%(72/88)。暴发探测时间在0~22 d之间,平均6.25 d,中位数为4 d。预警提前时间在-12~41 d之间,平均9.75 d,中位数为5.5 d。CIDARS中2012年深圳市流行性腮腺炎时间序列预警信号发出319次,被判断阳性的2次,灵敏度为6.90%(2/29),错误预警率为99.37%(315/317),时空序列预警信号发出208次,被判断阳性3次,灵敏度为10.34%(3/29),错误预警率为98.56%(205/208)。时空重排扫描模型信号数比大疫情系统时间序列模型和时空序列模型预警分别下降72.41%和57.69%。时空重排扫描模型灵敏度显著高于大疫情系统中时间序列模型(P<0.001)和时空序列模型(P<0.001)。时空重排扫描模型的错误预警率显著低于CIDARS时间序列(P<0.001)和时空序列模型的错误预警率(P<0.001)。 结论 前瞻性时空重排扫描模型在深圳市流行性腮腺炎疫情中具有较好的早期预警效果。
  • 任亮, 张昉, 周珊珊, 段鹏, 陈卓航, 张双, 雷毅雄, 杨萍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1): 21-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1.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潜在转化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基因(latent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binding protein 2,LTBP2)在氯化镉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the 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16HBE)氧化损伤中的作用。 方法 分别用10、20、30、40 μmol/L氯化镉处理16HBE细胞24 h,用30 μmol/L 氯化镉处理16HBE细胞12、24、48 h,利用qRT-PCR法检测细胞LTBP2基因表达变化。针对目的基因设计特异性shRNA序列,退火并组装到慢病毒载体pCDH上,构建16HBE稳定LTBP2低表达细胞株。分别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 结果 30、40 μmol/L处理组细胞LTBP2 mRNA相对表达与氯化镉浓度为0 μmol/L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氯化镉染毒剂量的增加,LTBP2mRNA表达逐渐升高(P<0.01)。30 μmol/L氯化镉分别处理16HBE细胞24、48 h,细胞LTBP2 mRNA基因相对表达与氯化镉未染毒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浓度氯化镉处理16HBE及LTBP2低表达细胞株16HBE-shLTBP2不同时间,与16HBE相比,氯化镉处理的16HBE-shLTBP2 SOD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 结论 LTBP2低表达细胞减弱镉致细胞氧化损伤毒性,提示LTBP2基因可能在镉致细胞氧化损伤过程中发挥促氧化作用。
  • 李正, 叶亚, 周文正, 王念蓉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1): 25-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1.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婴儿睡眠卫生教育对产妇睡眠质量、产后抑郁、睡眠认知和睡眠养育行为的影响。 方法 选择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接受系统儿童保健1月龄婴儿的600名产妇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从婴儿第1月龄开始接受每个月1次的婴儿睡眠卫生健康教育(共5次),包括婴儿睡眠教育宣传页、20 min小讲课、一对一睡眠咨询指导以及电话网络咨询服务。对照组每月定期接受的儿童保健指导。在婴儿1月龄和6月龄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抑郁自评量表(SDS)、婴儿睡眠健康知识和养育行为问卷对两组产妇进行睡眠质量、抑郁状况、睡眠认知和睡眠养育行为评价。 结果 两组产妇干预前的一般情况、PSQI分值、抑郁状况、睡眠认知和养育行为状况无明显差异(均P<0.05)。干预后:(1)干预组产妇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等评分及PSQI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2)两组产妇的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t=0.851,P=0.397);(3)睡眠认知方面:干预组认为孕期情绪对儿童睡眠有影响的产妇比例(60.90% vs. 51.69%)、孕期睡眠状况对儿童的睡眠影响的比例(60.53% vs. 49.58%)、睡眠光线对儿童睡眠有影响的比例(59.77% vs. 47.03%)、认为应采取仰卧或侧卧睡眠姿势的比例(75.94% vs. 61.0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睡眠养育行为方面:干预组产妇在睡眠养育行为如孩子独睡比例(30.08% vs. 22.03%)、不喂夜奶比例(40.23% vs. 27.97%)、夜间睡眠期间安抚不抱比例(42.48% vs. 29.66%)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婴儿睡眠卫生健康教育有效促进了产妇的睡眠质量,改善了睡眠认知和部分睡眠养育行为。
  • 石自力, 邓高焱, 白丽琼, 何超, 范明, 王勋, 王永利, 周月兰, 唐细良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1): 30-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1.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三氧自血疗法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以湖南省胸科医院2018年1月—2019年2月在外科住院治疗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知情同意下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三氧自血疗法+抗结核治疗组)和对照组(单纯抗结核治疗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0 d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CD45+、CD56+、CD19+)的值,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和两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 结果 共有133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治疗组71例,对照组62例。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各项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56+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CD19+、CD45+的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CD56+、CD4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CD19+的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CD45+、CD56+、CD19+的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 结论 三氧自血疗法能够改善肺结核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 孙箐爽, 董兆鹏, 臧昊, 杜荐如, 宋灿磊, 李淑华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1): 33-3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1.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2011—2018年上海市金山区手足口病病原学特征,分析柯萨奇病毒A6型(coxsackievirus A6, CoxA6)VP1基因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对2011—2018年金山区手足口病监测病原学检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CoxA6病毒分离株进行VP1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序,分析其同源性并构建系统进化树。 结果 2011—2018年金山区共采集手足口病例标本1 207例,病原学检测阳性703例,阳性率为58.24%(703/1 207);病原学构成为CoxA6 254例(36.13%)、CoxA16 217例(30.87%)、EV71 162例(23.04%)、CoxA10 18例(2.56%)和其他肠道病毒52例(7.40%)。2011—2013年,EV71、CoxA16、其他肠道病毒为优势病原;2014年起,CoxA6逐渐成为优势病原,2018年占病原学构成达85.43%。EV71发病呈单峰分布,高峰出现在5月;CoxA16呈双峰分布,主高峰出现在6月,次高峰出现在11月;CoxA6呈双峰分布,主高峰出现在11月,次高峰出现在7月。监测点监测2013年出现CoxA6型,疫情监测2014年出现CoxA6型。监测点监测,EV71,CoxA16和CoxA6病原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1~5岁,其中CoxA6还主要集中在7~12岁。疫情监测,EV71、CoxA16、CoxA6病原分布主要集中在小班和中班,其中CoxA6病原分布还集中在小学。基因分析表明,2017—2018年金山区流行的CoxA6型病原基因特征为E2亚型。 结论 2011—2018年金山区手足口病的优势病原已由EV71、CoxA16转变为CoxA6 E2亚型为主。应进一步加强病原监测,尤其加强对7~12岁组病原的监测,及时发现新病原,为落实综合性防控手足口病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 叶振淼, 陈晟, 姚晓秋, 王大勇, 赵丽娜, 张鹤美, 苏德华, 陈向阳, 汪若秋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1): 38-4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温州市农村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男性嫖客艾滋病知识知晓、性行为、HIV检测行为和社会心理等特征,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18年7—9月对居住在温州农村地区,过去1年有过商业性行为的60岁及以上男性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进行HIV抗体、梅毒抗体检测。 结果 共调查60岁及以上老年男性嫖客77名,平均年龄为(69.57±6.53)岁,已婚有配偶占64.94%,文盲占51.95%,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偏低,最近1年性欲得到满足的占27.27%,最近半年发生性行为占76.62%,与暗娼、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比例分别为63.64%、70.13%,每次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20.41%、18.52%,不使用安全套的最主要原因为不舒服不用,占65.31%,寻找暗娼主要场所是路边店,占34.69%,发生性行为前使用壮阳药者占11.86%。15.58%曾经做过HIV抗体检测,愿意接受HIV抗体检测的占89.61%。未检出HIV抗体阳性者,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为9.09%。 结论 温州市农村地区老年男性嫖客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安全套使用率均偏低,梅毒感染率较高,存在感染艾滋病的风险,需根据该人群特点开展针对性的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
  • 魏志雄, 刘丹丹, 蓝明雄, 王昆鹏, 廖瑜, 钟玮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1): 42-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东江东莞城区段水体中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林可胺类、磺胺类、四环素类、抗真菌类、硝咪唑类及氯霉素类等9类共32种抗生素的含量和分布特征。 方法 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样中抗生素的含量,并分析该段水体中抗生素的污染特征。 结果 在采样周期内,3个采样点分别检出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林可胺类、磺胺类、抗真菌类及硝咪唑类等7类共10种抗生素,其中林可霉素及氟康唑检出率为100%,阿奇霉素最高检出浓度为265.1 ng/L。 结论 东江东莞城区段水体已受到抗生素的污染,抗生素总体浓度处于中等偏低水平,需加强对该水体中抗生素的定期监测,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水体中抗生素残留污染。
  • 韦宁, 陈伟, 黄弦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1): 46-4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珠海市性病流行特征及趋势,为制定性病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2014—2018年珠海市淋病、梅毒、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5种监测性病病例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 结果 性病报告发病率由2014年的276.70/10万上升到2018年的331.54/10万,年均增幅为4.62%,其中淋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上升明显,梅毒先升后降。城区街道发病率为455.49/10万,以拱北街道最高;郊区乡镇为180.00/10万,以井岸镇最高,城郊之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性病报告发病率总体均呈上升趋势,男女性别比为1.16∶1,其中淋病性别比为12.60∶1,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为0.51∶1。20~39岁为高发年龄段(503.23/10万),50~59岁年均增幅最大(9.08%),梅毒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于梅毒其他年龄段及其他性病同年龄段发病率。职业以家务及待业最多(28.98%)。 结论 2014—2018年珠海市性病疫情总体呈上升态势,疫情具有明显的地区聚集性,以城区街道为主,应根据性病疫情发展特征采取相应防控政策。
  • 魏金刚, 王素星, 秦浩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1): 50-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重症破伤风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死亡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破伤风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8年6月石家庄第五医院收治78例重症破伤风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流行病学特征、死亡原因和死亡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78例患者男67例,女11例,平均年龄(48.1±16.1)岁。农村41例(52.6%),城镇37例(47.4%)。7—9月发病33例(42.3%)。外伤史患者73例(93.6%),多为铁钉、玻璃、刀具等刺伤。潜伏期5~33 d,平均(17.0±6.9)d;发病至住院间隔1~20 d,平均(6.5±2.0)d。并发症有肺炎(76.9%)、自主神经功能紊乱(66.7%)、休克(60.3%)、肺不张(7.7%)、急性肾衰(6.4%)、气胸(5.1%)、出血(5.1%)。死亡34例,死亡率43.6%。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持续神经肌肉阻断、疫苗接种、APACHE II评分、年龄等是死亡风险相关因素。 结论 有外伤史的中年男性是破伤风发病和死亡的主要人群,夏季是高发季节,早期完整接种疫苗可降低发病和死亡风险。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持续神经肌肉阻断、疫苗接种、APACHE II评分、年龄等可用于预测患者死亡风险。
  • 任韩, 郭翠玲, 赵仲平, 何琼敏, 陈得谜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1): 54-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1.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海口市美兰区小学生视力不良状况及影响因素,为预防小学生视力不良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海口市美兰区3所小学的2 085名3~5年级小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和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小学生视力不良的影响因素。 结果 海口市美兰区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36.7%,其中轻度视力不良率16.5%,中度视力不良率15.0%,重度视力不良率5.2%。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女生(OR=1.265),≥四年级(OR=1.539),读写坐姿不良(OR=2.563),用眼习惯不良(OR=3.408),课外读写时间≥2 h/d(OR=1.721),荧屏接触时间≥1 h/d(OR=1.468),连续学习时间≥1 h(OR=1.415)是小学生视力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户外活动时间≥2 h/d(OR=0.630),规范做眼保健操(OR=0.605)是视力不良的保护因素。 结论 海口市美兰区小学生视力不良与多种外部环境因素有关,视力不良防控重点应放在纠正错误读写坐姿和不良用眼习惯、减轻学业负担,促进户外活动和规范眼保健操等方面。
  • 刘奕婷, 王巍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1): 57-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1.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人群白细胞计数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的关联性。 方法 对象为2016年1—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体检中心的体检人群,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最终纳入29 729人,其中NAFLD 12 191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白细胞计数不同四分位数水平与NAFLD患病之间的关系。 结果 调整混杂因素的影响后,以白细胞计数第一四分位数为参考,第二、三、四分位数组NAFLD患病的比值比(95%CI)分别为1.190(1.084,1.307),1.260(1.075,1.476)和1.430(1.221,1.675)(P趋势性<0.001)。 结论 健康体检人群白细胞计数与NAFLD存在相关关系。
  • 葛高琪, 高玉霞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1): 61-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1.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河南省某县初中生健康危险行为现状,并探索社会支持与家庭关怀度对初中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影响。 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该县3所初中学校的928名初中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河南省某县初中生各类健康危险行为的高分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违纪行为、暴力攻击行为、吸烟饮酒行为、自杀自残行为、无保护性行为;Spearman 相关分析显示,各类健康危险行为间呈显著正相关,而社会支持及家庭关怀度得分与健康危险行为呈显著负相关(r=-0.298,P=0.000;r=-0.359,P=0.000);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感知情感度或适应度较高是部分危险行为的保护因素,而良好的家庭支持是自杀自残行为、吸烟饮酒行为的保护因素。 结论 初中生健康危险行为具有普遍性和聚集性,良好的社会支持及家庭关怀可以降低初中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
  • 栾博, 赵庆龙, 沈博, 卢欣荣, 张洋, 吕波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1): 65-6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1.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吉林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学特点,为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合理化的建议。 方法 使用Excel 2010软件建立吉林省手足口病数据库,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8年吉林省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使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008—2018年吉林省年均报告手足口病14 672例,年均发病率为53.51/10万。5岁以下儿童发病数占发病总数的79.59%,散居儿童发病数占发病总数的58.00%,男女性别比为1.46∶1。呈现隔1年流行强度增强的特点。除2016年发病高峰出现在8月外,其他年度发病高峰均出现在7月。年平均发病率前三位的地区分别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通化市以及四平市。实验室诊断手足口病病例其他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阳性占37.20%。共报告重症1 197例,散居儿童占79.37%。共报告死亡病例35例,死亡年龄均为5岁以下。 结论 吉林省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为7—8月,高发人群为5岁以下儿童,做好夏季5岁以下儿童防控是工作重点。
  • 刘磊, 陈栋, 程婷婷, 唐昆, 蔡秀秀, 薛腾飞, 李鹏飞, 姜正好, 李开春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1): 68-7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1.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某医疗机构病理科工作场所甲醛和二甲苯的危害状况,评估其职业健康风险等级,为采取风险控制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综合指数法对病理科取材室、技术室、诊断室岗位的医技人员接触甲醛和二甲苯的职业健康风险等级进行评估。 结果 病理科工作过程中在病理组织的固定、取材、制片、诊断等多个环节存在甲醛和二甲苯的危害。工作场所工程防护设施以通风柜和上吸式排风罩为主,应急救援设施主要为喷淋装置,职业病防护用品以医用口罩、隔离衣、医用手套为主,应急救援措施、职业卫生管理不规范。医技人员每班工作时间8 h,每周工作5~6 d,每班接触化学有害因素时间为1~4 h。评估甲醛和二甲苯的危害等级分别为4级和3级。甲醛检测12个岗位共计32个样本,检测接触浓度范围为0.02~1.14 mg/m3,超标率为25.00%;取材室、技术室、诊断室的检测接触浓度平均值分别为0.26、0.32、0.17 mg/m3;甲醛的接触等级分别是4、3、2;医技人员接触甲醛的风险指数分别为4、4、3,风险等级为高风险、高风险、中等风险。二甲苯检测8个岗位共计24个样本,检测接触浓度范围为3.30~36.43 mg/m3,无超标岗位;取材室、技术室、诊断室的检测接触浓度平均值分别为3.30、9.93、3.79 mg/m3;二甲苯的接触等级分别是2、4、2;医技人员接触二甲苯的风险指数分别为2、3、2,风险等级为低风险、中等风险、低风险。 结论 该医疗机构应重点采用工程控制和个体防护措施,定期开展危害因素检测,加强病理科医技人员职业卫生培训和职业健康监护,有效降低接触甲醛和二甲苯的职业健康风险。
  • 调查研究
  • 张丽江, 张璞, 林海燕, 廉丽芳, 俞文兰, 于常艳, 邢再玲, 芮宝玲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1): 73-7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1.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环卫女工职业卫生知识知晓与正确行为形成的匹配性,为有针对性制订和实施职业健康宣教,避免职业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乌鲁木齐市十七个街道的环卫女工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和行为问卷调查,对职业卫生知识的知晓情况和正确行为形成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调查的1 463例环卫女工职业卫生知识总体知晓率为56.94%,正确行为形成率为49.12%。不同特征环卫女工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与正确行为形成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不同年龄、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程度的环卫女工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均高于与之对应的正确行为形成率。而不同工龄的比较表现为工龄在15年以上者正确行为形成率高于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环卫女工对“工作中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必要性”、“职业卫生培训必要性”、“有效的防护措施能够预防职业病”、“是否了解劳动合同法”的知晓率分别为44.09%、78.47%、73.62%、51.47%、17.98%;对应的行为“主动了解本岗位的职业危害”、“上岗前是否做过职业健康检查”、“是否接受过职业卫生培训”、“工作中正确佩戴防护用品”、“是否签署劳动合同”的形成率分别为35.20%、30.96%、55.23%、33.15%、82.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既知晓“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必要性”、“职业卫生培训必要性”、“是否了解劳动合同法”这三个知识点又能形成正确行为的环卫女工数分别是对应的既不知晓上述三个知识点又不能够形成正确行为的环卫女工数2.0倍、2.14倍、1.06倍。 结论 环卫女工职业卫生知识的知晓与正确行为形成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应高度关注和加强这一弱势人群的职业健康管理,保护职业健康。
  • 张惠芳, 张进军, 曾珠, 陈镜, 苏宇飞, 章玉丹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1): 76-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1.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早期给予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早产儿延续母亲声音接触,探讨对其体格生长和神经行为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入住西安市儿童医院 NICU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将符合入选标准的早产儿随机分为研究组(20 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母亲声音播放,持续10 d以上,比较两组住院期间体格发育情况,在校正胎龄40周进行神经行为评估。 结果 两组早产儿住院期间体重、头围和身长增长速率比较,出院体重比较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纠正胎龄40周时采用国际新生儿行为神经观察系统(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observation, NBNO)进行两组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比较,其中觅食反射、吸吮反射、对说话人脸反应、人脸反应、妈妈声音定向、摇铃声音定向、红球追视、哭闹、安慰、应激等10项神经行为评估,研究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早期保持母亲的声音接触有利于早产儿的神经行为发育,但对体格生长发育未见明显影响。
  • 吴佩蔚, 胡旭, 崔莹, 翟一阳, 杨峰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1): 78-8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1.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复发性流产与染色体异常及多态性的关系,为复发性流产的诊断与防治提供临床经验。 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8年1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流产次数≥2次的夫妇563对(1 126例),采集静脉血,制备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标本并进行G显带核型分析。 结果 1 126例标本共检出染色体结构异常46例(4.09%),染色体数目异常17例(1.46%),染色体多态性61例(5.42%);男性和女性染色体结构异常和染色体多态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染色体数目异常检出率低于女性(P<0.05);不同流产次数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染色体异常是导致自然流产和复发性流产的重要因素,染色体异常与流产次数有相关性,染色体多态性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尚不明确。
  • 徐变玲, 王玉洁, 徐学功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1): 81-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1.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高脂血症在医院医护人员中的患病情况,为医护人员高脂血症的综合防治策略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2017年某三甲中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 544名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对流行病学调查、体格检查及血液检测结果,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脂血症患病相关因素。 结果 1 544例体检者,高脂血症的患病率为28.4%。 男性患病率(44.5%)高于女性(22.2%)(χ2=76.29,P<0.001);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升高(χ2=16.52,P<0.001);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85,95%CI:1.39~2.46)、超重(OR=1.76,95%CI:1.36~2.28)、肥胖(OR=2.61,95%CI:1.62~4.20)、吸烟(OR=1.71,95%CI:1.12~2.62)、高尿酸血症(OR=1.85,95%CI:1.39~2.46)及糖尿病(OR=2.33,95%CI:1.34~4.07)可能是影响高脂血症发生的相关因素。 结论 医护人员高脂血症的患病率较高,应综合相关影响因素制定干预措施,进行健康宣教。
  • 马佳, 李嫦娥, 曹信宇, 盖晓伟, 杨帆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1): 84-8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1.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秦皇岛地区中老年人慢性便秘患病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中老年人慢性便秘提供依据。 方法 2018年2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选取秦皇岛地区常住人口中≥45岁的2 786名居民予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烟酒嗜好、排便行为、慢性便秘症状、心理因素及既往史等,采用χ2检验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中老年人慢性便秘因素。 结果 在接受调查的2 786名居民中,男1 524名,女1 262名,患有慢性便秘者173例,患病率为6.21%,其中男性、女性患者分别为82例、91例,患病率分别为5.38%、7.21%,男、女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0,P=0.046)。随着年龄增长,慢性便秘患病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39,P=0.043);不同职业及文化程度人群的慢性便秘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居民吸烟、酗酒、运动与否与慢性便秘无关(P>0.05),便秘家族史、睡眠差、长时间处于坐位、SAS>50分、SDS>53分、嗜食辛辣饮食和慢性便秘有关(P<0.05),而定时排便、喜食生蔬菜、进食粗粮人群可降低患病率(P<0.05);慢性便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女性、便秘家族史、睡眠差、长时间处于坐位、处于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中、嗜食辛辣是慢性便秘的主要危险因素,定时排便、喜食生蔬菜与进食粗粮则是其保护因素。 结论 慢性便秘在秦皇岛地区中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其患病与性别、饮食、遗传因素、心理因素有关,而形成良好的生活与饮食习惯,改变不良的排便习惯,保持愉悦的心理状态,则能够对慢性便秘起到预防作用。
  • 陈永阳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1): 88-9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1.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探讨预防接种薄弱区适宜的管理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根据一类疫苗接种率的高低预测针对疾病流行可能性的大小,分别赋值5分、4分、3分、2分和1分,按评分标准把凤山县辖区内12个预防接种区域分为极高薄弱、高薄弱、中薄弱和低薄弱四个等次进行甄别与考核。 结果 经反复查漏补种后,1个极高薄弱区降至中等薄弱区,6个高薄弱区中有5个降至中等薄弱区、1个降到低薄弱区,5个中等薄弱区全部降至低薄弱区,有统计学意义(T+=6,单侧检验P<0.01)。接种率由甄别时的84.39%提高到9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 464.07,P<0.01)。年末考核分值较年初甄别时大幅降低,两组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单侧检验P<0.05)。 结论 量化甄别管理方法是预防接种薄弱区较为适宜的管理方法。
  • 郭黎, 邵云平, 陈春枝, 李洋, 梁金博, 钱丽芳, 何斌, 金丽娜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1): 91-9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1.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对2015—2018年北京市海淀区8起札如病毒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描述和分析,找出潜在的危害因素,为切实有效预防疫情的发生和蔓延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方法 采取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和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疫情发生单位和疑似病例个案进行详细的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8起札如病毒聚集性疫情报告疑似病例78例,波及人数301人,罹患率波动范围为15.79%~46.43%,平均罹患率为25.91%,疫情流行期最短10 h,最长10 d,平均2.6 d,发病学生年龄分布:3~5岁:64人,6~12岁:14人,托幼机构儿童与小学生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73,P=0.085);主要临床症状呕吐、腹泻、发热、恶心、腹痛为主;采集标本71件,检出阳性标本36件,检出率50.70%,病例和密切接触的标本阳性率有统计学意义(Fisher 确切概率法, χ2=7.013,P=0.01)。 结论 札如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主要发生在小学和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应该加强札如病毒感染疑似病例的早期发现,及时隔离,防止疫情的蔓延;规范消毒,有效阻止病毒的快速传播。
  • 苏彦萍, 高静, 赵凤玲, 江南, 周景林, 王艳春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1): 94-9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1.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1例孕妇单增李斯特菌的感染来源,提出预防和控制措施。 方法 通过对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环境样品、实验室检测等方法,了解病例饮食习惯,判断感染来源。 结果 该病例9月7日出现头痛、发热、鼻塞等症状,9月8日在医院诊断为呼吸道感染,并对症治疗。9月18日常规产检时羊水减少,以“宫内感染”收入院,9月22日剖宫术后产一活女婴,9月24日血培养结果单增李斯特菌阳性, 9月26日病例家中采集冰箱及环境样品20件,未检出单增李斯特菌。病例在外就餐频率较高,喜食凉食及生食蔬菜水果。2016—2018年市售熟肉制品、中式凉拌菜及生食水产品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为9.9%(13/131)。 结论 孕妇就餐地点的多样性给可疑食物溯源带来不确定性,医院的早期识别及处置是避免新生儿不良结局出现的重要措施。
  • 李晓岭, 毛安华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1): 96-9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1.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儿童过敏性疾病患者过敏原分布特点,为IgE介导的过敏性疾病的临床诊治与预防提供资料。 方法 以2018年1—12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过敏性疾病患儿为检测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儿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IgE ≥0.35 IU/ml判断为阳性,应用SPSS 20.0软件分析过敏原阳性检出情况。 结果 共检测过敏性疾病患儿487例,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阳性检出率为64.07%(312/487)。在吸入性过敏原中前三位阳性率依次为尘螨(30.36%)、屋尘(23.41%)和花粉(19.10%)。食物性过敏原阳性率前三位依次为牛奶(20.74%)、蛋(11.91%)和鱼虾蟹贝(9.24%)。男、女儿童过敏原阳性率分别为67.03%与60.10%,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9,P<0.05)。尘螨、屋尘、花粉阳性率随患儿年龄增长而升高(均P<0.01),牛奶阳性率则随患儿年龄增长而降低(χ2=11.80,P<0.01)。同一病例检出2种及以上过敏原的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46.20%,检出3种及以上的过敏原占21.56%。 结论 儿童最重要的吸入性过敏原是尘螨,婴幼儿尤其是婴儿最重要的食物性过敏原为牛奶。近半数的过敏性疾病患儿被多种过敏原致敏。
  • 尹慧燕, 王丹, 王丽珍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1): 99-10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1.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HFMD)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HFMD的预防措施。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80例HFMD患儿和160例非HFMD患儿进行调查分析,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筛选影响学龄前儿童HFMD发病的危险因素。 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学龄前儿童HFMD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外来散居儿童(OR=2.889)、手足口病接触史(OR=7.852)、1周内门诊/医院暴露史(OR=2.689)、饭前便后少洗手(OR=3.378)、室内无消毒或少消毒(OR=3.198)、家长缺乏手足口病知识(OR=3.755)。 结论 影响学龄前儿童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外来散居儿童手足口病高危因素进行预防和管理,降低学龄前儿童HFMD发病率。
  • 胡皋生, 叶莹莹, 苏亮, 耿松乔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1): 101-10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1.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六安市5岁以下儿童肺炎发病特征与病原菌分布状况,为六安市小儿肺炎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2017年六安市2所就诊患儿最多的医院儿科小儿肺炎住院病例资料,对小儿肺炎发病情况、病原菌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所医院儿科共收治小儿肺炎住院患者有4 020例,小儿肺炎发病高峰期为冬春季(1、2、3、11、12月),占总病例数50.65%;6、7、8三个月发病率较低,占总病例数19.8%;1岁以内的病例占5岁以内总病例数60.72%,随着年龄的增加,肺炎发病例数所占比例呈逐渐下降趋势;在检出881株病原体中,前五位主要病原体为肺炎克雷伯菌(170株,占19.30%)、流感嗜血杆菌(145株,占16.46%)、大肠埃希菌(118株,占13.39%)、鲍曼不动杆菌(103株,占11.69%)、金黄色葡萄球菌(88株,占9.99%);肺炎克雷伯菌高发于秋季和冬季,流感嗜血杆菌高发于春季,大肠埃希菌高发于夏季,鲍曼不动杆菌在四季均有发生,金黄色葡萄球菌好发于冬季和春季。 结论 六安市5岁以内小儿肺炎发病表现出较强的季节性,1周岁以内为主要发病群体,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且不同病原菌季节性较强,对临床防治具有参考意义。
  • 卫生监督监测
  • 曲晓辰, 王祥, 贾珉, 于信波, 王茜, 李作永, 张静, 苏晔, 尹越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1): 103-10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1.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物理监测现状为进一步开展灭菌效果在线监测提供依据。 方法 使用包括物理参数监测设备在内的在线检测设备对天津市8各辖区30家医疗机构进行连续监测,并对相关数据整理分析。 结果 连续两个月监测期间,总共获得858条在线监测数据,其中合格802份,合格率为93.47%。不合格情况中未达到灭菌温度和超过温度总共占73.21%。 结论 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物理性能亟待重视,灭菌效果在线监测可以发现常规物理、化学、生物监测无法发现的问题,加强卫生监督“事中、事后监管”能力,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和提高医疗安全。
  • 林思仁, 阮燕梅, 岑周贤, 徐丽琴, 李中华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1): 105-10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1.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惠州市惠城区游泳池水质的卫生状况,为防止疾病传播、保障游泳者的身体健康提供依据。 方法 按《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T 18204.6-2013)对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尿素、pH值、游离性余氯、浑浊度进行检测;参照《游泳场所卫生标准》(GB/T 9667-1996)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 结果 2012—2018年共监测1 097份水样,合格份数为772份,总合格率为70.37%;尿素的总体合格率于六项指标中最低,为84.32%;不同类型游泳场所水质合格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29,P<0.05)。 结论 惠州市惠城区游泳池水质改观不明显,卫生部门应加强对游泳场所的监管力度,提高游泳池水卫生质量,保障游泳者的身心健康。
  • 史蓉婕, 彭志敏, 林奕嘉, 冯奋栋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1): 108-11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1.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2017—2018年深圳市罗湖区游泳场所水质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健康危害因素,保障居民健康权益。 方法 2017年3月—2018年10月期间,共采集游泳场所207间次,游泳池水样711份进行检测,采用SPSS 20.0对年份,不同类型游泳场所,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7—2018年游泳场所合格率为88.89%,样品合格率为89.87%。2017—2018年罗湖区游泳池水检测指标合格率从高至低分别为浑浊度100.00%、细菌总数99.01%、大肠菌群99.01%、pH值98.41%、尿素98.21%、游离性余氯(浸脚池水)93.72%、游离性余氯(游泳池水)93.65%。2017年、2018年pH值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2,P=0.013)。不同类型游泳场所检测水质样品合格率不全相同,合格率最高为酒店配套游泳池,合格率为100.00%;其次为体育馆游泳池,合格率为94.12%;最低为住宅小区配套游泳场所,合格率为89.01%。2017年与2018年4—9月份游泳场所样品合格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017年与2018年6、7、8月份样品合格率均较低。 结论 罗湖区游泳场所水质卫生状况良好,游泳高峰期时应加强对住宅小区配套游泳场所的监测频次,重点关注游离性余氯及尿素等指标,预防疾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的健康。
  • 何玲玲, 罗赟, 刘颜, 吴晓红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1): 112-1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1.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2018年绵阳市食品污染状况,为确定国家食品污染物水平提供基础数据。 方法 在绵阳市9个县市区随机采集了11类358份样品进行了农药、重金属、兽药、生物毒素和微生物等113个项目的检测。 结果 358件样品中,合格样品数为316份,合格率为88.27%,蜂蜜产品、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外卖配送餐样品、蔬菜和生食鱼类存在部分样品不合格,其它种类样品全部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结论 2018年绵阳市食品的整体卫生质量良好,但部分食品的卫生质量不容乐观,应加强对蜂蜜产品、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和外卖配送餐的卫生管理和监测。
  • 实验研究与卫生检验
  • 施红喜, 李培珍, 何健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1): 115-1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1.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近年来金华市家蝇抗药性水平与变化趋势,为合理选用杀虫剂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在金华市城区农贸市场、垃圾暂存点等处采集家蝇,经繁殖羽化后,采用微量点滴法测定其常用5种杀虫剂的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 LD50),比较近年来金华市家蝇抗药性变化情况。 结果 2017年金华市家蝇自然品系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敌敌畏、残杀威的LD50值分别为0.0524、0.0691、0.1199、0.5934、6.5831 μg/只,与2011年的抗性监测结果比较,分别增长5.0、2.5、1.0、1.2和22.1倍。 结论 金华市家蝇自然品系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残杀威的抗性较高,呈现增强趋势,在今后的灭蝇工作中应采取综合措施,合理选择使用杀虫剂。
  • 佟彤, 冯玥, 陈田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1): 116-1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1.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郑州地区45~60岁人群肿瘤标志物糖链抗原-724(carbohydrate antigen 724,CA-724)、糖链抗原-153(carbohydrate antigen 153,CA-153)、糖链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糖链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为中老年人群定期体检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2 447名健康体检者,检测所有入组者CA-724、CA-153、CA-125、CA-199、CEA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并统计各肿瘤标志物检测阳性率、恶性肿瘤确诊情况,对比40~50岁人群、>50岁人群CA-724、CA-153、CA-125、CA-199、CEA水平。 结果 CA-724阳性率为11.32%,CA-153阳性率为4.78%,CA-125阳性率为1.88%,CA-199阳性率为6.99%,CEA阳性率为4.78%,各血清肿瘤标志物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5.189,P=0.000);CA-199+CEA阳性20例,45.00%(9例)确诊为恶性肿瘤,其中6例确诊为结肠癌,3例确诊为胰腺癌;CA-724+CA-199+CEA阳性15例,53.33%(8例)确诊为恶性肿瘤,全部为胃癌;CA-153+CEA阳性16例,37.50%(6例)确诊为恶性肿瘤,全部为乳腺癌;CA-125+CA-724阳性13例,30.77%(4例)确诊为恶性肿瘤,全部为卵巢癌;>50岁人群CA-724、CA-153、CA-125、CA-199、CEA水平高于40~50岁人群(t1=112.646,P1=0.000;t2=19.925,P2=0.000;t3=28.914,P3=0.000;t4=17.290,P4=0.000;t5=31.565,P5=0.000)。 结论 肿瘤标志物筛查有助于中老年人群恶性肿瘤早期发现,定期体检能够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减少疾病继续恶化,对保证身体的健康有重大意义。
  • 惠玉洁, 尉艳芹, 李卫民, 葛广林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1): 119-1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1.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患者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M-CSF)、趋化素(chemrin)的水平变化及意义。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在北京市平谷区医院妇产科治疗的CIN患者179例(CIN组),其中CINⅠ级患者106例,CINⅡ级患者43例,CINⅢ级患者30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1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SCC、M-CSF、Chemerin水平; 对CINⅡ~Ⅲ级患者行手术治疗,比较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SCC、M-CSF、Chemerin水平。 结果 CIN组血清SCC、M-CSF和Chemerin分别为(2.35±0.35)μg/L、(410.19±101.15)pg/ml和(1 604.42±160.05)ng/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INⅢ级患者血清SCC、M-CSF和Chemerin分别为(3.19±0.45)μg/L、(516.98±105.41)pg/ml和(2 097.98±141.21)ng/L,明显高于CINⅠ级和CINⅡ级(P<0.05);CINⅡ级患者血清SCC、M-CSF和Chemerin分别为(2.55±0.37)μg/L、(421.15±100.23)pg/ml和(1 742.25±124.15)ng/L,明显高于CINⅠ级级(P<0.05);血清SCC、M-CSF和Chemerin与CIN分级呈正相关(rs=0.451、0.422和0.410,P<0.05);CINⅡ~Ⅲ级患者手术治疗后血清SCC、M-CSF、Chemerin水平明显较手术前降低(P<0.05)。 结论 CIN患者血清SCC、M-CSF、Chemerin水平升高,与CIN分级具有一定相关性,在疾病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 姜泽升, 文智慧, 孙剑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1): 122-12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1.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湖南省宁乡市孕产妇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的实验室检测结果,为该项工作的持续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湖南省宁乡市2015—2017年孕产妇病例共27 124例,比较产前、孕期、孕28周的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率,同时对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宁乡市2015—2017年共有27 123例孕产妇接受了检测,产前检测率基本达到了100%,孕期检测率分别为97.72%,99.24%和99.64%,孕28周检测率分别为92.93%,96.86%和99.08%。共确诊3例HIV感染孕产妇,未发生母婴传播。梅毒感染率年度间分别为0.37%,0.27%和0.57%,以2017年感染比例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3.97%,年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湖南省宁乡市2015—2017年孕产妇的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率逐年增加,而且检测时间点不断前移,为及时发现感染者,采取干预措施阻断母婴传播提供了更好选择。2017年梅毒的现症感染率明显升高,建议加强检测技术培训,保证检测质量。
  • 综述
  • 苏泽强, 陶丽丽, 高艳, 汪滢
    实用预防医学. 2020, 27(1): 124-1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0.01.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我国老龄化形势不断加剧,老年人口成为罹患慢性病的主要人群,在身体机能逐渐下降的情况下,慢性病还会加剧其生活负担,影响生活质量,探索一套防控老年人慢性病的工作模式,是整体防控管理的重要一环。本次研究主要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系统介绍了我国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疾病负担、危险因素流行情况,总结了当前我国针对老年人慢性病所开展的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