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ISSN 1006-3110
CN 43-1223/R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26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9-04-15
  

  • 全选
    |
    专题报道
  • 王毅, 李六林, 周万明, 樊静, 赵西和, 唐宇, 何静, 刘江, 周力, 张晓军
    实用预防医学. 2019, 26(4): 385-38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19.04.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年轻男男性行为者(you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YMSM)性伴相处中坚持自我主张(简称坚持自我)现状,分析影响因素。 方法 2015年9月-2017年6月以四川省绵阳市15~24岁YMSM为对象,用滚雪球抽样法招募调查对象,进行坚持自我、社会及性行为、心理健康等调查和血清学检测。 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349份, 分别有76.2% 能、20.6%一般、3.2%不能坚持自我。善沟通(35.2%)、自己强势(29.0%)是能坚持自我,依赖性(36.1%)、年龄小低自信(25.3%)是不能坚持自我主要原因。HIV阳性率在能、一般、不能坚持自我组分别为6.8%、11.1%、45.5%,呈上升趋势(χ2趋势=12.567,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年龄≥20岁、当地居住时间>1年、近6个月肛交有保护性其坚持自我可能性较大,自认艾滋病风险较小/很小、近6个月有偶然性行为、公园/浴室寻找性伴其坚持自我可能性较小(均P<0.05)。 结论 YMSM坚持自我与人口学特征、社区融入、风险认识和性行为相关,坚持自我降低 HIV感染风险。应提高YMSM行为自主性。
  • 周燕燕, 彭青, 刘冉, 郭亚丽, 彭巧君
    实用预防医学. 2019, 26(4): 389-3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19.04.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便利抽取2017 年5月-2018 年5月新疆某三级甲等传染病专科医院的152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服药依从性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对其进行调查。 结果 152例调查对象中,服药依从性好的为115例(75.7%)。忘记服药的时间发生频次最高的是夜里(40.6%)。而患者忘记服药的原因排在前三位的是:外出(21.6%)、忘记吃药(18.9%)及我不想让其他人知道我在吃药(16.2%)。不同服药依从性的患者社会支持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大(OR=1.590)、家庭收入水平低(OR=2.035)是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危险因素;而文化程度高(OR=1.532)、社会支持利用度高(OR=1.113)是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保护性因素(P<0.05)。 结论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服药依从性总体较低,医护人员在治疗患者疾病的同时,应根据患者的不同需求进行个体化管理,加强出院随访次数和健康宣教,不断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 邱兴庆, 孟丽丽, 崔德勇
    实用预防医学. 2019, 26(4): 393-39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19.04.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襄阳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的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类滚雪球法,召集过去一年内有过插入性口交或肛交同性性行为的MSM作为对象,开展问卷调查,采集血液标本进行HIV、梅毒和丙型肝炎三种抗体检测。数据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描述性、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结果 共调查400名MSM,HIV感染率4.25%。单因素分析显示,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艾滋病防治知识得分、最近1周同性行为次数、最近一次与同性发生肛交性行为时是否使用安全套、同性性行为时是否坚持使用安全套、是否接受过干预服务共7个因素影响HIV感染率(P≤0.10)。多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高中以上(aOR=0.25,95%CI:0.07~0.92)、艾滋病防治知识全对(aOR=0.24,95%CI:0.07~0.77),最近一次与同性肛交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aOR=0.065,95%CI:0.01~0.47)、接受过干预服务(aOR=0.007,95%CI:0.001~0.092)是HIV感染率的保护性因素。 结论 2017年襄阳市MSM人群HIV感染率较高,应采取有效措施,特别是针对文化程度初中以下的MSM,加大综合干预措施力度,提高艾滋病干预服务覆盖率,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同性肛交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从而遏制该人群的艾滋病传播。
  • 张超, 付钰淋, 李华, 任强, 常文辉
    实用预防医学. 2019, 26(4): 397-39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19.04.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陕西省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以下简称为HIV/AIDS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病毒载量结果及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对接受抗病毒治疗六个月以上的1 046例HIV/AIDS患者进行病毒载量检测,结合病例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病毒载量结果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1 046例HIV/AIDS患者中,≥1 000 copies/ml占9.6%(100/1 046),50~999 copies/ml占9.1%(95/1 046),<50 copies/ml占25.4%(266/1 046),TND(未检出病毒)占55.9%(585/1 046)。单因素分析显示病毒载量结果<1 000 copies/ml与≥1 000 copies/ml HIV/AIDS患者在民族(P<0.05)、教育程度(χ2=10.901,P<0.05)、感染途径(χ2=14.286, P<0.05)变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上是病毒载量≥1 000 copies/ml的保护因素(OR=0.344,95%CI:0.121~0.979),HIV感染途径中注射吸毒是病毒载量≥1 000 copies/ml的危险因素(OR=5.237,95%CI:1.272~21.556)。 结论 陕西省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较好,但需要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病毒抑制失败。
  • 论著
  • 孙卫国, 侯江厚, 李改平, 杨栗坤, 孙雯娜, 张灵霞
    实用预防医学. 2019, 26(4): 400-40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19.04.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利用原核系统获得重组结核分枝杆菌Lsr2蛋白,制备抗Lsr2多克隆抗体。 方法 以临床标准株 H37Rv DNA为模板,合成引物PCR扩增Lsr2核酸序列,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DE3),经IPTG诱导表达,柱上复性纯化后,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并纯化抗Lsr2多克隆抗体,采用间接ELISA和Western-blotting实验对抗体进行验证。 结果 成功构建pET28a-Lsr2表达质粒,重组蛋白Lsr2经SDS-PAGE电泳鉴定分子量为14 kD。亲和层析及柱上复性后,纯化的重组蛋白纯度在95%左右。制备的抗Lsr2多克隆抗体效价在1:5.5×106以上,并能特异性识别纯化的重组蛋白和结核分枝杆菌菌体蛋白。 结论 成功在原核系统内表达并纯化了重组结核分枝杆菌Lsr2蛋白,制备了高效价的抗Lsr2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Lsr2蛋白的功能,筛选其下游相互作用蛋白以及相关分子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 李晶, 张奇, 任雨冬, 刘艳
    实用预防医学. 2019, 26(4): 404-40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19.04.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基于非参数正态图模型的差异网络分析方法筛选差异基因的效果,并筛选影响肝细胞癌患者生存时间的枢纽基因,用于预测患者的预后或作为新的药物靶点。 方法 模拟实验中用AUC值评价基于非参数正态图模型的差异网络分析筛选差异基因的效果,再从TCGA数据库下载3个平台5个数据集的肝细胞癌患者的基因表达数据,纳入通路等先验信息利用非参数正态图模型构建差异表达网络,按照节点连接边的个数即度的大小选择枢纽基因。 结果 在4种条件的模拟实验中,非参数正态图模型筛选差异基因的AUC值范围为0.71~0.97;在肝细胞癌数据的分析中,筛选出8个与肝细胞癌生存时间相关的枢纽基因,分别是IGF1、ErbB2、FGF9、GH2、cSH2、HSP90AA1、PPP2R5B和EPO结论 基于非参数正态图模型的差异网络分析方法在模拟实验中筛选差异基因的效果较好,在实例数据分析中筛选的肝细胞癌生存时间相关的枢纽基因都有较为明确的生物学功能。
  • 安淑一, 方兴, 姚文清
    实用预防医学. 2019, 26(4): 409-41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19.04.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两模型对甲肝月发病率数据进行拟合预测,比较最优模型。 方法 通过软件实现ARIMA模型和Elman神经网络对甲肝发病率进行拟合,并对2017年月发病率进行仿真。 结果 两模型拟合预测效果较好,ARIMA模型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均方根误差(root-mean-square error,RMSE)、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MAPE)分别为0.013、0.002 9、9.29;Elman神经网络MAE、RMSE、MAPE分别为0.012、0.000 22、8.695。Elman神经网络预测结果优于ARIMA模型。 结论 两模型均能够拟合预测甲肝月发病率,Elman神经网络拟合预测效果更好。
  • 邓明, 谢萍, 马永刚, 刘志勇, 周炎, 陈庆, 刘世清, 吴飞, 明江华
    实用预防医学. 2019, 26(4): 412-4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19.04.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人参皂苷Rb1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A(tyrosine kinase A,TrkA)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甲钴胺组(10.8 mg/kg)、人参皂苷Rb1低剂量组(25 mg/kg)、人参皂苷Rb1高剂量组(50 mg/kg)。采用神经夹持损伤法建立周围神经损伤模型,造模完成后灌胃给药,持续14 d。末次给药后,采用光热耐痛阈测定法评价大鼠的感觉恢复情况,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大鼠背根神经节NGF及其受体TrkA蛋白表达情况,RT-PCR法检测基因表达情况。 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对热痛感觉的灵敏度下降(11.23±2.11 vs. 7.14±0.67,P<0.01),背根神经节NGF及其受体TrkA蛋白和基因表达均显著下调(0.34±0.05 vs. 0.87±0.11,0.31±0.04 vs. 0.79±0.10,P<0.01);给予高剂量的人参皂苷Rb1干预后,模型大鼠的热痛感觉恢复良好,数值为(8.36±0.92)(P<0.01),背根神经节NGF、TrkA的蛋白和基因水平均得到回升,分别为(0.65±0.07)、(0.70±0.08)(P<0.01)。 结论 人参皂苷Rb1能通过提高背根神经节NGF及其受体TrkA的表达,维持神经元存活,促进受损神经修复,改善周围神经损伤后大鼠的感觉功能。
  • 张晓, 谭黎明, 李建英, 毛玉环
    实用预防医学. 2019, 26(4): 416-4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19.04.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髓过氧化物酶指数(myeloperoxidase index,MPXI)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于湖南省人民医院首诊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病例(APL)50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病例(acute monocytic leukemia,AMOL)50例和未发现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及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者50例,检测其髓过氧化物酶指数、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以及D二聚体水平,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组明显高于急性单核细胞和阴性对照组(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MPXI、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以及D二聚体在区分APL组和对照组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6、0.841和0.773。以11.35为诊断界值点时,MPXI诊断APL的灵敏度为84.6%,特异度为97.2%。 结论 MPXI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早期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 袁梦, 黄汉伟, 胡鹏威, 袁月明, 罗锦雁, 朱兵清
    实用预防医学. 2019, 26(4): 420-4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19.04.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2009-2015年深圳市不同来源样本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携带毒力、耐药基因、耐药表型情况和分子型别研究。 方法 2009-2015年期间,86株SA分离自医院病人、医院环境涂抹样、食物中毒等样品。PCR方法检测毒力基因、耐药基因以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SCCmec基因型,进行蛋白A基因多态性(single locus DNA-sequencing of the repeat region of the Staphylococcus protein A gene,Spa)以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ing typing,MLST)研究。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方法,对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 结果 检出21种毒力基因,55株(64.0%)携带mecA基因。SCCmec分型结果,Ⅲ型为优势型别(60.0%,33/55)。86株SA分为24种Spa型,MRSA菌株Spa优势型别为t030与t437,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methicillin sensitive Staphylococcus aureus,MSSA)的优势型别为t091与t127。86株SA分为23种 MLST型,形成3个克隆复合体CC239(27.9%)、CCnew3(27.9%)与CC188(11.6%)。 结论 优势型别为ST239(Spa-t030)、STnew3(Spa-t437)具有多药耐药的特征,且携带多种毒力基因。MRSA流行株、非流行株与MSSA在携带毒力与耐药基因之间均存在差异。需要加强监测SA中的优势型别及MRSA菌株.关注其耐药的动态变化。
  • 常彩云, 许华茹, 徐淑慧, 关恒云, 王春荣, 成洪旗
    实用预防医学. 2019, 26(4): 426-4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19.04.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济南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发病的危险因素,为早期识别重症病例,降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组为86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对照组为86例手足口病轻症病例,用问卷调查收集病例组和对照组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接触史、就诊史、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等信息,对重症病例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单因素结果显示发病到就诊日期、初诊单位类型为村级、患儿出现发热、足部皮疹、口腔疱疹、臀部皮疹、咳嗽、呕吐、有病例接触史、EV71阳性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儿出现发热(OR=89.38)、口腔疱疹(OR=22.28)、臀部皮疹(OR=234.81)、呕吐(OR=23.90)、有病例接触史(OR=31.48)和EV71阳性(OR=71.65)是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发病的危险因素。 结论 早期识别发热、口腔疱疹、臀部皮疹、呕吐等症状的患儿,对降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提高EV71手足口病疫苗的接种率,可降低由EV71导致的重症手足口病病例的发生率。
  • 董晓梅, 张加仪, 张思恒, 吴雪霁, 潘冰莹, 庞敏慧, 杨建卫, 张洁, 陈雄飞
    实用预防医学. 2019, 26(4): 430-4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19.04.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糖尿病与痛风发病风险随年龄变化的趋势,以及一种疾病先发病对另一种发生的影响。 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35岁及以上户籍常住居民14 752人,采用面对面调查及调阅健康档案建立糖尿病、痛风发生的历史性队列。采用具有竞争风险的多状态Markov模型来估计糖尿病和痛风在不同年龄下、不同状态下的经验发病风险。采用参数法,利用6种常见的发病风险函数,对经验发病风险数据拟合分布曲线,并从中选择最合适的分布曲线。 结果 logistic分布为最合适的发病风险分布曲线。人群从健康到患糖尿病、健康到患痛风、患糖尿病到同时患有糖尿病和痛风、患痛风到同时患有糖尿病和痛风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0.314 8、0.163 9、0.172 8、0.420 4。人群从健康到患糖尿病、健康到患痛风、患糖尿病到同时患有糖尿病和痛风、患痛风到同时患有糖尿病和痛风的瞬时发病率的最大值时的年龄分别为70.8、79.0、60.4、68.1岁。 结论 糖尿病与痛风互为危险因素。痛风和糖尿病将对方发病率发峰值提前10年,发病曲线更高、更陡。样本年龄范围以及年龄构成比的差异,可能是导致目前研究结论不一致的重要原因。在研究慢性病相互作用时,应进一步探讨样本年龄对结果的影响。
  • 汤珣, 颜兴伟, 杨玉金, 付俊杰, 赵玉静, 李琦
    实用预防医学. 2019, 26(4): 434-4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19.04.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健走对职业人群身体成分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其对慢病防控的有效性。 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法,选取南昌市东湖区机关、事业单位95人参加2015年中国职业人群“健步走激励”健康干预项目,以健走有氧运动形式进行运动干预。采用清华同方体测仪(BCA-1C)和血压计,于健走前、健走3个月、健走6个月完成3次体测,收集3次体测数据,同时完成健康评估问卷调查,并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健走前和健走3个月、6个月的人体成分变化中,基础代谢量有所增加(F=5.334,P<0.05),体重(F=8.921,P<0.001)、腰围(F=8.883,P<0.001)、脂肪含量(F=5.193,P<0.05)、肌肉量(F=3.162,P<0.05)均有所降低,且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BMI(F=2.707,P>0.05)、臀围(F=0.731,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食物摄入量中,大米(F=11.305,P<0.001)、杂粮(F=7.724,P<0.001)、肉类(F=16.043,P<0.001)、鱼类(F=10.194,P<0.001)、蛋类(F=7.055,P<0.001)、奶类(F=6.192,P<0.01)、大豆(F=6.961,P<0.001)、豆浆(F=10.495,P<0.001)、蔬菜(F=10.370,P<0.001)、水果(F=10.377,P<0.001)等指标均有所增加,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身体活动及睡眠变化情况中,重体力活动(F=7.759,P<0.001)、中等体力活动(F=4.258,P<0.05)、轻体力活动(F=6.566,P<0.05)、静坐等(F=3.442,P<0.05)及睡眠时间(F=4.238,P<0.05)指标比较均有所增加,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持续健走运动对基础代谢量、体重、腰围、脂肪含量、肌肉量等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效果,对膳食结构和质量有较大改善,对正确的生活方式(重、中等和轻强度活动、静坐、睡眠)有较大改善,是有效的慢性病防控措施。
  • 谢颖, 高赛珍, 欧慧, 王翠玲, 吴衍恒, 林金思
    实用预防医学. 2019, 26(4): 437-4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19.04.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中山市6例疑似麻疹疫苗相关病例的病原学特征。 方法 采集中山市2014-2015年6例疑似麻疹疫苗相关病例咽拭子样本并提取核酸,采用巢式PCR法扩增麻疹病毒核蛋白(N)基因羧基末端450个核苷酸片段并测序,分析其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参考株、麻疹病毒中国疫苗株沪191(Shanghai191,S191)基因的亲缘关系、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相似度。 结果 6份样本中,2份未检出核酸,4份检出核酸,序列比对结果示3株病毒核苷酸、氨基酸序列相似度均为100%,与S191株相比,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相似度也为100%,属于A基因型;1株病毒与Chin9322-H1a株相比,核苷酸序列相似度为97.7%,氨基酸序列相似度为96.6%,为H1a基因型。 结论 3例病例为疫苗株感染,1例为野毒株感染。
  • 柳恒卓, 刘晓革, 赖天兵, 梁进军, 任国峰
    实用预防医学. 2019, 26(4): 440-4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19.04.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湖南省居民动物性食物储存、加工习惯现状,比较处理习惯对不同食物中微生物卫生状况影响的差异,探究微生物风险有关行为环节。 方法 根据人口及地区生产总值分层随机抽取长沙市、益阳市、衡阳市,随机抽取城市、乡镇各12个居民区共648户居民家庭,2017年8-9月使用自编问卷开展入户调查,了解家庭及主要烹饪人员人口学信息及5种动物性食物(鲜畜肉、鲜禽肉、鲜动物性水产、熟肉制品、鲜蛋)储存、加工及剩菜处理习惯。 结果 储存习惯:24.1%(95%CI:22.7%~25.5%)家庭无将食物单独包装存放习惯,15.8%(95%CI:13.0%~18.6%)家庭鲜蛋常温存放常超过1周,鲜蛋经过家庭储存过程后其中细菌含量可能增长约1 000倍,显著高于其他食品的增长倍数(P<0.05)。加工习惯:73.0%(95%CI:69.6%~76.4%)家庭无生熟食物砧板分开习惯,52.9%(95%CI:49.0%~56.8%)家庭烹饪前无清洗鲜蛋蛋壳习惯,18.7%(95%CI:15.6%~21.8%)家庭熟肉制品、7.0%(95%CI:5.0%~9.0%)家庭鲜蛋无彻底加热习惯。剩菜处理习惯:24.8%(95%CI:24.0%~25.6%)有食用剩菜习惯的家庭重新食用前加热不彻底,且习惯常温保存、再食用超过1餐的,再食用前不彻底加热比例更高(P<0.05)。 结论 湖南省居民动物性食品储存、加工方式存在食品安全隐患,食品风险管理及宣教中应注意以下环节有关的风险:鲜蛋存放过久,熟肉制品食用前再加热程度不足,剩余菜肴常温存放、再食用前加热不彻底等。
  • 张亮, 张秋平, 谭爱军
    实用预防医学. 2019, 26(4): 446-44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19.04.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珠海市空气污染对居民死亡的短期影响。 方法 从中国空气质量在线监测分析平台获得2014-2017年每日空气污染物颗粒物质(particular mater,PM)、二氧化硫(sulfur dioxide,SO2)、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二氧化氮(nitrogen dioxide,NO2)、臭氧(ozone,O3)等数据。结合人群死亡监测数据,采用泊松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空气污染物对人群死亡的影响。 结果 2014-2017年空气中PM2.5、NO2污染物对人群非意外总死亡、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和心血管系统疾病死亡发现显著的关联。随着PM2.5每升高10 μg/m3,人群非意外总死亡人数在滞后0~3 d均上升3.89%(95%CI:1.40~6.44%);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在当天、滞后2~3 d分别上升9.84%(95%CI:2.24~18.0%)、12.6%(95%CI:4.81~21.1%)、12.7%(95%CI:4.91~21.1%);心血管系统疾病死亡人数在滞后2~3 d分别上升5.00%(95%CI:1.26~8.88%)、4.44%(95%CI:0.72~8.29%)。随着NO2每升高10 μg/m3,人群非意外总死亡人数在滞后0~3 d均上升1.73%(95%CI:0.26~3.22%);心血管系统疾病死亡人数在滞后0~1 d分别上升2.98%(95%CI:0.75~5.26%)、2.68%(95%CI:0.45~4.96%)。 结论 2014-2017年监测数据发现PM2.5对人群非意外总死亡、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有显著影响。NO2对人群非意外总死亡、心血管系统疾病死亡有显著影响。
  • 韩延辉, 王燕, 王红雷, 贾静静, 董小伟
    实用预防医学. 2019, 26(4): 450-4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19.04.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在脓毒症小鼠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及与心肌细胞炎症因子、血清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和肌钙蛋白(troponin,cTnI)的相关性。 方法 本研究选取6~8周龄、SPF级的昆明系小鼠6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各30只,采用小鼠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脓毒症小鼠模型,观察不同时间点小鼠血清HMGB1的水平变化,探讨其与心肌细胞凋亡率、心肌细胞炎症因子、血清B型钠尿肽(BNP)和肌钙蛋白(cTnI)的相关性。 结果 在0 h时刻,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的血清HMGB1水平、心肌细胞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造模后12、24、48及72 h,模型组小鼠的血清HMGB1水平、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造模后48 h,模型组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0、血清BNP、血清cTnI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在造模后48 h,模型组心肌组织中TNF-α、IL-6、IL-10、血清BNP、血清cTnI水平与血清HMGB1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 结论 血清HMGB1在脓毒症小鼠中水平升高趋势明显,并且与小鼠心肌损伤具有密切的关系。
  • 专题报道
  • 梁欣, 张国磊, 李敏, 包曹歆, 彭晓霞, 王军
    实用预防医学. 2019, 26(4): 453-45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19.04.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北京市石景山区抗病毒治疗新政(发现即治疗)执行后确诊的HIV感染者接受或未接受早期抗病毒治疗的现状和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月在北京市石景山疾控中心确诊的HIV阳性感染者12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问题、抗病毒治疗情况、接受治疗的影响因素。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社会人口学特征使用描述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接受早期治疗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回归分析时,把多分类变量设为哑变量,自变量通过逐步前进法加入模型当中,0.05为显著标准。 结果 共收集到有效调查问卷122份,其中接受早期抗病毒治疗的有55人(占45.08%),主要原因为认为治疗利大于弊(61.8%);未接受早期抗病毒治疗的67人(占54.92%),主要原因是无法坚持终身服药(26.9%);能够增加HIV感染者接受早期抗病毒治疗的保护因素:早期有人建议治疗(OR=0.345, 95%CI:0.185~0.953)、本地户籍(OR=0.156, 95%CI:0.185~0.478)、家人支持(OR=0.436, 95%CI:0.275~0.885)。不利于HIV感染者接受治疗的因素:工作经常出差(OR=15.825, 95%CI:1.674~155.446),年龄<40岁(OR=2.323, 95%CI:1.123~5.025)。 结论 抗病毒治疗新政(发现即治疗)执行后确诊的HIV感染者接受早期抗病毒治疗主要与正确认识疾病、熟知抗病毒治疗政策、医生主动服务、家人支持相关,提示艾滋病防治机构,增进医患之间的沟通并加强对艾滋病患者的宣教,可以促进艾滋病患者接受早期抗病毒治疗。
  • 调查研究
  • 吾尔拉加甫·巴德阿拉, 吐尔逊江·买买提明, 沈静, 王茜
    实用预防医学. 2019, 26(4): 456-4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19.04.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新疆哈密市伊州区居民营养知识知晓率及影响因素,为制定进一步营养教育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哈密市伊州区1 820名居民进行营养知识及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 结果 居民营养知识平均得分为(4.90±2.23)分;有38.09%的居民听说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知道每日摄入食盐、摄入烹调油用量分别占39.21%、24.10%,知道能量物质主要来源的居民占总调查数的46.15%,有45.35%的居民知道晚上看不见东西缺乏的维生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历(OR=1.177)和城乡差异(OR=1.592)是营养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城市居民的营养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农村居民(P<0.05),学历越高营养知识知晓率越高(P<0.05);居民最期望的营养宣传形式为医务人员(68.79%),其次为电视或广播(62.14%)。 结论 新疆哈密市伊州区居民对营养知识了解不全面;农村和低学历居民为营养健康教育干预的重点人群;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倡导医务人员与公众媒体积极参与营养健康教育活动。
  • 侯江婷, 邓红岩, 邹秋艳, 樊霞, 蔡婧晔, 陈敏娟
    实用预防医学. 2019, 26(4): 459-4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19.04.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张家港市2 172例婴幼儿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探讨维生素D缺乏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择2017年1-12月,在各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儿童保健门诊健康体检2 172例0~3岁婴幼儿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了解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25-(OH)D(ng/ml)水平,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维生素D缺乏的因素。 结果 2 172例婴幼儿维生素D总水平为(24.04±4.40)ng/ml,缺乏率达27.72%(602/2 172)。不同性别、年龄组,检测季节婴幼儿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户外活动时间、维生素D规律补充、反复呼吸道感染、贫血、骨矿质缺乏、厌食是导致维生素D缺乏的影响因素(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户外活动≥2 h/d(OR=0.65)、规律补充维生素D(OR=0.668)是维生素D缺乏的独立保护因素,而反复呼吸道感染(OR=1.636)、贫血(OR=1.740)、骨矿质缺乏(OR=1.765)是增加维生素D缺乏的危险因素。 结论 2 172例婴幼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堪忧,增加日常户外活动时间,规律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同时积极预防疾病,能够改善婴幼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
  • 程婷婷, 张炼, 周艳霞, 蔡晓懿, 罗红凤, 聂述山
    实用预防医学. 2019, 26(4): 462-4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19.04.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广州市分娩产妇母乳中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I型(human T-cell leukemiavirus type I,HTLV- I)感染情况及其流行特征。 方法 收集2015年1-12月期间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科产妇分娩后1~3 d内的初乳乳汁,共1 900份样本,通过ELISA方法初筛和PCR扩增的方法检测HTLV-I抗体,对阳性样本扩增HTLV-I膜基因的gp46片段,进行测序分析,确定HTLV-I亚型。并对阳性母乳进行冻融或巴氏消毒处理,利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处理后母乳中HTLV-I病毒载量的变化情况。 结果 1 900名分娩产妇中,有4名孕产妇感染HTLV-I病毒,感染阳性率为0.21%。经过序列分析发现,4名分娩产妇均感染HTLV-I C亚型流行株。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4份HTLV-1阳性乳汁样本未处理前的病毒载量分别为(18.34±1.23)、(17.43±1.41)、(19.67±1.65)、(17.90±1.54);经冻融处理后病毒载量分别为(1.02±0.09)、(1.04±0.12)、(1.07±0.08)、(1.03±0.11);经巴氏消毒处理后病毒载量分别为(1.04±0.13)、(1.02±0.07)、(1.03±0.13)、(1.06±0.14)。阳性乳汁样本未处理前的病毒载量均高于经巴氏消毒处理后或经冻融处理后病毒载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广州市孕产妇存在HTLV-I C亚型感染,流行株与我国其他地区一致,无新的变异亚型产生。经过冻融或巴氏消毒处理后的母乳中HTLV-I病毒载量显著降低。建议HTLV-I感染的产妇应避免直接进行母乳喂养,或将阳性产妇乳汁进行冻融处理后喂养。
  • 曾青红, 曹敏, 周志辉, 李梅芳, 姚丹, 罗露
    实用预防医学. 2019, 26(4): 465-46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19.04.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湖南地区不孕不育患者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情况并进行药敏分析。 方法 选择2013-2017年在湖南省计划生育研究所生殖医学中心进行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湖南地区不孕不育患者1 500对,进行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Urealyticum, Uu)和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Mh)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共检出支原体感染1 496例,阳性率为49.9%,其中Uu感染率为36.5%,显著高于Uu +Mh混合感染(8.6%)(χ2=667,P<0.001)和Mh感染(4.8%)(χ2=918,P<0.001);Uu+Mh混合感染率显著高于Mh感染率(χ2=34.6,P<0.001)。女性和男性患者支原体感染率分别为52.8%和46.9%,其中女性Uu、Mh、Uu+Mh混合感染率分别为38.1%、5.2%、9.5%,男性Uu、Mh、Uu+Mh感染率分别为34.8%、4.4%、7.7%,女性Uu感染率显著高于男性(χ2=10.32,P=0.001 3),Mh感染率、Uu +Mh混合感染率与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34岁组支原体感染率为57.6%,35~50岁组支原体感染率为41.1%,20~34岁组支原体感染率显著高于35~50岁组(χ2 =81.79,P<0.001),Uu感染率显著高于35~50岁(χ2=71.86,P<0.001),Mh感染率与Uu+Mh混合感染率在两个年龄阶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敏结果显示支原体感染对交沙霉素、美满霉素、强力霉素敏感性较高。 结论 湖南地区不孕不育患者支原体感染以Uu为主,女性Uu感染率高于男性;20~34岁患者Uu感染率高于35~50岁患者;交沙霉素、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可作为湖南地区治疗不孕不育患者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
  • 张建海, 王前, 王巍, 仉丽丽, 王玉珍
    实用预防医学. 2019, 26(4): 468-4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19.04.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北京市大兴区瀛海镇2 117例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es,HPV)感染基因亚型分布及年龄特点,探讨HPV-DNA 分型检测在宫颈癌防治中的意义。 方法 利用导流杂交技术对2 117名2015年3月-2016年9月在北京市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门诊患者就诊的女性进行21种HPV基因分型检测,比较不同年龄组 HPV- DNA感染情况及不同型别HPV-DNA的分布。 结果 2 117名女性HPV总感染率为20.64%,其中单一感染率为15.40%,多重感染率为5.24%;21种基因亚型(HPV 42型未检出)感染率最高的是HPV16,其他常见高危型感染亚型依感染率高低依次为 HPV52、HPV53、HPV39、HPV58;不同年龄组HPV感染率不同,其中51~60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22.66%),不同年龄组 HP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除60岁以上年龄组外,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HPV感染率呈逐渐升高趋势。 结论 北京市大兴区瀛海镇2 117例女性HPV感染以单一型HPV感染为主;HPV感染率最高的亚型是HPV16,其他常见高危感染亚型依次为 HPV52、HPV53、HPV39、HPV58;对于北京市大兴区瀛海镇的2 117例女性,51~60岁年龄段为HPV感染最高发年龄段。
  • 卢亚亚, 娄丹
    实用预防医学. 2019, 26(4): 471-47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19.04.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洛阳地区儿童急性中毒的发生情况及中毒产生的相关因素,为儿童急性中毒提供必要的预防性手段和干预措施。 方法 收集2012-2016年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洛阳地区儿童急性中毒病例相关资料,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急性中毒儿童中毒特征。 结果 2012-2016年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收治了675例儿童急性中毒病例。儿童急性中毒呈现较为显著的年龄特征,主要发生在幼儿和学龄前期,分别为297例(44.0%)和194例(28.7%);农村儿童居多550例(81.5%);城市中毒主要为药物占52.0%,农村中毒主要为农药和药物,分别占27.1%、22.4%。城市和农村患儿中毒后处理时间有一定的差别,中毒发生2 h内到医院就诊者城市比例高于农村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8,P<0.05);中毒原因误服为主487例(77.3%);中毒物质的主要类别是药物、农药、鼠药,分别为188例(27.9%)、157例(23.3%)、83例(12.3%);中毒主要经消化道侵入体内占77.3%;经过积极综合治疗,大部分中毒患儿结局良好:治愈640例(94.8%),好转18例(2.7%),未愈13例,死亡4例。 结论 急性中毒多见于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农村为主,通过消化道误服药物、农药、鼠药是引起儿童急性中毒的因素,因此应重视儿童监护人对儿童养育照顾及妥善保存家庭药物、农药化工用品等,以减少儿童急性中毒的出现。
  • 吴颖, 曹芬芳, 刘太林, 李思, 张莉
    实用预防医学. 2019, 26(4): 474-47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19.04.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湖南地区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感染情况和各亚型分布及特点,为该地区宫颈癌防治及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一定的事实依据。 方法 采用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对湖南地区7 076例女性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26种基因亚型检测。 结果 7 076例标本中共检出阳性1 739例,阳性率为24.58%,其中单一感染占72.69%。高危型感染率前五位依次是HPV16(3.80%)、HPV58(3.02%)、HPV52(2.90%)、HPV51(2.06%)、HPV18(1.74%),低危型主要以HPV6型(1.65%)和HPV54型(1.54%)为主。≤20岁为HPV检出率最高组,21~50岁为HPV感染高发人群,各年龄组的HPV阳性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2,P<0.05)。 结论 湖南地区女性人群 HPV感染率比较高,其中多为高危型感染,主要感染型别依次为 HPV16、HPV58、HPV52、HPV51和HPV18。HPV感染高发人群应及早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宫颈病变因素,及时防治,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
  • 张奕, 陈卫永
    实用预防医学. 2019, 26(4): 477-48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19.04.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双模式健康教育对住院老年患者跌倒的预防效果。 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3月入住德清县人民医院的老年住院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20)和观察组(n=120),对照组给予常规跌倒预防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双模式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跌倒预防知识评分、健康信念评分、预防跌倒健康行为评分,并统计两组跌倒发生情况及对健康教育满意度。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跌倒预防知识各维度(跌倒危险因素、跌倒预防、对跌倒后果认知)评分、健康信念各维度(易感性、严重性、益处、障碍)评分及预防跌倒健康行为各维度(环境健康行为、生活习惯行为、药物健康行为、情绪健康行为、自我保护行为)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出院6个月跌倒发生率分别为0%、2.5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8.33%(均P<0.05)。观察组对健康教育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z=11.570,P<0.05)。 结论 双模式健康教育能够提高住院老年患者跌倒预防知识水平及健康行为,对预防跌倒发生有积极作用。
  • 毛炜, 费林立, 陈柯婷, 金浩淼, 王春女, 郭圣聪
    实用预防医学. 2019, 26(4): 481-4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19.04.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诸暨地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现状及耐药性。 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诸暨地区诸暨市第四人民医院、诸暨市中心医院以及诸暨市人民医院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分离的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E.coli)549株, 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K.pneumoniae)415株, 采用美国临床和微生物标准化实验室 CLSI推荐的纸片进行ESBLs确证试验, 并依照美国临床和微生物标准化实验室CLSI和卫生部全国耐药监测中心推荐方法检测其对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结果 2016年检出264株E.coli,产ESBLs菌检出率为51.89%;2017年检出285株E.coli,产ESBLs菌检出率为40.00%。2016年检出189株的K.pneumoniae,产ESBLs菌检出率为21.16%;2017年检出226株的K.pneumoniae,产ESBLs菌检出率为18.58%。2016-2017年E.coliK.pneumoniae产ESBLs检出率在各类标本中的分布基本相似,E.coli产ESBLs检出率以尿标本为最高,K.pneumoniae产ESBLs检出率以痰标本为最高,血和腹腔引流液次之, 其它一些来源的标本均有检出。2016-2017年E.coliK.pneumoniae的产ESBLs 菌株对16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P<0.05)。2016年E.coli产ESBLs菌株耐药率超过90%的抗菌药有氨苄西林、头孢吡肟、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噻肟。耐药率在 15%以下的抗菌药物主要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2016年K.pneumoniae产ESBLs菌株耐药率超过90%的抗菌药有氨苄西林、头孢吡肟、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他啶;耐药率在 15%以下的抗菌药物主要有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2017年E.coli和K.pneumoniae产ESBLs菌株耐药率与2016年大致相似。 结论 2016-2017年诸暨地区产 ESBLs的E.coli和K.pneumoniae菌株检出率仍较高,且表现为多重耐药,其中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 而酶抑制剂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临床应合理使用抗生素。
  • 张辉, 李果, 刘扬帆,宋菲, 张祎
    实用预防医学. 2019, 26(4): 484-4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19.04.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女性乳腺癌患者配偶的精神状况和生活质量,为缓解患者配偶压力策略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方法 使用自制调查表对2017年1-7月期间在南阳市中心医院住院的需要行手术治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的217名配偶和健康男性114名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 结果 女性乳腺癌患者配偶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身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得分均低于对照组(t=-2.129、-3.897、-6.186、-8.405、-4.025、-2.997、-7.802, P<0.05);SCL-90量表调查显示乳腺癌患者配偶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及总症状指数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39、 3.973、 2.949、 6.234、 7.980、 4.172、 4.256、 6.320、 6.240, 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配偶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程度均比健康男性低,因此,应该采取措施,以降低配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为乳腺癌患者的康复营造一个舒服的环境。
  • 实验研究与卫生检验
  • 吕峰峰, 廉铮, 王钢
    实用预防医学. 2019, 26(4): 487-48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19.04.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外周血中趋化因子受体7(chemokine receptor 7,CCR7)表达与炎症反应及心肌损伤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8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ACS患者279例,根据类型的不同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B组)126例,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C组)66例,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D组)87例,另选取同期收治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作为A组,健康体检人员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各组人员外周血CCR7表达情况、炎症相关指标以及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 结果 B组、C组、D组患者外周血CCR7的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与A组,B组、C组、D组患者外周血CCR7的mRNA表达量均呈逐渐升高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D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IL-6、IL-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与A组,B组、C组、D组患者血清IL-1、IL-6、IL-8水平均呈逐渐升高趋势,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 kinase isoenzyme MB,CK-MB)、肌红蛋白(myoglobin,Myo)以及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 T,cTn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组和B组, D组患者上述血清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C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外周血CCR7 mRNA表达量与IL-1、IL-6、IL-8水平及CK-MB、Myo、cTnT水平呈正相关(r=0.583、0.621、0.561、0.643、0.608、0.615,均P<0.05)。 结论 ACS患者外周血中CCR7存在明显高表达,临床上可通过对其表达水平进行检测,从而有效判断炎症反应以及心肌损伤严重程度。
  • 董博, 胡海石, 王德景, 苏亚娟, 杜文功
    实用预防医学. 2019, 26(4): 490-4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19.04.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患者血清乙肝病毒外模大蛋白(hepatitis B virus large surface protein,HBV-LP)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毒DNA(hepatitis B virus DNA,HBV-DNA)及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virus e antigen,HBeAg)的关系以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0月廊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HBV感染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HBV-LP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ce quantitiative PCR,FQ-PCR)测定HBV-DNA水平,采用时间分辨仪通过乙肝五项定量检测HBeAg水平。分析HBV感染患者血清HBV-LP与HBV-DNA的关系,比较 HBV感染患者HBV-LP阳性率、HBV-DNA阳性率及HBeAg阳性率,并通过Pearson作相关性分析。 结果 随着HBV-DNA拷贝数的对数值不断升高,患者血清HBV-LP中位数呈逐渐升高趋势,且与上一个对数值下的HBV-LP中位数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感染患者HBV-LP阳性率为84.00%(168/200),高于HBV-DNA的阳性率63.50%(127/200)与HBeAg的阳性率44.00%(8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708、69.444,均P<0.001)。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HBV感染患者血清HBV-LP水平(r=0.598,P<0.001)与HBV-DNA拷贝数的对数值及HBeAg均呈正相关(r=0.523,P=0.012)。 结论 慢性HBV感染患者的血清HBV-LP水平随HBV-DNA拷贝数的升高而升高,且与HBeAg呈正相关,临床工作中可通过检测血清HBV-LP水平,从而有效监测患者体内的病毒复制情况及预后情况。
  • 胡洪波, 彭巧英
    实用预防医学. 2019, 26(4): 493-49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19.04.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新生儿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 HCMV)宫内及围生期感染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差异。 方法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2015年1月-2017年12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就诊疑似患儿尿液巨细胞病毒DNA(HCMV-DNA),同时进行血常规、肝功能、X胸片、肝胆、颅内B超等辅助检查,分析宫内和围生期巨细胞病毒感染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数据差异。 结果 2015年1月-2017年12月共检测患儿6 457例,HCMV阳性病例91例,感染率1.41%;宫内和围生期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分别有49和42例,其HCMV-DNA拷贝数对数值分别为(5.06±1.53)、(4.29±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P=0.013);宫内和围生期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神经系统体征发生率(14.3% vs.0%,χ2=4.644,P=0.031)及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transferase, GGT)(61.2% vs.31.0%, χ2=8.315,P=0.004)、红细胞(red blood cell, RBC)(8.2% vs.26.2%, χ2=5.339,P=0.043)和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10.2% vs.33.3%, χ2=7.324,P=0.007)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宫内感染神经系统体征、肝胆梗阻较围生期感染发生率高,危害更大;围生期感染呼吸及血液系统症状较宫内感染更为多见。
  • 林爱红, 夏俊杰, 梁焯南, 贺连华, 陈妙玲
    实用预防医学. 2019, 26(4): 495-49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19.04.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2011-2017年深圳市食源性沙门菌的血清型分布及耐药情况,为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根据《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 4789-2010及GB 4789-2016对2011-2017年深圳超市、农贸市场销售的生肉、生禽、水产品、豆制品等食品中分离的468株沙门菌进行沙门菌菌种鉴定和血清分型;采用临床实验室标准研究所(CLSI)推荐的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和结果判读,确定耐药表型。 结果 468株食源性沙门菌89.3%自畜肉、生禽中检出,可分为42个血清型,德尔卑、鼠伤寒、伦敦、阿贡纳、斯坦利、韦太夫雷、肠炎株7种沙门菌为主要血清型,共占53.6%。沙门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以外的18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以四环素和链霉素耐药率最高,2017年耐药率分别达64.6%和55.4%。食源性沙门菌多重耐药情况严重,2017年多重耐药菌株比例达31.5%,最多的是对12种抗生素产生耐药。 结论 深圳市售食品沙门菌污染以生禽、畜肉为主,食源性沙门菌耐药形势严峻, 耐药性沙门菌尤其是多重耐药性沙门菌成为公共健康的潜在威胁。
  • 方法研究
  • 蔡小璇, 张凤华, 叶立和, 彭建梅, 唐斯, 庄小舟, 钟权锦, 马一欣
    实用预防医学. 2019, 26(4): 497-49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19.04.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样品前处理方法进行改进,建立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快速、准确测定滤膜中锡及其无机化合物的样品前处理方法。 方法 本法使用1 ml浓盐酸比色管加塞60 ℃水浴30 min消化样品,消化后样品溶液用去离子水定容至10 ml。 结果 锡浓度0.0~16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 9(n=6),检出限为0.3 mg/L,定量下限为1.0 mg/L,样品最低检出浓度为0.03 mg/m3,最低定量浓度为0.1 mg/m3,加标回收率为98.5%~99.5%,批内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9%~1.5%,批间RSD为0.9%~2.3%。对锡质控样进行测试,结果符合要求。 结论 利用本样品前处理方法测定滤膜中锡及其无机化合物,方法简便,精密度、准确度高,结果满意。
  • 研究生园地
  • 戴俊斌, 王芳宇, 邹潇白, 陈曦, 贺健梅
    实用预防医学. 2019, 26(4): 500-50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19.04.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湖南省美沙酮门诊就诊者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特征。 方法 收集湖南省内14个市州18岁以上、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既往HCV抗体阳性的美沙酮门诊患者的血浆样本,每市州样本15份,共210份。对收集到的血浆样本分别进行HCV抗体ELISA复检、荧光PCR法定量HCV-RNA检测和基因分型检测。 结果 在210名调查对象中,ELISA法复检HCV抗体阳性标本202例,阳性率96.19%;荧光PCR法检出HCV- RNA病毒载量>15 IU/ml标本181例,阳性率86.19%。HCV基因型分别为1型18例(9.94%),2/3型51例(28.18%),1型混合2/3型47例(25.97%),其他型别65例(35.91%)。区域分布以非1型为主,2/3型普遍分布。 结论 湖南省HCV基因型比较复杂,有待深入研究。
  • 郑洪丹, 张治国, 曹亚军
    实用预防医学. 2019, 26(4): 503-50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19.04.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对2014-2017年宜昌市传染病网络直报和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评价传染病网络报告质量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探讨管理对策。 方法 收集2014-2017年宜昌市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数据和医疗机构传染病现场调查资料,运用TOPSIS法分别从传染病报告率、及时率、填写完整率、填写准确率、信息一致率和综合质量对报告质量进行分析,并运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查找各指标的影响因素。 结果 报告率均值最高,为99.62%,2014(99.36%)-2017年(99.92%)呈逐年上升趋势,执行《新规范》后2017年综合质量最优,填写准确率均值最低,为98.03%;综合质量除2016年排序有小波动,其余年份呈现逐年提升的趋势;影响报告率的主要因素为“是否有奖惩”,影响综合质量优劣的因素是“门诊电子病历系统是否具备传染病报告管理功能”、“是否对医务人员开展传染病诊断标准内容的培训”、“是否按照国家要求配网报管理专(兼)职人员”。 结论 近年来宜昌市传染病报告率逐年上升,但准确率近四年均值都较低;建议各级医疗机构重视准确性的管理环节,并针对影响因素力求从重要环节、多举措保障进一步提升传染病报告质量。
  • 卫生管理
  • 王卫军, 李砚明
    实用预防医学. 2019, 26(4): 507-50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19.04.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提出了建设健康中国的卫生健康新策略。卫生工作必须体现预防为主、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大卫生理念。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受经费投入、人员编制、工作模式等因素影响,与医疗机构相比发展明显趋缓,重医轻防和防治分离的局面还未得到根本扭转。疾病控制机构建设现状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疾病控制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必须加强新时期疾控机构体系建设,探索疾病防控工作新模式和激励机制,加强医防结合和基层疾病控制体系网底建设等措施,不断提升公共卫生工作服务质量和水平,保证人民健康,使疾病控制机构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 综述
  • 江光煚, 吴国辉, 裴迎新, 郭巍
    实用预防医学. 2019, 26(4): 510-5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19.04.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艾滋病研究领域,一般把≥50岁人群归于老年人,近年来国内多个地区报告新发现的老年HIV/AIDS病例有逐年上升趋势,老年病例晚发现比例较高。老年人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艾滋病防护意识差,老年男性普遍仍存在性行为,相当比例存在非婚性行为,多通过婚外性行为感染HIV,老年女性多为婚内感染。老年人感染HIV后生理、心理均受到较大影响,治疗难度大,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医疗护理。目前国内针对性研究较少,值得开展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