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四清, 钟豪杰, 方艳, 代吉亚, 肖建鹏, 刘涛
目的 建立广东省登革热疫情月份分布特征分析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进行疫情预测和防控效果评估。 方法 收集广东省1990-2016年各月登革热监测报告发病数,拟合多曲线季节指数模型。 结果 各月(x)发生登革热概率的拟合模型方程为:S=36.585-17.436x+5.425x2-0.318x3 (S≥0%,R2=0.980,P=0.000);多曲线季节指数模型为:S=-0.001+0.008x-0.003x2+0.000x3 (S≥0, x=1,2,3,4,5,6,R2=0.992,P=0.012);S=e-14.021+1.733x(S≥0,x=7,R2=0.981,P=0.001);S=-189.883+41.304x-2.181x2 (S≥0,x=8,9,10,11,R2=0.998,P=0.048);S=1.274E12×e-2.612x(S≥0, x=12,R2=0.995,P=0.043)。结果发现,7-11月为广东省登革热高发生风险、高流行强度月份;1995年和2014年两年是广东省登革热异常暴发年;从2013年开始,广东省登革热疫情月度发生态势和流行特征发生悄然变化,发生异常疫情的月份时间提前、频次增加、强度增大,并可能引起下半年的疫情高发态势。采用该模型评估表明,广东省2015、2016年登革热早防早控措施效果明显。 结论 多曲线模型拟合登革热流行季节指数效果较好,该模型既可以用于登革热疫情的月份分布特征分析,开展早期预测预警,以便做到早发现早防控,还可用于评估防控措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