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波, 农丽萍, 姚敏, 孙恒, 张建明, 钟海东
目的 了解广西边境地区长途卡车司机艾滋病病毒(HIV)、梅毒及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况,行为特征变化趋势及其感染梅毒的危险因素,为长途卡车司机针对性干预策略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根据《国家级HIV综合监测点监测方案》,将2013-2015年的4-6 月确定为监测时间,监测期间内在广西浦寨边境贸易城的停车场采用“滚雪球、同伴推动”等方法招募调查对象,调查其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性行为特征,并采集3~5 ml静脉血进行HIV、梅毒及HCV抗体检测,分析其中HIV、梅毒、HCV感染状况及感染梅毒的危险因素。 结果 2013-2015年每年调查400名长途卡车司机,三年间HIV抗体阳性率为0.08%(1/1 200);梅毒抗体阳性率为3.08%(37/1 200),梅毒抗体阳性率各年分别为2.25%(9/400)、2.25%(9/400)和4.75%(19/400),有上升的势头(χ2=4.180,P=0.041),但各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577, P=0.064);HCV抗体阳性率为0.75%(9/1 200),HCV抗体阳性率各年分别为0.50%(2/400)、0.50%(2/400)和1.25%(5/400),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6,P=0.258)。答对6条以上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99.08%(1 189/1 200),知识知晓率各年分别为97.25%(389/400))、100%(400/400)和100%(400/400),有逐年上升的趋势(χ2=16.639,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198,P=0.000)。最近1年发生商业性行为的比例为11.50%(138/1 200),发生商业性行为的比例各年分别为15%(60/400)、9.75%(39/400)和9.75%(39/400), 有逐年下降的趋势(χ2=5.412,P=0.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22,P=0.030);最近1年发生商业性行为时每次都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81.16%(112/138),每次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各年分别为80%(48/60)、87.18%(34/39)、76.92%(30/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35,P=0.511)。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HCV抗体阳性是长途卡车司机感染梅毒的危险因素。 结论 2013-2015年广西边境地区长途卡车司机HIV感染率尚处于较低水平,梅毒和HCV感染率略高, 应重点关注年龄较大的长途卡车司机,需要不断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措施,以切断经性途径的传播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