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06-3110
CN 43-1223/R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全文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专题报道——艾滋病防治
    石波, 陈怀良, 江灿, 马萍, 王国利, 陈瑾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2): 144-1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2.004
    摘要 (163) PDF全文 (2250)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HIV感染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双性性行为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2个社会组织招募调查对象,使用问卷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分别采用χ2t检验对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进行组间比较,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IV感染MSM双性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751名HIV感染MSM完成了问卷调查,17.04% (128/751) 报告近6个月有双性性行为。其中,59.38%(76/128)报告近6个月与异性发生无保护性行为,25.78%(33/128)报告近6个月与同性发生无保护性行为。调查对象中,24.63%(185/751)有抑郁症状,11.85%(89/751)有焦虑症状,艾滋病污名化感知总分为(44.14±6.44)分, 74.43%(559/751)报告近6个月有物质使用,85.75%(644/751)报告近6个月同性性伴≥2个。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婚姻状态为在婚/同居(OR=51.637, 95%CI:24.745~107.752)及性取向为双性恋/异性恋(OR=14.284, 95%CI:6.886~29.626)的MSM近6个月发生双性性行为可能更高;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OR=0.375, 95%CI:0.171~0.820)、污名化感知水平越高(OR=0.953, 95%CI:0.909~0.999)及近6个月有物质使用(OR=0.204, 95%CI:0.096~0.434)的MSM近6个月发生双性性行为可能更低(P<0.05)。结论 HIV感染MSM近6个月双性性行为比例较高,且多数调查对象有多个同性性伴,但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比例较低,有较大的HIV/STDs传播风险,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对该人群风险性行为进行干预。
  • 专题报道——慢性病防治
    鲍晶, 孙瑞, 潘阵江, 张刘军, 魏社鹏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6): 667-67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6.006
    目的 使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早期运动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DVT)的预防作用。 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早期运动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LDVT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12月31日。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数据,应用Stata 16.0和 RevMan 5.4软件对各项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6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包括1 99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其中728例接受早期运动干预。meta分析结果显示,早期运动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LDVT发生率(OR=0.22,95%CI:0.14~0.34)、血流平均速度(MD=3.02 cm/s,95%CI:1.70~4.35 cm/s)、血流峰速度(MD=4.04 cm/s,95%CI:2.62~5.46 cm/s)、FMA评分(MD=11.23分,95%CI:7.07~15.39分)和NIHSS评分(MD=-0.90分,95%CI:-1.14~-0.6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研究间未发现明显的发表偏倚,整体合并结果较为稳健。 结论 早期运动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LDVT发生率、静脉血流速、下肢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在具有LDVT预防作用的同时能够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调查研究
    郑新磊, 郭红丽, 王霞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8): 979-98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8.017
    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后居家康复训练患者二次卒中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2月于运城市中心医院就诊后居家开展康复训练的1 22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基本临床资料以及出院后随访1年内卒中复发情况,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二次卒中将研究对象分为发生组、未发生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后居家康复训练患者发生二次卒中的影响因素,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准曲线、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模型的效能。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 188份,1 188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居家康复训练患者发生二次卒中128例,发生率为10.77%;发生组与未发生组两组文化程度、是否合并糖尿病、主要照护人文化水平、病灶数量、尿酸、D-二聚体、碱性磷酸酶、自我效能、是否合并抑郁、社会支持水平、是否接受延续护理、健康知识水平、康复锻炼依从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酸(OR=1.458,95%CI:1.097~1.937)、D-二聚体(OR=1.379,95%CI:1.080~1.763)、碱性磷酸酶(OR=1.422,95%CI:1.148~1.761)水平越高、合并抑郁(OR=7.303,95%CI:1.777~29.999)是缺血性脑卒中后居家康复训练患者发生二次卒中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OR=0.307,95%CI:0.135~0.697)、主要照护人文化水平高中及以上(OR=0.207,95%CI:0.071~0.601)、自我效能中高水平(OR=0.581,95%CI:0.406~0.832)、社会支持中高水平(OR=0.514,95%CI:0.314~0.840)、接受延续护理(OR=0.246,95%CI:0.097~0.622)、健康知识中高水平(OR=0.575,95%CI:0.384~0.863)、康复锻炼依从性中高水平(OR=0.276,95%CI:0.129~0.590)是缺血性脑卒中后居家康复训练患者发生二次卒中的保护因素,利用上述11个独立因素构建缺血性脑卒中后居家康复训练患者二次卒中发生风险Nomogram预测模型,该模型ROC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61(95%CI:0.943~0.978),证实该模型有良好的预测效能;校准曲线显示该模型预测概率与实际观测结果基本一致,DCA结果显示在0.39~0.98阈概率范围内都具有较高的临床正向净获益。结论 文化程度、主要照护人文化水平、尿酸、D-二聚体、碱性磷酸酶、自我效能、是否合并抑郁、社会支持水平、是否接受延续护理、健康知识水平、康复锻炼依从性是缺血性脑卒中后居家康复训练患者发生二次卒中的影响因素,根据上述因素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具有可靠预测价值。
  • 综述
    李诗雨, 金燕, 韩莹, 韩孟杰, 徐鹏, 李新蕊, 马伟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7): 894-89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7.027
    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是一种严重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巨大。HIV感染者/AIDS患者(简称HIV/AIDS)机体免疫功能受损,极易感染各种细菌、病毒、肿瘤等。目前针对二者合并感染的研究仍然十分有限。因此,本研究就国内外对HIV与新冠病毒合并感染者的感染风险、临床表现、疾病结局、疫苗相关情况等进行综述,有助于更清晰地了解HIV与新冠病毒感染的关系。
  • 论著
    黄霜, 徐明忠, 胡劲松, 黄渊秀, 张林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2): 176-18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2.010
    目的 评价2016—2021年长沙市0~19岁儿童青少年人群伤害死亡情况。方法 资料来源于常规死因监测资料,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伤害死亡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同时应用Joinpoint 4.9软件对主要伤害死因的死亡率时间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2016—2021年长沙市儿童青少年报告伤害死亡1 208例,年均粗死亡率为12.29/10万,年均标化死亡率为12.62/10万。男性高于女性(χ2=98.664,P<0.001)。伤害死亡率总体上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APC=-7.113%,t=-5.736,P=0.005)。伤害死因前3位为溺水、交通事故、意外跌落。不同年龄组伤害首位死因不同,0 岁组为意外机械性窒息,1~4岁为溺水;5~9岁为交通事故;10~14岁为溺水;15~19岁为交通事故。结论 2016—2021年长沙市儿童青少年总体伤害死亡呈现下降趋势,有明显性别差异,溺水和交通事故是长沙市儿童青少年的主要伤害死因,应根据不同人群的伤害类型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 实验研究与卫生检验
    叶春枚, 骆沿极, 湛东进, 廖湘建, 张懿, 郭瑞竣, 李兴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2): 234-23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2.024
    目的 分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患者检出的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ypervirulent Klebsiella pneumoniae,hvKP)分子特征及耐药性,为防治hvKP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2月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ICU经培养鉴定确诊为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KP)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及相关菌株。共100株KP纳入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对所有菌株进行毒力基因及荚膜血清型检测。根据拉丝试验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分为hvKP组45株和经典肺炎克雷伯菌(classical Klebsiella pneumoniae,cKP)组55株。比较拉丝试验阳性和阴性KP菌株毒力基因检测情况以及hvKP和cKP组患者荚膜血清型和药敏结果的差异。结果 纳入的100例KP感染患者中,诊断为hvKP感染者45例,cKP 感染者55例。拉丝试验阳性KP菌株携带的rmpA、peg-344和iroB毒力基因个数明显多于拉丝试验阴性KP菌株(P<0.05)。hvKP和cKP组荚膜血清型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744,P<0.001)。hvKP组荚膜血清型以K1和K2为主,占62.22%。hvKP组未检出荚膜血清型占6.67%,cKP组未检出荚膜血清型占50.91%。hvKP和cKP组均对粘菌素敏感。除粘菌素外,hvKP组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均达95.56%以上,敏感性明显高于cKP组(P<0.05)。结论 危重症患者感染的hvKP菌株和cKP菌株在荚膜血清型及药物敏感性方面存在差异。
  • 专题报道——慢性病防治
    王晶, 王苹, 杜婧, 刘庆萍, 苏健婷, 韦再华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6): 641-6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6.001
    目的 探讨1992—2021年北京市结直肠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为结直肠癌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北京市1992—2021年死因监测资料,采取Joinpoint分析和年龄—时期—队列模型估计北京市结直肠癌时间变化趋势和死亡风险的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 结果 1992—2021年北京市居民结直肠癌粗死亡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由1992年7.18/10万上升至2021年22.00/10万;标化死亡率由1992年9.70/10万上升至2021年10.86/10万。全人群、男性和女性标化死亡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分别为0.43%、0.92%和-0.15%。年龄-时期-队列模型估计显示,年龄效应方面,80~岁组的死亡风险为20~岁组的143.74倍;时期效应方面,2017—2021年的死亡风险是1992—1996年的1.94倍;出生队列效应方面,与1912—1916年出生人相比,1997—2001年出生的人群死亡风险降低了0.09倍。 结论 1992—2021年北京市居民的结直肠癌死亡率总体呈上升水平,男性结直肠癌死亡率高于女性。结直肠癌死亡风险随年龄、时期呈上升趋势。男性和老年人群是重点关注人群。
  • 调查研究
    赵正平, 罗美霞, 田巧, 张熙晨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2): 224-2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2.021
    目的 探讨住院病人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CAUTI)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CAUTI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6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留置导尿管的2 390例住院病人为研究对象,通过医院电子病例系统回顾性调查其有无发生CAUTI,并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住院病人发生CAUTI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干预对策。结果 2 390例留置导尿管的住院病人发生CAUTI 52例,感染率为2.1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尿管插管次数、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使用抗菌药物种类、是否患糖尿病与意识功能障碍的留置导尿管住院病人其CAUTI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1.923,95%CI:1.294~2.857)、尿管插管次数≥3次(OR=2.040,95%CI:1.310~3.177)、留置导尿管时间>7 d(OR=1.895,95%CI:1.288~2.787)、住院时间>30 d(OR=2.100,95%CI:1.335~3.303)、抗菌药物种类>2种(OR=1.990,95%CI:1.311~3.021)、有糖尿病(OR=2.056,95%CI:1.357~3.116)及有意识功能障碍(OR=2.102,95%CI:1.278~3.459)均是住院病人发生CAUT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留置导尿管的住院病人存在CAUTI风险。年龄、尿管插管次数、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糖尿病、抗菌药物种类与意识功能障碍均是住院病人发生CAUTI的影响因素,应根据相关危险因素采取干预对策,以控制和降低CAUTI的发生率。
  • 专题报道——慢性病防治
    丁贤彬, 杨弦弦, 焦艳, 丁睿, 刘萱竹, 陈婷, 吕晓燕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7): 769-7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7.001
    目的 分析2012—2023年重庆市老年人跌倒死亡率与疾病负担变化趋势,为开展有针对性地干预提供建议。方法 利用2012—2023年死因监测数据中根本死因为跌倒(ICD-10:W00-W19)的死亡个案,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分析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导致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率、平均寿命损失年(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AYLL)及不同死因构成比,死亡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率的趋势变化采用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of change, AAPC)表示。结果 重庆市老年人跌倒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分别由2012年的30.74/10万、31.60/10万上升到2023年的52.95/10万、44.36/10万,AAPC分别为5.27%与3.09%,变化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跌倒死亡率均是男性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2—2019年除了2016年外均是城市老年人跌倒死亡率高于农村地区,2019年后农村地区老年人跌倒死亡率高于城市地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庆市跌倒导致的YLL率由2012年的4.68‰上升到2023年的7.18‰,AAPC为4.24%,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跌倒导致的AYLL由2012年的15.23年下降到13.56年, AAPC为-1.18%,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庆市老年跌倒死亡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呈上升趋势,应重视老年人跌倒的综合干预。
  • 调查研究
    张娇, 罗恒, 范晓英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5): 606-60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5.020
    目的 探讨心血管内科ICU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医务人员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减少CRBSI的发生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ICU近3年收治的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CRBSI发生的影响因素。 结果 2019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该院心血管内科ICU病房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共计5 872例中,男性3 933例,女性1 939例,其中发生CRBSI患者共65例,发生率为1.11%。检出的前2位主要病原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2.31%,21/65),鲍曼不动杆菌(18.46%,12/65)。不同年龄、是否超声引导置管、不同置管操作地点、不同总置管时间其CRBSI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越大和置管时间越长是CRBSI发生的危险因素(P<0.01),置管操作地点为手术室或监护室以及超声引导置管是预防CRBSI发生保护性因素。 结论 心血管内科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中CRBSI感染病原菌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置管时间长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对于重症患者,在手术室行或监护室超声引导下置管是预防和减少CRBSI的重要途径。
  • 调查研究
    邱烨欣, 张齐光, 李明雀, 冯海燕, 张桂兴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6): 740-7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6.022
    目的 调查广州市增城区某幼儿园一起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分析疫情产生的原因,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 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病例进行个案流调,收集幼儿园基本情况,开展现场卫生学调查,采集病例、教职工和厨工等肛拭子标本,实时荧光定量PCR对诺如病毒核酸GⅠ 和GⅡ 分型检测。 结果 2024年3月16—17日,增城区某幼儿园共报告诺如病毒感染病例19例,罹患率为5.56%(19/342),包括18名患儿和1名教职工,其中18名患儿涉及全园大部分年级和班级。病例临床症状主要为呕吐、腹痛、发热,其中呕吐19例(100.00%),腹痛11例(57.89%),发热3例(15.79%)。共采集了23份样本,检测出GⅡ 诺如病毒核酸阳性14份,包括8名患儿、4名教职工和2名厨工。 结论 该次疫情为一起GⅡ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聚集性疫情,由隐性感染厨工污染了食物或餐具,从而感染患儿和教职工的可能性较大。
  • 调查研究
    陆爱军, 卢春梅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2): 220-22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2.020
    目的 了解海安地区60岁及以上居民血脂异常现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科学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23年1—9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海安市1 268名60岁以上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血脂检测,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血脂异常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海安市60岁以上居民血脂异常率为40.63%(512/1 260),其中男性血脂异常率为38.83%,女性为42.18%,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58,P=0.227)。60~70岁年龄段居民的血脂异常率(41.71%)高于>70岁年龄段的居民(39.23%),但不同年龄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89,P=0.374)。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肥胖患者、每日静坐时间≥6 h、每周鱼类摄入<400 g、每周食用油炸脂肪类食品的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OR=1.539,95%CI:1.248~1.920)、糖尿病(OR=1.714,95%CI:1.320~2.216)、肥胖(OR=1.338,95%CI:1.143~1.593)、每日静坐时间长(OR=1.261,95%CI:1.071~1.518)、每周鱼类摄入少(OR=1.464,95%CI:1.172~1.667)、每周食用油炸脂肪类食品(OR=1.921,95%CI:1.095~3.372)均是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海安地区60岁以上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较高。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每日静坐时间、每周鱼类摄入、每周油炸脂肪类摄入均与血脂异常存在关联,应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健康监测,普及健康教育知识,提倡运动和健康饮食。
  • 论著
    崔翔宇, 曹海涛, 刘斌达, 张博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8): 959-9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8.013
    目的 探讨ω-3和ω-6不饱和脂肪酸与成年人群脑卒中风险之间的关系,为脑卒中的预防与管理提供证据。方法 基于2017—2020年美国国家卫生与营养调查数据库作横断面分析,收集成年参与者膳食及疾病问卷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膳食ω-3、ω-6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及ω-6/ω-3摄入比例与脑卒中风险之间的关系,构建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line,RCS)模型以明确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共纳入2 414例成年参与者,检出脑卒中133例,脑卒中患者ω-3不饱和脂肪酸膳食摄入量低于对照组(未患脑卒中人群),ω-6/ω-3摄入比例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ω-6不饱和脂肪酸膳食摄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ω-3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的增加与脑卒中风险降低相关(OR=0.856,95%CI:0.742~0.987,P=0.033),而ω-6/ω-3摄入比例增加(OR=1.062,95%CI:1.001~1.126,P=0.046)是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CS模型结果显示,随着ω-3不饱和脂肪酸摄入剂量的增加,脑卒中风险逐渐降低,在2.50 g/d时达到最低点;ω-6/ω-3摄入比例与脑卒中风险呈正向线性相关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膳食推荐范围内,ω-3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的增加可以降低脑卒中风险,且降低ω-6/ω-3摄入比例有助于预防脑卒中。
  • 调查研究
    方艳, 丁雯, 汪姗姗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8): 996-100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8.021
    目的 分析学龄前自闭症儿童看护人连带病耻感潜在剖面类型及影响因素,为卫生健康部门制定看护人连带病耻感改善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于2023年1—12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铜陵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10例学龄前自闭症儿童看护人为调查对象,调查其基本情况、心理弹性、社会支持以及患儿基本情况,利用潜在剖面分析(latent profile analysis,LPA)探索连带病耻感潜在剖面类型,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连带病耻感潜在剖面类型的影响因素。结果 看护人连带病耻感得分均值为(49.55±9.53)分,可分为“低连带病耻感组”(22.86%)、“中连带病耻感组”(6.19%)及“高疏离被污名者-歧视体验组”(70.95%)3个潜在剖面。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心理弹性(OR=0.789,95%CI:0.700~0.889)是“中连带病耻感组”的影响因素;日均看护患儿时间≤12 h(OR=0.023,95%CI:0.003~0.159)、心理弹性(OR=0.781,95%CI:0.701~0.869)、社会支持(OR=0.806,95%CI:0.728~0.892)是“高疏离被污名者-歧视体验组”的影响因素。结论 学龄前自闭症儿童看护人连带病耻感存在异质性,可分为3个潜在剖面,且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及日均看护患儿时间是潜在剖面的影响因素,卫生健康部门应重点关注心理弹性低、社会支持低及看护患儿时间较久的看护人,加强健康教育与心理支持。
  • 论著
    郭佩俊, 白宝宝, 李向春, 高雅, 杲柏呈, 李瑶, 刘静, 张艳萍, 韩宇, 武玉梅, 李慧, 杨景元, 杨虹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8): 944-9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8.010
    目的 分析内蒙古自治区新报告HIV/AIDS分子传播网络特征,精准定位与该地区HIV-1流行相关的关键人群。方法 收集内蒙古自治区2021年新报告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的血浆样本,提取HIV RNA,病毒pol区基因扩增,构建系统进化树,应用HIV耐药数据库进行耐药分析,HIV-TRACE构建分子传播网络。结果 共获得343条HIV序列,主要基因型为CRF01_AE(46.65%)和CRF07_BC(40.52%),传播耐药率为8.16%(28/343),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和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耐药率分别为7.58%和1.46%。以1.1%基因距离阈值构建分子传播网络,入网率为34.40%(118/343)。不同职业、不同亚型和不同地区的入网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网络成簇总连接度为200。不同组别中成簇比例最高的为CRF01_AE、同性性传播人群、30~50岁年龄组和赤峰市。结论 应加强对网络中大分子簇的监测,建立动态分子传播网络,对活跃的高危人群采取精准防控。
  • 论著
    陈颖琳, 吴中怡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7): 839-8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7.014
    目的 系统评价无偿献血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不合格率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无偿献血招募策略及降低ALT不合格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公开发表在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搜集关于无偿献血者ALT不合格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检索时限为2010年1月— 2024年 8月。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Stata17.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8篇文献,共计无偿献血者294 216名。meta分析显示,我国无偿献血ALT不合格率为6.38%(95%CI:5.33%~7.43%)。漏斗图显示,纳入文献基本对称分布,提示不存在明显的发表偏倚。meta分析显示男性(OR=2.87,95%CI:1.75~4.71)、已婚(OR=1.50,95%CI:1.07~2.10)、高年龄段(OR=1.58,95%CI:1.19~2.10)、高BMI(OR=5.11,95%CI:1.55~16.84)、职员(OR=1.99,95%CI:1.65~2.40)、首次献血(OR=1.38,95%CI:1.07~1.78)、夏季献血(OR=3.03,95%CI:1.55~5.91)、秋季献血(OR=3.36,95%CI:1.59~7.12)是ALT不合格重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不同研究ALT不合格率存在差异,ALT升高受多种因素影响,可通过针对可控因素加强无偿献血宣传、做好相关健康教育、为进一步降低ALT不合格率,保障血液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 实验研究与卫生检验
    刘辉敏, 贝承丽, 刘嘉, 康怡, 陈亮, 陈红梅, 翟安, 薛宏奎, 曾倍铭, 傅满姣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5): 630-6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5.026
    目的 探索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细胞因子γ-干扰素(γ-interferon, IFN-γ)和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联合检测对肺结核活动性的诊断价值。 方法 以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60例、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88例及非结核的其他肺部感染性疾病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检测其结核特异性细胞因子IFN-γ和IL-2水平,分析IFN-γ和IL-2双因子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 结果 IFN-γ水平在活动性肺结核、非活动性肺结核、非结核病患者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IL-2水平在活动性肺结核与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活动性肺结核与非结核病患者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非活动性肺结核与非结核病患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FN-γ、IL-2联合检测串联实验对活动性肺结核灵敏度为66.25%,特异度为80.00%,准确度为72.90%。 结论 IFN-γ和IL-2双因子联合检测串联实验可辅助诊断活动性肺结核,准确度相对较高。
  • 专题报道——艾滋病防治
    李娜, 范吉祥, 邱柏红, 黄黎宁, 李紫璇, 吴丹, 胡彦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2): 129-1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2.001
    摘要 (1487) PDF全文 (130)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4—2023年吉林省同性性传播HIV/AIDS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趋势,为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4—2023年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现住址为吉林省的同性性传播HIV/AIDS疫情资料;使用Joinpoint软件构建以年度为自变量、报告病例数/构成比为因变量的线性回归模型探索其流行趋势。结果 2014—2023年吉林省累计报告同性性传播HIV/AIDS病例8 867例,2016—2023年呈下降趋势(APC=-6.42%,P=0.030)。吉林省9个市(州)每年均有同性性传播HIV/AIDS病例报告,累计报告病例数排名前两位是长春市(4 890例,占55.15%)和吉林市(1 001例,占11.29%),各市(州)报告病例数变化趋势不一致。病例主要分布于25~49岁年龄组(5 364例,占60.49%),≥50岁年龄组构成比呈单调上升趋势(APC=5.66%,P<0.001)。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居多(3 541例,占39.93%),2014—2018年构成比呈小幅上升趋势(APC=4.77%,P=0.043)。婚姻状况以未婚为主(5 754例,占64.89%),离异或丧偶构成比呈小幅单调上升趋势(APC=2.20%,P=0.002)。首次CD4<200个/μl占31.23%(2 558/8 192),构成比呈单调上升趋势(APC=3.70%,P=0.001)。结论 2016—2023年吉林省同性性传播艾滋病疫情虽呈下降趋势,但晚发现比例较高,应重点关注近年发病呈上升趋势的≥50岁组和离异丧偶的男男性行为人群,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综合性防控工作。
  • 论著
    刘博, 宋迎春, 唐联生, 伍年, 罗磊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7): 814-8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7.009
    目的 研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升高与血脂异常的交互作用对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的影响,进而为HUA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根据。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0年1月—2024年1月湖南长沙地区6 609例资料齐全的体检人员,对其中1 509例尿酸异常者与5 100例尿酸正常者的代谢状况进行对照分析。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模型探讨危险因素的独立作用,并应用加法和乘法模型对ALT与血脂异常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同时计算了超额相对风险(relative excess risk due to interaction, RERI)、归因风险比例(attributable risk percent,ARP)以及协同作用指标(synergy index,SI)。结果 在6 609例参与者中,1 509例(22.83%)被诊断为HUA,3 273例(49.52%)血脂异常,1 248例(18.89%)ALT升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LT升高(OR=1.792, 95%CI:1.469~2.013)、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升高(OR=1.501, 95%CI:1.261~1.779)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降低(OR=1.543, 95%CI:1.334~1.804)与HUA高风险相关。ALT升高和血脂(TG、HDL-C)异常的个体患HUA的风险显著增加,即ALT升高合并TG升高人群的HUA患病风险是无ALT升高且无TG升高的3.736倍(OR=3.736, 95%CI:3.061~4.545);有ALT升高合并HDL-C下降人群的HUA患病风险是无ALT升高且无HDL-C下降的3.888倍(OR=3.888, 95%CI:3.228~4.673),两者之间显示相加交互作用,其中ALT与TG之间RERI、AP和SI数值分别为1.982,42.3%,2.371;ALT与HDL-C之间为1.837,33.9%,1.838。结论 ALT升高与血脂(TG、HDL-C)异常可能在HUA发病上存在相加交互作用,针对性地控制ALT和血脂水平可有利于协同预防HUA的发生。
  • 论著
    杨风刚, 姚红为, 白银, 鲁国, 时兴华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8): 938-9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8.009
    目的 探讨膳食炎症指数(dietary inflammatory index,DII)与老年人群脑卒中后衰弱之间的关联,为预防和治疗脑卒中后衰弱提供思路。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基于2011—2018年美国国家健康营养调查(the US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老年脑卒中人群数据,依据衰弱指数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衰弱组,计算DII并收集相关协变量数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被用于分析DII和脑卒中后衰弱的关联性,构建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line,RCS)模型以明确DII和脑卒中后衰弱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共纳入1 34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检出衰弱患者719例,衰弱发生率为53.66%。总体DII中位数为1.32,衰弱组DII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719,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调整所有协变量后,DII升高仍与较高的衰弱发生率显著相关(OR=1.463~1.886,P<0.05),趋势性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CS模型显示DII与老年人群脑卒中后衰弱呈正向线性相关(非线性P=0.376)。结论 老年人群脑卒中后衰弱发生率较高,DII与衰弱风险增高相关,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有利于预防衰弱的发生。
  • 专题报道——艾滋病防治
    李晶, 贺莉萍, 陈曦, 戴媚霞, 彭龙女, 赵萧钰, 江艳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2): 138-1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2.003
    目的 分析大学生HIV自我检测意愿的影响因素,为推动高校艾滋病防控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湘南学院2022年7—8月在校的1 015名大学生进行横断面研究。基于健康信念模式(health belief model,HBM)理论编制问卷,调查HIV自我检测意愿状况,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1 015名研究对象中,688人(占67.8%)有过性行为,发生无保护性行为的人数为154人(占15.2%),其中无保护性行为且愿意接受HIV自我检测人数为27人(占2.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2=7.904,P=0.005)、未接受过相关的艾滋病防治知识2=4.272,P=0.039)、已婚2=29.935,P<0.001)、同性恋2=16.983,P=0.001)、3个以上性伴侣者2=35.109,P<0.001)、感知疾病威胁(t=-3.127,P=0.002)、行动线索(t=1.791,P=0.007),与HIV自我检测意愿有关。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行动线索对HIV自我检测意愿有直接正向作用,路径系数为0.08,而感知疾病威胁对HIV自我检测意愿有直接负向作用,路径系数为-0.13;感知到益处对HIV自我检测意愿有间接正向作用,总效应为0.025。结论 在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中,需要加强对艾滋病知识和自我检测的认知宣传,提高HIV自我检测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促进艾滋病防控工作的开展。
  • 专题报道——食源性疾病防治
    屈敏文, 杨妮, 程思杰, 刘凤姣, 刘奕言, 胡满丽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8): 897-90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8.001
    目的 了解常德市市售肉类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的污染情况及分子特征。方法 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GB 4789.30-2016)检测2020—2022年291份肉类食品中的Lm并采用全基因组测序方法进行相关性和分子特性研究。结果 Lm检出率为25.09%,73株Lm中1株来自定型包装的羊肉片,其余则全部来自散装肉类食品,不同肉类中调理肉检出率最高(55.38%),不同场所中超市检出率最高(38.81%)。全基因组测序分析表明:73株Lm包含两种谱系,谱系Ⅰ(20.55%)和谱系Ⅱ(79.45%);血清基因型对应了4种血清型,1/2a(56.16%)、1/2c(23.29%)、1/2b(19.18%)和4b(1.37%);19种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以ST9(23.29%)、ST8(17.81%)和ST121(12.33%)为主;73株Lm均携带mprF、lin、norB和FosX耐药基因,其中6株携带tet(M)基因,均为ST155;1株携带ANT(6)-la+ErmB+catA8+dfrG+APH(3’)-llla+IsaE+tet(S)基因,为ST9;均检出LIPI-1、inlA、inlB、inlC、inlF、inlJ、inlK等基因和压力生存岛中至少一种基因,未见LIPI-3和LIPI-4。结论 常德市市售肉类食品检出的Lm ST型别多样,存在优势血清型和ST型,携带多种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应加强后续监测。
  • 专题报道——呼吸道传染病防治
    董旭峰, 宋猛, 高雪芬, 高璐, 王彤, 李晓清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1): 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1.001
    目的 建立山西省流感综合指数,预测流感流行阈值及分级强度阈值,并对应用的模型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山西省2010/2011—2021/2022年流行季监测数据,将周流感样病例百分比、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和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数3个指标整合成流感综合指数,结合移动流行区间法(moving epidemic method,MEM)估计山西省流感流行阈值和分级强度阈值,用交叉验证法对模型拟合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指标为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等。对2022/2023年流感流行季进行预警分析。结果 基于流感综合指数值建立MEM模型,交叉验证结果显示,2010/2011年流行季的数据拟合效果较差,予以剔除。利用2011/2012—2021/2022年流行季的数据重新建立流感预警模型,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依次为0.91、0.93、0.86。预估2022/2023年流感流行季的流行前阈值为0.87,中等强度阈值为1.41,高强度阈值为3.13,极高强度阈值为4.46。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依次为0.92、0.94、0.86。结论 基于流感综合指数值的MEM模型在预估山西省流感流行阈值方面,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以及时预估流感流行季节的开始和流行强度。
  • 实验研究与卫生检验
    焦芳艳, 余启华, 张裕, 杨丽华, 周细国, 任碧琼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5): 625-6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5.025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湖南省首次检验结果互认项目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EQA)和首次同步回报的部分互认项目室内质量控制(internal quality control,IQC)的数据,了解湖南省检验结果互认项目质量情况,为检验结果互认和实验室持续改进提供参考依据和建议。 方法 采用北京科临易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统计软件对湖南省首次检验结果互认的198家实验室,36项EQA评价成绩及首次同步回报16项IQC的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 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首次检验结果互认198家临床实验室中,EQA活动中互认项目合格的临床实验室146家,互认项目36项有20项EQA合格率为100.0%;16项上报IQC数据的的CV%达标率从1.2%~100.0%不等。 结论 湖南省首次互认实验室和检验项目总体一致性较好,但部分项目存在差异,需要进一步改进。
  • 论著
    李鹏翔, 赵金平, 洪晶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7): 824-8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7.011
    目的 探讨短期睡眠剥夺小鼠褪黑素受体及核受体介导脂代谢通路变化的机制,阐释短期睡眠剥夺对健康影响的脂代谢相关机制。方法 将2月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睡眠剥夺组:利用小鼠睡眠剥夺仪,剥夺睡眠20 h/d,连续10 d;正常对照组:小鼠自由睡眠10 d;睡眠剥夺补充褪黑素组:剥夺睡眠并给予褪黑素腹腔注射10 ug/g体重/日,每天20∶00一次性注射。建模完成后需称量体重,采集血清、肝脏及脂肪组织。检测血清褪黑素浓度,肝脏组织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denosine 5’-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α,AMPKα)、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ion 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γ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 coactivator 1α,PGC-1α)及视黄酸相关孤儿核受体(retinoid-related orphan receptor α,RORα)、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 1C,SREBP-1C)、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的蛋白表达水平,以及脂肪组织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1(acetyl CoA carbosylase 1,ACC1)、脂蛋白脂肪酶(lipoprtein lipase,LPL)、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ormone-sensitive triglayceride lipase,HSL)的表达水平。结果 睡眠剥夺组小鼠体重高于对照组及睡眠剥夺补充褪黑素组(F=12.454,P<0.001),而褪黑素浓度低于这两组(F=14.042,P<0.001);其肝脏组织中的AMPKα(F=23.338,P<0.001)、SIRT1(F=93.706,P<0.001)、PGC-1α(F=4.264,P=0.028)及PPARα表达水平显著降低(F=68.695,P<0.001),而RORα(F=89.048,P<0.001)、SREBP-1C(F=13.478,P<0.001)及PPARγ(F=19.267,P<0.00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脂肪组织中的LPL(F=17.957,P<0.001)及HSL(F=22.106,P<0.00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FAS(F=33.863,P<0.001)及ACC1(F=16.103,P<0.00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结论 睡眠剥夺能够引起褪黑素分泌减少,进而导致其受体所介导的脂代谢通路发生改变,使得机体向着易于脂肪合成的方向发展,加快体重增长。
  • 专题报道——慢性病防治
    张博, 魏伟, 宋雨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7): 785-79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7.004
    目的 探讨身体活动与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关联,为PSD的预防和管理提供思路。方法 基于2011—2018年的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收集脑卒中患者相关数据,根据病人健康问卷-9项(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评估抑郁状态。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身体活动与PS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基于NHANES和PHQ-9,共纳入864例脑卒中患者,PSD发生率为19.10%。PSD组(n=165)脑卒中患者在工作活动时间、娱乐活动时间、活动能量消耗等方面均低于对照组(n=69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在调整了性别、年龄、种族、教育、婚姻、收入、饮酒史、吸烟史等协变量后,中等强度以上工作活动(OR=0.155,95%CI:0.090~0.269)、中等强度以上娱乐活动(OR=0.029,95%CI:0.017~0.048)、每周工作活动时间(OR=0.846,95%CI:0.797~0.898)、娱乐活动时间(OR=0.261,95%CI:0.193~0.353)、活动消耗能量(OR=0.682,95%CI:0.609~0.763)均与更低的PSD发生风险相关(P<0.05)。结论 身体活动的增加有利于降低PSD风险,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应重视身体活动的促进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加完善的康复方案。
  • 论著
    庄梅珠, 汪欢, 费怡, 蒋培华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6): 684-6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6.009
    目的 分析2014—2023年上海市浦东新区轮状病毒(rotavirus,RV)腹泻流行特征及疫苗接种情况,为科学防控RV腹泻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4—2023年上海市浦东新区RV腹泻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2014—2023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共报告RV腹泻805例,无死亡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1.44/10万;冬季(12月至次年3月)高发;男女性别比为1.33∶1;发病主要集中在0~4岁婴幼儿,其中1岁组发病率最高,为583.73/10万;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占比最高(65.59%);儿童病例发病前RV疫苗接种率较低,5岁以下患儿1、2、3剂次疫苗接种率分别为37.00%、20.28%、12.07%。 结论 应针对RV腹泻流行季节和高发人群加强防控知识宣传,提高适龄儿童RV疫苗接种率,降低发病率。
  • 专题报道——艾滋病防治
    辛佳盈, 劳云飞, 杨根, 安靓, 王林, 欧阳文婷, 解婷婷, 楼金成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2): 149-15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2.005
    目的 了解HIV/AIDS患者确诊后快速启动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对病毒抑制效果的影响,为指导在资源有限的公共环境中快速启动ART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6—2021年首次在云南省进行ART的HIV/AID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从HIV确诊到启动ART不同时间间隔(简称HIV确诊到ART间隔),尤其是30 d内启动ART对病毒抑制的影响。结果 将2016—2021年在云南省接受ART的44 244例HIV/AIDS患者纳入分析,按照HIV确诊到ART间隔分为0 d、1~7 d、8~30 d、31~90 d、91~180 d和181~365 d组,HIV确诊到启动ART时间中位数为10 d,其中有1 917例(4.3%)患者在当天启动ART,17 011例(38.4%)患者在1~7 d内,15 612例(35.3%)在8~30 d,5 899例(13.3%)在31~90 d,2 048例(4.6%)在91~180 d,1 757例(4.0%)在181~365 d内启动ART。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以8~30 d组为参考组,0 d组(aOR=1.278,95%CI:1.077~1.509)、31~90 d组(aOR=1.281,95%CI:1.150~1.426)、91~180 d组(aOR=1.448,95%CI:1.237~1.689)、181~365 d组(aOR=1.744,95%CI:1.488~2.037)是病毒抑制失败的危险因素,发生失败的风险增加。1~7 d和8~30 d组病毒抑制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P=0.983),但均显著低于30 d以上组(1~7 d与30 d以上组: χ2=61.532,P<0.001;8~30 d与30 d以上组: χ2=59.504,P<0.001)。结论 HIV确诊到ART间隔是病毒抑制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资源有限的地区,可将入组时间间隔定为1~30 d内入组,需特别关注当天入组患者的依从性教育。
  • 调查研究
    吴菲菲, 朱琦琪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2): 212-2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2.018
    目的 探究血清铁蛋白(ferritin,FER)联合羧化不全骨钙素(undercarboxylated osteocalcin,ucOC)水平对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5月—2023年3月间在该院进行治疗的102例女性PMOP患者纳入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绝经后无PMOP健康女性110例纳入对照组。检测两组女性血清中FER和ucOC水平,并进行比较;收集两组女性临床相关资料,并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FER和ucOC水平对女性PMOP的影响;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血清FER和ucOC水平对女性PMOP的诊断价值。结果 研究组女性血清中FER[(275.32±55.06)μg/L vs. (154.87±30.97)μg/L]和ucOC[(4.56±1.52)ng/L vs. (2.14±0.71)ng/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年龄、绝经年龄、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谷丙转氨酶、空腹血糖、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骨矿物质密度、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t值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FER水平(OR=2.327)、高ucOC水平(OR=1.837)是影响女性发生PMO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FER诊断女性PMOP的曲线下面积为0.769,ucOC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774,二者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934。结论 FER和ucOC水平在女性PMOP患者血清中呈现异常高表达,是影响女性发生PMOP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FER和ucOC水平对女性PMOP有一定诊断价值,且其联合诊断价值更高。
  • 专题报道——慢性病防治
    张译匀, 吴霞, 赵湘铃, 姚承志, 熊文婧, 让蔚清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3): 257-2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3.001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中国归因高收缩压死亡负担的长期变化趋势,为多种慢性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提取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中1990—2019年中国、全球、不同社会人口学指数(socio-demographic index,SDI)地区归因高收缩压的死亡数据,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和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死亡负担变化。结果 1990—2019年中国归因高收缩压的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年龄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值分别为1.96%(95%CI:1.94%~1.99%)、-0.78%(95%CI:-0.81%~-0.76%)。全球、高SDI及中高SDI地区年龄标化死亡率的降幅大于中国,其AAPC值分别是中国的1.54、3.67和2.01倍。年龄-时期-队列模型的结果表明中国归因高收缩压的死亡率在同一出生队列中呈现指数型上升趋势,从25~29岁的7.38/10万(95%CI:6.29/10万~8.66/10万)上升至90~94岁的5 561.57/10万(95%CI:5 281.82/10万~5 856.14/10万);越近时期、越晚的出生队列死亡风险越低。结论 1990—2019年中国归因高收缩压的死亡负担仍处于较高水平,年龄效应对归因高收缩压的死亡率影响较大,应进一步完善初级卫生保健,加强高风险人群管理,切实有效地控制高收缩压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