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ISSN 1006-3110
CN 43-1223/R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全文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专题报道——艾滋病防治
    石波, 陈怀良, 江灿, 马萍, 王国利, 陈瑾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2): 144-1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2.004
    目的 了解HIV感染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双性性行为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2个社会组织招募调查对象,使用问卷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分别采用χ2t检验对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进行组间比较,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IV感染MSM双性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751名HIV感染MSM完成了问卷调查,17.04% (128/751) 报告近6个月有双性性行为。其中,59.38%(76/128)报告近6个月与异性发生无保护性行为,25.78%(33/128)报告近6个月与同性发生无保护性行为。调查对象中,24.63%(185/751)有抑郁症状,11.85%(89/751)有焦虑症状,艾滋病污名化感知总分为(44.14±6.44)分, 74.43%(559/751)报告近6个月有物质使用,85.75%(644/751)报告近6个月同性性伴≥2个。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婚姻状态为在婚/同居(OR=51.637, 95%CI:24.745~107.752)及性取向为双性恋/异性恋(OR=14.284, 95%CI:6.886~29.626)的MSM近6个月发生双性性行为可能更高;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OR=0.375, 95%CI:0.171~0.820)、污名化感知水平越高(OR=0.953, 95%CI:0.909~0.999)及近6个月有物质使用(OR=0.204, 95%CI:0.096~0.434)的MSM近6个月发生双性性行为可能更低(P<0.05)。结论 HIV感染MSM近6个月双性性行为比例较高,且多数调查对象有多个同性性伴,但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比例较低,有较大的HIV/STDs传播风险,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对该人群风险性行为进行干预。
  • 论著
    毋丹丹, 卫晓丽, 赵国栋, 黄春红, 李文静, 王太君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8): 897-90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8.001
    目的 分析2014—2021年西安市居民伤害死亡特征及由于伤害死亡所造成的潜在寿命损失,为进一步开展伤害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西安市“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2014—2021年全人口死因监测数据和人口资料。采用Excel 2010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潜在减寿率(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rate,PYLLR)、平均减寿年数(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AYLL)等指标。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2014—2021年西安市居民伤害平均死亡率为29.08/10万,标化死亡率为27.16/10万。男性伤害死亡率为37.29/10万,女性伤害死亡率为20.41/10万,男性是女性的1.83倍;郊县伤害死亡率为35.33/10万,城区伤害死亡率为22.26/10万,郊县是城区的1.59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值分别为1 907.990、1 141.569,P<0.05)。2014—2021年西安市居民伤害死亡前5位原因分别为道路交通伤害、意外跌落、自杀、意外中毒、其他意外伤害,占全部伤害死亡人数的89.08%。不同年龄别人群中,导致伤害的主要死因差别较大,0~14岁人群伤害前5位死因分别为道路交通伤害、意外窒息、意外跌落、溺水、自杀;15~44岁组人群伤害前5位死因分别为道路交通伤害、自杀、意外跌落、意外中毒、其他意外伤害;45~64岁组人群伤害前5位死因分别为道路交通伤害、意外跌落、自杀、其他意外伤害、意外中毒;≥65岁人群伤害前5位死因分别为意外跌落、道路交通伤害、自杀、其他意外伤害、意外中毒。2014—2021年西安市居民伤害造成的PYLLR为4.82‰,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道路交通伤害、意外跌落、自杀;伤害造成的AYLL为16.56年,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他杀、溺水、触电。 结论 2014—2021年西安市居民伤害死亡率较高,已成为威胁西安市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道路交通伤害是最主要的伤害死因之一。伤害防治工作需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人群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和措施。
  • 论著
    李飒, 韩莹, 金莹莹, 高进玺, 银安琪, 纪宇欣, 芦丹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8): 902-90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8.002
    目的 分析2016—2021年北京市昌平区重点急性传染病聚集性/暴发疫情的分布特征,为早期发现疫情,提前采取针对性地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6—2021年昌平区发热、呕吐/腹泻、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的构成、时间、场所和病原学等分布特征。 结果 2016—2021年昌平区共接报670起聚集/暴发疫情,以聚集性疫情为主(95.22%)。聚集性疫情中手足口病疫情的比例最高(46.08%),暴发疫情中呕吐/腹泻的比例最高(50.00%)。所有聚集/暴发疫情的报告间隔时间中位数为2 d,疫情持续时间为2 d,疫情报告间隔时间与疫情持续时间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发热=0.426,r呕吐/腹泻=0.519,r手足口病=0.720(P均<0.001)。托幼机构和小学是疫情发生的主要场所,分别占疫情报告总数的55.07%和27.91%;每年5—7月和11—12月是疫情报告高发期,其中64.18%发热疫情在12月至次年1月,77.88%的呕吐/腹泻疫情高峰期为 11—12月和3—6月,50.00%手足口病疫情集中在5—7月。 结论 2016—2021年昌平区重点急性传染病聚集/暴发疫情主要为流感、手足口病和诺如病毒感染相关的发热、手足口病和呕吐/腹泻疫情,疫情的早发现、早报告,能缩短疫情持续时间,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是疫情主要场所,需结合季节性特征采取有针对性地防控措施。
  • 论著
    李澄宇, 董智强, 胡文穗, 刘伟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8): 925-9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8.007
    目的 分析2008—2021年广州市艾滋病流行特征及趋势,为精准高效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获取2008—2021年广州市新报告HIV/AIDS病例信息以及广州市人口信息,计算总体、不同性别、各年龄组和城乡的发病率。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分析广州市的艾滋病流行趋势。 结果 2008—2021年广州市累计报告HIV/AIDS病例16 280例,年平均发病率8.66/10万。男女病例数之比为6.27∶1,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χ2=7 388.534,P<0.001)。Joinpoint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008—2015年发病率逐年上升(APC=20.87%,95%CI:17.18%~24.67%),2015—2018年无明显变化趋势(APC=0.26%,95%CI:-13.58%~16.32%),2018—2021年呈下降趋势(APC=-8.58%,95%CI:-14.94%~-1.75%)。中、青年人群(20~59岁)是艾滋病高发群体,累计报告14 530例,占全部病例的89.25%。各年龄组发病率在经历长期上升后,分别从2015、2016和2017年起呈下降趋势。城市与农村报告病例数之比为14.07∶1,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χ2=842.866,P<0.001),农村发病率持续上升(APC=16.90%,95%CI:13.67%~20.22%),有赶超城市的趋势。 结论 2008—2021年广州市艾滋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防控形势依旧严峻,应高度关注高危人群和农村地区,提高居民自愿检测意识,并确保能够及时自检,尽早知晓感染情况,从而对进一步控制广州市艾滋病的流行起到促进作用。
  • 论著
    孙恒, 梁长威, 梁晓云, 徐红, 潘利花, 黄超俊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8): 907-9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8.003
    目的 分析探讨2018—2022年南宁市中小学生流感疫情特征,为下一步开展流感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18—2022年南宁市报告的所有普通中小学学生流感病例信息、流感样病例监测信息、流感暴发性疫情信息,建立流感信息数据库;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析流行病学特征。 结果 2018—2022年南宁市累计报告普通中小学生流感病例共22 864例,占总报告数的38.62%。学生流感发病趋势呈波浪形,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的冬春季节是病例报告的高峰期,流感样病例监测发现流感存在冬季和夏季双峰的活动规律;年龄中位数为9(8,12)岁,每年报告的病例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以小学生为主(76.02%),随着学校级别增高,病例报告数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P=0.000);男性发病人数多于女性(P=0.022),男女性别比为1.39∶1;流感暴发性疫情主要集中在小学(P=0.564);哨点医院累计报告流感样病例129 662例,占门急诊病例就诊总数的6.22%;每年甲、乙型流感病毒均有检出,但每年的优势毒株种类不同;学校流感暴发性疫情主要集中在小学。 结论 2018—2022年南宁市中小学生流感疫情有明显的季节性,小学生是重点人群,小学是流感暴发的主要场所,应重点加强小学生的流感防控工作。
  • 论著
    梁文宝, 杨建波, 马小强, 芦晨宇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9): 1044-104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9.005
    目的 探讨全氟烷基物质(per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暴露与脑卒中后抑郁风险之间的潜在关系,为脑卒中后抑郁的预防与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数据库2011—2020年横断面调查数据,选取3 411例脑卒中后幸存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全氟辛烷羧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s,PFOS)、全氟己基磺酸(perfluorohexane sulfonate,PFHxS)和全氟壬酸(perfluorononanoic acid,PFNA)等四类PFAS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FAS与脑卒中后抑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最终纳入616例脑卒中患者,脑卒中后抑郁患病率为16.72%。抑郁组脑卒中患者PFAS暴露水平均低于非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901~-3.48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在调整性别、年龄、族裔、BMI等人口学特征和受教育程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饮酒史、婚姻状态、家庭收入水平、吸烟史等协变量后,PFOA(OR=0.573,95%CI:0.428~0.769)、PFOS(OR=0.832,95%CI:0.759~0.912)、PFHxS(OR=0.710,95%CI:0.559~0.901)以及PFNA(OR=0.210,95%CI:0.098~0.452)暴露水平越高,脑卒中幸存者抑郁患病率越低(P均<0.05)。结论 PFOA、PFOS、PFHxS 和PFNA 暴露与脑卒中后抑郁患病风险呈负向关联,研究结论还需要进一步前瞻性队列研究验证。
  • 调查研究
    唐娟, 宁琳颖, 冷冰霜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8): 992-99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8.023
    目的 分析中青年体检人群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状况、流行病学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Hp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彭州市中医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610例中青年人为研究对象,均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rea breath test,14C-UBT)检测Hp感染情况,收集其人口学信息和体检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p感染的影响因素。 结果 610例中青年体检人群中,共筛查出Hp阳性195例,阳性率为31.97%。其中男性132例(67.69%),女性63例(32.31%);年龄<30岁17例(8.72%),30~<40岁35例(17.95%),40~<50岁56例(28.72%),50~59岁87例(44.62%);已婚171例(87.69%),未婚24例(12.31%);居住地:农村49例(25.13%),城镇146例(74.87%);吸烟78例(40.00%);饮酒51例(26.15%)。不同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ive index,BMI)、文化程度、是否饮酒,其Hp感染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婚姻状况、居住地、是否吸烟、是否患高血压其Hp感染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阳性者和Hp感染阴性者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PG)、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30岁体检人群相比,年龄40~<50岁(OR=1.758,95%CI:1.075~2.875)、50~59岁(OR=1.939,95%CI:1.275~2.949)是H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此外,男性(OR=1.261,95%CI:1.045~1.522)、饮酒(OR=1.284,95%CI:1.081~1.526)、高TC(OR=1.113,95%CI:1.019~1.216)是H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成都彭州市中青年体检人群Hp感染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年龄40~59岁、男性、饮酒和高TC水平是H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对以上高危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
  • 综述
    游睿, 周莉, 汤曦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8): 1022-10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8.032
    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目前临床上主要治疗手段为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治疗中易出现心血管事件,不仅影响MHD患者预后及治疗效果,还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因此,明确MH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采取防治措施对于延长MHD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 论著
    黄霜, 徐明忠, 胡劲松, 黄渊秀, 张林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2): 176-18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2.010
    目的 评价2016—2021年长沙市0~19岁儿童青少年人群伤害死亡情况。方法 资料来源于常规死因监测资料,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伤害死亡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同时应用Joinpoint 4.9软件对主要伤害死因的死亡率时间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2016—2021年长沙市儿童青少年报告伤害死亡1 208例,年均粗死亡率为12.29/10万,年均标化死亡率为12.62/10万。男性高于女性(χ2=98.664,P<0.001)。伤害死亡率总体上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APC=-7.113%,t=-5.736,P=0.005)。伤害死因前3位为溺水、交通事故、意外跌落。不同年龄组伤害首位死因不同,0 岁组为意外机械性窒息,1~4岁为溺水;5~9岁为交通事故;10~14岁为溺水;15~19岁为交通事故。结论 2016—2021年长沙市儿童青少年总体伤害死亡呈现下降趋势,有明显性别差异,溺水和交通事故是长沙市儿童青少年的主要伤害死因,应根据不同人群的伤害类型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 论著
    刘礼泉, 尹晓晨, 王蔚峰, 胡余明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8): 929-9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8.008
    目的 研究蛋黄磷脂的食用安全性,为该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蛋黄磷脂进行毒理学安全性评价试验研究,包括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三项遗传毒性试验、90 d经口毒性试验。 结果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显示蛋黄磷脂为实际无毒级,三项遗传毒性试验显示结果均为阴性。90 d经口毒性试验期间,SD 大鼠一般状况良好且无死亡; 各剂量组雌、雄大鼠各时点体重、进食量、食物利用率及试验期间体重增长、总进食量、总食物利用率及血常规、血生化、凝血指标检测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动物尿常规指标、眼部检查、大体解剖观察和病理组织学检查也未见与受试物有关的异常改变, 大鼠90 d经口毒性试验提示蛋黄磷脂未对大鼠产生毒性作用,大鼠90 d经口毒性试验的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no 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NOAEL)为雄鼠8.03 g/kg·bw,雌鼠10.26 g/kg·bw 。 结论 在该实验条件下,蛋黄磷脂未见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及亚慢性毒性,具有较高的食用安全性。
  • 实验研究与卫生检验
    叶春枚, 骆沿极, 湛东进, 廖湘建, 张懿, 郭瑞竣, 李兴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2): 234-23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2.024
    目的 分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患者检出的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ypervirulent Klebsiella pneumoniae,hvKP)分子特征及耐药性,为防治hvKP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2月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ICU经培养鉴定确诊为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KP)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及相关菌株。共100株KP纳入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对所有菌株进行毒力基因及荚膜血清型检测。根据拉丝试验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分为hvKP组45株和经典肺炎克雷伯菌(classical Klebsiella pneumoniae,cKP)组55株。比较拉丝试验阳性和阴性KP菌株毒力基因检测情况以及hvKP和cKP组患者荚膜血清型和药敏结果的差异。结果 纳入的100例KP感染患者中,诊断为hvKP感染者45例,cKP 感染者55例。拉丝试验阳性KP菌株携带的rmpA、peg-344和iroB毒力基因个数明显多于拉丝试验阴性KP菌株(P<0.05)。hvKP和cKP组荚膜血清型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744,P<0.001)。hvKP组荚膜血清型以K1和K2为主,占62.22%。hvKP组未检出荚膜血清型占6.67%,cKP组未检出荚膜血清型占50.91%。hvKP和cKP组均对粘菌素敏感。除粘菌素外,hvKP组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均达95.56%以上,敏感性明显高于cKP组(P<0.05)。结论 危重症患者感染的hvKP菌株和cKP菌株在荚膜血清型及药物敏感性方面存在差异。
  • 方法研究
    黎婷婷, 尹钰, 邹莹, 萧楚瑶, 王培生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8): 1008-101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8.028
    目的 建立季节性时间序列(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ARIMA)模型,选择最佳ARIMA模型对乌鲁木齐市2023年水痘发病趋势进行预测,分析模型的预测效果,为水痘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获得2013—2022年乌鲁木齐市水痘发病情况资料,采用Excel 2021和SPSS 23.0软件进行分析。建立ARIMA季节性模型预测2023年乌鲁木齐市水痘的发病趋势。 结果 2013—2021年乌鲁木齐市共报告水痘病例27 342例,无死亡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85.03/10万。乌鲁木齐市水痘月发病数最佳预测模型为ARIMA(1,1,2)(0,1,1)12模型。平稳R2=0.462,贝叶斯信息准则(Bayesian information criterion, BIC)=8.146,拟合值与真实值的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 MAPE)=23.101,拟合效果良好。该模型预测2023年乌鲁木齐市水痘发病数明显减少。 结论 ARIMA(1,1,2)(0,1,1)12模型能较好拟合乌鲁木齐市水痘发病趋势,对乌鲁木齐市水痘疫情防控措施的制定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卫生管理
    廖标, 周颂航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8): 1018-10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8.031
    目的 了解湖南省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情况,为进一步构建校园食品安全体系、创新监管模式方面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2022年湖南省学校食堂检查部分数据,主要涉及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等学校食堂。通过对许可管理、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健全情况、原料信息公示等13个项目风险因素的不符合情况进行量化分析,评估食品安全风险。结果 2019—2022年湖南省学校食堂在许可管理、从业人员个人卫生、原料采购索证索票、原料库管理、食品留样等方面检查不符合数呈下降趋势。近3年小学和大学食堂在原料采购索证索票、原料半成品成品的贮存方面管理欠到位;幼儿园、小学、中学食堂在功能区划分与布局方面问题成为难点。 结论 学校食堂存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设施设备及卫生管理有欠缺、食堂员工操作欠规范等共性问题。省内乡镇小学、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学校食堂设计与布局存在问题。建议加快构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督促学校积极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同时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 实验研究与卫生检验
    刘娟, 黄锐, 吕娟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9): 1137-114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9.027
    目的 分析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 GBS)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与毒力基因、耐药性的相关性,为预防和临床治疗无乳链球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21—2022年珠海市金湾中心医院产前门诊及产科患者中分离出的无乳链球菌30株,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对MLST基因和毒力基因扩增,并对菌株耐药性进行检测。结果 2021—2022年30株GBS中共分离出10种ST型, 分别为ST12 (7株,23.3%),ST19(5株,16.7%),ST529(5株,16.7%), ST862(4株,13.3%),ST651(3株,10.0%),ST27(2株,6.7%),ST2(1株,3.3%),ST10(1株,3.3%),ST1964(1株,3.3%),1株新ST型(3.3%)。毒力基因检出率为hylB(93.3%),cfb(90.0%),lmb(76.7%),cylE(73.3%), fbsA(46.7%),bac(10.0%)。hylB和cfb基本存在于所有ST型。lmb、 cylE分布于ST10、ST651、ST862外其余检出ST型中。fbsA检出于ST2、ST27、ST529和ST19中。bac在各型中检出率最低。30株GBS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均未检出耐药,对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分为76.7%,80.0%,左旋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的耐药率为20.0%,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普遍存在于各ST型,氟喹诺酮类耐药仅检出于ST19,ST651和新ST型中。结论 该院GBS以ST12、ST19、ST529为主,发现1例新ST型无乳链球菌。6种毒力基因中hylB、cfb、lmb、cylE携带率较高。GBS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均未检出耐药,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不同型别间毒力基因和耐药性分布存在差异。临床应加强对孕妇GBS的毒力基因及耐药性监测。
  • 论著
    吴迎春, 蔡鸾娈, 杨张翼, 张小华, 王赟华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9): 1066-107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9.010
    目的 对母乳喂养影响儿童健康结局的系统研究或荟萃分析进行伞状评价,分析母乳喂养与多种儿童健康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中文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等数据库,筛选其中关于母乳喂养影响儿童健康结局的系统研究或荟萃分析,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6月30日。使用改良版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a measurement tool to assess systematic reviews version 2,AMSTAR 2)评估研究质量,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结局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21篇荟萃分析,通过AMSTAR-2方法学工具评价发现共有4份中质量,6份低质量和11份极低质量研究。共报告了24项与儿童健康相关的结局指标,母乳喂养与18项指标显著相关,其中营养状况、心理状况、齿龈健康、过敏、炎症、癌症风险、心肺健康等指标均呈显著改善的趋势,但是小于1个月的母乳喂养可能会导致儿童肥胖。结论 母乳喂养可以显著改善大部分儿童健康指标,但是也要注意到短期母乳喂养导致儿童肥胖的风险。该伞状评价纳入的荟萃分析的方法学质量和证据质量有待提升,同时部分指标与母乳喂养之间潜在的剂量依赖关系有待进一步验证。
  • 论著
    卢贵芹, 洪静芳, 张会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9): 1039-10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9.004
    目的 调查高职实习护生生涯焦虑潜在类别,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旨在为调整高职护生核心素养培养方向、优化高职实习护生临床实践管理模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以安徽省3家三甲医院和安徽省7所高职院校的851名高职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生涯焦虑量表进行问卷调查,运用潜在剖面分析识别其生涯焦虑的潜在类型,采用有序多分类 logistic 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高职实习护生生涯焦虑分为3个潜在类别的模型,分别定义为“低生涯焦虑型”“中生涯焦虑型”和“高生涯焦虑型”,分别占调查对象的22.91%(195例)、51.12%(435例)和25.97%(221例)。生涯焦虑量表总得分分别为(31.98±7.59)分、(45.66±8.16)分和(55.53±8.55)分。不同生涯焦虑潜在类别高职实习护生实习时间(χ2=47.247,P<0.001)、家庭月收入(χ2=58.259,P<0.001)、家人从事相关职业(χ2=17.832,P<0.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序多分类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家庭月收入(OR=0.427,95%CI:0.297~0.612)、家人从事相关职业(OR=0.066,95%CI:0.045~0.950)与高职护生生涯焦虑水平有关。结论 高职实习护生生涯焦虑可分为“低生涯焦虑型”“中生涯焦虑型”和“高生涯焦虑型”3种类型,需针对家庭月收入较低、无家人从事相关职业者进行针对性干预以降低其生涯焦虑水平。
  • 论著
    刘洪泊, 陈晓明, 艾彦彪, 冉琪瑜, 潘红, 黄成渝, 李吉文, 向于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9): 1030-10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9.002
    目的 分析2013—2022年重庆市涪陵区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病率长期变化趋势,为涪陵区其他感染性腹泻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3—2022年重庆市涪陵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个案数据,通过描述性研究分析其三间分布情况,利用ArcMap10.7绘制点密度图实现发病情况地区分布可视化。通过Excel 2019和SPSS 20.0软件计算中国人口年龄标化发病率,发病率长期变化趋势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of change,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22年重庆市涪陵区累计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11 380例,年均报告发病数达到1 13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达到100.87/10万,存在冬季和夏季两个发病高峰。人群分布中报告发病数男性(6 359例)高于女性(5 021例),0~3岁报告发病数9 995例(占比87.83%),人群分类以散居儿童(9 797例,占比86.09%)为主。地区主要分布在荔枝街道(2 485例,占比21.84%),崇义街道(2 355例,占比20.69%),敦仁街道(2 119例,占比18.62%),马鞍街道(1 313例,占比11.54%),江东街道(380例,占比3.34%)。报告暴发疫情1起,发生场所为小学。Joinpoint回归分析显示2013—2022年涪陵区年龄标化发病率发病趋势总体呈现增长趋势,趋势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APC=8.50%,95%CI:3.98~13.22,P=0.002),2013—2018年涪陵区其他感染性腹泻粗发病率呈现增长趋势,趋势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C=16.75%,95%CI:2.73~32.69,P=0.026),2018—2022年粗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但趋势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C=-9.89%,95%CI:-24.81~7.98,P=0.199)。结论 2013—2022年涪陵区其他感染性腹泻以散居儿童为主,冬季发病高峰大于夏季发病高峰,发病地区以荔枝街道、崇义街道、敦仁街道等城区为主,以散发为主,学校(小学)为暴发疫情的高发场所。发病趋势总体呈显著增长趋势,受新冠疫情影响近5年粗发病率呈现一定下降趋势。应结合涪陵区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点,在不同季节、不同区域对高发人群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
  • 调查研究
    刘芳, 刘晓钦, 吴爱萍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9): 1101-110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9.017
    目的 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流感疫苗接种犹豫状况及影响因素,为降低患者流感疫苗接种犹豫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丽水地区3家医院就诊的364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情况量表、流感疫苗接种犹豫量表、流感防治知识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流感疫苗接种犹豫得分为(75.68±12.84)分,流感防治知识得分为(5.22±1.82)分;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及流感疫苗接种史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流感疫苗接种犹豫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流感疫苗接种犹豫得分与流感防治知识得分呈负相关(r=-0.584,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流感疫苗接种犹豫影响因素为性别、文化程度、流感疫苗接种史、流感防治知识得分(P<0.05)。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流感疫苗接种犹豫水平较高,应针对患者的性别、文化程度、流感疫苗接种史、流感防治知识等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流感疫苗接种犹豫,提高疫苗接种率。
  • 调查研究
    江霞, 谭璇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9): 1117-11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9.021
    目的 探讨某地小学生用眼行为习惯和户外活动情况及与近视发生的关系,为小学生近视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2023年1—7月对1 306例小学生开展用眼行为习惯和户外活动情况调查,并进行近视检查,分析近视发生与用眼行为习惯和户外活动的关系。结果 1 306例小学生中每日看电视、使用手机时间≥2 h比例分别占31.85%和42.11%;眼书距离<20 cm比例占60.26%;偶尔或很少走路、乘车、趴桌或卧位看书比例占44.95%;持续用眼时间≥40 min比例占69.75%。每日户外活动时间>1 h比例占39.51%;户外活动类型主要以玩耍游戏、球类活动和跑步为主,分别占75.96%、41.58%和27.87%。1~3年级和4~6年级小学生每日看电视时间,每日玩手机时间,眼书距离,走路、乘车、趴桌或卧位看书,持续用眼时间,每日户外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 306例小学生中近视发生率为31.55%,单因素分析显示其近视发生与所处年级,父母是否近视,睡眠时间,每日看电视时间,每日玩手机时间,眼书距离,走路、乘车、趴桌或卧位看书,持续用眼时间,每日户外活动时间有关(P<0.05)。在调整年级,父母是否近视等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每日看电视时间,每日玩手机时间,眼书距离,走路、乘车、趴桌或卧位看书,持续用眼时间,每日户外活动时间是小学生发生近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小学生用眼不良行为习惯比例较高,户外活动比例较低,尤其在4~6年级小学生最明显,用眼行为习惯和户外活动是近视发生的影响因素,应加强小学生不良用眼行为习惯的干预,增加户外活动。
  • 论著
    易敏, 顾峥奕, 郭亚文, 黄悦凌, 王向东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8): 956-9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8.014
    目的 了解上海市静安区9~15岁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检出情况,分析学生脊柱弯曲异常的影响因素,为今后政府开展学生脊柱弯曲异常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研究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21年在上海市静安区随机抽取了4所中小学四年级至初三学生进行脊柱弯曲异常检查及影响因素调查,采用χ2检验对脊柱弯曲异常检出率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脊柱弯曲异常的影响因素,检验水准α=0.05。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9~15岁小学生、初中生1 173人,其中男生615人,女生558人。本研究共检出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129例,检出率为10.99%。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常/总是坐立塌腰趴着(OR=1.177、1.391)、每天校外视屏时间>60 min(OR=2.174)、每天睡眠≤9 h(OR=2.579)、多数时间入睡困难(OR=2.691)是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的危险因素。 结论 上海市静安区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检出率较高,卫生部门应加强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早期筛查和诊断,指导学校开展早期干预措施。
  • 论著
    刘婵娟, 李诗梦, 张琴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8): 945-9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8.011
    目的 调查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中老年人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疫苗相关认知及接种意愿影响因素,为四川省眉山市开展HZ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将2020年1月—2022年10月期间在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537名中老年人作为本次调查对象,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HZ及HZ疫苗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HZ疫苗的接种意愿。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临床特征中老年人HZ疫苗接种意愿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中老年人HZ疫苗接种意愿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本次调查中537名中老年人对HZ和HZ疫苗的知晓率分别为78.03%、32.77%,愿意接种HZ疫苗者占45.81%。对HZ临床症状、病因、可以复发的知晓率分别为53.82%、31.84%、34.82%;对HZ疫苗可预防HZ发病、预防HZ复发、减轻患病后临床症状、接种年龄≥50岁的知晓率分别为47.30%、29.05%、40.04%、17.13%。年龄50~60岁、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上、家庭人均月收入≥4 000元、有医疗保险、有HZ患病史、周围人患过HZ的中老年人HZ疫苗接种意愿率高于年龄≥60岁、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家庭人均月收入<4 000元、无医疗保险、无HZ患病史、周围人未患过HZ的中老年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OR=2.467,95%CI:1.654~3.680)、家庭人均月收入(OR=2.284,95%CI:1.556~3.354)、HZ患病史(OR=3.333,95%CI:2.103~5.284)、周围人患过HZ(OR=2.809,95%CI:1.833~4.307)是中老年人HZ疫苗接种意愿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中老年人对HZ疫苗相关认知及接种意愿较低。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HZ患病史、周围人患过HZ是中老年人HZ疫苗接种意愿的影响因素。因此,政府需要加大HZ疫苗接种的宣传力度,提高HZ疫苗的接种意愿。
  • 论著
    叶碧莉, 徐嘉棋, 王小丽, 庄春燕, 林海端, 刘凤仁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8): 949-9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8.012
    目的 探讨评价中小学生接种三价灭活流感疫苗的保护效果,为政府制定和完善中小学流感疫苗接种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结合国家传染病监测系统发病数,2022年中小学流感疫苗接种数,各年级学生数,比较各年级的流感发病率及组内接种与未接种人群的发病率,并计算各组疫苗保护率。 结果 接种流感疫苗组发病率(4.54%)显著低于未接种组(6.02%)(χ2=251.761,P<0.05)。中小学总体疫苗保护率为24.55%。小学部和中学部按照疫苗接种率高低分组后,小学低接种率组的发病率6.12%,疫苗保护率及95%可信区间为-12.31%(-22.51%~-3.02%),无保护效果;其他组别接种流感疫苗后均能产生良好的保护效果。 结论 接种当季流感疫苗可以有效保护中小学生,鼓励中小学生按照流感疫苗接种技术指南规范接种当季流感疫苗以预防流感。研究支持首次接种流感疫苗的儿童应当接种两针剂次,针对一年级新生需多举措并行保护学生。
  • 论著
    张庆枝, 肖长春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9): 1073-10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9.011
    目的 了解合肥市生活饮用水氟化物水平、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评估不同人群潜在健康风险。方法 监测2020—2022年生活饮用水中氟化物的浓度,采用R 4.2.2软件进行分层及相关关系分析。采用美国环保署(US 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估模型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 合肥市饮用水氟化物浓度范围0.03~1.35 mg/L,中位数0.29 mg/L,其中<0.5 mg/L占95.97%,0.5~<0.7 mg/L占3.90%,0.7~<1.0 mg/L占0.09%,≥1.0 mg/L占0.04%。经比较不同年份、水期、水样类型、采样类型、消毒方式、水源类型、供水规模、区域氟化物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年氟化物浓度呈下降趋势,丰水期高于枯水期,末梢水>出厂水>二次供水,不同消毒方式中“不消毒”的氟化物浓度高,“液氯消毒”的低。农村水高于城市水;不同水源以湖泊高,水库低;区域差异明显。饮用水氟化物与水中氯化物、硫酸盐、总硬度、耗氧量、溶解性总固体、pH等16个指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最大的是氯化物(r=0.533);与色度、硝酸盐氮呈弱负相关。居民经饮水摄入氟化物的非致癌风险危害系数中位数在0.086~0.201之间,均小于1;1~2岁婴幼儿氟化物非致癌风险明显高于4~5岁、6~9岁及成人;成人非致癌风险男性高于女性,1~2岁、4~5岁及6~9岁非致癌风险均是女生高于男生。结论 合肥市生活饮用水氟化物浓度处于低水平;水期、消毒方式等供水的多种因素影响氟化物浓度,且氟化物浓度与水中氯化物、总硬度、pH等具有相关性;经饮水途径摄入自来水的非致癌风险处于可忽略水平,风险程度与年龄有关。
  • 论著
    陈功, 梅欣, 李毅琳, 张玲, 黄远霞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9): 1078-10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9.012
    目的 了解2019—2021年武汉市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于2019—2021年每年9—12月,分别抽取武汉市15~69岁常住居民2 880、2 520和3 120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所有数据分析均基于复杂抽样设计,采用χ2检验比较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的差异,采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分析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的变化趋势,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9、2020和2021年武汉市15~69岁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分别为37.15%(95%CI:26.78%~47.53%)、32.67%(95%CI:25.10%~40.23%)和37.48%(95%CI:32.45%~42.51%),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3.836,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021年调查对象中文化程度为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的研究对象具备慢性病防治素养的可能性分别是小学及以下组的1.499倍(95%CI:1.129~1.990,P=0.005)和3.326倍(95%CI:1.745~6.340,P<0.001);家庭人口数为3~4人的研究对象具备慢性病防治素养的可能性是家庭人口数为1~2人组的1.412倍(95%CI:1.040~1.915,P=0.027);2020年调查对象中家庭年收入≥100 000元的研究对象具备慢性病防治素养的可能性是家庭年收入<50 000元的1.703倍(95%CI:1.127~2.573,P=0.012)。结论 2019—2021年武汉市居民慢性防治素养水平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和家庭人口数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 论著
    胡璇, 杨卓乔, 丁亚玲, 胡佳, 尹洁云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9): 1035-103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9.003
    目的 采用五种不同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etS)诊断标准描述中国青少年的MetS检出率差异,为预防与控制青少年MetS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采用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推荐的中国标准(简称CHN2012)、国际糖尿病联盟诊断标准(简称IDF标准)、Cook标准、Noubiap标准和MetS-IDFm标准分别计算了12~17岁中国青少年MetS检出率,并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 Noubiap标准下总检出率最高(5.61%),其次为Cook标准(4.76%)、MetS-IDFm标准(3.27%)、CHN2012标准(2.56%)和 IDF标准(1.35%);5种诊断标准中,男性检出率均高于女性,组分中高血压和高甘油三酯的检出率最高。在总人群和男性中,Cook标准和Noubiap标准的一致性最高,Kappa值分别为0.913和0.923;女性中CHN2012标准和MetS-IDFm标准一致性最高,Kappa值为0.956。结论 总体上,Noubiap标准下青少年MetS检出率最高,且与Cook标准的一致性较好。IDF标准下青少年MetS检出率最低,与其他标准的一致性较差。
  • 论著
    窦静, 黎雨婷, 刘雪晗, 张天平, 杨春梅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9): 1057-10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9.008
    目的 调查育龄期职业女性的再生育(生育二孩、三孩)意愿,并分别分析生育二孩、三孩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调查问卷在合肥市某三甲医院体检中心对已生育的育龄期职业女性进行调查,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研究对象988人,主要年龄段集中在31~40岁(70.55%)、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占87.65%。其中已生育一孩的育龄期职业女性691人,其再生意愿占20.84%;已生育二孩的育龄期职业女性297人,其再生意愿占20.88%。研究发现,生育二孩意愿与生育三孩意愿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249,P<0.001),不愿生育二孩的比例(64.69%)低于不愿生育三孩的比例(75.08%)。年龄越小(OR=0.225, P=0.002)、家庭结构为单独(OR=2.076,P=0.017)的育龄期职业女性生育二孩意愿较高,而家庭功能越差(OR=2.931, P=0.030)的育龄期职业女性生育二孩意愿较低。文化程度越低(OR=0.269,P=0.004)的育龄期职业女性生育三孩意愿较高,而存在工作变动(OR=2.362,P=0.048)、妊娠期有并发症(OR=5.564,P=0.022)的育龄期职业女性生育三孩意愿较低。结论 育龄期职业女性生育二孩、三孩意愿可能受到年龄、家庭结构、工作变动、妊娠期并发症等方面因素的影响,需进一步制定相应措施,提升育龄期职业女性的再生育意愿。
  • 论著
    宋迎春, 杨柳青, 苏良, 马迪辉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9): 1084-108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9.013
    目的 了解和掌握长沙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情况,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食源性疾病监测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的要求,监测分析2020—2023年长沙市11类622份食品样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结果 622份食品检出食源性致病菌346株,其中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37株(49.33%),仅1株携带bon基因;沙门菌125株(24.65%),共21个血清型别,以肠炎沙门菌为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22株(10.68%),毒力基因以ail-virF-yadA-ystA-rfbC-ystB+型为主;弯曲菌68株(33.01%)、克罗诺杆菌32株(26.67%)、产气荚膜梭菌25株(13.59%)、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33株(7.25%)、蜡样芽胞杆菌3株(3.75%)、梭状芽胞杆菌1株(2.86%)。共检出257份阳性样品,总阳性率41.31%,2022年阳性率最高(66.67%),2023年阳性率最低(24.21%);阳性率显示生禽肉(81.06%)污染最为严重,其次为生畜肉(68.27%)、香辛料及粉(62.50%)、鲜银耳和湿木耳(49.33%)、调理肉制品(31.82%);散装样品阳性率(57.11%)高于定型包装(12.67%);农贸市场阳性率最高(63.86%),其次为零售店(35.14%)、超市(33.58%)、网店(22.22%)。结论 2020—2023年长沙市市售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比较严重,应加强高风险食品类别的监督管理和监测力度,做好食品安全监测预警,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 调查研究
    何银霞, 李作超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9): 1134-11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9.026
    目的 分析2014—2023年永州市东安县狂犬病监测数据,探讨其狂犬病高发因素,为狂犬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4—2023年东安县狂犬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4—2023年东安县累计报告狂犬病病例26例,年均发病率为0.48/10万,呈周期性波动小幅上升趋势。报告病例全部在乡镇农村,夏秋季高发;40岁以上中老年农民占88.46%;26例病例中,Ⅲ级暴露占50.00%,暴露后没有进行规范处置病例占92.31%;有明确暴露史的病例19例,犬伤暴露占94.74%。2016—2022年东安县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就诊者37 069人,年均暴露率为0.99/100人年,具有夏秋冬季高暴露特征。暴露后就诊者中全程接种率为99.85%,Ⅲ级暴露就诊者中被动免疫制剂注射率为39.53%;暴露后就诊者中由犬致伤占85.98%,所有暴露后就诊者经规范处置后无一人发病。结论 2014—2023年东安县狂犬病报告病例数呈周期性波动小幅上升趋势。加强农村地区宣传教育,规范犬只管理,减少人群暴露机会,强化疫点处置,规范暴露后伤口处置、全程接种狂犬疫苗,必要时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是防制狂犬病的有效措施。
  • 实验研究与卫生检验
    张丽丽, 冯煦苑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8): 1005-100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8.027
    目的 了解2013—2022年某市油条中铝和熟肉制品中亚硝酸盐使用情况和变化趋势,为制定针对性监管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2013—2022年在某市10个县区采集701份油条和897份熟肉制品,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检测方法检测油条中铝和熟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进行评价。结果 701份油条中,460份检出铝残留,检出率65.62%,平均铝残留量为2.37 mg/kg,超标45份,超标率6.42%,10年间超标率总体呈下降趋势(P<0.05)。897份熟肉制品中,655份检出亚硝酸盐残留,检出率73.02%,平均亚硝酸盐残留量为3.76 mg/kg,超标25份,超标率2.79%,10年间超标率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P<0.05)。街头摊点油条中平均铝残留量最高(3.59 mg/kg),农贸市场熟肉制品中平均亚硝酸盐残留量最高(5.85 mg/kg),街头摊点油条中铝和熟肉制品中亚硝酸盐残留量超标率均最高,分别为8.99%和4.85%。肉灌肠类熟肉制品中平均亚硝酸盐残留量最高(6.51 mg/kg),酱卤肉制品中亚硝酸盐残留量超标率最高(3.43%)。 结论 2013—2022年某市油条中铝和熟肉制品中亚硝酸盐添加量时有波动,仍存在一定安全隐患,街头摊点是防控重点,需针对性地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和宣传教育,提高全市食品安全水平。
  • 论著
    申义斌, 李婉颖, 龙晓蕾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8): 941-9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08.010
    目的 了解2019—2023年湖南省邵东市百日咳的流行特征,分析监测数据,为完善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2019—2023年邵东市百日咳发病情况、流行病学特征、疫苗接种情况、疫苗保护效果等连续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提出防治策略。 结果 邵东市2023年百日咳发病例数达到151例,病例以儿童为主,占总数的99.34%。1岁以内的病例占比33.78%,较2019—2022年有所下降;3~5岁和 6~10岁病例占比分别为 30.46% 、29.14%,较2019—2022年上升;大多数年龄组接种率高于90%,1岁组第3剂基础免疫、2岁组及3岁组加强免疫接种率低于90%。 结论 2019—2023年邵东市的百日咳感染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婴幼儿仍是发病的主体,免疫接种是最佳的保护途径,免疫规划的方案仍需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