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ISSN 1006-3110
CN 43-1223/R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专题报道—艾滋病防治
    马希鹏, 李黎明, 杨兴光
    实用预防医学. 2023, 30(12): 1409-14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3.12.001
    目的 了解济宁市HIV/AIDS病例晚发现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适合该地情况的防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选取2012—2021年济宁市新报告的HIV/AIDS病例,采用χ2趋势性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病例晚发现比例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结果 2012—2021年济宁市累计新报告HIV/AIDS病例1 683例,平均年龄为(36.98±13.47)岁,晚发现554例,晚发现比例32.92%,2012—2021年病例晚发现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2趋势=5.930,P=0.0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5岁以下儿童(OR=6.27,95%CI:2.14~18.36)、高年龄(OR45~岁=2.97,95%CI:2.15~4.11;OR≥60岁 =4.26,95%CI:2.65~6.85)、外地户籍(OR=1.53,95%CI:1.14~2.06)和农民(OR=1.31,95%CI:1.04~1.64)为晚发现危险因素;确诊时间为2017—2021年(OR2017—2021年=0.57,95%CI:0.45~0.72)、重点人群(OR=0.33,95%CI:0.26~0.42)晚发现率较低。结论 济宁市近10年新报告的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老年人和农民的艾滋病宣传力度,扩大艾滋病的社会筛查面,提高艾滋病感染者的早发现率、早治疗率。
  • 论著
    蔡剑, 凌锋, 丰燕, 孙继民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7): 836-8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7.016
    目的 了解浙江省引起发热疫情的病原学种类及其流行病学特征,为疫情的调查处置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整理2013—2019年浙江省报告的有发热病例的暴发疫情,分析其病原学特征,并按照不同的疾病种类分组,分析罹患率、持续时间和三间分布特征,描述发热伴皮疹、咽痛、咳嗽等症状暴发疫情的病因和流行病学特征。 结果 共发现614起发热疫情,有疾病23种,涉及的病原体包括诺如病毒(167起)、流感病毒(147起)、水痘-带状疱疹病毒(129起)、手足口病病原体(59起)、登革病毒(43起)、流行性腮腺炎病毒(10起)、腺病毒(8起)、基孔肯雅热病毒(8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8起)、沙门菌(7起)、新型布尼亚病毒(5起)、致泻性大肠埃希菌(3起)、布鲁氏菌(3起)、寨卡病毒(3起)、狂犬病毒(2起)、空肠弯曲菌(2起)、乙型脑炎病毒(2起)、鼻病毒(1起)、鹦鹉热衣原体(1起)、札如病毒(1起)、副溶血性弧菌(1起)、脑膜炎奈瑟菌(1起)。诺如病毒引起的暴发罹患率中位数为3.52%,持续时间2.90 d,流行性感冒罹患率为6.82%,持续时间19.17 d,水痘罹患率为2.16%,持续时间为36.00 d。发热暴发疫情在3—5月和9—12月各有一个高峰,在浙江全省11个市都有分布。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的有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布病;罹患率大于30%的有乙脑、寨卡病毒病、狂犬病、基孔肯雅热、布病。伴有皮疹195起(占31.76%),涉及病种8种,咽痛200起(占32.57%),涉及病种11种,咳嗽211起(占34.36%),涉及病种13种。 结论 2013—2019年浙江省发热疫情病原体种类多,流行特征复杂,了解引起发热疫情的病因,对疫情判断和及时处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论著
    李婷婷, 焦兰星, 张丽新, 骆金俊
    实用预防医学. 2023, 30(9): 1078-10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3.09.012
    摘要 (763) PDF全文 (2242)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湖北省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狂犬病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7—2021年湖北省狂犬病病例监测数据和狂犬病暴露门诊处置季报汇总表,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湖北省狂犬病疫情的分布特征,运用SPSS 25.0 软件对潜伏期影响因素进行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分析。结果 2017—2021年湖北省狂犬病疫情持续下降。病例主要分布于湖北省西北部和中东部地区;高发季节为夏秋冬季;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86∶1,职业以农民为主;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且呈现单峰型,高峰主要集中于45岁以上中老年人群。76例狂犬病病例分析中,伤人动物以狗为主(89.47%),暴露程度以Ⅲ级暴露为主(57.89%),暴露后狂犬疫苗接种率仅为9.21%。暴露程度、伤口处置情况、处理方式(缝合处理)、狂犬病疫苗接种是影响潜伏期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 2017—2021年湖北省狂犬病疫情持续下降。要强化农村地区中老年人群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狂犬病暴露门诊处置的规范化水平,力争实现湖北省2030年消除人间狂犬病的目标。
  • 方法研究
    徐方, 陆殷昊, 黄晓燕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6): 762-76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6.029
    摘要 (744) PDF全文 (1366)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拟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展趋势,为logistic模型在新发传染病流行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使用logistic模型,基于官方公布的2020年1月10日—3月12日新冠肺炎疫情报告数据,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结果 logistic模型拟合效果较好,4个模型的决定系数R2均高于0.99。拟合曲线与真实疫情的变化趋势吻合。始盛期前模型平均相对误差较大(74.1%~427.0%),始盛期之后降至1.0%~4.1%。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全国(湖北省除外)、湖北省(武汉市除外)和上海市于2020年2月2—5日达到疫情峰值,2月6—11日进入缓增期。武汉市则于2月11日达到高峰期,2月16日进入缓增期。模型显示首例病例报告到疫情高峰期的时间间隔以及启动一级响应到疫情盛末期的时间间隔均约为一个最长潜伏期。 结论 logistic模型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拟合效果较好,能够对疫情发展态势进行分期,为疫情防控决策和防控措施效果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 调查研究
    赵冬, 杨丽霞, 赵绮旎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9): 1124-11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9.025
    摘要 (693) PDF全文 (1149)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急性心梗(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流行病学特征及高危因素,为AMI早期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对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8 964例体检人群进行基线调查,随访1年,调查人群AMI发病情况,并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MI发病高危因素。 结果 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8 964份,回收有效问卷8 897份,有效回收率99.25%(8 897/8 964)。随访1年,研究人群AMI发病共261例,AMI发病率2.93%(261/8 897)。261例AMI患者中以老年患者居多(占70.88%),小学初中文化占比50.96%,多数患者有医保(74.71%),已婚占63.98%,37.93%患者有吸烟史、45.98%有高血压史,24.14%检出糖尿病,多以急诊形式入院(70.88%)。AMI组年龄≥60岁、体质量指数≥24、吸烟史、高血压史和糖尿病、血脂异常、脂肪肝占比明显高于无AMI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1.680,95%CI:1.272~2.220)、体质量指数≥24(OR=1.534,95%CI:1.198~1.964)、吸烟史(OR=1.670,95%CI:1.325~2.105)、高血压史(OR=1.644,95%CI:1.119~2.414)、糖尿病(OR=1.709,95%CI:1.254~2.330)、血脂异常(OR=1.490,95%CI:1.192~1.863)、脂肪肝(OR=1.531,95%CI:1.168~2.007)是AMI发生的高危因素(P<0.05)。 结论 AMI在人群中发病情况不容乐观,老年、吸烟史、高血压和糖尿病及脂肪肝等是AMI发生的危险因素,而戒烟、合理膳食、适度运动、有效控制血压和血糖等是降低AMI发病率的有效措施。
  • 综述
    蔡富文, 董瑞, 张斯钰, 刘富强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7): 894-89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7.033
    摘要 (691) PDF全文 (1201)   可视化   收藏
    食源性疾病是当今世界最广泛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已受到高度关注。学校食源性疾病的防控重在预防,监测预警是关键,本研究对学校食源性疾病进行了概述,将发达国家监测预警系统与国内进展进行比较,借鉴其宝贵经验。结合我国学校食源性疾病监测预警技术的研究现状,为学校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南。
  • 调查研究
    夏梦芝, 岳文芳, 蔡富文, 段红英, 张斯钰, 刘富强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6): 710-7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6.015
    摘要 (678) PDF全文 (1063)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20年3月20日—2021年3月3日湖南省报告的境外输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感染者的流行特征,为湖南省新冠肺炎外防输入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获取2020年3月20日—2021年3月3日湖南省报告的境外输入新冠肺炎感染者资料,结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对感染者的人口学特征、病例分类、临床表现、发病时间、来源国家、发现途径、发现时间等流行特征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20年3月20日—2021月3月3日,湖南省共报告88例境外输入新冠肺炎感染者(70例无症状感染者,18例确诊病例),均未导致本地疫情传播。绝大多数感染者经湖南省主动核酸检测筛查境外人员发现(共85例,占96.59%),入境后第2 d报告核酸阳性结果(共46例,占52.27%),入境后第14 d以上报告核酸阳性结果的7例(占7.95%)。18例确诊病例临床严重程度均为普通型,其中17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归而来,报告当天即转为确诊的占绝大多数(共12例,占70.59%)。88例感染者中共有7例复阳,复阳率为7.95%,复阳主要发生在出院后一个月内。 结论 主动核酸检测筛查境外人员是发现境外输入新冠肺炎感染者的主要途径,应严格落实核酸检测健康管理措施。确诊病例绝大部分由无症状感染者转归而来,应在发现无症状感染者时立即转运至定点医院隔离。做好对出院患者在出院后一个月内的健康管理和核酸检测工作至关重要。
  • 专题报道—食源性疾病
    苏玮玮, 杨彦玲, 董海燕, 万青青, 赵江, 陈留萍, 张强, 朱晓, 刘志涛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9): 1035-103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9.004
    摘要 (678) PDF全文 (1010)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云南省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和趋势。 方法 收集2010—2020年云南省各地报告的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10—2020年共发生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260起,发病6 600人,死亡2人,总体呈下降趋势。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高峰期为第二、四季度,占总起数的66.54%(173/260);暴发场所多发生在小学,占总起数的58.08%(151/260)。报告明确或可疑致病因子的185起事件中由微生物或可疑微生物引起的占40.00%(74/185),毒素引起的占46.49%(86/185);明确致病因子的118起暴发事件中,60.17%(71/118)是由4种致病因子引起的,其中蓖麻毒素导致的最多,达22起(18.64%),发病人数428人,其次是蜡样芽孢杆菌20起(16.95%),原因食品被归因为一类食品植物类,主要是大米、三明治、面包。导致暴发污染环节最多的是生产加工环节(50.77%,132/260)。 结论 关注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特征,在学生开学季时,加强对小学食堂植物类食品的生产加工环节管理和监督。微生物、毒素感染是学校食源性疾病主要的致病因素,且原因查明率低,进一步强化医疗机构食源性疾病微生物、毒素检测能力,提高原因查明率,最大限度地降低学校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
  • 论著
    颜淑妩, 刘军, 任琼, 龙玲玉, 彭瑾瑜
    实用预防医学. 2023, 30(4): 416-4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3.04.007
    摘要 (672) PDF全文 (1140)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7—2021年衡阳市新报告HIV /AIDS流行特征,为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下载2017—2021年衡阳市新报告的HIV/AIDS信息,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衡阳市2017—2021年新报告HIV/AIDS 3 300例,男性占比74.94%,人群年均新报告率0.99/万,五年间新报告率从2017年0.88/万上升到2019年1.10/万,而后下降到2021年的0.95/万。主要传播途径为性传播(96.82%),其中异性性传播为84.82%,同性为12.00% 。农民及民工占比较高,构成比从2017年的52.20%上升到2021年的61.55%。阳性样本主要来源于医疗机构(63.88%)、自愿咨询(26.12%);医疗机构发现来源呈逐年增长趋势,构成比从2017年的57.29%上升到2021年的65.98%。晚发现率为39.58%。≥60岁老年人新报告HIV/AIDS数逐年增加,构成比从2017年的30.00%上升到2021年的41.61%,主要在医疗机构就诊时检出,男性占比为77.65%,男性异性性传播主要为非婚异性性行为。结论 2017—2021年衡阳市艾滋病疫情总体处于低流行状态,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农民及民工居多,≥60岁老年男性人群增长较快,应根据其流行特点采取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措施,降低传播风险,遏制艾滋病流行。
  • 调查研究
    夏益枫, 张勇, 焦延卿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7): 880-8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7.029
    摘要 (664) PDF全文 (1684)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口腔健康教育干预前后温州市学龄前儿童家长口腔卫生知识、态度以及儿童口腔健康行为的改变情况,为制定针对性的口腔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2020年5—12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温州市龙湾区3所在园儿童人数大于150人的幼儿园,对在园的480名4~6岁儿童及其家长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干预。使用第四次口腔流行病学调查问卷收集干预前后儿童家长口腔卫生知识、态度以及儿童口腔健康行为情况。 结果 干预前、后儿童家长对“食用甜食可以导致龋齿”和“龋齿可以引起牙龈发炎”的知晓率均在90%以上。干预后儿童家长对口腔疾病知识的后5题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前、后儿童家长对“口腔健康对自己的生活很重要”持积极态度率均在90%以上。干预后的儿童家长在“预防牙病首先靠自己”“保护孩子六龄牙很重要”“定期口腔检查是十分必要的”“乳牙龋齿应及时充填”“乳牙缺失应及时制作间隙保持器”持积极态度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后儿童刷牙频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993,P<0.001);干预后家长帮助儿童刷牙率(41.04%)明显高于干预前(1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79,P<0.001);干预后儿童含氟牙膏使用率、饭后刷牙/漱口率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后儿童“甜点食用频率≥1次/d”率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832,P<0.001);干预后儿童碳酸饮料饮用频率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248,P<0.001);干预前、后儿童口腔清洁率分别为65.63%、82.08%,干预前后儿童口腔清洁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667, P<0.001)。 结论 对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口腔健康教育,能够促进学龄前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对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调查研究
    赵小琨, 田娇云, 朱双双, 訾棚棚, 孔春梅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6): 738-74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6.023
    摘要 (663) PDF全文 (1210)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高危妊娠孕晚期孕妇心理健康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为高危妊娠孕妇孕晚期焦虑、抑郁产前干预提供科学的指导。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选取2021年1—11月在周口市中心医院产检的高危妊娠孕晚期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心理健康状态,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 PSSS)评估孕妇的社会支持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SAS评分、SDS评分和PSS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1 124例高危妊娠孕晚期妇女中,共检测焦虑患者589人(52.40%),抑郁患者757人(67.35%);年龄≥35岁、户籍为农村、初产妇、初中及以下学历、有流产史、有剖宫产史、有产前出血史、有妊娠合并症、存在前置胎盘的孕晚期妇女焦虑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35岁、初产妇、初中及以下学历、有流产史、有产前出血史、有剖宫产史、有妊娠合并症、存在前置胎盘的孕晚期妇女抑郁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焦虑的孕晚期妇女社会支持总分为(59.21±8.06)分,无焦虑孕晚期妇女社会支持总分为(63.12±7.89)分。伴有抑郁的孕晚期妇女社会支持总分为(59.11±7.23)分,无抑郁孕晚期妇女社会支持总分为(65.12±9.71)分。无焦虑、无抑郁的孕晚期妇女社会支持总分以及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三个维度的得分均明显高于伴有焦虑或抑郁的孕晚期妇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S量表得分和社会总支持、家庭支持、朋友支持以及其他支持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182、-0.201、-0.128、-0.164(P<0.001);SDS量表得分和社会总支持、家庭支持、朋友支持以及其他支持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216、-0.272、-0.178、-0.169(P<0.001)。 结论 高危妊娠孕晚期焦虑、抑郁发生率较高。焦虑、抑郁状况与社会支持尤其是家庭支持密切相关。医务工作者应根据高危妊娠孕妇的特征,加强对孕产妇采用积极应对方式的引导,鼓励家属和亲友给予其更多关心与支持,改善高危妊娠孕妇心理状况。
  • 调查研究
    吴遍, 郑静霞, 刘文硕, 叶日春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6): 746-75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6.025
    摘要 (661) PDF全文 (1012)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法对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 CysC)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 CMBs)的关联性进行评价。 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全文数据总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中关于血清CysC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MBs相关性的观察性研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后,采用Stata 12.0软件对所纳入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最终共纳入12篇文献(包括11个横断面研究和1个病例对照研究),共获得2 622例样本,其中病例组1 066例,对照组1 55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CMBs组血清CysC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合并后的加权均数差值及其95%CI为0.25(0.19~0.32)。此外,合并的OR值显示,高血清CysC浓度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CMBs的危险性呈正相关(OR=2.16, 95%CI: 1.32~3.56)。 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MBs的发生与高血清CysC浓度相关。
  • 专题报道-慢性病防治
    杨清杰, 陶晓玲, 李玮, 李桂刚, 叶春明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6): 658-6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6.004
    目的 了解烟台市城区3~6岁儿童超重(肥胖)情况与体质状况,探索超重(肥胖)对儿童身体素质的影响,为改善学龄前儿童体质,防制儿童肥胖并促进其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多阶段整群抽取烟台市城区13所幼儿园3~6岁儿童795名,运用频数分析、 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检验方法,对超重(肥胖)分布、体质综合评价、超重(肥胖)对身体素质影响等进行分析。 结果 3~6岁儿童超重(肥胖)比例为34.33%,不同性别(P=0.001)、不同年龄(P=0.000)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P=0.000)、不同年龄(P=0.000)正常体重与超重(肥胖)儿童体质综合评价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超重(肥胖)对儿童10 m折返跑(OR=0.836)、双脚连续跳(OR=0.824)有负向影响,对网球掷远(OR=1.245)有正向影响。 结论 烟台市城区3~6岁儿童超重(肥胖)比例较高,男童、5、6岁儿童是重点干预对象;相比正常体重儿童,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超重(肥胖)儿童体质综合评价均较差,超重(肥胖)女童、3岁超重(肥胖)儿童体质健康问题最为突出;超重(肥胖)儿童耐力素质和下肢力量较差,上肢力量较好。
  • 综述
    梁淑家, 辛若雷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6): 766-7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6.030
    摘要 (647) PDF全文 (1237)   可视化   收藏
    CRF55_01B是我国报道的HIV-1主要流行毒株之一,具有较为独特的流行病学和基因进化特征。近几年HIV-1分子流行病学监测发现CRF55_01B已经成为我国第五个主要流行HIV-1毒株。本研究从他的发现起源、流行情况、致病性和耐药性及参与的重组等方面进行综述,并讨论了与其流行密切相关的社会和生物学因素。
  • 论著
    张倩霞, 关玲霞, 郭静, 传爱云, 班晶浩, 童娟, 田甜, 李丹, 孙艳青, 张琪, 王胜朝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6): 683-68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6.009
    摘要 (645) PDF全文 (1066)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收集西藏自治区3~5岁儿童口腔健康知、信、行现状数据,为少数民族学龄前儿童的口腔保健以及龋病的防治决策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对西藏自治区3~5岁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及家长口腔健康知识知晓和态度情况等。使用Epi Data 3.1软件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共收回有效问卷1 368份。有良好的刷牙习惯的人群所占比例较低。儿童进食含糖食品的频率较高。儿童口腔卫生服务利用低于全国水平。儿童家长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仅为47.9%。绝大部分家长对口腔健康持积极态度。在开始刷牙年龄、家长帮助刷牙、进食含糖食品的频率、就医行为、口腔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及态度等方面,城乡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需重点加强对西藏自治区儿童及其家长的口腔保健宣教,强化饮食指导,增加医疗投入,尤其是针对农村地区人群。
  • 专题报道—慢性病防治
    崔珑严, 丁玎, 王明慧, 赫繁荣, 陈俊峰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7): 774-7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7.002
    摘要 (644) PDF全文 (1192)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不同地域老年人抑郁情况及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中60岁及以上人群,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等方法进行抑郁检出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结果 老年人抑郁总体检出率为40.17%,西部(46.76%)、中部(40.73%)、东部(32.98%)。结果显示健康状况差(OR=4.379,95%CI:3.655~5.245)、失能(OR=2.150,95%CI:1.909~2.421)、女性(OR=1.585,95%CI:1.417~1.771)等与老年人抑郁有关,也是地域间共有影响因素。患慢性病(OR=1.362,95%CI:1.115~1.662)是东部影响因素;非婚状态(OR=1.314,95%CI:1.058~1.630)、有社交活动(OR=0.787,95%CI:0.654~0.945)是中部影响因素;初中及以上教育程度(OR=0.699,95%CI:0.521~0.936)是西部影响因素。 结论 我国老年人抑郁检出率较高,且不同地域间抑郁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制定心理健康干预策略时要注重地域中各具特色的因素。
  • 调查研究
    王旭琴, 蒋茂莹, 刘俊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9): 1109-111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9.021
    摘要 (632) PDF全文 (1139)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学龄期儿童注意力缺陷伴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危险因素,为有效防治学龄期儿童ADHD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2021年5月—2022年1月杭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489例符合入选要求的6~12岁ADHD儿童为病例组,另选择同期就诊非ADHD儿童520例为对照组,采用自制儿童ADHD危险因素调查量表对两组进行调查,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儿童ADHD的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儿童在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双亲抚养、父母关系不良、每日视屏时长、和父亲关系、和母亲关系、和同学关系、教育方式、学习困难、情绪不稳定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父亲文化低(OR=2.174,95%CI:1.813~2.607)、母亲文化低(OR=2.605,95%CI:2.169~3.129)、家庭月收入低(OR=1.312,95%CI:1.092~1.575)、非双亲抚养(OR=3.329,95%CI:2.641~4.195)、父母关系不良(OR=3.512,95%CI:2.914~4.234)、每日视屏时长≥2 h(OR=1.738,95%CI:1.449~2.085)、和父亲关系差(OR=1.941,95%CI:1.596~2.362)、和母亲关系差(OR=2.280,95%CI:1.831~2.838)、和同学关系差(OR=2.245,95%CI:1.873~2.692)、不良教育方式(OR=4.760,95%CI:3.764~6.021)、学习困难(OR=3.324,95%CI:2.744~4.027)、情绪不稳定(OR=2.633,95%CI:2.196~3.157)是儿童ADHD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引起学龄期儿童ADHD的危险因素复杂,包括家庭、社会和学校等多方面因素,需建立规范化筛查体系,采取卫生机构、学校及家庭共同防控措施,确保儿童健康成长。
  • 论著
    时慧琳, 吴谦惠, 陈志元, 龚慧, 杨娟, 余宏杰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6): 671-6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6.007
    摘要 (628) PDF全文 (1064)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中国一般人群和医务工作者在新冠肺炎疫苗上市前的接种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2020年6月18—30日,在中国东、中、西部三个城市,随机选择当地居民和医务工作者,通过电话调查和网络问卷的方式研究新冠肺炎疫苗接种意愿,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 结果 共有1 874名一般人群和627名医务工作者参加本研究。一般人群和医务工作者的新冠肺炎疫苗接种意愿分别为82.9%和95.9%,监护者和看护人对小孩和老人的疫苗接种意愿分别为83.0%和77.8%。疫苗的有效性和接种意愿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相较于兰州,居住在上海(OR=0.314,95%CI:0.209~0.464)或武汉(OR=0.547,95%CI:0.354~0.836)的一般人群新冠肺炎疫苗接种意愿更低,而有流感疫苗接种史(OR=2.784,95%CI:1.254~6.279)的医务工作者更愿意接种新冠肺炎疫苗;对于新冠肺炎的风险认知更高的一般人群及医务工作者新冠肺炎疫苗接种意愿更高(OR一般人群=2.046,95%CI:1.685~2.495;OR医务工作者=1.843,95%CI:1.081~3.082)。不愿意接种的主要原因为担心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结论 中国公众和医务工作者对新冠肺炎疫苗接种的需求和认知度较高,建议开展大规模疫苗接种时注重介绍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以提高新冠肺炎疫苗的接种率,促进尽早形成人群免疫屏障。
  • 专题报道-慢性病防治
    舒强, 熊华利, 邱建平, 郭彦伶, 于均梅, 罗茂烨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6): 652-65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6.003
    摘要 (609) PDF全文 (1004)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重庆市荣昌区35~75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及影响因素,为政府制定高血压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对参加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和综合干预项目5 669名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生化检测,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二分类逐歩后退logistic 回归分析。 结果 重庆市荣昌区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49.46%、16.76%、16.00%,标化患病率分别为41.13%、14.01%、15.66%。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32.13%、29.21%、6.35%。高血压患病危险因素为男性、中心性肥胖、糖尿病,保护因素为工人、失业、家务及商业服务人员;≥50岁年龄组、家庭年收入在≥3万元~、≥4万元的高血压知晓率高;家庭年收入在3万元~、≥4万元的高血压治疗率高;城市、家庭年收入在≥4万元的高血压控制率高。糖尿病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高。 结论 重庆市荣昌区35~75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较高,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低,应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危险因素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和干预。
  • 专题报道-慢性病防治
    陈轶虹, 邓美芳, 陈献红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6): 667-6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6.006
    摘要 (607) PDF全文 (1173)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用meta分析的方法定量评估膳食维生素C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风险的关系,为MetS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Data)以及维普数据库(VIP)中由建库至2021年12月公开发表的关于膳食维生素C与MetS风险关系的流行病学观察性研究。提取数据后,应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统计分析。 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总样本量为29 363人,包括8 300例MetS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膳食维生素C摄入量最高组发生MetS的风险较最低组低7%(RR=0.93,95%CI:0.89~0.98)。剂量-反应meta分析结果显示,膳食维生素C与MetS风险之间呈线性关系(非线性P>0.10),摄入量每增加50 mg/d并不能明显降低MetS的发生风险(RR=0.97,95%CI:0.92~1.02)。 结论 MetS与膳食维生素C摄入量之间存在关联性,高膳食维生素C摄入可降低MetS的风险。
  • 论著
    熊姿, 白丽琼, 谢赐福, 王孝君, 张锡兴, 宋丽新, 徐祖辉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6): 698-70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6.012
    摘要 (606) PDF全文 (1079)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2011—2020年长沙市肺结核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传染病监测系统中导出长沙市2011—2020年肺结核报告发病信息,对肺结核病例在时间、地区、年龄、性别和职业等方面的分布特征及流行趋势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2011—2020年间,长沙市肺结核报告发病人数共48 58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2.94/10万(56.44/10万~84.34/10万);报告病原学阳性肺结核共18 45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23.91/10万(19.91/10万~28.88/10万);2017—2020年报告利福平耐药共251例,年均利福平耐药发病率0.81/10万(0.61/10万~0.85/10万)。长沙市2011—2020年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Z=32.4355,P=0.0001),年递降率为4.36%。地区分布位居前三位的分布是浏阳市、宁乡市和望城区,年均发病率分别为79.98/10万、79.31/10万和67.80/10万;性别分布以男性为主,年均报告发病率男性和女性分别为87.92/10万和39.71/10万,男性和女性年均递减率分别为5.38%和2.47%。年龄分布中,<15岁年龄组、15~岁组和65岁及以上组的年均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分别为2.38/10万、62.31/10万和150.19/10万。职业分布中以农民为主,其次是家务及待业人员和离退人员;学生的发病数及占比都有明显升高,2020年占比达第四位(5.64%)。 结论 2011—2020年长沙市肺结核报告发病总体呈稳定下降趋势,应进一步加强对农村人口、学生和65岁以上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结核病防控工作。
  • 调查研究
    应丹丹, 王文光, 李楠, 陈舒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7): 887-89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7.031
    摘要 (605) PDF全文 (1181)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内皮素(endothelin,E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脂肪细胞因子的相关性,为糖尿病足患者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诸暨市中心医院及诸暨市人民医院就诊的200例糖尿病足患者,采集患者足部溃疡创面深部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及菌株鉴定,同时检测CRP、IGF-1、ET、VEGF、瘦素、内脂素及抵抗素,分析糖尿病足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CRP、IGF-1、ET、VEGF和脂肪细胞因子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患者CRP、IGF-1、ET、VEGF和脂肪细胞因子的相关性。 结果 200例糖尿病足患者中,合并足部感染者占49.00%(98例)。其中轻度感染占21.43%(21例)、中度感染占55.10%(54例)、重度感染占23.47%(23例)。检出病原菌114株,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合并感染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CRP、ET分别为(21.97±8.33)mg/L、(6.65±1.02)ng/ml高于无感染患者(t=18.288、23.271,P<0.001),IGF-1、VEGF分别为(64.91±8.42)ng/ml、(114.85±22.74)pg/ml低于无感染患者(t=12.869、11.007,P<0.001);不同程度足部感染患者血清CRP、IGF-1、ET、VEGF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2.611、22.442、46.354、13.655,P<0.001);合并足部感染患者血清中脂肪细胞因子抵抗素及瘦素分别为(8.28±1.47)ng/ml、(13.18±1.40)μg/ml高于无感染患者(t=11.740、9.427,P<0.001),内脂素(6.51±1.97)mg/L低于无感染患者(t=6.237,P<0.001),不同程度感染患者血清抵抗素及瘦素、内脂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171、18.933、17.934,P<0.001)。糖尿病足合并感染患者血清CRP、ET与抵抗素及瘦素之间有正相关(P<0.05),与内脂素之间有负相关性(P<0.05),血清IGF-1、VEGF与抵抗素及瘦素之间有负相关(P<0.05),与内脂素之间有正相关性(P<0.05)。 结论 糖尿病足患者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随着感染程度加重,CRP、IGF-1、ET、VEGF及脂肪细胞因子紊乱加重,同时CRP、IGF-1、ET、VEGF与脂肪细胞因子紊乱之间关系密切。
  • 论著
    旷健, 谭鑫, 王香云, 钟礼立, 郑芳, 蒋文, 钟正, 吴瑛, 王莉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7): 831-8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7.015
    摘要 (604) PDF全文 (1122)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长沙市14例AIDS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 TM)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长沙市第一医院2015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4例AIDS合并TM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病原学依据、影像学表现以及疾病转归。 结果 14例(男12例,女2例)AIDS合并TM感染患儿中,入院时临床表现为:发热(100.0%)、咳嗽(85.7%)、乏力(71.4%)、食欲缺乏(71.4%)、皮疹(64.3%)、体重下降>5 kg(57.1%)、淋巴结肿大(50.0%)、骨关节痛(7.1%)。实验室检查显示贫血(92.9%),CD4+T淋巴细胞<200 cells/μl(100.0%,12/12);血培养和骨髓培养TM阳性率分别为92.9%和75.0%;50.0%(7/14)患儿胸部影像学病变累及双肺,表现为斑片影、结节影、磨玻璃影及粟粒样改变。治疗上,使用抗真菌药物前发热持续中位时间15 d,抗真菌药物使用后发热持续中位时间3 d,且78.6%(11/14)最终好转,其余3例失访。 结论 儿童AIDS合并TM感染临床症状多样,其中皮疹是一个重要的特异性表现,骨骼受累在儿童并不常见,临床建议采取多部位不同标本类型进行培养以明确诊断;及时、有效的抗真菌治疗对预后具有重要影响。
  • 论著
    仇晓艳, 郑宏, 王瑜, 姜莲, 霍言言, 王广海, 陈津津, 江帆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7): 796-80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7.007
    摘要 (601) PDF全文 (1276)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学龄期儿童家庭功能现状,探索相关影响因素,为学龄期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相关策略支持和指导。方法 通过简单随机抽样选取上海某区四所小学,按照班级进行整群抽样,对抽取的1 124名学生家长进行社会人口学信息、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调查。调查学龄期儿童的家庭基本状况和家庭功能。 结果 此次调查显示学龄期儿童家庭适应性得分(48.31±8.43)分,家庭亲密度得分(71.62±10.33)分;父亲受教育程度、父亲周末照看孩子的时间、家庭人均月收入、母亲周末照看孩子的时间、及是否留守儿童与儿童家庭适应性得分显著相关(P<0.05);父亲周末照看孩子的时间、家庭人均月收入、父亲受教育程度、母亲周末照看孩子时间、家庭类型及留守儿童与家庭亲密度得分显著相关(P<0.05)。 结论 学龄期儿童家庭功能影响因素较多,在针对儿童身心健康制定相应策略支持时应综合考虑家庭环境因素,特别是对特殊家庭功能的儿童进行重点干预。
  • 实验研究与卫生检验
    刘慧萍, 王俊, 高凯杰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8): 1004-100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8.028
    目的 分析某三甲儿童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检出率、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起到指导性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某三甲儿童医院住院患儿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MRSA菌株,对其检出率、来源分布及药敏试验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6—2020年该院共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4 034株,其中MRSA 1 279株,总检出率为31.71%,各年度MRSA检出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χ2=21.565,P<0.001);MRSA科室分布结果表明,排名前3位的科室分别为新生儿内科(20.88%)、小婴儿病房(13.76%)、内科监护室(8.37%);标本来源结果表明,标本类型主要为痰液(57.23%)、脓液(13.60%)、分泌物(11.42%);年龄分布结果表明,29 d~1岁的患儿检出MRSA菌株数量最多,占比为47.07%;药敏结果表明,MRSA菌株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耐药率高达100.00%,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耐药率大于80%,未发现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的MRSA菌株。 结论 该院MRSA检出率呈下降趋势,低龄患儿发生MRSA感染的风险较大,应重点关注新生儿内科,并依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论著
    杨茜, 杭春梅, 孙瑜, 邵子瑜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7): 827-8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7.014
    摘要 (589) PDF全文 (1190)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描述合肥市参与产前筛查的孕妇不同时期的焦虑变化及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参与产前筛查孕妇924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分别在产前筛查前、产前筛查后、孕晚期(≥28周)和产后6周对孕妇焦虑症状进行评估。 结果 产前筛查前、产前筛查后、孕晚期、产后6周焦虑症状得分分别为(25.7±5.3)分、(25.5±5.1)分、(24.7±5.3)分、(23.9±6.4)分,整体得分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964,P<0.001)。产前筛查前,怀孕年龄为25~30岁是焦虑症状发生的保护因素(OR=0.323,95%CI:0.130~0.805),从事以脑力为主的职业(OR=2.641,95%CI:1.136~6.141)、患妇科病(OR=2.695,95%CI:1.166~6.231)是焦虑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产前筛查后,孕妇产次为2次及以上是焦虑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OR=6.611,95%CI:1.541~28.367);孕晚期,怀孕年龄为25~30岁是焦虑症状发生的保护因素(OR=0.215,95%CI:0.064~0.723);在产后6周,产筛高风险是焦虑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OR=2.729,95%CI:1.012~7.360)。 结论 从产前筛查前到产后6周孕妇整体焦虑症状减轻。孕妇不同时期焦虑症状的影响因素既有共性也有不同。
  • 论著
    康殿巨, 斯郎格玛, 程秀伟, 张瑶, 兰莹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8): 920-92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8.006
    摘要 (588) PDF全文 (1101)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5—2020年四川省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5—2020年四川省手足口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5—2020年四川省累计报告手足口病520 147例,重症1 759例,死亡38例,2015—2020年四川省手足口病发病率呈波动状,年均发病率为104.82/10万,2015—2017和2019年呈现明显的双峰(4—7月和10—12月),2018、2020年呈单峰,发病高峰分别在7—11月和10—12月;年龄以 5 岁及以下儿童为主,男女性别比为1.38∶1;发病率居前五位的地区是成都市(221.25/10万)、眉山市(145.51/10万)、德阳市(115.52/10万)、雅安市(108.02/10万)和遂宁市(100.56/10);共报告实验室确诊病例44 410例,其中其他肠道病毒、CoxA16、EV71分别占65.53%、22.35%、12.12% 。 结论 2015—2020年四川省手足口病发病水平呈上升趋势,防控压力逐渐加大。四川省手足口病发病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成都及周边,川东北发病率较高,优势病原分型构成发生变化,其他肠道病毒比重逐渐提高,病原学监测工作需要调整。
  • 专题报道—慢性病防治
    刘意, 殷召雪, 钟彬, 朱晓磊, 金东辉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7): 792-79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7.006
    摘要 (587) PDF全文 (1190)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湖南省赫山区65岁以上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养老服务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原则,分别抽取赫山区2个街道(村)共460名65岁以上老年人,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基本生活自理能力(basic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BADL)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IADL)。使用χ2检验分析不同特征老年人群失能率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BADL和IADL失能的影响因素。 结果 赫山区65岁以上BADL总体失能率为13.76%,IADL总体失能率47.82%。BADL损失率排前3位的项目依次是洗澡、穿衣、上厕所;IADL损失中搭乘公共交通受损率最高(34.06%),其次是使用电话、食物烹调。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BADL、IADL损失的可能性越高;近1年未跌倒(OR=0.429,95%CI:0.182~1.010)、无慢性病(OR=0.136,95%CI:0.056~0.332)是BADL发生的保护因素,而初中以上文化程度(OR=0.418,95%CI:0.217~0.806)、近1年未跌倒(OR=0.313,95%CI:0.137~0.717)、无慢性病(OR=0.250,95%CI:0.141~0.443)是IADL失能的保护因素。 结论 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65岁以上老年人失能率较高。高龄、跌倒、患有慢性病是BADL损失发生的危险因素,高龄、较低的文化程度、跌倒、患慢性病是IADL损失的危险因素,对该地区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有针对性地干预十分必要。
  • 调查研究
    时兴华, 曲立新, 周君, 杨风刚, 王鹏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7): 861-86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7.022
    摘要 (586) PDF全文 (1069)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及其致残的危险因素,为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干预和预后,降低脑卒中的致死、致残率和复发率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7月在德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 658例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分为轻型非致残性脑卒中和致残性脑卒中,收集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人口学特征;抽烟,饮酒等生活习惯;测量患者血压,采集患者空腹血糖(fast blood glucose, FBG)、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胆固醇(cholesterol, CHOL)、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HDL)、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比较不同神经损伤程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影响因素。 结果 致残性脑卒中患者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FBG、TG、CHOL、LDL、Hcy水平比较均明显高于非致残性脑卒中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致残性脑卒中患者HDL水平明显低于非致残性脑卒中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92, P<0.001)。两组患者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9,P=0.779);致残性脑卒中患者具有抽烟、饮酒习惯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非致残性脑卒中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吸烟习惯的患者致残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是无吸烟习惯的2.365倍(95%CI:1.630~3.432);年龄每增加1岁,致残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增加1.024倍 (95%CI:1.010~1.038)。TG浓度每增高1 mmol/L,致残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增加4.145倍(95%CI:3.544~4.849);Hcy浓度每增高1 mmol/L,致残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增加1.095倍(95%CI:1.013~1.185);而HDL为致残性脑卒中发生的保护因素(OR=0.600,95%CI: 0.462~0.779)。 结论 积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降低血脂水平和Hcy水平不仅可以预防脑卒中的发生,还可及时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减少神经功能的损伤程度,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论著
    张翠萍, 李倩, 孙道宽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7): 840-8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7.017
    摘要 (582) PDF全文 (1131)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高邮湖区4县(市)“十三五”期间血吸虫病疫情状况及防治效果,探讨今后防治对策。 方法 每年3—4月份,采取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对高邮湖区开展钉螺调查;每年6—9月份,采用网捞法和稻草帘诱螺法对高邮湖区重点地段开展漂浮物和水体钉螺扩散监测。每年在血吸虫病流行季节,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胶体染料试纸条法对高邮湖区重点人群进行血吸虫病筛查,阳性者采用Kato-katz法(1粪3检)进行病原学检查。调查统计湖区4县(市)灭螺、治疗、粪便管理、健康教育、联防联控等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及效果。 结果 2016—2020年高邮湖区4县(市)累计查螺面积38 755.10 hm2,发现有螺面积284.45 hm2,其中新发现有螺面积2.83 hm2。宝应县有螺面积17.37 hm2,高邮市有螺面积267.08 hm2。累计解剖钉螺14 319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累计开展人群血清学查病114 890人次,血清学阳性率0.90%。粪检查病14 449人次,未发现阳性者。累计开展药物灭螺及巩固性灭螺2 608.08 hm2,有螺面积下降了53.84%。扩大化疗970例,新建无害化厕所9座。目标人群血防知识知晓率达到95%以上。 结论 高邮湖区4县均达到消除血吸虫病标准,仍应做好包括血吸虫病非流行区在内的长期监测工作。
  • 调查研究
    李丹, 赵善露, 胡世雄, 刘富强, 罗垲炜, 肖芳, 周亚丽, 梁桢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6): 727-7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6.020
    摘要 (582) PDF全文 (1078)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湖南省其他感染性腹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事件及时预警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湖南省2009—2018年报告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湖南省2009—2018年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75起,总罹患率为2.97%。事件发生存在季节性,以冬、春季节为主,到2018年明显增加;发生场所均为学校,以中学、小学为主,分别为33起(44.00%)、27起(36.00%),不同学校之间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2.098,P<0.05),托幼机构、小学、中学、大中院校罹患率分别为9.78%、2.82%、2.61%、4.19%;同时城乡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8.555,P<0.05),城市、乡镇罹患率分别为2.14%、3.90%,乡镇高于城市地区;事件报告时间中位数为4.00 d,持续时间中位数为8.34 d,两者呈正相关(r=0.836,P<0.05);致病因素主要是诺如病毒(56起,74.67%);传播途径主要为人传人(32起,42.67%)。 结论 湖南省其他感染性腹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存在季节性,学校是事件发生的重点场所,建议学校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提高疫情报告的敏感性和及时性,加强生活饮用水和食品的监测与监管,共同实现学校疫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
  • 调查研究
    韩艳, 任翼, 黄善文, 冼晶晶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6): 714-7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6.016
    摘要 (570) PDF全文 (1036)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海口市0~5岁儿童生长迟缓的现状及分布特征,探索儿童生长迟缓的影响因素,为海口市0~5岁儿童生长迟缓干预及营养促进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19—2020年对在海口市妇幼保健院接受儿童保健服务的0~5岁儿童及其看护人以方便抽样各纳入460名,对儿童进行体格检查,对看护人进行问卷调查。应用χ2检验分析不同特征组儿童生长迟缓率的差异,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儿童生长迟缓的影响因素。 结果 海口市0~5岁儿童生长迟缓率为8.7%,其中0~11月龄的儿童生长迟缓率为12.5%(23/184),12~60月龄儿童生长迟缓率为6.2%(17/276)。经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月龄为0~11月(OR=1.15,95%CI:1.06~1.25)、看护人是农村户籍(OR=1.12,95%CI:1.03~1.22)、低出生体重儿童(OR=3.07,95%CI:1.43~6.60)、母亲生育年龄<24岁(OR=2.90,95%CI:1.54~5.48)、母亲生育年龄≥35岁(OR=2.03,95%CI:1.12~3.69)、营养知识知晓为不合格(OR=1.35,95%CI:1.12~1.89)是儿童生长迟缓危险因素。 结论 海口市0~5岁儿童生长迟缓水平在国内仍处于较高水平。应重点针对0~11月龄儿童、看护人户籍类型为农村的儿童开展生长迟缓干预及营养促进,加强产前保健和倡导适龄分娩,提高母亲的膳食营养知识水平,力争达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
  • 调查研究
    明妮, 刘智, 吴海卉, 张桂桂, 刘丽华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6): 724-7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6.019
    目的 了解武汉市江岸区育龄妇女孕前健康检查及妊娠结局情况,探讨武汉市江岸区育龄妇女不良妊娠的可能危险因素,为做好优生优育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期间,在武汉市百佳妇产医院接受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有妊娠结局的1 356例已婚育龄妇女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研究其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356例中93例出现不良妊娠结局,占6.8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育龄妇女年龄≥35岁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是<30岁的3.963倍(95%CI:2.321~6.767);流动人口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是常住人口的2.978倍(95%CI:1.328~6.676);孕前BMI<18.5和BMI≥24.0育龄妇女分别是孕前BMI正常的3.586倍(95%CI:1.887~6.813)和1.473倍(95%CI:1.005~2.158);相较于初中及以下学历的育龄妇女,有高中和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较低,OR值别为0.309(95%CI:0.190~0.502)、0.416(95%CI:0.229~0.756);孕前吸烟/被动吸烟(OR=5.254,95%CI:2.610~10.577)以及丈夫吸烟(OR=4.100,95%CI:2.168~7.752)均是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危险因素;孕前接触有害物质是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危险因素(OR=3.357,95%CI:1.846~6.103);孕前生殖道感染是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危险因素(OR=3.710,95%CI:2.246~6.127)。 结论 育龄妇女不良妊娠结局影响因素较多,建议计划妊娠的夫妻合理计划,选择更适合生育的年龄,保持体重在正常BMI水平上,避免暴露在吸烟场所,不接触有害物质,同时加强自我保健意识和生殖道自我防护意识,以此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此外,政府机构应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系统管理,增加孕产妇产检的次数,减少孕产妇的不良妊娠结局。
  • 论著
    王超, 王同瑜, 姜金茹, 吴阳博, 牛彦麟, 赵耀, 马晓晨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6): 689-6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6.010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北京市食源性致泻大肠埃希氏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 DEC)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规律,为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15—2019年北京市36家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医院腹泻病例的粪便或肛拭子标本及其个人信息,采用χ2检验对率或构成比进行比较。 结果 共收集27 619份病例标本,其中有2 485份为DEC阳性病例,检出率为9.00%,不同分型中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为3.10%,其次为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3.02%。不同年龄组DEC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923,P<0.001),20~39岁年龄组DEC检出率最高,为9.81%,40~59岁年龄组感染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高于其他年龄组,0~5岁年龄组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最高。时间分布上,第三季度为高发期,不同季度间DEC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032,P<0.001)。空间分布上,远郊的DEC检出率最高,且城区、近郊和远郊的DEC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034,P<0.001),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的检出主要分布在城区和近郊,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主要分布在远郊。 结论 2015—2019年北京市食源性DEC的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在夏秋高发季节针对重点人群积极开展防控工作。
  • 论著
    舒奇, 马碧萍, 朱晓云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7): 810-8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7.010
    摘要 (564) PDF全文 (1190)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2003—2018年金山区居民交通伤害死亡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趋势,为开展交通安全防控工作提供建议。 方法 对2003—2018年上海市金山区居民交通伤害死亡资料进行分析,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潜在减寿年(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 、平均减寿年数(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AYLL)等指标对死亡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金山区2003—2018年交通事故粗死亡率为19.59/10万,标化死亡率为16.23/10万。16年间交通伤害粗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PC分别为-4.76%、-7.99%,P<0.001);以摩托车交通伤害死亡为主,占死亡总数的43.69%;交通伤害死亡PYLL 为28 414人年,PYLL 率为3.41‰,PYLL标化率为3.59‰,AYLL为17.41年/人。 结论 2003—2018年金山区交通事故死亡率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呈下降趋势。应着重关注摩托车交通伤害,采取科学性、有效性和长期性的综合干预措施。
  • 论著
    郭宝福, 李小成, 金迪, 王艳莉, 姜云, 谢国祥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6): 645-6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6.002
    摘要 (563) PDF全文 (1021)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掌握南京市居民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流行病学特征,探讨MS的影响因素,为MS及其相关疾病的一级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将南京市各区按经济水平分为三层,每层随机抽取2个区,每个区抽取6个社区居委会,每个居委会随机抽取75户,抽中户家庭成员全部作为被调查对象,进行询问调查、膳食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以≥15岁普通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分析膳食模式,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MS的影响因素。 结果 纳入研究对象共计5 029人。依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等组织共同发表的临时联合声明诊断标准,南京市≥15岁人群MS粗患病率为30.98%,标化患病率为21.87%,男性(24.31%)高于女性(19.18%)2=19.420,P<0.001),城市(23.11%)高于农村(19.56%)2=8.115,P=0.004);MS患病的危险因素包括生活在城市(OR=1.344,95%CI:1.126~1.604)、年龄增加(OR65岁组=10.658,95%CI:5.357~21.204)、吸烟(OR=1.222,95%CI:1.008~1.480)、长闲暇静坐时间(OR= 1.225,95%CI:1.044~1.437)、BMI增加(OR肥胖=18.491,95%CI:14.887~22.969)及高血压家族史(OR=1.164,95%CI:1.010~1.342),而高文化程度(OR大专及以上=0.693,95%CI:0.515~0.932)为保护性因素。膳食模式分析共纳入食物频率调查对象1 746人,因子分析提取3种膳食模式,分别为糕点饮料模式、传统植物模式和西方肉类膳食模式;西方肉类膳食模式下,Q4人群相比于Q1人群MS患病风险增加(OR=1.595,95%CI:1.095~2.323,P趋势=0.018)。 结论 南京市≥15岁居民MS患病率较高,应通过控制体重,改变吸烟、长闲暇静坐时间、不合理膳食结构等方式予以预防控制。
  • 专题报道—慢性病防治
    黄琴, 吴少霞, 黄芳, 林思吟, 唐苗苗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7): 787-79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7.005
    摘要 (561) PDF全文 (1174)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含糖饮料(sugar-sweetened beverages,SSBs)摄入与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 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data)以及维普数据库(VIP)中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开发表的有关SSBs摄入量与HUA发生风险的观察性研究,严格遵守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有效数据,应用Stata v.16.0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亚组分析、回归分析、敏感性分析、发表偏倚检测和剂量-反应分析。 结果 共纳入参考文献10篇,其中包括1篇病例对照研究和9篇横断面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66 559例,包括HUA患者12 108例。分析结果显示,膳食SSBs摄入是HUA发病的风险因素(OR=1.37, 95%CI:1.25~1.49),剂量-反应分析结果显示,SSBs摄入量与HUA发病风险之间呈现非线性正相关。 结论 膳食SSBs摄入与HUA之间存在相关性,高SSBs摄入可以增加HUA发病风险。
  • 调查研究
    来利娅, 年素娟, 李儿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7): 883-8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7.030
    目的 了解杭州市西湖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合并抑郁症现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以2021年1月1日—12月31日在杭州市西溪医院门诊就诊的1 034例T2M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患者一般情况、病程、治疗和并发症等情况,并检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采用SDS抑郁自评量表评估T2MD患者抑郁程度。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T2MD患者抑郁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 结果 1 034例T2MD患者中,418例(40.43%)T2MD患者合并抑郁;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并发症[1种(OR=1.398,95%CI:1.133~1.724)、≥2种(OR=1.672,95%CI:1.256~2.226)]、HbA1c>7.0%(OR=4.591,95%CI:2.150~9.801)、病程≥5年(OR=1.505,95%CI:1.171~1.935)、药物治疗(OR=3.364,95%CI:1.697~6.666)是 T2MD患者合并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家庭年收入[40 000~59 999元(OR=0.829, 95%CI:0.710~0.968)、60 000~元(OR=0.640, 95%CI:0.465~0.880)]是T2MD患者合并抑郁的保护因素。 结论 杭州市西湖区T2MD患者合并抑郁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对T2MD患者心理问题的关注。医护人员应充分考虑T2MD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心理干预。
  • 专题报道—慢性病防治
    魏周阳, 赵红梅, 符桑, 王锡榜, 刘政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7): 778-78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7.003
    摘要 (560) PDF全文 (1290)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湘潭市事业单位人员肺结节的检出情况及其与生活习惯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20 年3—6月在湘潭市中心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参加肺部低剂量螺旋CT(low-dos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LDCT)健康体检的事业单位人员进行生活习惯问卷调查,分析阳性肺结节的检出率、影像学特征及其与生活习惯的关系。 结果 共有2 311名人员完成了肺部LDCT检查和问卷调查,阳性肺结节检出241例,总检出率10.43%,Lung-RADS 3、4 类结节检出35例,检出率为1.52% 。多因素分析结果:年龄31~40岁(OR=1.452,95%CI:1.039~2.031)、41~50岁(OR=2.091,95%CI:1.413~3.093)、51~59岁(OR=3.644,95%CI:2.155~6.162)、不按时三餐(OR=1.408,95%CI:1.055~1.880)、嗜好高油脂油炸食品(OR=1.789,95%CI:1.277~2.505)、肉类摄入过多或过少(OR=1.400,95%CI:1.063~1.845)、不参加运动锻炼(OR=1.627,95%CI:1.210~2.188)是肺结节的危险因素。 结论 事业单位人员肺结节检出率较高,相关生活习惯可能对肺结节产生影响。建议增加40岁以下事业单位人员肺部LDCT检查。
  • 专题报道—慢性病防治
    丁贤彬, 吕晓燕, 焦艳, 陈莉玲, 许杰, 陈婷, 高旸, 张桂婷, 毛德强
    实用预防医学. 2022, 29(8): 911-9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2.08.004
    摘要 (555) PDF全文 (1062)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重庆市肺癌发病死亡和疾病负担归因于被动吸烟的情况,为开展肺癌防治提供建议。 方法 肺癌死亡个案数据来源于2019年重庆市肿瘤登记报告系统,被动吸烟率来自2013年重庆市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计算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opulation attributable risk percent, PAR%)、被动吸烟导致的肺癌发病、死亡和疾病负担。采用Excel 2010与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2013年30岁及以上成年人被动吸烟率为52.37%。2019年重庆市30岁及以上人群肺癌发病率与标化发病率分别为118.44/10万与80.83/10万,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分别为96.51/10万、63.58/10万。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归因于被动吸烟的PAR%分别为19.76和19.04,归因发病率与归因标化发病率分别为23.41/10万和16.34/10万,归因死亡率与归因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8.38/10万和12.40/10万。2019年重庆市30岁及以上肺癌早死所致寿命损失年率(years of life lost,YLL)、残疾所致寿命损失年率(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调整伤残寿命损失年率(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DALY)分别为21.16‰、0.31‰、21.47‰,YLL率、YLD率、DALY率归因于被动吸烟的PAR%分别为21.16、19.76和20.49,归因YLL率为4.34‰,归因YLD率为0.06‰,归因DALY率为4.40‰。 结论 2019年重庆市30岁及以上人群肺癌发病率、死亡率、YLL率、DALY率高,被动吸烟率高,肺癌归因于被动吸烟的疾病负担重,应加强落实控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