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06-3110
CN 43-1223/R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专题报道——艾滋病防治
    李娜, 范吉祥, 邱柏红, 黄黎宁, 李紫璇, 吴丹, 胡彦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2): 129-1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2.001
    摘要 (1029) PDF全文 (122)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4—2023年吉林省同性性传播HIV/AIDS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趋势,为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4—2023年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现住址为吉林省的同性性传播HIV/AIDS疫情资料;使用Joinpoint软件构建以年度为自变量、报告病例数/构成比为因变量的线性回归模型探索其流行趋势。结果 2014—2023年吉林省累计报告同性性传播HIV/AIDS病例8 867例,2016—2023年呈下降趋势(APC=-6.42%,P=0.030)。吉林省9个市(州)每年均有同性性传播HIV/AIDS病例报告,累计报告病例数排名前两位是长春市(4 890例,占55.15%)和吉林市(1 001例,占11.29%),各市(州)报告病例数变化趋势不一致。病例主要分布于25~49岁年龄组(5 364例,占60.49%),≥50岁年龄组构成比呈单调上升趋势(APC=5.66%,P<0.001)。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居多(3 541例,占39.93%),2014—2018年构成比呈小幅上升趋势(APC=4.77%,P=0.043)。婚姻状况以未婚为主(5 754例,占64.89%),离异或丧偶构成比呈小幅单调上升趋势(APC=2.20%,P=0.002)。首次CD4<200个/μl占31.23%(2 558/8 192),构成比呈单调上升趋势(APC=3.70%,P=0.001)。结论 2016—2023年吉林省同性性传播艾滋病疫情虽呈下降趋势,但晚发现比例较高,应重点关注近年发病呈上升趋势的≥50岁组和离异丧偶的男男性行为人群,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综合性防控工作。
  • 论著
    胡敏, 邹潇白, 贺健梅, 郑军, 陈曦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1): 1310-13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1.007
    目的 分析湖南省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现状和性生活行为学特征,为改进湖南省高校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湖南省5所高校的10 011名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知晓及性行为特征问卷调查,分析高校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9 991份,有效率99.80%。艾滋病总知晓率为86.34%。其中,“中国青年学生艾滋病的主要传播方式为男性同性性行为”以及“艾滋病不可治愈”的知晓率分别为73.15%和70.36%。不同性别(χ2=10.210,P=0.001)、年级(χ2=109.836,P<0.001)、专业(χ2=75.533,P<0.001)的学生艾滋病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女生知识知晓率高于男生(OR=1.16,95%CI:1.02~1.32);大二(OR=1.98,95%CI:1.70~2.31)、大三(OR=1.61,95%CI:1.33~1.95)、大四(OR=2.48,95%CI:1.70~3.63)学生知晓率高于大一;文史类(OR=2.02,95%CI:1.60~2.56)、理工类(OR=2.18,95%CI:1.73~2.75)和医学类(OR=3.35,95%CI:2.31~4.84)学生知晓率高于艺术体育类;通过其他途径获取艾滋病知识者(OR=0.70,95%CI:0.57~0.84)知晓率低于通过学校获取。暴露前与暴露后预防用药知晓率仅为55.90%和45.56%。885名大学生自报告发生过性行为(8.86%);男生(60.49%)婚前性行为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低于女生(68.26%)(χ2=5.546,P=0.019),单性伴(69.17%)、异性性行为者(64.68%)安全套坚持使用率分别高于多性伴(36.84%)(χ2=56.836,P<0.001)和男男性行为者(52.56%)(χ2=4.514,P=0.034)。结论 湖南省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晓率有待进一步提升,高危性行为安全套的使用率低,存在明显的知行分离现象,应注重提升高校学生安全性行为的观念和意识,并加强暴露前后预防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
  • 论著
    张薇, 张艺, 汤恒, 蒋洪林, 郑武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2): 1409-14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2.001
    目的 分析2010—2022年湖北省新报告HIV/AIDS病例的流行特征,为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新报告的现住址在湖北的病例个案信息,采用WPS 2019对数据进行整理,SPSS 25.0 软件对病例的流行情况,三间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22年湖北新报告HIV/AIDS共33 385例,新报告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4.637,P<0.05);病例数居前5位的地市为武汉市、荆州市、黄冈市、黄石市、孝感市;新报告病例主要以性传播为主,异性性传播占59.32%,同性性传播占39.11%,异性性传播中的男性74.16%有非婚异性性接触史;非性传播占1.57%。不同年份湖北省新报告HIV/AIDS病例经性传播与非性传播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450.417,P<0.001)。新报告病例男女比例约4.2∶1,男性病例从2010年的73.01%上升到2022年的81.16%,女性病例从2010年的26.99%下降到2022年的18.84%,不同年份男女性别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408,P<0.001)。新报告病例中15~24岁和≥50岁年龄组数增加明显;37.90%的婚姻状况是已婚有配偶,其传播途径主要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占79.07%;未婚的病例传播途径主要以同性性传播为主,占70.95%,不同年份不同婚姻状况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4.093,P<0.001)。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不同年份不同文化程度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9.259,P<0.001)。新报告病例主要来自医疗机构检查,占56.62%;其次是自咨询检测服务,占19.32%,不同年份样本来源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9.309,P<0.001)。结论 2010—2022年湖北省新报告HIV/AIDS病例增加明显,以异性性传播为主,15~24岁组青年人群和≥50岁老年人群增加明显,应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扩大监测检测覆盖面,加大综合防控力度。
  • 卫生管理
    董朝晖, 张晓琳, 姜博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1): 119-1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1.026
    目的 了解老年医院患者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完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提供建议。方法 自制老年医疗服务需求调查问卷,于2022年8—10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天津市老年医院≥65岁的门诊及住院老年患者开展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不同特征老年患者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差异。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有效回收问卷396份,有效率99.0%。老年患者医疗需求各项目平均得分(3.85±0.89)分,其中健康管理与指导维度需求最高,为(4.16±0.75)分,其次为助老文化维度(4.11±0.76)分。χ2检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特征老年患者,对适老设施、助老文化、健康管理与指导和老年诊疗特色4个维度需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患者对健康管理与指导需求尤为迫切,医疗服务需求呈现多元化;针对不同特征的老年患者,应提供可选择的医疗服务,以满足个体化需求。
  • 论著
    夏小娟, 贾秋萍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1): 1285-129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1.002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中国居民道路交通伤害死亡水平和疾病负担变化趋势,为预防与控制提供可参考的科学依据。方法 从2019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9, GBD 2019)数据库中获取1990—2019年中国居民道路交通伤害数据,分析其发生率、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 DALY)率、伤残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 YLD)率和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 due to premature death,YLL)率等指标,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 1990—2019年,中国居民道路交通伤害的标化发生率呈上升趋势(P<0.001),标化死亡率呈波动下降趋势(P<0.001),男性的发生和死亡水平每年均高于女性,发生率是女性的1.4~1.6倍,死亡率是女性的2.3~3.0倍。标化DALY率呈波动下降趋势(P<0.001),其中标化YLL率呈波动下降趋势(P<0.001),标化YLD率呈波动上升趋势(P<0.001),男性疾病负担水平每年也均远高于女性,标化DALY率、YLD率和YLL率分别是女性的2.0~2.7倍、1.3~1.6倍和2.1~3.0倍。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递增,与1990年相比,2019年≥70岁年龄组的死亡率有所上升,其他年龄组是下降的。DALY率、YLL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峰值在35~45岁;与1990年相比,2019年≥60岁年龄组的DALY率和≥70岁年龄组的YLL率是上升的,其他年龄组均有所下降。YLD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递增,与1990年相比,2019年各年龄段的YLD率均有所增长,75~79岁年龄段增长幅度最大。结论 我国道路交通伤害导致的死亡和疾病负担总体是下降的,但仍处在较高水平,尤其是男性和老年人群的情况不容乐观,应继续有针对性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降低交通伤害的疾病负担。
  • 专题报道——预防接种
    林明珠, 杨丹丹, 王卫平, 刘文敏, 邓鹏飞, 杨来宝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4): 385-39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4.001
    目的 评价上海市浦东新区≥60岁老年人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23-valent pneumococcal polysaccharide vaccine, PPSV23)免费接种策略的卫生经济学效益,为政府机构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决策树-马尔科夫模型,以2021年上海市≥60岁老年人口作为研究队列,从全社会角度,评估上海市浦东新区≥60岁老年人PPSV23免费接种策略的成本效益和效果,并对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上海市浦东新区≥60岁老年人PPSV23的接种率为29.39%,接种PPSV23的人均效益为212.97元,人均净效益-182.76元,效益成本比0.54;每多获得一个生命年需要支付25 711.04元,低于上海市人均GDP 173 756.71元,远低于3倍人均GDP的阈值。结论 在≥60岁的老年人群中免费接种PPSV23策略极具成本效益,建议继续加大推行该接种策略。
  • 论著
    陈一佳, 王琛琛, 孙倩男, 许昊, 史佳虹, 李厚轩, 周楠, 洪忻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1): 39-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1.008
    目的 探讨南京市2型糖尿病患者口腔健康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口腔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2年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 373名2型糖尿病患者,收集人口社会学特征、全身健康情况、行为生活方式等信息,采用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ral Health Impact Profile-14,OHIP-14)评估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采用多因素 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糖尿病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1 373名 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65.14±7.67)岁。其中男性589人(42.90%),女性784人(57.10%)。2型糖尿病患者口腔健康生活质量得分为2.00(0.00~9.00)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51)、文化程度(OR=0.603)、地区(OR=1.443)、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A1c,Hb1Ac)控制达标情况(OR=1.428)、每次刷牙≥3 min(OR=1.609)、牙周炎(OR=2.429)、牙龈出血(OR=1.415)、牙龈肿胀(OR=1.843)、牙齿松动(OR=2.027)、口腔异味(OR=2.252)、咀嚼无力(OR=1.531)和抑郁状态(OR=2.759)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口腔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受多重因素影响,应积极制定并采取干预措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 调查研究
    李军伟, 姜世强, 罗锦雁, 蔡羽薇, 黎宗男, 袁建辉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2): 201-20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2.015
    目的 探究深圳市南山区医务人员流感疫苗接种的影响因素和接种意愿,为深圳市南山区制定医务人员流感疫苗接种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深圳市南山区7家医院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流感疫苗接种的相关因素。结果 2022—2023年深圳市南山区医护人员流感疫苗接种率为66.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40~<50岁(OR=0.678,95%CI:0.508~0.906)、学历为本科(OR=1.350,95%CI:1.045~1.744)和研究生及以上(OR=1.850,95%CI:1.373~2.492)、护士(OR=0.809,95%CI:0.689~0.949)、同意医务人员更容易将流感传播给病人(OR=1.345,95%CI:1.172~1.543)、2021—2022年出现过流感症状(OR=1.673,95%CI:1.462~1.914)、2021—2022年接种过流感疫苗(OR=7.801,95%CI:6.843~8.893)、工作单位要求接种流感疫苗(OR=1.441,95%CI:1.257~1.652)的医务人员更愿意接种流感疫苗。结论 深圳市南山区医务人员流感疫苗接种率在新冠疫情及实施干预后有所提高,其接种率与多种因素有关,应继续实行当前政策、加大宣传力度,尤其是对流感的危害和接种流感疫苗不良反应的正确认识,可能对接种率的提高更有帮助。
  • 调查研究
    张锦云, 张丽芹, 陶美霞, 陈晓玲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1): 1382-138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1.025
    目的 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用药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1月—2022年11月在南通妇幼保健院筛选120例老年T2DM患者,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评估患者用药依从性现状及各项临床资料指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120例老年T2DM患者MMAS-8平均评分为(4.91±1.64)分,其中MMAS-8评分<6分患者共49例,用药依从性不良发生率为40.83%。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健康素养水平、自我效能感得分率、用药种类、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疾病认知程度、用药信念、自我护理能力水平、是否合并症的老年T2DM患者其用药依从性不良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学历、健康素养、自我效能感得分率、用药种类、疾病认知程度、用药信念、自我护理能力为老年T2DM患者用药依从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老年T2DM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目前仍处于较低水平,受其年龄、学历、健康素养、自我效能感得分率、用药种类、疾病认知程度、用药信念、自我护理能力等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可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提升其用药依从性。
  • 调查研究
    王钧, 卞士菊, 夏承锦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2): 216-2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2.019
    目的 了解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其防护意识、降低职业暴露提供参考。方法 以六安市中医院148名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根据医院感染管理信息资料,统计2022年1—12月1年内职业暴露情况,并采用自制职业防护知识评估量表和职业防护行为评估量表对工作人员职业防护知识、职业防护行为进行评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的148名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106例共171例次,发生过职业暴露人员占比71.62%。171例次的职业暴露类型包括锐器伤、高温烫伤及化学制剂损伤,分别为85例次、61例次、25例次,占比分比为49.71%、35.67%、14.6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3岁(OR=1.960,95%CI:1.043~3.684)、职称为初级(OR=2.098,95%CI:1.101~3.998)、距最近一次参加培训的时间≥10个月(OR=1.857,95%CI:1.021~3.376)均为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职业防护知识(OR=0.543,95%CI:0.299~0.987)及职业防护行为(OR=0.489,95%CI:0.256~0.931)得分较高为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风险较高,其危险因素包括年龄<33岁、职称为初级、距最近一次参加培训的时间≥10个月,而职业防护知识和职业防护行为得分越高其职业暴露的风险越低,临床可根据上述因素通过加强培训,培养工作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建立良好的职业安全行为,降低其职业暴露发生的风险。
  • 调查研究
    蒲春林, 张培新, 阿不力孜·司马义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0): 1213-12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0.014
    目的 通过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数据库探究高尿酸血症患者肾结石的发病影响因素,为肾结石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NHANES数据库2011—2018年收录的551例高尿酸血症患者资料,基于#KIQ026判定肾结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尿酸血症患者并发肾结石的影响因素,构建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以明确剂量-反应关系,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影响因素对高尿酸血症患者并发肾结石的综合预测价值。结果 551例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共发现肾结石65例,肾结石并发率为11.8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高尿酸血症患者并发肾结石受到合并高血压(OR=2.220,95%CI:1.213~4.065)、血总钙(OR=0.036,95%CI:0.002~0.660)、血尿素氮(OR=1.114,95%CI:1.037~1.196)等因素的影响。剂量-反应分析结果显示,高尿酸血症患者并发肾结石风险与血总钙呈负向线性相关(非线性P=0.175),与血尿素氮呈正向线性相关(非线性P=0.6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合并高血压、血总钙、血尿素氮等建立ROC,曲线下面积为0.685(95%CI:0.644~0.724),灵敏度为81.54%,特异度为50.41%。结论 高尿酸血症患者并发肾结石受到合并高血压、血总钙、血尿素氮等因素的影响,对高尿酸血症患者实行控制血压、均衡钙饮食、优化蛋白摄入水平等措施有利于预防肾结石的发生,上述研究结论还需进一步验证。
  • 专题报道——艾滋病防治
    李晶, 贺莉萍, 陈曦, 戴媚霞, 彭龙女, 赵萧钰, 江艳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2): 138-1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2.003
    目的 分析大学生HIV自我检测意愿的影响因素,为推动高校艾滋病防控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湘南学院2022年7—8月在校的1 015名大学生进行横断面研究。基于健康信念模式(health belief model,HBM)理论编制问卷,调查HIV自我检测意愿状况,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1 015名研究对象中,688人(占67.8%)有过性行为,发生无保护性行为的人数为154人(占15.2%),其中无保护性行为且愿意接受HIV自我检测人数为27人(占2.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2=7.904,P=0.005)、未接受过相关的艾滋病防治知识2=4.272,P=0.039)、已婚2=29.935,P<0.001)、同性恋2=16.983,P=0.001)、3个以上性伴侣者2=35.109,P<0.001)、感知疾病威胁(t=-3.127,P=0.002)、行动线索(t=1.791,P=0.007),与HIV自我检测意愿有关。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行动线索对HIV自我检测意愿有直接正向作用,路径系数为0.08,而感知疾病威胁对HIV自我检测意愿有直接负向作用,路径系数为-0.13;感知到益处对HIV自我检测意愿有间接正向作用,总效应为0.025。结论 在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中,需要加强对艾滋病知识和自我检测的认知宣传,提高HIV自我检测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促进艾滋病防控工作的开展。
  • 调查研究
    罗亚芳, 谢柏胜, 王军, 张烨琳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2): 1479-14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2.016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其感染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3年6月杭州市中医院收治498例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根据所选患者术后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分析感染组患者致病菌分布特点,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肺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498例肺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40例,发生率8.03%。40例感染组患者中共分离出病原菌株75株,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及真菌的占比分别为26.67%、65.33%、8.00%,其中革兰氏阴性菌的占比较高,主要为肺炎克雷伯杆菌(57.33%)。两组临床特征比较,感染组年龄≥60岁、手术时间≥3 h、术中出血量≥200 ml、机械通气时间≥12 h、胸腔引流持续时间≥7 d、术后有侵入性操作、糖尿病、血清白蛋白水平<30 g/L的患者占比分别为65.00%、77.50%、52.50%、85.00%、37.50%、67.50%、72.50%、72.50%,高于未感染组的48.91%、58.08%、32.53%、57.86%、21.83%、48.91%、55.90%、48.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3.102,95%CI:1.157~8.313)、机械通气时间≥12 h(OR=2.221,95%CI:1.175~4.200)、胸腔引流持续时间≥7 d(OR=2.869,95%CI:1.107~7.438)、术后有侵入性操作(OR=2.450,95%C:1.147~5.231)、糖尿病(OR=1.610,95%CI:1.512~1.714)、血清白蛋白水平<30 g/L(OR=2.683,95%CI:1.144~6.294)是肺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肺癌患者术后易并发肺部感染,致病菌中占比较高的为革兰氏阴性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杆菌,而年龄≥60岁、机械通气时间≥12 h、胸腔引流持续时间≥7 d、术后有侵入性操作、糖尿病、血清白蛋白水平<30 g/L是肺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据此给予高危患者针对性地预防及抗菌治疗措施,以减少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
  • 专题报道——呼吸道传染病防治
    庞学文, 王春花, 李晓蓉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1): 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1.002
    目的 通过对天津市某区肺结核患者家庭聚集性发病情况进行分析,探讨肺结核社区结核病的防控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2022年天津市某区登记的肺结核患者家庭聚集性发病情况,对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9—2022年天津市某区肺结核家庭聚集性发病共涉及55个家庭,一个家庭内发病2~4人,确诊126人。60.56%的家庭密切接触者在家庭内首发病例确诊后的前两年发病,58.73%为家政、家务及待业人员;6.35%为主动发现者,续发病例中主动发现比例高于被动发现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2.22%为初治患者,就诊延误率和确诊延误率分别为38.89%和43.65%,被动发现者更容易发生就诊延误;与病原学阴性和结核性胸膜炎相比,病原学阳性患者更不容易发生确诊延误。结论 对于确诊肺结核患者应加强其治疗过程中的规范管理及随访工作,并对家庭密切接触者持续常态化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和肺结核主动筛查工作,及时发现潜在的活动性患者,减少家庭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 调查研究
    殷莉, 王菲菲, 费杏珍, 孙月飞, 吴奇红, 章倩, 闻超群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1): 1364-136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1.020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睡眠障碍的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12月1日—2023年12月31日在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抽取220名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情况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进行调查,并检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体质量指数和空腹血糖,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睡眠障碍102人,发生率为46.36%。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415,95%CI:1.071~1.868)、年龄≥50岁(OR=1.468,95%CI:1.170~1.842)、无配偶(OR=1.361,95%CI:1.112~1.665)、有吸烟史(OR=1.513,95%CI:1.191~1.921)、有糖尿病家族史(OR=1.696,95%CI:1.281~2.243)、有糖尿病并发症(OR=1.714,95%CI:1.267~2.319)、糖化血红蛋白>7.0%(OR=1.531,95%CI:1.170~2.004)、病程(3~5年OR=1.483,95%CI:1.119~1.966;>5年OR=1.529,95%CI:1.168~2.004)、治疗方案为药物治疗(OR=1.425,95%CI:1.138~1.784)、胰岛素抵抗指数≥2.69(OR=1.153,95%CI:1.175~1.948)、超重或肥胖(OR=1.475,95%CI:1.070~2.033)、有心血管疾病史(OR=1.679,95%CI:1.165~2.418)、空腹血糖未达标(OR=1.525,95%CI:1.080~2.153)的2型糖尿病患者易合并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临床可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降低睡眠障碍发生率。
  • 调查研究
    莫秋霞, 蔡海琴, 陈芸, 许雪婷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1): 101-10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1.022
    目的 分析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为预防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睡眠障碍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3月杭州市临平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45例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睡眠障碍情况,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7分为存在睡眠障碍,分为睡眠障碍组、无睡眠障碍组,通过问卷调查及医院电子病例系统回顾性收集研究对象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结果 345例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睡眠障碍发生72例,发生率为20.87%。睡眠障碍组与无睡眠障碍组年龄、性别、冠心病病程、是否合并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及胃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874,95%CI:1.121~3.132)、冠心病病程≥3年(OR=2.119,95%CI:1.234~3.640)、合并焦虑情绪(OR=2.335,95%CI:1.532~3.559)、合并抑郁情绪(OR=1.855,95%CI:1.047~3.288)、合并胃炎(OR=1.876,95%CI:1.193~2.950)为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睡眠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可据此筛选老年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碍的高危患者,采取相应干预对策。
  • 论著
    王易寒, 李静, 孙丽, 王亚菲, 王晶辉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1): 25-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1.006
    目的 分析2020—2022年河北省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发生特征,评价疫苗的安全性以便更好地为今后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方法 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20—2022年河北省AEFI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20—2022年河北省AEFI共36 390例,年均报告发生率为14.18/10万剂。男女性别比为0.90∶1,年龄集中在18岁及以上年龄段,报告时间集中在第2、3季度;94.48%的AEFI病例已痊愈或好转,87.21%的AEFI病例发生在接种完成后1 d内;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分别占AEFI的91.59%,3.21%。AEFI报告发生率最高的三类疫苗由高到低分别是带状疱疹疫苗(herpes zoster vaccine, HZV)(285.19/10万剂)、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iphtheria,tetanus and acellular pertussis combined vaccine,DTaP)(119.22/10万剂)和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23-valent pneumococcal polysaccharide vaccine,PPV23)(52.21/10万剂)。过敏性反应是异常反应临床诊断中占比最高的一类反应,占比50.09%,报告发生率为0.23/10万。结论 2020—2022年河北省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安全性良好。
  • 专题报道——呼吸道传染病防治
    董旭峰, 宋猛, 高雪芬, 高璐, 王彤, 李晓清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1): 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1.001
    目的 建立山西省流感综合指数,预测流感流行阈值及分级强度阈值,并对应用的模型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山西省2010/2011—2021/2022年流行季监测数据,将周流感样病例百分比、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和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数3个指标整合成流感综合指数,结合移动流行区间法(moving epidemic method,MEM)估计山西省流感流行阈值和分级强度阈值,用交叉验证法对模型拟合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指标为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等。对2022/2023年流感流行季进行预警分析。结果 基于流感综合指数值建立MEM模型,交叉验证结果显示,2010/2011年流行季的数据拟合效果较差,予以剔除。利用2011/2012—2021/2022年流行季的数据重新建立流感预警模型,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依次为0.91、0.93、0.86。预估2022/2023年流感流行季的流行前阈值为0.87,中等强度阈值为1.41,高强度阈值为3.13,极高强度阈值为4.46。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依次为0.92、0.94、0.86。结论 基于流感综合指数值的MEM模型在预估山西省流感流行阈值方面,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以及时预估流感流行季节的开始和流行强度。
  • 调查研究
    张莹莹, 吴邯, 刘芳, 王建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9): 1112-11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9.018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尿毒症患者营养不良影响因素,同时建立列线图模型,为临床诊疗及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2024年6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MHD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MHD尿毒症患者营养评估结果分为营养不良组和营养正常组,比较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及临床特征差异,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MHD尿毒症患者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并评估其区分度、一致性。 结果 共纳入126例MHD尿毒症患者,其中营养不良组67例(占53.17%),营养正常组59例(占46.83%)。两组在不同性别、体质指数、原发病、透析龄、MHD频率、MHD期间体重增长量、超滤量、是否合并高血压、是否合并冠心病、有无吸烟史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年龄、尿素清除指数(urea clearance index,Kt/V)、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是否合并糖尿病、有无并发肾性贫血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HD尿毒症患者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0岁(OR=5.151,P=0.001)、合并糖尿病(OR=5.317,P=0.005)、有并发肾性贫血(OR=12.362,P<0.001)、Kt/V<1.2(OR=5.606,P=0.005)。列线图预测MHD尿毒症患者营养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0.829(95%CI:0.758~0.899)。列线图预测MHD尿毒症患者营养不良的校准曲线接近理想曲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7.924,P=0.339。 结论 MHD尿毒症患者的营养不良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有并发肾性贫血、Kt/V<1.2,基于这些因素建立的列线图对MHD尿毒症患者的营养不良预测区分度与一致性较好。
  • 论著
    袁培, 覃钰芹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2): 192-19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2.013
    目的 分析低出生体重儿(low-birth-weight infant,LBWI)的影响因素,并将决策树算法和logistic回归模型相结合,提高影响因素分析的准确性。方法 本研究将2019年5月—2021年12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构建的出生队列中活产单胎12 686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统计学资料、孕期检查资料、新生儿相关指标等,采用单因素分析、CART决策树算法和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建模,分析LBWI的影响因素。结果 孕妇平均年龄为(31.69±4.48)岁,平均分娩孕周为(38.64±1.59)周。LBWI有777例,占比6.1%,正常出生体重儿11 909例,占比93.9%。决策树模型显示影响LBWI的前3个最重要因素依次是孕周、孕期增重、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模型灵敏度为80.9%,特异度为96.5%。logistic回归显示孕周小于37周(OR=35.215),孕期增重不足(OR=1.974),孕前BMI过低(OR=1.460),妊娠期高血压(OR=2.025)是低体重发生的危险因素,灵敏度为66.5%,特异度为94.9%。两种模型的结果指标和展现形式存在差异,决策树算法能够提供更直观、可解释的结果,而logistic回归模型能够更好地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结论 孕周、孕前BMI、孕期增重、产次、妊娠期高血压、户籍、新生儿性别均可对新生儿体重产生影响。决策树算法和logistic回归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提高影响因素分析的准确性和可解释性,对于临床保健和公共卫生部门决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论著
    江洋, 唐新龙, 余万庆, 张俊, 陈磊, 宋帆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2): 186-19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2.012
    目的 探讨领悟社会支持对孕产妇抑郁情绪的影响以及焦虑、失眠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2022年5—11月,选取皖西地区6 833例孕产妇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阿森斯失眠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各变量间关系,运用结构方程模型AMOS23.0分析焦虑和失眠在领悟社会支持和抑郁情绪间的中介作用。结果 皖西地区6 833名孕产妇抑郁情绪检出率为52.83%,不同年龄段、孕期阶段、文化程度、家庭月均收入、怀孕情况、有无焦虑以及失眠的孕产妇抑郁情绪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972、90.156、9.919、62.409、61.156、1 770.936、960.153,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孕产妇抑郁量表得分与焦虑量表得分、失眠量表得分均呈正相关,与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得分呈负相关(r=0.598、0.464、-0.457,P<0.01);焦虑量表得分与失眠量表得分呈正相关,与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得分呈负相关(r=0.499、-0.293,P<0.01);失眠量表得分与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得分呈负相关(r=-0.278,P<0.01)。孕产妇领悟社会支持显著负向预测抑郁情绪(β=-0.292,t=-27.266,P<0.01);焦虑和失眠分别在领悟社会支持对孕产妇抑郁情绪间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为23.19%、7.44%;焦虑和失眠在领悟社会支持与孕产妇抑郁情绪间起链式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为5.25%。结论 皖西地区孕产妇抑郁情绪检出率处于较高水平,领悟社会支持可分别通过焦虑与失眠的中介作用和链式中介作用影响孕产妇抑郁情绪的发生。
  • 专题报道——慢性病防治
    李程凌, 殷黎, 殷蕾, 张译匀, 熊文婧, 让蔚清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6): 646-6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6.002
    目的 分析湖南省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及其分布特征,为脑卒中高危人群干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依托2020年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项目,在湖南省10个市州14家项目执行医院,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4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2020年累计完成调查49 587人,筛出脑卒中高危人群12 327人,检出率为24.86%,其中男性(31.82%)高于女性(19.77%)(χ2=968.638,P<0.001),且在不同年龄、婚姻状态、教育情况、职业和收入间存在差异。脑卒中高危人群中危险因素的暴露率前4位分别是高血压(81.43%)、血脂异常(73.77%)、缺乏运动(49.15%)、糖尿病(43.80%)。高血压、血脂异常、缺乏运动、糖尿病、吸烟史的累积暴露率为82.17%。除吸烟史男性暴露率(59.92%)高于女性(2.58%)外,其余危险因素暴露率均为女性高于男性。高血压暴露率随着年龄的升高而增加,80岁及以上高血压(90.43%)、缺乏运动(65.87%)暴露率最高,40~49岁血脂异常暴露率最高(78.61%),60~69岁糖尿病暴露率最高(49.00%)。 结论 湖南省脑卒中的防治形势仍然严峻,脑卒中高危因素以高血压病、血脂异常、缺乏运动和糖尿病为主,应加大对这些危险因素的干预和管理,进一步提高脑卒中防治的能力和水平。
  • 论著
    刘娟, 吕文娟, 刘福定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4): 448-4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4.014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低热量饮食结合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对超重女大学生体成分、糖脂代谢及心肺功能的影响,为制定更有效的减肥和健康改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招募超重的女大学生85名,利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低热量饮食组(low-calorie diet,LCD组,43例)与对照组(42例),两组受试者饮食由营养科医师进行定制,LCD组每日总热量摄入为(1 000~1 200) kCal,对照组每日总热量摄入为(1 400~1 800) kCal。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两组均接受HIIT,每周3次,持续干预12周。对两组受试者干预前后体成分(体重、体质指数、全身脂肪百分比、肌肉质量、上身脂肪量、下身脂肪量、身体总水量)、糖脂代谢(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功能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心肺功能(心率、肺活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进行检测与比较。结果 两组受试者干预前体成分、糖脂代谢、心肺功能等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体成分指标变化显示,LCD组体重(62.15±5.22)kg、体质指数(24.51±2.35)kg/m2、全身脂肪百分比(30.65±3.41)%、上身脂肪量(2.33±0.42)kg、下身脂肪量(3.01±0.99)kg显著下降并低于干预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脂代谢指标变化显示,干预后LCD组受试者糖化血红蛋白(6.43±0.73)%、空腹血糖(6.32±1.04)mmol/L、餐后2 h血糖(9.03±1.21)mmol/L、总胆固醇(4.21±0.67)mmol/L、甘油三酯(1.46±0.38)mmol/L、低密度脂蛋白(2.56±0.59)mmol/L、胰岛素抵抗指数(2.81±0.46)低于对照组,胰岛素功能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肺功能指标变化显示,干预后LCD组肺活量指数明显提高,收缩压与舒张压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超重女大学生实施为期12周的低热量饮食结合HIIT方案,能显著改善体成分、糖脂代谢及心肺功能。
  • 卫生管理
    陈思秇, 郭晓颖, 钟若曦, 黄雅婷, 梁伟坚, 曾碧晓, 彭接文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1): 1400-140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1.030
    目的 了解广东省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建设现状,为全省门诊的规范化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对广东省所有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的基本情况、硬件设施及人员情况、预防接种服务及管理制度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广东省人均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数为0.94个/10万人,1 184个门诊中42.6%为独立设置的门诊,88.1%的门诊按要求设置了伤口处置区、疫苗接种区、留观区和疑似异常反应处置区四大区域;>80%的门诊配有扫码设备、冷链设备、急救药物,≤62%的门诊配有冲洗设备;每个门诊预防接种人员中位数为8人,外科医生人数中位数为2人;80%以上的门诊公示了暴露处置规范等内容,但只有49.7%和56.8%的门诊能公示接种后异常反应补偿政策、相关法律法规;75.2%的门诊开展5针法接种程序,应对严重异常反应43.3%的门诊选择更换其他疫苗,分别有47.6%和52.6%的门诊能提供被动免疫制剂、破伤风疫苗注射服务;不同地区间门诊场地设置、设备配置、人员配置、服务与管理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广东省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设置和分区、冲洗设备配置、外科医生配备、疫苗种类配备、被动免疫制剂和破伤风疫苗注射服务方面建设有待加强,珠三角地区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服务能力优于其他地区。
  • 调查研究
    张娟, 石瑜, 周晓梅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9): 1104-110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9.016
    目的 了解云南省养老机构消毒工作现状及消毒质量状况,为做好养老机构消毒与感染控制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现场问卷调查和采样检测,2022年10月—2023年4月选择云南省62家养老机构开展基本情况调查及消毒质量监测,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对比公办养老机构和民办养老机构的基本调查总体情况,除消毒效果评价执行率和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有差异外(P<0.05),其余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监测样品6 095件,合格5 203件,合格率为85.37%,环境物体表面、餐(饮)具和工作人员手的监测合格率分别为86.06%、83.88%、83.93%;公办养老机构总体合格率为87.15%,民办养老机构总体合格率为82.53%,两类机构消毒质量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673,P<0.001),其中公办养老机构的环境物体表面、餐(饮)具和工作人员手合格率为87.14%、86.78%、87.67%,均高于民办养老机构(χ2=6.886,P=0.009; χ2=8.353,P=0.004; χ2=14.767,P<0.001)。 结论 云南省养老机构卫生消毒状况存在薄弱环节,建议加强消毒工作管理和监督,不断提高消毒质量。
  • 综述
    肖永康, 毕念念, 孙袁芳, 吴家兵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0): 1276-128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0.031
    其他感染性腹泻是指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因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或寄生虫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是较常见且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之一,属于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病原体主要由病毒、细菌及寄生虫或真菌等引起,对人群健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对5岁以下儿童的健康危害较重,目前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我国常见的其他感染性腹泻中,病毒性的主要有轮状病毒、人腺病毒、诺如病毒、札如病毒、人星状病毒等;细菌性的主要有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弧菌和大肠埃希菌等,此外也有少量因真菌和寄生虫引起。本研究通过对我国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原体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其他感染性腹泻相关防控工作提供基础依据。
  • 综述
    刘天, 赵婧, 吴杨, 黄淑琼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1): 1404-140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1.031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后,如何利用疾病监测数据建立预测预警是疾病监测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近年来各类新兴时间序列模型快速增加,尚缺乏对各类疾病监测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的概述。本研究对近年来国内外主要的疾病监测时间序列预测模型进行梳理,供读者了解各类疾病监测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基本原理,种类,实现步骤以及模型评价指标;同时也介绍了常用的建模软件,为读者详细、全面地介绍了当前国内外疾病监测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应用进展,为更好地建立预测预警模型提供重要参考。
  • 调查研究
    彭春苗, 陈丹玲, 邱铮, 张贤瑶, 农秋苗, 谢炳亮, 陈康明, 张文丽, 王小倩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1): 106-10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1.023
    目的 对深圳市龙岗区一起因餐饮店误用亚硝酸盐导致食物中毒的调查和分析,探讨预防控制措施,防范类似事件的发生。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食品卫生学调查、实验室检验等方法,调查分析食物污染的环节和原因。结果 患者最初临床症状为头晕、冒冷汗、恶心、呕吐,后出现嘴唇发绀、意识不清、昏迷,潜伏期约为92 min,经使用亚甲蓝治疗后病情改善。患者胃内容物、外卖剩余食品、餐饮店后厨外环境样品、焯水肉汤检出亚硝酸盐。经调查,涉事餐饮店经营模式为线上外卖和线下经营,在制作食物过程中存在添加亚硝酸盐,亚硝酸盐的购进途径为市场的商店购买。结论 该起事件为误用亚硝酸盐引起的外卖食物中毒事件,应加强对亚硝酸盐的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的监管,加大对餐饮店违规使用亚硝酸盐的监管力度,以及采用综合措施加强外卖食品的监管。
  • 调查研究
    温婷翠, 方泉均, 尹志英, 郑灿杰, 龚晓英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2): 1475-14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2.015
    目的 评估一起小学水痘暴发期间应急接种的疫苗保护效果(vaccine effectiveness, VE),为学校水痘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表收集2023年5月衢州市发生的一起小学水痘暴发疫情的水痘病例信息和疫苗接种信息,采用流行病学曲线描述疫情期间水痘病例的分布,采用回顾性研究评估水痘减毒活疫苗(varicella attenuated live vaccine, VarV)的保护效果及不同免疫状态下应急接种效果。结果 本研究纳入该小学1 175名学生,共发现28例病例,总体罹患率为2.38%。597名学生参与应急接种,应急接种后,无免疫史学生、1剂次免疫史学生、无免疫史+应急接种学生、1剂次免疫史+应急接种学生的罹患率分别为6.67%(10/150)、5.34%(15/278)、1.67%(1/60)、0.37%(2/537),4组对象水痘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672,P<0.001)。相较于未参加应急接种病例,参加应急接种病例的皮疹严重程度更轻、未出现发热症状、病程更短(P<0.05)。与无免疫史的学生相比,1剂次免疫史的VE为33%(95%CI:-152%~82%),无免疫史+应急接种的VE为41%(95%CI:-442%~93%),1剂次免疫史+应急接种的VE为87%(95%CI:28%~98%)。结论 暴露后接种1剂次VarV能有效预防中度和重度水痘,缩短病程;既往1剂次疫苗接种并不能提供足够的群体免疫力来阻断水痘疫情的暴发,在2剂次VarV全程接种率较低的地区,应急接种是控制疫情的有效措施。
  • 专题报道——预防接种
    刘树俊, 王平, 张尚孝, 袁凌峰, 夏伟, 肖亮亮, 范传梅, 甘备芳, 胡少华, 龚黎慧, 赵俊仕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9): 1025-10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9.001
    目的 评价一款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在3岁及以上人群中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方法 共入组2 700例受试者,采用随机、盲法、阳性对照、非劣效试验设计,按2∶1比例随机分配到试验组或对照组。以不同型别血清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阳转率、保护率为指标,评估疫苗接种后28 d的免疫原性。收集接种后28 d内不良事件和6个月内严重不良事件,评估疫苗的安全性。 结果 3岁及以上人群接种疫苗后,试验组H1N1、H3N2、B/Yamagata、B/Victoria型别抗体GMT分别为382.68、463.22、209.27、133.79,GMT比值(95%CI)分别为0.98(0.90~1.07),1.30(1.18~1.42),1.26(1.16~1.35),1.16(1.08~1.24);抗体阳转率分别为81.11%、92.23%、83.72%、88.49%,抗体阳转率率差(95%CI)分别为4.48% (1.20%~7.87%),4.42%(2.02%~7.02%),8.33%(5.07%~11.71%),5.64%(2.82%~8.62%);保护率分别为96.65%、97.79%、94.67%、92.23%,所有免疫原性指标均达到研究假设。试验组和对照组疫苗接种后发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75%、16.48%(P=0.656);接种后发生的征集性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51%、3.45%(P=1.000);接种后发生征集性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63%、13.36% (P=0.626);未发生与疫苗有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接种1剂试验疫苗免疫原性非劣效于对照疫苗,且接种后安全性良好。
  • 论著
    颜芝闻, 郭燕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1): 1337-134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1.013
    目的 了解2019—2022年武汉市儿童青少年消瘦、超重、肥胖检出情况及时间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2019—2022年武汉市《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及干预项目》数据,以18 330名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用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应用Cochran-Armigtage趋势检验探索时间趋势, 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消瘦检出率从2019年5.20%降至2022年3.40%,呈递减趋势(Z=-3.080, P<0.05)。肥胖检出率从2019年13.73%增至2022年18.07%,呈上升趋势(Z=4.536, P<0.05)。消瘦、超重、肥胖总检出率分别为4.10%、17.14%、16.36%。男生消瘦、超重、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女生,主城区超重、肥胖检出率高于远城区。消瘦、超重检出率15~17岁最高,肥胖检出率6~8岁最高,不同年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武汉市6~17岁儿童青少年消瘦有所缓解,肥胖逐年增高,形势较为严峻。
  • 专题报道——慢性病防治
    李菁玲, 严昕园, 杨华凤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5): 513-5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5.001
    目的 分析2010—2020年南京市溧水区户籍居民4类主要慢性病的早死负担及其变化趋势,为探讨实现“健康中国2030”下降目标的可能性。 方法 通过收集整理2010—2020年南京市溧水区户籍居民死因监测资料,计算过早死亡粗率、过早死亡标化率、早死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过早死亡概率等指标,采用Joinpoint软件分析上述指标的变化趋势,并进一步按性别和病种分层分析4类主要慢性病的早死负担。 结果 2010—2020年南京市溧水区户籍居民4类主要慢性病合计过早死亡粗率、过早死亡标化率、YLL率、标化YLL率和过早死亡概率分别为270.41/10万、223.31/10万、107.64‰、79.93‰、11.95%。过早死亡粗率、过早死亡标化率、标化YLL率、过早死亡概率均呈下降趋势(P<0.05),其中男性高于女性。在4类主要慢性病中,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的过早死亡标化率、标化YLL率和过早死亡概率均呈下降趋势(P<0.05),其中恶性肿瘤YLL率和过早死亡概率分别为50.56‰和7.47%,为4类慢性病中最高。4类主要慢性病的过早死亡概率下降按以下顺序排列: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根据平均增长速度预测,至2030年4类主要慢性病的过早死亡概率均可以达到“健康中国2030”下降目标。 结论 南京市溧水区户籍居民4类主要慢性病的早死负担呈下降趋势,可以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但本底值较低,若要进一步下降存在一定困难,仍应继续采取干预措施,并且建议将慢性病的防治重点关注男性、恶性肿瘤和糖尿病人群。
  • 专题报道——慢性病防治
    王晶, 王苹, 杜婧, 刘庆萍, 苏健婷, 韦再华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6): 641-6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6.001
    目的 探讨1992—2021年北京市结直肠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为结直肠癌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北京市1992—2021年死因监测资料,采取Joinpoint分析和年龄—时期—队列模型估计北京市结直肠癌时间变化趋势和死亡风险的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 结果 1992—2021年北京市居民结直肠癌粗死亡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由1992年7.18/10万上升至2021年22.00/10万;标化死亡率由1992年9.70/10万上升至2021年10.86/10万。全人群、男性和女性标化死亡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分别为0.43%、0.92%和-0.15%。年龄-时期-队列模型估计显示,年龄效应方面,80~岁组的死亡风险为20~岁组的143.74倍;时期效应方面,2017—2021年的死亡风险是1992—1996年的1.94倍;出生队列效应方面,与1912—1916年出生人相比,1997—2001年出生的人群死亡风险降低了0.09倍。 结论 1992—2021年北京市居民的结直肠癌死亡率总体呈上升水平,男性结直肠癌死亡率高于女性。结直肠癌死亡风险随年龄、时期呈上升趋势。男性和老年人群是重点关注人群。
  • 调查研究
    刘梦驰, 徐杰, 周楚, 罗巍, 江震, 王韶嵘, 汤后林, 董薇, 吴尊友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5): 602-60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5.019
    目的 深入了解新报告HIV异性性传播感染者的感染原因,分析我国艾滋病经异性性途径传播的危险因素,为干预策略调整提供参考。 方法 在HIV异性性传播疫情较重的福州市、柳州市、青岛市等6个地市,招募2022年12月—2023年5月间新报告的经异性性传播途径感染HIV的病例开展深入访谈并进行分析。 结果 本次访谈共招募75人,实际纳入分析的感染者为67人。其中男性36人,女性31人,平均年龄(48.2±11.7)岁。感染途径构成比例为非婚非商业性传播(44.8%,30/67)、商业性传播(26.9%,18/67)及婚内性传播(25.4%,17/67),余2例疑似遭遇性伤害/性暴力感染。分析结果显示,异性性传播感染者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缺乏、感染风险意识缺失、安全套使用率低,男性与低档场所卖淫妇女发生商业性无保护性行为,夫妻常年分居的女性与阳性配偶发生无保护性行为,阳性感染者发现晚等为异性性传播病例主要的感染风险因素。 结论 未来干预工作应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艾滋病宣传干预,如在农村中加强卖淫妇女、嫖客人群的干预,特别是加强中老年人群的干预,重视检测和配偶告知等工作。
  • 论著
    袁翊, 邱栾宁, 万小涛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9): 1080-108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9.011
    目的 了解内江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现状,并构建感染预测模型。 方法 选取合格的2021年5月—2022年11月于内江某大型三甲综合医院1 510例接受HPV筛查的临床病例资料做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PV的感染危险因素,用分析结果构建训练组预测模型。用2024年1—2月的数据作为验证组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 结果 在该医院筛查的人员中,HPV总感染率是39.00%(589/1 510),其中单一感染占比77.25%(455/589),复合感染占比22.75%(134/589);HPV感染基因型亚型前5位中,52型占8.21%(124/1 510),16型占6.69%(101/1 510),58型占6.16%(93/1 510),53型占4.57%(69/1 510),39型占3.97%(60/1 510)。多因素logisit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0岁)、文化程度专科以下、性生活频率(≥2次/周)、避孕方式不规范是HP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训练组曲线下面积为0.766(95%CI:0.740~0.792),灵敏度55.3%,特异度91.9%;验证组曲线下面积为0.797(95%CI:0.736~0.859),敏感度68.8%,特异度78.1%;两组的H-L检验P值均大于0.05,校准曲线的预测曲线和标准曲线基本吻合;临床决策曲线显示训练组阈值大于18%,验证组阈值大于13%时,有较好的临床净收益。 结论 内江地区女性HPV感染以52、16、58亚型为主,主要受年龄(>30岁)、文化程度专科以下、性生活频率(≥2次/周)、避孕方式不规范因素影响。模型预测性能较好,可用于分析患者感染HPV的风险。
  • 论著
    黄清虹, 帅慧群, 张睿, 赵雪琴, 徐皓月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1): 1306-130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1.006
    目的 分析2020—2022年杭州市散发性腹泻患儿中诺如病毒的感染状况、基因型别变化等流行特征。方法 收集2020—2022年杭州市哨点医院655份散发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及流行病学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核酸,将阳性样本进行序列测定和分型,描述性分析诺如病毒感染的流行特征。结果 655份散发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诺如病毒总阳性检出率为21.68%(142/655)。不同年龄组之间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92,P=0.003),其中13~24月龄患儿阳性检出率最高,达34.17%(41/120)。诺如病毒感染高发期常见于春秋季,平均阳性检出率最高的月份为10月(50.53%,48/95)。82份阳性标本测序比对成功,包括6个重组基因型,分别为GⅡ.3[P12](41.46%,34/82)、GⅡ.4[Pe](43.90%,36/82)、GII.4 Sydney_2012[Pe](7.32%,6/82)、GⅡ.17[P17](4.88%,4/82)、GⅡ.6[P7](1.22%,1/82)、GⅡ.2[P16](1.22%,1/82)。GⅡ.3[P12]为2020年的优势株,GⅡ.4[Pe]自2021年开始取代了GⅡ.3[P12]成为新的优势株。结论 诺如病毒感染高发期为春秋季,10月为感染高峰。13~24月龄患儿诺如病毒阳性检出率最高,病毒基因型以GⅡ.4[Pe]和GⅡ.3[P12]为主。
  • 调查研究
    王莎, 史连义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1): 75-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1.016
    目的 探究廊坊地区成年居民无偿献血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改进献血宣传服务、提高人群的无偿献血认知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法,在廊坊市行政区划县市中随机抽取2个县10个街头献血点、2个站内献血点展开调查,以不记名方式,一对一询问方式开展调查,调查其个人信息、家庭情况与无偿献血认知情况,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廊坊地区成年居民无偿献血认知情况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 236份,回收有效问卷1 200份,问卷有效率为97.09%。1 200名成年居民无偿献血认知情况总得分为(10.90±2.42)分,其中不适应献血的情况(2.26±0.63)分、无偿献血免费用血政策(2.28±0.64)分,得分相对较高,两次献血时间间隔(2.04±0.65)分,得分相对较低。不同年龄、性别的成年居民对无偿献血认知情况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月收入≥5 000元的成年居民其无偿献血认知得分高于月收入<5 000元的成年居民,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成年居民其无偿献血认知得分高于中学及以下学历,献血次数2次及以上的成年居民其无偿献血认知得分高于1次或0次的成年居民,医学相关工作者的成年居民其无偿献血认知情况高于非医学工作者(P<0.05)。是否是独生子女、不同户籍地、不同父母文化情况、家庭人均年收入不同的成年居民其对无偿献血认知情况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人支持献血的成年居民其无偿献血认知得分高于家中不支持献血的成年居民,家中有无偿献血的成年居民其无偿献血认知得分高于家中没有无偿献血的成年居民(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个人月收入、学历、献血次数、职业、家人是否支持献血、家人中无偿献血情况均是成年居民无偿献血认知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廊坊地区成年居民无偿献血认知水平还有待提升,个人月收入、学历、献血次数、职业、家人是否支持献血、家人中无偿献血情况均会影响居民对无偿献血的认知水平。
  • 论著
    许磊, 高强, 万春雨, 蔡永丽, 唐丽, 杨立云, 张正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9): 1064-106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9.008
    目的 分析2008年扩大免疫规划后江苏省淮安市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的长期流行特征,为该地区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对2008—2023年淮安市的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病例报告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中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进行发病率趋势变化分析。 结果 2008—2023年淮安市分别报告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病例数569、7 821、463例,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0.71/10万、10.05/10万、0.57/10万。流行性腮腺炎时间趋势在2012年出现转折点,其中,2008—2012年APC=75.05%,递增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2—2023年APC=-20.11%,递减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05);麻疹、风疹分别呈现总体递增、递减趋势,APC=AAPC分别为2.81%、-8.2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季节指数表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的发病高峰分别为2—5、4—7、3—6月;男性报告多于女性,以学生、幼托儿童、散居儿童为主要高发群体。 结论 2008—2023年淮安市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均在不同年份出现发病波动。今后应继续落实疫苗接种策略,并将学校和幼托机构作为重点防控场所,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有效控制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的流行。
  • 专题报道——慢性病防治
    丁贤彬, 杨弦弦, 焦艳, 丁睿, 刘萱竹, 陈婷, 吕晓燕
    实用预防医学. 2025, 32(7): 769-7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5.07.001
    目的 分析2012—2023年重庆市老年人跌倒死亡率与疾病负担变化趋势,为开展有针对性地干预提供建议。方法 利用2012—2023年死因监测数据中根本死因为跌倒(ICD-10:W00-W19)的死亡个案,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分析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导致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率、平均寿命损失年(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AYLL)及不同死因构成比,死亡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率的趋势变化采用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of change, AAPC)表示。结果 重庆市老年人跌倒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分别由2012年的30.74/10万、31.60/10万上升到2023年的52.95/10万、44.36/10万,AAPC分别为5.27%与3.09%,变化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跌倒死亡率均是男性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2—2019年除了2016年外均是城市老年人跌倒死亡率高于农村地区,2019年后农村地区老年人跌倒死亡率高于城市地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庆市跌倒导致的YLL率由2012年的4.68‰上升到2023年的7.18‰,AAPC为4.24%,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跌倒导致的AYLL由2012年的15.23年下降到13.56年, AAPC为-1.18%,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庆市老年跌倒死亡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呈上升趋势,应重视老年人跌倒的综合干预。
  • 调查研究
    熊华威, 魏惠平, 吴云杰, 杜海荣, 叶燕芬, 张振
    实用预防医学. 2024, 31(12): 1490-149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6-3110.2024.12.019
    目的 调查深圳市某学校一起GII型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聚集性暴发疫情,通过分析其危险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建议,为校园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病例的现场资料,对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分析疫情暴发的原因,采集病例肛拭子、水样、食品等外环境样本等进行常见致病菌检测。结果 共搜索到病例89例,罹患率为3.03%,主要为呕吐、腹泻、腹痛,不同年级学生的感染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772,P<0.001),139份检测样品中,有20份GⅡ型诺如病毒阳性。病例对照研究显示12月11日晚餐暴露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063,95%CI:1.615~5.808);厨工近3 d内有外出就餐史和点外卖情况。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12月10日外出就餐(OR=38.680,95%CI:4.521~330.915)发病风险增高。结论 该起疫情为早期厨工感染诺如病毒后,通过污染食物、餐盘或餐桌等引起校园内疫情传播,同时存在校内感染者呕吐和腹泻所致的接触、气溶胶等造成疫情扩散。